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5 17:29:2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右江民族醫學院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右江民族醫學院官網來自右江民族醫學院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右江民族醫學院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右江民族醫學院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復試真題.PDF 右江民族醫學院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右江民族醫學院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右江民族醫學院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右江民族醫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
[右江民族醫學院專業排名]
[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群]
[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難嗎] [右江民族醫學院研究生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官網: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簡介: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簡介:
右江民族醫學院一直關注和研究藥學教育,于2003年開設了藥學專科、2009年增設藥學本科,2012年增設中藥學專科(高職高專),2013年增設中藥學本科,2019年增設中藥學本科(產教融合班)。藥學院目前有藥學本科、藥學專科,中藥學本科、中藥學本科(產教融合班)、中藥學專科等專業,在校生1200多人。學校于2007年成立藥學系,2013年更名為藥學院,是桂、滇、黔三省交界唯一一個本科高校藥學院。藥學院2013年獲廣西高校藥物化學重點學科1個,2014年獲廣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1個,2015年藥學專業獲評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2016年獲民族醫藥教學團隊和應用型藥學協同育人平臺項目。藥學院不僅擁有培養高素質藥學/中藥學專業人才的師資及設備,還擁有三甲醫院、藥檢所、藥廠、醫藥營銷企業等多元化的實習教學基地,就業率均在95%以上。
多年來我們在不斷地進行藥學專業建設,優化及完善藥學/中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確保藥學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加強臨床藥理學、臨床藥物治療學等臨床藥學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強化臨床教學,增加臨床實踐內容,適應現代醫藥學教育的發展。
我院擁有知識結構合理、梯隊明顯,教學力量充足、具有發展潛力的藥學/中藥學專業的師資隊伍,藥學院現有藥學專業課教師48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1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36人,占75%)。
藥學院目前有教學場地面積3000平方米,科研場地面積450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數432臺,總價值1398.51萬,實驗實訓室6個,實驗實訓教學基地面積1000平方。建成了藥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分別設有藥理、藥效研究室,藥理毒理、分析研究室,天然藥物研究室,藥物提取、分離研究實驗室,精密儀器室,電子天平室,液相、氣相、熒光、紫外等精密儀器室。預計2021年9月搬入右江民族醫學院百東新區,屆時將獲得教學場地8000平方,科研面積760平方的升級。
近五年來,藥學院承擔各類科研課題5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省廳級科研項目32項,獲發明專利2項,發表科研論文150多篇;承擔廣西教改工程項目24項,出版教材8部、專著4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獲國家級教學競賽獎2項,省級教學競賽獎9項。
藥學院加入了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專業委員會、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聯席會并成為理事單位,這標志著我校藥學專業與全國藥學同行的聯系已經正規化。此外,我院教師及學生還獲邀參加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同時,藥學院開展了三項與學生就業崗位相關的學科競賽:藥品營銷策劃及技能競賽、藥房崗位知識與技能競賽、藥學專業基本技能競賽。通過這些競賽提高了我院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我院首次組織藥學本科生參加全國藥學/中藥學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榮獲一、二等獎,是我校歷年來在大學生競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
藥學院以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要求畢業生在實習中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右醫精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掌握藥學相關知識,而且在各實習單位要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經過幾年的培養,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為用人單位輸送合格的藥學人才。
右江民族醫學院藥學院學科設置:
廣西重點學科藥物化學
學科隊伍
本學科共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主任藥師)12人,講師(實驗師)13人;博士3人,碩士14人。高級職稱占53.3%,博士、碩士占56.7%;成員年富力強,知識結構合理、優化。有3人獲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
科學研究
本學科充分利用我區地域特色,植物、礦產資源豐富,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與環境特點,開拓了天然產物分子生物學活性研究、分子與中藥藥理研究、民族民間中草藥開發利用與藥物分析研究、藥物設計與計算化學研究等四個穩定的具有地方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開展了積極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重要實質性進展。
1.天然產物分子生物學活性研究團隊充分利用我區地域特色,開展以廣西天然植物、藥物的綜合利用,并篩選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及類似物的設計與合成,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為我區資源開發利用及新藥篩選提供基礎研究。
2.分子與中藥藥理研究團隊主要開展藥物代謝酶基因多態性與疾病發生及預防;中藥與天然藥物主要是壯藥、瑤藥中有效單體成分的藥理作用及其作用機制。
3.民族民間中草藥開發利用與藥物分析研究團隊充分挖掘天然芳香植物及中草藥資源,結合百色地區經濟發展和廣西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廣西區內民族民間中草藥進行相關產業化開發。
4.藥物設計與計算化學研究團隊主要開展廣西百色地區的天然藥物中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結構的改良;核因子NF-kB活性抑制劑的合成與設計研究。
本學科積極與廣西中醫藥大學和廣西民族大學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目前有在讀研究生3人,本學科教師不斷被派往美國、日本等國作訪問學者或考察及講學,有一定的國際影響。主辦全國性教材編寫會1次、全區性學術年會1次。
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
加強人才建設,匯聚創新團隊。培養和引進一批在區內外有影響的拔尖人才和知名學者,加快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學科隊伍建設,達到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逐步提高;博士、碩士學位教師比例大于50%,形成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學術團隊。
條件建設
本學科擁有1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¾抗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¾中藥化學實驗室和中藥免疫實驗室、2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¾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重金屬與氟砷毒物研究實驗室、3個實驗研究平臺¾民族醫藥研究與開發研究室、應用化學研究室、中草藥研究室,3個實驗中心¾科學實驗中心、等級合格實驗動物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學校有完善的圖書信息資料系統。學科現有儀器設備價值495.872萬元,其中大型儀器設備20臺(套)。
學術交流
積極參與并組織國內外相關學科學術交流,不斷擴大影響,汲取國內外同行專家的良好經驗,先進思想,最新成果,豐富自己。本學科教師不斷被派往美國、日本等國作訪問學者或考察及講學,有一定的國際影響。主辦全國性教材編寫會1次、全區性學術年會1次。在國際學術會議宣讀論文多次。
社會服務
近年來,結合百色和廣西地方經濟和豐富的天然藥用植物資源,加大在中藥、食品、農藥等領域的開發力度的需要,本學科不斷增強與百色地方行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圍繞百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服務百色、廣西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平臺,先后與廣西桂西制藥責任有限公司、廣西元首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企業合作創建各類平臺7個,搭建了與政府、產業、企業良好互動的橋梁和紐帶,為開展校企合作、科技支農、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部分已經投產生產并且投放市場,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元首口服液、烏圓補血口服液、舒糖寶等一批藥品已經上市。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建設,產生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化學
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
1. 本學科現有基礎與定位。
(1)學科現有基礎
本學科共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講師8人、助教1人,博士4人、碩士10人,成員年富力強,知識年齡結構合理。充分利用我區地域特色¾植物資源豐富如田七等植物,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與環境特點,形成了壯藥化學成分、結構鑒定及抗氧化抗腫瘤活性研究、壯藥防治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成分研究、廣西特色中藥防治肝病的有效成分研究等三個穩定的具有地方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其他各級課題30多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1篇、核心期刊50多篇。2008年中藥化學實驗室獲國家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2010年重金屬與氟砷毒物研究實驗室獲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
(2)學科建設定位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秉承“大醫精誠”的校訓,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右醫精神,立足廣西、面向西南、輻射周邊、服務基層,為促進民族地區的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藥化學高級應用型醫學人才。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質量;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和特色興校”之路,形成理論有創新、技術先進而有特色、高素質人才隊伍、管理規范、國內有一定影響的中藥化學研究基地。
2. 本學科學術水平與特色。
(1)學術水平
①學科擁有一批治學嚴謹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專業知識扎實、教學效果好,大多參加過本專業全國規劃教材的編寫,其中全國規劃教材有主編、副主編5人;教學成果獲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一、二等獎各1項。
②有8名教授、4名博士作為學術骨干,學科團隊學歷層次、職稱層次較高,學科組成人員年富力強;
③科研水平較強,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1篇、核心期刊50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廳級課題10多項;獲獎4項。
④學科帶頭人黃鎖義教授擔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本專業課教師不斷被派往美國、日本等國作訪問學者或講學,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2)特色
①壯藥化學成分、結構鑒定及抗氧化抗腫瘤活性研究團隊充分利用我區地域特色,開展以廣西天然植物、藥物的綜合利用,并篩選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活性的天然產物及類似物的設計與合成,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例如,獲廣西科技成果鑒定4項、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百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西百色市科技創新三等獎1項,SCI收錄論文4篇。為我區資源開發利用及新藥篩選提供基礎研究。
②壯藥防治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成分研究團隊以壯藥為研究對象,從壯藥復方或單體中尋找防治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癡呆)的有效成分,分析其化學結構、作用靶點、作用機制,并對其進行新藥的臨床前研究及安全性評價。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SCI收錄論文5篇。
③廣西特色中藥防治肝病的有效成分研究團隊以廣西特色中草藥對急慢性肝病的活性成份篩選;篩選出抑制腫瘤發生發展重要的信號轉導通路(PI3K/AKT/mTOR)和上皮間質轉化等的活性單體成份。充分挖掘天然芳香植物及中草藥資源,結合百色地區經濟發展和廣西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廣西區內民族民間中草藥進行相關產業化開發。獲廣西科技成果鑒定1項、廣西百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廣西百色市科技創新三等獎1項,SCI收錄論文2篇、EI收錄論文1篇。
3. 本學科發展趨勢。
在當今多學科相互滲透的時代,中藥化學研究是學科間聯系的工具和橋梁。中藥化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將由單純的化學提取、分離、鑒定為學科研究目的的思路向多途徑、多方式地尋找有效成分為目的的方向縱深發展;方法和手段將朝著簡單、快速、低廉、高效、 在線、靈敏、自動化、程控化、組合化的方向發展。
4. 本學科人才培養能力(現有人才培養的層次與數量)。
加強人才建設,匯聚創新團隊。培養和引進一批在區內外有影響的拔尖人才和知名學者,加快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學科隊伍建設,達到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學科研隊伍;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逐步提高;形成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學術團隊。現有人才培養的層次為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各類全日制學生500多人;成人本科生、成人專科生等各類成人學生200多人;教師職稱晉升和學歷提升等。與廣西中醫藥大學和廣西民族大學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教育。
學科帶頭人
學科帶頭人黃鎖義二級教授,右江民族醫學院藥物化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中醫藥大學藥物化學、中藥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應用化學、生物化工碩士研究生導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化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中藥化學學科帶頭人、廣西重點學科藥物化學學科帶頭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負責人、自治區級創新創業民族醫藥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專家等國家及省部評審專家,中文核心期刊《精細化工》等10多種期刊的編委或審稿人。主持省級以上課題1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獲專利1項、教學及科研成果獎18項(省部級4項)。主、參編專著6部及教材13部,論文390余篇。培養碩士4名。榮獲廣西優秀教師并記個人二等功,廣西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廣西高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先進個人,廣西百色市第六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多種榮譽稱號。
添加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分數線、右江民族醫學院報錄比、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群、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姐微信、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真題、右江民族醫學院專業目錄、右江民族醫學院排名、右江民族醫學院保研、右江民族醫學院公眾號、右江民族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右江民族醫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