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蘇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江蘇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蘇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正文

淮海工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簡介
一. 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
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本專業培養適
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必備的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相應專業知識,具有終身學
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具備良好的道德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能夠在
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開發、制造、應用、維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
門人才。
本專業培養學生畢業 5 年左右在社會和專業領域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包括:
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和職業道德,與職業相關的經濟、管理和法律知識,在
工作中具有社會責任感、事業心、安全與環保意識,能積極服務國家與社會。
2.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具備在團隊中分工協作、交流溝通的能力,
能勝任技術負責、經營與管理等工作;具備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及國際交流能力,能夠在多學
科和跨文化環境下開展工作。
3.能夠運用相關法規、技術標準及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術原則,具備在電子信息及相關領
域的創新意識與方法、器件或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初步具備運用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能發現
并解決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4.能夠承擔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中新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設計、設備生產與維護應用、
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成為所在企事業單位技術或業務骨干。
5.能夠利用各種學習渠道更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術水平,能夠通過持續學習適應
社會發展和行業競爭的能力。
在學生培養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
律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以成果導向教育(OBE)為理念優化課程設置,以專業核心素養教育
為重點,不斷深化課程教學與考核方式改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加強研究性學習,落
實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作用。
二. 師資隊伍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 13 人,教授 2 人、副教
授 9 人;博士 6 人、碩士 7 人。具有海外訪學/交流經歷教師 6 人。擁有江蘇省“333 工程”
培養對象 2 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 3 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培養對象
2 人,碩士生導師 3 人。 除了電子信息工程專任教師外,本專業還與電子工程學院其它 6 個
專業交叉共享師資隊伍,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提供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
所有專職教授、副教授均堅持為本科生上課,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 、專
業課、全校公共選修課,還包括課程設計、實驗實習、并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全國電子設
計大賽、全國機器人競賽,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項競賽活動。近年來,本專業學生共
有 10 余人獲得國家級競賽獎項,20 余人次獲得省級競賽獎項;100 余人次參與大學生創新
項目或教師科研項目,畢業生中涌現出一批企業研發骨干和創業精英,畢業生社會認可度不
斷提升。
三. 專業課程體系分類
1.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數學類包括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數值計算
方法等課程; 自然科學類包括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等。
2. 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
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學語文、大學英語等。
3.工程基礎知識類課程
大學計算機、C 語言程序設計 A、工程制圖 A、電路、模擬電子技術 A、數字電子技術 B、
電磁場與電磁波等。
4. 專業(基礎)類課程
包括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
術 A、通信原理、可編程器件及應用、面向對象開發技術等課程以及相關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主干課程包括:
電路、模擬電子技術 A、數字電子技術 B、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A、信號與系統、高
頻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可編程器件及應用、面向對象開發技術。
專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
工程訓練、認識實習、職業技能實訓、電子專業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面向對象
開發技術課程設計、可編程器件應用課程設計、電子專業綜合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
計(論文)等。
四. 實驗室及實踐條件
專業實驗室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實驗室、實習基地等硬件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統籌規劃并注重與企業、
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積極申報中央地方共建項目和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建設了一個國家級
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除擁有計算機技術,通信原理,電工電子等基礎實驗室之外,電
子專業還通過多種渠道建設專業實驗室以滿足教師和學生科研需求,目前擁有計算機技術
室、電子系統綜合設計實驗室、智能嵌入式設備實驗室(在建)、中央與地方共建虛擬現實
實驗室(先進測量與控制技術),中央與地方共建電子系統裝配及測試實驗室。專業實驗設
備總值達到 1700 萬元,生均實驗設備費 3.2 萬元。
未來星電子創客空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參與科研和實踐途徑,除參加教師科研、大學生創
新項目以及多種學科競賽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未來星電子創客空間參加創新實踐活動。未
來星電子創客空間為學生參加科研、創新及實踐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現有 3D 打印機、
NAO 人形機器人、Hololens 增強現實頭盔、HTC 虛擬現實頭盔等設備 40 余臺套,對不同層
次的實驗室提供不同的實驗設備。空間擁有面向低年級學生的基礎訓練開放實驗室,提供萬
用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電源等常用的電子儀器,數量以保證基本夠用為度。面向高年
級學生的實驗室除配備常規儀器外,還需配置較高級的開發設備,如單片機、智能硬件、DSP
開發板、毫伏表、PCB 熱轉印機及腐蝕池、常用的電子設計類軟件等。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
創新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強調工程素質能力和
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研究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
空間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通過該平臺學生可以參加各類電子信息
類的學科競賽,重要的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挑戰者”杯創新競賽等,未來星
電子創客空間是這類學科競賽的基層組織機構和培訓基地。學生通過申請,也可以將創新設
計項目帶進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科技創新實驗。
江蘇海洋大學

添加江蘇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蘇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蘇海洋大學報錄比、江蘇海洋大學考研群、江蘇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江蘇海洋大學考研真題、江蘇海洋大學專業目錄、江蘇海洋大學排名、江蘇海洋大學保研、江蘇海洋大學公眾號、江蘇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蘇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蘇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hgxy/yjsy_27257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