大連海事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考研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23-09-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大連海事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考研招生簡章

大連海事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考研招生簡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大連海事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考研招生簡章 正文

一、招生類型
2024 年學校擬招收碩士研究生 2697 人, 其中全日制 2261 人, 非全日制 436 人。實際招生人數
以國家下達的計劃(尚未下達)為準。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 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
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 方式, 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 定的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
習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 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學校、 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非定向就業碩士研究生須將本人人事檔案等材料在入學前調轉至大
連海事大學,否則不予注冊學籍。
2024 年招收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類型:學術型(學術學位)和應用型(專業學位), 就業
方式為定向和非定向就業。
2024 年招收的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類型: 應用型(專業學位), 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
二、報考條件
(一)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
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考生錄取當年學校規定的統一入學報到時間前(具體時間另行通知,下同) 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
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畢業后到學校規定的統一入學報到之日,下
同) 或 2 年以上的人員, 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學校各學科(類別)/專業(領域)

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見學校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的,按本科畢
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考生須在報名前向學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審核通過
后,方可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獲得書面同意書(培養單位研究生管理部
門蓋章)。
(二)幾類需要特別重視的報考條件
1.有關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
所有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第 1、第 2 和第 3 項要求, 并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考生,均可申請攻
讀我校碩士學位研究生, 或者申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
有關推免生報考的詳細要求請訪問研究生院網站(網址: http://grs.dlmu.edu.cn/)或校園網 主頁招生就業欄(網址: http://www.dlmu.edu.cn/zsjy/yjszs.htm),查看《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
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章程》 。
2.有關法律碩士[法律(非法學) 、法律(法學)]
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 或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除須符合報考條
件(一)之外,還須符合下列條件: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
(2)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
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報考)
3.有關管理類專業學位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碼為 125601]和項目管理[代碼為 12560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除須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第 1、第 2 和第 3 項要求
之外,還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
(2)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
(3)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
注意: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商管
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 號)有關規定執行。
4.有關單獨考試
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除須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第 1、第 2 和第 3 項要求外,還須同時符
合下列條件:
(1)大學本科畢業后連續工作4年以上, 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 或者已

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回原單位定向就業 的在職人員;或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工作 2 年以上, 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
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
(2)單獨考試生限報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專業第 51 方向——現代航運規劃與管理。詳情 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或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發布的《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交通運輸專業現代航運
規劃與管理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簡介》。
(3)考生應在國家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環節,并在下載準考證前,將本人學  歷學位證書復印件、發表的論文(如有)、單位同意報考證明以及專家推薦書提交至我校研招辦審核,
未按時提交或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者,無法正常參加考試。
三、報名
考生需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本招生章程, 認真思考,自主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特
別注意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業人員。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不含推免生, 推免生按照《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接 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章程》要求報名)。所有考生均須 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 逾期不再補辦。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 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所在地省級教 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單獨考試考生應選擇招生單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 考點; 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相關具體要求
由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確定)。
(一)第一階段: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 https://yz.chsi.com.cn,以下簡 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學校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 報名期間, 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
息。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要如實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 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
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4.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 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 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查詢
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 應按照學校要求完成學歷(學籍) 核驗。

5.符合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照顧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 相關信息, 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符合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初試加分政
策的考生, 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照顧或加分政策。
6.“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為準。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 ”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 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 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  (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  生和入學新生, 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  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按要求向學校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進行復核。
8.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 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 或錄取的, 后果由考生本人承
擔。
9.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
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0.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我校研究生院官方
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二) 第二階段:網上確認
1.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
布,具體確認工作由相關報考點組織實施。
2.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 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有關補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
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四、打印準考證
考生應當在考前十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  考證》使用 A4 幅面白紙打印, 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
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五、考試
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一)初試
1.初試時間:2023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 具體時間見準考證。
2.初試地點:由報考點統一安排。
3.初試科目:思想政治理論或管理類綜合能力、外國語、業務課一、業務課二,每科考試時間一

般為 3 小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碩士初試科目為 2 門。 具體考試科目見我校 2024 年碩
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4.公布初試成績:初試成績查詢方式、時間等安排會公布在學校研究生院網站和校園網主頁招生
就業欄,學校不單獨向考生郵寄成績通知單。
(二)復試
1.復試時間預計在 3 月中下旬,具體時間將于復試前在學校研究生院網站和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
欄中通知。
2.劃定學校復試分數線時,如同一專業既招收全日制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名稱不相
同的專業,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分別排名和錄取。
3.學校將在教育部發布有關碩士研究生復試工作文件后, 及時制定相關辦法,發布在研究生院網
站和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上。
4.各專業普通計劃和相關專項計劃考生按照初試成績分別排名,當初試成績合格的一志愿考生人 數充足時, 采取差額復試。各專業或研究方向一志愿考生復試差額比例(含相關專項計劃) 將在復試
前通過學校復試工作文件公布。
5.學校各招生專業對考生的報名要求和同等學力加試科目詳見《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
生招生專業目錄》。
6.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不加試。
7.所有調劑考生的復試科目須選擇申請調入學科(專業) /類別(領域)規定的科目。
8.如遇突發狀況,學校將可能調整復試考核形式, 具體見復試前學校公布的 2024 年復試錄取工
作辦法。
六、體檢
體檢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  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 號) 等文件規定,參照《教育部、 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教學〔2003〕
3 號) 要求執行。
七、錄取
在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教育部有關招生錄取政策規定及省級高等學 校招生委員會的補充規定,根據學校招生計劃、 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
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八、學習方式、學制、學費標準、擬招生人數
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招收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方式學習的碩士研究生, 相應的招生專業及其學
制、學費標準和擬招生人數分別見表 1 和表 2。請注意以下說明:
1.全日制研究生“擬招生人數”為普通計劃擬招生總人數(包含推免生和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
試的考生人數),不包含專項計劃擬招生人數。學校專項計劃有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和少數民族高層

次骨干人才計劃,均僅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其中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擬招生 20 人;少數民族高
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擬招生 16 人。
各專業實際招收推免碩士生名單及人數可在推免碩士生錄取工作結束后,登錄學校研究生院網站 或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查看推免碩士生擬錄取名單公示的相關通知。之前,考生可參考往年推免生
錄取情況。
各專業或研究方向最終的分專業招生計劃數, 將在國家下達學校最終的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計劃(每年復試前下達) 后, 通過學校復試錄取工作辦法公布,其中專項計劃(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
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分配情況也隨復試錄取工作辦法一同公布。
復試錄取時,學校按照表 1 和表 2 中每個“擬招生人數”對應的唯一專業(或研究方向)為單位,
對考生進行排名。
2.“工程管理 ” (代碼 125601),“項目管理”(代碼 125602),“工業工程與管理 ” (代碼
125603)三個招生領域屬于“工程管理碩士”(代碼 125600)類別,學生應詳細了解相關政策。
3.各專業的研究方向代碼對應的研究方向名稱詳見《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目錄》。
4.本章程公布后,如物價部門批準了新的學費標準,將按新的學費標準收取學費。
5.學制是指學生基本修業年限。參與本研貫通培養的學生學制按照《大連海事大學本研貫通人才
培養實施指導方案(試行)》執行。
表 1: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學制、學費標準及擬招生人數
 
序號 學院
代碼
學院名稱 專業
代碼
專業名稱 學制  (年) 學費   (元/年) 擬招生
人數
 
1
 
001
航海學院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
 
8000
 
47
 
2
 
001
航海學院  
0823Z1
★航海科學與技術  
3
 
8000
 
20
 
3
 
001
航海學院  
0823Z2
★海上交通工程  
3
 
8000
 
7
 
4
 
001
航海學院  
071200
科學技術史(01 方向)  
3
 
8000
 
2
 
5
 
001
航海學院  
071200
科學技術史(02 方向)  
3
 
8000
 
2
 
6
 
001
航海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3
 
12000
 
105
 
7
 
002
輪機工程學院  
082402
輪機工程  
3
 
8000
 
63

 
8
 
002
輪機工程學院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80
 
9
 
002
輪機工程學院  
085903
海洋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50
 
10
 
003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080800
電氣工程  
3
 
8000
 
23
 
11
 
003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  
3
 
8000
 
33
 
12
 
003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085406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56
 
13
 
003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085801
電氣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40
 
14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1000
信息與通信工程  
3
 
8000
 
68
 
15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3
 
8000
 
44
 
16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3500
軟件工程  
3
 
8000
 
13
 
17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01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
(含量子技術等)
(專業學位)
 
3
 
12000
 
22
 
18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02
通信工程(含寬帶網
絡、移動通信等)
(專業學位)
 
3
 
12000
 
43
 
19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08
光電信息工程
(專業學位)
 
3
 
12000
 
10
 
20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04
計算機技術
(專業學位)
 
3
 
12000
 
34
 
21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05
軟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10
 
22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10
人工智能(專業學位)  
3
 
12000
 
32
 
23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11
大數據技術與工程
(專業學位)
 
3
 
12000
 
15
 
24
 
00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85412
網絡與信息安全 (專業學位)  
3
 
12000
 
18

 
25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3
 
8000
 
15
 
26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1400
土木工程   (01-03 方向)  
3
 
8000
 
6
 
27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1400
土木工程(04 方向)  
3
 
8000
 
4
 
28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2301
道路與鐵道工程  
3
 
8000
 
7
 
29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2303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3
 
8000
 
37
 
30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2304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3
 
8000
 
6
 
31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23Z3
★物流工程與管理  
3
 
8000
 
26
 
32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5600
材料與化工
(專業學位)
 
3
 
12000
 
29
 
33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5901
土木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9
 
34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2 方向)
 
3
 
12000
 
70
 
35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3 方向)
 
3
 
12000
 
22
 
36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4 方向)
 
3
 
12000
 
19
 
37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5 方向)
 
3
 
12000
 
60
 
38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20200
應用經濟學
(01 方向)
 
3
 
8000
 
15
 
39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20200
應用經濟學
(02 方向)
 
3
 
8000
 
15
 
40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20200
應用經濟學
(03 方向)
 
3
 
8000
 
10
 
41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87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 科)(01-03 方向)  
3
 
8000
 
17

 
42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87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工 科)(04-05 方向)  
3
 
8000
 
9
 
43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120200
工商管理學  (01-02 方向)  
3
 
8000
 
19
 
44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120200
工商管理學(03 方向)  
3
 
8000
 
5
 
45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025400
國際商務(專業學位)  
2
 
12000
 
30
 
46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125601
工程管理(專業學位)  
3
 
12000
 
4
 
47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125602
項目管理(專業學位)  
3
 
12000
 
2
 
48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125603
工業工程與管理 (專業學位)  
3
 
12000
 
40
 
49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0200
機械工程  
3
 
8000
 
15
 
50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2401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 計制造  
3
 
8000
 
12
 
51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24Z2
★救助與打撈工程  
3
 
8000
 
5
 
52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24Z3
★船舶動力機械與制 冷工程  
3
 
8000
 
7
 
53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5501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01-03 方向)
 
3
 
12000
 
33
 
54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5501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04-05 方向)
 
3
 
12000
 
8
 
55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43
 
56
 
007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85802
動力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31
 
57
 
008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71000
生物學  
3
 
8000
 
23
 
58
 
008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83000
環境科學與工程  
3
 
8000
 
27

 
59
 
008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85701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70
 
60
 
009
人工智能學院  
0812J1
☆人工智能  
3
 
8000
 
11
 
61
 
009
人工智能學院  
085410
人工智能(專業學位)  
3
 
12000
 
14
 
62
 
009
人工智能學院  
085411
大數據技術與工程
(專業學位)
 
3
 
12000
 
7
 
63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1 方向)  
3
 
8000
 
35
 
64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2 方向)  
3
 
8000
 
9
 
65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3 方向)  
3
 
8000
 
10
 
66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4 方向)  
3
 
8000
 
2
 
67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5 方向)  
3
 
8000
 
5
 
68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6 方向)  
3
 
8000
 
4
 
69
 
010
法學院  
030100
法學(07 方向)  
3
 
8000
 
4
 
70
 
010
法學院  
035101
法律(非法學)(專業 學位) (01 方向)  
3
 
12000
 
38
 
71
 
010
法學院  
035101
法律(非法學)(專業 學位) (02 方向)  
3
 
12000
 
10
 
72
 
010
法學院  
035102
法律(法學)(專業學 位) (01 方向)  
3
 
12000
 
68
 
73
 
010
法學院  
035102
法律(法學)(專業學 位) (02 方向)  
3
 
12000
 
10
 
74
 
011
外國語學院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3
 
8000
 
5
 
75
 
011
外國語學院  
050202
俄語語言文學  
3
 
8000
 
3

 
76
 
011
外國語學院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3
 
8000
 
4
 
77
 
011
外國語學院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 言學  
3
 
8000
 
21
 
78
 
011
外國語學院  
055101
英語筆譯(專業學位)  
2
 
12000
 
42
 
79
 
011
外國語學院  
055102
英語口譯(專業學位)  
2
 
12000
 
5
 
80
 
011
外國語學院  
055105
日語筆譯(專業學位)  
2
 
12000
 
14
 
81
 
011
外國語學院  
055106
日語口譯(專業學位)  
2
 
12000
 
3
 
82
 
012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 學院  
010101
馬克思主義哲學  
3
 
8000
 
4
 
83
 
012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 學院  
0301J1
☆國家安全學  
3
 
8000
 
4
 
84
 
012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 學院  
120400
公共管理學  
3
 
8000
 
17
 
85
 
012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 學院  
035200
社會工作(專業學位)  
2
 
12000
 
33
 
86
 
013
馬克思主義學院  
030500
馬克思主義理論  
3
 
8000
 
50
 
87
 
014
理學院  
070100
數學  
3
 
8000
 
41
 
88
 
014
理學院  
070200
物理學  
3
 
8000
 
45
 
89
 
018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 新中心  
0823Z4
★綜合交通運輸科學 與工程  
3
 
8000
 
9
 
90
 
018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 新中心  
120200
工商管理學  
3
 
8000
 
4
 
91
 
018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 新中心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3
 
12000
 
56
 
92
 
019
海底工程技術與裝備 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085903
海洋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5

 
93
 
021
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 院  
030100
法學  
3
 
8000
 
4
 
94
 
021
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 院  
035102
法律(法學)
(專業學位)
 
3
 
12000
 
6
 
95
 
023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 創新中心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96
 
023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 創新中心  
085402
通信工程(含寬帶網
絡、移動通信等)
(專業學位)
 
3
 
12000
 
2
 
97
 
023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 創新中心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10 方向)
 
3
 
12000
 
2
 
98
 
023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 創新中心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11 方向)
 
3
 
12000
 
2
 
99
 
023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 創新中心  
085701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0
 
024
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 心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1
 
024
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 心  
085903
海洋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2
 
024
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 心  
085600
材料與化工
(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3
 
024
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 心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4
 
025
極地航行與安全研究 院  
085501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5
 
025
極地航行與安全研究 院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6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3
 
12000
 
2
 
107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05 方向)
 
3
 
12000
 
2
 
108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505
船舶工程(專業學位)
(08-09 方向)
 
3
 
12000
 
2
 
109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406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10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801
電氣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111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402
通信工程(含寬帶網
絡、移動通信等)
(專業學位)
 
3
 
12000
 
2
 
112
 
026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 點實驗室  
085501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3
 
12000
 
2
 
表 2: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學制、學費標準及擬招生人數
 
序號 學院
代碼
學院名稱 專業
代碼
專業名稱 學制  (年) 學費   (元/年) 擬招生
人數
 
1
 
00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單獨考試)
 
3
 
30000
 
25
 
2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 院  
125100
 
工商管理(專業學位)
 
2.5
34000  (51 方向)
49000
(52 和 53 方向)
 
197
 
3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 院  
125601
工程管理(專業學位)  
3
 
24000
 
13
 
4
 
00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 院  
125603
工業工程與管理 (專業學位)  
3
 
24000
 
23
 
5
 
010
法學院  
035101
法律(非法學) (專業學位)  
3
 
19000
 
35
 
6
 
010
法學院  
035102
法律(法學)
(專業學位)
 
3
 
19000
 
18
 
7
 
012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 術學院  
125200
公共管理(專業學位)  
2
 
25000
 
125
九、獎助政策
學校統籌各項資金建立了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獎勵資助體系。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獎助 項目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碩博連讀獎學金、直博獎學金、專項獎學金、國家助學金、 “三助一輔”工作酬金、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服兵役研究生國家教育資助、 國家助學貸款、基
層就業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
1.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 2 萬元,用于獎勵學習成績優異、科研能力顯著、發展潛力突
出的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
2.學業獎學金分為三個等級:一等學業獎學金標準為 8000 元/年/生, 評選名額為全日制招生人 數的 20%左右; 二等學業獎學金標準為 4000 元/年/生,評選名額為全日制招生人數的 30%左右;三等 學業獎學金標準為 2000 元/年/生,評選名額為全日制招生人數的 20%左右。 法律碩士、翻譯碩士的
學業獎學金由相關學院參照學校辦法自行制定獎勵辦法,具體請咨詢相關學院。

非定向就業的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以及簽訂三方定向協議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 計劃的一志愿考生, 當考試總成績(初試成績+復試成績) 達到同專業普通計劃一志愿考生獲得學業
獎學金的最低成績時,可獲得第一學年相應等級的學業獎學金。
3.碩士推免生和直博生的獎勵政策詳見《大連海事大學 2024 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
讀碩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章程》。
4.學制內所有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均享受國家助學金,每生 500 元/月。
5.學校和學院為研究生設置“助教 ”“助管 ”“助研 ”和“學生輔導員”崗位,并為完成相應崗
位任務的研究生發放工作酬金。
十、畢業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 修完培養方案規定內容, 成績合格,達到學 校畢業要求的, 準予畢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相應的、注明學習形式的畢業證書。凡符合大連海 事大學碩士學位授予條件,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通過,由學校頒發學位證書。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十一、住宿情況
學校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供住宿, 房間標準一般為 4 人/間,住宿費用標準為 1000-1200 元/
人/年(本章程公布后, 如物價部門批準了新的住宿費用標準, 將按新的標準收取。)
十二、其他
1.招生專業目錄中,學科專業名稱前加★者為我校自主設置學科(專業), 學科專業名稱前加☆
者為交叉學科。
2.學校中心及研究院招生簡介:
(1)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新中心始終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部署,以交通運輸工程為主干學  科, 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信息科學等學科方向為支撐,主要從事綜合交通、多 式聯運、智慧港航、綠色港航、航運金融、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科教工作。中心是遼寧省高等學校協同 創新中心和高等學校新型智庫, 擁有一支教育部創新團隊、兩支遼寧省創新團隊、兩個市級工程研究 中心。中心是大連海事大學首個綜合改革示范區、國家“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實體化科研平臺, 設有 綜合立體交通智能管控平臺系統集群、交通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工作室、高性能計算集群控制室、多式 聯運科技展廳、航運大數據等校企聯合實驗室。中心計劃在綜合交通運輸科學與工程(學術學位)、 工商管理(學術學位)、交通運輸(專業學位)三個學科/類別招收推免生和統考生, 依托國家重大重  點項目,秉承“多學科交叉、導師組協同”的培養模式。對于學術型(學術學位) 研究生, 中心強化 學科基礎理論課程教學, 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等高水平基礎科研 項目, 加強學術創新能力培養; 對于應用型(專業學位) 研究生, 中心側重行業實踐, 依托產學研聯 合培養基地、協同企業等,配備資深的行業導師聯合指導,加強基于技術難點攻關以及技術創新實踐 等能力培養。中心在學校碩士研究生獎勵資助體系基礎上,基于學術創新成果自主設立“鯤鵬獎學金”。
中心產學研平臺包括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規劃研

究院、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公司、億海藍(北京) 數據技術股份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廣州 維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可為研究生在科研創新、實習就業等方面提供良好條件和基礎。 中心承擔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 計劃)項目, 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帝國 理工大學、英國雷丁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日本廣島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建
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為中心研究生進行國際交流、聯合培養等創造條件。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由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歸屬單位為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
(2)海底工程技術與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是以船舶與海洋工程為主干學科,以材料科學與工  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為支撐學科,研究方向包括海底工程水動力研究、關鍵部件(系統) 設計制造技術、海底工程裝備密封與防腐技術、水下生產控制系統、水下應急保障與處置技術等 5 個  方向。中心計劃在海洋工程專業學位海底工程技術方向招收推免生和統考生,并實行以第一責任導師  為主的國內外導師組跨學科聯合培養。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信部高技術船  舶科研計劃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強化學術創新能力培養;依托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煙  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中國船級社等實踐基  地, 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聯合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美國休斯頓大學、烏克蘭國立技術大  學、挪威斯塔萬格大學等國際合作伙伴, 開展學生國際聯合培養。中心 2018 年獲批教育部和國家外  國專家局聯合組織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 計劃”)“海底工程技術與裝備學科創   新引智基地”、 2018 年“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獲選遼寧   省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2019 年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 2019 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  項目“大連海事大學海底工程國際人才培養項目”、2019 年獲批交通運輸行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海
底工程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
海底工程技術與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由輪機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
小組負責。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歸屬單位為輪機工程學院。
(3)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院是學校重點培育建設高端智庫平臺,以海洋法、海商海事法與海洋  文化等學科支撐,設立了中國特色海洋法治體系研究、海洋權益維護與爭端解決研究、海洋可持續發 展法治保障研究、海洋科技創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國海洋文化理論體系研究等研究方向,外聘 11 名  校外高水平智庫專家,匯聚 30 余名海洋法治與文化領域專家學者, 先后入選中央涉海決策咨詢機構、 遼寧省重點新型智庫、大連市重點新型智庫, 擔任交通運輸新型智庫聯盟、遼寧省高校新型智庫聯盟
第一屆理事長單位。近年來,研究院形成 170 余篇決策咨詢報告, 獲得有關領導批示多達 70 余次,
70 余份國際組織提案被采納納入有關國際決議,承擔國家社科重大、國家社科重大專項項目 10 余項, 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修改草案起草工作,編制海洋法治發展報告等多份研究報告。研究院 自 2023 年開始招收海洋法治領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通過交叉學科培養方式,提升學生理論研究與
實踐應用能力, 為國家培養和儲備創新型、復合型涉海國際人才。

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院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由法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錄取的研究生
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歸屬單位為法學院。
(4)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于 2020 年 1 月正式成立,是以學校為主體,以交通運輸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海上交通工程等交叉學科為依托, 協同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 科學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和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共建的校級研究機構。 中心設立了港口航運災害監測、綠色港口航道工程、港口海洋生態環境、綠色船舶監測評估和航運安 全仿真技術等研究方向, 外聘包括李華軍院士在內的多位國內外領域內知名專家成立學術委員會,作 為中心的學術指導機構。中心主任由尤再進教授(國家杰青)擔任, 具體負責中心的建設和運行管理。 李華軍院士作為中心的首席科學家, 推動平臺建設。中心現有科研人員 40 余人,其中教授 6 人, 客  座/講座教授 4 人、雙聘科研人員 15 人, 副教授 7 人,管理崗 1 人。近 3 年, 中心獲批十四五國家重 點研發計劃—交通基礎設施專項(6850 萬元)、交通運輸行業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人才培養示范  基地、“綠色港口航道與航運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制”交通強國試點,在研科研經費>1000 萬。 中心計劃招收智能船舶及海洋機器人、光電信息工程技術、港口與航運數值模擬技術、海洋與近海巖 土工程技術及港口海岸環境污染監測與修復等方向碩士研究生,立足港口與航運安全,秉持綠色生態、 政產學研用相結合、開放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 通過交叉學科方式, 為國家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培養
和儲備高水平新型創新人才。
各專業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機構,以及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
歸屬單位如下:
 
研究院招生專業名稱 研究生招生領導機構 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 歸屬單位
船舶工程 輪機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輪機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
(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5)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是 2023 年成立的交叉學科創新平臺。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 所(以下簡稱力學所)的學科優勢、師資隊伍和科研平臺,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建制化科研的優勢, 探索深度融合的育人合作模式, 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造就科技創新人才。同時, 建立教研相長的青 年科技人才成長模式,打造高層次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聯盟,形成出成果與出人才并重的科教 融合新局面,培養杰出工程科學家和未來工程師。力學所創建于 1956 年, 是以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 思想建所的綜合性國家級力學研究基地, 在國際力學界享有盛譽, 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及國家經濟社 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力學所明確并堅持自身發展定位,即堅持工程科學思想, 聚焦制約國家重大
任務的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科學問題,推動力學與相關學科的深度交叉,實現原始創新、系統集成、

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建設國際一流科教融合工程科學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尺度 力學與跨尺度關聯, 高溫氣體動力學與跨大氣層飛行, 微重力科學與應用, 海洋工程、環境、能源與 交通中的重大力學問題, 先進制造工藝力學, 生物力學與生物工程等。現設有 5 個實體實驗室。非線 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HD)、中國科學院微重力重點實 驗室(NML)、中國科學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LMFS)、寬域飛行工程科學與應用中心。 承擔并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國家科研任務, 并取得有影響的科技成果,先后獲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各部
委各種科技獎 250 余項,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 項、特等獎 4 項、 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14 項,
中國科學院和部委級一等獎 27 項。 一些重要的應用成果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力學所科研隊伍 實力雄厚, 共有在職職工 490 余人, 其中科技人員 400 余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 7 人,中國工程院 院士 1 人, 研究員 80 余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 180 余人,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獲得者 8 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5 人。力學所是我國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學位 授予權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之一。現有博士生 導師 70 余人, 碩士生導師 150 余人。在讀博士研究生近 200 人, 在讀碩士 200 余人。從 1956 年開始
招收研究生至今,力學所共有畢業生 2330 余人, 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
各專業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機構,以及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
歸屬單位如下:
 
研究院招生專業名稱 研究生招生領導機構 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歸屬單位
交通運輸 航海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航海學院
海洋工程 輪機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輪機工程學院
材料與化工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船舶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6)極地航行與安全研究院是學校響應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匯聚優勢學科力量于 2019 年 6 月成立的跨學院、學科創新平臺。研究院依托遼寧省極地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等重點科研 平臺, 以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學科為支撐,開展極地船舶裝備與安全綠色智 能、極地應急探測與救助、極地治理體系與環境監測保護等方面技術理論研究。研究院計劃在機械工 程和船舶工程領域招收專業學位推免生和統考生, 與中科院力學所、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事業 單位合作, 通過科研融合、產教融合,組成校、企(科研院所)導師組跨學科協同培養國家急需的高
層次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極地航行與安全研究院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由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
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歸屬單位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7)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經科技部同意獲批建設。實驗室作為水路交通領域唯一的全

國重點實驗室, 擬探索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與體系機制改革的新型模式, 建成水路交通領域 的科技創新高地和國家創新體系的示范基地: 一是服務水路交通高質量創新發展, 重點研究突破水路 交通系統智能控制中的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綜合性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二是服 務交通強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等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務的戰略需求, 開展應用基礎研究; 三是服務 國家科技體系的改革需求,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探索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型組建模式和體制機 制創新。實驗室將開展船舶及船載裝備運行控制、水路交通狀態控制以及水路交通安全控制等三個方 面的研究, 揭示水路交通系統的人機共融智能運行控制機理與事故生成規律,解決水路交通控制的核 心裝備與系統自主可控等國家重大科技難題。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 260 余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俄羅斯外籍院士 2 人、國家高層次人才 11 人、省部級人才 51 人, 研究人員中省部級以上人才占 38%。實驗室共有研究人員近 200 人, 技術支撐人員 55 人,管理人員 10 人。依托單位在水路交通控  制領域以第一完成單位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 項、技術發明二等獎 3 項,省部級特等獎 2 項, 一等獎 60 余項。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是踐行交通強國戰略,解決“卡脖子”和占領前沿技  術制高點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水路交通領域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集中
需求, 更是填補水路交通創新體系空白的重要舉措。
各專業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機構,以及錄取的研究生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研究生教育相關工作
歸屬單位如下:
 
研究院招生專業名稱 研究生招生領導機構 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歸 屬單位
交通運輸 航海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航海學院
船舶工程(05 方向) 輪機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輪機工程學院
船舶工程(08-09 方向) 、機械 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控制工程、電氣工程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
(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3.學校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公布在研究生院網站和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
(研究生院網站網址:http://grs.dlmu.edu.cn
(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網址: http://www.dlmu.edu.cn/zsjy/yjszs.htm
4.國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可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上查看,
學校研究生招生政策、有關通知可在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網站或校園網主頁招生就業欄上查看。
6.本章程如與上級機關規定不符,按上級機關規定執行。
7.學校辦學地點:遼寧省大連市凌海路 1 號。
8.不詳之處請與我校研究生招生辦聯系,研招辦電話:0411-84729493,傳真:0411-84728329,郵 箱:yanzhaoban@dlmu.edu.cn。通訊地址:遼寧省大連市凌海路 1 號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 116026。

9.如對考試大綱、招生導師等信息有疑問,請咨詢各學院。咨詢電話見表 3。
表 3 大連海事大學各學院(中心)招生咨詢電話
 
序號 學院名稱 聯系電話
1 航海學院 0411-84723953
2 輪機工程學院 0411-84723572
3 船舶電氣工程學院 0411-84727500
4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0411-84726912
5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0411-84729330
6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全日制) 0411-84725898
7 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非全日制) 0411-84723561
8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0411-84729611
9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0411-84728910
10 人工智能學院 0411-84727806
11 法學院(學術學位) 0411-84729814
12 法學院(專業學位) 0411-84723265
13 外國語學院 0411-84726973
14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全日制) 0411-84728779
15 公共管理與人文藝術學院(非全日制) 0411-84723525
16 馬克思主義學院 0411-84728926
17 理學院 0411-84729207
18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創新中心 0411-84728856
19 海底工程技術與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0411-84729264
20 海洋法治與文化研究院 0411-84721631
21 港口與航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0411-84726960
22 工程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0411-84729493
23 極地航行與安全研究院 0411-84729611
24 水路交通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0411-84729223

大連海事大學

添加大連海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大連海事大學考研分數線、大連海事大學報錄比、大連海事大學考研群、大連海事大學學姐微信、大連海事大學考研真題、大連海事大學專業目錄、大連海事大學排名、大連海事大學保研、大連海事大學公眾號、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大連海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大連海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dalianhaishi/zhaoshengjianzhang_84199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