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7 14:55: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官網來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排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創建的建筑工藝系,經過60余年來的建設與發展,目前,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和建筑材料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是(2013-2017年)教育部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陜西省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和陜西省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前30%(B等級),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功能材料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態建筑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教育部生態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生態水泥混凝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建材冶金循環經濟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中英水泥基材料聯合實驗室、陜西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共建)等科研平臺。依托學院建設的材料與礦物標本陳列館,是展示學校辦學特色的四個校辦展覽館之一。先后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上市公司和校友分別在學院設立教育教學獎(助)學金。
學院下設粉體工程研究所、高溫陶瓷研究所、建筑工程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和納米材料研究所5個具有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等職能的研究所。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15人,教授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7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41人,“三秦人才”稱號獲得者4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稱號獲得者4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人,陜西省特支計劃“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在團隊建設方面有省級教學團隊2支,校級科研團隊2支, 院級科研團隊11支,此外還聘有一大批國內外材料學科的專家學者為學院兼職教授。
教學科研成果
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形成了材料工程理論與裝備、資源循環理論與技術、新型生態建筑材料、高溫結構材料理論與應用、功能材料、納米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等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在研或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戰略咨詢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各類省部級科研計劃項目等縱向項目共計112項,其中國家級40項,省部級72項,企業委托重大橫向課題180余項,項目合同金額2.04億元,科研到款10164萬元,專任教師人均科研經費105萬元。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9項,發表SCI論文300余篇、EI論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14篇,熱點論文2篇。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成果1項,省部級科技獎14項。與德國勞克斯塔爾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埃塞科特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美國東北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專業特色
學院目前按照材料類進行招生,材料類專業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與技術四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陜西省名牌專業,2010年首批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15年首次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8年又順利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復評。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功能材料專業均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分別入選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項目。其中,功能材料專業2020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入選校級“一流專業”培育項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29-82202600
E-Mail: clxy@xauat.edu.cn
雁塔校區:西安市碑林區雁塔路中段13號
郵編:710055
草堂校區:西安市草堂寺景區草寺東路
郵編:7103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專業。
1956年9月建筑工藝系下設建筑材料、構件、電工、化學及測量五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專業。
1958年建筑工藝系與工業經濟及運輸系合并為工藝經濟運輸系,下設建筑工藝、工業經濟、工業運輸、測量及化學五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建筑工業經濟與組織、工業運輸三個專業。
1965年12月工藝經濟運輸系更名為工藝經濟系,工業運輸專業劃歸建筑系,并把建筑工業經濟與組織專業改為工業經濟專業,故工藝經濟系設置建材、經濟、測量三個教研室,辦有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工業經濟專業。
1970年冶金工業部教育革命座談會決定撤銷工業經濟專業,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專業改為水泥專業,增設總圖運輸專業和耐火材料專業,同時工藝經濟系更名為建筑材料系,設置測量、建材、總圖運輸、耐火材料、水泥五個教研室,辦有水泥、耐火材料和總圖運輸設計三個專業。
1980年撤銷建筑材料系,水泥專業停辦,建材教研室(含實驗室)、總圖運輸教研室及總圖運輸設計專業劃歸建筑系,耐火材料專業(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劃歸冶金工程系,而1977年招生的水泥專業學生分別轉入冶金工程系的有色冶金和煉鋼專業。
1984年11月冶金工業部教育規劃與改革工作會議決定耐火材料專業更名為硅酸鹽工程專業。
1993年3月學校將屬冶金工程系的硅酸鹽工程專業(含耐火材料教研室、實驗室)、屬建筑系的建材教研室(含實驗室)、1986年創立的全建制的粉體工程研究室、1993年2月創建的結構陶瓷研究室的教師、部分領導、管理人員和實驗設備儀器等合并恢復成立了材料工程系。
1993年11月24日冶人教高字[1993]第328號文批準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于1994年招生。
1999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硅酸鹽工程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整合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2000年1月17日陜高教[2000]3號文批示,材料物理專業招生,2000年10月26日陜高教[2000]87號批準為新增本科專業。
2000年3月校黨委會會議決定,在材料工程系基礎上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材料學院),撤銷資源工程系,并將該系安全工程專業(含安全工程教研室、實驗室)劃歸材料學院。
2002年,經學校研究,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提升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生。2005年經學校研究,材料物理專業暫停招生。
2007年7月19日,校長辦公會會議決定在材料學院恢復地礦類專業本科招生,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在2008年7月將采礦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專業合并為一級學科地礦類專業本科招生,2008年9月陜教高31號文批準2009年增設礦物資源工程專業。
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教高(2010)7號文批準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和功能材料專業為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同年將2010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生中一個本科班轉至功能材料專業學習。
2012年4月21日,為了適應學院學科的發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材料與礦資學院。目前,學院設置四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材料、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和功能材料專業。
2018年10月,根據學校新一輪院系調整,安全工程專業、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從材料與礦資學院劃出,材料與礦資學院正式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年3月,我院2018年度申報的新專業——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代碼080413T)獲教育部批準,2019級開始招生,自此我院本科專業增至4個。
2020年,功能材料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前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設置:
本學科可追溯到 1956 年并校之初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藝專業,2000 年獲得材料學博士點,2003 年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F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4 個國家級平臺、7 個省部級平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特色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復評。在徐德龍院士引領下,強調原始創新,以解決行業關鍵技術難題為導向, 注重產學研用結合與科技成果轉化, 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項,國家發明獎 1 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 項。
(1)學科方向與優勢特色
立足西部,面向國家及行業重大需求,形成了資源循環理論與工程、高溫結構材料、生態建筑材料、能源轉換與存儲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等五個學科方向,為我國建材、冶金及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在過程工藝節能減排、固廢資源化利用、綠色耐火材料等方面優勢特色明顯。徐德龍院士團隊創立的高固氣比懸浮換熱反應理論體系及系列技術,顯著提高氣固兩相換熱傳質效率,極大推動水泥行業增產節能減排,以及低品質、難處理礦產資源的有效利用。集成創新冶金渣大規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備高性能生態膠凝材料技術,顯著提升低能耗超細粉磨技術與裝備水平,開發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制備及氣化爐渣高附加值利用技術,推動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開發出納米碳氧化物系列復合粉制備與應用技術、梯度密度的尖晶石質輕量耐火材料制備技術等,成功應用于鋼鐵冶金、水泥窯用耐火材料,低碳輕量促進耐材綠色發展。
(2)人才培養目標與生源情況
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門知識系統深入,掌握學科前沿,能在建材、冶金、新材料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經營管理等工作,具有家國情懷、科研創新能力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近五年招收博士生 96 名、碩士生 568 名,生源來自 26 個省市自治區,優質生源比例近 70%,校內生源比例約 20%。
(3)國內外影響
評估期內,本學科曾為教育部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員、無機非材料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現為教育部材料類教指委委員、陜西省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單位。材料科學學科進入 ESI 全球前 1%。創辦“秦巴論壇”并發布《秦巴宣言》,對推進秦巴山脈區域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產生重要影響。 與英國 UCL 大學共建中英科學橋水泥基材料聯合實驗室,承辦教育部首屆絲綢之路新材料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主辦第二屆先進膠凝材料會議、“第二屆全國高校功能材料專業聯盟會議” 、“第七屆國際耐火材料學術會議”等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反響強烈。
添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報錄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微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排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保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眾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