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文學院文獻信息學學碩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河南大學文學院文獻信息學學碩培養方案

河南大學文學院文獻信息學學碩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南大學文學院文獻信息學學碩培養方案 正文

文獻信息學(0501Z1)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Science
 
根據《河南大學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論證方案》和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的有關要求,結合所屬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和二級學科文獻信息學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文獻信息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具有較完整系統的文獻信息學理論、又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實踐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畢業生要系統完整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有優秀的個人道德情操和職業精神。熱愛文獻信息事業,具有對本專業的奉獻精神和開拓意識,具有從事文獻信息科研的一般知識基礎和能力,能夠獨立或合作從事某一方向的專業科研創新工作,又能在大中型文獻信息機構的專業性崗位上獨當一面,具有成為業務骨干的潛質和能力,具有較強的以本專業技能服務社會的能力,對現代信息技術在文獻信息事業方面的應用有較強的把握和運用能力,能熟練地以本專業的技能參與到社會各項建設事業中去,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文獻信息方面的高效服務。
二、生源要求和選拔方式
文獻信息專業研究生招生對象:符合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的各類考生,即大學本科或本科以上畢業并取得畢業證書(一般應有學位證書),特別鼓勵本科學歷為非圖書館、情報學、文獻學的畢業生報考。
入學考試參加全國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及我校組織的專業復試,筆試和面試相結合,著重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和專業基礎知識。
三、專業方向設置
1、圖書館文獻整理與研究(The library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圖書館文獻整理與研究,主要研究文獻的特點、功能、類型、生產、分布、發展規律、文獻整理方法及文獻與文獻學發展歷史,包括古籍的版本鑒別考證、文本校勘標點箋釋、文獻編纂輯佚辨偽、編制檢索工具、對古籍進行原生性和再生性保護等。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文獻學研究、版本學、古籍保護與整理、校勘學、古文獻開發與利用等。
2、圖書館事業政策與著作權研究(Librarianship policy and copyright research)
本方向主要研究與圖書館事業及文獻信息生產、保護、開發、利用相關的國際、國家與地方的政策法規,以及文獻信息的著作權保護、使用文獻信息獲取授權、文獻信息開發利用中侵權糾紛的解決機制等法律問題。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圖書館學理論、數字圖書館建設、知識產權管理、文獻信息事業、文獻信息著作權研究、圖書館工作實踐等。
3、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Library'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主要研究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模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文獻資源的配置、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結構、文獻信息資源的來源、文獻信息資源的采集模型和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組織、利用與評價。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情報學理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信息計量學、特色文獻數據庫建設、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數字信息存取、信息系統開發與管理等
四、課程體系設置及依據
(一)課程設置遵循的依據
1、重視實踐。在課程設置上應努力適應文獻信息實踐的特點,在課程內容的安排方面,強調理論基礎的同時,加強文獻信息實踐運用。
2、寬度與深度相結合。課程設置將在立足于文獻信息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基礎上,開設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外語、教育等多方面的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畢業后適應文獻信息及其它相關領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重視前沿。設置文獻信息專業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者的文獻信息實際工作能力。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上體現較高的水平,把最新的應用性研究前沿成果及時介紹給學習者,使他們能夠站在文獻信息職業發展的前沿。
(二)課程設置及學分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實行學分制,需完成32學分。其中必修課19學分(英語3分、政治3分、專業必修課13分),選修課9學分,實踐環節4學分。
根據文獻信息學研究生課程設置的依據,課程具體設置與學分要求如下:
課程類型 序號 課程名稱 開設學期 總學時 學分 授課教師 方式
必修課 1 文獻學研究(Philology research) 1 54 3 李景文 考試
2 情報學理論(Information science theory) 2 54 3 郭鴻昌 考試
3 圖書館學理論
(Library science theory)
1 54 3 范興坤 考試
4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 2 36 2 趙  濤 考試
5 知識產權管理(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 1 36 2 吉宇寬 考試
選修課 6 版本學(The theory of version ) 2 36 3 李景文 考試
7 文獻信息事業(Literature information cause ) 2 36 3 范興坤 考試
8 數字圖書館建設(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 2 36 2 王會麗 考查
9 信息計量學(Information metrology ) 3 36 3 郭鴻昌 考試
10 文獻信息著作權研究(Copyright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3 36 2 吉宇寬 考試
11 古籍保護與整理(Ancient books protection and finishing ) 3 36 2 楊  宏 考查
12 特色文獻數據庫建設(The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database construction ) 3 36 2 朱騰云 考試
13 校勘學(The theory of proofreading ) 4 36 2 李景文 考試
14 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Information service and user research ) 4 36 2 郭艷秋 考查
15 數字信息存取(Digital information access) 4 36 2 劉寶玲 考試
16 信息系統開發與管理(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4 36 2 徐樹維 考查
17 古文獻開發與利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 4 36 2 于兆軍 考查
公修課 18 英語(English) 1、2 108 3 外語部 考試
19 哲學(philosophy) 2 54 3 馬列部 考試
實習課 20 圖書館工作實踐(Library work practice ) 3、4 72 4 圖書館 考查
五、培養和學位的基本要求
(一)學制和培養方式
采用全日制的培養方式,學制3年。不能按期畢業的可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5年。由于本專業碩士生培養掛靠文學院,學生管理以文學院為主,招生和培養以圖書館為主。
(二)培養環節的設置與要求
目前三年制碩士研究生畢業需完成的培養環節有:課程學習、中期篩選、學位論文開題、參加學術會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社會實踐、預答辯等多個環節。它又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知識結構完善階段和科研能力訓練階段,兩個階段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所占比例大概為1:1。知識結構完善階段包含了兩個主要環節:課程學習及中期篩選分流。科研能力訓練階段包含三個主要環節:學位論文開題、參加學術報告會及社會實踐。根據此一要求,擬采用以下培養措施:
1、實行學分制。累計修滿32個學分,學生方能進入撰寫論文階段。公共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不低于28學分,教學實習4學分。
2、成立導師組,采取導師指導與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導師組成員必須是具有文獻信息研究與教學經驗的正高或副高級職稱,并具有指導文獻信息研究生資格。導師和導師組的作用是在研究生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對研究生的日常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督促和檢查,使研究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3、加強實踐環節。一是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應用性,突出重點、兼顧全面,特別應結合實際案例開展案例教學。二是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加文獻信息工作,以加強文獻信息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是采取讓學生與圖書館、情報機構工作人員結對子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文獻信息工作者,以增加他們對文獻信息工作的感性認識和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
4、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圖書館是文獻信息專業學生學習、實踐的最佳場所。開設文獻信息專員研究生教育,將充分發揮這種優勢,辦出自己的特色。
(三)質量保證的措施
對文獻信息學方向研究生將采取以下考試、考察方式,保證培養質量:
1、必修課程采取考試的形式,選修課程可以采取考試或考查的形式。考核辦法可以靈活多樣,重在考察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發現、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和方法。
2、考試成績一律按百分制評定;考查成績按五級評定(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課程考核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構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包括讀書筆記、課堂討論、作業等)。
3、研究生參加課程考試,必須遵守考場規則,在指定的時間、教室參加考試。凡該課程缺課累計達三分之一以上課時者,不得參加課程考試,可以重修該課程,并按規定參加考試。否則,該課程不能取得學分。
4、教學實習包括文獻信息工作的實際工作能力,其中實踐階段的實習不低于40學時,教學實習考核須有指導教師和學生評估。
5、一門課程經考試或者考查取得合格以上成績,方可獲得該課程規定的學分。一學期內有兩門必修課程考試不合格,補考后仍有一門不及格者,應終止學習,作退學處理;其他課程考試、考查不合格,經補考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該課程學分。若全部課程結束論文答辯前,還有一門課程不及格者,可再申請補考一次。補考仍不及格的,取消答辯資格。
(四)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文獻信息學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導師和導師組的指導下進行論文選題,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的撰寫。
1、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文獻信息理論前沿課題和實踐問題,研究解決文獻信息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2、學位論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等。
3、學位論文要體現研究生應用文獻信息及相關學科知識、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相關課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學術性、先進性和應用性。
4、學位論文字數,可根據不同形式特點和選題,靈活確定,一般字數不少于2萬字。
5、論文質量符合所申請學位的標準,符合格式要求,不得有學術不端等行為。
(五)學位授予
1、申請學位的研究生應根據文獻信息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修完全部學位課程,考試成績合格。
2、學位論文采取匿名評審制。評閱人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要有1名校外相關學科專業的、高級職稱的專家。對文獻信息研究生論文的評價應著重于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和探討文獻信息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位論文答辯程序按《河南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要求進行。學位論文答辯應成立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應有1位文獻信息領域的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
4、學位授予。學科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根據學位申請人的全部材料對申請人的政治思想品質、課程成績和論文水平等情況進行逐個審查評議,就是否作出授予學位的建議進行投票表決,通過后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分委員會的建議和學位申請人的情況進行審核,通過投票表決作出是否授予學位的決定。
(六)就業去向
文獻信息學碩士研究生的就業采取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辦法。
就業去向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出版等機構以及各級各類圖書館、情報機構、檔案館等單位。
河南大學

添加河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河南大學報錄比、河南大學考研群、河南大學學姐微信、河南大學考研真題、河南大學專業目錄、河南大學排名、河南大學保研、河南大學公眾號、河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enu/yanjiushengyuan_25608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