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介紹

發布時間:2020-06-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吉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介紹

吉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吉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化學專業培養方案介紹 正文

 環境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0703Z1)
一、學科簡介
    環境化學是化學學科與環境科學學科交叉支撐而發展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科學聯系密切,但研究側重點明顯不同,屬于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傳統化學研究物質的反應、組成、結構與性質等,環境化學以這些理論研究為基礎,從微觀水平上研究宏觀環境現象和變化的化學機制及其防治途徑。環境化學運用分析化學的技術方法對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發生、分布、理化性質、存在狀態及其滯留與遷移過程中的變化等進行檢測與表征;運用物理化學的理論體系,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環境中污染物的發生、轉化過程與機制、構態變化以及催化效應,研究污染物治理的化學原理與過程;探索環境中的物質在有機體內遷移、轉化和蓄積的過程及其運動規律、對生命的影響和作用機理等。環境化學在廣度上,將土壤、水體、大氣、生物作為一個完整體系進行研究,更具系統性和綜合性;在深度上,對活性基團進行動態微觀活性研究。環境化學和相關學科相結合,在有毒物質的化學與生物污染控制、保護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等研究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具備較好創新意識和學術素養,勝任從事環境化學研究、環境污染物控制與監測、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及相關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具體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具有堅實的化學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的環境化學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有較強的科學研究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
3.熟練的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可以進行國際交流;
三、研究方向
1. 水污染控制與污染物資源化利用
2. 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
四、學制與學分
    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修業年限為5年。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原則上不低于36學分,課程學習不低于32學分,其它必修環節為4學分。
五、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培養以課程學習、科學研究為主,課程學習、科研活動與學位論文工作交叉融合,協同發展。 
2.碩士研究生培養采取導師負責制,導師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同時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導師組集體智慧對研究生拓寬學術視野的積極作用。
六、課程學習
1.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備注
公共
基礎課
0000001101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60 3 1 必修
0000001102 ★外國語課 80 4 1、2
 
學科
基礎課
0703001201 高等環境化學 60 3 1 必修
一級學科
課程
(9學分)
0703001202 ★高等有機化學 60 3 1
0703001203 ★環境毒理學 60 3 1
 
專業
主干課
0703Z11301 現代環境分析理論與方法 60 3 2 必修
二級學科
課程
(10學分)
0703Z11302 ★污染控制化學 60 3 2
0703Z11303 高等水處理工程 40 2 2
0703Z11304 功能材料化學 40 2 2
發展
方向課
0703Z11401 環境科學與工程進展 40 2 3 選修
要求每位
研究生修
滿6學分
 
0703Z11402 環境過程動力學 40 2 3
0703Z11403 精細化學品合成技術 40 2 3
0703Z11404 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 40 2 3
0703Z11405 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40 2 3
0703Z11406 固體廢物控制工程 40 2 3
0703Z11407 高級氧化技術 40 2 3
 
 
說明:標“★”的課程為閉卷考試課程。
2.個人學習計劃
    碩士研究生入學三個月內須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點、學科基礎程度、職業發展方向、研究興趣專長等因素,制定出個人學習計劃,并提交學院及研究生部備案。跨學科考生須在導師指導下補修兩門本專業相關的本科課程,補修課程不計學分。
3.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學方式:采用研討式、專題式、啟發式、探究式、講授式、科研試驗及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把課堂講授、交流研討、試驗分析等結合起來,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考核方式:采取考試和考查兩種方式,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必修課程全部為考試課(其中在課程設置表中用“★”明確標記的課程為閉卷考試),發展方向課可采取考試或考查兩種形式。考試課程以試卷形式存檔,考查課程可以以讀書報告、調查報告、課程論文等多種形式存檔。考試課成績采用百分制記錄;考查課成績采用等級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記錄。
4.主要參考書目和經典文獻(見附錄)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學位論文可以是科研論文、學術綜述、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工作。要求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在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1篇與碩士學位論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1.個人研究計劃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盡早初擬論文選題范圍,并在入學后第二學期末完成個人研究計劃,交與研究生部備案。
2.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碩士生一般應于第四學期進行學位論文開題。碩士生應首先搜集有關文獻資料并進行實際調查,把握學科發展前沿,重視文獻知識產權,寫好文獻綜述,在此基礎上,寫出開題報告,并在碩士點統一安排的開題報告會上作公開報告、答辯,經審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工作。
3.學位論文檢測、評閱與答辯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五學期開始撰寫畢業論文,并上交2次學位論文進展報告。碩士生學位論文必須由導師認可,通過學校學術不端檢測,經過專家評閱認定合格,預答辯后,方可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從論文選題與綜述、研究設計、論文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進行考查。答辯的具體要求詳見《吉林師范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
八、其它必修環節
(1)學術活動(2學分)
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參加5次以上學術交流活動(含學術講座、學術論壇、學術報告),并提交一份聽學術講座的小結報告,由指定教師負責考勤和考核。
(2)文獻閱讀(2學分)
碩士研究生在讀期間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文獻閱讀,并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末交一篇文獻閱讀報告(不少于5000字);第二學年第二學期末交兩篇文獻閱讀報告(每篇不少于5000字)。
(3)實踐活動
    研究生應結合論文工作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由主講教師負責對碩士研究生參加教學實踐情況進行指導。
九、本培養方案自2015級研究生開始實施

吉林師范大學

添加吉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吉林師范大學報錄比、吉林師范大學考研群、吉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吉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吉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吉林師范大學排名、吉林師范大學保研、吉林師范大學公眾號、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吉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lsfdx/yjsy_34073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