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發布時間:2019-07-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桂林理工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桂林理工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桂林理工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正文

專業簡介
招生學院 代碼 專業 備注
001地球科學學院(電話3675177) 001 070900地質學 一級學科
001 081800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001 085217地質工程(地學方向) 專業學位
002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話5896672)
002 070300化學(高分子方向) 一級學科
002 080500材料科學與工程 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002 080600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
002 085204材料工程 專業學位
003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話2536922)
003 081400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  
003 081500水利工程 一級學科
003 083002環境科學與工程 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003 085214水利工程 專業學位
003 085229環境工程 專業學位
003 085213建筑與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 專業學位
004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電話5896348)
004 081400土木工程 一級學科
004 081800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工程方向) 有一級學科博士點
004 083300城鄉規劃學 一級學科
004 085213建筑與土木工程 專業學位
004 085217地質工程(土木方向) 專業學位
004 085237工業設計工程 專業學位
005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電話8996098)
005 070300化學 一級學科
005 081700化學工程與技術 一級學科
005 085216化學工程 專業學位
006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話3698153)
006 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
006 083500軟件工程 一級學科
006 085211計算機技術 專業學位
007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
(電話3871728)
007 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二級學科
007 085201機械工程 專業學位
007 085210控制工程 專業學位
008商學院    008 020205產業經濟學(電話5892355)   二級學科
008 120200工商管理(電話5892355)   一級學科
008 125100工商管理(MBA) (電話5891331) 專業學位
008 125300會計(MPAcc)(電話5893657)
009馬克思主義學院(電話3698618) 009 030500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學科
010外國語學院(電話3692655) 010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二級學科
010 055100翻譯 專業學位
011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
(電話5896378)
011 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二級學科
011 083400風景園林學 一級學科
011 120203旅游管理 二級學科
011 095300風景園林 專業學位
011 125400旅游管理(MTA) 專業學位
012理學院(電話3696613) 012 071400統計學 一級學科
012 070200物理學 一級學科
012 025200應用統計 專業學位
012 085204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方向)  專業學位
013藝術學院(電話5898516) 013 083400風景園林學(藝術方向)  
013 135100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設計、環境設計) 專業學位
014測繪地理信息學院
(電話3872826)     
014 081600測繪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
014 085215測繪工程 專業學位
015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
(電話5896276)
015 1202Z1公共經濟與管理 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
015 0305Z1社會服務與管理
015 125200公共管理(MPA) 專業學位
:各專業擬招生人數、學制、初試考試科目及考試主要范圍、導師、對考生的要求等信息請看招生專業目錄
001  地球科學學院(電話0773-3675177)
《地質學》專業(一級學科)
本一級學科包括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遙感地質學、天體化學與對比行星學、寶石礦物學、災害地質學等九個研究方向,2000年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兩個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地球化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地質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近二十項。
本學科現有教師50人,其中正高職稱19人(含博士生導師5人),副高職稱18人,有博士學位教師4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廣西優秀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3人、廣西高校教學名師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人。 
現有有色及貴金屬隱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隱伏金屬礦產勘查重點實驗室、地質流體與地質過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地球化學”廣西重點學科等科研平臺。
實驗儀器設備有: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Neptune Plus)、激光燒蝕等離子體質譜儀(Agilent 7500cx/ NWR-193)、微波消解儀(ETHOS 1)、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JXA-8230)、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系統(THMS600)、X射線熒光光譜儀(ZSX PrimusⅡ)、電子背散射衍射系統(Oxford-HKL Channel 5)、便攜式礦石分析儀(Explorer-9000SDD/ Alpha-4000)、卡帕橋磁化率儀(MFK1-A)、測汞儀(DMA-80)、連續電導剖面儀(EH4)、綜合數字測井系統(JGS-3)、大功率瞬變電磁儀(TEMS-3S)、多功能面波儀(SWS-1G)、便攜式地物光譜儀(AraField-3)、掃描電鏡(SEM)、寬頻地震儀(CP-300)、激光拉曼光譜儀、地質樣品碎樣系統、巖礦石光薄片制樣系統、寶玉石加工工藝系統、各類光學顯微鏡等。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本一級學科包括礦產普查與勘探、勘查地球化學、資源評價與規劃、遙感技術與應用、應用地球物理、地質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等七個研究方向,其中礦產普查與勘探于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于199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工程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2009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學科,2013年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本學科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等數十項科研教學獎勵。
本學科現有教師5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40人,其中正高職稱21人(含博士生導師11人),副高職稱21人,有博士學位教師47人;師資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廣西優秀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1人、廣西“八桂名師”1人、廣西高校教學名師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4人、廣西高校“卓越學者”1人、桂林市“漓江學者”1人。學位點還聘請3位兼職博導指導博士研究生,分別是歐陽自遠院士(廣西院士工作站指導院士)、何繼善院士(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和許繼峰研究員(廣西“八桂學者”,國家杰青);還聘請2位高端外國專家局項目合作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分別是加拿大溫莎大學楊建文教授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B. Krape?教授。 
現有有色及貴金屬隱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隱伏金屬礦產勘查重點實驗室、“地質工程”廣西重點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廣西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廣西重點學科等科研平臺。
實驗儀器設備有: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Neptune Plus)、激光燒蝕等離子體質譜儀(Agilent 7500cx/ NWR-193)、微波消解儀(ETHOS 1)、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JXA-8230)、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系統(THMS600)、X射線熒光光譜儀(ZSX PrimusⅡ)、電子背散射衍射系統(Oxford-HKL Channel 5)、便攜式礦石分析儀(Explorer-9000SDD/ Alpha-4000)、卡帕橋磁化率儀(MFK1-A)、測汞儀(DMA-80)、連續電導剖面儀(EH4)、綜合數字測井系統(JGS-3)、大功率瞬變電磁儀(TEMS-3S)、多功能面波儀(SWS-1G)、便攜式地物光譜儀(AraField-3)、掃描電鏡(SEM)、寬頻地震儀(CP-300)、激光拉曼光譜儀、地質樣品碎樣系統、巖礦石光薄片制樣系統、寶玉石加工工藝系統、各類光學顯微鏡等。
《地質工程》專業(地學方向)(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領域包括以下研究方向:礦產勘查與評價、地質調查與研究、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災害與環境地質、遙感地質學與“3S”技術、資源經濟與環境、礦業開發地質、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地史古生物學、生態與環境地質-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地球物理正反演、工程檢測、電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地下水資源數值模擬與評價、邊坡穩定性評價與治理、環境巖土工程、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專門水文地質、城市工程地質、環境水文地質、水文地球化學、水-巖相互作用等。
002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5896672)
《化學》專業(一級學科)(高分子方向)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是我校《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中的其中一個二級點,是研究高分子的合成、結構、性能和加工的一個二級學科,隸屬于化學一級學科。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涉及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與改性、電工材料、基于天然資源的高分子材料等。本專業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正式招生,2017年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9年起按照化學一級碩士點招生。本專業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廣西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材料工程中心”廣西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西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與“高分子復合材料”兩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廣西“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等平臺和載體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儀器設備總值達8000多萬元。該專業現有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6人,15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5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廣西區優秀專家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廣西高校“百人計劃”2人,廣西杰青1人。近五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973”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等國家級和省部級二十余項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廣西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廣西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包括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三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涉及先進陶瓷材料、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綠色建材與生態礦物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材料計算與模擬、微納結構材料等。該學科依托“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教學基地。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廣西一流學科,“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廣西重點學科和“新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 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等學科平臺支撐。該學科有正高級職稱人員30人,副高職稱教師 5 人,33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22人。包括國家QR人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廣西“八桂學者”,廣西特聘專家,廣西杰出科技人才,廣西優秀專家,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廣西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才等。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973前期專項、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0余項。獲得了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廣西自然科學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系統成果。
《冶金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冶金工程一級學科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正式招生。研究方向涉及有色金屬清潔冶煉、高純金屬、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該學科研究緊密圍繞廣西有色金屬資源,兼顧冶金領域科學前沿探索與工程應用。依托冶金物理化學廣西重點學科、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重點實驗室、廣西有色金屬隱伏礦床勘查及材料開發協同中心、有色金屬清潔冶煉與綜合利用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桂林理工大學攪拌摩擦焊接實驗中心、桂林理工大學有色金屬深加工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教學平臺,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該專業擁有一個廣西“八桂學者”創新團隊,正高級職稱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副高級職稱5人,17人具有博士學位。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科技重大專項)、廣西科技計劃重點研發項目、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含杰出青年基金和重點基金)等30余項科研項目,在鋁鈧合金材料、鋁基復合材料、攪拌摩擦焊接、高純銦及其合金、鋁電解過程節能、有色金屬能源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材料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材料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納米技術及材料、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環境友好材料、超硬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復合材料等。該學科有“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該專業教師有正高級職稱人員30人,副高職稱教師17人,46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22人,目前國家級項目30余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
003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2536922)
《土木工程》專業(市政工程方向)
本專業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處理及回用理論與技術、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建筑給水排水理論與技術以及城市水務管理與城市生態治理等。畢業生可在本領域內繼續進行深造,或者在中央和地方的市政建設部門、各工業部委和工業企業中涉及市政工程相關的科研、設計和管理部門以及高等院校工作。
作為廣西目前唯一的市政工程碩士授權單位,我校市政工程是廣西高校重點學科,教師團隊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現有教師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教授5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高等教育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1人,廣西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名,廣西優秀專家1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廣西高等學校第一批“卓越學者”1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1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選2人,廣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
近五年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水專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40余項,橫向項目5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60余篇,獲專利授權19項,得廣西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近年來,本專業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00萬元。本專業擁有廣西區級精品課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承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內的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0余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水利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本學科主要培養水利工程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研究方向包括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河流健康與水環境治理、生態水利與節水灌溉等。社會需求廣泛,多年來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學生畢業后可到水利、地礦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設計、工程技術、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是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學緣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學研究隊伍。
近年來,主持與承擔4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4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保護、巖溶水資源評價、管理與災害防治、污染水文地質、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優化配置、巖溶生態系統、水土保持與生態、水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等方面學術成果顯著。
該學科具有多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擁有土壤侵蝕與流域產沙模擬裝置、地下水模擬系統自動化測試裝置、巖溶管道水流模擬裝置、多參數水質分析儀、壓力膜儀等試驗設備,以及常規水量水質測定儀器,具有水環境方面的大型設備和先進的水文模擬軟硬件資源,具備良好的教學、實踐與科研條件。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扎實環境科學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具備獨立從事環境科學問題研究的能力和科學素養,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能夠勝任科研機構、高中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國家與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等工作的研究應用型創新人才。
我校是廣西最早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校,現有師資隊伍學緣廣泛,結構合理。學科帶頭人在廣西乃至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目前擁有8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27個區級教學科研平臺。2012年環境工程碩士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單位和廣西院士工作站,2014年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科現有教師5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4人。近五年來,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50項,省部級項目近70余項,橫向項目近300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獲授權專利近6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60余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另外,本專業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簽訂了多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還聘請了20余位兼職教授聯合培養研究生。
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大形勢下,針對廣西巖溶環境下有色金屬礦區及其周邊突出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開展植物修復技術及其機理研究,建立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緊密結合廣西千億元支柱產業的水污染問題,開展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集成,研發高效低耗城市污水脫氮除磷新技術,建立廣西重點流域水體復合污染防治機制;研究巖溶地下河系統水文過程和變化,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及環境地球化學作用,解決巖溶地下河污染治理與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問題;研究開發高靈敏、高選擇性的環境分析新方法和新型傳感器技術。本學科在有色金屬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和環境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市政工程方向)(專業學位)
本專業主要研究城鎮給水、城鎮排水、建筑給水排水、工業給水排水、城市水系統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運行。畢業生可在本領域內繼續進行深造,或者在中央和地方的市政建設部門、各工業部委和工業企業中涉及市政工程相關的科研、設計和管理部門以及高等院校工作。
本學科是廣西最早的市政工程學科,我校目前是唯一具有市政工程碩士授權點的教學單位,是廣西區高校重點學科,教師團隊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現有教師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教授5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人。此外,教師中具有行業背景或工程背景教師15人,其中有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排水)、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和注冊造價工程師等各類建設執業資格人員8人,同時外聘北京中科博聯環境工程公司、廣西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和南寧建寧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區內外大型水務設計和生產單位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多人。
近五年先后承擔了水處理工程規劃、設計等項目5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水專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5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5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城市水務規劃與管理、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水利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水利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依托我校《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主要培養水文學及水資源、地下水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態水利、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等領域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廣泛。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師資力量厚實,隊伍整齊;另外,聘請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灌溉試驗中心站、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廣西珠委南寧勘測設計院等單位的多名外聘導師。近年來,主持與承擔4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多項生產研究課題,科研經費充足;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2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擁有大中型水庫、灌區、灌溉試驗站、水力發電廠、防洪排澇泵站、水文站等多個教學科研實踐基地,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灌溉試驗中心站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并與區內外水利行業、地礦行業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養水利工程專業碩士的機制,具備水利工程管理、地下水開發與保護、水庫調度及灌區管理、水電規劃勘測設計、農業灌溉及節水技術、巖溶水資源管理與災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教學及工程實踐條件。
《環境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是以自然科學和環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重大環境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化學技術、生物技術、評價技術和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來解決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的交叉學科。培養學生具有從事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承擔工程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現有教授和副教授3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2人(含校外導師),博士生導師6名。另外,本專業與南寧建寧水務集團、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排水公司、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簽訂了多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還聘請了近30位工程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聯合培養研究生。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50項,省部級項目近70余項,橫向項目近300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獲授權專利近6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60余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
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大形勢下,本專業針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系列環境問題開展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污染控制技術、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突然污染防治技術四個穩定且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這些方向均涉及學科前沿及國民經濟急需,其成果豐富,科研經費充足,辦學條件良好。在廣西地區形成了一定的區域優勢,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專利授權3項,國家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004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電話5896348)
《土木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包含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等3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涉及巖土加固與設計、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環境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基礎理論研究、工程結構加固及耐久性、工程結構應用研究、工程災害及加固技術研究、路面結構研究、特殊土路基、橋梁結構設計理論、橋梁檢測與加固技術。
該學科有教授22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學位35人,博士生導師5人。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 6 人,注冊監理工程師 5人,注冊一級結構工程師 5 人。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等項目3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其中一等獎2項。
該學科依托“廣西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廣西建筑新能源與節能實驗室”,擁有“土木工程”廣西重點建設學科,“巖土工程”廣西八桂學者創新團隊,“土木工程建筑健康檢測”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等教學平臺。具有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方向)
《地質工程》專業是將力學、土木工程學、地質學原理用于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地質問題的一門科學。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對建筑物有利與不利的因素,論證預測有關工程地質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加固巖土體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各類地質災害等。
本學科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6 人,注冊監理工程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博士生導師3人。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近20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
該學科依托“廣西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擁有原位測試室、土工實驗室等,具有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城鄉規劃學》專業(一級學科)
城鄉規劃學是屬于工學門類的一級學科,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主要研究方向有地域性城鎮化與城鄉空間可持續發展,地域性城鄉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地域性城鄉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數字城市與城鄉規劃管理新技術,綠色建筑設計、評價及理論研究。該學科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9人。
目前本學科點設有廣西建筑新能源與節能重點實驗室、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校級重點實驗室、低碳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個開放性實驗室或研究機構,其中城市空間虛擬實驗室為廣西高校中最早建成的空間三維虛擬現實實驗室。先后完成“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小城鎮建設科技示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教育廳基金項目、廣西住房與城鄉建設廳項目、廣西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在研項目10余項。
《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土木方向)(專業學位)
《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是基本建設的重要工程領域,是研究和創造人類生活需求的形態環境和各類工程設施的建造與完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已形成了較為穩定且有特色和明顯優勢的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為廣西區重點建設學科,依托有“廣西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廣西建筑新能源與節能實驗室”,有土木工程技術研究所、樁基技術檢測研究所、地質災害勘察、設計研究所和建筑設計所等。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有博士16人,注冊建筑師6人,一級注冊結構師5人,二級注冊結構師6人,注冊監理師5人,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5人。目前擁有近1200萬元的儀器設備,其中有美國MTS公司的動靜態結構試驗機、萬能實驗機(多臺)和三軸應力試驗機(TYS-500型)。此外,還有一大批用于樁基檢測、復合地基測試、巖土原位測試、土木工程、建筑材料、道路工程和測量工程等有關項目測試的等先進儀器設備。
《地質工程》專業(土木方向)(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堅實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培養系統掌握工程地質,巖土鉆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認識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中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巖土加固設計、巖土體穩定性評價與治理、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等。
本學科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博士生導師3人。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近20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
該學科依托“廣西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擁有原位測試室、土工實驗室等,具有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城鎮化與城鄉空間可持續發展、地域性城鄉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地域性城鄉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城鄉交通與基礎設施規劃、數字城市與城鄉規劃管理新技術。
目前該學科點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9人; 設有廣西建筑工程檢測與重點實驗室、圖形圖像實驗室、城市與建筑空間虛擬實驗室等實驗室和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建筑設計研究所等,有建筑行業乙級資質等行業規劃設計資質,校外聯合培養基地8個;擁有AutoCAD、Photoshop、Sketch Up7.0、MapGIS、ArcGIS10.0等專業軟件和美國惠普HP/DESIGNJET/5000PS、HP-DJ750C大型彩色繪圖儀等先進設備。先后完成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市廳級項目15項,在研項目10多項。
005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電話8996098、5898112)
《化學》專業(一級學科)
《化學》一級學科包含功能配位化學、分析測試與傳感技術、光電物理化學、功能有機化學、高分子材料等5個研究方向。2000年2005年分別獲得分析化學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二級碩士授予權,2017年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擁有“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磁化學功能物質”廣西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食品安全與檢測”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現代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普通化學”國家精品課程、“應用化學”廣西區重點學科,“分析化學”廣西精品課程、“儀器分析”校級精品課程和“現代儀器分析導論”校級研究生優質課程等十余個教學科研平臺。教學科研人員7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3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廣西高校優秀人才2人。目前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項目經費逾3000萬元。近五年發表SCI論文560余篇(其中1、2區論文230余篇),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出版專著6部,獲授權發明專利150余件,獲廣西自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多項。多項研究成果已實現轉讓或被采用。
《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一級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包括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應用化學、生物化工五個二級碩士點。研究方向涉及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與新技術、工業催化工程與技術、電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化學工程與技術、現代分析測試及傳感技術。該學科為博士點建設支撐學科,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廣西區優秀教學團隊-化學化工教學團隊、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廣西電化學新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該專業教師有正高級職稱人員26人,副高職稱教師24人,具有博士學位50人,博士生導師8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人。近三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60余項。公開發表科學研究論文4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250余篇;取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余件,專利轉讓10余件,出版專著或教材20余部,獲得廣西自然科學獎、廣西技術發明獎、廣西科技進步獎8項。
《化學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化學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主要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石油化工、工業催化、電化學工程、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工業分析、化學制藥工程等領域的產品研制、工藝開發、裝置設計、生產過程控制、質量檢測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依托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該專業屬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精細化工工程與技術、催化工程與技術、應用電化學、生物化學工程與技術、現代分析測試及傳感技術,擁有正高級職稱人員18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3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人;廣西青年骨干教師多名。有國家和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廣西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優秀教學團隊,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2項,省部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SCI、EI論文200余篇,申請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0余件。
006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369815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一級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是信息技術產業的基礎學科,信息化技術是國家的戰略產業之一,具有廣闊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本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制造業信息化、云計算及大數據處理、智能信息處理、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及其應用技術、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等。主要培養從事各類計算機應用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學術研究與技術開發高級人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具有“嵌入式技術與智能系統”廣西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計算機應用技術”廣西高校重點學科、“嵌入式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計算機專業群”廣西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工程訓練中心(桂林理工大學)”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桂林市制造業信息化推廣應用中心”、“華為網絡技術學院”等10多個教學科研平臺。本學科已擁有教授15人,副教授29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22人。近年來,已經完成了40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軍工項目,在國內外的專業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200多篇)。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廣西計算機應用成果推廣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項。
《軟件工程》專業(一級學科)
《軟件工程》專業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該學科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基礎,強調軟件開發的工程性,重點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高級專業人才。本學科具有嵌入式軟件、企業計算、語義信息處理、工程軟件與理論等學科研究方向。
學科擁有具有“嵌入式技術與智能系統”廣西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計算機應用技術”廣西高校重點學科、“嵌入式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計算機專業群”廣西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工程訓練中心(桂林理工大學)”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桂林市制造業信息化推廣應用中心”、“華為網絡技術學院”等10多個教學科研平臺。本學科團隊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知識和年齡結構優化合理。近五年來,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00多篇,三大檢索收錄100多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0多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研究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得各類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余項。
《計算機技術》專業(專業學位)
計算機技術領域重點研究如何擴展計算機系統的功能和發揮計算機系統在各學科、各類工程、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計算機技術的領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件系統設計開發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開發利用技術兩個方面。
本領域具有計算機網絡技術、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數據庫及其應用技術、工程軟件與應用等方向。已完成多項省部級項目及有關國防軍項目,在廣西的企業應用中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本領域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具有雙高級職稱8人,在教學與實際開發應用方面,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007  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電話3871728)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是以控制系統中的檢測元件、自動化儀表和其它控制裝置為對象,以被控對象信息獲取和處理為核心,研究控制系統部件及其應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一門學科,是現代制造業信息化和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中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本學科培養從事各種測控技術與裝置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制造過程檢測與控制技術、網絡化計算機測控技術、傳感器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嵌入式系統應用、智能識別與智能系統、仿真與虛擬技術。
本學科現有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7人,入選國家QR1人,入選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計劃1人,整體學術水平較高。其中,有博士學位的7人。近年來,共完成了二十多項高水平的省部級項目和軍工預研項目,目前在研國家基金項目1項,廣西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2項,廣西自然基金項目2項,大型橫向項目多項。在國內外發表了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多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10部。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計算機推廣應用成果三等獎1項,申報國家專利6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國家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機械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主要培養涉及機械設計、制造、試驗、測試診斷、使用、維修等基礎理論、技術和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現已形成了反映機械工程領域發展趨勢的研究方向,包括現代設計理論與應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機電系統控制及自動化等。
本專業依托“桂林市制造業信息化推廣中心”、“信息與制造”廣西區重點實驗室、“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廣西區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具有了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力量,現有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6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9人。近年來,共完成了二十多項高水平的省部級項目和軍工預研項目,目前在研國家基金項目2項,在國內外發表了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10多部。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
《控制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主要培養控制理論、方法、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學科方向以控制工程為主,并與機械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反映了控制工程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我校的特色。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形成了制造過程檢測與控制技術、網絡化計算機測控技術、傳感與智能處理技術、嵌入式系統應用等穩定和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本專業依托 “信息與制造”廣西區重點實驗室、“桂林市制造業信息化推廣中心”,師資隊伍力量較強,現有教授5人,副高職稱教師6人,有博士學位的7人,博士生導師1人,入選廣西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1人,廣西十百千人才計劃1人,整體學術水平較高。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等縱項科研項目30余項,與企業合作的橫向科研項目7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項13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專利授權10余項。
008  商學院
《產業經濟學》專業(電話5892355)
本二級學科碩士點培養具備較高的產業經濟學理論水平和比較全面的專業素養、能從事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我校該專業設有產業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民族地區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產業投資與戰略決策共3個研究方向。設有經濟發展與規劃研究所、證券研究所共兩個研究所,有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經濟與管理工程中心”及1個資料室,并建有多個穩定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目前,本專業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16人,研究生以上學歷達到95%。近年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項。在國內外的專業學術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著11部和教材17部。
《工商管理》專業(一級學科)(電話5892355)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培養具有良好的經濟學理論修養和扎實的工商管理學科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工商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能力的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需要的高級專門管理人才。本學科設有企業管理、服務管理與營銷、會計與財務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共4個研究方向。擁有廣西重點學科“企業管理”,廣西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廣西唯一以企業管理研究為核心的廣西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現代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支撐。擁有一支力量強大的教學隊伍,現有教授21名,副教授4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2名。近五年獲得國家級課題20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認定的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4篇,出版學術專著17部,獲廣西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獎項16項;同時堅持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區內外政府和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電話5891331)
工商管理碩士(MBA)是一種專門培養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員的專業碩士學位,其目標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管理人才。
桂林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所依托的工商管理學科在廣西開辦時間較早、層次完備,具有較大影響力,研究生教育有著良好聲譽。根據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排行榜,我校“工商管理”一級學科被評為“A等”。企業管理學2005年就被列為廣西資助建設博士學位授權點,2009年成為廣西唯一規劃建設的管理類博士點學科,并自2011年起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規劃建設博士點。
桂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依托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強大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整合西南地區優質資源,以核心課程+特色專業模塊+案例研討+實地考察+沙龍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學科現有專職教師6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28人,有博士學位教師31人。教師中有股份公司獨立董事5名,廣西社科基金應用經濟評審組長1名,廣西職稱評定管理學科組評委3名,博士生導師2名。他們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絕大部分教師在企業擔任過中高層管理工作或為企業提供過管理咨詢服務,在廣西大型企業集團及機構具有廣泛影響,尤其是在有色金屬、地礦、旅游等行業。還聘請了一批校外專家和有影響的企業高層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為MBA學生開設必要的選修課及講座。
桂林理工大學MBA秉承“東方思想+西方科技”的辦學理念,精心設計課程體系,以本土案例教學、模擬創業及管理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立足廣西、面向西南、輻射東盟,致力于培養具有戰略思維、掌握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道德高尚和執行能力強的職業化企業經理人;著力打造全國有一定知名度、西部一流的精品項目。
特色方向:戰略管理與危機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與會計學、金融與投資管理、運營與質量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電話5893657)
會計碩士(MPAcc)是經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立的一種專業學位,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系統掌握現代會計理論與實務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具備會計工作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
桂林理工大學會計碩士(MPAcc)教育項目是在學校經濟管理學科30多年辦學經驗積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依托商學院辦學。商學院現有廣西重點學科1個(企業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商管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產業經濟學),擁有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碩士”(MBA)和“會計碩士”(MPAcc);國家和自治區級質量工程項目7項: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現代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和校級科技創新平臺2個。商學院1996年獲得會計學本科專業招生資格,是廣西最早擁有會計學本科專業招生資格的單位之一(會計學現為自治區內一本招生);2002年獲得企業管理碩士點,內設會計與財務管理、公司財務與資本運營研究方向;2011年工商管理獲得一級學科(會計碩士二級學科);2014年獲得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授權點。商學院的會計教育有著較好的學科發展和辦學歷史積淀。
桂林理工大學會計碩士(MPAcc)教育項目依托商學院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教育實踐、先進的財務會計教育理念和會計專業強大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學校多學科融合與人文底蘊深厚的優勢,整合國內優質資源,建設了“五位一體”(即:“核心課程+特色專業模塊+案例研討+移動課堂教學+校內外聯合研究小組” )的課程體系和多渠道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服務平臺(即桂工講壇、MPAcc學生案例大賽、會計學術沙龍、MPAcc校外實踐導師沙龍、企業家講堂、工商管理案例工作坊等)。
    桂林理工大學會計碩士(MPAcc)教育項目立足廣西、面向西南、輻射東盟,堅持“有特色、入主流”的理念,培養具備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系統掌握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相關實務操作技能,具備財務分析師、管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投資咨詢顧問等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高層次應用型會計管理人才。
特色方向:財務會計、財務管理
009  馬克思主義學院(電話3698618)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介紹(一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是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立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現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四個二級學科。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形成了“文科與理工相融、理論與實踐互促、科研與服務同步”的鮮明學科特色,研究方向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政治倫理思想研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與實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共黨史研究、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研究。
2016年馬克思主義學院被確定為全區高校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為廣西區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為學校重點學科。本學科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基地、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等5個校級研究機構,其中“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基地”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本學科現有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4人,其中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2人、課程建設專家組成員5人,廣西首屆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015年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人選、“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人物”等各1人,擁有首屆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等優秀教師,是一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在廣西高校有較大影響力的教學科研團隊。本學科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包括國家社會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高級別項目在內的省部級以上項目60余項;獲教學科研獎項4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22部,教材近10部。
010  外國語學院(電話3692655)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主要研究運用外國語言學理論、規律、原則、方法闡釋其它經驗領域遇到的語言問題,解決外國語言學知識與其它相關學科結合而產生的實際語言問題。畢業生應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和漢語語言基本功和語言學理論知識,較好的英語教學能力和語言研究能力;掌握與本學科相關的科學研究方法,能勝任本專業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翻譯及文化交流工作以及其他涉外工作。研究方向:語言與文化,翻譯,英語教學。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較高層次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40人,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3人。近年來,主持或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 出版專著、譯著、教材20余部。
《翻譯》專業(專業學位)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適應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廣西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建設以及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筆譯人才,尤其是旅游領域筆譯人才和地質、環境、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及工程翻譯筆譯人才。畢業生應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百科知識, 熟悉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異同, 掌握高超的英漢互譯能力, 在讀期間, 進行大量的翻譯習訓和實訓錘煉。
本學科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梯隊結構完整合理,專任教師和導師大多年富力強,有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40人,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3人。近年來,主持或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 出版專著、譯著、教材20余部。
011  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電話5896378)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屬于民族學下的二級學科,授予法學碩士學位。本專業主要培養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經濟學基本理論,并能夠運用民族經濟理論分析、研究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中重大問題的專門人才。畢業后能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專業或相鄰專業教學、科研工作,也能在各級政府部門、企業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該學科現有4個研究方向:民族區域經濟、民族生態經濟、民族旅游經濟、民族文化遺產開發與管理。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有教授、副教授15名,博士10名。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級課題16項,省部級課題30多項,橫向課題80多項;已累計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5部,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1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
《風景園林學》專業(一級學科)
《風景園林學》專業授予工學碩士學位。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良好的風景園林理論素養,具有系統風景園林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發展動態;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為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培養應用性、復合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到園林、城建、旅游、林業等相關部門,從事風景園林設計、建設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現該學科有五個研究方向: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園林與景觀設計、園林植物應用與景觀生態、風景旅游規劃與景觀管理、民族景觀遺產保護與利用。
通過多年持續建設,我院逐步建成了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風景園林學科團隊,產出了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社會影響廣泛,區域優勢明顯。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3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8人,具有學緣背景豐富,理工文融合、跨學科組合的特點。學科獲得國家科技支撐、國家社科重點等高級別課題14項,完成省部級項目20項,其他科研項目115項,出版專著16部,獲省部級獎9項,科研服務地方成效顯著。
《旅游管理》專業(本專業有《工商管理》專業一級學科)
《旅游管理》專業屬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授予管理學碩士學位。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發展動態;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后能夠在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也適應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現該學科有四個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旅游企業管理、生態旅游、文化遺產開發與管理。
目前,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導師3人。近年來,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5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50余項,各類橫向課題200多項。獲得的各種獎項有60多種,其中省部級以上的教學科研獎項20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風景園林》專業(MLA)(專業學位)
風景園林碩士是以風景園林職業任職資格為目標,致力于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風景園林碩士主要服務于風景園林、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林業、旅游等行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風景園林相關技術和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園林與景觀設計、風景資源保護與旅游規劃、園林植物應用與景觀工程。
本學科現有專職教師3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人,具有1年以上風景園林行業從業經歷的教師9人。學校注重與行(企)業合作共建專業化教學團隊和導師團隊,學校正式聘任風景園林行業師資8人,均具有高級職稱。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4項,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廣西科技攻關等省部級課題20項,承擔完成地廳級及風景旅游規劃設計類項目140余項。
《旅游管理》專業(MTA)(專業學位)
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主要培養具有創業創新能力和旅游職業素養、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能夠勝任現代旅游業與相關行業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現有6個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公共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民族旅游開發與管理。
本專業全面實施校內專職教師和聘請兼職教師的雙導師培養制度。目前,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教學團隊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高級經濟師8名;其中博士22名,博士生導師2人;雙師型教師占50%,先后在國內一流旅游企業任過職。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項,國家自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60余項,廳級及社會委托項目150多項;近三年科研經費達3000多萬元,為廣西乃至全國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012  理學院(電話3696613)
《統計學》專業(一級學科)
《統計學》專業是以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研究客觀現象的數量規律性,并進行科學預測和決策的方法論學科,是現代經濟學與管理科學的重要基礎。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現代統計計算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數據決策的高級專門人才。
統計學專業是廣西第一個開辦的統計學本科專業,是廣西第一個統計學碩士點,2011年獲得統計學一級碩士點,是廣西具有影響和代表性的統計學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基地。本學科是廣西重點學科和廣西高校統計學優勢專業,擁有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資助創新團隊(統計數據分析與信息處理技術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廣西高校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統計學教學團隊)和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應用統計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0人,擁有廣西優秀專家,“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廣西自治區優秀教師。近年來本學科成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百余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2部,教材8本;曾獲廣西科技進步獎、廣西自然科學獎、廣西教學成果獎等各種獎勵10余項。
《物理學》專業(一級學科)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是自然科學各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各種技術學科和工程學科的共同基礎和支撐。本學科點主要圍繞光電信息、高新材料、環保能源等領域中的重要物理問題及應用展開研究,涵蓋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三個相互滲透和優勢互補的學科方向。培養具有堅實物理理論基礎,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勝任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科研、教學等工作的專業技術型高級人才。
本學科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碩士生導師14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0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8人。近年來,共發表SCI、EI收錄論文110篇,申請發明專利25項,授權 16項,出版專著、教材2部。近五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科技部973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9項,縱向研究經費合計800多萬元。依托新能源材料校級實驗室,共享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一系列實驗平臺。
《應用統計》專業(專業學位)
應用統計以概率論為理論基礎,研究背景涉及社會科學領域、工程科學領域以及眾多自然科學領域等,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統計學背景,系統掌握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開發的知識與技能,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實踐能力,能夠在國家機關、黨群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科研教學部門從事統計調查咨詢、數據分析、決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統計專門人才。
本專業已建成含商務大數據實驗室、市場調查與數據挖掘實驗室的廣西高校應用統計重點實驗室,并合建廣西空間信息與測繪重點實驗室。具有一批較好的校外研究實踐基地和行業導師,主持或參加各類統計應用研究項目50多項,獲得各級獎勵10余項。長期與國家統計局地區調查大隊和地區統計局、漓泉啤酒、三金藥業等桂林市龍頭企業、桂林市旅游局等部門合作,承擔多項委托課題。
《材料工程》專業(專業學位,材料物理方向)
《材料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材料物理方向)依托《物理學》一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結構材料物理、碳基功能材料與器件、低維納米材料與器件等。該學科依托“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該專業教師有高級職稱人員16人,20人具有博士學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30余項,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申請國家專利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各種教學、科研獎勵10余項。
013  藝術學院(電話5898516)
《風景園林學》專業(一級學科,藝術方向)
《風景園林學》專業藝術方向,專業包含園林藝術裝飾研究、城市公共景觀研究、環境空間沒計研究;本專業旨在培養風景園林設計、園林藝術裝飾設計、城市公共景觀設計、環境空間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工程創意人才。
本學科整合我校風景園林學、城鄉規劃學、旅游管理、設計學類專業教學資源,組成具有教授13人,副教授25名,其中博士10余人的優秀師資團隊。建有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研究生項目工作室及模型、陶藝、雕塑等功能實驗室。近年獲研究項目30余項。 
《藝術》專業(專業學位)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政治信念堅定,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旨在培養從事機械、電子、服裝、家具、各類輕工產品的美學和藝術研究、產品創新設計、裝飾設計、數字媒體等高級藝術設計人才。
本學科整合我校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設計、環境設計等教學資源組成具有教授13人,副教授25名,其中博士10余人的優秀師資團隊。建有自治區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研究生項目工作室及模型設計等實驗室7間。近年獲各類研究項目30余項。
014  測繪地理信息學院(電話5895911、3872826)
《測繪科學與技術》專業(一級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四個二級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導航與位置服務。該專業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測繪科學與技術高級人才。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專業書刊,并能用外語撰寫科技論文;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最新發展趨勢,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基本素質,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生產與科研課題的能力。
研究方向: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的理論與方法、衛星大地測量與應用、組合導航與應用、大型工程精密測量、地理信息系統理論及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與三維GIS、實用GIS系統設計與開發、地圖制圖學與地理空間信息可視化、遙感與GIS技術應用等。
學位課程: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第一外國語、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現代測繪數據處理理論、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測量原理與應用、空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空間信息可視化技術與方法、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遙感數字圖像處理、GIS新技術等。
非學位課程:遙感技術與應用、高等應用測量、Matlab編程及其在測繪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工程、RTK技術與GPS數據處理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國土資源、測繪、能源、交通、城建、水利、規劃、氣象等國民經濟建設領域,以及軍事、高等教育、科研單位等從事測繪工程施工及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發、教學科研工作。
《測繪工程》專業(專業學位)
本專業培養掌握較為扎實和系統的測繪工程基本理論及其寬廣的專業知識的人才,畢業生能了解相應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生產與科研課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研究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承擔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具有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所從事工程領域的外文資料。
研究方向:精密工程測量與變形觀測技術、測繪數字化技術與自動化成圖、測繪信息采集與數據處理、“3S”技術集成與應用。
學位課程: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第一外國語、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現代測繪數據處理理論、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測量原理與應用。
非學位課程:遙感技術與應用、高等應用測量、Matlab編程及其在測繪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工程、RTK技術與GPS數據處理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適宜在各類工程建設和管理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城市測量和各類工程測量、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的設計、作業及監理等工作。
015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電話5896276、3696602)
《公共經濟與管理》專業(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
《公共經濟與管理》專業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點下的自主設置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民族地區公共事務治理。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經濟學理論修養和扎實的公共管理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公共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能力,能適應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需要的高級專門管理人才。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14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20人。近年來,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獎等省部級獎項20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10部,教材8部。
《社會服務與管理》專業(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
《社會服務與管理》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點下的自主設置二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民族地區公共事務治理。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社會學理論修養和扎實的公共管理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好的社會學理論、公共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能力,能適應政府機關、民政系統以及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社會服務與管理專門人才。
本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學術隊伍,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14人,在讀博士4人。近年來,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獲得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獎等省部級獎項20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10部,教材8部。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
公共管理碩士(MPA)是一種專門培養中高級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碩士學位,其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培養寬口徑、復合式、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桂林理工大學MPA教育中心所依托的管理學科在廣西開辦時間較早、層次完備,具有較大影響力,研究生教育有著良好聲譽。公共管理學科于2003年開始招生行政管理本科專業,截止到2018年6月共招收16屆共1000余名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生。2011年,學校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之下自主設立了公共經濟與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招收碩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學科也建立起了“碩士—學士”一體的學科體系。
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擁有一支學科結構合理,具有豐富教學科研經驗的專職教師隊伍,現有公共管理專職教師43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講師1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1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16人。教師學緣結構好,大部分畢業來自985高校和211高校,有豐富的MPA教育經驗。同時,專門從廣西區各級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公共管理實踐經驗的,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現任或曾任政府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組織的領導干部作為兼職導師。
桂林理工大學MPA根據桂林理工大學“工學為體、管理為用、工管結合”的發展思路,以培養行業特色、作風扎實的復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科學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訓練,強化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現實問題的能力,著力打造全國有一定知名度、西部一流的精品項目。
特色方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民族地區公共事務治理。
桂林理工大學

添加桂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桂林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桂林理工大學報錄比、桂林理工大學考研群、桂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桂林理工大學考研真題、桂林理工大學專業目錄、桂林理工大學排名、桂林理工大學保研、桂林理工大學公眾號、桂林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桂林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桂林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ilinlligongdaxue/zhaoshengjianzhang_20301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