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20 13:49:1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廣西醫科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廣西醫科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廣西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廣西醫科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廣西醫科大學官網來自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廣西醫科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廣西醫科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官網: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簡介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科院)組建于2016 年,前身為創建于1993年的廣西醫科大學醫學科學實驗中心,現由 3 個高端開放共享技術平臺和 11個研究中心 / 重點實驗室組成,設有日常管理行政辦公機構——辦公室、教研科、學生工作辦公室。目前,生科院是廣西醫科大學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臨床檢測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

  1. 人才隊伍

  生科院現有現有高級職稱47人,博士50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8人,碩士以上學歷者占80%以上。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國家衛健委生物安全評審專家2人、廣西院士候選人2人、廣西八桂學者3 人、廣西特聘專家3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3人、廣西高層次人才5人、廣西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等。

  2. 學科建設

  生科院充分發揮大型高端儀器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的資源優勢,從20世紀末開始籌建生物醫學工程學科,2006年獲得廣西該領域首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長期致力于地中海貧血和肝癌等高發疾病及新發傳染病研究,已經逐步形成了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人工智能與疾病模型、醫學分子影像學和系統生物學4個特色鮮明的方向。近三年來,學科在軟科的排名上升了14個位次,并于2018年獲批廣西一流(培育)學科,2019年,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以“優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學位點合格評估,并作為廣西唯一申報生物醫學工程類博士點的學科上報教育部。

  3. 平臺建設

  生科院3個高端共享技術平臺包括醫學科學實驗中心、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廣西生物樣本庫。醫學科學實驗中心是集科研、教學、臨床檢測于一體的大型高端共享實驗室。BSL-3實驗室是廣西首家、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的實驗室。生物樣本庫是國內首批校級規模化建設的研究資源共享平臺。11個相關研究中心 / 重點實驗室包括生物靶向診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區域性高發腫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壽與老年相關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地中海貧血防治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骨與軟組織再生修復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廣西組織器官修復醫用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基因組與個體化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口腔頜面修復與重建研究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光子學研究中心、廣西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均為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乃至東盟國家主要技術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4. 科學研究

  生科院擁有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及“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等多個創新團隊。 近年來,研究院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項目等各類課題近300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729篇,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72項,獲得宋慶齡兒科醫學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廣西區科技進步獎特別貢獻獎等各類科研獎勵24項。

  5. 科技服務

  醫學科學實驗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一個集科研、教學、臨床檢測于一體,以高端儀器和先進的生物醫學研究技術為平臺,大型的對外開放性實驗室,是廣西最先獲得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博士點授予權的實驗室,擁有價值近 7000 萬元的儀器設備,10000 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場地,面向廣西及周邊區域乃至東盟國家全面共享開放。近五年來,各共享技術平臺共接待區(校)內外科研人員近4000 人次,承接區內外科研單位各類項目近700 項,協助校內外科研人員發表 SCI 論文 570 余篇。每年臨床檢測服務超 5 萬人次,產生直接經濟效益 1000萬 / 年,預防和降低了出生缺陷,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質,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

  6. 人才培養

  生科院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現有醫學生物信息與技術、生物分子組學、醫學分子診斷學3個教研室,大力推教學實踐平臺和基地的建設,構建科教協同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先后榮獲2018年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20年課程思政說課比賽一等獎1項,2門專業課獲得校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項目、廣西研究生創新創業聯合培養基地示范建設項目。與上海華道、廣州萬孚等科技公司共建校企實習實踐基地6個。學生參加創新科技類競賽屢獲佳績,近三年共獲得國家級競賽一、二、三等獎各1項,區級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2020年研究生參與的科研成果分別發表在Nature和Cell雜志。  

  7. 國際交流

  生科院與國內外多家大學及科研機構如美國哈佛醫學院、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癌癥基因組研究中心等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每年舉辦中國(廣西)-東盟生物醫學工程論壇、地中海貧血診斷技術國際培訓班、全國再生醫學博士后學術論壇暨中國-東盟再生醫學國際會議、中國-東盟國際精準醫學大會等國際大型學術研討會十余場,進一步加強了國內外合作與交流,提升了學科、生科院乃至學校的影響力。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聯系方式
  地址:南寧市雙擁路22號 電話:0771-5358354

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學科建設
一、學科基本情況

  廣西醫科大學作為省部共建高校,于2006年獲得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目前已實現本碩一體化建設,2017年獲批廣西一流學科(培育),在廣西-東盟高發新發疾病防治技術研發領域形成優勢特色。

  學科師資隊伍59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0人,71%的學科成員在外校獲得最高學位,學緣結構良好。近5年獲國家重大專項等國家級項目44項、省部級項目53項,總經費約4000萬元;獲廣西一流學科(培育)建設經費2100萬元;獲廣西、廣東、四川、重慶省(直轄市)級科技進步獎等成果17項,授權專利36項;在Nature等雜志發表SCI論文297篇。

  二、學科方向

  本學科共有四個方向: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分子成像學;系統生物學

  三、優勢與特色

  (1)基于大數據,聚焦新發傳染病,構建智能預警體系: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基于生物樣本庫、大數據中心、全國高校第九家P3實驗室,建立區域新發傳染病智能預警預測系統,新冠病原體溯源成果發表在Nature上。

  (2)多學科交叉、產學研醫融合,開發了國際領先的生物醫用材料:基于生物材料、醫學影像及多組學研究的深度融合,聯合企業建立產學研平臺,首次在國際發現具有生物活性的誘導性材料并應用于3D打印等系列產品開發,產生上億元經濟效益。

  (3)立足廣西、輻射東盟,區域高發疾病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圍繞肝癌、鼻咽癌、地中海貧血、艾滋病等高發疾病,與十多個東盟國家開展防治技術創新研究,為東盟國家培訓和培養醫工交融技術人才超800人,為各國重大疾病防治提供智力支撐。

  四、人才培養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三全育人”為理念,以培養可靠的接班人為核心,立足西部地區,培養理工醫交叉融合的創新型人才,掌握生醫工領域堅實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及相應的技能,能獨立從事生物信息學、生物組織材料領域、分子成像技術、和多組學聯合分析的創新性研究工作。

  五、生源情況

  本學科生源廣泛,來自包括黑龍江、北京、江蘇、河南等16個省份。隨著學科國際聲譽的壯大,本年度招收留學生2名。

  六、國內外影響

  學科聚焦區域高發疾病、新發傳染病及組織缺損相關疾病研究。新冠溯源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誘導性生物材料理論入選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以P3實驗室為依托的中國(廣西)-東盟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與泰國、緬甸、越南等國進行了云簽約儀式,為新冠等傳染病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科技支撐,踐行“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升本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添加廣西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西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廣西醫科大學報錄比、廣西醫科大學考研群、廣西醫科大學學姐微信、廣西醫科大學考研真題、廣西醫科大學專業目錄、廣西醫科大學排名、廣西醫科大學保研、廣西醫科大學公眾號、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西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西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