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簡介

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簡介 正文

廣東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學科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為第五輪校級重點扶持學科,建設周期是4年。
一、學術隊伍建設;
1.職稱結構
目前本學科點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共12人。
2.教師年齡分布
本學科點教師的年齡結構為50-60歲1人,40-50歲7人,30-40歲4人。學科點教師有3人有博士學位,一人博士在讀。有12人有碩士學位。
本學科點擁有一支較年輕的學術隊伍,平均41歲,學術帶頭人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一直從事本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思維敏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承擔并完成了多項研究課題,部分研究成果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有一批中青年教師作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干,他們積極進取,是本學科最重要的生力軍。他們知識面廣,基礎扎實,專業思想穩定,具有較強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二、課程建設:
《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免疫學》是醫學教育中的主干課程,是醫學生兩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在醫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體老師均應用CAI課件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良好,一半以上的老師獲學院或學校的教學優秀獎。兩人次獲學生最喜歡老師獎,一人次獲最佳課外輔導老師的稱號。教研室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承擔了學院多項教學研究課題,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余篇篇。共參加十余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其中主編教材三本,副主編教材三本。并對課程進行相關改革,已獲批《醫學微生物學》雙語教學資格,醫學免疫雙語教學資格也正在審批中。《醫學免疫學》作為學校精品課程不僅有網絡課程,也有畢博平臺,現在正在建設精品共享資源課程。《醫學微生物學》也對學生開放了畢博平臺,目前正在申報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此外還積極進行研究生的理論與實驗課程改革。
三、科研工作:
目前教研室承擔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共計40余篇。SCI十三篇。有一名老師獲科研標兵稱號
四、管理
規范教研室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訂經費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人才培養和人才激勵制度,如科研成果獎勵、進修學習、評先進、評專業職務資格等;落實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及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等。初步完成東莞校區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研室的建設,逐步完善教研室的材料和設施。
五、特色:
教研室緊緊圍繞當前臨床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的棘手問題進行研究。不斷加強與臨床學科的聯系與協作。研究Th1/Th2淋巴細胞的平衡在以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同時致力于臨床細菌耐藥機制與抗耐藥研究。一方面建立了完整的針對臨床常見病原菌耐藥細菌的基因監測體系,開同時將核酸適體和中藥應用于抗微生物耐藥性研究,獲得了具有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作用的新型試劑,使該研究方向擁有從病原微生物檢驗到抗感染治療的一套完整的臨床微生物研究體系。
廣東醫科大學

添加廣東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醫科大學報錄比、廣東醫科大學考研群、廣東醫科大學學姐微信、廣東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廣東醫科大學專業目錄、廣東醫科大學排名、廣東醫科大學保研、廣東醫科大學公眾號、廣東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angdongyikedaxue/yanjiushengyuan_25668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