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怎么樣

Add寧夏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在填報志愿選專業時,查詢寧夏大學怎么樣、優勢專業有哪些是必須的,小編為各位同學整理的寧夏大學院校概況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寧夏大學王牌專業和大學排名,解決寧夏大學怎么樣的問題。

環境
寧大的位置相對來講是比較偏遠的,因此為學生所提供的機會其實就沒有一些大城市的學校那么多,但211是很大一個優勢,因為寧大校內本地學生非常多,像我一樣的漢族學生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少數民族氛圍。銀川及其周邊的一些地方普遍比較能玩、能找樂子,寧夏南部地區的人們普遍都會很講義氣,不過還是提醒一下要注意民族關系和同學關系。
學校有三個校區,文萃校區是c區,賀蘭山校區是a區,懷遠校區是b區。學校附近有萬達,有夜市,還有一個商業廣場,叫寧陽廣場,里面都有好吃的。學校是211,雖然比不上清華北大,但在地區上來說是佼佼者。
銀川算是一個中型城市,市區人口不到150萬,對于學生來說,該有的東西都有,如果想去一個繁華的大城市的話,這里會讓你絕望,晚上九點過了,街上就沒有了行人。城市道路特別寬敞,干凈,人不多,所以除了一些商圈附近,感覺挺空曠的。市區內,的士都會自動打表,回族和漢族相處還是挺融洽的,但是聽說不通婚。銀川有點城市樣子的地方應該就是金鳳區那邊了,老城和寧大所在的西夏區給人一大片城郊的感覺。至于城市的商業,很落后的,星巴克兩三家,還在專賣店買到過假鞋,整個消費體驗不愉快,所以買東西基本上直接網購,一般三天但是不包郵。還有就是大型的商圈少得可憐,人氣不足,完全沒有南方普通地級市那種熱鬧和活力,除了有兩個萬達,大型超市家樂福,銀泰城這類超市和商業綜合體都沒有,也沒有大型游樂場,但是物價高。
學校的生源以回族和維族學生多一些,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少數民族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寧夏的天氣屬于干燥型,春季風沙多,夏天燥熱,秋天又變成風沙多,冬天干冷,不過室內有供暖。寧夏大學相對于繁華城市的學校來說,在實習機會和眼界上還是少了許多的。
寧夏大學很大,有兩個校區,一個校區在西夏區,一個校區在金鳳區。我是在西大區上了大學,西校區的環境很美,校園里有個很大的湖,叫寧大湖,而且還有逸夫圖書館,周圍設施還是很齊全的,很繁華,尤其是學校北邊燒烤ktv不少。

專業
我們學校最牛、最熱的應該是外語系的專業吧,其他的沒什么很厲害的,土木工程聽說也還蠻好…我學的就是英語專業,其他的還真不大了解…
如果是大學本科想報考寧大的話,學校國家級專業有8個,我個人的話比較推薦:生物科學、農學、草業科學、生物科學類。如果想在寧夏上學,又對這幾個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寧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學校是綜合性較強的大學,又是地區的佼佼者,因此學校的資源比較豐富。

住宿
學校宿舍分四人間和六人間,分配隨機。四人間800元一學年,四人間1200元一學年,賀蘭山校區(A區)沒有獨立衛生間,校內洗浴的話是公共浴室,沒有隔間。宿舍里面沒有空調,也不能使用大功率電器。床的大小和高中一樣,四人間上面是床鋪,下面是書桌;六人間有兩張床的下鋪是六個人的書桌,另外兩張床是上下鋪。每層樓的衛生間里面都配有自助收費洗衣機。四人間每人有一個鐵柜子,高度是上鋪到地面的距離;六人間的話,每人會有一個鐵抽屜一樣的收納盒。
寧夏大學賀蘭山校區有開水房有兩個,均位于食堂東側,懷遠校區開水房在教育超市北邊,文萃校區開水房在第一學生餐廳西側。開放時間為早晨7:00―8:00,中午11:30―1:00,下午5:30―7:00(此時段,可以免費打開水)。學校公共浴室每天于下午4:00―8:00開放,刷校園卡付費,每人每次3元,無限時,浴室內儲物柜鑰匙用校園卡抵押方可借用。每個學生宿舍每月配20度電,當剩余電量少于5度時會自動斷電,斷電后學生可以在每個校區飯卡充值處購電。

吃飯
推薦寧大A區食堂的炸雞飯,果凍飲料,C區豆腐腦(漢餐),B區餛飩,可以入口,學校院里就好多店好吃還不貴,然后旁邊小飯館好多。
寧大最好吃的飯是C區的飯,C區最好吃的食堂是第二學生食堂,最好吃的窗口我認為是17號窗口,打飯的阿姨很和藹,給的量也很好,能找到家的感覺。

學習
學習氛圍其實不是很好,平時學校官方組織的那些課余活動好像不是很多的。再說一點敏感的,學生會學辦什么的甚至會有有某種地方官僚主義在盛行,所以有時候為了一個獎學金或者評優啥的,可能要事先跟老師領導都搞好一些關系。
我們學院實行的是,考教分離,即上課教學的老師不出期末卷,所以也沒有重點范圍復習,題目難度適中,但掛科率高。老師的話,就我們專業來說,絕大多數老師都挺認真負責的,不過也有水貨老師講課講到我直接自學。學院每年提供挺多的創新項目給本科生練手,只要你積極主動去爭取。至于考研,整個學校都沒有提供考研自習室,考研的人每天背著書去搶位置。而且大四上學期的課程還非常多,壓根就不考慮學生考研的,考研的人不多,沒什么考研氛圍。
可能地理位置的原因,可以說有些落后,學的東西跟內地點的比起來,差了許多,老師專業課的老師還可以,選修的課老師完全跟學生一樣,都是抱著敷衍的態度。雖然可能以后考研會比一本有優勢,但是所學內容真的跟不上內地的步子。
師資,感覺應該不如其他一本,也有很好的老師,上課很用心也很幽默,但是很少,畢竟上過那么多課程,大多數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噴沫子(侃大山)。
軍訓是按照學院進行的,每個學院為一個營。一個營有兩名教官負責,軍訓為期2周。結束時會有匯報表演,會選一部分人練方陣,最后在B區操場進行匯報表演,這個最后是有排名的,得分高,獲獎的會給你們學院頒發獎牌。教官會讓大家站軍姿,一般是30-60分鐘,還不讓胡亂動。


官方介紹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寧夏大學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并;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并,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的一頁。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校園樓宇林立、花木繁茂、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不斷弘揚“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和一代代寧大人“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的傳統,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特別是近年來,學校搶抓西部大開發、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等歷史性機遇,著力促進內涵發展,提高辦學質量,走特色發展之路,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整體辦學實力顯著增強。
學校占地面積2938畝,教學實驗農場1890畝。在校教職工2627人。面向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7323人,研究生3725人,少數民族預科生2211人,在校留學生141人。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1995年成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西北地區寧夏主節點。擁有現代化的數字化圖書館和多功能體育館。
學校現有77個本科專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學科,10個學科被選為自治區“一流學科”立項建設。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民族學、水利工程、草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有能源化工、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生態恢復、土木與水利工程、草畜產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等12個自治區院士工作站。現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240項。
師資隊伍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9個。柔性引進院士29人,柔性引進知名專家3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15人,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1人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7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1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被遴選為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塞上英才”工程,14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外引才百人計劃”,11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內引才312工程”,20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313人才工程”,2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4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自治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自治區優秀青年后備骨干人選。2人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
學校擁有一批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現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35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重點實驗室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東基地煤化工資源循環利用實驗室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西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阿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環境治理實驗室為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夏學研究院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有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獲批建設了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按照“基礎扎實、人格健全、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確定了“加強基礎、強化實踐、發展特長、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并且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人格培養方案)、完善兩個體系(“四位一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打造五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建設平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加以實施。學校力求通過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并且使其中30%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學校科研工作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盤活各創新要素,注重基礎研究,強化應用研究,推進成果轉化。“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后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研項目2200余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5項,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4項。學校積極對接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以創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為途徑,以服務社會體制機制創新為驅動,先后與自治區5個市、120余家企業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特派員、專家服務團、“三區”科技人才和崗位科學家,建立了“草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依托重大科技項目,相繼應用推廣了一批技術、裝備。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在創新與上海交通大學對口支援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先后與山東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國內著名高校結成了實質性的交流合作關系。立足于區域特色和優勢學科,先后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阿聯酋迪拜大學合作建立了海灣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批準的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獎學金生接收院校和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準的寧夏地區唯一的HSK(漢語水平考試)考點。自1992年招收留學生以來,先后有40多個國家20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
面向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爭創一流、依法治校和綜合改革”的原則,推進學校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把寧夏大學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西部一流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2018年3月底)

添加寧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大學考研分數線、寧夏大學報錄比、寧夏大學考研群、寧夏大學學姐微信、寧夏大學考研真題、寧夏大學專業目錄、寧夏大學排名、寧夏大學保研、寧夏大學公眾號、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