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怎么樣
Add北京中醫藥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北京中醫藥大學.jpg)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北京中醫藥大學.jpg)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北京中醫藥大學怎么樣、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北京中醫藥大學院校概況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牌專業和大學排名,解決北京中醫藥大學怎么樣的問題。
相關推薦:[2022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1]]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難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群]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保研夏令營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調劑2022最新信息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2006-2021]]
[2022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中國大學世界排名]
[2021年USNEWS全球大學排名之亞洲大學排名及中國大學排名]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學上榜名單一覽(完整榜單)]
[2021中國大學排名,排行榜前400名(武書連版)]
[2021中國大學排名,排行榜前400名(金蘋果版)]
[2021中國大學排名,大學排行榜前730名(校友會版)]
更多大學排名榜單請點擊 大學排名網>>。
觀點一
說點網上查不到的。
1. 連續好幾年的6月份看到同學轉發這個對聯(我自己也轉過):升官發財請走他路 貪生怕死莫進此門 橫批:不要學醫。
這個對聯寫的很好。醫生收入不高,也不怎么受病人尊敬,培養周期還長,想趕緊掙錢甚至掙大錢的千萬別學醫,尤其還是中醫。
國外的醫學生不僅成績要好,還要有很雄厚的經濟實力(不僅學制長,學費貴,教材什么的也貴,上千人民幣一本書很正常,北中醫圖書館就有北醫譯的格氏解剖學,中文版都上千)。在中國雖然門檻低,學費低,但是依然不適宜想趕緊畢業工作的學生讀。而且,一旦就讀,你工作前有極大可能發現高中同學不僅早已工作、買車、結婚,甚至孩子都生出來了。
2. 第一條說的有點雜,展開來再說下。培養周期真心長。現在來看,想干臨床,至少8年(5年本科+3年規培),順利的話,規培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完成,但是碩士畢業,沒門路又想進三甲?呵呵。 不順利的話,沒考上研,那規陪三年能干活了,還是本科學位,進社區都難。或者考上個學術型研究生,讀完出來還想干臨床? 您先再規培三年吧~
覺得已經夠麻煩了? 別急,還有呢,去年刷爆微博朋友圈的事件之一就是衛計委出臺了新政策~ 上述步驟全都走完后,還有“專培”等著你,又是三年呦。
什么? 你聽說規培專培過程中可以拿工資? 你再打聽打聽究竟拿到手的有多少吧。。。
3.我在好幾家醫院都實習過,對不同醫院的醫生的收入都有了解,真心不高。別總想著收紅包之類的灰色收入,你一普通住院醫,連門診都不出,誰沒事總給你送錢?藥代都把你排在最后才找。等你真的混到每天出出門診,各地開開會的時候,大概已經中年了吧。
4.傷醫事件在圈外可能只是偶爾聽說,在圈內可早就聽的麻木了,不往遠了說,光近期的砍醫,醫鬧事件就不少,大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曲阜市人民醫院,小到縣醫院,這事都不少見。醫生的執業環境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5.就算沒人砍,自己也要小心別累死。歡迎再學醫前實地考察下工作壓力。多數醫院門診的話半天50個號起(算一下一個病人只有多少時間,看不完別走,看的慢還可能被罵)。病房的話每天早上查房+開醫囑+寫病程+收新病人+值班。教學醫院有實習生這種廉價勞動力還好,沒實習生的話就自己慢慢干吧。。。
別忘了,想晉升的話還要做科研,寫論文呦,還要SCI呦。教學醫院的話還要備課講課呦。
6.扯遠了,話題回到中醫這邊來。中醫院早已變成掛羊頭賣狗肉的地方。用北中醫某教授(我老師)的話說,半中半西的半吊子。一堆三甲中醫院的大夫不會開中藥(實習時很多老師坦承的跟我講,中醫沒還沒我好),論西醫,水平又不如西醫院(北中醫某附屬醫院急診科實習時,老師把病人轉院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我院外科太差)。
7.再回到北中醫這個問題上點。就算學校里的教授,又有多少真正中醫水平高的?
想當教授? 請發論文。
想發論文?請做課題。
想做課題?請宰耗子。
那么問題來了,把耗子治好了對治好人有幫助么?
你可能說有。
我看不盡然。
用了幾千年被論證有效的方子,在耗子身上沒效就淘汰了?
在耗子那有用,在人上就也肯定有用?(何況還要辨證論治)
我目瞪口呆的見過中醫學專業博士畢業的學生背不出半夏瀉心湯(傷寒論經典方)的組成,見過某全國頂尖大醫院(為什么我很想說名字。。)中醫科副教授在開無比山藥丸時要查書看都方中有什么藥。
結論。最好別學醫,實在想學醫也別學中醫。實在實在想學中醫,歡迎考慮北中醫。
觀點二
1. 連續好幾年的6月份看到同學轉發這個對聯(我自己也轉過):升官發財請走他路 貪生怕死莫進此門 橫批:不要學醫。
這個對聯寫的很好。醫生收入不高,也不怎么受病人尊敬,培養周期還長,想趕緊掙錢甚至掙大錢的千萬別學醫,尤其還是中醫。
國外的醫學生不僅成績要好,還要有很雄厚的經濟實力(不僅學制長,學費貴,教材什么的也貴,上千人民幣一本書很正常,北中醫圖書館就有北醫譯的格氏解剖學,中文版都上千)。在中國雖然門檻低,學費低,但是依然不適宜想趕緊畢業工作的學生讀。而且,一旦就讀,你工作前有極大可能發現高中同學不僅早已工作、買車、結婚,甚至孩子都生出來了。
2. 第一條說的有點雜,展開來再說下。培養周期真心長。現在來看,想干臨床,至少8年(5年本科+3年規培),順利的話,規培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完成,但是碩士畢業,沒門路又想進三甲?呵呵。 不順利的話,沒考上研,那規陪三年能干活了,還是本科學位,進社區都難。或者考上個學術型研究生,讀完出來還想干臨床? 您先再規培三年吧~
覺得已經夠麻煩了? 別急,還有呢,去年刷爆微博朋友圈的事件之一就是衛計委出臺了新政策~ 上述步驟全都走完后,還有“專培”等著你,又是三年呦。
什么? 你聽說規培專培過程中可以拿工資? 你再打聽打聽究竟拿到手的有多少吧。。。
3.我在好幾家醫院都實習過,對不同醫院的醫生的收入都有了解,真心不高。別總想著收紅包之類的灰色收入,你一普通住院醫,連門診都不出,誰沒事總給你送錢?藥代都把你排在最后才找。等你真的混到每天出出門診,各地開開會的時候,大概已經中年了吧。
4.傷醫事件在圈外可能只是偶爾聽說,在圈內可早就聽的麻木了,不往遠了說,光近期的砍醫,醫鬧事件就不少,大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曲阜市人民醫院,小到縣醫院,這事都不少見。醫生的執業環境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5.就算沒人砍,自己也要小心別累死。歡迎再學醫前實地考察下工作壓力。多數醫院門診的話半天50個號起(算一下一個病人只有多少時間,看不完別走,看的慢還可能被罵)。病房的話每天早上查房+開醫囑+寫病程+收新病人+值班。教學醫院有實習生這種廉價勞動力還好,沒實習生的話就自己慢慢干吧。。。
別忘了,想晉升的話還要做科研,寫論文呦,還要SCI呦。教學醫院的話還要備課講課呦。
6.扯遠了,話題回到中醫這邊來。中醫院早已變成掛羊頭賣狗肉的地方。用北中醫某教授(我老師)的話說,半中半西的半吊子。一堆三甲中醫院的大夫不會開中藥(實習時很多老師坦承的跟我講,中醫沒還沒我好),論西醫,水平又不如西醫院(北中醫某附屬醫院急診科實習時,老師把病人轉院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我院外科太差)。
7.再回到北中醫這個問題上點。就算學校里的教授,又有多少真正中醫水平高的?
想當教授? 請發論文。
想發論文?請做課題。
想做課題?請宰耗子。
那么問題來了,把耗子治好了對治好人有幫助么?
你可能說有。
我看不盡然。
用了幾千年被論證有效的方子,在耗子身上沒效就淘汰了?
在耗子那有用,在人上就也肯定有用?(何況還要辨證論治)
我目瞪口呆的見過中醫學專業博士畢業的學生背不出半夏瀉心湯(傷寒論經典方)的組成,見過某全國頂尖大醫院(為什么我很想說名字。。)中醫科副教授在開無比山藥丸時要查書看都方中有什么藥。
結論。最好別學醫,實在想學醫也別學中醫。實在實在想學中醫,歡迎考慮北中醫。
觀點二
西區生活五年體會,感覺無論哪個學校都有學生吐槽,首先這一點是肯定的,但你真正在這里生活以后就會發現——槽點真是不少哇!這些槽點會有人慢慢補充的,我就不多說了,畢竟不匿。不過回想入學之初,學校的變化還是挺大,目前除了無線網太慢覺得其他都還可以,但畢竟西區無線全覆蓋。
學術氛圍沒得說,而且近年開始大招特聘教授,三天兩頭就有講座,還都是些平時只能聽到名字的人物。講座多到讓你猶豫要不要放棄正常課業。學術氛圍和男生公寓一樓煎藥處的氣息一樣濃厚。同學,五靈脂味道真的很大,下次能不能沒人了再煎?
學校小,十分鐘環校一圈,到處都是臉熟,不打招呼有點尷尬,要是打招呼你只能一路帕金森。好處是只要你不是太作,上課就不會遲到!
傳統文化氛圍也很濃啊,有時候讓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保護中心的錯覺。以前講座還只能聽到醫學方面的內容,近年來開始出現一些古琴啊戲曲啊什么的講座。每天,各種學姐們拖著古箏琵琶行走在校園里,電梯門打開看到里面一群拎著長槍短劍的好漢,晚上操場散個步邊上突然有人練功大喝一聲嚇你半死……我已經對此習以為常,直到某天走進某工科學校看到那些只會跑步打球的男男女女,哎……
不過學醫確實路漫漫,但你要好好學,學什么不是一樣要下功夫?學校各路大神很多,老師學生中都有大神(褒貶自己體會)。如果有同學跟你說:"之前我以為某某某已經很 ?了,今天才知道誰誰誰才是真 ?!"你不必驚慌,那是他最近又聽了什么講座了,靜下心好好學,面對自然,所有人在盲人摸象——但是你認真去摸的話,摸到一個象鼻子也夠你甩一輩子了!
學中醫這幾年,雖然時常有各種人吐槽這個專業怎樣怎樣,學校教育怎樣怎樣,但事實是,就我這種級別的小角色,不但成為了周圍親戚朋友可靠的醫療保健顧問,還能時不時解決一些問題。今年在醫院急診實習,累如狗,常常感慨:天啊!感冒、發熱、胃疼、拉肚子?這也來急診?這還用來急診?!!自己體會。
最后贊揚一下圖書館,直到我去過一次國圖,參觀了一下中醫類藏書后,我才發現我大北中醫的圖書館藏書多么豐富!
觀點三
學術氛圍沒得說,而且近年開始大招特聘教授,三天兩頭就有講座,還都是些平時只能聽到名字的人物。講座多到讓你猶豫要不要放棄正常課業。學術氛圍和男生公寓一樓煎藥處的氣息一樣濃厚。同學,五靈脂味道真的很大,下次能不能沒人了再煎?
學校小,十分鐘環校一圈,到處都是臉熟,不打招呼有點尷尬,要是打招呼你只能一路帕金森。好處是只要你不是太作,上課就不會遲到!
傳統文化氛圍也很濃啊,有時候讓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保護中心的錯覺。以前講座還只能聽到醫學方面的內容,近年來開始出現一些古琴啊戲曲啊什么的講座。每天,各種學姐們拖著古箏琵琶行走在校園里,電梯門打開看到里面一群拎著長槍短劍的好漢,晚上操場散個步邊上突然有人練功大喝一聲嚇你半死……我已經對此習以為常,直到某天走進某工科學校看到那些只會跑步打球的男男女女,哎……
不過學醫確實路漫漫,但你要好好學,學什么不是一樣要下功夫?學校各路大神很多,老師學生中都有大神(褒貶自己體會)。如果有同學跟你說:"之前我以為某某某已經很 ?了,今天才知道誰誰誰才是真 ?!"你不必驚慌,那是他最近又聽了什么講座了,靜下心好好學,面對自然,所有人在盲人摸象——但是你認真去摸的話,摸到一個象鼻子也夠你甩一輩子了!
學中醫這幾年,雖然時常有各種人吐槽這個專業怎樣怎樣,學校教育怎樣怎樣,但事實是,就我這種級別的小角色,不但成為了周圍親戚朋友可靠的醫療保健顧問,還能時不時解決一些問題。今年在醫院急診實習,累如狗,常常感慨:天啊!感冒、發熱、胃疼、拉肚子?這也來急診?這還用來急診?!!自己體會。
最后贊揚一下圖書館,直到我去過一次國圖,參觀了一下中醫類藏書后,我才發現我大北中醫的圖書館藏書多么豐富!
觀點三
首先得說一下,學醫本來就是一個相當寂寞的事情,而且現在在國內學醫,更是一件有危險的事情。好多師兄弟醫院工作的,即使到了主任這般地位,也有被醫鬧或者亂七八糟的患者羞辱的,但是國外的師兄弟們則受尊重,有職業尊嚴。
我上學以來,一直有一幫腦殘使勁黑中醫,各種“科學”和“偽科學”力證中醫是個垃圾,當時我上學是一路憤青過來,沒少和這幫人干仗。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先進性。中醫伴隨中華民族走了幾千年,保護了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怎么到現在就變成一無是處的垃圾了呢?因為做投資的關系,了解了很多信息,發現他媽的資本主義現在最愛中醫。以前腦殘們長期拿來說事的資本主義和主流醫學不承認中醫的事情現在被徹底打臉,英國已經把中醫納入補充醫學的范疇,美國鬼子在軍隊里面開始使用針灸給士兵們減輕疼痛和治療各種風濕類疾病了。而在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等國,中醫大夫們硬是憑借良好的療效獲得了極好的口碑,病人排隊都要半年了……哎跑題了。
中醫的系統論和天人合一哲學觀是現代醫學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和借鑒,西醫利用精密儀器和細致入微的解剖發現,解決了非常多的問題。但是面對情緒性的,系統性的和各種不知名原因的疾病則是療效甚微甚至束手無策,而中醫則有解決方案。現在的中醫學生早就不是社會上認知的那樣,只會開方抓藥,我身邊好多中醫大夫精通西醫,能上手術臺,針法了得,可以說十幾年如一日的勤奮學習才造就了這樣的好大夫。
當初我在北中醫學習的時候,也是感受到了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醫臨床專業的學生們則是一頭扎進醫學的浩瀚知識中,不少同學都如瘋魔一般。當然,無志于學醫的同學則不然,很痛苦,無法融入這個環境。其實回頭我開頭說的第一點,學醫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孤獨的事情,除非熱愛,很難堅持。但是世上做事,哪里有輕松的成功呢?當然,拼爹、富二代官二代除外。
樓上很多師兄弟們提到西區很小,設施簡陋,學校氛圍和其他高校不一樣,等等。我在北中醫念書的時候,因為喜歡練拳還有各種奇葩的愛好,混跡北京高校圈,北大清華人大我經常去蹭課聽講座,各高校的活動也常去混,另外自己學校的活動也經常去參加搗騰。覺得大學的生活也很緊張充實,沒有時間去吐槽學校這那的。我們當時學校是不斷電不熄燈的,北京其他高校不少則不是這樣。
我不知道大家對北中醫有一種什么感情。走入社會,我們才知道,原來學校盡管有各種不滿意,但是那個時光仍舊是我們最為懷念的,因為那個時光真是單純和可愛。能有一段這樣干凈的時間,真的特別的幸運。現在都后悔那個時候怎么不多學點本事?走入社會才恍然,大學不是伊甸園,大學是成人和成才的地方,如果還抱著一顆玩樂和無所謂的心態,那以后的日子可能更難受。
那些抱怨學校只學中醫,沒有太多社會活動的學生,我只能說惋惜。因為你們根本不知道社會是什么樣的,沒有明白立身立德的人生是需要寂寞和堅持來成就的。中醫這門偉大的技藝,融合西醫高精尖的技術和研究成果,沒有理由不能發揚光大的。
我上學以來,一直有一幫腦殘使勁黑中醫,各種“科學”和“偽科學”力證中醫是個垃圾,當時我上學是一路憤青過來,沒少和這幫人干仗。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先進性。中醫伴隨中華民族走了幾千年,保護了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怎么到現在就變成一無是處的垃圾了呢?因為做投資的關系,了解了很多信息,發現他媽的資本主義現在最愛中醫。以前腦殘們長期拿來說事的資本主義和主流醫學不承認中醫的事情現在被徹底打臉,英國已經把中醫納入補充醫學的范疇,美國鬼子在軍隊里面開始使用針灸給士兵們減輕疼痛和治療各種風濕類疾病了。而在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等國,中醫大夫們硬是憑借良好的療效獲得了極好的口碑,病人排隊都要半年了……哎跑題了。
中醫的系統論和天人合一哲學觀是現代醫學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和借鑒,西醫利用精密儀器和細致入微的解剖發現,解決了非常多的問題。但是面對情緒性的,系統性的和各種不知名原因的疾病則是療效甚微甚至束手無策,而中醫則有解決方案。現在的中醫學生早就不是社會上認知的那樣,只會開方抓藥,我身邊好多中醫大夫精通西醫,能上手術臺,針法了得,可以說十幾年如一日的勤奮學習才造就了這樣的好大夫。
當初我在北中醫學習的時候,也是感受到了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醫臨床專業的學生們則是一頭扎進醫學的浩瀚知識中,不少同學都如瘋魔一般。當然,無志于學醫的同學則不然,很痛苦,無法融入這個環境。其實回頭我開頭說的第一點,學醫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孤獨的事情,除非熱愛,很難堅持。但是世上做事,哪里有輕松的成功呢?當然,拼爹、富二代官二代除外。
樓上很多師兄弟們提到西區很小,設施簡陋,學校氛圍和其他高校不一樣,等等。我在北中醫念書的時候,因為喜歡練拳還有各種奇葩的愛好,混跡北京高校圈,北大清華人大我經常去蹭課聽講座,各高校的活動也常去混,另外自己學校的活動也經常去參加搗騰。覺得大學的生活也很緊張充實,沒有時間去吐槽學校這那的。我們當時學校是不斷電不熄燈的,北京其他高校不少則不是這樣。
我不知道大家對北中醫有一種什么感情。走入社會,我們才知道,原來學校盡管有各種不滿意,但是那個時光仍舊是我們最為懷念的,因為那個時光真是單純和可愛。能有一段這樣干凈的時間,真的特別的幸運。現在都后悔那個時候怎么不多學點本事?走入社會才恍然,大學不是伊甸園,大學是成人和成才的地方,如果還抱著一顆玩樂和無所謂的心態,那以后的日子可能更難受。
那些抱怨學校只學中醫,沒有太多社會活動的學生,我只能說惋惜。因為你們根本不知道社會是什么樣的,沒有明白立身立德的人生是需要寂寞和堅持來成就的。中醫這門偉大的技藝,融合西醫高精尖的技術和研究成果,沒有理由不能發揚光大的。
官方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干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直屬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并;1977年,兩院分開,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學校現有3個校區,分別為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倡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學、科研、醫療于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
學校現有教職工5020人,專任教師1285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占66.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占85.45%,有博士生導師335名。學校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0人,形成了一支以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國內有影響的中青年教授為主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4人,其中本、專科生7264人,碩士研究生3594人,博士研究生786人,臺港澳學生508人,留學生537人。另有繼續教育學生2467人,遠程教育學生18155人,目前全校各類在校生達32266人。
學校致力于構建面向未來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藥制藥、藥學、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藥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護理學、英語(醫學、中醫藥國際傳播)、法學(醫藥衛生)12個本科專業。
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均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并有4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專業學位類別,下設14個領域,包括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基地48個,其中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1個。
學校現有東直門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東方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棗莊醫院(第四臨床醫學院)、深圳醫院(第五臨床醫學院)、房山醫院(第六臨床醫學院)、孫思邈醫院(第七臨床醫學院)、廈門醫院(第八臨床醫學院)8所附屬醫院。另有廣安門醫院、西苑醫院、望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24個臨床教學基地,承擔著全校學生的臨床教學、見習、實習工作。學校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35個。建設有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5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和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42個,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名醫傳承工作站37個。
自建校之初,學校率先接收外國留學生,到目前已為94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萬余名中醫藥專門人才,并先后與30個國家和地區的118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先后開設我國首個全英文授課西醫生學習中醫博士、碩士學位項目,首個全英文授課中醫學士學位項目。2016年,與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開展合作,推動中醫碩士學位首次進入歐盟主流醫學教育體系。
學校于1991年在德國建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魁茨汀醫院,開創了中國大學在海外辦醫院的先例。2012年,與日本學校法人兵庫醫科大學合作建立了中醫藥孔子學院。學校的國際化發展不斷探索創新,開創了集醫療、教育、研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模式,先后建立北京中醫藥大學澳大利亞中醫中心、俄羅斯中醫中心、美國中醫中心,把中醫藥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麗名片。
學校主辦有國家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現代中醫臨床》、《中醫教育》和《中醫科學雜志》(英文),是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連續5次榮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
面對高等教育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學校正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堅定不移地走教育傳承與創新和學科內涵發展之路,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各項數據截止到2018年3月)
添加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中醫藥大學報錄比、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群、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北京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北京中醫藥大學保研、北京中醫藥大學公眾號、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北京中醫藥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