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怎么樣

Ad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怎么樣、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院校概況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牌專業和大學排名,解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怎么樣的問題。

環境
南信大整體環境還是不錯的龍王山下,現在有地鐵出行也方便。宿舍也裝上空調了,就是今年回母校看到了一些地方發生了改建,好像導致了綠色環境少了,但是相比市區的大學城,綠化環境還是很多的,九五之尊大柱子,還是很霸氣。
學校位置比較偏僻,但是因為南京物價水平很高,遠離市區的話也不錯,畢竟,買東西各方面還是很便宜的,比較劃算。
南信大離南京站地鐵40分鐘左右,到南京南站地鐵至少1個半小時,到機場2個半小時,學校在浦口區,屬于郊區吧。

專業
南信工以前是叫南京氣象學院來著,各項設施齊全以及氣象專業的領先性,顧名思義,最有名的專業就是氣象專業,中央氣象臺有好幾個都是我們學校畢業的。
氣象專業很好,其它的就一般了。凡是和氣象有關的專業,學習氛圍都不錯,這不是說別的專業氛圍不好,是因為南信大特征就是以氣象最為特色,“氣二代”著實不少,許多氣象局的子女紛紛而來。
學校的王牌專業是大氣科學專業。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個和地理關系很密切的專業,其實它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的專業,側重點在數學、物理和計算機上。
南信大的王牌就是氣象。氣象防雷相關的專業比較厲害,其它就一般般了,不知道為什么能起個信息工程大學的名字。信息專業并不強,工科的師資力量和配套設施也一般,學校有專門的氣象樓,但沒有信息工程樓。

吃飯
學校門口好多小店,簡直就是小吃一條街了,當然也有飾品、衣服、鞋店等等啦,但是還是吃的比較多,生意也不錯,那條街被擴建的越來越好,店越來越多,光光奶茶店就有7-8家,還有麻辣燙店,炒飯店,面店,餐館等等,包括賣零食的店-世界零食,里面零食種類還蠻多的。蠻喜歡十字路口的久久鴨脖店的,每次回學校那總要買10元的鴨脖回家啃啃,好好吃喲。還有郵局門口的那家燒烤店,飄香家的燒烤味道那個好吃呀,有的時候去晚了都沒有位置呢。
學校分為東苑、中苑和西苑,我只去過西苑和中苑的四個食堂,選擇真的很多,飯菜比外面的便宜,但是天天吃也是會膩的,而且放學后人也比較多,每次我就買點快餐打包帶到宿舍吃,因為方便快捷,周末還是可以出去吃頓好的。
南理工目前有兩個食堂,一食堂離女生宿舍近一些,二食堂離教學樓和男生宿舍近,每一層都有特色的飯菜,無論你是想吃辣還是甜,應有盡有,就連幾乎每個人都想吃的漢堡包都有!而且除了食堂還有一些門店,目前有老潼關肉夾饃、漢堡店、湘味小炒肉、刀削面等其他店,而且價格不算很貴。如果你大晚上實在很餓了,也有24小時超市,里面保證有你想吃的。除了711還有兩個超市,除了賣衣服什么都有,所以根本不用考慮生活用品等的問題。

住宿
宿舍的話,有六人間,有點擁擠,但還過得去,好歹有空調。
寢室四人一間,每個寢室配備有一個獨立衛生間,24小時供應熱水,有空調以及WIFI。上床下桌的設計,床很安全牢固,桌子旁邊有一個衣柜,用于放置個人衣物。目前新校區有十個公寓樓,而且還有正在建設的公寓樓。每一個宿舍樓里都有全自動洗衣機,這樣冬天洗衣服就不用愁了。說起冬天,再也不用飽受寒冷之苦了,每個宿舍以及都裝有空調,只要一進宿舍樓大棉襖就不用穿啦。再說夏天,我們也是一樣清爽。雖然四大火爐的南京很熱,但是有空調的南信大就是這樣任性。
宿舍西苑的最好也最貴,目前四人獨立衛浴,沒有電扇,空調要租,不是上床下桌,但是學校現在貌似改建裝修,以后也不知道啥樣子。限電,早七點到晚十一點半。限網,電信隨電斷,其他會零點。

學習
學校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學校的學風和風氣相對來說,也是不錯的。經學校的連續七年在全球的髙薪招聘,師資力量已得到明顯增強,年輕教師的博士化率在省內居于前列,尤其是文科,近幾年來得到長足進步,社科基金項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年年都有進步和提高。2014年還增加了好幾個文科方面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另外,學校領導比較民主,經常和“南氣風云”的版主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傾聽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學校工作中的不足,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南信大雖然不是什么名校,但這里人才還是很多的,校風還可以!開始進入江蘇知名大學行列。
早操有用嗎?為什么要出?缺乏睡眠對我們的身體很不好,還常常無故停操也不通知,憑什么這樣。
大一的時候會有早操和晚自習,主要是讓我們養成早起和上自習的習慣,有很多想逃早操和晚自習的,我建議還是老老實實聽話吧,因為查的很嚴的。 


官方介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60年,應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后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區,校園占地面積約兩千畝。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3萬名、碩博研究生3000余名、留學生1500余名。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學科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兩次蟬聯全國第一、獲評A+等級,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氣象裝備、環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個學科獲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3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60個本科專業分布于理、工、文、管、經、法、農、藝8個學科領域,學校還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大氣科學學院、應用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學院、地理科學學院、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海洋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與控制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商學院、文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等19個專業學院,擁有雷丁學院(中英合作)、長望學院(拔尖培養)、應用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藕舫學院(創新創業)、濱江學院(獨立學院)等高水平辦學機構。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5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青3人、國家千人計劃6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2人,各類國家級人才工程共40多人,省部級人才工程、教學名師共400多人次,擁有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長江創新團隊、江蘇雙創團隊等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團隊24個,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達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經歷達46%。  

學校堅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學科研資源豐富,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國家級眾創空間、集群計算機中心等27個實踐教學平臺,擁有一批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和國家級規劃教材;建有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聯合實驗室、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院、省重點智庫氣候與環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等20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設有氣候與氣象災害協同創新中心、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創辦有《大氣科學學報》(中文核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閱江學刊》三份學術期刊。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216萬余冊,數據庫總量40余種,累計中外電子圖書總量為168萬種,電子期刊1.9萬種,年訂閱紙質中外期刊1056種,是國內大氣科學類文獻最齊全的高校圖書館。      

學校秉承“艱苦樸素、勤奮好學”的優良校風,恪守“明德格物、立己達人”的校訓,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培養拔尖精英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國際化人才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獲得全國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入選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學生獲得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唯一特等獎“高教社杯”、“挑戰杯”競賽全國特等獎、英語競賽特等獎,在大學生電子設計、機器人、智能車等全國競賽中均獲得一等獎以上佳績,連續三年獲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算法競賽冠軍,大學生男排獲得全國聯賽總冠軍。學生技能競賽獲獎率達40%,本科生高質量就業率達98.66%、升學率達31.85%。建校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人,校友中涌現出一批兩院院士、部委領導、央企高管、戰略專家、國際組織官員等杰出人才,眾多校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氣象行業的業務骨干和科研精英,學校被譽為“氣象人才的搖籃”。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引領,“十二五”期間,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2900多項,獲授權專利1800余項。2017年,獲批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40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課題3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10項,其中重大1項,全年科技到賬經費達3億元。學校教師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百余項,學校教師還獲得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獎章、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霍爾頓青年科學家獎等國際性大獎多項,多項研究成果刊發于《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學校積極推動海內外合作共建,著力匯聚辦學資源、拓展辦學空間,與全國各省市區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大氣所、海洋所、遙感所、自動化所,中船重工724所,江蘇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建有無錫、蘇州等校地聯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學校國際化辦學特色鮮明,與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夏威夷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德國漢堡大學,臺灣大學、東華大學等5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合作關系。學校與英國雷丁大學合作創辦雷丁學院,是首批“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20+20聯盟”高校;建有國際教育學院,擁有中國政府、國家漢辦、江蘇省政府茉莉花獎學金等招收來華留學生資格;創辦巴哈馬大學“孔子學院”;設在我校的“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及“亞太經合組織臺風委員會培訓中心”,已為155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3400余名高級氣象科技人員和管理者,成為全球培訓規模最大、質量名列前茅的培訓中心,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高度評價和特別嘉獎。

在新的發展時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將聚焦“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戰略目標,堅持“開放、協同、特色”發展理念,厚植大學精神,篤行以生為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國家氣象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推進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8年3月更新)

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