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廣東工業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廣東工業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廣東工業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信息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優惠政策
參加2021年暑期夏令營活動完成全部各項活動和任務的優秀營員,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取得所在高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可以被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直接接收為2022年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2、未取得所在高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第一志愿報考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參加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達到報考專業的學院復試分數線,經體檢合格,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擬錄取。


電子版報名材料

1、《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21年(2022屆)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申請表》(需在本科所在學校相關部門填寫意見并蓋章),《申請表》可登錄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網站(http://xxgcxy.gdut.edu.cn/)下載;

2、身份證(正反面放在1張A4紙上)、學生證(封面和個人信息頁面);

3、加蓋學校或學院公章的歷年在校學習成績單;

4、英語成績單或其它證明(如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TOEFL成績、雅思、GRE/GMAT成績);

5、其它能證明自身學習、科研、工作方面突出成績的材料(如獲獎證書、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等)。

【說明】1)以上1~4為必須項,第5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交;2)申請人請按照上述順序合并成一個PDF;3)需保證所有材料真實有效,若有虛假,取消入營資格,并通報所在學校。

附件【附件1.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21年(2022屆)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1).doc

申請條件

學生申請參加夏令營活動需具備以下條件:

1、國家批準有權開展推免生工作的高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2022屆本科畢業生以及本院低年級學業優異學生。

2、2022屆本科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所在專業年級排名居前30%,全國英語水平考試(非英語專業)四級成績達到425分以上。已經獲得或者有望獲得推免生資格的同學優先錄取。

3、對學術研究有濃厚興趣,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愿意從事學術研究。

4、政治思想品德優秀、身心健康,具有不畏困難、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信息工程學院位于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重要的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院現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其中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學科研究方向涵蓋了無線通信、光纖通信、通信網絡、信號處理、電子信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信息領域。
學院現有3個系、1個研究院(籌備中)、1個教學實驗中心。現有專任教師9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52人、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5人、省級人才計劃入選者8人、“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2個。師資隊伍年輕化,45歲以下占68%。學緣結構多元化,91%的教師來源于海內外知名高校。國際化程度高,80%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和國際知名企業工作經歷。現有在校學生2986人,其中博士生30人、碩士生547人、本科生2409人。研究生2016年—2019年就業率均為100%,2020年就業率達97%以上,90%的畢業生進入企業,服務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
學院依托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擁有2個省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主持運營1個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杰青項目2項、國家優青項目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1項、聯合基金2項,近三年到校經費超2億元。為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提供優越的環境和平臺支撐。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為學生國際化培養搭建平臺;著力打造信息論壇、創新實踐大講堂等科技品牌活動,培養學生科技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積極開展校友論壇和豐富的文體活動,助力學生全面成長。近三年發表SCI論文280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67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6項。
為促進高校間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近距離了解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科研學術環境,培養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并從中選拔優秀大學生在我院深造,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擬舉辦“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21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活動相關安排如下,歡迎同學們踴躍報名!
一、報名時間及活動時間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6月28日24:00
活動時間:初步安排在2021年7月9-12日舉行。
(備注:具體日程安排以入營通知安排為準)
二、活動形式和內容
1、活動形式:采取線上或線下方式進行,具體方式待定(根據新冠疫情情況及相關部門的要求確定,在公布營員名單時公布)。
2)活動內容包括開營典禮、學院與學科介紹、科研團隊介紹、專題學術講座、實驗室云參觀-營員與導師/研究生交流、優秀營員選拔等,并開展2022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生/直博生和統考優秀生源的預選拔工作
三、申請條件及辦法
(一)申請條件
學生申請參加夏令營活動需具備以下條件:
1、國家批準有權開展推免生工作的高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2022屆本科畢業生以及本院低年級學業優異學生。
2、2022屆本科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所在專業年級排名居前30%,全國英語水平考試(非英語專業)四級成績達到425分以上。已經獲得或者有望獲得推免生資格的同學優先錄取。
3、對學術研究有濃厚興趣,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愿意從事學術研究。
4、政治思想品德優秀、身心健康,具有不畏困難、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電子版報名材料
1、《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21年(2022屆)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申請表》(需在本科所在學校相關部門填寫意見并蓋章),《申請表》可登錄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網站(http://xxgcxy.gdut.edu.cn/)下載;
2、身份證(正反面放在1張A4紙上)、學生證(封面和個人信息頁面);
3、加蓋學校或學院公章的歷年在校學習成績單;
4、英語成績單或其它證明(如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TOEFL成績、雅思、GRE/GMAT成績);
5、其它能證明自身學習、科研、工作方面突出成績的材料(如獲獎證書、學術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等)。
【說明】1)以上1~4為必須項,第5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交;2)申請人請按照上述順序合并成一個PDF;3)需保證所有材料真實有效,若有虛假,取消入營資格,并通報所在學校。
)報名方式及材料提交
1、填寫電子報名表。參加本次夏令營活動的同學一律在網上報名(含本校),申請人須于2021年6月28日24點前,填寫電子問卷進行線上報名,掃碼即可填寫報名表。
   
 
夏令營電子報名表二維碼




2、提交電子版報名材料申請人須于 2021年6月28日24點前,將電子版報名材料2021年暑期夏令營+本科學校名稱+所學專業名稱+姓名命名,郵件提交到xgzx@gdut.edu.cn郵件主題命名同PDF文件名稱。發送成功郵件會收到自動回復,不按照格式命名會作垃圾郵件處理。電子版報名材料將用于資格審查。
【說明】報名步驟1和步驟2必須都完成才視作報名成功,全部審核結果將于2021年7月3日左右在學院網站公布。
四、活動補貼
若夏令營采用線下形式進行,我院將提供以下支持和補貼。參營人員往返車票費用由學院據實憑票據報銷,食宿由學院統一安排。(假期蓋章確有困難者,可開學后補充蓋章材料,材料齊全后報銷車費)
【說明】我院將為參營人員提供在營期間食宿費用(廣州本地高校學生不提供住宿)及往返交通費用。其中,交通費用方面:1)同學可預訂汽車、火車、高鐵、飛機等,最終按照高鐵“二等座”或普通火車“硬座或硬臥”票標準報銷,最高報銷500-1000元,其余差額自付;2)報銷須有票根原件,交通票背面請注明自己的姓名,須本人票方可報銷,往返站點限學校或家庭地址;3)學員返程票應于夏令營活動結束后兩周內寄回學院,飛機票請保留登機牌和發票(即電子客票行程單),否則將無法報銷;4)市內交通(僅限廣州本地高校學生)請按照公共交通費,憑票報銷(車票背面請注明自己的姓名,往返地點)。
五、碩士研究生及推免碩士研究生待遇
所有非定向就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享受獎助學金。獎助體系執行學校有關政策,主要有研究生助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干部及研究生單項獎學金、創新拔尖人才培育計劃等。獎勵辦法如下表:
研究生助學金 學業獎學金(元/生·學年) 拔尖創新人才獎學金(元/生·學年) 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補助(校外)(元/月) 國家獎學金(元/生·次)
元/月 發放月份 合計(元/生·學年)
600 10個月 6000 一等獎學金10000
二等獎學金6000
三等獎學金2000
10000(選拔) 依據合作協議 20000(評審)
 
1、廣東工業大學學業獎學金第一年為新生獎學金,100%覆蓋所有入學報到新生(優先考慮第一志愿報考學生,被我校錄取的推免生第一年直接認定獲得一等獎學金);二、三年級研究生實行動態管理,覆蓋率一般達80%。
2、助學金100%覆蓋,標準為每年6000元/生·學年。
3、碩士生入選“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者,可按學校規定獲得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獎學金,并可申請國際合作交流專項資助。
4、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可通過申請“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和“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擔任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研管)崗位等方式獲得資助完成學業。
5、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派往與我校合作建設的校外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開展課題的研究生,按研究業績可以獲得額外發放的交通補貼和生活補助,具體根據相關協議由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校外單位)直接支付研究生。
6、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獎助學金作適當調整。
五、優惠政策
參加2021年暑期夏令營活動完成全部各項活動和任務的優秀營員,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取得所在高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可以被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直接接收為2022年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2、未取得所在高校推免資格的優秀營員,第一志愿報考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參加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達到報考專業的學院復試分數線,經體檢合格,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擬錄取。
進一步詳細信息在可在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網站(http://xxgcxy.gdut.edu.cn/)查詢,也可加入QQ群“2021年信工暑期夏令營交流群”(460889661),加群時備注為“夏令營報名+姓名+電話”后經審核入群,未盡事宜可聯系電話020-39322606向研究生輔導員張老師咨詢。
特此通知!
最終解釋權歸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所有。
附件【附件1.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21年(2022屆)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申請表(1).doc
信息工
程學院
(837)信號與系統
(信息工程學院)
1.吳大正等.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奧本海姆(著),劉樹棠(譯),信號與系統(第二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 0810 學科級別: 一級 
 

一、學科簡介

信息工程學院于 2003 年獲得“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并
于 2003 年開始招收該方向碩士研究生,之后于 2006 年獲得“通信與信息系統”
二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并于 2008 年開始招生。基于這些辦學積累和條件,2011
年 3 月,“信息與通信工程”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整體涵蓋“通信與
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并從 2012 年開始按一級學科招生和培養。“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被確認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2012.12)。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66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49 人。國家“青年QR”2 人、廣東省領軍人才 1 人、IET 會士、珠江學者 1 人、學校“百人計劃”6 人、“青年百人計劃”7 人。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268 項,其中國家和省級課題 91 項、橫向課題 123 項,經費 5030 萬元;
發表科研論文 664 篇,其中 SCI 收錄 126 篇、EI 收錄 150 篇;授權專利 47 件,獲
廣東省專利金獎 1 項、中國專利優秀獎 1 項。
學院擁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 個:廣東省高端應用電子芯片與系統協同創新
中心;省級工程中心 2 個:廣東省集成電路高端芯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
東省高校制造和知識產權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國際合作基地 2 個:廣
東制造物聯網國際合作基地、粵港制造云國際合作基地;省級實驗室 3 個:廣東制造物聯網工程實驗室、廣東省信息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廣東省移動通信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學院注重與國外高校進行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已先后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加州大學 Calit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開展了科研合作,并定期選派優秀研究生到合作機構進行交流。
學院緊密結合廣東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制訂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積極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依托廣州國家 IC 基地,重點在信號與信息處理理論及應用、寬帶通信理論與技術、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高端應用芯片及集成系統等方向開展前沿技術研究開發。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培養專業基礎扎實、求真務實、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研發人才。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1. 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 培養嚴謹求實和團結合作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獨立從事科學工作的能力;
3.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 21 世紀國家信息技術發展需求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掌握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有關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現狀和發展方向;
4. 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進行專業閱讀和寫作,具備一定的聽說及交流能力;
5. 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勝任在科研單位、產業部門或高等院校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科技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點下設四個重點研究方向:
1. 信號與信息處理理論及應用:本方向以研究信號與信息的處理為主體,主要研究最優化信號處理、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挖掘、多媒體信號處理等領域中的核心關鍵技術。
2. 寬帶通信理論與技術:主要研究下一代通信系統物理層的關鍵技術包括可見光通信、Massive MIMO 系統、認知無線電、物理層無線安全、無線信息與能量同傳以及新型信道編碼等技術。
3. 信息物理融合系統:主要研究物聯網、智能家居、智能電能管理、電機及其數字控制以及數字電源的建模與控制、光電信息的轉換、存儲、處理與顯示等。
4. 高端應用芯片及集成系統:主要研究集成電路設計與通信導航領域的共性技術、通信集成電路芯片研發、高精度高動態導航芯片研發、集成電路應用系統研發。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學制原則上為 3 年,最長學習期限不超過 5 年(含休學時間)。2.培養方式
(1) 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制訂和調整研究生培養計劃、組織安排開題、中期考核、安排實踐實習、指導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等。
(2) 學術型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在入學后兩周內制訂出培養計劃,第二學期末或第三學期初完成論文開題工作,一般應于第四學期參加中期檢查。
(3) 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包括系統的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和學位論文等環節。貫徹課程和論文并重的原則,碩士生要學習系統理論,更要加強研究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同時,研究生應根據培養計劃要求,結合個人特點,不斷拓寬專業基礎。
(4) 學術型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在申請答辯之前須修滿所要求的學

分。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求總學分最低為 33 分,其中:課程學分最低 29 學
分,教輔工作 1 學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學術活動各 1 學分。課程包含公共學位課(8 學分)、專業學位課(≥11 學分)、專業方向選修課(≥9 學分)、公共選修課(≥1 學分)等。
 
總學分
課程總學分 必修環節
公共學位課 專業學位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 教輔工作 學術活動 開題報告 中期檢查
33 8 ≥11 ≥9 ≥1 1 1 1 1

1.公共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公共英語課。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研究生, 可以免修免考研究生公共英語:
(1)參加全國統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成績 75 分以上;
(2)2004 年 12 月以前通過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且成績為合格,或2005 年 6 月后參加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總分達 500 分及以上;
(3)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為英語專業;
(4)在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留學或訪學滿一年;
(5)參加全國英語水平考試(PETS)成績合格(在證書有效期內);
(6)托福成績在 85 分以上或雅思成績在 6 分以上(在證書有效期內);
(7)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的來華留學人員。
對于非免修研究生,研究生入學后,按照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分為提高班和基礎班實行分類別教學。入學前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 425 分的同學進入提高班學習,其余學生進入基礎班學習。

2.專業學位課

包括數學基礎課、專業英語、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學位課必須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且均為考試課程。

3.學位方向選修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應介紹本學科所設置各研究方向的技術演進過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發展趨勢。

4.公共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研究生可結合自身專業領域特點及興趣愛好,在公共選修課模塊中至少選修一門課程。

5.補修課程

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需要在導師指導下確定 2 門本學科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但不計學分。

六、必修環節及要求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必修環節包括開題報告、中期檢查、教學(社會)實踐和學術活動。涉密論文的開題報告及中期檢查,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1.開題報告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應在入學后第 2 學期末或第 3 學期初完成論文開題工作。最遲距離申請答辯日期不少于一年。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必須調研、查閱中外文獻,了解本學科或本研究方向國內外研究進展,確定研究內容,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包括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論文工作時間安排等。
開題報告采用公開答辯的方式,需由包括導師在內的不少于 3 名副教授及以
上職稱的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消息應提前 3 天在校內網站上發布,予以公示。
開題報告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開題報告如未通過,應在 3 個月內重做一次, 不通過者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

2.中期檢查

中期檢查一般要求在第 4 學期結束前完成,但距離申請答辯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年。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向由 3 名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的考查小組報告研究工作成果,聽取質疑與商討改進意見。考查小組應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定。論文中期檢查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不通過者不能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具體要求參照《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檢查規定》。3.教學(社會)實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活動以教學實踐為主,也可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社會實踐活動、管理實踐活動等,累計時間不少于 4 周,實際工作量不少于 160 學時。
教學(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進行。實踐工作結束,要填寫《廣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與實踐活動考核登記表》,由學院組織對其工作效果和態度進行考核,寫出評語,評定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 評定成績為“通過”者,將獲得 1 個學分;不通過者應重新安排 1 次時間,再不通過者, 不得申請答辯。
研究生入學前如已擔任過大學教學工作,有原單位證明,經指導教師和學院批準即可獲得實踐活動的學分。

4.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校期間應參加不少于 10 次的學術活動,其中本人應進行學術報告 1 次以上。每次學術活動要撰寫總結報告,注明參加學術活動的時間、地點、報告人、學術報告題目,簡述內容并闡明自己對相關問題的學術觀點或看法,要求將

有關的書面材料交導師簽字認可。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在某個具體的研究領域進行的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的總結,它集中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獲得可行的發明、理論和見解,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獨立完成。它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1. 選題與綜述的要求

學術性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要選擇屬于學科前沿的課題或對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課題,要突出論文在科學問題和專門技術上的創新性和前沿性;綜述要求對本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歷程、研究現狀、最新研究進展、發展趨勢以及研究動態進行全面的闡述。

2. 規范性要求

學位論文應遵守學術道德,符合學術規范,不得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學位論文的學術觀點必須明確,立論正確,推理嚴謹,數據可靠,層次分明,文字通暢。版式規范,符合《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要求。

3. 學術成果要求

學術成果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應為其指導老師)在核心(參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14 年版))或以上期刊發表(或錄用)與學位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 1 篇;
(2) 申請(進入實審)1 件發明專利,并公開發表與學位論文主要研究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 1 篇;
(3) 獲得國內授權發明專利 1 項(排名前 2,署名廣東工業大學)1 項,可
視為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1 篇學術論文。

4. 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

具體按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規定執行。5.其他
(1) 學位論文工作其他環節參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
則》執行。
(2) 涉密論文的學位論文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執
行。
(3) 學位論文提交時應完成“學位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重復率應低于 10%。


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領域代碼:  085208
 

一、學科簡介

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于 2004 年獲得“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點授予權。2005 年,“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點開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碩士;2010年該碩士點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截止 2015 年該專業碩士點已累積招收全
日制專業型碩士 168 人,目前該碩士點每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型碩士 70 余人,在校
研究生達到 130 余人。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66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49 人。國家“青年QR”2 人、廣東省領軍人才 1 人、IET 會士、珠江學者 1 人、學校“百人計劃”6 人、“青年百人計劃”7 人。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268 項,其中國家和省級課題 91 項、橫向課題 123 項,經費 5030 萬元;
發表科研論文 664 篇,其中 SCI 收錄 126 篇、EI 收錄 150 篇;授權專利 47 件,獲
廣東省專利金獎 1 項、中國專利優秀獎 1 項。
學院擁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 個:廣東省高端應用電子芯片與系統協同創新
中心;省級工程中心 2 個:廣東省集成電路高端芯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
東省高校制造和知識產權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國際合作基地 2 個:廣
東制造物聯網國際合作基地、粵港制造云國際合作基地;省級實驗室 3 個:廣東制造物聯網工程實驗室、廣東省信息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廣東省移動通信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學院注重與國外高校進行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已先后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加州大學 Calit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開展了科研合作,并定期選派優秀研究生到合作機構進行交流。
信息工程學院根據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學校“百人計劃”引進了多名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專家,形成了微電子集成電路、通信編碼和信號處理技術等方向的優勢科研團隊,緊密結合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積極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為電子與通信領域培養基礎理論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具體培養目標是:
1. 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品行端

正、身心健康。
2. 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能力,特別是具有較強的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熟悉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實踐特征和行業規范,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備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電子與通信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維護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 團隊協作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4. 具有科學嚴謹和求實務真的的學習態度和科研作風。具有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
5. 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學科領域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語寫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電子與通信工程”學位點下設四個重點研究方向:
1. 信號處理技術及應用:研究時頻分析、最優化理論等信號處理算法與技術, 涉及音頻信號、光電信號、高光譜信號、生物醫學信號等;研究信號處理技術在工業、生物醫學、金融等領域中的應用。
2. 無線通信技術及系統:研究短距離寬帶高速無線通信技術,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多天線與 MIMO 技術,無線通信網絡優化技術,無線通信中的電磁兼容技術,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無線通信系統分析、設計與應用。
3. 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研究機器視覺、統計模式識別、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等理論與技術,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
4. 嵌入式系統與智能控制:研究單片機、DSP、ARM、FPGA 等嵌入式系統開發與設計,基于嵌入式系統的智能控制,物聯網技術及系統,嵌入式系統在智能儀器設備、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家電等領域中的應用。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學制原則上為 3 年,最長學習期限不超過 5 年(含休學時間)。2.培養方式
(1) 采取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即 1 個校內導師,1 個校外導師。校內導師應由承擔企事業單位應用型科研項目、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校外導師從行(企)業中聘請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行業發展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級專家擔任, 校外導師參與和負責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2) 培養包括系統的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和學位論文等環節。課程學習環節為一年,主要在校內完成;專業實踐環節一般為一年,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主要采用校企聯合培養完成;畢業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一年,由

校企雙導師聯合指導完成。
(3)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在申請答辯之前須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要求總學分最低為 32 分,其中:課程學分最低 26 學分,
工程實踐 4 學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各 1 學分。在課程學分中,學位課(含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不少于 16 學分。課程包含公共學位課(6 學分)、專業學位課(≥10 學分)、專業方向選修課(≥9 學分)、公共選修課(≥1 學分)等。
 
總學分
課程總學分 必修環節
公共學位課 專業學位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 專業實踐 開題報告 中期檢查
32 6 ≥10 ≥9 ≥1 4 1 1

1.公共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公共英語課。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研究生, 可以免修免考研究生公共英語:
(1)參加全國統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成績 75 分以上;
(2)2004 年 12 月以前通過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且成績為合格,或2005 年 6 月后參加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總分達 500 分及以上;
(3)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為英語專業;
(4)在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留學或訪學滿一年;
(5) 參加全國英語水平考試(PETS)成績合格(在證書有效期內);
(6) 托福成績在 85 分以上或雅思成績在 6 分以上(在證書有效期內);
(7)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的來華留學人員。
對于非免修研究生,研究生入學后,按照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分為提高班和基礎班實行分類別教學。入學前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 425 分的同學進入提高班學習,其余學生進入基礎班學習。

2.專業學位課

包括數學基礎課、專業英語、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學位課必須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且均為考試課程。

3.學位方向選修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應介紹本學科所設置各研究方向的技術演進過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發展趨勢。

4.公共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研究生可結合自身專業領域特點及興趣愛好,在公共選修課模塊中至少選修一門課程。

5.補修課程

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需要在導師指導下確定 2 門本學科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但不計學分。

六、必修環節及要求

必修環節包括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工程實踐。對涉密論文,開題報告和中期檢查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進行。

1.開題報告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在第三學期提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最遲距離申請答辯日期不少于一年。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工程實踐,必須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
開題報告采用公開答辯的方式,需由包括導師在內的不少于 3 名副高及以上
職稱的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消息應提前 3 天在校內網站上發布,予以公示。開
題報告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開題報告如未通過,應在 3 個月內重做一次,不通過者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
具體要求參照《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暫行規定》。

2.中期檢查

中期檢查一般要求在第四學期結束前完成,但距離申請答辯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年。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要向由 3 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的考查小組報告課題進展,聽取質疑與商討改進意見。考查小組應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定。論文中期檢查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不通過者不能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具體要求參照《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檢查規定》。3.工程實踐
工程實踐是專業碩士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求在第二學年進行,為期 1 年
(往屆本科生考入的研究生要求至少半年)。工程實踐一般安排在合作企業、研究生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進行,實踐內容應與學位論文研發課題緊密相關。由導師和企業中資深技術人員聯合指導。
工程實踐結束后,研究生應提交不少于 3000 字的工程實踐總結報告。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際工作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

1.選題

選題是學位論文成敗的關鍵,也是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行業應用價值。

2.學位論文內容與質量要求

論文的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項目管理、發明專利、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

并將其以論文的形式呈現。
(1) 論文工作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3) 論文的正文應綜合應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體現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
(4) 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論明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 版式規范,符合《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要求。

3. 學術成果要求

學術成果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以第一發明人申請(進入實審)1 項發明專利;
(2)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有正式刊號)的期刊或會議論文集上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發表(或錄用)與學位論文研究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1篇。

4. 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

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具體按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規定執行。

5.其他

(1) 學位論文工作其他環節參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執行。
(2) 涉密論文的學位論文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執
行。
(3) 學位論文提交時應完成“學位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重復率應低于 10%。
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領域代碼:  085209
 

一、學科簡介

集成電路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傳統工業現代化、優化產業結構、保障國防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廣東工業大學于 2006 年獲得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碩士點,信息工程學院于 2015 年開始招收該
專業碩士研究生。目前該碩士點每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型碩士 10 余人。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66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49 人。國家“青年QR”2 人、廣東省領軍人才 1 人、IET 會士、珠江學者 1 人、學校“百人計劃”6 人、“青年百人計劃”7 人。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268 項,其中國家和省級課題 91 項、橫向課題 123 項,經費 5030 萬元;
發表科研論文 664 篇,其中 SCI 收錄 126 篇、EI 收錄 150 篇;授權專利 47 件,獲
廣東省專利金獎 1 項、中國專利優秀獎 1 項。
學院擁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 個:廣東省高端應用電子芯片與系統協同創新
中心;省級工程中心 2 個:廣東省集成電路高端芯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
東省高校制造和知識產權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國際合作基地 2 個:廣
東制造物聯網國際合作基地、粵港制造云國際合作基地;省級實驗室 3 個:廣東制造物聯網工程實驗室、廣東省信息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廣東省移動通信技術實驗示范中心。學院注重與國外高校進行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已先后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加州大學 Calit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開展了科研合作,并定期選派優秀研究生到合作機構進行交流。
信息工程學院根據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學校“百人計劃”引進了多名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專家,形成了微電子集成電路、通信編碼和信號處理技術等方向的優勢科研團隊,緊密結合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積極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從事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高級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從事集成電路制造、測試、封裝、材料的高級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具體培養目標是:
1. 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 掌握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集成電路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熟悉集成電路工程領域的實踐特征和行業規范,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 具備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芯片設計、測試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4. 具有科學嚴謹和求實務真的的學習態度和科研作風。具有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
5. 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學科領域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語寫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集成電路工程”學位點下設三個重點研究方向:
1. 射頻集成電路技術:主要研究半導體器件工藝及器件模型、通信終端核心射頻芯片設計(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極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振蕩器等)、射頻及微波單一芯片電路及多芯片模組。
2. 功率集成技術:主要研究可集成功率半導體器件、高低壓功率集成、電源管理集成電路等。可集成功率半導體器件包括硅基可集成功率半導體器件, SOI 基可集成功率半導體器件;電源管理集成電路設計包括功率變換器數字模型和控制理論,SOC 內部的電源管理單元設計,低壓大電流供電的DC-DC 變換器設計等。
3. 微系統與芯片集成設計:主要研究 SOC 與 IP 設計,以及多核處理器芯片的系統架構和低功耗設計,還包括高精度高動態導航技術、圖像識別與處理技術等。

四、學制與培養方式

1.學制

學制原則上為 3 年,最長學習期限不超過 5 年(含休學時間)。2.培養方式
(1) 采取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即 1 個校內導師,1 個校外導師。校內導師應由承擔企事業單位應用型科研項目、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校外導師從行(企)業中聘請專業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行業發展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級專家擔任, 校外導師參與和負責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2) 培養包括系統的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和學位論文等環節。課程學習環節為一年,主要在校內完成;專業實踐環節一般為一年,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主要采用校企聯合培養完成;畢業論文工作時間不少于一年,由校企雙導師聯合指導完成。

(3)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在申請答辯之前須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要求總學分最低為 32 分,其中:課程學分最低 26 學分,
工程實踐 4 學分,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各 1 學分。在課程學分中,學位課(含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不少于 16 學分。課程包含公共學位課(6 學分)、專業學位課(≥10 學分)、專業方向選修課(≥9 學分)、公共選修課(≥1 學分)等。
 
總學分
課程總學分 必修環節
公共學位課 專業學位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 專業實踐 開題報告 中期檢查
32 6 ≥10 ≥9 ≥1 4 1 1

1.公共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公共英語課。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研究生, 可以免修免考研究生公共英語:
(1)參加全國統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成績 75 分以上;
(2)2004 年 12 月以前通過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且成績為合格,或2005 年 6 月后參加全國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總分達 500 分及以上;
(3)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為英語專業;
(4)在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留學或訪學滿一年;
(5) 參加全國英語水平考試(PETS)成績合格(在證書有效期內);
(6) 托福成績在 85 分以上或雅思成績在 6 分以上(在證書有效期內);
(7)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的來華留學人員。
對于非免修研究生,研究生入學后,按照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分為提高班和基礎班實行分類別教學。入學前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 425 分的同學進入提高班學習,其余學生進入基礎班學習。

2.專業學位課

包括數學基礎課、專業英語、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學位課必須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且均為考試課程。

3.學位方向選修課

學位方向選修課應介紹本學科所設置各研究方向的技術演進過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發展趨勢。

4.公共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研究生可結合自身專業領域特點及興趣愛好,在公共選修課模塊中至少選修一門課程。

5.補修課程

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需要在導師指導下確定 2 門本學科主干課程作為補修課程,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但不計學分。

六、必修環節及要求


必修環節包括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工程實踐。對涉密論文,開題報告和中期檢查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進行。

1.開題報告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調查研究,在第三學期提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最遲距離申請答辯日期不少于一年。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工程實踐,必須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
開題報告采用公開答辯的方式,需由包括導師在內的不少于 3 名副高及以上
職稱的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消息應提前 3 天在校內網站上發布,予以公示。開
題報告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開題報告如未通過,應在 3 個月內重做一次,不通過者不能進入下一培養環節。
具體要求參照《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暫行規定》。

2.中期檢查

中期檢查一般要求在第四學期結束前完成,但距離申請答辯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年。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要向由 3 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的考查小組報告課題進展,聽取質疑與商討改進意見。考查小組應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定。論文中期檢查的成績為通過或不通過。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不通過者不能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具體要求參照《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檢查規定》。3.工程實踐
工程實踐是專業碩士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求在第二學年進行,為期 1 年
(往屆本科生考入的研究生要求至少半年)。工程實踐一般安排在合作企業、研究生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進行,實踐內容應與學位論文研發課題緊密相關。由導師和企業中資深技術人員聯合指導。
工程實踐結束后,研究生應提交不少于 3000 字的工程實踐總結報告。

七、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際工作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

1.選題

選題是學位論文成敗的關鍵,也是培養研究生發現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行業應用價值。

2.學位論文內容與質量要求

論文的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項目管理、發明專利、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 并將其以論文的形式呈現。
(1) 論文工作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

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3) 論文的正文應綜合應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體現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
(4) 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論明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 版式規范,符合《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要求。

3. 學術成果要求

學術成果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 以第一發明人申請(進入實審)1 項發明專利;
(2) 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有正式刊號)的期刊或會議論文集上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發表(或錄用)與學位論文研究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1篇。

4. 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

學位論文送審和答辯,具體按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規定執行。

5.其他

(1) 學位論文工作其他環節參照《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執行。
(2) 涉密論文的學位論文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執
行。
(3) 學位論文提交時應完成“學位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重復率應低于 10%。

領域代碼及名稱:430104或085203儀器儀表工程         管理單位:信息工程學院

 
一、研究方向
方向名稱 內容簡介
1.在線測試理論與技術 在線檢測新理論與傳感信息獲取的方法,測量變換與傳感器,信號轉換與處理,測控系統分析與評價等。
2.新型傳感系統及應用 智能信息傳感與仿生嗅覺/味覺信息傳感技術,開發相應嗅覺傳感器(電子鼻)和味覺傳感器(電子舌)及開展在食品、環境、醫療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工業節能減排、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新型傳感技術。
3.精密儀器及虛擬測試技術 醫療檢測儀器、家電故障診斷、虛擬儀器和顯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和工業應用。
4.圖像檢測技術與應用 基于圖像的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系統,包括圖像的獲取、處理以及高精度高分辨率光電圖像檢測等。
5.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 多參數非接觸綜合檢測與數據融合、基于計算機視覺的三維數字化檢測技術、工業光學層析檢測、激光防偽標志檢測、激光傳輸特性及參數測量、光纖傳感等現代光學傳感的新理論和新技術。
6.智能測控及其嵌入式系統 光機電一體化嵌入式測控精密儀器技術、生產過程智能測控、光電伺服精密數控與微機電系統及在傳動控制中的應用等。
7.工業網絡測控技術 家電生產和測試系統網絡,電動汽車性能檢測技術、汽車檢測儀器設備、傳感網技術,工業生產過程的現場總線測控網絡。
8.計算機測控工程與應用 計算機測控系統、單片機接口技術、嵌入式技術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
 

二、課程設置
類別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備注
學位課 316001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48 3 第1學期 外國語學院  
303001 第一外國語專業部分(英語)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130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32 2 第1學期 政法學院  
314016 應用概率統計 32 2 第1學期 應用數學學院  
314002 矩陣分析 32 2 第1學期 應用數學學院  
303401 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 48 3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016 現代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48 3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非學位課 303041 智能控制工程 32 2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2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32 2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028 數字圖像處理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3 微納技術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303 現代光電技術及系統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312 嵌入式系統原理及設計 32 2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4 電子計量測試技術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211 ASIC專用集成電路設計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5 智能傳感技術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6 虛擬測試技術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207 網絡控制與系統集成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7 測試新方法及軟件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032 計算機視覺檢測 32 2 第1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303408 智能精密機械及傳感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非學位課 303409 電磁兼容技術 32 2 第2學期 信息工程學院  
必修環
313401 信息檢索與知識產權 16 1 第1學期 政法學院  
303300 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 1 課程學習合格后 導師組安排  
303400 實踐活動 1年 4 第3至4學期 導師組安排 全日制學生
研究生中期檢查
 
注:1.學生應獲得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17學分,非學位課由導師指導學生選學或按教學點統一選定。
2.開課學期按新生入學時計為第1學期。


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管理單位:信息工程學院

 
一、研究方向
本學科按一級學科培養,研究方向包括:
1、全光通信與通信網技術;
2、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3、寬帶移動通信系統理論與技術;
4、多媒體通信與數字視頻技術;
5、圖像檢測與識別技術;
6、光信息處理與新型顯示技術;
7、三維仿真信息系統;
8、生物醫學信息處理。
 
二、課程設置
本課程設置適用于“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代碼):
1.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2.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
類別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開課單位 擬定
任課教師
備注


2130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18  1 政法學院 劉國建  
熊志軍
 
2134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政法學院 黃容芳  
謝迪斌
 
216001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60 2 外國語學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師
 
216002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60 2 外國語學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師
 
203001 第一外國語專業部分(英語) 16 1 信息工程學院 項穎  
211806 隨機過程 32 2 應用數學學院 涂鈺青
王福龍
 
211802 矩陣分析 32 2 應用數學學院 柏建軍  
203202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 48 3 信息工程學院 李偉彤
劉東峰
 
203043 信號處理理論及技術 48 3 信息工程學院 何家峰
潘晴
 



203303 現代數字通信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彭端
劉立程
 
203309 通信管理信息系統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項穎
原玲
 
203305 寬帶通信網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彭珞麗
原玲
 



211804 數值分析 32 2 應用數學學院 柏建軍
劉海林
 
203316 信道編碼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劉立程
韓國軍
 
203317 圖像工程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蔡念
許少秋
 
203318 現代移動通信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劉立程
彭端
 
203306 無線通信原理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原玲
劉立程
 
203404 光網絡通信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韓一石
石智偉
 
203310 GPS定位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韓國軍
朱海龍
 
203307 射頻識別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韓國軍
朱海龍
 
203320 多媒體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蔣永平
郝祿國
 
203405 數字視頻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宋立鋒
郝祿國
 
203311 互聯網系統架構與協議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項穎
許青林
 
203023 面向對象技術與C++編程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劉東峰
王美林
 
203322 計算機視覺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朱錚濤
蔡念
 
203323 DSP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萬相奎
劉洋
 
203022 智能控制工程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徐杜
陳健
 
203042 計算機網絡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許青林
闕泰林
 
203324 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韓一石
劉震宇
 
203045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吳黎明
龐文鳳
 
203205 現代神經網絡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蔡念
張軍
 
203037 模式識別原理與應用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潘晴
何家峰
 
203325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蔡念
萬相奎
 
203203 數字信號處理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郝祿國
翟因虎
 
203327 軟件工程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許青林
姜文超
 
203406 計算機三維仿真/游戲基本原理及應用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劉東峰
程昱
 



203039 形態學與小波分析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戴青云
張軍
 
203407 物聯網技術與應用 32 2 信息工程學院 文元美
劉洋
 
216302 第二外國語(日語) 32 2 外國語學院 王雪梅  



203300 文獻閱讀與選題報告         / 1 信息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  
203301 學術活動、實踐活動   / 3 信息工程學院 /  
發表論文: 按授予學位要求,公開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學術論文至少1篇
 

添加廣東工業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廣東工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工業大學報錄比、廣東工業大學考研群、廣東工業大學學姐、廣東工業大學考研真題、廣東工業大學專業目錄、廣東工業大學排名、廣東工業大學保研、廣東工業大學公眾號、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工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工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

    購買流程

    找到要考的專業或資料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性配久久久| 黑人一级黄色片 |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视频在线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理论片 | 手机在线观看毛片 |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夜夜欢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 欧美国产精品 | 亚欧成人| 国产一级片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三级网站免费 | 国产三级高清 | 三级午夜三级三点在看 | 欧美日韩99|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软件 | 国产成年人网站 | 成人α片 | 日韩三级一区 |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 久草免费公开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1 | 日本黄网站高清色大全 |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 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精品毛片视频 |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捅 | 久久成人视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毛片 |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