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化學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化學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化學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化學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正文

611 化學考試科目大綱
Ⅰ.考查目標
《化學》考試涵蓋普通化學和有機化學兩門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應用知識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并體現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表達能力。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其中:
《普通化學》部分,75分,含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和計算題。
《有機化學》部分,75分,含命名題、選擇題、填空題(完成反應方程式)、判斷題(有機反應類型和有機物異構類型)、鑒別題、推測結構題和合成題。
Ⅲ.考查范圍
《普通化學》部分
一、氣體、溶液和膠體
1.掌握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與換算;
2.理解稀溶液依數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稀溶液的蒸氣壓下降、沸點升高、凝固點下降及滲透壓等計算公式的應用條件及依數性與溶液濃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3.掌握溶膠的性質和膠團結構式的書寫;電解質對溶膠聚沉能力的大小與其電荷、水合離子半徑之間的關系。
二、化學熱力學基礎
1.了解系統、環境、狀態函數、過程、途徑、標準狀態等基本概念;
2.理解熱力學三大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化學反應熱、熱化學方程式、標準摩爾生成焓、標準摩爾生成自由能、化學反應的摩爾焓變、化學反應的摩爾熵變、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自由能變等基本概念;
3.掌握計算化學反應△rHmθ、△rSmθ、△rGmθ的計算與應用;
4.掌握自發反應的判斷條件及應用。
三、化學反應速率
1.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基元反應、復雜反應、速率常數、反應級數等基本概念;
3.掌握質量作用定律及非基元化學反應速率方程式的書寫與計算推導;掌握濃度、溫度及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四、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
1.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意義,掌握化學平衡有關計算;
2.Kθ(T)與ΔrGθm(T)的關系以及多重平衡反應Kθ(T)的計算方法;
3.理解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能判斷和計算濃度、壓力、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五、電解質溶液(或解離平衡)
1.了解強電解質溶液中離子強度、活度和活度系數等概念;
2.比較酸堿電離(阿式)理論、質子(布朗斯特)理論和電子(路易斯)理論的區別;
3.掌握質子酸、質子堿、同離子效應、共軛酸堿對、離解常數等概念的判斷與應用;水溶液中共軛酸堿對Kaθ和Kbθ的關系;
4.能利用近似式和最簡式熟練計算弱酸(堿)水溶液的酸度及有關離子平衡濃度。包括一元弱酸(堿)、多元弱酸(堿)、兩性物質水溶液、緩沖溶液等;
5.掌握緩沖溶液的緩沖pH范圍、緩沖容量的影響因素、緩沖溶液的選擇和配制方法。
6.掌握溶度積與溶解度的相互換算,溶度積規則,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條件與計算;
7.掌握分步沉淀先后次序的判斷與計算;
8.掌握酸堿反應、配位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
六、氧化還原反應
1.掌握氧化數、氧化與還原、氧化態、還原態、氧化還原電對、原電池、電極電勢、標準氫電極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還原反應配平方法;
2.掌握原電池符號的表示方法(書寫格式)及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3.掌握電極電勢的應用(判斷氧化劑或還原劑的相對強弱,確定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4.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濃度、酸度、沉淀反應、配位反應對對電極電勢影響的相關計算;
5.掌握標準電極電勢與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的關系;
6.能用元素標準電勢圖計算未知電對的標準電極電勢,相關計算與判斷物質的穩定性。
七、原子結構
1.了解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波函數ψ及ψ2的意義;
2.理解量子數的意義,并掌握量子數的取值規則與應用;
3.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系的關系,掌握原子核外電子填充原則及常見元素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和價電子構型,能根據電子排布式判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電子層結構與元素性質(原子半徑、電離能、電子親和能和電負性)變化規律的關系。
八、分子結構
1.了解離子鍵理論的要點和離子晶體晶格能的概念,理解同類型離子晶體中離子半徑、離子電荷和離子的電子構型對晶格能及離子晶體重要物理性質的影響;
2.了解共價鍵理論和軌道雜化理論要點,掌握共價鍵的特征、共價鍵的類型(σ鍵、π鍵及配位鍵)與特點。
3.理解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不等性sp3)、空間構型、鍵型、分子極性等內在關系;會判斷主族元素原子形成的簡單分子中軌道雜化情況和分子空間構型、分子的極性及分子間力的形式;
4.理解分子間力、氫鍵及其對物質重要性質(熔點、沸點、溶解性)的影響。
九、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義和組成(中心離子或原子、配體、配位原子及配位數)與命名;
2.了解配合物結構的價鍵理論要點,能判別配合物的雜化類型(sp3與dsp2、sp3d2與d2sp3)、內軌型外軌型和空間構型;
3.理解配合物的穩定常數、不穩定常數、逐級穩定常數和積累穩定常數,能進行配位解離平衡的計算及配位解離平衡的移動(復合平衡如配位解離平衡與酸堿平衡、配位解離平衡與氧化還原平衡、配位解離平衡與沉淀溶解平衡)。
《有機化學》部分
一、有機化學概論
1.共價鍵的形成、特點、σ鍵與π鍵、鍵參數,雜化軌道類型與分子結構,分子的極性、分子間力與氫鍵及對物質溶解度、熔沸點的影響,Bronsted酸堿質子理論與Lewis酸堿電子理論;
2.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立體形象(投影式、鋸架式、紐曼式);同分異構體(碳鏈異構、官能團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構象異構、幾何異構、旋光異構);
3.有機反應的基本類型:均裂反應—自由基反應,異裂反應–離子型反應 [親電試劑與親電反應,親核試劑與親核反應];
4.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按碳架分類—開鏈(鏈形)化合物(飽和烴、不飽和烴)、環狀化合物(碳環、芳環、雜環);按官能團分類。
二、飽和烴(烷烴)
1.系統命名法、普通命名法、構象異構—乙烷和丁烷的構象(重疊式、交叉式);構象表示方法;
2.烷烴的化學性質:烷烴的鹵代——自由基鏈反應;自由基的穩定性,共軛效應。
三、不飽和脂肪烴
1.命名、結構與異構—幾何異構(順反,Z、E命名法);
2.化學性質: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馬式規則)[與鹵素、無機酸、次鹵酸],烯烴的自由基加成反應[過氧化物效應],烯烴的氧化反應[環氧化、高錳酸鉀、臭氧化],烯烴與乙硼烷的加成,烯烴的催化氫化,烯烴α-氫的鹵代[自由基取代],誘導效應;
3.烯烴的制備:醇失水[酸催化脫水],鹵代烷失鹵化氫,鄰二鹵代烷失鹵素;
4.掌握炔烴的加成反應(加鹵素、鹵化氫、水、HCN、B2H6),催化氫化(Lindlar,Na+NH3)]氧化反應,金屬炔化物的生成;
5.掌握共軛二烯烴的1,2-加成和1,4-加成、雙烯合成(Diels—Alder反應)。
四、環烴
1.環烷烴命名、結構(順反)和構象(椅式、船式、a鍵、e鍵、多取代環優勢構象);
2.環烷烴的化學性質(三元環、四元環的加成反應,五元環、六元環的取代反應及氧化);
3.芳香烴的分類、結構、命名;芳香性及Huckel規則(芳香性的判斷);
4.苯和苯的衍生物的親電取代反應(鹵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離子重排、酰基化),側鏈的氧化反應,側鏈的鹵代反應;
5.芳環親電取代反應機制,芳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及電子效應的影響。
五、旋光異構
1.偏振光與旋光性、旋光度與比旋光度、手性分子與手性碳原子、對稱因素與旋光活性、對映體與非對映體、內消旋體與外消旋體等基本概念;
2.旋光異構體構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視式,掌握構型的R/S和D/L標記法(命名);
3.結合糖類掌握多個手性碳化合物的命名與相互關系判斷。
六、鹵代烴
1.鹵代烴分類和命名,物理性質;
2.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與H2O、NaOH、NaCN、RONa、氨或胺),與AgNO3/乙醇反應(鑒別)、消除反應(Saytzeff規則)、與金屬Mg的反應[格氏試劑];
3.鹵代烴親核取代反應的SN1、SN2機制及立體化學特征;
4.鹵代烴消除反應的E1、E2機制;
5.鹵代烴的的制備:加成法,取代法等。
七、醇酚醚
1.醇、酚、醚的分類、結構和命名,醇、酚、醚的物理性質;
2.醇與金屬Na、Mg、Ca的反應,醇在低溫下與濃強酸作用,醇的鹵代反應(與HX、PX3、PX5、氯化亞砜、Lucas試劑的反應),醇的脫水反應及碳正離子重排(分子內、分子間脫水),醇的酯化反應,醇的氧化反應;
3.醇的制備:以羰基化合物為原料[格氏反應],以烯烴為原料(馬式與反馬式的應用); 
4.酚的酸性及其影響因素,酚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硝化、磺化、鹵代),酚與FeCl3的顯色反應;
6.醚與濃強酸作用,醚鍵的斷裂,醚過氧化物的生成、檢驗和處理;
7.環氧乙烷的開環反應(加水、氨或胺、醇、鹵化氫、格氏試劑)。
八、醛酮醌
1.醛、酮、醌的結構、分類和命名,醛、酮、醌的物理性質;
2.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與HCN、NaHSO3、RMgX、ROH/H+、氨的衍生物、H2O的反應)及其活潑性;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機制;
3.醛、酮的α-氫的活性與反應(羥醛縮合反應、鹵仿反應),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1、2和1、4加成);
4.醛的氧化(Tollens、Fehling、Benedict、KMnO4、K2Cr2O7、HNO3)和歧化反應(Cannizzaro反應);
5.醛、酮的還原反應(金屬氫化物、Clemmneson、Wolff—Kishner);
6.醛酮的制備:醇氧化,不飽和烴加成,芳環上引入羰基(傅-克反應)。
九、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
2.不同結構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熱分解反應,羧酸的還原反應,羧酸α-氫的鹵代反應;
3.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應,Claisen酯縮合反應,酯的還原反應;
4.各種羥基酸的脫水反應,α-羥基酸及α-酮酸的氧化反應和分解反應;
5.β-酮酸酯的酮式一烯醇式互變異構,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成法;
6.羧酸的制法:醇、醛、芳香烴氧化,用金屬有機化合物制備(與CO2),CN水解等。
十、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還原反應,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備及硝基對芳香羧酸的酸性影響;
2.胺的結構、分類、命名和理化性質;
3.不同結構胺的堿性,烷基化反應,酰基化反應,磺酰化反應(Hinsberg反應),與亞硝酸的反應;
4.芳香胺的制備(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還原)及親電取代反應(鹵代、磺化、硝化);
5.重氮鹽的制備及反應(與H2O、H3PO2、CuX、CuCN反應)。
十一、雜環化合物
1.雜環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命名和理化性質;
2.五元雜環(呋喃、吡咯、噻吩),六元雜環(吡啶,吡喃)的結構與芳香性的關系,結構與親電取代反應活性的關系(與苯環一章結合);
3.雜環的親電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十二、碳水化合物
1.糖的分類、單糖的命名與表示方法(D-、L-,R-、S-,+、-);
2.單糖的結構:單糖的鏈狀結構,變旋現象與環狀結構(α-、β-、Haworth式、優勢構象);
3.單糖的化學性質:單糖的氧化反應(堿性、酸性),還原反應,成脎反應,差向異構化,成苷反應,甲基化,成酯反應,脫水和顯色反應;
4.典型二糖及其鑒別反應。
十三、氨基酸、多肽
1.氨基酸的分類、結構和命名,物理性質;
2.α-氨基酸的兩性性質和等電點;
3.氨基酸的化學性質:與亞硝酸反應,與甲醛反應,絡合性能,受熱反應,與茚三酮反應,失羧作用,失羧與失氨作用。
福建農林大學

添加福建農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建農林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建農林大學報錄比、福建農林大學考研群、福建農林大學學姐微信、福建農林大學考研真題、福建農林大學專業目錄、福建農林大學排名、福建農林大學保研、福建農林大學公眾號、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建農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建農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fafu/cankaoshumu_47684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