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簡介 正文

一、 培養目標
廣州醫科大學自2005年創辦生物技術專業以來,一直瞄準國家生物醫藥發展前沿和粵港澳地區生物產業特色,結合自身特點,通過醫理融合,多學科交叉,多單位協同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既有扎實醫學背景和生物技術理論,又具備良好的人文修養、科學素養和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既能勝任高等醫藥院校或科研機構的教學或研究工作,又能在醫療、制藥、食品等生物高新技術領域從事開發、質檢、生產和管理等工作。

二、 專業特色與優勢
目前國內眾多醫學院校已陸續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并根據各校實際制定教學方案,培養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努力打造特色學科,培養專業型、實用型技術人才。廣醫生物技術專業是國內較早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的醫學院校之一,本專業著力培養具有醫學基礎知識和生物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并能在高等醫藥院校或科研機構從事教學或研究工作,能在醫療、制藥、食品等生物高新技術領域從事開發應用、研究檢測,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目前該專業為擁有省級和市級精品課程,具有用于精英培養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是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與其他院校相比,我們廣醫生物技術專業具有明顯優勢。具體有;
1. 突出醫學特色,教學重點突出。經過十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我們已擁有一支高水準、高素質的生物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在夯實醫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等專業課程學習,增加生物信息學、統計學、儀器分析等選修課程,兼顧外語及文獻閱讀能力培養。教學內容涵蓋廣泛,重點突出,打造了一批精品課程,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
2. 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高素質實干型人才。在做好醫學基礎和生物技術專業理論教學的同時,本專業在第一學年就創新性開設了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課程,使學生盡早了解社會需要和專業發展方向;其次,為突出實驗技能培養,依托生物學實驗中心優質的實驗室資源設置了較高比例的專業實驗課程,新增暑期科研實踐班;此外,還與校內外多個附屬醫院、研究機構和大型企業共建實習基地,包括附一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研究所、附二院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神經研究所、附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廣州市達安臨床檢驗中心、廣州市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深圳華大基因有限公司、萊德爾公司及美康萬特公司。通過實踐課程、實驗技術教學、暑期科研培訓班和實習,使學生能將專業知識與醫學基礎知識聯系起來,增強實干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增加了就業機會。
3. 科研成果與實驗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為使學生適應未來生物科技發展的需要,教師把科研成果和科研項目轉化為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教學和課外科技創新中分享教師的科研成果,如鐘南山院士的沙士病毒、禽流感病毒研究成果應用于病原生物學的本科實驗教學,自主研制的《高致病性呼吸道病毒的采集和檢測》虛擬軟件應用于課內、外實驗教學;黃濟群教授的衛生部獲獎成果-AFP酶標對流電泳測定法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采用導師制,相當部分學生從大二起就跟隨本系老師和其他部門的老師從事科研工作,學校設立創新基金和本科生自主申報的方式確定本科生科研訓練立項并給予以資金支持,鼓勵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在實習的不同階段,老師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科技文獻,撰寫文獻綜述。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可參加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活動或撰寫論文,加強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 探索精英教學,選拔和培養高端人才。我系在優化校內培養的基礎上,積極與國內外機構合作,聯合開展精英教學,培養高端人才。在國內,我們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生物院)一直保持深度合作關系,已成功共建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轉化醫學中心等。2017年與廣州生物院聯合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將生物技術專業作為建院重點發展對象,設立培養高端研發型人才的“卓越班”,方向為再生醫學和細胞工程。國際上,我們生物技術專業同世界一流水平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合作,開展了2+2聯合培養項目,幫助優秀的學生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后續兩年的本科學業,并獲得愛丁堡大學的學士學位。
5. 開放包容,積極開展學術合作交流。我們廣醫生物技術以開放包容、銳意進取態度,積極與國內外多家高校和研究部門展開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活動。除上述提到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外,還與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哈佛大學、霍普金斯大學、香港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展開深度合作。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肺癌的疾病診斷與治療研究等;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建立中加聯合共建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系合作成立染色體芯片分析(CMA)產前診斷聯合實驗室。通過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使教職工科研能力不斷提升,也為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提供更優質資源和平臺。
6. 立足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打造重點學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廣醫生物技術專業在快速擁抱國際化的同時,也在踏實的沉淀自我、提高自身。新成立的聯合生命科學學院以再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醫學和遺傳診斷、呼吸道生理學為四個重點學科,聘請中科院生物院有關生命科學的科研和教學骨干共同參與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學和學科建設工作。另外,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培養,讓每一個走出校門的“生技人”都具有合理知識結構、科學的思維和前瞻意識,畢業學生在臨床檢測企業、生物制品的公司、醫療單位附屬科研機構、醫學相關的教育科研機構等都有長遠的發展空間,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三、 專業建設
為進一步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建設,2016年廣州醫科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成立生命科學學院,提出了“一融合”、“兩協同”的培養方針,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一融合”,依托廣州醫科大學醫學優勢,醫科、理科交叉融合,緊跟生物醫藥前沿熱點及行業人才需求,開設“生物學通史”、“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醫學基礎”和“生物藥研發與生產”等專業課程模塊,為生物技術專業培養良好科學素養的人才提供基礎。“兩協同”,采用校院、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與國內外頂級研究機構的協同辦學,成立“卓越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校企協同的實踐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實現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利用我校的特色和資源,并結合“一融合”、“兩協同”的培養方針,創新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構建以“三早教學”、“個性化培養”和“精英培養”為特色的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以形成可推廣的辦學模式體系。
1. 以“三創設”將雙創教育貫穿通識教育。創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采用“2.5+1.5”培養模式,將基礎課程教學與個性化培養分階段完成,后半段分為“卓越班”精英教育及適應產業行業需求“應用班”教育模式;創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加強現代生物學與醫學課程進行融合,使學生各門課程的掌握能夠融會貫通,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創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依托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學實驗中心,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和課程融合,將原有實驗課程橫向整合為生物學科綜合實驗課程;縱向構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和社會實踐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提升自主設計性實驗比例。遴選優質實習基地,構建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基于行業導向評價實踐能力。
2. 通過“三引入、三改進、兩協同”推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為創新創業提供專業支撐。按雙創能力培養導向修訂才培養方案;實施專業課教學改革,通過“三引入”(引入產業發展新動態、引入新技術、引入教師科研成果)實現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的對接;實施“三改進”(改進教學方法、改進實踐教學、改進課程考核),采用研討式、案例式教學,強化過程考核,培養創新思維,打牢專業基礎;構建校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科技合作促教學,采用大學與中科院廣州健康院聯合辦學模式,設立“卓越班”,前半段完成通識教育,經過遴選后進入中科院廣州健康院,由相關領域知名科學家任課程負責人并組織實施,采用翻轉式教學,鼓勵學生了解學科國際前沿動態,采用導師制模式,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同時,加入導師課題組開展科研活動,培養創新思維及科研能力;與國內外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合作,培養以單克隆抗體藥物等生物藥研發、生產為主要方向的應用型人才,教學與生產結合,形成人才培養、技能訓練和就業無縫對接。提升師資實踐與雙創教育能力;利用互聯網+,建立遠程實驗室,利用企業優勢資源,夯實專業實踐能力,依托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將科研項目轉化為虛擬仿真實驗并運用于教學。

四、 師資力量
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眾多、知識更新迅速,授課教師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學校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水準、高素質的生物技術專業師資隊伍。
1. 師資隊伍概況。自聯合生命科學學院成立近三年來師資隊伍得到顯著增強和優化,整合了生物技術、生物藥、臨床醫學等多學科的師資力量,先引6名高水平人才,招聘多名進高層次名校中青年人才。目前專職教師共有32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72%,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占比94.73%,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占三分之二,約一半的教師有海外留學或訪問學者的經歷。生師比為4.75:1。
2. 積極推進雙協同辦學。通過與中科院生物院聯合辦學,特聘該院16名科研團隊帶頭人為專任教師參與“卓越班”的教學工作。另外也積極牽引高新生物科技公司協作辦學,已聘請企業技術總監為專任教師,多名公司的技術高管和骨干為兼任教師進行授課和講座。
3. 積極推行課程團隊建設。在生物技術專業課程中大力推行課程負責人制,選拔在該課程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和科研造詣的專家作為課程負責人,再由其召集熟知該領域的其他老師組成教學團隊。這種教學方式最突出的優點是將最前沿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帶入的到課程中,在生物技術專業卓越班教學中已普遍推廣。
4. “導師制”實訓體系,實現雙創人才的個性化發展。聘請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及呼吸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單位部門導師參與指導,實現學生個性化培養。
5. 教學資源充足。每年常規投入約220萬元,主要用于實驗教學和實驗設施建設,設備總值3038.6萬元。生物技術專業實驗教學場所主要由聯合生科院生物學實驗中心提供,該中心占地面積約4395m2,其中教學實驗室48間、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約2500m2。完全能夠滿足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驗教學和課外科研實踐鍛煉之需。同時我們專業還組建了高水平實習平臺,包括生科院番禺校區科研平臺、中科院生物院科研平臺,我校附屬醫院重點實驗室平臺和高新生物技術企業平臺。
6. 課程體系。現有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市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重點學科1個以及校級精品課。本專業開設的課程具有以下特點:a.基礎醫學特色突出;b.生命科學的課程體系完善;c.生物技術中的實驗技術課程比重高,同時以多種方式培養學生從事科研的能力。

五、 實踐與實習
我們生物技術專業非常注重學生社會實踐與實習。實習是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關鍵一環,也是學生學習實踐知識和技能,并將專業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的關鍵一步。我校充分發揮醫學院校擁有多家附屬醫院的優勢,將附一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研究生、附二院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神經研究所、附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等科研單位確定為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習基地。在這些實習基地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接觸到先進的實驗技術和高級的實驗儀器,而且可培養他們的科研探索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為就業和考研奠定堅實基礎。為了使學生對專業實踐和應用有更深入理解,我校還建設了多家校外實習基地。從2008年起,我校先后分別與廣州市達安臨床檢驗中心、廣州市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深圳華大基因有限公司、萊德爾公司及美康萬特公司等建立了教學協作關系,通過在對口公司與企業實習,學生能將專業知識與醫學基礎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習興趣。校外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了生產實習和組織管理、產品營銷等了解社會的場所。由于我校注重實習基地建設,畢業學生工作就業機會增加,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直接在實習單位或實習基地就業或就業于強生公司, 西門子公司等。畢業生中還有部分學生自行聯系到美國、英國、日本和香港等地深造,例如喬治城大學、康奈爾大學和香港大學等。生物技術專業成為我校就業率較高的專業之一。目前我校正在積極開拓新的國際合作項目并與國內知名的中科院廣州健康研究院合作辦學,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六、 獲獎情況
我專業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積極指導學生參與課外科研項目。學生課外科研項目立項37項,其中省級項目6項,校級科研項目31項。在參與課外科研項目中,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取得了非凡的成績:連續五年在共青團省委主辦的廣東省大學生物化學技能大賽取得良好成績(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一項。),校級學生課外科研活動獎勵9項,發表論文23篇,本科畢業論文三百余篇。

七、 就業前景
21世紀生物技術是各學科發展中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引領著當前最先進、最關鍵的生物技術是生物、醫學、藥學行業中優先發展的朝陽產業。根據麥克思公司對2016屆畢業生調查報告及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廣州市南方人力資源評價中心有限公司)針對廣州醫科大學2016屆、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近兩年我院生物技術專業的總體就業率保持在100%;根據就業前景及職業發展需要,學生考研人數逐年增加,錄取率近三年保持在33%以上;學生畢業后主要在醫院、生物醫藥類企業從事醫學及臨床實驗技術員、生物醫藥公司技術員、質檢、銷售等工作。其中2016、2017年份統計結果顯示,學生就業專業對口度分別為93.83%、92.31%,總體工作滿意度分別為91.93%、96.6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分別為77.42%、75.68%,對畢業生評價為專業知識比較滿意、通用職業能力比較滿意、職業態度比較滿意;用人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的專業能力最為突出,同時,人際溝通能力、人際表達能力、自學能力等也是我校畢業生的優秀能力。畢業生綜合素質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廣州醫科大學

添加廣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州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廣州醫科大學報錄比、廣州醫科大學考研群、廣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廣州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廣州醫科大學專業目錄、廣州醫科大學排名、廣州醫科大學保研、廣州醫科大學公眾號、廣州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州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州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angzhouyikedaxue/yanjiushengyuan_25639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