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8 10:00:4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jpg)
為你免費答疑
![](http://m.btfokj.cn/images/xuejie/.jpg)
關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排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難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官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由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工程系、核科學與工程系等單位組成,是國內唯一同時依托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級大科學裝置(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單位)組建的具有鮮明的大科學工程特色的學院。現任院長為李建剛院士,執行院長為封東來教授,學院分黨委書記為李良彬教授。
核科學技術學院具有非凡起點和豐碩的學科建設成果。1958年建校之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在各個院系中設置了與原子能科學與技術相關的本科專業。1981年,等離子體物理與加速器物理獲得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申請并獲得“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科被批準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008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共建核科學技術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在近兩次同類一級學科評估中均排名全國第二,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屬于其中的A+學科。2020年,學院建立三個系: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工程系、核科學與工程系,一個科教融合中心,旨在更加精準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層次核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同時也可進一步凝練我校核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特色,加快推進學校的“雙一流”建設。
核科學技術學院現有教職工15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3位(何多慧、萬元熙、李建剛),國家創新人才計劃入選者6位,長江特聘教授1位,國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位,中國科學院人才計劃資助者7位,教授61位,副教授46位。90%以上有大科學工程經驗與國際合作背景,50余人次在國內外學術組織或學術機構任職。4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58%。學院設有“啟明論壇”、“大科學工程講壇”、“ITER培訓論壇”等國內外科學前沿論壇,并聘請國內外學者為兼職、客座教授和國家訪問教授。
核科學技術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00名左右,目前在校研究生531名。核科學技術學院培養的本科畢業生中有75%以上的比例進入國際國內知名大學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除本校之外,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普渡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其中境外深造率達25%左右。核科學與技術學科培養一大批著名學者和學科領軍人物,如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湯廣福、王秋良、李建剛,以及少將錢立志教授等。近幾年來1篇博士論文入選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近幾年來,培養的本科生約60%以上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其中考取國外研究生每年約有20%,博士畢業生一半以上在國際國內著名研究機構或大學任職,有1篇博士論文入選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核科學技術學院的“核科學與技術”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中的A+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核科學技術學院具有本-碩-博、理學碩士、理學博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工程碩士、工程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等完整的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學院已開設“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專業,目前正在向教育部申報開設“工程物理”(下設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復雜系統電子學與控制、光束線技術與工程、核聚變、核能科學與工程、核醫學、核醫學物理和核安全與環保方向)和“應用實驗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同步輻射及應用)這兩個本科專業,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核相關人才的培養需要。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涵蓋了核科學與技術下的五個二級學科:核能科學與工程、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和同步輻射及應用。此外還包括等離子體物理和物理電子學這兩個二級學科。與此同時,學院也能夠培養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碩士和能源與環保類工程博士,并設有核科學與技術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學院擁有優秀的教學師資隊伍,并獲得了多項教學成果。其中,萬元熙院士主講的《核聚變――人類理想新能源》是我校2012年入選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計劃的3門課程之一。學院建設的核電廠系統仿真教學實驗室利用先進的虛擬仿真技術將核電廠的實際運行和操控引入課堂,使學生們可以通過仿真環境來了解反應堆系統的運行和各種響應,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課程的理解。中國科大校內的合肥先進光源、反場箍縮裝置(KTX)和科教融合中心的大科學裝置,為學生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國家級實驗教學平臺和實習平臺,更將教學和學科建設與前沿科技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學院與中科院研究所聯合創辦了“核工程與核技術楊澄中英才班”,每年聘請幾十位國內外專家為研究生舉辦學術前沿講座,舉辦研究生學術年會和沙龍,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
核科學技術學院在加速器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以及核醫學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同時學院積極承擔多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及大科學工程項目,如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和立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及中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FETR)等,工程建設經費逾百億。學院的核科學與技術學科近五年來已經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近10項。
核科學技術學院十分注重國際國內合作,協同創新。國家磁約束聚變堆總體設計組(籌)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核科學技術學院首任院長萬元熙院士擔任組長,協同全國著名高校和研究所進行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工程概念設計。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是我國后ITER時代聚變能源路線圖中的關鍵一步。學院成立了磁約束聚變堆設計研究中心。與ITER國際組織簽訂協議,成立了國際ITER論壇,ITER總部每年接收十名年輕科技人員(包括高年級博士研究生)去ITER學習,同時ITER每年也將派專家來我校講課。在加速器和同步輻射應用領域,學院也積極與世界上各大同步輻射裝置開展合作研究,近年連續舉辦了三屆同步輻射衍射極限環的國際研討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同時與瑞士光源、意大利光源和巴西光源簽署國際合作協議,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項目支持下,每年選派15名研究生和年輕科技人員進行聯合培養和合作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綜合辦:
龔美靜:電話:0551-63602401
Email:mjgong@ustc.edu.cn
唐莎莎:電話:0551-63607713
Email:sstang@ustc.edu.cn
學院研究生部:
邱友鳳:電話:0551-63602007
Email:qiuyf@ustc.edu.cn
賀明楊:電話:0551-63603982
Email:myhe@ustc.edu.cn
安徽省合肥市黃山路443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
郵編:230027
傳真:0551-63607713
網址:www.snst.ustc.edu.cn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學科設置:
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
為適應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圍繞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及各類科學研究的交叉融合,我校依托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于2020年正式成立了“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編號51系),采用理工結合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新工科”特色的高端復合型科學和技術研發以及管理人才。
本系開設“應用實驗物理“和”工程物理“兩個本科專業,并設置了大裝置光子科學、加速器科學與技術、核電子學以及先進光學技術與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培養方向;研究生培養涵蓋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以及同步輻射及應用等二級學科,具有完善的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
本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學科研人員5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28人,副高職稱教師30人。依托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加速器物理和同步輻射應用等方面數十年的教學基礎、研究基礎和工程建設經驗,已建有束流仿真計算、帶電粒子束與電磁場傳輸與測量以及先進光束線技術等多個教學實驗室。
本系畢業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系統扎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加速器物理和同步輻射技術發展的前沿,熟練掌握英語,具有一定的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畢業后能夠繼續攻讀核科學與技術及相關的高新技術學科領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產業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和高新技術研發工作。
等離子體物理與聚變工程系
核聚變能源具有燃料儲量豐富、放射性污染低的特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能源。開發和利用核聚變能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業已成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等離子體物理是核聚變的基礎學科。早在197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成立了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直至博士后全過程的等離子體物理人才培養鏈條,為中國的等離子體物理以及核聚變研究事業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在新形勢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圍繞國家在聚變能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以等離子體專業的教員為骨干,于2020年批準成立了等離子體物理和聚變工程系(編號為52系)。52系著力于高素質人才培養、前沿科學技術研發,并推動相關學科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52系具有應用實驗物理和工程物理兩個本科專業培養方向,具有等離子體物理以及核能工程兩個研究生培養方向。研究方向包括磁約束聚變物理、慣性約束聚變物理、基礎與應用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聚變工程設計等。主要承擔國家磁約束聚變能專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任務。52系在聯合培養研究生、共同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利用大科學裝置開展科學研究等方面與多個專業科研院所保持緊密合作,主要合作對象有合肥物質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物理研究院、上海光機所,等。
核科學與工程系
在可預見的將來,核能利用在我國將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核技術也將在工業、農業、醫學、健康等領域扮演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核科學與工程系,隸屬于核科學技術學院,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托熱核聚變實驗裝置、同步輻射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及國家實驗室,聯合國內大型核電企業和研究設計院,圍繞先進裂變核能、磁約束核聚變、加速器光源和民用核技術應用,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知識結構、卓越創新思想和實踐技能的核科學技術高端科研和管理人才,特別是培養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高級人才,以期能夠在未來擔負起國家核能及核技術研究和發展的重任。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是我校“核科學與技術”學科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核裂變能科學與工程、核技術及應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放射化學與輻射化學、放射醫學物理等方向。裂變核能是我國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核科學與工程系聚焦的方向是先進核能技術,目標是為國家提供技術儲備和解決能源領域的重大技術問題。
核科學與工程系目前有教職員工4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0人,特任研究員1人,工程師、特任副研及博后6人。目前已經有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其中基礎課程由物理學院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講授,專業課程教學由我系的教師承擔。在實踐教學方面我系已經有與本科理論教學配套的“核工程實驗”課程和供學生開展核電廠系統模擬的“核電廠系統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近期還準備建設“先進反應堆流動與傳熱精密實驗教學平臺”等特色教學實驗平臺。未來將利用科大核科學技術學院的平臺優勢,著力在核工程與核技術領域發展一些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添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報錄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真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目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眾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中國科學技術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