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濱州醫學院考研分數線、濱州醫學院報錄比、濱州醫學院考研群、濱州醫學院學姐、濱州醫學院考研真題、濱州醫學院專業目錄、濱州醫學院排名、濱州醫學院保研、濱州醫學院公眾號、濱州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濱州醫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獲取相應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試大綱、招考專業、招考目錄等等基本信息,這些內容是進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準備??忌梢詮母髟盒5难姓芯W進行查詢,每年的9月左右就會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考生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專業的名稱相近,內容也比較繁雜,容易混淆或遺漏,考生要仔細區分。另外各大考研網站的相應版塊也會有歷年的招生信息匯總,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內總結了各大院校的歷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詢和選擇。最后,考研派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濱州醫學院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是考生獲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該網站會提供各種有關考研的資訊和內容,比如歷年的考研招生計劃、考試計劃、考試內容、考試大綱、考試政策、報錄比、錄取名單、復試名單、復試分數線、推免政策等等內容,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招生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是最為準確和官方的,是考生進行考研的信息主要來源,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生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一切信息變動要以該網站提供的內容為主。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會公布研招辦以及各個院系的招生負責人電話,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可以打電話進行咨詢。最后,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濱州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考研參考書目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01病理學

    02病理生理學4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99聯考西醫綜合01病理學

    02病理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最新版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00104]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濱州醫學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基礎醫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10]醫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基礎醫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病理學(02)病理生理學
招生人數: 4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99)聯考西醫綜合
④(--)無
備  注:
一、歷史沿革
我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重點學科組建于2000年。于2006年被山東省教育廳列為山東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2008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被列入濱州醫學院重點強化工程建設學科,2013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被列入濱州醫學院重點二期強化工程建設。經過近十年的建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與時俱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在科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為教學、臨床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碩士學位培養專業、濱州醫學院重點學科及重點學科一期、二期強化工程、附屬醫院“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所承擔的《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課程成為山東省精品課程,2009年《病理學》被評為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課程,2006年、2011年病理科先后兩次被評為山東省病理質量控制先進單位,2011年被批準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 2013年病理科被評為山東省臨床重點???,臨床腫瘤分子病理被評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實驗室,腫瘤分子病理學被確定為創新團隊。隨著近幾年濱州醫學院的迅速發展,我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科整體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業已成為濱州醫學院、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乃至魯北地區一流的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臨床、教學、科研平臺。
二、學術隊伍
我校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擁有一支集教學、科研、臨床為一體,職稱、學歷、年齡、知識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管理科學、嚴格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學術隊伍。目前共有成員42人,其中教授11人,海外客座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講師15人,助教(住院醫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6人,海歸2人,碩士學位者26人,有4人出國學習和作短期訪問,研究生學歷達到81%。根據學科人才梯隊的建設情況,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及時拓寬研究領域,使每個研究方向具有4~6名高級職稱人員作為學科帶頭人,使該方向的研究水平均在相關領域占據了一定地位。學科內的多名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分別擔任了山東省醫學會濱州市分會的病理學專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病理醫師協會、病理學會、抗癌協會委員、中國病理學工作者委員會常委、濱州醫學院學報編委等,學術任職不斷增加。學科內有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師德標兵1人、優秀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教學能手3人、學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師1人、優秀教師20人次。雄厚的學術力量不僅有能力完成各項臨床、科研、教學目標和任務,并且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
  • 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
本學科充分利用基礎與臨床結合、形態與技能結合的優勢,突出學科特色,目前已形成了消化道腫瘤基因突變靶點與個性化治療研究、干細胞及腫瘤干細胞、靶向藥物載體研究等三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消化道腫瘤基因突變靶點與個性化治療
方向負責人:吳淑華
本研究方向基于腫瘤發生、演變過程中基因表達差異的基因芯片結果,篩選可能與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有關的基因,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其基因多態、基因甲基化、基因所在染色體位點上是否存在等位基因失衡、啟動子區以及編碼區有無突變、轉錄水平、蛋白水平的變化等。篩選、優化一組生物標志物,較準確地判斷腫瘤的生物學行為、預測預后,建立以分子標志物為基礎的分類體系,為臨床判斷腫瘤的侵襲性、轉移率、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提供依據。腫瘤的發生、轉移為多階段,多步驟的過程,在發生中有多個基因的突變和表達異常。本研究方向是從腫瘤基因多態性、表觀遺傳、細胞信號通路為切入點,研究胃、腸、口腔癌細胞的增殖能力、凋亡、腫瘤組織微血管密度(MVD)、侵襲轉移以及腫瘤基因治療的相關性,探討其發生、轉移和治療方面的問題。腫瘤的發生和治療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有了飛速的發展,我們通過對胃腸癌腫瘤基因多態性、表觀遺傳、細胞信號通路的研究,篩選腫瘤個性化標記物,探討腫瘤基因靶向治療的高效靶點。重點研究RTPK、PI3 K-Akt/PKB、WNT通路中高效靶點,探討腫瘤基因靶向治療分子的可行性。尋找到合適靶點。建立細胞和分子靶向治療程序,即時開展臨床應用研究,為腫瘤治療提供新的防治途徑,爭取獲得省級以上成果1-2項。通過細胞培養、基因轉染、動物實驗等方法,應用標準化程序免疫組化檢測、western blot、ELISA、RT-PCR、PCR、MSP、DHPLC、激光共聚焦等方法,完成各項研究,為臨床判斷腫瘤的侵襲性、轉移率、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提供依據,并形成標志性成果。有關該方面的研究在醫學上屬于領先地位,對于結腸癌治療有重要價值。
研究方向二:干細胞及疾病治療應用研究
方向負責人:韓玉貞
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本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干細胞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而且發現腫瘤細胞突變最早發生于干細胞。課題組研究發現腫瘤組織中存在極少量瘤細胞,充當著干細胞的角色,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潛能,在啟動腫瘤形成和生長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腫瘤生長、轉移與復發的根源。為進一步探討腫瘤干細胞在腫瘤發生、侵襲、轉移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干細胞向腫瘤干細胞轉化的機制及其調控。本研究方向基于前期對胚胎干細胞、乳腺癌干細胞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其轉化、增殖過程中基因調控、信號通路分子的基因和蛋白的表達,以及與腫瘤血管生成、轉移、侵襲的相關性, 重點研究在Wnt、Notch、Hedgehog細胞信號通路途徑中,調控干細胞的生長分化的關鍵位點。篩選與之相關的干細胞的信號通路調控的關鍵分子,探討腫瘤干細胞與分化細胞在共同完成癌轉移過程中的相互關系。
研究方向三:靶向、控釋納米載藥體系構建及抗腫瘤效應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
方向負責人:韓景田
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根據進入生物體的磁性納米材料可能發生團聚、解離、吸附等變化特性,將建立控釋納米載藥體系,預防磁性納米材料被生物體清除、防御和免疫反應行為的干擾。采用小鼠單核巨噬細胞RAW264.7在體外進行納米生物學效應的探討研究,探索建立該類納米材料的細胞毒性及安全性評價平臺,為保障納米科技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及納米顆粒的安全防護提供科學依據。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納米、生物、化學、物理學等研究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制備抗腫瘤納米粒子,并采用葡萄糖酸和低聚殼聚糖分別對納米粒子進行界面修飾,使其表面帶電性質發生改變,運用多種方法對粒子進行表征,同時從多角度檢測修飾前后的抗腫瘤納米粒子對正常細胞、炎癥細胞、腫瘤細胞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的影響。篩選具有納米粒子特性的藥物載體,研究抗腫瘤4納米粒子的修飾與表征,采用葡萄糖酸和低聚殼聚糖對抗腫瘤納米粒子進行修飾。研究探討修飾的納米粒子的表征,重點對抗腫瘤納米粒子的組成、表面修飾物質覆蓋率、形態、粒徑分布、表面電位、晶體結構及抗腫瘤進行表征鑒定。利用紅外光譜(FT-IR)、熱重分析(TGA)檢測納米粒子的組成以及修飾物質在納米粒子表面的覆蓋率,動態光散射法(DLS)檢測納米粒子的粒徑及分布,測定納米粒子的表面電位,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抗腫瘤納米粒子的形態,X射線衍射(XRD)測量其晶體結構,振動樣品磁強計(VSM)測量其磁性。
四、人才培養(仿宋_GB2312四號)
依托本學科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實驗平臺,不僅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大量課題,而且培養了大批人才,近3年先后有60余人次在病理科開展研究工作。本學科已招收6屆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共26人,已畢業12人,在讀14人研究生發表論文31篇,其中SCI收錄2篇。圓滿完成本??撇±韺W授課任務,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一致好評。本學科著力于科研、臨床、教學能力三者并舉培養,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科多人次獲得山東省教學名師、師德標兵、優秀研究生導師、校級名師、優秀教師等稱號。
五、科學研究
近五年來共承擔教學及科研項目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7項,廳局級項目3項,項目總經費達214.7萬元;建設期內學科成員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09篇,其中被國外權威檢索機構(SCI、EI、CA、Medline等)收錄10余篇,SCI收錄10篇,核心期刊64篇。出版教材或著作16部,其中主編 2部,副主編 5部;獲得專利2項;取得教學科研成果獎勵4項,獲得國際先進水平成果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3項,廳局級一、二、三等獎8項,校級優秀成果獎6項。
六、條件建設
本建設周期內擴大工作面積近600平方米,現有使用工作面積近1110 平方米,其中臨床服務面積600平方米,分設免疫組化室、細胞病理室、分子病理室、免疫熒光病理室、新鮮標本組織庫等。擁有科研實驗室面積510平方米,建立了分子病理實驗室、顯微切割實驗室、免疫熒光實驗室、細胞學實驗室、免疫組織化學實驗室、構建了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化信息網絡平臺等。目前,儀器設備總值達2124萬元,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31臺,價值1160余萬元,其中11臺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保證了腫瘤分子病理學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
七、學術氣氛與學術交流
加強同國內外同行間的合作,聘請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療中心王煥友教授、韓國加圖立大學醫學院樸元相教授、南碩佑教授等3位為本學科的客座教授聘請國外學者來學科講學和交流,每年10余次;不定期舉行專題研討會,交流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進展;以學術報告、講座等形式定期匯報臨床、教學及科研的進展和最新研究成果。30余人次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多次舉辦省級學術會議和承擔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先后派出多人外出學習醫療、科研及教學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進展,提高了本學科的整體實力。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00104]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濱州醫學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基礎醫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10]醫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基礎醫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病理學(02)病理生理學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99)聯考西醫綜合
④(--)無
備  注: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專業代碼:100104     門類/類別:醫學     學科/類別:基礎醫學

專業介紹

溫州醫科大學為例:方向一:病理學學科簡介
本學科共有教授、主任醫師12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9名,留學歸國人員6名,兼職教授6名,曾獲浙江省QR,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教壇新秀,溫州市551人才,溫州醫科大學優秀教師,溫州醫科大學教學名師,溫州醫科大學青年骨干教師,溫州醫科大學教壇新秀。本專業導師擔任中華病理學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病理學會副主任委員,溫州市病理學會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副主委。
本學科在科研上已形成了穩定的七個研究方向:臨床病理學、免疫病理學、腫瘤分子病理學、生殖內分泌病理學、血液病理學、神經病理學和糖尿病及并發癥研究。近5年已完成和在研的課題有20余項,課題經費達600余萬元,其中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面上項目8項,主持省科技廳國際合作課題2項,參與863國家重大攻關課題1項,主持、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8項,主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中醫藥管理局及溫州市人民政府、溫州市科技局等課題20余項,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SCI收錄120余篇,出版專著15余部,獲省科技進步獎5項、省廳級科技成果獎7項。
本學科注重與國際的交流合作,2005年與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共同成立了溫州醫科大學分子病理中心,并與耶魯大學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 腫瘤中心、紐約州立大學石溪醫學院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四所國際一流的醫學院校在臨床新技術的開展、人才培訓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協作關系。
方向二:病理生理學學科簡介
本學科方向目前共有教授3人,客座教授1人,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3人,講師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擁有包括浙江省151人才、溫州市5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教壇新秀、溫州醫科大學教學名師、溫州市優秀教師及溫州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等人員。部分專家擔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常務理事、中華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炎癥、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發熱、低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缺氧和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有臟器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機制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低氧性及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的研究;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機制及其防治等;主要依托溫州醫科大學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所和低氧研究所。
近5年來共獲得各類科研課題60余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7項,獲縱向資助經費500余萬元;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30項,其中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300百余篇,其中SCI收錄1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授權2項。主編教材和參考書25部,參編教材和參考書17部。
本學科方向注重與國際的交流合作,與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生理學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愛荷華大學醫學系心臟中心在新技術的開展、人才培訓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協作關系。目前已培養碩士生50余人,其中3人獲浙江省優秀畢業碩士生,1人獲溫州醫科大學優秀畢業碩士生。

專業點分布

解放軍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承德醫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錦州醫科大學 沈陽醫學院 延邊大學 吉林大學 北華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佳木斯大學 牡丹江醫學院 海軍軍醫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揚州大學 蘇州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南京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蚌埠醫學院 皖南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 濟南大學 濰坊醫學院 泰山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 鄭州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 新鄉醫學院 河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汕頭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 桂林醫學院 右江民族醫學院 海南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 成都醫學院 四川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 遵義醫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 大理大學 昆明醫科大學 空軍軍醫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延安大學 蘭州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醫科大學 石河子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1001 基礎醫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參評3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7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2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3 10246 復旦大學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5 10335 浙江大學 A-
6 10558 中山大學 A-
7 90030 第二軍醫大學 A-
8 10062 天津醫科大學 B+
9 10285 蘇州大學 B+
10 10312 南京醫科大學 B+
11 10422 山東大學 B+
1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3 10533 中南大學 B+
14 10610 四川大學 B+
15 12121 南方醫科大學 B+
16 10025 首都醫科大學 B
17 10159 中國醫科大學 B
18 10161 大連醫科大學 B
19 10183 吉林大學 B
20 10247 同濟大學 B
21 10486 武漢大學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23 90032 第四軍醫大學 B
24 10055 南開大學 B-
25 10089 河北醫科大學 B-
26 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27 10304 南通大學 B-
28 10459 鄭州大學 B-
29 10559 暨南大學 B-
30 10631 重慶醫科大學 B-
31 10730 蘭州大學 B-
32 10313 徐州醫科大學 C+
33 10366 安徽醫科大學 C+
34 10384 廈門大學 C+
35 10403 南昌大學 C+
36 10555 南華大學 C+
37 10598 廣西醫科大學 C+
38 10660 貴州醫科大學 C+
39 11065 青島大學 C+
40 10114 山西醫科大學 C
41 10472 新鄉醫學院 C
42 10560 汕頭大學 C
43 10570 廣州醫科大學 C
44 10678 昆明醫科大學 C
45 10752 寧夏醫科大學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47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48 10160 錦州醫科大學 C-
49 10299 江蘇大學 C-
50 10343 溫州醫科大學 C-
51 10367 蚌埠醫學院 C-
52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C-
53 10601 桂林醫學院 C-
54 10760 新疆醫科大學 C-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1001 基礎醫學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參評3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7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2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3 10246 復旦大學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5 10335 浙江大學 A-
6 10558 中山大學 A-
7 90030 第二軍醫大學 A-
8 10062 天津醫科大學 B+
9 10285 蘇州大學 B+
10 10312 南京醫科大學 B+
11 10422 山東大學 B+
1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3 10533 中南大學 B+
14 10610 四川大學 B+
15 12121 南方醫科大學 B+
16 10025 首都醫科大學 B
17 10159 中國醫科大學 B
18 10161 大連醫科大學 B
19 10183 吉林大學 B
20 10247 同濟大學 B
21 10486 武漢大學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23 90032 第四軍醫大學 B
24 10055 南開大學 B-
25 10089 河北醫科大學 B-
26 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27 10304 南通大學 B-
28 10459 鄭州大學 B-
29 10559 暨南大學 B-
30 10631 重慶醫科大學 B-
31 10730 蘭州大學 B-
32 10313 徐州醫科大學 C+
33 10366 安徽醫科大學 C+
34 10384 廈門大學 C+
35 10403 南昌大學 C+
36 10555 南華大學 C+
37 10598 廣西醫科大學 C+
38 10660 貴州醫科大學 C+
39 11065 青島大學 C+
40 10114 山西醫科大學 C
41 10472 新鄉醫學院 C
42 10560 汕頭大學 C
43 10570 廣州醫科大學 C
44 10678 昆明醫科大學 C
45 10752 寧夏醫科大學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47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48 10160 錦州醫科大學 C-
49 10299 江蘇大學 C-
50 10343 溫州醫科大學 C-
51 10367 蚌埠醫學院 C-
52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C-
53 10601 桂林醫學院 C-
54 10760 新疆醫科大學 C-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2007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北京大學 A+ 6 吉林大學 A 11 四川大學 A
2 復旦大學 A+ 7 南方醫科大學 A 12 上海交通大學 A
3 中南大學 A+ 8 中國醫科大學 A 13 河北醫科大學 A
4 汕頭大學 A 9 華中科技大學 A 14 南華大學 A
5 中山大學 A 10 山東大學 A      
 
B+等(20個):暨南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貴陽醫學院、鄭州大學、廣西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延邊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新鄉醫學院、武漢大學
 
 
B等(20個):寧夏醫學院、蘭州大學、河南大學、溫州醫學院、昆明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佳木斯大學、承德醫學院、泰山醫學院、蘇州大學、北華大學、青島大學、東南大學、濰坊醫學院、遼寧醫學院、瀘州醫學院、河北北方學院、揚州大學、廣州醫學院
 
 
C等(14個):名單略
2015-2016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北京協和醫學院 5★ 90
2 北京大學 5★ 90
3 復旦大學 5★ 90
4 中南大學 5★ 90
5 華中科技大學 4★ 90
6 上海交通大學 4★ 90
7 浙江大學 4★ 90
8 四川大學 4★ 90
9 南京醫科大學 4★ 90
10 中山大學 4★ 90
11 南方醫科大學 4★ 90
12 吉林大學 4★ 90
13 南京大學 4★ 90
14 山東大學 4★ 90
15 中國醫科大學 4★ 90
16 汕頭大學 4★ 90
17 重慶醫科大學 4★ 90
18 河北醫科大學 4★ 90
19 首都醫科大學 3★ 90
20 暨南大學 3★ 90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6西醫綜合
復試科目:
專業知識 (先筆試,切片和標本觀察,后口試 )
專業外語(筆試 )
實驗操作或臨床技能考核(實驗操作或臨床技能考核)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1、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方向) (筆試 )
2、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學方向)(筆試 )
復試成績占入學考試總成績權重:50%
外語口語(含聽力)為復試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維表達能力等也均為復試必須考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