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簡介 正文
一、音樂學院簡況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是華南地區綜合性重點師范大學的一個特色鮮明、發展快速的學院。其前身為1988年開設的藝術專業, 1990年成立音樂系,1995年獲得音樂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升格為音樂學院。2009年獲得藝術碩士授予權。1992年和1996年先后兩次被教育部定為國家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改試點單位,2001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藝術師資培訓基地。2011年完成“211”第三期省建項目。2012年獲批為廣東省重點學科。目前教職工86人,專任教師7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7人,約80%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是一支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學院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目前承擔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8項;曾獲中國文聯、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在國際、國內各級各類高規格的專業比賽中獲獎多項,尤其是在由中宣部批準設立的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中成績突出,獲得聲樂金、銀、銅獎,合唱優秀獎、作品三等獎等獎項。
二、起步階段(1988年至1990年)
(一)概述
1986年10月華南師大藝術系籌備組成立后,從1988年藝術系音樂專業首屆招生至1990年12月音樂系成立,為音樂學院的起步階段。
20世紀的80年代末,隨著我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高校學科設置的健全與完善提出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廣東省師范教育龍頭的華南師范大學,設置藝術專業顯得十分必要。
1986年上半年,在中國陶行知學學術會的活動中,時任中國音協副主席、音協音樂教育委員會主任李凌同志(廣東臺山人),與時任華南師大副校長黎克明多次談到廣東省音樂教育的問題,并提出了華南師大應該設置音樂專業的建議。
之后,學校根據發展需要采納了李凌同志的建議,決定增設華南師大的藝術專業,并于1986年10月28日成立了華南師大藝術系籌備組,集聚校內現有的七、八名專業教師,分美術和音樂兩個專業開展相關工作。
1987年初,華南師范大學藝術系正式成立,設美術、音樂兩個專業。音樂專業于1988年首屆招生,實行兩年制專科學制。藝術系期間,音樂專業的教學場地與設備都十分簡陋,系辦公室設在現教育科學院(石牌校區)一樓,教學場地分散,專業課教師分散在學校的各教學大樓內,教學琴房安置在教工宿舍(危房)內,教學管理的難度極大。
盡管辦學艱難,音樂專業十分注意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1989年10月,積極組織和參與學校慶祝40周年國慶的大型文藝晚會《園丁之歌》的演出,音樂專業的師生首次亮相華南師大舞臺,受到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一致好評。之后《園丁之歌》還在廣東電視珠江臺直播,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益。
(二)重大事記
1、1986年10月,華南師范大學藝術系籌備組成立,由黎克明副校長任組長,張緯健、陳進裕任副組長。
2、1987年3月,經廣東省高教局批準,華南師范大學藝術系成立,設美術、音樂兩個專業。
3、1988年5月,音樂專業組織首屆招生術科考試,考場設在學校教工俱樂部,同年9月,藝術系音樂專業首屆學生(含代培生)113名入學,音樂專業實行兩年制專科至1990年。
4、1988年7月,學校黨委任命雷雨聲為藝術系主任,黃云為副主任,張緯健任書記。
三、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6年)
(一)概述
從1990年音樂系成立至1996年音樂學碩士點的批準,為音樂學院的發展階段。
在此期間:音樂系的培養層次從兩年制專科發展為1990年的本、專科“二•二”分段:從1995年四年制本科學制的實行,發展到面向全國招生,音樂系的本科教育得到快速的發展,本科生源地從本省向全國擴寬得到擴寬;同時,1996年音樂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權的獲得,又使音樂系從單一的本科培養層次發展具有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
從辦學思想上看,音樂系本著師范教育的宗旨和目標,進行一系列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 出了“面向基礎、強化素質;站穩講臺、兼顧舞臺、多能一專、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1992 年和1996年,兩次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為“全國高師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點單位”,同時,《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教改課題,1996年獲華南師范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音樂系成立后,設聲樂、鋼琴、理論三個教研室,當時的專業教師約25人,全系教職工約30人。1994后,音樂系的教研室設置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實踐教研室、實驗室、電腦制作室等,在職教工增至約45人。
學校為音樂系新建音樂樓、琴房、音樂廳的落成,不僅使音樂系專業教學的教學設備和條件也得到較好改善,而且還促進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此外,音樂教育自學考試主考權的獲得,不僅使音樂系的社會辦學層面拓寬,而且滿足了社會音樂教育不同層面的需求,同時還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二)重大事記
1、1990年12月,華南師范大學將藝術系分為美術系和音樂系,音樂系正式成立。學校黨委委任命雷雨聲任首屆音樂系主任,張緯健任首屆音樂系直屬支部書記,王亞南、張曉鐘任音樂系副主任。(因王亞南副主任屆內退休)1992年3月增補倪保興為副系主任,該屆任期到1994年5月。
2、1991年7月,音樂系音樂樓、琴房樓落成,全系喬遷新居(華南師大石牌校區)。學校為音樂系修建了4200平方米的教學場地,其中辦公、教學樓一座,琴房樓一座(共126間琴房、7個大小課室、1個舞蹈課室、約50鋼琴及一批樂器,后鋼琴增至90后),音樂廳一個,從此結束了原來辦公、教學分散的局面,初步有了一個固定、舒適、安穩的教學環境。
3、1991年11月,我系發起并成功舉辦廣東首屆“思索杯”大學生歌曲演唱大賽。
4、1992年5月,音樂系被國家教委選定為“全國高師藝術教育改革試點單位”,時任國家藝術教育委員主任趙沨為我系題詞“路是人走出來的”。
5、1994年5月音樂系行政班子換屆,學校黨委任命鄭棣任音樂系主任,張曉鐘副主任,張緯健繼續任黨支部書記,胡庭勝任副書記;1996年1月,音樂系黨支部換屆,李建中任書記,黨支部提升為總支,同時增補陶誠為副系主任,該屆任期到1998年6月。
6、1995年5月,經省高教廳自考委批準,音樂系在全省首獲音樂教育自學考試(本專科)主考權。
7、1996年5月,華南師范大學招生辦和音樂系承辦廣東省普通高考音樂術科統一考試。
8、1996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學位辦批準,音樂系在全省首獲音樂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權,并設立碩士研究生點。
9、1996年10月,經國家教育部考核,第二次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為“全國高師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點單位”。
10、1996年11月,音樂系成功承辦由教育部體衛藝司主辦的“全國高師聲樂教學研討會”。
四、提升階段(1997年至2004年)
(一)概述
從1996年下半年經國家學位辦批準獲得碩士研究生培養權,至2004年底音樂系提升為音樂學院,為音樂學院的提升階段。在此期間:本科教育方面,在繼續堅持高師教學改革的同時,注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生在全國性的師范技能比賽中屢屢獲獎,所培養的學生受到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普通好評和贊譽,音樂系的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專業設置也有所拓寬,2002年9月首招舞蹈學學生,2004年9月首招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院的在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本科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
研究生教育方面,音樂系成為廣東省首家音樂學碩士授予點后,從1997年首招兩名碩士研究生開始,各專業方向的研究生逐年增加,研究生導師隊伍不斷擴大,形成初具規模的研究生教育實體,開始為高等院校培養和輸送專業教師,音樂系的人才培養層次得到提升。
教師教學和科研成果累累,我系主持的《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和參與的《高師藝術教育改革試驗與研究》課題,分別于1997年和2001年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師教研論文在第二、四屆“全國音樂教育論文評選”中獲得一等獎,主編的多部高師音樂、舞蹈教材,入選國家“精品教材”或學校“優秀教材獎”,各級各類音樂技能或音樂作品比賽獲獎數項;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
各專業課教師逐年增加至約60人,教師的學歷層次也得到提高;教學設備質量有所改善,作為“國家藝術師資培訓基地”,2002年又竣工約3千平方米的教學大樓。
音樂系的學術交流頻繁,法國斯拉特斯大學交響樂團等來系交流;日本聲樂教育家田中公道、及我國著名歌唱家劉秉義先后受聘為我系客座教授。
2004年初,音樂系搬遷大學城校區,經歷了音樂建系以來的第二次遷移;同時,還經歷了教育部首次對華南師范大學的“本科教學評估”,在繁瑣的準備和高質量的要求中,我系的評建工作接受了有關部門和專業的檢驗并獲得好評。
(二)重大事記
1、1998年6月音樂系行政領導換屆,學校黨委任命陶誠任副主任主持工作,許新華任副主任
2、1999年陶誠任系主任,2000年6月,增補程建平任副主任,李建中繼續任黨總支書記,周文峰任副書記,該屆任期到2001年6月。
3、2001年10月,音樂系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藝術師資培訓基地”。
4、2001年11月,經廣東省教育廳批準,音樂系增設舞蹈專業。
5、2003年,為了接受教育部首次對華南師范大學的“本科教學評估”,音樂系按學校的要求成立了音樂系“評建辦”,2004年初張曉鐘擔任音樂系評建辦主任,在音樂(系)學院的領導下具體落實本科評估的各項工作。
6、2004年底音樂系黨總支換屆,(按學校黨委文件)音樂系黨總支提升為黨委,宋英任院黨委書記,郭維綿任院黨委副書記,音樂系升級為音樂學院。
7、2004年我院黃漢華教授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音樂符號學的專著《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8、2010年7月我院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京劇四大名旦唱腔藝術研究”(主持人:仲立斌)
五、拓展階段(2005年至今)
(一)概述
從2005年至2008年,為音樂學院的拓展階段。音樂學院搬遷“大學城”校區和經歷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后,教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學風貌的改變,為音樂學院在機構設置的合理化、辦學層面的國際化、教學管理的科學化上的拓展,奠定了基礎和創造了條件。
教學條件的變化為學院的拓展提供了基礎,音樂學院在教學設施上,現有1.9萬多平方米的教學空間,音樂廳、觀摩廳各一個;教師和學生琴房樓各一座;多媒體專用教室12間;舞蹈專用教室4間;鋼琴285臺;各類樂器606件;教學設施十分優越。
教學機構的合理設置,為不同專業教學提供了保障。為了適用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學院在已有音樂學、舞蹈學、音樂表演專業的基礎上,按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合理設置了“三系一所一部”的教學機構設置,使學院教學和管理的機構趨于完善。
學院科學化的管理,為學院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院設置“三系一所一部”后,日常教學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都日趨科學化,有利配合了學院的不斷拓展。
辦學渠道的國際化,為學院的拓展呈現了空間。音樂學院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2+2”本科留學項目的簽署,使學院從單一的國內辦學步入了國際化,使學院的辦學渠道及層面得以擴展。
教師隊伍實力雄厚,專任教師增至約7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學位10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7人;教學和科研成果豐盛,學校教學成果30余項、學術論文500余篇;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十余項;獲國家級、省級數十獎項;出版社發行專著、作品數十件等;參與省級以上藝術實踐活動400余次。
(二)重大事記
◆ 2005年12月,學校經過三年準備的“本科教學評估”,順利通過教育部的驗收,此間,音樂學院的評估工作受到學校領導的好評和專家們的贊揚,同時,學院部分師生還參加了學校教學評估的大型文藝演出。
◆ 2005年7月,華南師范大學合唱團獲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一等獎。
◆ 2005年11月學院余虹老師獲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廣東賽區金獎,全國優秀獎并獲得最受歡迎獎殊榮。
◆ 2006年5月,音樂學院行政領導換屆,學校黨委任命黃漢華任院長,陳俊生、蘇嚴惠任副院長,同年底,增補楊天君任副院長。
◆ 2006年5月學院教師孔義龍的博士學位論文《兩周編鐘音列研究》獲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學術論文評選博士組特等獎——“杰出論文獎”。2007年獲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論文提名。
◆ 2007年5月,學院設立“三系一所一部”的教學機構。學院任命張曉鐘任音樂教育系主任,周奇訊任副主任;王海英任舞蹈學系主任,鄭蘇平任副主任;丁義任音樂表演系主任,王大立任副主任;許新華任音樂理論作曲部主任,魏揚任副主任;蒲亨建任研究所所長,2008年增補孔義龍任副所長。
◆ 2007年6月音樂學院藝術實踐逐步規范化,“星期音樂會”、“個人專場音樂會”、“師生音樂會”等學院品牌陸續推出,提前計劃,統一部署,標志著學院藝術實踐上了一個新臺階。
◆ 2007年7—8月學院王海英教授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舞蹈總監,閉幕式總導演。
◆ 2007年8月學院王藝波老師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執行導演。
◆ 2007年8月學院鄭蘇平教授、王虹教授擔任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晚會“祝福明天”編導。
◆ 2007年8月,學院部分師生參與在廣州大學城舉辦“全國第八屆大學生運動會”的開閉幕式演出。
◆ 2007年學院余虹老師獲第二屆全國高校音樂學聲樂教師邀請賽榮獲美聲組二等獎。
◆ 2007年12月學院魏揚老師創作的六重奏《“古詩四貼”之寫意》獲2007年中國音樂“金鐘獎”作品優秀獎。
◆ 2008年5月,正式簽署音樂學院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2+2”本科留學項目,同年9月,首屆“2+2”學生45人入學。
◆ 2008年學院聘任男高音歌唱家、蒙古長調傳承人之一朝魯為客座教授。
◆ 2008年10月成功申請“211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 2008年11月學院王藝波老師擔任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開幕式舞蹈總監。
◆ 2008年12月,為配合學校的75周年校慶,音樂學院舉行20周年院慶暨音樂廳落成與驗收音樂會等相關活動;經過近一年準備的《音樂學院院史》,也編寫成冊。
◆ 2008年12月,創作舞蹈作品《瑤山歡歌》,獲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錦標賽一等獎。
◆ 2009年2月學院王藝波老師創作的《校園醒獅》參加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獲舞蹈專業組二等獎與優秀指導教師獎。
◆ 2009年7月學院獲得藝術碩士授予權。
◆ 2009年10月“學術月——實踐活動”推出,標志著學院的教學與藝術實踐等專業活動上升到學科建設的高度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部署。
◆ 2009年6月學院引進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理論家、博士生導師郭聲建教授。
◆ 2009年6月學院孔義龍老師學術論文《西周早中期甬鐘的音列及其數理特征》(《中國音樂學》2005 年第3 期)》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 2009年12月華南師范大學聘任著名詞作家葉旭全為客座教授。
◆ 2010年6月華南師范大學民族樂團成立。
◆ 2010年7月我院承擔的藝術學國家重點項目子項目“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廣東卷”完成(主持人:孔義龍),同年10月《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廣東卷》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 2010年8月學院魏揚老師創作的阮族八重奏《關雎》獲2010年第四屆“劉天華獎”中國民樂室內樂作品比賽三等獎。
◆ 2010年9月學院聘任伊娜亞達娃•古麗契合爾教授為外籍特聘教授。
◆ 2010年9月我院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嶺南古代音樂研究”完成(主持人:孔義龍),同年12月《紅土拾音——嶺南古代音樂研究》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該出版社又以獲批的國家重點圖書項目方式及以《嶺南古代音樂研究》的名稱再版。
◆ 2010年10月學院魏揚老師的學術論文《論金湘琵琶協奏曲<琴瑟破>“旋律音程向位”的結構力》獲2010年“人音社杯”第三屆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獎”二等獎。
◆ 2010年10月華南師范大學合唱團第十屆中國合唱節暨第二屆星海國際合唱節合唱比賽,獲混聲組金獎和女聲組金獎。
◆ 2010年11月學院王虹教授擔任第十六屆亞運會閉幕式文藝晚會策劃及編導。
◆ 2011年5月郭聲建教授發起,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主辦了第一屆“粵港澳中小學音樂教育論壇。同年9月“粵港澳音樂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 2011年5月學院聘任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戴定澄教授為客座教授。
◆ 2011年7月學院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音樂互文性研究》(主持人:黃漢華)
◆ 2011年8月學院王藝波老師擔任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編導。
◆ 2011年7月學院魏揚老師創作的大型交響樂作品《第一交響曲》作為“中國交響音樂季——青年作曲家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的征集作品于2011年在北京音樂廳成功演出。
◆ 2011年9月學院劉穎老師受邀在國家大劇院出演歌劇《紫藤花》。
◆ 2011年12月音樂學院“音樂學新視野”叢書(黃漢華主編:《符號學視角中的音樂學研究》、郭聲健主編:《粵港澳音樂教育研究》、孔義龍主編:《與古樂對話》、馮長春主編:《近代廣東音樂家研究》、蒲亨建主編:《傳統音樂理論與實踐論叢》、王海英主編:《舞思舞論》、仲立斌著:《京劇梅派唱腔藝術研究》、仲立斌著:《紅線女唱腔藝術研究》共8本著作)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11年7月學院引進我國著名的音樂史學家、音樂美學家馮長春教授。
◆ 2011年7月獲批藝術學一級學科點。
◆ 2011年10月音樂研究所重新定崗,設一個崗位,馮長春教授任所長。
◆ 2011年11月與華南師范大學歷史、美術等學院一起順利完成“211”第三期省建項目。
◆ 2011年12月音樂學院黃漢華、蒲亨建、馮長春、孔義龍四位教授取得博導資格,使學院博士研究生增加到5位。
◆ 2012年3月學院教師孔義龍被學校派往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 2012年5月香港教育學院與我院“粵港澳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舉辦了第二屆“粵港澳音樂教育論壇”。
◆ 2012年7月學院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音樂創作中純五度復合和聲體系研究——以金湘音樂作品為例”(主持人:魏揚)
◆ 2012年7月學院成功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開展二十世紀音樂教學研究》(主持人:唐小波)
◆ 2012年7月學院劉穎老師榮獲第三屆孔雀獎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教師美聲金獎。
◆ 2012年10月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心理學研究中心”在我院成立。
◆ 2012年11月我校與南方傳媒集團麾下太平洋音像公司就加入“國家產業基地(廣州園區)流行音樂文化建設”工程正式簽約。同時,“國家產業基地(廣州園區)流行音樂研究院暨高層次人才培訓中心”在我院成立。
◆ 2012年12月學院主辦“前言與對話——中國中青年音樂理論家論壇”及音樂美學筆會。
◆ 2012年12月新增博士研究生導師正式取得博導招生資格。
◆ 2012年12月音樂與舞蹈學成功獲批為廣東省重點學科。
◆ 2013年4月學院每學期既“學術月——實踐活動”之后又推出“學術月——系列學院講座活動”,努力推動學院專業與學科兩方面的發展。
◆ 2013年3月音樂學院郭和初教授的作品《雨打芭蕉——為長笛、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而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十七屆全國音樂作品(合唱、室內樂)評獎(文華獎)三等獎第一名。
◆ 2013年5月澳門理工學院與我院“粵港澳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舉辦了第三屆音樂教育論壇,吸納了臺灣的專家代表參加,并更名為“兩岸四地學校音樂教育論壇”,決定“第四屆兩岸四地學校音樂教育論壇”將于2014年4月在臺灣臺南大學舉行。
◆ 2013年7月學院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0世紀中國藝術歌曲史研究”(主持人:馮長春)。
◆ 2013年8月,華南師范大學合唱團赴阿根廷參加第八屆圣胡安國際合唱節。
◆ 2013年9月在學院管理運作下的華南師范大學交響樂團成立,至此學院已先后成立了合唱團、舞蹈團、民族樂團、交響樂團四個藝術實踐團體,為學院及校內外承擔各項重要的演出活動。
◆ 2013年9月華南師范大學舉行“中國三大男高音(魏松、戴玉強、莫華倫)特聘教授”聘任儀式。
◆ 2013年10月華南師范大學舉行“陳小奇、陳潔明二位客座教授聘任暨廣東音樂家協會廣東流行音樂理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華南師范大學
添加華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師范大學報錄比、華南師范大學考研群、華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華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華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華南師范大學排名、華南師范大學保研、華南師范大學公眾號、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kyp.jpg)
本文來源:
http://m.btfokj.cn/huanan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