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醫考研大綱中基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17中醫考研大綱中基,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17中醫考研大綱中基詳細介紹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考試性質的變化
仔細研讀17考綱可以發現本次考綱變動的第一個重大變化,該考試是:“為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而往年是所有類型的考生,都參加全國統考,但今年只有專業學位碩士參加全國統考,考試名稱不再叫“中醫綜合”,而是叫“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假如你報考“學術學位”碩士,則不用參加本次全國統考,只需要參加報考學校的自主命題考試。
今年考綱的第二個變化體現在對臨床方面的考察。2016年的考綱里,本考試是: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所需要的中醫藥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017年改為:“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從中我們看出什么變化呢?考試突出了“臨床”方面的考察。
二、考察目標的變化
針對考察目標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以前中醫只考六門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而2017新的大綱里,除了這六門之外還加了一門:“臨床醫學人文精神”。這門課考察什么呢?考查醫學職業責任意識、醫患溝通能力、醫學倫理法規等基本職業素養。
第二個考察目標方面的變化是對臨床方面考察加強。2017考綱里,在描述中內和針灸時,用的是“臨床醫學中的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此外,還首次將考試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臨床醫學人文精神、基礎醫學部分和臨床醫學部分,這些文字上的差異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臨床方面的考核將大大增強,將重點考查“運用中醫學的理論知識,對臨床常見病進行辨證論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也就說明,中內和針灸的考核將會大大加強。
在這次考綱的變化中,還提升了針灸學的地位。針對大綱具體科目變化的對比解析內容,我們已經整理并發布了文字版,各位考生可以到新東方在線網站查看具體科目的變化。我們在這里首先來看一下“對考生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1.熟悉記憶”里面,2016年的考綱里,是沒有專門提針灸的:“要求考生聯想所熟悉、記憶的有關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診法辨證、常用藥物和方劑的效用特點、配伍運用,以及臨床常見病證的辨證論治規律等知識”。而2017年的考綱里,“熟悉記憶中醫學基礎理論,診法與辨證,常用中藥的藥性功用,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義,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臨床常見病證的辨證論治規律、醫學人文等知識”。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的考綱里,突出了“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2.分析判斷”要求里吐出了腧穴的分析與判斷。“3.綜合運用”里突出了“對臨床常見病癥進行針灸治療”。三個層面均突出了針灸學的地位,針灸的比重將會增強,在后面的試卷結構中,也將體現出來。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從試卷結構的變化來看,以往的六門課,各科比重很均勻,多占總分的1/6,也就是16.7%;中內稍多,約占到總分的19.5%;針灸最少,約占到總分的13.8%。2017年各科比重是什么樣子?中醫基礎理論約13%;中醫診斷學約13%;中藥學約13%;方劑學約13%;中醫內科學約28%;針灸學約14%;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約6%。對比之下,我們了解到什么呢?
首先,我們最關心的新增科目——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約占6%,按照300分的總分,也就是他占18分左右。什么概念呢,9—12題!這提醒我們,此科不可忽視。
其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等四科,考試比重有所下降,這個結果也是在我們意料之內,因為考試的性質和考察的方向都轉變了,這是一門臨床綜合知識考察,基礎理論性的知識必有縮減。
此外,正如前文所說,針灸學的比重增加了,它一躍超過了中基等4科的比重,在7科中排行第二;
最后,中內的比重大大增強,在7門課中獨占鰲頭,將是中基中診等課程的兩倍還多,我們早就知道它的比重會增加,但能增加到這個比例,說明此次改革的力度還是不小的,需要學生重視。
同學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穩住心態,做好復習規劃,把握重點,踏實備考!除此之外,同學們還要留意其他科目的大綱變動,如政治等,關注新東方在線大綱解析系列直播,根據最新的考綱安排好自己的復習計劃,祝中醫考研人都能在最后100多天的復習中全力以赴,實現自己的突破,圓夢考研!
文章來源:17中醫考研大綱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