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20-03-1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正文

學校概況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是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普通高等
學校,全國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首批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
試點高校、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
設學校。
學校坐落于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和改革
開放前沿地廣州,發展歷史悠久。學校創辦于 1957 年,前身為廣東
民族學院,首任校長是老一輩革命家羅明同志。2002 年更名為廣東
技術師范學院,2018 年 11 月 30 日學校正式更名為廣東技術師范大
學。
學校學術傳統深厚,崇教重學。現有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
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 8 大主要學科門類,其中控制科學
與工程、職業技術教育學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
民族學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機械工程為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擁
有教育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民族學和新聞傳播學 4 個一級學科碩士
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會計碩士等 3 個專業學位授
權點。學校是“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
點單位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研究生招生培養單位,有
18 個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愛崗敬業、結構合理
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 1416 人,其中專任教師 1005 人,正高職稱142 人,副高職稱 320 人,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比例 45.97%,
具有博士學位 351 人,占專任教師 34.93%。教師隊伍中,有特聘院
士、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中國
專利優秀獎獲得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有全國優秀教師、
第四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優秀獎獲得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能手、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中
組部“青年千人”、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
英才、會計領軍人才、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
教學名師、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省高校優
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等獲得者。
學校堅持產教結合、科教融合,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
升。學校建設有 1 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知識產權大數據重點
實驗室)、2 個省級智庫(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中
心)、3 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1 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13 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 個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臺(實驗室、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國際合作基地),2 個廣東省教
育廳科研團隊。與順德區人民政府共建了“順德現代職業教育研究
院”,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建了 223 個政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實踐基地。
近 5 年,學校教師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 31 項,其中國家級
2 項。學校建設有廣東工業實訓中心,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
2.4 億元。圖書館藏書約 225 萬冊。
學校突出職教特色,服務廣東經濟社會。作為廣東“職教母機”、
職業教育研究和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重鎮”,學校致力于培養高素質職業教育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發揮培養培訓職教師資的母機
作用,先后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省教育廳選定為“全國重點建設
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國
家民委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協同創新發展
中心”“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校長培訓中心”
“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廣東省職業院校教師
教學發展中心”“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等。學校是粵
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
會、廣東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中德合作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理
事長單位。
學校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廣東
省創新創業示范校”,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第三
屆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稱號。
辦學六十多年來,學校雖數易其名,卻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
學、唯實求新”的校訓精神,堅持“面向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
特色發展”的辦學定位,努力創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技術
師范大學。
一、招生專業及計劃
2020 年我校教育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民族學和新聞傳播學等 4
個一級學科(含 17 個研究方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碩士、電子
信息碩士、會計碩士等 3 個專業學位授權點面向全國招生。其中,教
育碩士開設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
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美術)、現代教育技
術、學前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等 9 個招生領域(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數學)、學前教育為今年新增專業)。教育碩士(職業技
術教育)招生領域設有信息技術、加工制造、財經商貿、旅游服務、
文化藝術等 5 個招生方向,主要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造就素質全
面、基礎扎實、技能嫻熟、能夠勝任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的高層次
“雙師型”師資。
2020 年我校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招生類型為學術型碩士研
究生(全日制)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其中,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擬招收 88 人(含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 4
人及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生 3 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擬招收 236 人。
具體招生專業(領域)及考試科目詳見《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2020 年
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實際招生人數以國家下達文件為準。各
學科(領域)實際招生數將視生源和學科(領域)情況作適當調整。
二、報考條件
(一)學術學位研究生
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
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
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 2020 年 9 月 1 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從畢業后到
2020 年 9 月 1 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員,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
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
人員,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
報考(具體關注招生專業目錄中學院或專業是否接收同等學力考生的
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專業學位研究生
1.報名參加全日制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
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一)學術學位研究生中的各項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
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
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2.報名參加全日制教育碩士除教育管理外的其他專業學位研究生
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一)學術學位研究生中的各項要求。(2)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 5 個招生方向(信息技術、
加工制造、財經商貿、旅游服務、文化藝術)考生的前置學歷所學專
業應與報考專業一致或密切相關。
3.報名參加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一)學術學位研究生報考條件 1、2、3 各項的要求。
(2)根據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有關文件精神
及我校培養實際,我校非全日制教育碩士相關專業還需滿足下列招生
具體要求:
(a)教育管理專業只招收基礎教育學校(幼兒園、小學、普通
中學,下同)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包括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
承認中專、技工學校,下同)中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
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
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
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b)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
學科教學(英語)等 4 個專業只招收普通中學相關科目專任教師和中
等職業技術學校相關文化課教師
(c)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只招收普通中學美術科目專任教師。
(d)教育碩士(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只招收基礎教育學校教師。
(e)教育碩士(學前教育)專業只招收幼兒園及其他學前教育
機構中的教師。(f)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 2 個招生方向(加工制
造、財經商貿)只招收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或獲得國家承認
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
力),且具有 3 年以上工作經歷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業教師,考生
的前置學歷所學專業應與報考專業一致或密切相關。
4.報考我校會計碩士、電子信息碩士的考生與學術學位考生報考
條件相同。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
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繳
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
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
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
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手續。具體以各地省級教
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的公告為準。
(一)網上報名。報考 2020 年碩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網上報名。
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
心負責。
1.網上報名時間
2019 年 10 月 10 日—31 日每天 9:00-22:00(逾期不再補報,也
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網上預報名時間: 2019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2.報名流程
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
http://yz.chsi.com.cn ,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
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
點以及我校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
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
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
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
承擔。
3.注意事項
(1)考生考前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
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
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我校的生源缺額信息并根據自己的成績再填報
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
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
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
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
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4)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
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
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及時到學籍學歷權威認
證機構進行認證,在現場確認期間時將認證報告交報考點核驗。
(5)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全國碩
士研究生考試招生。
(6)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
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
(7)“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
確認的信息為準;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
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
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
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
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
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
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我校 2020 年招
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
招生計劃”的具體事宜嚴格按照相關文件執行,請留意相關通知。)
(8)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
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現場
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9)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
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
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現場確認。所有考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
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并繳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
子信息,逾期不再補辦。
1.現場確認時間
具體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公布,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
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逾期不再補辦。
2.現場確認程序
(1)考生到報考點指定的地方進行現場確認。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普通高
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校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持
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
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
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報考點工作人員發現有考生偽造證件時,
應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在 2020 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
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
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現場確認時應提供學歷(學
籍)認證報告。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經考
生確認的報名信息在考試、復試及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
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4)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3.有關現場確認情況變動請考生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
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
四、報考資格審查
(一)我校將對考生網上填報的報名信息進行全面審查,并重點
核查考生填報的學歷(學籍)信息,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準予考試。
(二)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我校要求其在規定
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后,再準予考試。
(三)我校在審查考生資格時,如發現偽造證件應通知公安機關
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五、初試
(一)考生應當在 2019 年 12 月 14 日至 12 月 23 日期間憑網報
“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
考證》使用 A4 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
寫。
(二)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參
加初試,缺一不可。
(三)初試日期和時間:2019 年 12 月 21 日—12 月 22 日。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
(四)初試科目。
2019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
2019 年 12 月 21 日下午 外國語
2019 年 12 月 22 日上午 業務課一
2019 年 12 月 22 日下午 業務課二
(五)考試大綱及命題
研究生初試科目詳見我校 2020 年招生專業目錄,其中,思想政
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數學一、數學二、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等科目為全國統考或聯考科目,其他考試科目由
我校自主命題。
全國統考或聯考科目的命題工作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組織,考
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編制;我校自主命題科目的考試大綱,
考生可到我校研究生處網站查閱。
(六)考生須到報考點指定的考場考試。考生入場時須接受考試
安全檢查。考生在每科考試開考 15 分鐘后不得入場。初試交卷出場
時間不得早于每科考試結束前 30 分鐘,具體出場時間由省級教育招
生考試管理機構規定,交卷出場后不得再進場續考,也不得在考場附
近逗留或交談。
六、復試
我校執行國家 A 類地區復試及調劑政策。復試具體說明如下:
(一)我校要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進行復試,如有必要,可再次復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學生證等報
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對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疑問的,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
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所有考生在參加復試時需提交本人居民身份
證復印件、最后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須提交學生
證復印件、加蓋教務部門公章的本科階段學習成績單原件)。
(三)復試時間、地點、內容范圍、方式由我校自定。復試辦法和
程序由我校公布。
(四)對以同等學力身份(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準)報考的考生,
復試時,應加試至少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
注意:報考會計碩士復試中考思想政治理論,成績計入復試總成績。
(五)外國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
(六)少數民族地區僅指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全國民族區域自
治地方簡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區域。考生網報時應如實填寫民族身
份,現場確認后不得更改。
(七)教育部確定《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
成績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我校根據
“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自主確定
我校碩士研究生考生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七、調劑
我校將根據第一志愿生源上線情況確定調劑工作。調劑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程序由我校按教育部錄取政策確定并公布。屆時,考生可通
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愿。
八、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將參照
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
意見》(教學〔2003〕3 號)要求和按照《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
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
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 號)規定執行,不參加體檢或體
檢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九、招收類型:全日制與非全日制
我校所有專業均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部分專業學位招收非全日制
研究生(具體在各學院招生目錄中注明),關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
日制研究生的界定如下: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
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
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
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
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
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
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
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時,所在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
機構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
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
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
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十、錄取
(一)我校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含
初試和復試)并結合其平時學習成績和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
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
(二)學校將考生考試誠信狀況作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內容和
錄取的重要依據,對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將不予錄取。
(三)碩士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
碩士研究生按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
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均須在被錄取前與我校、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
就業合同;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
法就業。
(四)新生應按時報到。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有正當理由和有關
證明,并向我校請假。無故逾期 2 周不報到者,我校視情況取消入學
資格。應屆本科畢業生在 2020 年 9 月 1 日時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
畢業證書者,取消錄取資格。
(五)新生報到后,我校將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專業素質、健康狀況等全面復查,發現有不符合標準者按照我校有關
規定進行處理。
十一、公費定向教育碩士計劃
我校是廣東省內公費定向培養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單位之一,擬在
我校教育碩士的部分招生領域中開設公費定向培養計劃,考生在報名
時需選擇相應的教育碩士的領域,并在備注里填寫“公費定向”字樣。
本計劃的復試和錄取操作辦法在后續相應環節中公布。
十二、違規處理
對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有違反考試管理規定和考場紀律,影響考
試公平、公正行為的考生、考試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一律按《國
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 33 號)嚴肅處理。對在校
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
應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
對考試工作人員,由教育考試機構或其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相應的行
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弄虛作假者,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
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相關單位應將考生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的違規或作弊事實
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并將考生的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學
校或單位,記入考生人事檔案,作為其今后升學和就業的重要參考依
據。十三、學制學費
(一)學制
所有專業(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均為 3 年。
(二)學費標準
1.全日制:
(1)學術型碩士(民族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控制科學與
工程):非定向生、少干計劃定向生 7000.00 元/生•學年;其他定向
生 8000.00 元/生•學年,廣東省內公費定向培養教育碩士計劃免收學
費。
(2)專業型碩士:教育碩士 8000.00 元/生•學年;電子信息碩
士 7000.00 元/生•學年;會計碩士 15000.00 元/生•學年。
2.非全日制
(1)專業型碩士:教育碩士 10000.00 元/生•學年;電子信息碩
士 8000.00 元/生•學年。
十四、獎助政策
為了確保研究生能更好的潛心學術研究與科技開發應用,順利完
成學業,我校進一步加大研究生經費投入力度,實行一系列的優惠獎
助政策。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獎助政策有:
(一)研究生助學金,研究生助學金享受群體是所有脫產(有固
定工資收入的除外)學習的研究生,覆蓋面 100%,發放標準為每生
每年 10000 元。
(二)新生獎學金,第一志愿報我校并被錄取的推免生,給予一次性 12000 元獎勵;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所報專業錄取的考生(不
含破格錄取),給予一次性 10000 元獎勵。
(三)研究生學業獎學金,每學年評選一次。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實行動態管理,分為三個等級:一等獎學金名額約為在校生人數的
10%,獎勵標準為 8000-10000 元/年;二等獎學金名額約為在校生人
數的 25%,獎勵標準為 4000-8000 元/年;三等獎學金名額為在校生
人數的 25-65%,獎勵標準根據資金預算動態調整。
(四)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每生每次 20000 元,覆蓋面按上級文
件規定。
(五)優秀研究生干部獎,每學年評選一次,一次性給予 500 元
獎勵,覆蓋面 7%。
(六)優秀畢業研究生獎,1000 元/生。
(七)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1000 元/生。
(八)考取博士研究生獎,1000 元/生。
(九)學校鼓勵研究生兼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學生輔導員(簡
稱“三助一輔”)工作,給研究生提供實習和鍛煉的機會。學校每年
按在校研究生總數的 10%設置“三助一輔”崗位數,崗位酬金 4500
元/崗•學年,受聘研究生按勞取酬。
(十)國家助學貸款。我校實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經濟困難學
生可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
十五、其他事項
(一)考生報名前請征得所在單位同意,處理好與所在單位的關系,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報考問題引起的糾紛而造成不能調檔、復試、
錄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負。
(二)考生填報志愿時必須寫明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
電話,以便能及時、準確地接收錄取通知書等材料。
(三)有關招生信息請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處網頁,如有變動,
以報名期間我處網站公布的信息為準。
(四)本簡章涉及的政策若與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出
入,以教育部公布的政策為準。
十六、聯系方式
單位代碼:10588
通信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 293 號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招辦
郵 編:510665
聯系電話:020-38256458
聯 系 人:丁老師,宋老師
E-mail :gdgsyzb@163.com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主頁:http://www.gpnu.edu.cn/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添加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報錄比、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群、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排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保研、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公眾號、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djssfxy/zsjz_24255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