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23 22:01:3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廣西民族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廣西民族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廣西民族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廣西民族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廣西民族大學官網來自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廣西民族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廣西民族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官網: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
學院成立于2003年7月,是由原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社會科學部的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和教育學心理學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歷史學專業整合并組建起來的教學科研型單位。現設有民族學、社會學和歷史學3個系,現有在職教職工70人,其中高級職稱35人,博士38人,博士生導師13人。2017年獲得“廣西工人先鋒號”稱號,2021年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學院擁有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點以及學科教學(歷史)教育碩士招生方向,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暫不招生)、人類學(暫不招生)5個本科專業,其中民族學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歷史學擁有自治區級優質專業和廣西高校優勢特色專業群,人類學為國家民委特色專業。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共1103人。

學院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歷史與社會研究”廣西工作站、中山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科研基地的設站單位,擁有博士后流動站(民族學),國家級教學團隊(民族學)、國家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廣西與東南亞民族研究),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中心/基地(壯學研究中心、瑤學研究中心、中國南方與東南亞民族研究中心、中國南方與東南亞跨境民族研究基地)、廣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協同創新中心”(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協同創新中心),廣西社會性別與發展研究中心、廣西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廣西人口與城鎮化研究中心、廣西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西邊疆研究中心、桂臺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民間文獻與記憶研究中心、互聯網人類學研究中心、民族經濟研究中心,影視人類學實驗室、民族工藝實驗室,民族心理與社會工作實驗室、民族染織智慧實驗室、體質人類學實驗室、歷史文化實訓室、文博綜合實訓室、民族學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中心及民族博物館、民族學博士點資料室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與教學資源。學院近5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出版著作65部,發表論文262篇,榮獲省部級及以上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5項。

學院強調“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理念,開展“書香民社”讀書活動月、“相思湖畔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教育系列活動、“我思故我在”民族學人類學學術競賽以及不同主題的學術講座。各專業實行導師制,由導師、輔導員和班主任指導學生參加讀書學習、社會實踐、課題申報與寫作、學科競賽等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擁有“一生一藝”的技能。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在專業學習、競技比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累積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創新創業項目63個;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連續三屆獲全國三等獎;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獲銅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辯論賽、教學技能比賽等活動中多次獲獎。同時,學生考研氛圍濃厚,本科畢業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學院注意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堅持全員參與、全程指導的原則,畢業生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歷年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學院發揮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建設作用,在廣西民族文化挖掘與整理、民族團結教育和邊疆治理中發揮專業特長。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入選第一批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民族博物館是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廣西科普基地、廣西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南寧市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承辦18期中國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國培計劃”培訓鄉村教師500余人;簽訂社會服務項目47項,服務社會人群3000余人。向各級部門報送咨詢報告15篇,部分被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辦公廳、自治區“十三五”規劃辦等批示采納。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先后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課題合作、資料交流、人員互訪、講學與考察等學術交流活動。近年來,有12位老師先后到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愛爾蘭、菲律賓、越南、泰國、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老撾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訪學交流,并與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老撾新聞文化部文化研究所、越南漢喃研究院等國外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學院先后在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及中國的昆明、南寧等地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與東南亞民族論壇會議,以及明鄉人故里文化論壇國際會議、全球Diaspora(移民社群)面臨的挑戰和方向國際學術大會、海外華人與中國僑鄉文化國際研討會、穩定與繁榮—中越邊境族群關系學術研討會、婆羅洲華人國際研討會等十多次國際性、全國性學術會議等,為我院與國內外學者搭建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

學院創辦有《民族學人類學》(年卷)和《多彩天地》學生刊物,及《中國壯學文庫》、《中國壯學》(輯刊,不定期)、《瑤學叢書》等學術刊物。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聯系方式
廣西南寧市大學東路188號 郵編:530006 
電話:0771-3260137   
招生咨詢電話:本科生:0771-3264136   研究生:0771-3265606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歷史沿革
學院是由原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社會科學部的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和教育學心理學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歷史學專業整合并組建起來的教學科研單位。

原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7月17日設立的民族學研究室。1984年8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批準民族研究室升格為民族研究所。1997年,更名為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1988年招收第一批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專科生,1995年招收第一批民族學專業本科生,1999年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目前,學院仍保留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牌子。

1960年,歷史系創建,首次招收本、專科生。2000年3月,社會科學部申報社會學專業,于2001年9月開始招生,分社會學、社會心理學2個方向。2002年9月,社會工作專業獲準招生。2003年7月,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4個專業及師資力量整合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2005年,廣西教育廳學位辦將人類學學科列為重點培育學科,2011年獲批設立人類學專業,并于2012年開始招生,2014年成為國家民委特色專業。

2014年,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成立。至此,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博士后人才培養平臺。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西民族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23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西民族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10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添加廣西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西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廣西民族大學報錄比、廣西民族大學考研群、廣西民族大學學姐微信、廣西民族大學考研真題、廣西民族大學專業目錄、廣西民族大學排名、廣西民族大學保研、廣西民族大學公眾號、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西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西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