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湖南農業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湖南農業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湖南農業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http://img.okaoyan.com/湖南農業大學/5.jpg)
2021湖南農業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2021湖南農業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一、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毛澤東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成功實踐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基礎。
2、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
毛澤東思想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二)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1、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思想緊緊圍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重要理論觀點,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在以下幾個方面,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政策和策略的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理論。
2、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全書簡稱《歷史決議》)指出: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三)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革命軍隊建設、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2、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
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思想觀點,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
3、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思想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科學理論成果,并在新的實踐中運用和發展。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1、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經歷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基礎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呼喚新的革命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在近代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應運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教訓的深刻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論形成的實踐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表述了總路線的內容,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2、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進一步展開和體現,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具體奮斗目標。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中國國情,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總結了中國革命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把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比作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
3、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揭示了近代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解決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里進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論問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科學地回答了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以及中國革命的發展階段問題,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道路。是對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1、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過渡性社會形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是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2、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同年12月形成了關于總路線的完整表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被概括為“一化三改”。
(二)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1、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中國的一個特點是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原理,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制定并實行了一整套適合中國特點的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和辦法,開辟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和政府采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在方法步驟上,從供銷合作人手,逐步發展到走生產合作的道路。具體來說,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了由小到大、由低級到高級的三個步驟。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2、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采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
(三)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根據
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已占絕對優勢,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對于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能不能夠先于發達國家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列寧預言,在東方那些人口無比眾多、社會情況無比復雜的國家里,今后的革命無疑會比俄國革命帶有更多的特殊性。毛澤東曾經用英、法、德、美、日等國家的歷史發展說明:“生產關系的革命,是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所引起的。但是,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系改變以后。”?鄧小平結合中國的情況指出:“我們也是反對庸俗的生產力論”,“當時中國有了先進的無產階級的政黨,有了初步的資本主義經濟,加上國際條件,所以在一個很不發達的中國能搞社會主義。
2、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一個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系統回答和正確解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的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
四、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1、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論十大關系》確定了一個基本方針,就是“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盡可能地克服消極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是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現實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毛澤東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充滿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關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關于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目的和意義。毛澤東強調,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以獨創性的內容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矛盾、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也為后來的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明確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采取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重視知識分子工作。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積極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1、初步探索的意義
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2、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必須從實際出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設規模和速度要和國力相適應,不能急于求成。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加強執政黨建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借鑒和吸收入類文明成果建設社會主義,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
五、鄧小平理論
(一)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條件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根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
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始終站在時代要求、國家發展、人民期待的高度,同中央領導集體一起,領導我們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主題。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第一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系統概括也標志著鄧小平理論輪廓的形成。黨的十四大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指出:“我們黨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勝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深刻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進一步論述了鄧小平對這一理論的創立作出的獨創性貢獻,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1999年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鄧小平理論載入憲法。
(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內容
1、鄧小平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革命過程中,不斷提出和反復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
2、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三步走”戰略、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國兩制”、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于黨。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1、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條件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對冷戰結束后國際局勢科學判斷的基礎上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和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表明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涵。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內容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理論武器。
七、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
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2、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
科學發展觀在抗擊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茖W發展觀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中不斷充實豐富。以黨的十七大為標志,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走向成熟。黨的十七大后,來自國際國內經濟政治以及自然界的嚴重困難和挑戰,推動著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發展完善。
(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
1、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2、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三)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接續發展。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1、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第一,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第四,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第五,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第六,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第七,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第八,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第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第十,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這些歷史性成就帶來了中國社會全方位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新時代的內涵和意義
內涵:第一,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第二,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第三,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第四,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第五,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意義:第一,從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第二,從科學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第三,從人類文明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涵蓋了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的“八個明確”。
2、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新時代的精神旗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九、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
2、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3、奮力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實現中國夢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實現夢想。
(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1、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三步走”戰略目標、兩個階段戰略安排。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2、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的具體安排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
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貫徹新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2、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一,推進增長動能轉換,以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為重點全面提升實體經濟。第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現由以價取勝向以質取勝的轉變。第三,加大人力資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調動和保護人的積極性。第四,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優化市場供求結構。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任務
第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第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第三,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第四,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第五,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第六,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2、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能夠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髙實現形式,也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鶎尤罕娮灾沃贫仁俏覈囊豁椈菊沃贫?。
3、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第一,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支持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第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三,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四,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做好統戰工作。
4、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扎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四)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第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第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第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第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第五,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2、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第一,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第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三,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第四,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第五,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3、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第一,完善國家安全體系。第二,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第三,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第四,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第五,加強國家安全教育。
(五)建設美麗中國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生命共同體。
2、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第一,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必須在全社會、全領域、全過程都加強節約,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第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第三,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第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3、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第一,推進綠色發展。第二,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第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第四,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十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
“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沒有人掉隊的小康。全面小康,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成效顯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一,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第二,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第三,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第四,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
1、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改革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改革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入民福祉方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2、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主要內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在總目標統領下明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體目標和任務,強調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3、正確處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關系
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處理好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三)全面依法治國
1、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大方針。十五大明確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十九大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3、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點任務
第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第二,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四)全面從嚴治黨
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2、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第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第二,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第三,注重抓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經驗。
3、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第一,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第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第三,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第四,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各項建設之中。第五,深化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十二、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1、習近平強軍思想
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2、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黨的領導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根本保證。
3、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深入推進練兵備戰。
(二)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1、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統一的重要途徑。
2、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堅持全國一盤棋。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戰略規劃。突出重點領域。軍政軍民團結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
十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1、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孕育新突破。
2、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地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適應的和平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分析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的深刻變化,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3、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是黨中央立足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加強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
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還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一個科學完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思想體系,其核心就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第二,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第三,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第五,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2、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回應。
中國政府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互利共贏。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加強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外交的崇高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歷史使命。世界各國應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第二,不斷完善外交布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第三,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第四,推動國際社會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努力。
十四、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歷史表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二)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1、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第一,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要求。第二,這是對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第三,這是推進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
2、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必須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
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3、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一是增強學習本領。二是增強政治領導本領。三是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四是增強科學發展本領。五是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六是增強群眾工作本領。七是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八是增強駕馭風險本領。
湖南農業大學
添加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農業大學報錄比、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群、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湖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湖南農業大學排名、湖南農業大學保研、湖南農業大學公眾號、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湖南農業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kyp.jpg)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nau/cankaoshumu_382191.html
推薦閱讀
-
2021湖南農業大學普通生物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普通生物學考試是湖南農業大學所招收生物與醫藥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專業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生物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
日期:11-27 閱讀量:24316 -
2021湖南農業大學公共政策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公共政策是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公共管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功能的水平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公共政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
日期:11-27 閱讀量:24882 -
2021湖南農業大學魚類生態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魚類生態學理論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漁業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招生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魚類生態學科方面的基本知識……
日期:11-27 閱讀量:23317 -
2021湖南農業大學園藝植物栽培學與育種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
一、考試性質湖南農業大學農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園藝植物栽培學與育種學》)是為招收園藝學研究領域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功能的水平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
日期:11-27 閱讀量:24119 -
2021湖南農業大學作物育種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作物育種學理論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藝與種業領域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招生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
日期:11-27 閱讀量:21024 -
2021湖南農業大學信息化概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信息化概論》是報考農業工程的農業信息工程方向、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的農業信息技術方向的考試科目,《信息化概論》入學考試是為招收農業信息工程和農業信息技術方向的研……
日期:11-27 閱讀量:21050 -
2021湖南農業大學獸醫臨床診斷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獸醫臨床診斷學》作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獸醫碩士的考試業務課二,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獸醫專業所要求的對動物疾病進行科學診查判斷的技能與學識水平?!?
日期:11-27 閱讀量:24268 -
2021湖南農業大學農業推廣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農業推廣學學考試是為我校工程類專業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農業知識綜合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農業推廣學的基……
日期:11-27 閱讀量:24169 -
2021湖南農業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本門課程考試的主要內容是機械設計總論、機械零件的強度、連接設計、機械傳動、軸系零部件等。注重考察考生是否已經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它的評價標準是使高校優……
日期:11-27 閱讀量:24155 -
2021湖南農業大學生物資源學導論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本考試是一種測試應試者生物資源學基本知識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的水平考試?!渡镔Y源學導論》適用于湖南農業大學招收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農業碩士專業碩士生的入學考試??荚嚪秶?
日期:11-27 閱讀量:22386 -
2021湖南農業大學土地資源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目的《土地資源學》作為湖南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權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培養院校自行命題的選拔性考試,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對……
日期:11-27 閱讀量:23711 -
2021湖南農業大學飼料與飼養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飼料與飼養學》考試是為湖南農業大學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之一。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
日期:11-27 閱讀量:22270 -
2021湖南農業大學農村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農村公共管理是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農業管理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功能的水平考試,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農村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識、基……
日期:11-27 閱讀量:24471 -
2021湖南農業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自然地理學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招生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自然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原……
日期:11-27 閱讀量:23553 -
2021湖南農業大學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生物統計學考試是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生物信息學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自命題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生物統計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
日期:11-27 閱讀量:23413 -
2021湖南農業大學園林生態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本考試是一種測試應試者專業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的水平考試。主要為普通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方面的知識。考查目標《園林生態學》作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風景園林學科學碩士園林植物……
日期:11-27 閱讀量:22933 -
2021湖南農業大學農學概論(一)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本考試是測試應試者農學基本知識與綜合運用能力的水平考試??荚嚪秶ㄗ魑镌耘鄬W基礎知識、作物育種學基本知識,具體而言包括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布,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
日期:11-27 閱讀量:24728 -
2021湖南農業大學植物生理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機制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細胞生理、代謝生理、生長發育生理、逆境生理等研究內容?!吨参锷韺W》(科目代碼:)理論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
日期:11-27 閱讀量:22696 -
2021湖南農業大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土壤與植物營養學作為湖南農業大學招收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農業環境保護碩士生以及農業碩士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農業資源利用方向的專業知識考試,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備……
日期:11-27 閱讀量:22079 -
2021湖南農業大學電工電子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考試性質電工電子學考試是為我校工程類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基礎理論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課程的基本……
日期:11-27 閱讀量:2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