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網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相關專業

大連理工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大連理工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因為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大連理工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的同學注意: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大連理工大學 工程力學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
大連理工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城市大連,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優秀的高等院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廣大學子求學考研的好選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在全國排名,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在全國排名:

工程力學,國內排名第一,擁有眾多著名科學家。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于1957年由錢令希院士和唐立民教授領導創建,1981年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設立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87年計算力學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1996年首批獲得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工程力學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確定為力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目前本學科包含一般力學和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4個二級學科,并自主設立計算力學、巖土與環境力學、動力學與控制、應用實驗力學4個二級學科,擁有上述8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

工程力學系依托于“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211工程”建設和“985工程” 建設經費的資助下,學科點科研教學設備條件先進,逐步形成了工業裝備與工程結構關鍵力學問題實驗平臺、高性能計算硬件和軟件平臺、生物與納米力學實驗平臺、流體與巖土環境力學實驗平臺。在過去50年中,本學科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力學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綜合實力和學術水平在我國力學學科處于一流水平,在國際學術界也有重要影響。

工程力學系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包括博士生導師28人、教授28人、副教授26人,其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50名。師資隊伍包括錢令希、鐘萬勰、程耿東3位中科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含1名講座教授),3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工程力學系面向國防軍工、工業裝備和重大工程等國家需求,研究領域包括力學各主要分支學科、工程科學計算、大規模計算工程軟件、工程學科交叉領域的力學與多學科耦合問題等研究領域,進行基礎學科創新研究和重大工程應用服務。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四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四項、省部級科技獎四十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五十多種。近五年來,在國際、國內重要期刊發表論文888篇,承擔了多項包括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科研項,完成了大量國防軍工、工業裝備與重大工程等應用項目,科研總經費達8000余萬元。

工程力學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五年共培養畢業的博士146人、碩士343人。其中獲得教育部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2篇;獲遼寧省優秀博士論文獎6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研究生培養教育獲1997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遼寧省第五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模范教師1名,全國力學教學優秀教師1名。獲得徐芝綸杯全國基礎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1名。

工程力學系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20余所海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有2人擔任3個國際學術組織執委(或執委會副主席),4人擔任11個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或副主編),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國際間人員訪問交流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達到50人次左右規模。近年來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4次,成為我國力學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的中心之一。另外,還有我國力學界影響較大的核心學術期刊《計算力學學報》(EI全部收錄)。

 

大連理工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城市大連,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優秀的高等院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廣大學子求學考研的好選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報錄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報錄比:

據國大連理工大學究研生院消息,2014年大連理工大學080104工程力學考研報錄比(官方)已發布,詳情如下:


院(系、部)代碼、名稱 代碼 名稱 錄取情況
總數 推免
260 盤錦校區 080104 ☆▲▲工程力學 3 0

大連理工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城市大連,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優秀的高等院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廣大學子求學考研的好選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


據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參考書目及考試科目已發布,詳情如下:

盤錦校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280
專業代碼及名稱 科目代碼  科目名稱  參考書目 
080104 工程力學 816 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主編:季順迎,科學出版社,2013年1月;《材料力學解題指導》,主編:馬紅艷,科學出版社,2014年1月

工程力學 [080104]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力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海洋工程裝備設計中的關鍵力學問題研究
02 (全日制)海洋工程實驗及現場監測技術
03 (全日制)先進復合材料力學行為
04 (全日制)工程機械設計及優化
05 (全日制)多體系統與機械系統動力學
06 (全日制)智能檢測儀器開發與利用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16 材料力學
備  注: 與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080100力學統一劃線,分校區排序錄取。
大連理工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城市大連,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優秀的高等院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廣大學子求學考研的好選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經驗,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28號復試報道+復試說明會:
  上午和下午報道,有一點如果是往界生,那個學歷注冊備案表要最新的,最好是來復試前再打出來,報道時教務科會刷二維碼,不要提前注冊,過期的不行。其它的成績單什么的一定得有,報道費150。
  復試說明會講了一些關于后面復試的東西,筆試,面試啥的。今年航院沒招滿,缺一個名額要從力學調過去,如果航院復試刷人了,少的人從力學補過去(今年航院就面試刷了一人)。今年的復試名單有129人,原則上要刷掉25人,但是第二天來參加筆試的只有126人,三人沒來,或是其它原因,不知道??傊@個說明會,聽聽就行了。

  29號早上7點半筆試:
  這個,先說說結果,筆試總共刷了8人,具體分數自已可以去學部網站查查,都是55-59的,所以說筆試不管會不會,一定要寫滿,我自已感覺到60都危險,結果還是過了。

  面試:我今年就是敗在面試上了,我的分數太低。從大家面試的結果來看,什么都問(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斷裂力學,有限元分析,總之問的很多)??梢钥纯唇衲甑慕Y果,最后錄取的與沒錄取的分差都在1分以內,所以筆試成績通過了,多找找導師還是有用的,但有一點,最好找一個力學系的導師,別找什么其它學院的,因為他們也要面試,此時幫不上啥忙,其它的你們可以問一下學長啥的。
  很遺憾今年以0.9分之差沒有被大連理工錄?。?/div>
一、培養目標(標題3,宋體五號加粗)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堅實的數理和力學基礎,具有系統而深入的專業知識,掌握力學試驗技能和計算方法,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了解本學科最新發展前沿動態,具有獨立從事科研能力的,能夠在力學及相鄰學科從事科研、教學、設計、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層次、創新性專門人才。 
二、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力學一級學科下設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 研究方向:
01 分析結構力學與辛數學方法
02 動力學與最優控制
03 隨機振動及非線性振動
04 復雜系統與多體系統動力學
固體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
02 多孔多相介質力學
03 計算固體力學與耦合問題數值方法
04 破壞力學
05 工程流變學與顆粒材料力學
流體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 流體力學中的辛技術及應用
02 磁流體中智能機器魚機理與優化設計
03 流動的穩定性分析及湍流模擬
04 流體的混合及熱質傳遞強化技術
05 港口海岸工程及海洋工程
06 計算流體力學
工程力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 工程結構多學科優化與反問題
02 結構與多學科耦合系統仿真軟件與應用
03 先進材料與結構性能表征與現代設計理論
04 工程結構動力分析與控制
05 工程結構可靠性分析與健康診斷
計算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 工程優化與反問題的數值方法及應用
02 多場與多尺度耦合問題的數值方法及應用
03 現代有限元方法、計算建模與科學計算可視化
04交緣與交叉學科中的關鍵力學問題
05計算流體力學
巖土與環境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多孔多相材料中非線性力學及耦合問題
02 環境土力學
03 巖土力學試驗測試技術與土的本構關系
04 巖石力學、地下工程與邊坡工程
05 土壤滲流
動力學與控制專業研究方向:
01工程結構振動分析、控制與優化
02 智能材料與結構控制
03 機器人系統動力學
04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應用與實驗力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材料和結構在特殊環境下的力學行為
02 巖土和環境力學實驗測試技術及基礎理論研究
03 海洋工程抗振技術與實驗監測技術
04 爆炸力學、沖擊動力學、爆破工程、爆炸加工
05 大型工業裝備故障診斷、強度與可靠性分析
生物與納米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生物器官生物力學模型及新材料應用研究
02分子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
03微納米與多尺度力學研究
04生物材料的力學行為及其多功能化
航空航天力學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
01飛行器結構優化設計
02 先進材料與結構
03 氣動與熱防護
04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05 航空航天推進技術
三、培養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也可實行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負責制。博士研究生導師可根據課題需要聘請相關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協助工作,也可吸收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術骨干組成指導小組。導師(組)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制訂和調整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組織安排開題、中期考核、指導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等。
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以科學研究為主,重點進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團隊合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博士研究生應根據培養方案要求,學位論文工作需要及個人的特點適當安排學習若干課程,以拓寬專業基礎、掌握開拓性、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方法。鼓勵博士研究生跨學科選修專業課程。
博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在申請答辯之前須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四、學習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習年限為3-4年,直接攻博研究生為4年,碩博連讀研究生為5年,在職博士研究生為5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辯,研究生本人需在學制期滿之前6個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畢業申請。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年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含休學時間),超過5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確認申請,限期畢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年限最長不得超過8年,超過7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確認申請,限期畢業。
對于極少數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提前答辯,具體按照《大連理工大學關于研究生提前進行學位論文答辯有關規定》的要求執行。
五、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博士研究生達到畢業標準的課程總學分不低于14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不低于6學分,選修課不低于4學分,學術活動4學分。
六、開題報告
博士研究生原則上應在入學后第二學期末之前進行博士論文開題。開題報告應包括選題的科學依據及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預研情況及論文工作計劃等內容。學部/院系專家組進行考核,不通過者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
七、中期考核和資格考試
1、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入學后第四學期末之前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應包括已經取得的階段工作成果、存在問題及后半期的具體工作計劃等內容。具體實施按照《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的要求執行。
2、資格考核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入學后第二學期末之前進行博士生資格考核,以確認其是否具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己瞬煌ㄟ^者,予以退學或轉回碩士處理。
八、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學分后,學生必須開展相對系統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包括從文獻閱讀,選題,一定深度的理論分析,計算機編程和(或)實驗,大型商業軟件的學習與熟練運用,數值分析方法的掌握運用,工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參與科研項目并獨立完成和編寫一定分量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后撰寫符合學位論文要求的畢業論文。在研究工作基礎上,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或有正式錄用函)3篇以上學術論文,但在我校主辦的同一種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只以該期刊一篇論文計,并且須至少滿足如下兩個條件之一:(1)在SCI收錄的境外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或錄用論文一篇;(2)在EI收錄的境外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篇,并在其它中文或英文(國內或國外)的E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篇;
博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選題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可以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也可以是高新技術和重大工程技術的開發研究,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博士學位論文應具有創造性、先進性和相當的工作量。論文應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應在科學或專門技術領域做出創造性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門學科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
博士學位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按學校有關要求執行。
九、參考書目及相關重要學術期刊

1、主要參考書目
n         鐘萬勰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n         程耿東,工程優化設計基礎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n         姚偉岸、鐘萬勰,辛彈性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n         黃筑平連續介質力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n         胡海昌,彈性力學的變分原理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1981;
n         王勖成,邵敏,有限元法基本原理與數值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n         林家浩張亞輝隨機振動的虛擬激勵法科學出版社, 2004
n         王仁,熊祝華,黃文彬,塑性力學基礎,科學出版社,1998
n         土的工程性質,黃文熙主編,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
n         土工原理與計算,殷宗澤,錢家歡,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n         雷志棟,土壤水動力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n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土工研究所,土工試驗技術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n         Fredlund,D.G., Rahardjo,H.,非飽和土土力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n         Thomas H Courtney,材料的力學行為;
n         吳鳳林等,力學實驗 基礎和流體力學部分 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n         蘇先基等,力學實驗 固體力學部分 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n         陶祖萊主編,生物力學導論,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0;
n         云大真 于萬明著,結構分析光測力學,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n         張兆順,崔桂香 著,流體力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n         王英,謝曉晴,李海英 著,流體力學實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n         張廷芳 著,計算流體力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
n         陸金甫,關治 著,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n         張亞輝,林家浩,結構動力學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n         洪嘉振,計算多體系統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n         J.C.Simo and T.Hughes Computational Inelasticity, Springer-Verlag, NY, 1998;
n         E.W.Billington,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Adam and Boston Ltd., 1986;
n         K.L Johnson, Contact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n         J. B. Burl, Linear Optimal Control - and  Methods, Addison-Wesley Longman, 1998;
n         A.E. Bryson, Dynamic Optimization. Addison Wesley, 1999;
n         J.L. Junkins, Kim Y., Introduction to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s, AIAA, 1993
n         M. Green, D.J.N. Limebeer, Linear Robust Control,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5
n         L.E. Malvern,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of a Continuum medium, Prentice-Hall Inc., 1969;
n         M.A. 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ume 1: Essentials, Joun Wiley & Sons, 1991
n         M.A.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ume 2: Advanced topics, Wiley, 1997
n         C. Zienkiewicz, R.L. Taylo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5th Edition, Volume 1,2,3、,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

2、重要學術期刊
n         AIAA Journal
n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n         Coastal Engineering
n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n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
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         Computers and Fluids
n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n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n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n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n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n         Geotechnique
n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 Application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 Transfer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 in Fluid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Geomechanics Abstracts
n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mechanics
n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n         Journal of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n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n         Journal of Hydrolytic Engineering
n         Journal of Hydrolytic Research
n         Journal of Fluids of Structures
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n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n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n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         Nanotechnology
n         Nature
n         Optical Engineering
n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n         Ocean Engineering
n         Physics of Fluid
n         Physical Review B
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         Science
n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n         Soil and Foundation
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n         Strain
n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n         固體力學學報(中文版)
n         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
n         光學技術
n         光學學報計算力學學報
n         力學學報(中文版)
n         力學學報(英文版)
n         力學與實踐
n         應用數學與力學
n         應用力學學報
n         水動力學進展
n         中國科學
n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n         巖土工程學報
n         巖土力學
n         實驗力學
十、論文評審與答辯
論文的評審與答辯按照《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及相關文件的要求執行。
十一、畢業及學位授予
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則準予畢業,并發給畢業證書;經院系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通過后可授予博士學位,并發給學位證書。



力學(碩士研究生)
(專業代碼:0801 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本專業著力夯實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對學生力學建模、分析、計算和實驗技能進行全面訓練,并注重培養學生在力學相關計算軟件應用、研究與開發的能力。本專業的畢業生應具有扎實的數學及力學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了解本學科最新發展前沿動態,具備在力學及其它相關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科研、教學、設計、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力學一級學科下設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 研究方向:
01 分析結構力學與辛數學方法
02 動力學與最優控制
03 隨機振動及非線性振動
04 復雜系統與多體系統動力學
固體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
02 多孔多相介質力學
03 計算固體力學與耦合問題數值方法
04 破壞力學
05 工程流變學與顆粒材料力學
流體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 流體力學中的辛技術及應用
02 磁流體中智能機器魚機理與優化設計
03 流動的穩定性分析及湍流模擬
04 流體的混合及熱質傳遞強化技術
05 港口海岸工程及海洋工程
06 計算流體力學
工程力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 工程結構多學科優化與反問題
02 結構與多學科耦合系統仿真軟件與應用
03 先進材料與結構性能表征與現代設計理論
04 工程結構動力分析與控制
05 工程結構可靠性分析與健康診斷
計算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 工程優化與反問題的數值方法及應用
02 多場與多尺度耦合問題的數值方法及應用
03 現代有限元方法、計算建模與科學計算可視化
04交緣與交叉學科中的關鍵力學問題
05計算流體力學
巖土與環境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多孔多相材料中非線性力學及耦合問題
02 環境土力學
03 巖土力學試驗測試技術與土的本構關系
04 巖石力學、地下工程與邊坡工程
05 土壤滲流
動力學與控制專業研究方向:
01工程結構振動分析、控制與優化
02 智能材料與結構控制
03 機器人系統動力學
04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應用與實驗力學專業 研究方向:
01材料和結構在特殊環境下的力學行為
02 巖土和環境力學實驗測試技術及基礎理論研究
03 海洋工程抗振技術與實驗監測技術
04 爆炸力學、沖擊動力學、爆破工程、爆炸加工
05 大型工業裝備故障診斷、強度與可靠性分析
生物與納米力學專業研究方向:
01生物器官生物力學模型及新材料應用研究
02分子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
03微納米與多尺度力學研究
04生物材料的力學行為及其多功能化
航空航天力學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
01飛行器結構優化設計
02 先進材料與結構
03 氣動與熱防護
04 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
05 航空航天推進技術
三、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也可實行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負責制。導師(組)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制訂和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組織安排開題、指導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等。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導師(組)的指導作用,又要特別注重碩士生自學、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在申請答辯之前須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四、學習年限
學制3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辯,研究生本人需在學制期滿之前3個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畢業申請,超過4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確認申請,限期畢業。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含休學時間)。
五、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達到畢業標準的課程總學分不低于30學分,其中學位必修課不低于24學分,選修課不低于6學分。
六、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學分后,學生必須開展相對系統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包括從文獻閱讀,選題,一定深度的理論分析,計算機編程和(或)實驗,大型商業軟件的學習與熟練運用,數值分析方法的掌握運用,工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參與科研項目并獨立完成和編寫一定分量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后撰寫符合學位論文要求的畢業論文。在研究工作基礎上,撰寫1-2篇學術論文,爭取在網絡學刊或公開刊物上至少有一篇論文發表。
學位論文要求具有系統的研究思路和計劃,反映系統科學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和學術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學上的前沿性和重大實際工程的應用價值。論文應具有較豐富的工作量,有明確而可信的研究結論。論文的撰寫應符合科技文獻的編寫規范,具有良好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文字表達精煉準確,外文摘要等的編寫合乎要求。
七、參考書目及相關重要學術期刊
1、主要參考書目
n         鐘萬勰, 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應用力學的辛數學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n         程耿東,工程優化設計基礎. 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n         姚偉岸、鐘萬勰,辛彈性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n         黃筑平, 連續介質力學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n         胡海昌,彈性力學的變分原理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1981;
n         王勖成,邵敏,有限元法基本原理與數值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n         林家浩, 張亞輝, 隨機振動的虛擬激勵法. 科學出版社, 2004;
n         王仁,熊祝華,黃文彬,塑性力學基礎,科學出版社,1998;
n         土的工程性質,黃文熙主編,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
n         土工原理與計算,殷宗澤,錢家歡,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n         雷志棟,土壤水動力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n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土工研究所,土工試驗技術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n         Fredlund,D.G., Rahardjo,H.,非飽和土土力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n         Thomas H Courtney,材料的力學行為;
n         吳鳳林等,力學實驗 基礎和流體力學部分 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n         蘇先基等,力學實驗 固體力學部分 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n         陶祖萊主編,生物力學導論,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0;
n         云大真 于萬明著,結構分析光測力學,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n         張兆順,崔桂香 著,流體力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n         王英,謝曉晴,李海英 著,流體力學實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n         張廷芳 著,計算流體力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
n         陸金甫,關治 著,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n         張亞輝,林家浩,結構動力學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n         洪嘉振,計算多體系統動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n         J.C.Simo and T.Hughes Computational Inelasticity, Springer-Verlag, NY, 1998;
n         E.W.Billington,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Adam and Boston Ltd., 1986;
n         K.L Johnson, Contact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n         J. B. Burl, Linear Optimal Control - and  Methods, Addison-Wesley Longman, 1998;
n         A.E. Bryson, Dynamic Optimization. Addison Wesley, 1999;
n         J.L. Junkins, Kim Y., Introduction to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s, AIAA, 1993
n         M. Green, D.J.N. Limebeer, Linear Robust Control,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5
n         L.E. Malvern, Introduction to the Mechanics of a Continuum medium, Prentice-Hall Inc., 1969;
n         M.A. 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ume 1: Essentials, Joun Wiley & Sons, 1991
n         M.A.Crisfiel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ume 2: Advanced topics, Wiley, 1997
n         C. Zienkiewicz, R.L. Taylo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5th Edition, Volume 1,2,3、,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

 
2、重要學術期刊
n         AIAA Journal
n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n         Coastal Engineering
n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n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
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n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         Computers and Fluids
n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n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n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n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n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n         Geotechnique
n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 Application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 Transfer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 in Fluid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Geomechanics Abstracts
n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mechanics
n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n         Journal of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n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n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n         Journal of Hydrolytic Engineering
n         Journal of Hydrolytic Research
n         Journal of Fluids of Structures
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n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n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n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         Nanotechnology
n         Nature
n         Optical Engineering
n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n         Ocean Engineering
n         Physics of Fluid
n         Physical Review B
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         Science
n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n         Soil and Foundation
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n         Strain
n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n         固體力學學報(中文版)
n         固體力學學報(英文版)
n         光學技術
n         光學學報計算力學學報
n         力學學報(中文版)
n         力學學報(英文版)
n         力學與實踐
n         應用數學與力學
n         應用力學學報
n         水動力學進展
n         中國科學
n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n         巖土工程學報
n         巖土力學
n         實驗力學 
 
八、跨專業考入的研究生補修本專業大學本科主干課程要求及課程目錄
1、對跨專業考入且缺少本科層次專業基礎的碩士研究生,一般應在導師指導下確定1-3門本學科的本科生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補修課程按原課程學分數的一半計學分,考試成績合格計入選修課學分。
2、課程名稱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計算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流體力學、計算方法……
九、論文評審與答辯
論文的評審與答辯按照《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及相關文件的要求執行。
十、畢業及學位授予
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則準予畢業,并發給畢業證書;經院系位
工程力學 [080104]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盤錦校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力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海洋工程裝備設計中的關鍵力學問題研究(02)海洋工程實驗及現場監測技術(03)先進復合材料力學行為(04)工程機械設計及優化(05)多體系統與機械系統動力學(06)智能檢測儀器開發與利用
招生人數: 9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16)材料力學
備  注: 擬接受推免生計劃將根據推免生報考情況相應增加或減少,擬招生計劃數將根據國家最終下達我校計劃數、接受推免生情況、考生報考情況相應增加或減少。各專業劃線及排序錄取方式請登錄http://202.118.65.123:8080/zsgl/zsmlgl/zsml_ss.aspx查詢。
大連理工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城市大連,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師資力量雄厚,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優秀的高等院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廣大學子求學考研的好選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連理工大學考研工程力學專業介紹,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工程力學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工程力學是力學與現代工程技術交叉發展的一門學科,運用現代力學的知識解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重大工程問題。其研究領域幾乎涉及所有的工程領域,如航空、航天、土木、機械、水利、造船、材料、化工、能源、環境和生物等。并且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信息、材料、生命、電子等新興學科和戰略高技術產業,對工程力學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研究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展和深入。
  工程力學的主要研究目標是同相關學科結合,采用數值模擬和試驗技術,研究工業裝備和工程結構中的關鍵力學問題以及多學科交叉問題,研究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先進的數值分析技術、試驗技術、先進的設計方法和理論,以及實現這些理論和技術的軟件平臺和實現技術。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學科點組建于1957年,依托于大連理工大學力學一級學科和“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教學設備條件先進,師資力量強。師資隊伍包括程耿東教授和歐進萍教授兩位中科院院士、18名博士生導師,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三等獎、國家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教育部及其它部省級一、二等獎30余項。近五年來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八六三、九七三和重要的軍工和工程攻關項目等一批重要科研項目,出版和發表學術著作和高水平論文幾百篇(部),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

  研究方向
  1.工程結構多學科優化與反問題
  2.結構與多學科耦合系統仿真軟件與應用
  3 .先進材料與結構性能表征與現代設計理論
  4.工程結構動力分析與控制
  5.工程結構可靠性分析與健康診斷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工程力學     專業代碼:077204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力學

專業點分布

北京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參評5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80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03 清華大學 A+
3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6 10056 天津大學 A-
7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10 10247 同濟大學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B+
12 10280 上海大學 B+
13 10335 浙江大學 B+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B+
15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6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B
18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20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21 10294 河海大學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23 10730 蘭州大學 B
2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25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27 10286 東南大學 B-
28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29 10532 湖南大學 B-
30 10558 中山大學 B-
31 10610 四川大學 B-
32 10611 重慶大學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C+
34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C+
35 10246 復旦大學 C+
36 10486 武漢大學 C+
37 10530 湘潭大學 C+
38 10559 暨南大學 C+
39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C+
41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C+
42 10145 東北大學 C
43 10183 吉林大學 C
44 10299 江蘇大學 C
45 10422 山東大學 C
46 10459 鄭州大學 C
47 10533 中南大學 C
48 11646 寧波大學 C
49 10107 石家莊鐵道大學 C-
50 10128 內蒙古工業大學 C-
51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52 10216 燕山大學 C-
53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54 10384 廈門大學 C-
55 10403 南昌大學 C-
56 10710 長安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工程力學     專業代碼:080104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力學

專業介紹

北京化工大學為例
本學科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本校“211工程”和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支撐學科還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現有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5人。
本專業點是力學與現代工程科學技術交叉發展的力學分支學科,其研究領域涉及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石油與化學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航空與航天、國防建設及安全工程等領域,包括工程中關鍵力學問題的建模、分析理論及計算方法、過程裝備的強度與安全、微納米力學與微納米機電系統、機械裝備健康監測與診斷、現代力學測試技術與實驗方法、振動工程與動態測試技術、結構損傷檢測與狀態評估等研究內容。本學科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各部(省)委科技攻關項目、軍工項目、省部級人才項目及橫向項目多項,在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部委科技進步獎多項。
本學科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注重與相關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在研究工作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則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結合在科學研究全過程的各階段來培養不同層次的工程力學人才,尤其是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融合和創新構思與策劃的高層次人才,本學科將力爭建設成為我國工程力學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專業點分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科學院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工業大學 沈陽建筑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廈門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 鄭州機械研究所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701所)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三峽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大學 汕頭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空研究院623所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204所) 空軍工程大學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十一所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蘭州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新疆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01 力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參評5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80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03 清華大學 A+
3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6 10056 天津大學 A-
7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10 10247 同濟大學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B+
12 10280 上海大學 B+
13 10335 浙江大學 B+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B+
15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6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B
18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20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21 10294 河海大學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23 10730 蘭州大學 B
2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25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27 10286 東南大學 B-
28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29 10532 湖南大學 B-
30 10558 中山大學 B-
31 10610 四川大學 B-
32 10611 重慶大學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C+
34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C+
35 10246 復旦大學 C+
36 10486 武漢大學 C+
37 10530 湘潭大學 C+
38 10559 暨南大學 C+
39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C+
41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C+
42 10145 東北大學 C
43 10183 吉林大學 C
44 10299 江蘇大學 C
45 10422 山東大學 C
46 10459 鄭州大學 C
47 10533 中南大學 C
48 11646 寧波大學 C
49 10107 石家莊鐵道大學 C-
50 10128 內蒙古工業大學 C-
51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52 10216 燕山大學 C-
53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54 10384 廈門大學 C-
55 10403 南昌大學 C-
56 10710 長安大學 C-

工程力學專業基本信息:
考生在報考專業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報考的專業以及學校,越考在這邊搜集了專業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專業名稱:工程力學    專業代碼:077204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力學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大連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大連理工大學報錄比、大連理工大學考研群、大連理工大學學姐、大連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大連理工大學專業目錄、大連理工大學排名、大連理工大學保研、大連理工大學公眾號、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大連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考研 推薦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大連理工大學考研網由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99视频国产在线 | 日本毛片免费看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高清 | 私人玩物福利视频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免费全过程 | fc2久久 | 萌白酱在线喷水福利视频 | 在线看免费观看韩国特黄一级 | 亚洲毛片视频 | 欧美成人性色大片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日韩美女一级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手机看片午夜 | 91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www | 国产午夜伦伦伦午夜伦 | 91亚洲免费| 手机看成人片 | 亚洲视频观看 | 亚洲精品一 | 加勒比一区二区 | 中国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二区 | 亚洲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9www综合久久爱com | 最新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一区 | 亚洲在线日韩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老头做爰xxxx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三 | 19+韩国主播青草vip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