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環境工程考研難嗎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安徽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大學報錄比、安徽大學考研群、安徽大學學姐、安徽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大學排名、安徽大學保研、安徽大學公眾號、安徽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很多考生在準備安徽大學環境工程考研難嗎?是考研報考的時候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好嗎?適合我嗎?對我以后的人生和職業會有幫助嗎?考生在準備安徽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考研的時候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十分正常的。【手機訪問

但是考生應當明確的一點是,不論是哪一個專業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絕對的好與不好的評價標準。別人適合的專業不一定適合自己,需要考生對安徽大學環境工程好不好、未來發展方向與考生自己的本科專業、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進行結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認真對待考研的專業選擇問題,不要因一時沖動或是盲目聽取別人的意見而草率決定,往往會在備考期間十分痛苦。

安徽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安徽大學

考生獲取相關有關環境工程信息的途徑有很多,安徽大學怎么樣,學校研究生官方網站會列出詳細的招生簡章、考試內容、參考書目、歷年分數線以及報錄比等重要數據,考生可以根據這些內容進行選擇;可以咨詢安徽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師兄師姐,獲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考研網、考研論壇等信息來源。
另外,需要詳細了解環境工程的考研情況的同學,可以點擊右側免費資源我們的學姐,幫你解答報考院校的詳細問題。

安徽大學環境工程好不好,可以從專業排名來判斷,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該學科考研難度的大小,包括近幾年內該學科全國排名的變化程度。有的專業所在的學校在學校排名系統中并沒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該學科在全國范圍內有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專業所在的學校屬于全國知名學府,但是該專業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出名。如果學科與學校在全國均有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該學科屬于熱門學科,考研的競爭力會相對較大??忌谶x擇報考環境工程之前應當對其全國排名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將學科與學校的排名都納入考慮的范圍之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每年會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對除軍事學門類外的全部81個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專業排名,專業排名可以從中檢索到。 相對來說,環境工程的排名還是相當樂觀,是一個具有潛力和發展前途的學科。安徽大學環境工程中提供了有關安徽大學環境工程好不好的全面而詳細的資料,歡迎考生前往查閱。

安徽大學環境工程考研難嗎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安徽大學“211”重點建設學科“江淮流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安全”支撐學科之一,主要針對日益嚴峻的環境生態問題,開展污染控制、環境修復、資源可持續利用、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本學科旨在培養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方面的高層次學術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與導師組成員:
   環境科學(083001)
1、環境生物地球化學與水污染防治
    本研究方向以淮河和巢湖為重點,開展流域水環境綜合承載能力研究,并利用環境分析化學、地球化學和環境毒理學研究技術,研究流域內礦區土壤污染和水體中重金屬、POPs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以及雙殼類動物對水體污染物的監測、指示作用;以富營養化巢湖濕地生態系統為對象,探討巢湖富營養化水體中污染物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水體污染物分布、藍藻藻毒素的生物降解以及藍藻的生物轉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

2、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本方向主要利用“3S”技術、環境生物學技術,針對江淮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開展濕地及野生動植資源管理、環境健康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服務于區域生態安全和環境健康。主要研究內容有安徽省生物資源調查、監測技術,安徽省生物多樣性管理;安徽沿江淺水湖泊人為擾動對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機制;瀕危物種種群與資源可持續利用途徑。

3、環境檢測與催化凈化
   本方向主要開展多功能納米材料的綠色仿生合成,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磁性載酶類催化劑在循環催化廢棄物秸稈降解和催化污水中有機苯類化合物降解方面的應用;構建具有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納米生物傳感器,利用電阻變化和SERS增強效應檢測污水中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離子等;制備可循環利用的納微米級光催化劑,研究其在太陽光照射下催化有機污染物降解的性能,構建多孔無機/高分子復合材料,開發其在去除有害煙、氣等方面的應用。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簡稱安大資環學院)于2010年4月在原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環境科學兩個學科基礎上組建成立的新學院,同年7月獨立招生。
    學院致力于開展區域環境健康和生態安全研究,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生態、資源與環境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優秀人才,爭取優質辦學資源,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著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努力成為特色鮮明、實力較強、對社會發展貢獻較大、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理工綜合性學院。
學院目前設有生態科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地理信息與測繪工程系、地質科學與工程系,以及生物多樣性與濕地生態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所、循環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工7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講師31人,教師具有博士學位49人。在校本科生830人、碩士研究生190人、博士研究生16人、師資博士后1人。
學院現階段重點發展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四個學科,現有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博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環境工程)授權點,有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學、測繪工程、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生態學為省級重點學科,獲國家批準設立生態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為省級特色學科專業。建有“安徽大學生態與環境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生態學學科在全國參評的學科中排名為30%,在我省省屬高校同類學科中排名第一。
    在“211工程”三期建設中,學院投入建設經費3000多萬元,加強實驗中心各類學科實驗平臺建設。建設了“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環境污染控制與生物修復技術”財政部特色學科實驗室,安徽省物種資源信息中心、安徽省生態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中藥材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安徽大學濕地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工程中心、安徽大學礦區環境修復與濕地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為開展高層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提供堅強的保障。
    學院長期與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良好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2010年12月在安徽大學舉辦東方白鸛生境與種群保護國際研討會,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為主要承辦單位,來自中國、俄羅斯、韓國和日本的專家學者50多人參加會議。2015年安徽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聯合成立中美環境修復與濕地生態聯合研究院,匯聚兩校優勢力量,開展科研合作。多名外國留學生從安徽大學資環學院本科畢業。
    學院通過正在進行的“十三五”建設,將使生態學學科進入國內前列,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達到省內一流,學院整體辦學水平處于省內前列。
    
 
現任學院行政領導:
    名譽院長:袁亮 院士(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17室)
    院  長:石先陽 (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16室)
    副院長:鄭劉根 (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13室)
    副院長:劉輝 (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11室)
現任學院黨委領導:
    書  記:何秋生 (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07室)
    副書記、院紀委書記:李娟(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F樓F209室)
  
生態學為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是安徽大學“211工程” 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江淮流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安全”的支撐學科之一。本學科主要針對區域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和地方經濟建設需求,開展基礎性和應用基礎性研究,為區域生態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本學科旨在培養生態環境保護及自然資源管理方面具有創造性研究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與導師組成員:
 
1、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生態學
   本研究方向以“3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主要技術支撐,以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泊和重要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濕地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及其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探索濕地生態安全的管理對策。近期研究內容主要有:水鳥生態學、濕地昆蟲生態學、濕地植物生態學、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區管理、重大工程的生態影響評價。

2、行為、進化與分子生態學
   本研究方向以我國特有或瀕危鳥獸物種(如短尾猴、長江江豚、白頭鶴、東方白鸛等)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定點定位觀察、行為系統取樣和長期跟蹤研究,從宏觀行為觀察和微觀分子實驗結果上定量研究動物行為,力求從進化本質上探討動物行為的生態學意義;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畜禽病毒、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分子鑒定等方面的病原生物學研究。
   
3、生態工程與恢復生態學
   本研究方向以江淮流域退化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著眼于重金屬礦業廢棄地和退化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將現代生物技術與生態工程技術相結合,應用于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實踐;以污染水體和土壤為研究對象,利用元素示蹤技術,研究污染物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運用基因工程手段,選育用于特定污染物降解的功能微生物。
  
4、濕地生態系統與污染控制
   本研究方向對巢湖、淮河等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運用現代生物地球化學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污染物在濕地生態系統的轉移規律、生物效應,探索生物降解、資源化利用以及生態工程技術手段進行污染控制的新途徑。
  
5、農業生態系統與種質資源利用
   本研究方向以安徽省地道的中藥材和重要農作物等資源生物為研究對象,采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資源生物的種質保育生態學研究,探索資源生物的優良性狀維持、功能基因的篩選、生態農業的產業技術體系構建技術。
  
6、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本研究方向以兩淮煤礦和銅尾礦等受損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綠色開采、生態重構、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等綜合治理技術的集成與示范,促進礦區生態安全和環境健康,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學科平臺:
1、安徽省級重點學科“生態學”
2、安徽省生物物種資源信息中心
3、安徽省生態經濟技術研究中心
4、安徽省中藥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
5、省部共建“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
6、省部共建“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技術”實驗室
 
   主要課程:
    高級生態學、生物多樣性科學導論、種群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景觀生態學、保護生物學、恢復生態學、現代生態學研究方法、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土壤生態學、濕地生態學、生物地理學、分子與進化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與利用、保護遺傳學、生態工程學、行為生態學等。
   學制:
    三至六年。
   學位授予類型:
     理學學位。  
環境工程 [083002]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安徽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環境修復與生態工程
02污染控制工程
03礦山環境工程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29環境科學導論
備  注:
一級科學科 姓  名 職  稱 專業方向
生態學 李進華.doc 教授 行為生態學/進化與分子生態學
周立志.doc 教授 水鳥生態學
孫慶業.doc 教授 恢復生態學
周忠澤.doc 教授 濕地生態學
吳艷蘭.doc 教授 區域規劃與景觀生態學
張鋒.pdf 教授 濕地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
皇甫超河 副教授 濕地生態學
萬霞.doc 副教授 進化與分子生態學/野生動植物資源與自然保護地管理
李春林.doc 副教授 水鳥生態學
蔣忠冠.doc 副教授 濕地生態學
吳鵬海.docx 副教授 區域規劃與景觀生態學
江鵬.doc 講  師 區域規劃與景觀生態學
馬曉雙.doc 講  師 區域規劃與景觀生態學
項興佳.doc 講  師 微生物生態學
葉曉馨.doc 講  師 濕地生態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程樺 教  授 礦山環境工程
李玉成.doc 教  授 環境地球化學/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石先陽.doc 教  授 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孫慶業.doc 教  授 生態工程與環境修復技術
吳艷蘭.doc 教  授 環境資源管理
鄭劉根.doc 副教授 礦山環境工程
武超.doc 副教授 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黃濤.doc 副教授 環境地球化學
張學勝.doc 副教授 環境地球化學/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安燕飛.doc 副教授 環境地球化學
姜春露.doc 副教授 環境地球化學/礦山環境工程
胡洪.doc 講  師 環境資源管理
何情 講  師 環境地球化學
尹奇峰.doc 講  師 礦山環境工程
朱曉峻.doc 講  師 礦山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
專碩
程樺 教  授 環境地質工程
石先陽.doc 教  授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周立志.doc 教  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孫慶業.doc 教  授 生態工程與環境修復技術
李玉成.doc 教  授 水污染控制
吳艷蘭.doc 教  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周忠澤.doc 教  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鄭劉根.doc 副教授 環境地質工程
劉輝.doc 副教授 環境地質工程
萬霞.doc 副教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王寧 副教授 水污染控制
李春林.doc 副教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吳涓 副教授 水污染控制
張學勝.doc 副教授 水污染控制
張滿云.doc 副教授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蔣忠冠.doc 副教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黃濤.doc 副教授 生態工程與環境修復技術
武超.doc 副教授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安燕飛.doc 副教授 環境地質工程
吳鵬海.docx 副教授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姜春露.doc 副教授 環境地質工程
劉丙祥.doc 講  師 環境地質工程
趙田 講  師 環境地質工程
葉曉馨.doc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馬曉雙.doc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朱曉峻.doc 講  師 環境地質工程
何情 講  師 環境地質工程
尹奇峰.doc 講  師 環境地質工程
洪欣.docx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王杰.doc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項興佳.doc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江鵬.doc 講  師 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汪啟年.doc 講  師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環境工程是安徽大學“211”重點建設學科“江淮流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安全”支撐學科之一,主要針對日益嚴峻的環境生態問題,開展污染控制、環境修復、資源可持續利用、資源與環境管理的工程技術研究,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工程技術支持。
    本學科專業領域旨在培養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方面的高層次工程技術管理人才。
  
1、礦山環境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兩淮煤礦和銅尾礦等受損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綠色開采、環境修復、污染治理等綜合治理技術的集成與示范,維護礦區環境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2、生態工程與環境修復技術
    以退化或受損的生態系統為對象,重點研究受損或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的方法與技術體系,主要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結合各種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措施,通過優化組合,從而達到以最低耗費實現退化或受損生態系統的最佳修復效果。主要工作有研發適宜于礦業廢棄地植被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適用于巢湖退化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富磷背景區坡面磷流失控制和湖濱帶生態恢復的成套技術;選育環境污染物的生物轉化與治理中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開展水生植物、重金屬耐性植物等工具物種的快繁研究。
   
3、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利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技術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運用現代環境生物技術原理,通過工程設計手段,據不同的處理水質及要達到的目標,選育功能環境微生物、優化微生物種群的結構,實現廢水處理系統最優化,為污染處理提供新技術;研究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中微生物的代謝途徑和分子機制,為廢棄資源的再利用提供新技術,實現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的有機結合。
   
4、環境生物地球化學與水污染防治
    本研究方向以淮河和巢湖為重點,開展流域水環境綜合承載能力研究,并利用環境分析化學、地球化學和環境毒理學研究技術,研究流域內礦區土壤污染和水體中重金屬、POPs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以及雙殼類動物對水體污染物的監測、指示作用;以富營養化巢湖濕地生態系統為對象,探討巢湖富營養化水體中污染物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水體污染物分布、藍藻藻毒素的生物降解以及藍藻的生物轉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
   
5、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
    本方向主要利用“3S”技術、環境生物學技術,針對江淮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開展濕地及野生動植資源管理、環境健康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服務于區域生態安全和環境健康。主要研究內容有安徽省生物資源調查、監測技術,安徽省生物多樣性管理;安徽沿江淺水湖泊人為擾動對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機制;瀕危物種種群與資源可持續利用途徑。
    
    學科平臺:
1、安徽省級重點學科“生態學”
2、安徽省生物物種資源信息中心
3、安徽省生態經濟技術研究中心
4、安徽省中藥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
5、省部共建“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
6、省部共建“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技術”實驗室
 
   主要課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進展、工程數學、環境工程、環境生物技術原理與應用、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反應器的設計與加工、恢復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高等環境化學、工程制圖、環境生物無機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生態工程、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地質工程等。
  學制:
    三至四年。
   學位授予類型:
   工學碩士學位。
1、生態工程與環境修復技術
    以退化或受損的生態系統為對象,重點研究受損或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的方法與技術體系,主要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結合各種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措施,通過優化組合,從而達到以最低耗費實現退化或受損生態系統的最佳修復效果。主要工作有研發適宜于礦業廢棄地植被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適用于巢湖退化濕地生態系統修復的富磷背景區坡面磷流失控制和湖濱帶生態恢復的成套技術;選育環境污染物的生物轉化與治理中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株;開展水生植物、重金屬耐性植物等工具物種的快繁研究。
   
 
2、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利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技術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運用現代環境生物技術原理,通過工程設計手段,據不同的處理水質及要達到的目標,選育功能環境微生物、優化微生物種群的結構,實現廢水處理系統最優化,為污染處理提供新技術;研究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中微生物的代謝途徑和分子機制,為廢棄資源的再利用提供新技術,實現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的有機結合。
    
3、礦山環境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兩淮煤礦和銅尾礦等受損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綠色開采、環境修復、污染治理等綜合治理技術的集成與示范,維護礦區環境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學科平臺:
1、安徽省級重點學科“生態學”
2、安徽省生物物種資源信息中心
3、安徽省生態經濟技術研究中心
4、安徽省中藥產業化技術研發中心
5、省部共建“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
6、省部共建“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技術”實驗室
 
   主要課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進展、工程數學、環境工程、環境生物技術原理與應用、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反應器的設計與加工、恢復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高等環境化學、工程制圖、環境生物無機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生態工程、環境毒理學、環境地質工程等。
   學制:
    三至四年。
    學位授予類型:
    可授工學、理學和農學碩士學位。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簡稱安大資環學院)于2010年5月組建成立,2010年7月獨立招生。學院設有生態科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地理信息與測繪工程系、地質科學與工程系,以及生物多樣性與濕地生態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所、循環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機構。學院致力于開展區域環境健康和生態安全研究,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生態、資源與環境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優秀人才,爭取優質辦學資源,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著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努力成為特色鮮明、實力較強、對社會發展貢獻較大、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理工綜合性學院。
負責人:周立志
辦公地點:磬苑校區理工樓F215
辦公電話:63861752
電子郵件:zhoulz@ahu.edu.cn 學校介紹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于安徽省會合肥市;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文明校園、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高校;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教育科研區核心成員單位;是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將1928年4月在當時省會安慶市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作為建校開端。1958年,安徽大學以合肥大學、原安徽大學物理系為基礎重建;同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安徽大學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占地面積3200余畝,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50余萬冊;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設有26個院(系、部),101個本科專業;有在編教職工2800余人;在校生約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

專業介紹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嚴格的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技能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能夠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以及解決環境工程中科學問題的創新性人才。主要課程: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及物理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學導論、環境微生物學、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生物技術、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質量評價等。就業去向:科研院所、環保、衛生、輕工、食品、檢驗檢疫、市政、園林、國土資源與規劃等企事業單位;或國內外高等院校及相關研究單位繼續深造。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01環境修復與生態工程
02污染控制工程
03礦山環境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29環境科學導論
 
F48環境學綜合
 
《環境學》陳英旭主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1 年版

參考書目
1.《環境學》陳英旭主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1 年版

學費
安徽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程樺 職稱:教授;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1978.9~1982.2,淮南礦業學院(現安徽理工大學) 從事礦山建設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82.2~1985.2.,淮南礦業學院 攻讀碩士學位(礦山建設專業);1989.1~1991.1,日本熊本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原國家教委公派留學;1992.3~1996.4,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工程系攻讀(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博士學位,攻讀結構工程博士,獲工學博士學位;1978.9~2002.7,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工作,從事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曾擔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校長等職;2002.8~2010.01,安徽建筑工業學院,院長,博導 從事教學科研與行政管理工作;2010.01~至今,安徽大學,校長,博導,從事教學科研與行政管理工作。
 
許建 職稱:高級工程師;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方向 :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生,高級工程師。1987年7月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動物生態學研究生。1987.7.-2002.3在安徽省環境監測站工作,任副站長,2003到現在,在安徽省環保廳自然生態處.安徽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處長,安徽省生態與濕地保(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護協會副理事長。學術成果:1.任副主編,編撰正式出版了三本生態省建設論文集,并整理印發了05.06.07年度生態省建設發展報告。2.撰寫論文數篇。
 
 周立志 職稱:教授;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方向 :水鳥與濕地生態學、動物地理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生態與資源管理主要研究工作有:1)長江中下游湖泊水鳥越冬生態及其多樣性維持機制;2)瀕危水鳥的保護遺傳學及種群管理;3)區域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和信息化管理;4)干旱景觀小獸乳動物的分子生物地理學。目前擔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獸類學會理事、中國鳥類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鶴類通訊》副主編、《獸類學報》編委,安徽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生態與濕地保護協會理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活委員會和國際濕地(IUCN SSC/WI)鶴類專家組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委員會協審專家,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第十一、十二屆學科組評審專家。
環境工程 [083002]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安徽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環境化學
02大氣環境監測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29環境科學導論
備  注: 復試科目:F48環境學綜合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工程     專業代碼:077602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點分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北京建筑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長江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工程     專業代碼:083002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上海理工大學為例
環境工程專業屬于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于2002年10月獲得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依托于水污染防治及其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實驗中心、大型環境模擬風洞、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中心等特色實驗室,獲批為上海市085知識創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環境工程專業主要研究運用工程技術和有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以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本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具有承擔國家重大和上海市等地方重大、重點及重要科技攻關項目的能力。
指導教師:黃遠東教授,張道方教授,陶紅教授,崔立峰教授,鄧保慶副教授,陳維芳副教授,常飛副教授,周海東副教授,劉洪波副教授,伊學農副教授,郭少為副教授,紀桂霞副教授,徐蘇云副教授,黃蓓佳副教授,王燕剛副教授,張曉東副教授等 

專業點分布

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 陸軍防化學院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北京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建筑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科學院大學 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燕山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中北大學 山西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大連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沈陽建筑大學 吉林建筑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陸軍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常州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安慶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福州大學 華僑大學 廈門大學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信息工程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 武漢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中南大學 湘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大學 重慶三峽學院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火箭軍工程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專業學位)環境工程研究生分數線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環境工程研究生分數線 A+
3 10247 同濟大學:(環境工程考研專業分析 A+
4 10001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參考書目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工程2020年研究生錄取分數線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工程     專業代碼:085229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工程

專業介紹

綿陽師范學院
一、招收專業及方向   
專業:環境工程
方向:
1.生態環境評價與保護;
2.生態環境規劃與設計;
3.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
4.環境信息智能處理 
二、招收人數  26名  (以教育部下達指標為準)。

專業點分布

陸軍防化學院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建筑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天津城建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山西大學 內蒙古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江蘇理工學院 蘇州科技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常州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溫州大學 合肥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建筑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長江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湘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廣西大學 陸軍勤務學院 綿陽師范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新疆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90%的同學還查看了以下內容:
河北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怎么樣

2015-2016年環境工程專業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清華大學 5★ 170
2 同濟大學 5★ 170
3 大連理工大學 5★ 170
4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170
5 北京大學 5★ 170
6 浙江大學 5★ 170
7 南京大學 5★ 170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5★ 170
9 湖南大學 5★ 170
10 北京師范大學 4★ 170
11 華南理工大學 4★ 170
12 河海大學 4★ 170
13 上海交通大學 4★ 170
14 南開大學 4★ 170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 170
16 東北師范大學 4★ 170
17 山東大學 4★ 170
18 北京工業大學 4★ 170
19 中山大學 4★ 170
20 四川大學 4★ 170
2007年環境工程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清華大學 A+ 11 南京大學 A 21 北京工業大學 A
2 同濟大學 A+ 12 山東大學 A 22 北京師范大學 A
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13 華中科技大學 A 23 上海大學 A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A+ 14 武漢大學 A 24 四川大學 A
5 浙江大學 A+ 15 上海交通大學 A 25 中國海洋大學 A
6 北京大學 A+ 16 北京化工大學 A 26 中國地質大學 A
7 華南理工大學 A+ 17 東南大學 A 27 東華大學 A
8 大連理工大學 A 18 北京科技大學 A 2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9 湖南大學 A 19 南開大學 A 29 北京理工大學 A
10 重慶大學 A 20 天津大學 A      
 
B+等(44個):南昌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河海大學、廈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江南大學、東北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鄭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暨南大學、蘇州科技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西大學、中南大學、蘭州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江蘇工業學院、復旦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B等(43個):華南農業大學、沈陽理工大學、長江大學、北京工商大學、貴州大學、蘭州大學、大連大學、福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重慶工商大學、河北科技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桂林工學院、江西理工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建筑工程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南京林業大學、陜西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沈陽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中北大學、濟南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華東交通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C等(30個):名單略


 

環境工程專業考研科目:
要考政治,英語,數學二,專業課,至于專業課,不同的學校專業課考的內容有所不同,建議你決定報考的學校后,到該學校的招生信息網查詢,你參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887環境工程導論
 
環境工程研究生考試科目:
要考政治,英語,數學二,專業課,至于專業課,不同的學校專業課考的內容有所不同,建議你決定報考的學校后,到該學校的招生信息網查詢,你參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887環境工程導論
 
環境工程考研參考書:
2016年考研環境工程參考書
    華中科技大學
806機械設計基礎
(1)《機械原理》,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機械設計(第二版)》,鐘毅芳、吳昌林、唐增寶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3)《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809材料科學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胡賡祥等編寫的《材料科學基》2006年第二版,
也可參考其它同類教材,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編《材料科學基礎》,
清華潘金生等編《材料科學基礎》,
哈工大李超編《金屬學原理》,
中南礦冶曹明盛編《物理冶金基礎》等等。
813工程流體力學
(一)莫乃榕主編,工程流體力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814電路理論
《電路原理》(上,下冊). 汪建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電路理論》. 顏秋容、譚丹主編. 電子工業出版社
828 運籌學
錢頌迪主編,運籌學(修訂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844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孫慧修等.《排水工程》上冊.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第四版
845 微生物學
王家嶺等. 環境微生物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環境工程專業考研科目:
要考政治,英語,數學二,專業課,至于專業課,不同的學校專業課考的內容有所不同,建議你決定報考的學校后,到該學校的招生信息網查詢,你參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887環境工程導論
 
環境工程研究生考試科目:
要考政治,英語,數學二,專業課,至于專業課,不同的學校專業課考的內容有所不同,建議你決定報考的學校后,到該學校的招生信息網查詢,你參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887環境工程導論
 
環境工程考研參考書:
2016年考研環境工程參考書
    華中科技大學
806機械設計基礎
(1)《機械原理》,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機械設計(第二版)》,鐘毅芳、吳昌林、唐增寶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3)《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809材料科學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胡賡祥等編寫的《材料科學基》2006年第二版,
也可參考其它同類教材,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編《材料科學基礎》,
清華潘金生等編《材料科學基礎》,
哈工大李超編《金屬學原理》,
中南礦冶曹明盛編《物理冶金基礎》等等。
813工程流體力學
(一)莫乃榕主編,工程流體力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814電路理論
《電路原理》(上,下冊). 汪建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電路理論》. 顏秋容、譚丹主編. 電子工業出版社
828 運籌學
錢頌迪主編,運籌學(修訂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844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孫慧修等.《排水工程》上冊.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第四版
845 微生物學
王家嶺等. 環境微生物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就業:
主要工作部門:
1.各級政府環保部門;
2.規劃部門、建設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所、環境工程公司、國企等事業單位;
3.科研單位、高等院校
從事職業:
環保局公務員、環保工程師、環保產品開發員、環境工程設計師、環評工程師、高等院校教師、國企事業單位環保維護管理、環境科學研究等等。
主要工作部門:
1.各級政府環保部門;
2.規劃部門、建設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所、環境工程公司、國企等事業單位;
3.科研單位、高等院校
從事職業:
環保局公務員、環保工程師、環保產品開發員、環境工程設計師、環評工程師、高等院校教師、國企事業單位環保維護管理、環境科學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