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經驗:兩研路初復試經驗總結

發布時間:2019-07-2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考研經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經驗:兩研路初復試經驗總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經驗:兩研路初復試經驗總結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經驗:兩研路初復試經驗總結 正文

摘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口譯專業學長回顧自己的兩年研路,感嘆實屬不易。一路的酸甜苦辣,自己全都嘗了個遍。兩年來,在考研幫獲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因此借此平臺,僅以此貼作為回饋,希望對學弟學妹有所裨益。也以此作為對兩年備考生活的一次總結,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4月1號愚人節,于我而言,是一個愛恨交加的日子。16年4月1號,得知自己復試折戟后,毅然決定二戰。17年4月1日,同為下午四點,幾次深呼吸后,看到"擬錄取"三個字,瞬間淚崩,感覺一切都值了。點開成績查詢鏈接的那一刻,兩百多個日日夜夜就在自己的腦海閃現。那一刻,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二戰,痛定思痛,不為其它,只因不甘心,為了善始善終,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所有的披星戴月都有好結果,然而,如若連這種勇氣都沒有,我們或許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想拿得起,就要能放的下。年輕,是我們的資本。
樓主湖北某普通一本高校電氣工程男生,英語水平中等,四級580+,六級550+(跟英專的同學比,還有段距離);在校期間,參加過演講比賽,在口語社呆過兩年,通過CATTI三級筆譯(二級掛掉)、上海高口筆試(請再次無視我:口試掛掉)、湖北省翻譯大賽優秀獎、普通話一級乙等,綜合成績年級前五。樓主不算很有天分的學生,只是很認真努力罷了。跨考MTI完全是源于對英語的一腔熱情,從小就覺著口語和翻譯好的人很cool~然而,大學選擇專業時錯過了一次機會,因此再給自己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16年初試375,排名59;復試筆試64.5,面試83,總成績74.5,未能如愿(口譯最低75.72,筆譯好像是72+)。17年初試391,排名2;復試筆試69(逃不過完形填空的"魔掌",淚~),面試88.5,總成績78.42(PS:可能是由于去年口譯分數太高,今年筆譯報考扎堆,高手林立,導致筆譯復試線比口譯高出兩分),目前口譯擬錄取。從名次來看,確實有進步,但是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從復試筆試成績就可見一斑。今年,雖然初試成績可觀,但嘗過復試失敗苦果的自己,非常重視復試,筆試尤甚。雖然如此,仍不理想,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在此僅以數據呈獻給學弟學妹,切記復試!復試!復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每年都有初試成績不錯,復試面試不錯,然而,筆試59,59.5的同學,就差那么一哆嗦而遺憾止步,哭暈在廁所!
【我的故事】
第一次真正接觸到"口譯"這個詞,始于大一時一位優秀譯員老師在我們學校召開的一次宣講會。從宣講會前的宣傳單上,了解到Simon老師履歷豐富,曾擔任WFP,世行,諾貝爾頒獎大會的譯員。因此,對英語一腔熱情的自己,就懷著好奇心參加了那一次宣講會。會上,Simon老師為了給同學們解釋"同傳"一詞,因此邀請了兩位同學表演,一位說著家鄉話,另一位在2~3秒內用普通話同步復述出來。此外,Simon老師還和我們分享了他的"譯路人生",講到了自己如何為了省錢報名口譯培訓班,如何坐2~3個小時的公交去上培訓班,如何在公交上反復跟讀克林頓的演講段子,如何做好自己的職場首秀。。。聽完,備受鼓舞。當時的自己唯一感受就是,自己弱爆了,在1ms之內就能被秒成渣。
為了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大二便擔任了一年的口語社晨讀組長。為了給組員準備晨讀材料,有時自己要忙到晚上將近十一二點。第二天早上6:40集合,我們先是精讀材料,然后會給出一個topic,進行口語交流。一年過去,自己的口語能力有了巨大進步。更重要的是,養成了每天早起的習慣(雖然早上第一節課有時會打瞌睡,哈哈)。期間,也參加過一些比賽,以及多次外院的英語角活動。就憑這這樣一種熱情,和對組員的責任感,度過了充實的一年。
大三上春節,報了一個口譯培訓班,課程結束,臘月二十六才踏上回家的火車。當時上課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學員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專業,有入職人員、研究生、本科生。人人都被老師虐過,但是每次輪到自己翻譯時,只要一個四字成語用的恰到好處,或者譯文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時,心中的喜悅和成就感就會倍增,這種感覺很細膩也很靈動,看不見、摸不著,無以言表。還有那生動有趣的筆記符號真是很神奇。這一切只有親身體會才會有更為真切的感受。培訓班結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知識面不廣,閱讀量不夠,實操能力不強。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諸多行業如此,口筆譯尤甚!
大三下,了解到跨專業學生要進一步鍛煉自己的英語能力,可以報考MTI(不像MA還得學習二外,北外除外),于是決定考研。為了進一步了解英專同學的學習課程,便翹課去旁聽外語學院的口筆譯課。每次上課,我總會坐到第一排。久而久之,認識了對我考研影響巨大的青年才俊洪老師(他北外英漢同傳MA畢業,有著三個碩士學位,他的經歷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人生觀)。考研期間,他無私地幫我修改譯文(雖然譯文被他改的遍體鱗傷,哈哈),總會拿自己的經歷鼓勵我(說來也巧,自己考研期間在校外租住的出租屋就在他住的出租屋的后面一棟,因此總有機會去他家和他面對面交流),心煩了找他傾訴時,他也會熱情的為我排憂解難。遇到如此良師益友,著實是人生一大幸事。此外,蹭課期間,認識了英語專業的一學霸,于是考研期間,大家相互修改譯文、英漢作文,相互吐槽(具體后面會講到),毫無疑問,這對我的備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四,和大三下一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備考。
【研前心路】
同班同學基本上報考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報考上海交大,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不一而足。然而,自己卻成了個異類。期間,有朋友詢問原因,自己只是默默不語。因為,任何路都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唯有蟄伏,而后才能重獲新生。
跨考不易。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孤立無援,大部分時候可能要獨自前行,可能要摸著石頭過河。此外,我們還可能會聽到別人的質疑聲,會承受巨大的壓力。過程雖曲折,然而,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備考過程中,我也曾無數次想象失敗后的場景,想象自己該如何面對。看著同學一個個收到通知書后,又是否會后悔不已?患得患失,乃人生常態。一番糾結后,還是會很清醒地認識到:跟隨內心。因為,年輕是我們的資本。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終于,一戰折戟。畢業季,同學各奔東西,讀研的讀研,工作的工作,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仍舊穿行在那熟悉的校園。二戰,壓力更大。還是會做著那無畏的內心掙扎:如若二戰仍舊鎩羽而歸,我該何去何從?這是每個二戰人的必經之路。假如你是為夢想拼搏的二戰人,你經歷過的一切,我也會經歷;我經歷過的一切,你也會經歷。只是,經歷的形式不同罷了。
然而,能拂去這一絲"恐懼"的,只能是強大的內心,加上每天的腳踏實地。因為,唯此兩者才能鑄就我們的自信,并引領我們一路向前。
所以,戰友們,如果你即將踏上二戰,亦或三戰的征程,請多一點篤定,多一點自信!
【研前擇校】
每個MTIer都有名校情結,我也不例外。首選當然是"外"字頭北、上、廣、川、西、天外。北外在帝都,不習慣那邊的氣候,而上外招人太少,更重要的是,深知自己的實力,恐成炮灰,所以果斷排除了北外、上外。另外,自己很喜歡廣深兩地,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嶺南情結,想以后在深發展。但是,我選擇廣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在于廣外招人多、題目很合自己的胃口。因此,兩次考試都沒在擇校上糾結很久。綜上所述,擇校可在結合自己實力的情況下,從題目風格、招生人數、就業地意向上考量。所謂"選擇大于努力",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所以,選好了學校就如寫作文一般,"題好一半文"很重要。
【研前準備】
首先,要說的是"基本信息搜索能力"非常重要!大家應該都上過《信息檢索》這門課,因此我們都應該具備基本信息搜索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從海量的文件中找到我們所需的資料,考研調劑信息的查詢搜集。這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切莫事事詢問,做伸手黨。比如:MTI要不要考二外?xx學校的參考書是那些書?MTI考試科目及時間?等等。
其次,控制好手機的使用時間。盡量少上QQ,微信等社交軟件。當然,翻碩與時事緊密相連,不利用手機很難做到,畢竟查單詞、百科詞條等(后面正文再講)會用到;加上應屆生畢業季事情會很多,班級會通過QQ群發布信息;此外,學習累了也總需要適當地放松放松。所以,這里就有一個自制力的問題,需要考生嚴格把控好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
最后,就是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計劃。由于每個人強弱項不同,學習習慣、作息時間不同,因此每個人要根據不同的復習時間段"量身定制"自己的學習計劃。別人的學習計劃,可作參考,切莫照搬。因此,如若學習時間為一周,花上一天制定自己的計劃,絲毫不為過。
有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可以著手實質性的前期工作了。主要如下:
1.下載"考研幫"這一APP,找到自己的理想院校,把相關的帖子全部看一遍,做好筆記;找到一到兩篇最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帖子。此時,大部分問題應該都能解決,包括:參考書,備考注意事項等;
2.根據經驗貼,在社交軟件上作出相關操作。比如:QQ上可以關注楊老師,微信上關注相關公眾號(后面會講到),微博上將某些博主設為特別關注等等;
3.購買學長學姐極力推薦的相關資料和書籍。
4.研!究!真!題!要有針對地復習。
最后,按部就班備考。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詢問學長學姐,或者再看看最適合自己的帖子,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嚴格執行下去。切莫模仿多個人的學習方式,這樣可能會由于學習方法前后不一致,導致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當然,語言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只要方法正確,假以時日,會取得一定的效果。相信自己!
雞湯完畢,下面是正文部分。
【備考進行時】
牢記在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唯有專注和堅持,才能笑到最后。
語言學習,務必大量input,方能output。
效率很重要。
1.政治(滿分100,考試時間3h)
我的參考書:(按備考時間推進)
《肖秀榮考研政治命題人知識點精講精練》
《肖秀榮考研政治命題人1000題》(試題及解析各一本)
《肖秀榮考研政治命題人形勢與政策》(小冊子)
《肖秀榮考研政治命題人8套卷》
《蔣中挺絕對考場最后五套卷》
《肖秀榮考研政治命題人4套卷》
相關資料:任汝芬、米鵬、任燕翔、石磊等各大政治輔導老師考前沖刺各套自編命題中的選擇題
關注微信&微博:肖秀榮教授、老蔣政治蔣中挺、央視新聞、人民日報評論等。
一戰72,二戰76。(得多選題者得天下)
對于政治,務必重視。廣外算總分,因此政治不容小覷,要知道65和75這十分在復試中可能是30-40個名次的差距。政治這一科,很多人會糾結:是否報班?其實,報班與否,與自己是文科還是工科生沒有必然的聯系。完全看個人對政治的悟性。覺得沒有頭緒的童鞋,可以考慮報個班。我沒有報班,但是聽說報班的好處在于,老師可以幫考生梳理學習思路,尤其是馬原這一科。政治學習過程中,可以輔以視頻(網上很多)學習,比如:視頻講解馬原相關概念會比看書更生動,更易理解;至于毛概、思修、法基、形勢與政策我沒有看視頻。
學習政治,剛開始抱著一種"被洗腦"的感覺。后來覺得,學完政治,自己開始學會重新審視身邊的事物,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了些變化。比如: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確實如此,學好政治時事,百科就會輕松很多,哈哈),事物本身是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內因,也即根本原因,其他事物是外因(比如一戰失敗,肯定是自身實力不夠,至于某些復習到的沒考、沒復習到的考了都是外因)。
我復習政治,每天按部就班,第一輪復習(我是九月中下旬開始的,持續到十一月中旬)看一章節精講精練,做1000題上對應的練習。把答案寫在每頁紙下面空白處(不要寫在題目旁邊),并把做錯的題的題號用鉛筆圈出。第二輪復習(大概二十來天可以復習完)時便可以有針對性地只做錯題,這樣既省時又高效。對于錯兩遍的題重點弄懂,實在不懂請教老師、同學(但是記住,有些題不要鉆牛角尖,記下答案就好,不要問太多為什么)。第一輪復習,政治復習1.5~2h足矣,第二輪復習2.5h為宜,沖刺階段至少留出3h,因為政治是性價比很高的一科,多查漏補缺就會有明顯效果。
得選擇題,應該說得多選題者得天下。大題考前稍微模擬一下,記住各科答題模板,狂背肖大爺的《四套卷》就好。對于最難的一科馬原,考前一定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邏輯框架圖。別的科目相對簡單,就不說了。但是,切記:緊跟時事!緊跟時事!緊跟時事!最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大政治輔導老師考前沖刺各套自編命題中的選擇題都過一遍。能做到這樣,考70+真的不難。
2.翻譯碩士英語(滿分100,考試時間3h)
我的參考書:
《劉毅突破詞匯10000》《專八單詞》(俞敏洪主編)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精品范文100篇》
《政府工作報告》
《華研專八閱讀理解180篇》
《華研外語英語專業四級語法與詞匯1000題》
《上海高級口譯筆試真題》(閱讀理解回答問題部分)
相關資料:真題,各大高校單項選擇題,BBC聽力材料,ECO材料
關注微信&微博:英美報刊雜志,翻譯愛好者聯盟,英文悅讀,甲申翻譯,口譯紅領巾,21世紀英文報(選擇一二即可,切忌貪多(真相是你也看不完,哈哈))
一戰76,二戰82。
考試題型為單項選擇30*1,閱讀理解(閱讀選擇兩篇共2*5*2;閱讀回答問題兩篇,一篇兩問,一篇三問,共2*10),作文30分。可以說,翻譯碩士英語這一科,很考英語基礎,任何一個題型都很重要。另外,這一科與后面兩門專業課一樣,出題都與時事緊密結合,近兩三年體現地尤為明顯,因此這也就印證了研究真題的重要性。學語言,考翻碩,這四門考試的復習是相互貫通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比如,了解了政治上的時事,那么背景清楚了之后,在翻碩英語和英翻基礎這兩科上就會簡單很多,而政治上的背景知識在百科上甚至可以直接利用。所以,切勿兩耳不聞窗外事,只是一心死學語法。研究真題就會發現,單選題題干以及大作文都是當下熱點。下面分別說明:
單選題,大部分從外刊和名著中摘下來。題目題干不是很好懂,但是考點不難,比如一些詞組搭配、單詞用法(如south和southern區別)、常識(16年考過阿根廷在哪個大洲,為此我把全世界主要國家全記了一遍,在記中東的國家時,順帶了解了宗教沖突、各國的恐怖組織啥的,覺得挺有意思的)等。可以說,考點變化多樣,只要是考基礎的,老師就可能會拿出來考(并無固定套路可循,不是專四那種考詞匯語法很明顯的風格),既考查考生的基礎,又考查考生平時是否留心生活(比如:CGTN上面播報天氣預報時,就可以記住世界上各國首都和主要城市名。比如播音員嘴邊常念叨的Damascus,Ankara,Islamabad,Kabul,AbuDhabi,Helsinki,Oslo分別是哪國首都呢?總之不能太帶功利心學習,當成一種背景知識擴充,何樂而不為?)。不過,近兩年也有一些題,不是很好做,主要體現在詞組的用法上。一個題中的兩到三個選項好像都可以用,這時就無形地考察了考生的知識面、閱讀量、語感。不得不說,語感真的很重要。很多人考完,都會覺得有很多題都不確定,憑語感做,但最后分數都還可以。因此,平時要多看看好的文章,比如ECO,一天一篇,足矣。遺憾的是,我沒能堅持下來。取而代之,我用的是BBC材料,10月以前我每天聽寫一篇2~3min的新聞報道,幾個月下來,聽力有了明顯進步,詞匯量猛增。值得一提的是,學會了很多同義詞,比如:soar,zoomup,jump,surge,skyrocket,escalate,spike,perkup,bulge,ratchetup等,以及小詞的用法。比如floor(把...打倒在地;難住;使驚慌失措)、table(提交(議案))、remove(n,距離,差距)、land(謀得(難得的工作))、disengage(使分離;停止交戰...)、bebigon(非常喜歡...;有明顯的...特征),champion、province...太多太多。比如make、take、run的用法多到數不清。總之,熟詞記生意,生詞記熟意。畢竟,現在提倡簡明英語運動(PlainEnglish Movement)。除此之外,還要關注GWR上的熱點,比如今年最后一題就考了"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三者的關系,如若認真讀過GWR,單選就不難了。
閱讀理解部分。選擇閱讀部分用專八閱讀訓練足矣,近幾年考的一點都不難,只要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無關緊要地方跳讀,做題時耐心地尋找細節即可(今年考的是英國工業革命與當地水質的關系,中間講到日本的明治維新;治療失眠癥藥物負面作用的研究)。其實我的閱讀并不好,主要是閱讀量太少,閱讀速度提不起來。但是正確率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因小失大,本末倒置。以后還得惡補閱讀呀,哈哈。回答問題部分(今年考的是航天器探索類地行星;清潔能源的使用),用上海高口筆試真題(廣外以前考過它的真題,說明練這種材料是對的)練習paraphrase就可以,也不難。
作文部分,今年考的是二孩政策。顯然,這是時事熱點。準確說,是去年的時事熱點。所以,你懂的,練作文選題目,不是隨便瞎寫。要多做有心人。上文提到,認識了英專的學霸,于是兩個人約定了每周一篇(每人出一次題,恰好去年寫了"二孩")、互改作文,最后寫了十篇左右(再痛苦也要寫,堅持很難,但效果明顯。翻譯和寫作直接決定了翻碩的成敗)。這里,隆重推薦《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精品范文100篇》這本書,作者為加拿大人,文章用詞簡單,但很地道;文章邏輯、模板非常清晰。我們要學會拿來主義,為我所用!比如,高級表達,同一表達學會換詞。非常棒的一本書,強推!只此一本,看透,足矣。臨考前將題目按照1.應不應該型;2.考慮因素型;3.那個更重要型;4.好處型等進行模板分類整理。在考場上注意寫作邏輯即可。
最后說一說單詞,我用了上面所列的兩本參考書。我沒有想其他能力強的同學使用GRE詞匯。個人覺得這兩本書能記個8成,應付考試不是問題。兩年下來,劉毅的書記了3遍;專八的書20個單元記了4遍,被我用不同顏色的筆劃的不成樣子了,因為每記一個單詞,我都要把下面的例句看下,所以每次花了很多時間(其實利用碎片化時間記憶最好)。當然,不同人有不同記單詞的方法,比如有的喜歡用軟件(如百詞斬、扇貝)記,有的喜歡通過閱讀記單詞。個人不喜歡前一種,喜歡摸到紙的感覺的(哈哈);推薦后一種方式,這樣將單詞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去記憶更有效率。Anyway,記單詞是一個忘了記,記了忘的過程,堅持下來就好。
3.英語翻譯基礎(滿分150,考試時間3h)
我的參考書:
《CATTI三級筆譯實物配套練習》
《政府工作報告》
《韓剛90天突破二級筆譯》(翻譯方法地道)
《武峰12天突破英漢翻譯》
《莊繹傳英漢翻譯簡明教程》
《二三級英語口筆譯常用詞條應試手冊》
《趙軍峰商務英語口譯》
《中高級口譯口試詞匯》
相關資料:真題,各處優秀譯文
關注微信&微博: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必備),盧敏微博,姚洋微博,樂思福教育,Brotherfive教翻譯,自由翻譯日記,翻譯天堂,CATTI考試資料與資訊
一戰117,二戰114。
首先要說的是,務必重視兩門專業課。今年很多同學不是這一科考了兩位數,就是百科考了兩位數。這其中包括二戰群里的一些戰友,有些同學去年考了120+,而今年卻只有90+。因此,這一科就極可能使她們止步初試。由于今年初試篇章翻譯也不難,因此很多人說,可能是由于評分標準變嚴了,導致很多同學出現了兩門專業課有一門兩位數的狀況。但是,評分標準對所有考生一樣看待,因此低分考生肯定是某些地方出現了問題,只是沒有察覺罷了。任何成功與失敗,都是有理由的。雖然這一科樓主考的不高,但總算有驚無險,想起來都后怕。與120+,130+優秀的同學相比,確實有很大一段距離。一是自己水平不夠,二來最后一個月由于花了大量時間在兩篇作文上,對于翻譯有所防松。哎~慢慢彌補吧。
這一科考察兩個題型。一是英漢互譯詞條各15個(共2*15*1),二是英漢篇章互譯各一篇(e-c:30分;c-e:40分)。
詞條翻譯,今年的詞條大部分出自于當年熱詞。因此,首推中國日報雙語新聞這一公眾號,認真閱讀每周推送的新聞熱詞總結。此外,該公眾號每天推送的文章(包括詞匯比較、新聞評論、生活妙招等等)都非常適合考研學子。當然,也可以上"中國日報英語點津網"上面查看。詞條的考察的總體趨勢,就是結合時事。但是,我們還要廣泛涉獵。只要研究真題,就會發現詞條考察板塊有規律可循,如政治、經濟、貿易、文化、法律、通訊社、報刊名、文學作品名等等,太翻譯理論化的詞條可少記。所以一定要多記,此題型只有多記,才會在考場上"眼熟"。否則,從來沒見過的詞條,想靠蒙,基本不可能。用筆記本多積累,別無他法。廣外真題另一個特點就是每年基本上都會有一兩個往年考過的詞條,所以往年的考過的務必熟記(百科中的詞條解釋一樣)。下面說說我的備考方法。我積累的詞條有三大本,具體有多少條不清楚。自己的記憶力還可以,并且覺得記詞條挺有趣的,畢竟也可服務于篇章翻譯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三級英語口筆譯常用詞條應試手冊》這本書記了不下十遍,毫不夸張,現在書上至少有6種顏色的筆做的記號。剛開始三天一個單元,過了一兩遍后,就只記不會的,幾天就可以過一遍,很爽。除了這本書和上面提到的公微,《趙軍峰商務英語口譯》這本書也非常重要。往年經常考上面的詞條,雖然近幾年不怎么考,但誰也說不準,到底哪一年考,哪一年不考。就像16年沒考法律詞條,于是乎今年我記了超多法律詞條,可是(天啊擼)還是一個沒考,但是還得記呀。這本書,主要以后面的附錄詞條為主,各個單元前面的詞條認為可能考到的也要記。另外,GWR非常重要,每年都會從中拿出詞條來考,畢竟GWR也是時事的風向標。比如今年就有量子衛星。詞條除了這四個來源以外,我還記《中高級口譯口試詞匯》(此書倍兒棒),各大高校真題(很重要),跨考黃皮書詞條,武大參考書詞條,六級詞條等等。總之,碰到不會的就記下。因為,沒準在哪就會碰見哦。最后提醒一點:一定要對事實敏感。詞條互譯要與百科詞條解釋相互復習(我把往年回憶版真題中百科各詞條全部查出對應英文詞組,不會的會摘抄下來)。自己要學會從熱點新聞中摳出詞條,今年其實還有很多熱點詞條可以考而沒有考到的,比如:交會對接(rendezvousanddocking)、finalaward、普惠金融、中期在軌飛行等等。
篇章翻譯。廣外的篇章翻譯不難,但得高分難。對于篇章的長度,題材完全讓你摸不著頭腦。總體來講,長度不長(14年例外,哈哈);題材主要以旅游、建筑、美食為主(但15年c-e為習大大講話,總之題材的畫風捉摸不透,這也是她的可愛之處吧)。今年e-c,講leadership;c-e,講海上絲綢之路(具體可查看其他帖子)。但是,這里要提到一點。今年復試畫風突變,e-c長度增加了一倍,c-e開始考散文(哲理)。所以,學弟學妹要把握這一動向。由于往年一直沒考到此類題材,張培基的散文選我沒怎么看。但是,學弟學妹們在這方面要有所加強。此外,今后考試篇章長度有增加的趨勢。我的筆譯考的一般,水平有限(跟120+,130+的童鞋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具體方法可以參見他們的帖子,就在不在此贅述。但是有幾點是深切體會:一,莫貪多,多修改,等待"完美時刻的到來";二,把握上下文邏輯;三,大量閱讀高質量外刊,翻譯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拿來主義(如:平行文本);四,c-e多用簡明英語,用活小詞,切莫絞盡腦汁炫詞、炫句型;五,e-c多用動詞和小句,多積累四六字短語。篇章翻譯的進步是潛移默化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4.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滿分150,考試時間3h)
我的參考書:
《中國文化讀本》
《政府工作報告》
《辦公室寫作精要與范例實用》(肖文鍵編著)
《高考優秀作文》
《作文素材精華本》(孔慶東主編)
相關資料:真題
關注微信&微博:人民日報評論(必備),百度百科,羊城晚報,人民法院報(百度即可)
一戰110,二戰119。
上面講到,今年很多同學因為兩門專業課中的一門考到兩位數,而遺憾止步。考完后很多人都說今年的題比去年簡單,可看看結果呢?因此,切不可大意。去年,自己一戰就敗在了百科這一科上,準確講是作文上。去年120+的同學很多,因此活生生地被別人拉開了十幾分的差距,悲催呀!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仔細想想,去年考前只寫了一篇語文作文,也真是"自食其果"。雖然,也有同學只寫了一兩篇,但考的很好的,畢竟只是少數。如果寫作功底不好,一定要多寫作文,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作文!作文!作文!(再說三遍,哈哈)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相信,今年百科考的不理想的同學,大部分也是作文出現了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后,今年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作文上。欣慰的是,結果還算滿意。今年120+的好像并不多。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共三個題,詞條解釋(共20*2.5分),公文寫作(40分),大作文(60分)。
詞條解釋,最令大多數同學頭疼。但我覺得,詞條解釋真的很好準備,而且還挺有意思的。首先要說,我沒有買任何參考資料(自己認為參考資料太多,不知從何看起,也看不完。李國正的書和武大的書個人都不推薦買,一是內容多且雜,二是針對性并不強)。雖然百科有些"亂看"的特點,但也不是啥都要看,還是很有規律可循的。因此,買上一大堆資料,還不如花點時間,研究研究真題,這樣有了清晰的思路,就可以省下那些浪費在看無關詞條上的時間。當然,有些同學覺得沒有頭緒,也可以考慮買一份。研究真題,顯然,廣外真題是從時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等中選擇四個模塊來考查考生的知識面的(有的時候可能不考法律或文化,但這和準備詞條異曲同工,誰不知道啥時候考或不考,所以都要分模塊準備)。在準備詞條時,要明確幾點:一,對時事敏感(非常重要!這是廣外這兩年的趨勢);二,結合政治以及詞匯互譯學習;三,為提高學習效率,個人不建議用筆記本摘抄詞條,將不懂的詞條在百度百科或互動百科上查好后,按"三段式"整理在WORD文檔中(我是晚上回去睡覺之前整理百科詞條);四,廣外好考以前考過的詞條;五,太專業的術語不用整理,比如資本充足率;六,要學會觸類旁通(很重要!)。比如,考到了最高法院,那最高檢察院是不是應該也要記下來呢?以此類推。
下面重點講下自己的學習方法。仔細揣摩真題,就會發現題源有以下來源(以當下熱點時事為主線展開):
一,習大大的日程,播音員常念叨的。比如一段與G20有關的報道中,有很多詞條可以考的,今年還有國際貿易等等都沒考,要知道國際貿易這個詞廣外以前考過,又喜歡炒冷飯,所以考的概率還是挺大的。Anyway,對時事敏感,可以從重點時事新聞中自己給自己找詞條(其中包含了大部分政經詞條)。
二,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每年的GWR是國家施政方針和業績的體現,所以考的可能性挺大的。比如今年的普惠金融,分享經濟。。。很多都是很熱的詞,都沒考,害的我整理了好多,淚~(但是這期間學了很多以前不懂的概念)。
三,政治書。對,沒錯,就是政治書。仔細看看往年的真題,會發現真題中考到的一些法律和經濟詞條都是政治書上重點講過的基本概念。比如:最高法院、
依法治國、司法、憲法等。整理一下政治書,可以拿來考的就那么些。
四,《中國文化要略》上找詞條。很多年份都考了與儒家有關的概念,所以相關基本概念,史實全部要整理(其實也就有限的那么些個)。比如,和而不同、孔子學院。
五,詞條互譯中找出可能考的詞條。如14年詞條互譯考到一審法院,在15詞條解釋中就考了"第一審"。
六,各個有可能考的板塊,都要不放過。
據此,我就在電腦上新建了6個Word文檔,分門別類整理,各個擊破。總結下來,就是在緊跟時事的大前提下,兼顧政經、文化、法律等等各個模塊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太生僻的不用去管(太深奧的經濟概念,就是讀一遍概念還得再看一遍才懂的那些詞條)。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不要認為今年考到的明年就不考,腳踏實地更好。考前,多關注時事詞條,再把之前整理的打印后拿出來多看看,不忘刻意去背。考前,用A4白紙按照"三段式"(即基本概念、具體內涵、意義。3~4行約100字為宜)模擬一番就好。總之,就是多研究真題(都是基本概念),看看有可能從那些地方出題,然后舉一反三。最后自己猜中了13個詞條。最后要說的是,詞條積累其實挺有意思,學習累了困了,查查詞條,當成一種材料來閱讀,何樂而不為呢?
公文寫作。提前大半個月準備就好。熟悉國務院規定的13種文體,每天可用A4白紙摘抄一篇。但是一定要提前熟悉各種文體所需注意的問題。比如今年的文體是寫一篇報告。注意,報告是不能越級上報的。很多人寫成了烏鎮人民政府直接向浙江省人民政府上報"互聯網"大會的準備的情況。所以,就出現了問題。可是走出考場,我才想起來,追悔莫及。此題看似簡單,也極易出錯,學弟學妹引以為戒。備考書籍除了上面提到的,夏曉鳴主編的《公文寫作》一書也可以。
大作文。非!常!重!要!再難下筆也要堅持下來。作文45和55的差別,你懂的。更別說,很多同學作文在構思時yy,最后跑題,那更慘。萬事開頭難,寫好了第一篇、第二篇,后面就容易多了。我第一篇寫了5個小時,雖然慘不忍睹,但是到后面思路打開,就發現進步了。就當一次中規中矩的隨筆寫,只是多些文采和格式罷了。借之前的一位學長的話,"都是研究生的人了,別再動不動就搬出司馬遷、李白,還得有些思想性",確實如此。和寫英語作文一樣,我和英專學霸每周寫一篇(每人出一次題),互改。出題要結合當下熱點,我們當時寫了"羅一笑事件"、"文化自信"等等。平時可以多看看微信上推送的人民日報評論,都是推送的對當下熱點問題的深度思考,很有思想性,我想這也是我們所需要具備的素質。也可以看看高考優秀作文,準備好自己的幾套模板。
寫出一篇比較討喜的作文,還是有跡可循的,如下:
一,題目要好(題好一半文)。文體主要以議論文為主。題目要能吸引老師眼球,平時多積累一些精煉詞。這次我的作文題用了"厚植用心創作的沃土",這其中的"厚植,沃土"都是從GWR中學到的。再比如推動經濟的發展,完全就可以用"提振經濟"代替,諸如此類。這些精煉詞就好比積累四字六短語一樣,用在篇章英譯漢中也可以為譯文增色。
二,模板很重要。寫中文作文和英文作文一樣,都要有邏輯。開頭感性,結尾理性,不能想到哪寫到哪。準備了模板,再往里套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1)開頭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詩句,或者使用排比引出話題。聽說廣外老師尤其偏愛;
(2)之后要結合所給材料(近兩年都是給出幾段材料,據此作文。今年材料講到國家頒布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進一步規范了電影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進行點題。不要天馬行空。一定要適當地呼應材料,不可棄之不顧。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老師可能覺得你審題不仔細,或者判你偏題。那樣的話,結果就呵呵了;
(3)緊接著,可以由上面點出的材料,結合自己的立意,談談當下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中間適當地重復題目,表明始終緊扣主題;
(4)然后,找兩到三個分論點,并給出相應的論據,支撐這些論點。論據中可以采取舉例子、列數據、正反對比、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來論證論點。只不過,其中的論據所使用的材料不要拾人牙慧(即少使用司馬遷、李白之類的),要有所創新。一定要結合當下時事(比如聶樹斌案),這樣最討喜,表明考生關注時事。論證方法中的正反對比最好用,既有說服力,又可以增加文章的篇幅。支撐每個論點的論據寫完后,要進行恰當的分析。不能空談論據中的事實材料,否則會顯得蒼白無力。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很多修辭手法,比如排比、反問等,這兩種修辭最好用,也最容易上手。具體的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如何寫議論文";
(5)之后,分論點的支撐論據寫完后,可以對兩個論點進行適當地總結,再次點題;
(6)接下來,務必記住,一定要由"感性轉化為理性"。單獨成段,談談大學生在題目的立意下的一些感想,或者應該做什么。比如:作為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質的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有所創新,不能思想固化,要能融入當代發展的大潮中去。唯此,我們才能。。。
(7)最后,結尾再次點題。點題方式多樣化,可引用詩句、名人名言、排比句等等。
據此,在關注時事熱點,積累一定素材的基礎上,我們一定能夠寫出一篇好作文。在寫作過程中,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避免大段排列(可分成各個小段,比如反問句和點題句單獨成段,既結構清晰又有氣勢)。而在備考過程中,可以多積累一些詩句、排比句。準備作文,最好是有小伙伴互改,這樣更能發現自己的問題。且出題時要結合時事,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寫了文化自信(去年熱點),在真題中我覺得,恰好可以以此為切入點,真是幸運。所以,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此外,每寫一篇都要有收獲,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寫作套路、模板。
最后要說一句,百科知識與漢語寫作這門考試,考試時基本不會留多少剩余時間。從詞條開始,到寫作結束,筆一直就沒停過,幾乎有斷手的感覺,哈哈!
【考后總結與后記】
關于作息時間:
效率最重要。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同,因此作息時間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使學習效率最大化。大家千萬別學我,我是那種不6點起床,就會愧疚一天的人,真相是早讀完之后整個上午,效率并不高。這樣的話,還不如晚些起床,睡飽了學習效率更高。曾在看政治視頻時,聽任燕翔說過,他考研時如果睡過頭到十點,雖然離吃午飯只有兩個小時了,但他仍然會去自習室,因為這兩個小時他的效率超高。所以也不要因為睡過頭了,就有內疚感,或者干脆浪費了整個上午。至于具體作息時間,因人而異,我就不具體列出。反正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考完瘦了10斤,哈哈),大致就是6點起床早讀兩個小時(我很喜歡讀出來,更有感覺,有木有!每次在教學樓走廊讀百科時,讀到經濟部分時,旁邊的同學以為我是學經管的;讀到法律時,他以為我修了雙學位;再讀讀文化,他徹底懵逼。哈哈),中午在教室休息一個小時,晚飯后讀書一小時,晚上學到10點半(跑步半小時),回去后洗漱后查百科詞條、摘抄短語互譯,1點睡覺(我也不知道為啥每次總能拖到一點,淚!別學我。)每星期,我一般是周日下午休息,看看電視劇或者電影,放松放松。
關于備考心態:
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短期內很難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備考期間,我總會懷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怕學習計劃出問題,也會多次地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調整。甚至是一度懷疑自己考不上。就在這樣的自我懷疑中,浪費了很多很多時間。所以,希望學弟學妹不要像我一樣。要堅信自己,要有必勝的心態。其實,一旦自己的內心有了堅定的目標,并迫切想要去實現它的時候,備考就不會是枯燥無味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享受。
回想起兩年的備考歷程,很感謝自己堅持到了最后。每天定時起床、吃飯、睡覺,這段時間自己的思維最活躍、身體最健康。特別是每次晚飯后,在回教室的路上,一聽到校園廣播中熟悉的歌曲時,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可以說,考研完畢,人生中很難再有像考研的日子這樣純粹了。畢竟,備考時,只用一心一意就好,基本不用為學習外的瑣事兒煩心。備考看似孤獨,但內心并非如此,因為一心執念。而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想想,還真懷念。總之,不負自己,不負父母。
考后總結:
廣外所列參考書重點看仲校、趙軍峰和劉季春教授的書,其余參考書記下可能考到的有限的幾個詞條互譯即可。
切莫"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掌舵"。很多同學只顧大量地做筆記和摘抄,每周一定要花時間回顧、復習自己的筆記,只有這樣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并發現薄弱之處。畢竟,到沖刺階段,大本大本的筆記根本看不完,而做了的筆記不看又有何意義呢?
考研兩年,比大學前三年學的知識要多n倍。這一切源于專注。所以,只要能做到一心一意,心無旁騖,不論跨專業與否,都不是問題。
堅持,越是簡單的道理,越難以身體力行的實踐。每天摘抄80個詞條互譯,能做到嗎?就算每天只翻譯200字,能做到嗎?每天只讀一句高質量外刊的句子精析,能做到嗎?冬天氣溫零下的日子,每天定時起床,能做到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考研是一場持久戰,因此備考過程中要進行適度的鍛煉。
【復試】
復試題型
筆試:完形填空(無選項)(30分),英漢翻譯(30/40分),漢英翻譯(40/30分)。考試時間:3h。關于筆試的重要性,帖子開頭就已經敘述的很清楚了,不再贅述。備考時,完形填空最考英語綜合能力,易拉開差距,這也是為何筆試很易不及格的原因。同時,篇章翻譯要像初試時,堅持訓練,保持感覺。否則,篇章翻譯也容易失分嚴重。今年,篇章翻譯較往年畫風突變,段子變長很多,c-e考到了文化類散文。大家要把握這一趨勢。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翻譯題材盡量多樣化。
面試:源語復述(30分),視譯(30分),回答問題(40分)。
1.復述:每天堅持練。訓練材料盡量找邏輯性強的材料,速度跟VOA常速差不多就好。至于筆記法書籍,可使用《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指導》(吳鐘明主編),或者林超倫的《實戰口譯》,任選其一即可。不一定全按書上的筆記來記,有些符號也可自己編,適合自己的才最好。記錄筆記時,要有邏輯結構(不要因細節而舍本逐末),即多注意音頻中的邏輯轉折詞,從句等結構。另外,不要求全,有了清晰地框架,外加七八成的"血肉"就可以得高分。只有多訓練,才能形成自己的筆記體系,別無他法。
2.視譯:每天堅持練。推薦林超倫的《實戰同傳》,此書中英、英中演講各十篇,全是順句驅動,且為對照版,方便查看。個人覺得比秦亞青的《英漢視譯》好。視譯注意順句驅動和視線范圍,并輔以一定技巧就好,比如:包孕句的處理,無主句的處理等等。多練練就好。
3.回答問題:為了了解各個老師的偏愛問題,大家可以百度"廣外高翻院院慶10周年",里面有一個視頻,參與回答問題面試的老師,基本在視頻中出鏡。因此,可以和老師混個臉熟。那么,在看到老師時,對于老師可能(只是可能)問的問題,心里會有個底。比如劉季春教授喜歡問"你認識我嗎?讀過我的書嗎?"記住,準備問題(考研幫有),不要大段地背誦(真相是你準備的老師基本不會問的,反正我是這樣),列出幾個關鍵詞就好。因為老師知道你是有"背"而來,不要給老師背的趕腳,老師喜歡隨機應變能力強的學生。此外,要實話實說,因為老師所問的問題基本是一環扣一環。沒聽懂的問題,一定要再問老師,答非所問是大忌!至于面試流程,考研幫里有些帖子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不再贅述。
整個面試過程,一定要有自信,不會的要學會有邏輯地"編",不要冷場,面帶微笑,和老師要有eyecontact。不會的,可短暫停頓。總之,就是丟出迅速、銜接順暢、自信從容!
【注意事項】
從初試結束,到成績公布,有50天左右。這段時間最好是每天看2h(春節期間花上四五個小時看書并不現實,哈哈)的書,所看書籍要有針對性,只看與復試有關的,別做無用功。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感覺,如若順利進入復試,那么復試備考會更從容。由于去年復試失利,我深知復試的重要性,因此留校備考。雖然每天只看了3~4個小時的書,但至少不至于會心慌。對于有些同學,想在春節前,兼職段時間,個人建議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還是每天抽出點時間看書。社會實踐固然重要,但是考研、文憑是一輩子的事情,馬虎不得。假如因復試準備不充分,而遺憾止步,那會后悔一輩子。考完之后,再去兼職,未嘗不可。
【結尾】
說來也巧,研考兩年,備考時同一個教室,同一個座位。考試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教室。考前踩點來到考場,頓時淚目,等了兩百多個日夜,終于等到現在!考完后返校,滴滴汽車行駛路線也一模一樣。我想,這就是"在哪兒跌倒,就在哪爬起來"最生動的詮釋吧。
請相信自己,咬咬牙,堅持下來,人生總要有回憶起來能讓自己淚流滿面的日子。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二戰,古語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相信,任何成功都是有理由的。
考研,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們一起加油!
最后,借用學姐的一句話送給所有有夢想的人:上帝他老人家目光如炬,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尤其是你!
如若有緣,白云山下見。加油!
聲明:本文來源考研論壇,作者:kds2960128302,點擊查看文章來源,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如有版權問題請發郵件到suggest@kaoyan.com,聯系幫幫小編處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添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報錄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真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業目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排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保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公眾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angdongwaiyumaoyidaxue/kaoyanjingyan_21067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