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崔國賢

發布時間:2018-07-3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崔國賢

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崔國賢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崔國賢 正文

[個人簡介]
  崔國賢,男,1963年9月生,教授,博士,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后,苧麻研究所所長,農學院副院長,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生導師,作物信息學博士領銜人助手,湖南省高等學校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湖南農業大學首屆青年學術骨干。中國麻類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苧麻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麻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麻作》編委,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技術顧問,并擔任中國農科院系統麻類方向杰出人才三級崗位遴選專家組成員。為主創建的瀟湘麻業信息網(www.ramie.net.cn)受到麻業同行的厚愛。2002-2003年組稿主筆完成湖南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規劃和湖南省苧麻產業區域發展規劃.長期在湖南農業大學從事苧麻栽培育種、植物營養生理、抗逆生理等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的研究項目10多項,獲科技成果獎5項,參編著作1本,發表或交流論文30多篇,選育成功苧麻多倍體新品種Tri-1和Tri-2(排名第二),并用QUICK-Basic編寫有農業統計分析軟件系統(瀟湘麻業信息網可下載)。
  [工作簡歷]
  1985.7-1992.6 湖南農學院苧麻研究所助教;1992.7-1997.6湖南農學院苧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7.7-2003.7 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教授;1993.08-1997.07湖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畢業;1997.10-1999.12 南京農業大學從事植物營養學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7-至今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2000年6月起擔任苧麻研究所所長,植物科技學院(后改為農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及主要業務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苧麻育種與栽培、植物營養生理與抗逆生理, 以及覆蓋旱作水稻生態生理等。曾主持承擔的湖南省重點項目苧麻規范化栽培研究,在首屆國際苧麻學術討論會上宣讀,獲得較高評價,并于1996年獲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攻讀博士學位期間(1995-1997)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苧麻鉀營養基因型差異及其機理研究(批準號39470416,95-97),博士論文獲得同行專家好評;1997-1999年在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后期間承擔江蘇省科委項目覆蓋旱作水稻營養生理特征及適應機理研究,研究創新點多,已引起同行廣泛關注并索要資料,博士后期間還承擔了江蘇省濱海鹽堿地區苧麻引種試驗研究,引種獲得成功并獲得較高產量。1999-2002年項目第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低鉀脅迫下苧麻體內產生的激素信號研究 (批準號39870542,),此外,還先后參加了湖南省科技廳、教育廳、計委等單位下達的項目苧麻優質高產栽培施肥方案和施用技術研究、稀土元素對苧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研究、苧麻增產菌選優與推廣、苧麻新品種湘苧三號的選育研究、苧麻三改四配套技術研究、幾個苧麻新品種營養特性研究、利用現代生物工程選育苧麻多倍體新品種及純二倍體種子繁殖新技術研究、 湖南省苧麻產業化與基地建設等的研究工作。目前正承擔湖南省教育廳苧麻葉面肥的研制及作用機理研究、省計委苧麻特優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國家863子專題苧麻種質資源篩選與創新,并參加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苧麻高產高支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的遺傳改良研究.
  [聯系方式]
  湖南農業大學苧麻研究所,郵編410128,Tel:0731-4618076,13017394230, gxcui@hunau.net
  [發表的主要論文、著作]
  1. Cui Guoxian et al. A Study on Normalized Cultivation of Rami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amie Profession, Changsha, China, 1989
  2. 復合生長調節劑對苧麻纖維品質的影響, 中國麻業, 2004(2):70-75, 第一作者
  3. 不同苧麻纖維物理性能的差異及相關性的初步研究, 中國麻業,2003(6), 第一作者
  4. 全生育期模擬覆蓋旱作栽培條件下水稻的生理反應, 湖南農大學報, 2003,29(1):1-6, 44,第一作者
  5. 苧麻不同基因型鉀營養特性的研究,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18(3),第一作者
  6. 影響苧麻嫩梢扦插繁殖成活率因素分析,中國麻作,2000(3),第一作者
  7. 苧麻不同基因型的吸鉀能力與根系參數關系,農業現代化研究,2000,21(6),第一作者
  8. 水稻旱作及對旱作環境的適應性研究進展, 作物研究, 2001,15(3):70-76, 第一作者
  9. 土壤磷素化學行為及微生物量磷的轉化和有效性研究進展, 作物研究, 2003, 17(5):317-320, 第二作者
  10. 旱作水稻內源激素變化及其與水稻形態和生理特性的關系,土壤學報, 2002,39(2):206-213, 第三作者
  11. 不同倍性苧麻的細胞學觀察, 作物學報, 2000,26(3):347-351, 第五作者
  12. 低鉀脅迫下植物體內內源激素變化研究進展, 作物研究, 2002,16(5):240-244, 第二作者
  13. 我國南方亞麻產業化發展芻論,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1,22(1):7-10, 第四作者
  14. 湖南亞麻生產及其產業化問題的探討, 中國麻作, 2001,23(1):33-37, 第四作者
  15. 種植業關鍵技術指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1, 參編(苧麻部分)
  16. 苧麻規范化栽培研究,湖南農學院學報,1989年增刊,第一作者
  17. 苧麻規范化栽培綜合試驗,農業現代化研究,1991,12(4),第一作者
  18. 植物鉀營養基因型的差異及其機理研究進展,作物研究,1997(1),第一作者
  19. 苧麻嫩梢扦插中的辯證法,湖南農業大學學報(增刊2),1995,21,獨著
  20. 覆蓋旱作水稻營養生理變異特征及適應機理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后工作報告,2000,獨著
  21. 對我國加入WTO后麻類科技發展的思考,全國麻類研討會交流,長沙,2000,獨著
  22. 苧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農家致富顧問,2001,(2)、(4),獨著
  23. 不同苧麻品種葉部鉀素營養初步分析,土壤肥料,1993(5),第二作者
  24. 硼對苧麻產量、品質的影響,湖南農業科學,1988(4),第三作者
  25. 鉀對苧麻碳氮代謝及纖維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中國麻作,1989(2),第三作者
  26. 苧麻廣譜增產菌研究,全國增產菌通訊,1989(9),第三作者
  27. 苧麻廣譜增產菌研究初探,作物研究,1988,2(4),第三作者
  28. 噴施錳、鋅微肥對苧麻增產效果的研究,作物研究,1989,3(1),第四作者
  29. 苧麻施鉀效應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96,29(2),第五作者
  30. 苧麻增產菌選優與推廣,湖南農學院學報,1994,20(1),第五作者
  31. 苧麻多倍體及其雜交后代的細胞學觀察,農業現代化研究,1996,17(2),第四作者
  32. 苧麻多倍體細胞遺傳特點初探,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22(3),第四作者
  33. 我國南方亞麻產業化發展芻論,農業現代化研究,2001,22(1),第四作者
  34. 湖南亞麻生產及其產業化問題的探討,中國麻作,2001,23(1),第四作者
  35. 苧麻孤雌生殖后代染色體倍性變異的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7,23(2),第五作者
  36. 苧麻優質高產施肥方案和施用技術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4,20(4),第六作者
  [主要獲獎成果]
  1.苧麻規范化栽培研究,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排名第一
  2.苧麻優質高產施肥方案與施用技術研究,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排名第六
  3.苧麻增產菌研究與推廣,湖南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排名第五
  4.稀土在苧麻上的應用效果與技術研究,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991,排名第七
  5.苧麻多倍體新品種Tri-1及Tri-2選育研究,2003, 排名第二
  6.苧麻新品種湘苧三號選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1998,主要參加人員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農業大學報錄比、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群、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湖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湖南農業大學排名、湖南農業大學保研、湖南農業大學公眾號、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湖南農業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nau/yanjiushengdaoshi_10740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