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學系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0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學系介紹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學系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學系介紹 正文

華中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先后經歷了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籌建、初辦到高校合并后在華中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 
 
199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藝術設計專業開始試招生,與建筑、城市規劃專業同為一系。2000年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整體合并進入新組建的華中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仍保留在合并后的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與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由教研室升為三個專業系。設計學專業分別設有環境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兩個專業方向, 2004年招收藝術設計學碩士研究生,其專業經歷了十余年的學科初始建設到學科穩步發展的過程。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新型綜合性學科,在其藝術造型與技術類課程比重中,我校藝術設計專業以建筑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為專業技術基礎與支撐,課程專業主要有: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環藝專業);新媒體藝術、數字城市設計、網頁設計、動畫設計(新媒體專業)。重技術,寬學科,厚基礎,合理的師生比例結構,嚴謹的教風與學風保證了藝術設計系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的雙優。 
 
歷史沿革 
 
2015年獲教育部批準,在原有數碼設計專業基礎上成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2014年在建筑學一級博士點基礎上,藝術設計系申報“室內設計”博士點獲批。 
 
2013年獲湖北省重點學科。 
 
2010年獲“藝術學”一級碩士點。 
 
2009年設立“藝術學專業”碩士點。 
 
2006年配設數碼藝術設計實驗室 
 
2004年增設數碼藝術設計專業方向,藝術設計系設立“設計藝術學”碩士點。 
 
2000年5月,藝術設計專業隨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整體合并進入新組建的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其中藝術設計專業成立藝術設計系。 
 
199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招收藝術設計本科生。 
 
建設目標 
 
按照“思路先進、目標明確、改革領先、師資優化、設備精良、教學優秀”的要求,在專業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力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設置、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優勢和特色。培養具有設計創新意識、工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創新能力的“厚基礎、寬口徑、重技術、專門化”的復合型環境設計設計人才。 
 
辦學思路 
 
(1)面向國家建設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要,服務于社會世界發展要求,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推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教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體系與機制的改革創新。 
 
(2)開門辦學,廣泛借鑒國內外環境設計辦學經驗,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持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交流授課,制定與落實環境設計科創新實驗班學生與國外知名學校藝術類專業互換培養計劃,建立一支教學水平與學術造詣高、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 
 
(3)以“基于工程技術平臺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立項課題為契機,以環境設計科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為突破,著力打造“環境設計學科的工程技術平臺的專業課群”與五個研究領域的“專業設計核心課群”,建立“核心課群+X”模式,提升工程技術大平臺的選修課、實踐教學、設計參賽的學分比例,落實創新試驗區申報所制定的教改措施,進一步調整與完善新媒體藝術教學教學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的計劃,使我校環境設計系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在環境藝術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方面達到國內一流專業的水平。 
 
(4) 在人才創新模式與教學系統方面,我校環境設計專業將在充分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重技術、專門化”的人才培養理念為先導的基礎上,通過課程的改革與整合,在創造性地建構起以“建筑設計課群”與“環境藝術設計課群”為特色的環境設計專業“平臺式”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同時,以此為起點,通過教改課題研究及用人市場的深入調查,繼續完善有我校辦學特色的設計專業的創新教學系統,以適應社會對高層次、創新型專業設計人才培養的需求。 
 
(5)結合科研項目、工程設計服務和社會實踐教學模塊,建設校內實驗室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專業實訓基地。使學生了解社會對環境設計實用人才與創新人才所需的實學能力。使學生能獲得社會交往、職業道德、綜合協調、組織溝通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著力打造德、智、體、美、才兼備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專業建設 
 
資金投入與辦學條件 
 
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結合的辦學方針,充分發揮建筑、規劃、景觀設計甲級資質優勢,實施了“強院、強系、強專業”戰略,充分發揮環境設計系“城市景觀設計研究所”等四個與五個專業研究室的學科條件,整合環境設計與建筑學、城鄉規劃設計交叉融合資源開拓社會橫向科研等多種途徑。通過科研立項、學校支持與教師的社會服務,籌措學科建設資金。 
 
實驗區建設 
 
“基于工程技術平臺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建設項目己進行4年。利用國家撥款80萬元與“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撥款50萬元,按計劃主要用于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設備、實驗室設備、數字化信息設施等學科建設上。完善實驗區硬件環境與優化師資教學水平,在現有的設計創新團隊基礎上,2010年籌措開辦一個環境設計科實驗班。2011年起實施每學年在環境設計專業3個班級中,擇優選錄一個實驗班(約20-25名學生)。通過實驗班的建設,提升環境設計專業的“強系、強專業”發展平臺,將其建設成為一流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基地。 
 
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制定與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相配套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規劃。以四年為一個建設周期,我校環境設計系在國家“十一五”發展計劃基礎上,繼續推進青年教師國際化、博士化計劃,形成良好的人才儲蓄。每年選派1-2名青年教師赴國內外研修。參照國家教委對藝術類教師編制標準,每年計劃引進1-2名高水平、高學歷的專業教師。通過爭取重大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促進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教師團隊、學術梯隊的發展。制定教學獎勵機制與科研鼓勵機制,為青年教師的長遠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科環境,為我校環境設計學科建設夯實基礎。 
 
人才培養方案與教改計劃 
 
確立“一流教學、一流本科”的辦學思想,探索與完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實驗區規劃,在繼續保持我校環境設計專業“技術與藝術”、“應用型與創新設計型”人才培養特色的基礎上,按照華中科技大學總體辦學思路,加大創新型、研究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在教學計劃中與授課內容中,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注重學生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方案能力、創意能力與交流能力的培養,探索富有時代特征的多樣化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專業主干課與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深化“核心課程群+X”模式,提升大平臺的選修課,實踐教學、設計參賽的學分比例。鼓勵采用啟發式、師生互動式教學,充分發揮“教”的積極性與學生“學”的主動性。 
 
實施環境設計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立學院領導、系主任任期本科質量目標責任制;建立學院、系二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課堂教學質量、主干課程、畢業設計及實踐教學環節質量進行評估及監督,建立教授、副教授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與教師職務評聘掛鉤制度。從管理體制、機制上保證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學科建設 
 
在我校環境設計科建設至今19年的發展基礎上,依托從2003年申報獲批的設計藝術學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2011年申報獲批為環境設計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及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取得的學科建設成果,目前已啟動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下室內設計及其理論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建設工作,以構建起我校環境設計科從“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學科建設系統與人才培養梯次。 
 
 與此同時,以數碼藝術設計為基礎數字媒體專業已有11年本科招生辦學為基礎,該專業能展現我校辦學特色,使我校環境設計學科作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其本科專業辦學的基礎更為寬闊。 
 
組織結構 
 
 設計學系由分管教學的副系主任主持教學例會,各教研室主任參加,研討全系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督促教學計劃的執行,協調有關問題,并聽取意見、建議,研討教學改革與發展規劃。各教研室分別召開教學研究會議,協調有關教學問題,研討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華中科技大學

添加華中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中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華中科技大學報錄比、華中科技大學考研群、華中科技大學學姐微信、華中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華中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華中科技大學排名、華中科技大學保研、華中科技大學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中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中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azhong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26870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