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介

發布時間:2018-11-2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北民族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介

湖北民族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北民族大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介 正文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湖北省重點學科,省內唯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2004年成為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008年成為湖北省優勢學科。現有團隊成員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相當職稱9人,講師8人;有博士8人,碩士13人;有碩士生導師13人。是一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相對穩定、團結進取、樂于奉獻的學科團隊。

  該學科現有“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固定資產3000余萬元;有星斗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七姊妹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3個校外科研基地;有1個面積為20公頃的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森林、茶園、果園、樹木標本園、藥用植物展示園、苗圃、科研試驗區;有1個面積2500m2的智能化溫室大棚。具有良好的學科平臺(基地)和獨特的資源優勢,為本學科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提供了優良的條件。本學科所屬的園藝專業,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為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學科現有“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基礎理論”、“ 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和“野生植物資源利用與天然產物開發”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培養具備生物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以及生態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可在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環境保護、林業、農業、園林等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相關大型企業從事產品研發和市場策劃等方面的工作。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基礎理論研究方向:主要在兩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及特色植物資源的基礎理論研究。二是武陵地區特有植物硒資源的基礎理論研究。該方向率先進行了該地區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相關基礎研究、薇菜生理生化與生態學研究、滕茶的化學與營養成分研究,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論文30余篇,有13篇被SCI、EI收錄,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

  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研究方向:主要在三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資源研究;二是武陵地區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技術研究;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該方向率先研究了該地區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室內培養技術,開創性地建立了“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及培蔸方法”技術體系,獲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絞股藍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2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野生植物資源利用與天然產物開發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區性特色資源的食品加工適應性和功能性食品基料的可行性、或作為其它工業加工原輔料的可用性以及作為藥品開發的潛力等,在三個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率先系統研究了葛仙米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蛋白質和多糖的分離提取、理化性質和功能評價以及葛仙米系列食品的研究開發,在葛仙米資源的研究開發方面,涉及最廣泛、研究歷史最長、體系最完善,填補了國內外研究的空白,經組織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二是在茶多酚、植物多糖、黃酮、皂甙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和功能性研究方面有重大理論創新,成績卓然。三是在食品貯藏加工技術研究方面成績突出,“鳳頭姜系列產品開發”獲得2006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本研究方向5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在國家重要或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湖北民族大學

添加湖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北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北民族大學報錄比、湖北民族大學考研群、湖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湖北民族大學考研真題、湖北民族大學專業目錄、湖北民族大學排名、湖北民族大學保研、湖北民族大學公眾號、湖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北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北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bmzxy/yjszy_15796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