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化學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華僑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僑大學報錄比、華僑大學考研群、華僑大學學姐、華僑大學考研真題、華僑大學專業目錄、華僑大學排名、華僑大學保研、華僑大學公眾號、華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報考華僑大學化學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在復習階段會意識到自己的基礎薄弱,時間不夠用,寄期望于可以通過參加華僑大學化學考研QQ群的方式幫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試的重點。點擊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機訪問】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但是,讓很多同學都比較糾結的是,要不要在備考過程中報一個輔導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輔導機構呢?針對這些問題,考研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兩條建議:
1. 考研是一項幾百萬人長跑,最終只有少部分可以到達終點的運動,我們不能選擇本科院校、不能選擇好的導師授課、不能讓自己聰明到看一遍就會,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該利用的資源,在起跑階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輔導班和考研培訓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學們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授課導師一定要是報考院校對應專業比較優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師。自己也要足夠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關于華僑大學化學考研輔培訓班,目前包括考研機構開設的輔導班以及考研學校自行開設的輔導班。2007年前有很多學校的研究生錄取考試,學校會開辦一些考研專業課的輔導班,并有輔導班,這些輔導輔導非常好,因為都是參與出題或改卷老師們開的課,但后來國家不在允許研究生招生單位做任何相關的培訓輔導,所以專業課考研輔導基本不在會更新,當然一些全國統考的科目還是會有些考研輔導機構會開設一些考研輔導班的培訓課程,比如西醫綜合等等。 目前我國的華僑大學化學考研培訓以考研機構為主,時間上包括長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課、小班授課以及一對一授課等不同形式,公共課和專業課均有課程(專業課限于熱門專業),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上不上輔導班以及選擇輔導班的何種方式。
2015年華僑大學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研報
考研派快訊,據華僑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華僑大學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研報錄比已發布,詳情如下:
學院代碼 | 學院名稱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推免生 | 統考 | 一志愿 | 統考 | 其中: | 其中: | 報錄比 | 總錄取人數 |
接收人數 | 報考人數 | 上線人數 | 錄取人數 | 一志愿錄取 | 調劑生錄取 | ||||||
160 | 生物醫學學院 | 71010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0 | 2 | 2 | 12 | 2 | 10 | 600.00% | 12 |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分數線。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路平
姓名:路平
性別:男
職稱:碩士生導師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1)塑性成形理論與工藝;(2)金屬塑性成形過程數值模擬;(3)模具設計與制造。
聯系電話 13015913811
電子郵箱 pinglu@hqu.edu.cn
工作學習經歷
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太原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博士,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9年1月至今,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主持的科研項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三維金屬體積成形無網格伽遼金方法計算機仿真研究(項目編號:2010J05116 ),2010-2013;
[2]華僑大學科研啟動費項目:無網格方法在三維金屬成形中的應用及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09BS304),2009-2011。
[3]華僑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鋁型材大變型擠壓過程的自適應自然單元法數值模擬研究。項目編號:JB-ZR1101。2011-2014
[4]廈門科技計劃項目:卡客重載汽車鋼制車輪輪輞和輪輻成形仿真分析與試驗研究。項目編號:3502Z20113020. 2010.11-2012.10
主要參與項目:
[1]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板料成形性能參數數據庫構建與覆蓋件沖壓回彈評價與控制(項目編號:2008H0085),2008-2011;
[2]國務院僑辦基金:薄板沖壓成型回彈中基于遺傳算法的參數反演研究,(項目編號:10QZR11),2010-2012。
研究領域
學科專業:材料加工工程;
專業方向:金屬塑性成形仿真技術、模具CAD/CAM/CAE;
講授的課程包括:材料成形數值模擬技術、彈塑性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等。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共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EI收錄8篇,主要論文如下:
1. Lu Ping, Huang Shengui, Jiang Kaiyong.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with arbitrarily shaped dies using the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dvanced Functional Solid-State Materials (Accepted, SCI/EI收錄源)
2. Ping Lu, Guoqun Zhao, Yanjin Guan, Xin Wu. Research on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 and key s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1, 53: 485-503 (SCI/EI收錄)
3. Lu Ping, Wu Xin, Zhao Guoqun, Jiang Kaiyong, Guan Yanjin. Application of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in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419-420: 457-460 (EI收錄)
4. Ping Lu, Guoqun Zhao, Yanjin Guan, Xin Wu.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 simulation based on rigid-plastic/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08, 479(1-2): 197-212 (SCI/EI收錄)
5. 路平, 趙國群, 管延錦, 吳欣. 改進的無網格伽遼金方法及其在三維金屬體積成形中的應用研究. 塑性工程學報, 2008, 15(5): 22-27 (EI收錄)
6. 路平, 趙國群, 管延錦, 程聯軍. 摩擦條件對圓環鐓粗變形規律影響的無網格伽遼金數值模擬研究. 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 2008, 43(4): 75-79
7. 路平, 王廣春, 趙國群. 光固化快速成型精度的研究及進展. 機床與液壓, 2006, 5: 206-210
8. 路平, 趙國群, 吳欣, 管延錦, 曹偉. 等通道擠壓工藝的無網格伽遼金法數值模擬研究. 會議論文: 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大會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 北京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介紹
2021華僑大學無機化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劉斌
姓名:劉斌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華僑大學
研究方向:(1) 數字化設計 (2) 模具CAE/CAD技術
聯系電話:18959266010
電子郵箱:
個人簡歷:
2003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2003年10月到華僑大學工作,2006年晉升副教授、碩導;2009-2010年在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譚建榮院士科研團隊訪學,2010年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破格晉升教授。主要社會兼職有:福建省“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專家組成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模具制造專業委員會委員、《工程塑料應用》雜志編委。榮獲2009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2007年度段鎮基皮革和制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1] 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175191)主持
[2] 2011-201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1J01314)主持
[3] 2011-2013 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07176C03)主持
[4] 2011-2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JB-ZR1104)主持
[5] 2009-2011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09H0032)主持
[6] 2008-2010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E0810040)主持
[7] 2006-2008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06H0029)主持
[8] 2005-2007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E0540002)主持
[9] 2004-2006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基金(2004J035)主持
[10] 2003-2005 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啟動基金,主持
[11] 2010-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975100)(排名第二)
[12] 2008-2010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08170)(排名第二)
[13] 2008-2011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08H0085)(排名第二)
[14] 2005-2007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前期預研項目(2005HZ1013)(排名第二)
[15] 2007-2009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F 01A 23)主要完成人
[16] 2010-201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J05116)(排名第二)
研究領域
(1)彎曲空間的樣條曲線設計理論與方法、彎曲空間中自由曲線的約束分類、求解與重用技術等;鞋服類柔性產品的適體性、舒適性設計與個性化定制研究等。
(2)基于視覺測量的數字檢具設計與開發。
(3)模塑CAE等。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1] 劉斌,韓林,林俊義,黃常標,江開勇. 網格曲面上測地B樣條曲線交互操作與重用. 機械工程學報,2012
[2] 韓林,劉斌. 基于離散指數映射的網格曲面上曲線設計與復用. 中國機械工程,2012
[3] 劉斌,黃常標,林俊義,江開勇. 流形網格曲面上測地B樣條插值.機械工程學報,2011,47(19):136-142 (EI:20114614514686)
[4] Chen, Zhizhong,Liu, Bin. Simulation of compound bulging process for T-branch tubes using rubber medium[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28-229:88-95(EI:20112113994804)
[5] 劉斌,上官寧,林俊義,江開勇.腳型解剖學標志點自動標識方法研究.機械工程學報,2009,Vol.45(11):139~144(EI:20095112567429)
[6] 劉斌,王敏杰,劉耀中,宋滿倉.基于數值分析的塑料擠出模優化設計方法研究.機械工程學報,2003,Vol.39(5):139~144(EI:03477740673)
[7] 劉斌,林俊義,江開勇.曲線驅動的網格變形算法與應用. 中國機械工程,2010,Vol.21(18):2218-2223
[8] 劉斌,江開勇. 三維鞋樣交互設計方法研究. 工程圖學學報,2010(6):117-124
[9] 劉斌,王敏杰,劉耀中,宋滿倉.口模壓縮段對塑料擠出流動影響的有限元分析.中國機械工程,2002,Vol.13(22):1963~1966
[10] 劉斌,江開勇,王敏杰.基于數值分析的擠出流動規律研究.中國機械工程,2004,Vol.15(18):1683~1687(EI:04478470710)
[11] B Liu,K Y Jiang.Mesh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Deformable Template and Local ICP Algorithm.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9,628-629:209-214(EI:20094712486095)
[12] Bin Liu, Kaiyong Jiang.Feature Line Extraction of the Triangular Mesh Model Based on Curvature and PCA.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09,16-19:420-425(EI:20100312636423)
[13] 劉斌,王敏杰,劉耀中.流道結構對塑料擠出流動影響的數值分析.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3,Vol.43(4):442~446(EI:03477740809)
[14] 劉斌,江開勇,鄭清娟,王敏杰.分隔板結構對擠出流動影響的數值分析.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5,Vol.45(2):206~209(EI:05219118608)
[15] 劉斌,王敏杰,劉耀中,趙丹陽.流線型擠出模參數化建模方法研究.中國塑料,2003,Vol.17(8)(EI:04268239111)
[16] 劉斌,江開勇,鄭清娟,王敏杰.基于流動平衡的塑料擠出模優化設計.中國塑料,2005,Vol.19(2):86~89
[17] B Liu,N Shangguan,K Y Jiang and J Y Lin.Triangular mesh model reconstruction from scan point clouds based on template.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4(SUPPL. 1):56-61(EI:20093012222064)
[18] B Liu, N Shangguan . Research on shape similarity and shape matching. Proceeding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CSSE 2008, 1028-1031(EI: 20091211962160)
[19] B Liu,K Y Jiang,Q J Zheng.Flow balance analysis for plastics extrusion flow —— influence of flow separ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2004,315-322(EI:2005389374133)
[20] Liu Bin, Shangguan Ning, Lin Jun-yi, Jiang Kai-yong. Individual foot shape modeling from 2D dimensions based on template and FF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2008.1:437-445
(ISTP,EI 20104013275371)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化工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7]化學工程與技術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化學工程(02)化學工藝(03)應用化學(04)工業催化(05)制藥工程(06)生物化工 | |
招生人數: | 20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35)化工原理 |
|
備 注: |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黃常標
姓名:黃常標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數字化設計制造(CAD/CAM開發、網絡制造技術等);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2001-2004 華僑大學機電學院 碩士研究生生畢業
2004-2007 華僑大學機電學院 博士研究生生畢業
2007-至今 華僑大學機電學院 教師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復雜三角網格模型的分治加工軌跡研究 (51105150)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基于軌跡特征的復雜三角網絡模型刀位軌跡生成研究 (JB-ZR1103)
(3) 福建省青年人才項目:基于機器視覺的復雜曲面成形誤差檢測與模具修正關鍵技術研究(2008F3069) (已結題)
(4) 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逆向工程若干關鍵技術研究(08BS203) (已結題)
參與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幾何細節特征分解的快速原型制造及其在金屬型零件快速制造中的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2)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板料成形性能參數數據庫構建與覆蓋件沖壓回彈評價與控制
(3)福建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前期研究項目:鞋楦數字化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一體化裝置研制
(4)福建省科技計劃重大招標項目:數字化設計與創新服務聯盟專題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CAD/CAM技術,同時也對網絡化制造技術開展了相關研究。目前具體研究內容為基于Visual C++及OpenGL進行三維點云、離散網格模型等離散數據的CAD/CAM研究;基于OCC的CAD/CAM軟件開發。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1. Huang Changbiao, Jiang kaiyong, Lin Junyi, Liu B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tensible CAD/CAM framework based on plug-ins[C]. In: ICMTMA2009, Hunan, China. Published by IEEE Computer Society, USA. 2009, vol. 3:142-145.(EI收錄:20094712476511; ISTP收錄)
2. Changbiao Huang, Kaiyong Jiang, Xipeng Xu. A New approach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System Based on COM+[C].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 532-533: 1148-1151.(EI收錄: 20080711100277;ISTP收錄)
3. HUNAG Changbiao, JIANG Kaiyong, LIN Junyi. The Research on the Web-Based Enterprise Alliance System Based on .NET [C].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 2006, Hangzhou, China. Published by IET, London, 2006.11:989-994 (EI收錄: 20072610669276)
4. 黃常標, 江開勇, 林俊義. 復合式CAD異地協同系統研究[J]. 工程圖學學報, 2009, 30(5): 27-32.
5. 黃常標,江開勇. STL模型加工軌跡生成研究及發展方向[J]. 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12): 233-235.
6. 黃常標,江開勇. 三角網格模型等高線刀具軌跡生成研究[J]. 機床與液壓,2009,(12): 1-4,111.
7. 黃常標,江開勇,林俊義. 基于擴展Z-Buffer的STL模型三維分段研究[J]. 制造業自動化,2009,(11): 100-103.
8. 黃常標, 江開勇. 分段注射/雕刻快速原型制造工藝的設備及其控制研究[J]. 現代制造工程, 2007, (10): 17-197.
9. 黃常標, 江開勇, 林俊義.平面輪廓線的偏置及干涉消除算法研究[J]. 機電工程技術, 2007, (10): 75-77, 90, 11.
10. 黃常標, 江開勇, 林俊義. 平面型腔平行雙向刀具軌跡的優化生成[J]. 制造業自動化, 2005, (6): 28-30, 67.
11. 黃常標,江開勇. 計算輪廓偏置的截距方程法[J].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 (3): 23-34, 27.
12. 黃常標,林俊義,江開勇. 對STL模型的交互選擇功能的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4, (17): 121-123.
13. 黃常標,林俊義,江開勇. 快速成形中STL文件拓撲信息的快速建立[J]. 現代制造工程, 2004(8): 16-18.
14. 黃常標, 林俊義, 江開勇. 逆向分層自動添加支撐的算法與實現[J].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3,(6): 71-73.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李鐘慎
姓名:李鐘慎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先進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199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1995年畢業于華僑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2007年畢業于華僑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95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期間:
1998年被評為講師。
200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2009年被評為教授。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被福建省省委組織部以“專家服務團”的形式選派到南平市掛職鍛煉,任南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科技副主任。
2004年曾擔任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測控工程系主任。
2004年12月被任命為華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
2005年當選為福建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曾被評為“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泉州市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資助項目,E0710018,已結題。
2.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資助項目,A0410020,已結題。
3.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2007BS510,在研。
4.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06G6,在研。
研究領域
1、最優控制
2、時滯系統的控制
3、混沌控制
4、抗飽和控制
5、嵌入式系統在控制中的應用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1] 李鐘慎,王永初.Butterworth最優控制的逆問題.控制理論與應用,2006,23(3):455-457.(EI收錄)
[2] 李鐘慎.高階Butterworth低通濾波器的一種改進設計.儀器儀表學報,2008,29(4)Sup.Ⅰ:209-212.(EI收錄)
[3] 李鐘慎.基于最優傳遞函數的Smith預估控制系統整定方法.第二十五屆中國控制會議,哈爾濱,Aug. 2006,624-626.(EI收錄)
[4] 李鐘慎,王永初.基于狀態反饋的純滯后對象的次優控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36(增刊):138-140.(EI收錄)
[5] Li Zhongshen.New Study on Butterworth Low Pass Filter.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Beijing China,Sep. 2006, 1532-1535.(ISTP收錄)
[6] 李鐘慎,孫炳陽,施敏芳,王永初.時滯系統的魯棒優化控制.第二十四屆中國控制會議,廣州,July 2005,399-402.(ISTP收錄)
[7] Li Zhongshen.Design and Analysis of Improved Butterworth Low Pass Filter.Proceedings of 2007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 Xi’an, Aug. 2007, 729-732.(ISTP收錄)
[8] 李鐘慎,王永初.二階加純滯后模型的閉環在線辨識.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2,16(3):7-12.(2006年9月獲得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9] 李鐘慎,王永初.高階對象的魯棒狀態優化控制.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1):67-70
[10] 李鐘慎.加入滯后時間削弱器的大滯后系統的神經網絡PID控制.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8,22(3):51-54
[11] 李鐘慎,洪健.基于改進型Butterworth傳遞函數的高階低通濾波器的有源設計,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8,22(1):86-89
[12] 李鐘慎,王永初.滯后削弱器控制系統的設計.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2):317-318
[13] 李鐘慎.用sisotool實現經典控制系統的設計與仿真.計算機仿真,2007,24(5):173-175
[14] 李鐘慎.高階Butterworth低通濾波電路的快速設計.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07,(4):27-29
[15] 鄭小芹,李鐘慎.采用單片機控制的紅外自動門.制造業自動化,2008,30(1):79-82
[16] 董偉烽,李鐘慎.電子顯示屏單片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3):335-337
[17] 董偉烽,李鐘慎.基于滯后時間削弱器的模糊PID控制系統設計與仿真.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1):63-67
[18] 呂素英,李鐘慎.冷水循環泵變頻改造的設計.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1):111-113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07101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化工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0]生物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 | 1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5)微生物學 ④(834)生物化學(化工學院) |
|
備 注: |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劉強
姓名:劉強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魯棒控制;自適應控制;高精度機械伺服控制;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1989-1993年 上海交通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系 讀本科
1997-2002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 讀碩士、博士
2004-2006年 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學院 博士后研究
2003-至今 華僑大學機電學院測控工程系 副教授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主持的科研項目有:
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精度伺服系統的摩擦建模、參數辨識與控制補償研究”。
2. 航天部科研項目:“兩軸高精度光電跟蹤轉臺控制系統研制”。
3. 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高精度伺服系統新型跟蹤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
1. 魯棒控制;自適應控制理論
2. 高性能機械伺服控制技術
3. 機器人控制技術
4. 液壓系統節能技術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1]劉強, 慣性參數大范圍變化機械伺服系統魯棒跟蹤控制,控制理論與應用, 22(6):983-987, 2005.
[2]劉強,基于干擾觀測器的非對稱液壓缸魯棒運動控制,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1(2),2006。
[3] Liu Qiang, Robust motion control of high precision mechanical servo systems with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Dalian, China, June, 2006.
[4] Liu Qiang, Multirate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high precision mechanical servo systems with measuring delay,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Sigapore, May, 2006.
[5] Liu Qiang, Adaptive sliding control of high precision linear motor servo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Sigapore, May, 2006.
[6] 劉強,挖掘機器人伺服控制技術綜述,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07。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化學0703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化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無機與材料化學(02)有機與高分子化學(03)分析與環境化學(04)催化與能源化學 | |
招生人數: | 43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3)無機化學 ④(819)有機化學 |
|
備 注: |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趙紫玉
姓名:趙紫玉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華僑大學
研究方向:(1)表面工程技術(表面鍍層、熔覆層以及納米復合層制備技術);(2)等離子加工技術(熔射成形、材料表面噴涂加工、焊接和切割等);(3)快速制造技術(快速零件及模具制造); (4)再制造技術(廢舊機電產品高技術維修和性能升級)
聯系電話: 18959261659
電子郵箱:
個人簡歷:
1968年6月生,黑龍江海林人,博士/副教授。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福建省發展改革計劃項目1項,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1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雜志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收錄。
1995.9-1998.4:鞍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冶金機械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2.9-2005.10:大連理工大學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1.7-2002.9:鞍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教學科研教師(講師)
2005.10至今: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教學科研教師(副教授)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基于熔射和電沉積復合成形的納米梯度材料模具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9J01254; 起始時間:2009,03-2011,12),負責人
2.福建省發改委專項基金:基于熔射成形的梯度功能材料模具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起始時間:2006,09-2010,12),負責人
3.福建省青年人才創新基金:工模具等離子噴涂和納米復合刷鍍一體化修復新技術(項目編號:2006F3084; 起始時間:2006,11-2008,10),負責人
4.華僑大學博士啟動基金:精細耐久陶瓷模具快速成型技術(項目編號:06BS104; 起始時間:2006,05-2008,05),負責人
5.中央高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扶持計劃:基于雙向等離子弧的大厚度硬質花崗石板磨料水射流隨動切割加工的機理研究(項目編號:JB-ZR1105; 起始時間:2011,05-2014,05),負責人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視覺的熔射制模射流品質動態實時診斷技術研究(項目編號:50175035; 起始時間:2002,01-2004,12),主要研究成員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可控等離子體弧技術的金屬板件柔性成形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項目編號:50375024; 起始日期:2004,01-2006,10),主要研究成員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向應力緩和設計的驟冷粒子動態生長特性的研究(項目編號:50675071; 起始日期:2007,01-2009,12),主要研究成員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向超聲波隨焊控制鋁合金焊接應力變形及熱裂紋的機理研究(項目編號:51075158; 起始時間:2011.01-2013.12),主要研究成員
10.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離子熔射和雙向窄脈沖電沉積復合制造經濟快速模具的新技術開發(項目編號:2008H0028; 起始日期:2008,03-2010,12),主要研究成員
11.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基于熔射成形的FGM模具快速制造技術(編號:2002H04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員
12.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向模具快速制造的熔射過程可視化與自動控制(項目編號:E021002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員
1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半金屬精細模具一體化快速制造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6J0165; 起始日期:2006,06-2008,09),主要研究成員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表面工程、等離子材料加工及材料表面改性工藝、特種加工技術、快速制造和再制造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重點采用等離子熔射技術、電弧熔射技術以及納米材料復合電沉積技術進行零、部件以及模具的快速制造和綠色再制造研究,著重解決該領域所存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
所授課程
本科生:模具制造工藝、真空與表面涂層技術,材料成型技術基礎
碩士研究生:材料表面工程技術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1] 梯度功能材料快速模具及其制造方法,專利號:200410066042.1
[2] 精細飾紋零件的快速制造方法,專利申請號:200410065717.0
主要學術論文
1.Zhao Z Y, Fang J C, Luo C B, Wang H S, Zhou J J. Rapid Forming Thin Wall Part of High Melting Point Alloy by Arc Spray.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Xian, 2004:643-644.
2.Zhao Z Y, Fang J C, Zhou J J, Wang H S. Splat Formation and Coating Generation During Spray Forming.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4, 34: 21-22.
3.Zhao Z Y, Wang L, Fang J C, Xu W J. Near Net Forming of Metal-Ceramic Parts by Plasma Spray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80-283:1815-1818.(SCI收錄號:000227051400434;EI收錄號:072310637520)
4.Zhao Z Y, Fang J C, Li H Y. Plasma spray forming of FGM moul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5, 15 (2): 427-431.(SCI收錄號:000228956700048;EI收錄號:05249161613)
5.Zhao Z Y, Fang J C, Wang H, Li H Y. Arc Spray Forming of Stainless Steel Moul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1-292: 603-608.(SCI收錄號:000232685100104;EI收錄號:072210625453)
6.趙紫玉,方建成. 熔射形成的陶瓷件制造技術.華僑大學學報, 2006,27(2)180-183.
7.趙紫玉,方建成.等離子熔射成形中粉末飛行特性研究.中國機械工程,2006,17(10):1065-1067.(EI收錄號:06269966661)
8.趙紫玉,方建成,張素芝.復合電火花加工電極的快速制造.機械與模具,2007,8(45):53-55.
9.趙紫玉,方建成,張素芝.鋅合金快速模具表面改性技術.新技術新工藝,2007,10:75-77.
10.Zhao Z Y, Zhang S Z, Fang J C. Technology of the antique imitation for surface of nonmetal artwork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7,17: s776-779.(SCI收錄號:00251737400043)
11.趙紫玉,張素芝,方建成.等離子熔射制備梯度功能材料技術.功能材料,2008,39(2):301-304.(EI收錄號:081311170894)
12.趙紫玉,張素芝,方建成.金屬噴涂快速制模工藝.模具工業,2008,34(1):57-60.
13.Zhao Z Y, Xu W J, Zhang S Z. Study on the Composite Technology of Electro-brush Plating and Arc Spraying.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28-629(2009)pp 709-714.(EI收錄號:20094712486179)
14.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polishing of stainless ste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44-47: 3031-3035.(EI收錄號:20110313586383)
15.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Study on Gypsum Mold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lloy Liquidit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54-155: 852-855.(EI收錄號:20110213566290)
16.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Researches on Alloy form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Gypsum Molding. The Open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2011, 5: 147-151.(EI收錄號:20114114416008)
17.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plat Deposi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5-508.(EI收錄號:20113214222596)
18.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tudy of Splat Partic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9-512.(EI收錄號:20113214222597)
19.Ziyu Zhao, Guangtao Zhou, Bibo Xiao and Suzhi Zhang. Plasma jet acquis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2, 704-705: 1259-1265.(EI收錄號:20120314682269)
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1.第三屆中國先進陶瓷國際研討會(The Third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Performance Ceramics,CICC-3) (2004年5月9日~5月12日,廣東深圳)
2.第六屆海內外青年設計與制造科學會議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2004年6月21日~23日,陜西西安)
3.第五屆環太平洋先進材料和工藝國際會議(The Fifth Pacific Ri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2004年11月2號~5號,北京)
4.第六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暨首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論壇(2006年8月11日-14日,甘肅蘭州)
5.2007年國際熱噴涂大會(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2007年5月14號~16號,北京)
6.2007國際有色金屬材料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onferrous Meterials,ICNFM,2007)(2007年11月25日-30日,湖南長沙、張家界)
7.第八屆亞洲及太平洋地 區材料加工會議(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Processing ,APCMP2008) (2008年6月15日-20日,廣西桂林)
8.第十三屆制造技術國際會議(The 13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IMCC-2009)(2009年9月21-23日,遼寧大連)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黃致建
姓名:黃致建
性別:男
職稱:研究員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1)工程機械設計;2)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CAD/CAE);3)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1975.12~1978.08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建筑公司 工人
1978.09~1982.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獲學士學位
1982.08~1987.08 分別在中國航空工業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壓氣機設計室 任助理工程師
1987.09~1990.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獲碩士學位
1990.04~2003.02 在中國航空工業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壓氣機設計室 任工程師(1990~1992)、高級工程師(1992~2001)、自然科學研究員(2001~2003)。期間,赴俄羅斯某航空發動機設計局,參與合作設計某發動機風扇(1994.08~1995.01)。
2003.03 ~ 迄今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設計工程系 自然科學研究員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調入華僑大學后,開展的科研項目:
1.2004.02 ~ 2004.12 主持 產學研課題“xxx微型燃機渦輪轉子強度設計”
2.2006.05 ~ 2008.12 主持 產學研課題“xxx重型燃機某渦輪盤/葉片接觸及振動分析”
3.2008.01 ~ 2010.12 參加 產學研課題“圓弧形和圓柱接觸面燕尾型榫頭、榫槽強度設計技術”
4.2009.12 ~ 2012.12 主持 產學研課題“風扇葉片結構設計及優化設計平臺研究”
研究領域
承擔的主要課程:《機械設計》、《機械優化設計》
研究領域:
1982年開始參與多個型號航空發動機的壓氣機結構設計,完成過相關有限元應力分析程序、結構優化設計程序、零部件管理程序等設計,從事航空發動機相關結構設計工作20余年,積累了大量的工程設計實踐經驗。目前,在科研方面,主要面向工程實際從事:
1. 機械產品設計及其失效研究
1) 根據工程實際需求,以數值仿真軟件——CAD 軟件UG、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等為分析工具,設計、開發機械產品;
2) 針對工程中機械零部件的故障現象,進行失效原因分析,并采用優化設計方法,完成相應結構的改進設計。
2. 結構優化設計與仿真
根據工程實際需求,研究結構優化設計方法,實現機械零部件的優化設計。應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實現結構靜力學仿真分析。
3. 機構優化設計與仿真
根據工程實際需求,研究機械優化設計方法,實現機構最佳傳動設計;應用動力學仿真軟件ANSYS/Rigid Dynamics、ADAMS,實現機械系統的運動學與動力學仿真分析。
課題研究特點:來源于工程實際,應用于工程實際。
曾涉足的領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汽車、工程機械。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主要科研成果:
1.“風扇大葉片結構減振設計技術研究與應用”(主持)獲2003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獲2003年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
2.“航空發動機燕尾形榫聯接微動疲勞壽命預測研究” (主要完成人之一)獲1993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3.“某干線客機發動機的風扇/增壓級設計和試驗研究” (主要完成人之一)獲1999年沈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進步一等獎。
4.“汽車后橋自動焊接生產線設計” (主要完成人之一) 獲95年沈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科技進步一等獎
論文:
【1】黃致建等 “等強度低損失阻尼凸肩的設計與應用”《航空動力學報》,2007年,第22卷、第6期(EI收錄)
【2】黃致建等《航空渦噴、渦扇發動機結構設計準則》典型結構和新結構(第二冊第3章壓氣機部分),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發動機系統工程局出版,1997年
【3】黃致建等 “單向加載疲勞機上燕尾形榫連接微動損傷實驗件設計” ,《航空學報》年,第15卷、第8期
【4】黃致建等“多級組合盤的整體結構最優化設計” ,《航空動力學報》1994年,第9卷、第3期
【5】Huang Zhijian ,Zhu Rupeng,Pan Shegcai.“A Simulating Test Method for Fretting Fatigue of Dovetail Joint”. THE SECON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ASTENERS,1994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陳勇
姓名:陳勇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模具設計與制造;切削加工動力學;信號分析與處理;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1995-1998年,南昌大學金屬塑性加工專業碩士畢業
1998年-至今,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任教
2001年,獲講師職稱
2000-2005年,華僑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畢業
2005年-2008年,泉州市鯉城區副區長(掛職鍛煉)2009-至今,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副處長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5年9月-2008年8月):基于神經網絡的立銑加工振動控制研究。
[2] 國務院僑辦科研基金(2004年9月-2006年8月):立銑加工過程虛擬仿真系統的研制與應用研究。
研究領域
覆蓋件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反求工程;計算機仿真技術、時間序列分析、模態分析技術、人工神經網絡、銑削加工過程動力學和運動學分析、銑削加工參數的優化策略研究。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共發表論文20篇,其中在大學學報上發表7篇,核心期刊發表7篇(在此不一一列舉)。
[1] Yong Chen, Xiongwei Liu.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for Peripheral Milling Based on Machining Stability. Proceedings of the Europe-Asia Symposium on Advanced 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Netherlands. 2004, April.
[2]. Yong Chen, Xiongwei Liu, Kai Cheng. Research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System Of Peripheral Milling Process.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nce Press. China. 2004, June.
[3] 陳勇,劉雄偉. 立銑銑削加工參數和銑刀幾何參數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工具技術. 2004, 37(11):45-48.
[4] 陳勇、劉雄偉,俞鐵岳。基于BP神經網絡的立銑加工振動快速預估。制造技術與機床,2005年第十期
[5] 陳勇,劉雄偉. 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的動態銑削力仿真. 華僑大學學報. 2003, 24(2):168-173.
[6]陳勇,劉雄偉,俞鐵岳,駱燦彬.基于VSSPMP的非線性立銑加工過程振動控制研究.工具技術.2005.5
[7]陳勇,劉雄偉,俞鐵岳.一種改進的非線性銑削力建模與仿真.華僑大學學報.2005.7
[8]陳勇,劉雄偉,俞鐵岳.再生振動和刀具偏心對立銑加工精度綜合影響的研究.工具技術.2006.5
[9]陳勇,劉雄偉,俞鐵岳.立銑加工能耗分析及其參數優化策略研究.福州大學學報.2006.6
[10]陳勇,劉雄偉,俞鐵岳.立銑再生顫振閉環控制系統的設計.2006.7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聯系方式企業招聘聯系郵箱: jdtw@hqu.edu.cn
招聘聯系電話: 0592-6162600 或 0592-6162601
院辦電話: 0592-6162598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推免碩士研究生
一、推薦范圍及條件:見《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實施辦法》(附件1)。
二.報名
報名起止日期:9月4日一9月10日(下午16:30截止)
報名需提交材料:
1.《華僑大學2019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申請表暨誠信承諾書》(附件2);
2.本科前三學年的課程成績單和平均績點專業排名證明(須加蓋學院成績證明公章)。成績單由班級匯總申報同學名單,于9月10日當天到機電學院教務室C4-508王老師處統一打印;
3.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單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發表論文復印件;
4.申請破格選拔突出表現說明及其它佐證材料;
5.《機電及自動化學院2019年導師推薦證明》(附件3)
以上佐證材料紙質版材料各一份。
6.《機電及自動化學院2019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報名基本情況匯總表》(附件4),電子版由班級班長匯總完畢后統一發送至jdyjs@hqu.edu.cn,命名方式:XX班機電及自動化學院2019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報名基本情況匯總表(幾人申報)。
報名地點:機電及自動化學院C4-405
聯系人:周老師(辦公電話:05926162595)
三、學院推免生名額:
推薦名額:12人
四、推薦及考核
根據學校關于選拔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的工作通知要求,學院成立推免工作領導小組,將對所有報名符合條件的學生進行面試,依據考核成績排序進行推薦。
考核日期:9月13-14日,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考核辦法:面試(含英語和專業知識面試),具體辦法如下:
(一)面試內容和方法(專業和外語)
每位學生的面試成績100分,
(1)每位面試學生自我介紹1分鐘;
(2)專業素質和能力、外語水平測試:全面考核學生對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以及學生在本專業領域的發展潛力;能夠掌握本專業相關外語基礎知識。
(二)綜合總成績計算辦法
綜合成績=平均績點得分*40%+科創獲獎情況*20%+面試成績*40%
平均績點得分=(平均績點/5)*100
五、公示:
推薦結果和候補名單將在學院主頁和公告欄公示。
公示期:9月16日-9月19日。
附件:
1.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實施辦法
2.華僑大學2019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申請表暨誠信承諾書
3.機電及自動化學院2019年導師推薦證明
4.機電及自動化學院2019年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報名基本情況匯總表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2018年9月4日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李洪友
姓名:李洪友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脈沖電源及特種電源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微納加工與檢測;表面技術;
電子郵箱:
工作學習經歷
1989.09~1993.06 吉林工學院機械制造工藝與裝備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3.07~1996.08 首鋼吉林柴油機廠(長春市)技術員,助理工程師;
1996.09~1999.04 吉林工學院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9.09~2003.08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3.09~現今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2006.12~2009.10 廈門大學在職博士后。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1、微光學非球面塑料模具電鑄技術研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070410797,負責人)
2、自由曲面脈沖電化學及其復合光整加工理論和技術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06J0166,負責人)
3、高頻數控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理論及技術研究(福建省青年創新基金,項目編號:2005J031,負責人)
4、微電鑄機理及應用技術研究(華僑大學僑辦科研課題,項目編號:10QZR10,負責人)
5、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基礎及應用技術研究(華僑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編號:530065,負責人)
6、基于視覺的熔射制模射流品質動態實時診斷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0175035,主要參與人)
7、面向應力緩和設計的驟冷粒子動態生長特性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0675072,主要參與人)
8、大尺寸矩形平面光學零件高精度磨床(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項目編號:2008AA042501,主要參與人)
9、楔形聚焦透鏡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國家863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8AAXXX,主要參與人)
研究領域
1.微納加工與檢測
主要從事于微納加工與檢測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
2、表面技術
主要從事于表面光整加工、改性及涂層等技術研究。
3、電源技術
研究微納制造、表面光整加工、改性及涂層技術專用電源。
4、單片機應用技術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共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SCI檢索論文3篇,EI檢索論文13篇, ISTP檢索論文6篇。
主要代表作如下:
[1] H. Y. Li, C.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on Micro Optical Aspheric Mold Manufactur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154-155 (2011), pp806-809(EI收錄號:20110213566282)
[2] LI Hongyou, SHI Yuying, ZENG Haoping, et al. Research on In-flight Property of Particles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97-101 (2010), pp1562-15659(EI收錄號:20101612863200)
[3]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and Its Compound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416 (2009).(EI收錄號:20094212376017)
[4]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Bipolar PulseCurrent Electroforming in Precision Molds and Dies,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4, Number S1, June 2009(EI收錄號:20093012222079).
[5] Li, Hongyou, et al.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in precision mold tooling of nonmetal mandrel, ICMTMA 2009, Zhangjiajie, China. April 2009(EI收錄號:20094712476485)
[6]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Finishing, ICMTMA 2009, Zhangjiajie, China. April 2009(EI收錄號:20094712476371)
[7] Li Hongyou, et al.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forming in optical manufacturing, Proccedings of SIPE, Vol. 7282 72822D (2009).(EI收錄號:20093812313177)
[8] 李洪友,郭隱彪等. 高頻窄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工藝特性研究, 電加工與模具,2007(5)
[9] Chao Huang, Hongyou Li, Haoping Ze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Nick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152-153 (2011), pp238-241(EI收錄號:20110213565798)
[10] 黃超, 李洪友等. 電鑄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電鍍與環保, Vol. 30, 2010年第6期:1-4
[11] 龐梅, 李洪友等. 雙向脈沖電鑄鎳的實驗與研究, 電鍍與環保, 2010, 第1期:10-13
[12] H. Y. Li, X. M. Liu, J. C. Fang, et al. Study on the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and performances on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291-292, p579~584(SCI & EI收錄)
[13] Li H.Y., Liu X. M Jiang K.Y.,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in Dies and Mold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 14, October 2004, p487~492(SCI & EI收錄)
[14] Li H., Liu X., Jiang K., Researching on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ments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ICMA2004), Wuhan, China. October, 2004(EI收錄)
[15] 李洪友, 王輝等. 脈沖電化學齒輪光整加工電源的設計與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Vol.43, No.4(EI收錄)
[16] 李洪友, 周錦進等. 表面質量對齒輪使用性能指標影響的研究, 農業機械學報, 2004(4)
[17] 李洪友, 江開勇等. CAD/CAM的電化學展成微加工技術,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
[18] 李洪友, 周錦進等. 齒輪光整加工工藝及其新進展, 起重運輸機械, 2003 (3)
[19] 李洪友, 翟小兵等. 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脈沖斬波器的設計與研究, 電加工與模具, 2003(2)
[20] Li H. Y., Liu X. M., Fang J. C.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with shaped cathodes. ICSFT2006, Dalian(ISTP收錄)
[21] X. M. Liu, H. Y. Li, et al.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304-305, p393~397(SCI & EI收錄)
[22] Liu Xiaomei, Li Hongyou, et al.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of Hardened Gear with Shaped Cathode, ISAAT2006, Dalian(ISTP收錄)
[23] 劉曉梅, 李洪友. 應用IGBT的直流調速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 2006(6)
[24] 周錦進, 李洪友等. 齒輪表面質量對其使用性能和壽命影響的研究,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4(4)
[25] 王輝, 李洪友等. 脈沖電化學碳鋼表面光整加工技術實驗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Vol.46, No.6
[26] 孫雪松, 李洪友等. 齒輪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控制系統的研究. 電加工與模具, 2003 (1)
[27] 安軍, 李洪友等. 脈沖電化學去毛刺工藝, 工具技術, 2002(12)
[28] 董華軍,
[29] 江開勇, 劉斌,
[30] 劉晶峰, 李洪友等. 鑄造CAE系統的網格剖分技術,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Vol. 29, pp. 327-330,
[31] 王輝, 李洪友等. 成型軋輥表面的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技術研究, 制造技術與機床, 2009年第11期.
李洪友等. 脈沖電化學光整加工電源的設計 制造技術與機床 2005(12)李洪友. 快速成形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Vol.27, No.1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導師林福泳
姓名:林福泳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圖像處理(信號處理);功率電子;工程計算;機械設計等 ;
電子郵箱 fylin@hqu.edu.cn
工作學習經歷
1983年7月福建農林大學機械系學士畢業,
1986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數力系碩士畢業,
2003年8月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博士畢業。
1986-1988華僑大學精密機械工程系, 助教
1988-1997華僑大學精密機械工程系,講師
1997-2005華僑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
2005-至今華僑大學機電學院,教授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5篇被SCI檢索,8篇被EI檢索。
2003年首次獨立在國際上提出正交有限元理論和基于正交有限元理論多分辨率分析理論并將其應用于圖象處理,目前正逐漸被國際學術界接受,目前已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1997年開始研究開關電源和電子鎮流器,2003年開始,申請向國內外關于開關電源和電子鎮流器發明專利6項,各項專利均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主持,博士啟動基金和省基金各一項。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圖像處理,工程計算、機械設計、功率電子等。
1.圖像處理包括圖像壓縮、圖像識別,圖象濾波等一系列問題。應用林福泳2003年提出的有限元進行多分辨率分析,從而實現圖像的壓縮、識別和濾波。該理論與小波分析,有些相類似將信號作多層次分解,但比小波方法簡單,有多篇論文在國內外雜志發表,并被SCI,EI收錄。
2.工程計算,主要處理工程中許多計算問題,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曲面、曲線重構和逼近問題;(2)零件的傳熱學問題;(3)零件的強度問題;(4)材料的變形問題。主要研究如何將實際工程中復雜問題的求解轉換成簡單問題的求解,將計算一個大矩陣轉換計算一系列小矩陣,有多篇論文在國內外雜志發表,并被SCI,EI收錄。
3.功率電子,主要研究開關直流電源以及電子鎮流器,開關電源主要研究在不提高電源的成本基礎上,如何提高直流電源的功率因數和直流電源的效率,可以用計算機仿真,也可進行實際電源設計,目前國內外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人在這方面申請發明專利5項,通過初審。電子鎮流器主要研究氣體放電燈的鎮流器,特別是金屬鹵化物燈的電子鎮流器。
4.機械設計,主要研究并聯機構運動學與動力學,有論文數篇,被EI收錄一篇。
主要論著與學術論文
[1] 作者. 論著名. 期刊名, 卷(期)號, 頁碼
近四年發表的論文
2006年
Lin Fy Orthogonal finite element and multi-resolution theory,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SCI,EI收錄
2005 年
Lin, FY,A new multi-resolution theory based on orthogonal spline
APPL MATH COMPUT 168 (2): 1020-1030 SEP 15 2005,SCI,EI收錄
Lin, FY,Multi-solution theory of signal processing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APPL MATH COMPUT 161 (1): 293-310 FEB 4 2005 , SCI,EI收錄
Lin, FY,Orthogonal bases of 3-B-sp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nding problem of plate and beam system,APPL MATH COMPUT 162 (2): 723-733 MAR 15 2005 ,SCI,EI收錄
林福泳,正交樣條多分辨分析方法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Vol. 26. No.2
邱文龍,林福泳,用Cn群解梁彎曲問題,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Vol.26,No.1
2004年
Lin FY,Orthogonal continuous segmentation func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4 Vol 154/4,SCI,EI收錄
林福泳, 板彎曲問題群論方法 計算力學學報 2004,Vol.21(4),EI收錄
Lin FY, Orthogonal complex base sp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CNAAM 2004, [C], editor T.E. Simos ,2004
Lin FY, Orthogonal complex base sp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ucture analysis, WCCM VI in conjunction with AOCON’04, [C], 2004
Wang, Taiyong, Lin, Fuyong,etc,Using Cnv group to solve bending beam problem,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v 17, n SUPPL., December, 2004, p 213-216. ,EI收錄
2003年
林福泳,一種信號多分辨分析的新方法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3,05期
林福泳,樣條逼近的新方法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3增刊
專利申請
一種高功率因數直流電源。
一種HID燈(高壓放電燈)電子鎮流器。
一種PFC直流開關電源。
一種開關電源次級同步整流電路。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專業介紹
機械工程本專業結合智能制造和工業自動化4.0的需求,培養學生具備以機械為核心,以機電液一體化為主線,設計、制造與控制相互支撐的較寬領域的技術基礎和堅實的專業基礎,能在制造、信息、自動化、新能源等領域,從事機械工程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畢業后,經過5年左右的工作或學習深造應該具備:
1、掌握以機械為核心,以機電液一體化為主線,設計、制造與控制相互支撐的專業知識;
2、具備根據工程需要提出解決方案,并考慮社會、環境因素及相關政策法規設計、開發機電液系統的專業能力;
3、具備溝通、交流與管理能力,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在工作團隊中,能發揮主要作用;
4、在職業生涯和專業活動中,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意識;
5、具有終身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可以不斷跟蹤技術的動態發展趨勢。
化學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3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4 | 10055 | 南開大學 | A |
5 | 10183 | 吉林大學 | A |
6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7 | 10384 | 廈門大學 | A |
8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9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10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11 | 10386 | 福州大學 | A- |
12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13 | 10532 | 湖南大學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15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16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學 | B+ |
17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18 | 10200 | 東北師范大學 | B+ |
19 | 10247 | 同濟大學 | B+ |
20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21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22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3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4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25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26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7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28 | 10697 | 西北大學 | B+ |
29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30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31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32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33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34 | 10145 | 東北大學 | B |
35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B |
36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B |
37 | 10426 | 青島科技大學 | B |
38 | 10445 | 山東師范大學 | B |
39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B |
40 | 10533 | 中南大學 | B |
41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42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43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44 | 10673 | 云南大學 | B |
45 | 11117 | 揚州大學 | B |
46 | 10075 | 河北大學 | B- |
47 | 10118 | 山西師范大學 | B- |
48 | 10126 | 內蒙古大學 | B- |
49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50 | 10255 | 東華大學 | B- |
51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52 | 10357 | 安徽大學 | B- |
53 | 10403 | 南昌大學 | B- |
54 | 10414 | 江西師范大學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學 | B- |
56 | 10530 | 湘潭大學 | B- |
57 | 10602 | 廣西師范大學 | B- |
58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B- |
59 | 10736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60 | 10755 | 新疆大學 | B- |
61 | 1141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62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C+ |
63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 C+ |
64 | 10028 | 首都師范大學 | C+ |
65 | 10140 | 遼寧大學 | C+ |
66 | 10165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67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C+ |
68 | 10280 | 上海大學 | C+ |
69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70 | 10346 | 杭州師范大學 | C+ |
71 | 10351 | 溫州大學 | C+ |
72 | 10394 | 福建師范大學 | C+ |
7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學 | C+ |
74 | 10559 | 暨南大學 | C+ |
7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76 | 11658 | 海南師范大學 | C+ |
77 | 10065 | 天津師范大學 | C |
78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C |
79 | 10184 | 延邊大學 | C |
8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81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C |
82 | 10299 | 江蘇大學 | C |
83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84 | 10373 | 淮北師范大學 | C |
85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6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7 | 10446 | 曲阜師范大學 | C |
88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C |
89 | 10512 | 湖北大學 | C |
90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91 | 10560 | 汕頭大學 | C |
92 | 10611 | 重慶大學 | C |
93 | 10186 | 長春理工大學 | C- |
94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95 | 10231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C- |
9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97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C- |
98 | 10320 | 江蘇師范大學 | C- |
99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100 | 10490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101 | 10513 | 湖北師范大學 | C- |
102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103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C- |
104 | 11258 | 大連大學 | C- |
105 | 11646 | 寧波大學 | C- |
化學考研考什么
應用化學專業考研科目:院、系所 | 專業代碼及名稱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2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021-64253230)(商老師) | 081704應用化學 | 01精細化學品化學與技術 | 5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02物理化學或803有機化學 | ▲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國家重點學科;△省(區、市)或部委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機化學 |
02有機、無機功能材料化學及其應用 | |||||
03光催化和應用光化學 | |||||
應用化學考研參考書: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人數 | 考試科目 | 參考書目 | 備注 |
024 化學化工學院(電話:83686232) | 145 | |||
081704應用化學 | ||||
01 化學混合物的精細分離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2 數學二④807 化工原理 復試科目:2401 化學實驗理論;2402 化學實驗技術操作;2405 英語聽力 |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復試參考書目:初試參考書目及《大學化學實驗》南京大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相關無機、有機化學實驗書。 | 全院學術型研究生招生規模共計105名。不接受單獨考試。錄取方法:嚴格執行差額復試;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確定復試名單;復試后,按復試成績加初試的兩門專業課成績在應用化學專業考生范圍內重新排序,最后確定錄取名單(復試不及格者不參加錄取排序)。 應用化學專業錄取人數由學院當年制定的碩士生招生政策確定。 | |
02 化學廢氣廢水的資源化 | ||||
03 綠色反應與分離過程一體化 | ||||
04 膜分離與綠色吸收過程 | ||||
05 綠色催化反應過程 |
應用化學研究生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由于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業前景美好。
化學考研考什么
化學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
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化學參考書目
01-04方向:
《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曹錫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化學》(上、下冊)傅獻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儀器分析》南京大學方惠群等編著,科學出版社。
《有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胡宏紋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上、下冊)(第五版)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孫德坤、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習題集》侯文華、淳遠、姚天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結構化學》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曹錫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化學》(上、下冊)傅獻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儀器分析》南京大學方惠群等編著,科學出版社。
《高分子化學》余學海、陸云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高分子化學》(第二版)潘祖仁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冊)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上、下冊)(第五版)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孫德坤、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習題集》侯文華、淳遠、姚天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結構化學》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學研究方向
以復旦大學為例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學習方式 | 人數 | 考試科目 | 備注 |
---|---|---|---|---|
022 化學系 | 57 | 本系擬招收學術學位推免生40人。實際招生數視生源情況調整。 | ||
070301 無機化學(學術學位) | 11 |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7人。 | ||
01固態材料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2豐產元素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3配位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4金屬有機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5生物無機化學與蛋白質化學 | 全日制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6有機光電功能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70302 分析化學(學術學位) | 6 |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5人。 | ||
01色譜方法和高效分離分析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2化學生物分析和蛋白質組分析 | 全日制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72細胞生物學 |
||
03現代電分析化學及傳感技術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4天然藥物分離分析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70303 有機化學(學術學位) | 13 |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9人。 | ||
01物理有機化學 02有機合成化學 03超分子材料化學 04藥物合成化學 05有機大分子化學 06天然產物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70304 物理化學(學術學位) | 21 |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16人。 | ||
01表面化學與催化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2復相催化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3電極過程和高能化學電源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4量子化學與分子模擬 | 全日制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0量子力學;④836普通物理 |
||
05化學反應動力學和激光化學 | 全日制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0量子力學;④836普通物理 |
||
06結構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7光化學和反應動力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8分子篩催化和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9固態材料化學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10工業催化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11新型化學電源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703Z1 ★化學生物學(學術學位) | 4 |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 ||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學基礎 02生物分子的分離和鑒定 03藥物和醫用材料的分子設計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 ||
085216 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 2 | 本專業擬招收全日制2人,學制2年。本專業不招收推免生。 | ||
01精細有機化學 02分析儀器技術與儀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959基礎化學 |
化學就業前景
化學專業的就業形勢良好。在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消費升級等因素的拉動下,石化化工產品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隨著能源、建材、家電、食品、服裝、車輛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學專業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
化學專業就業前景怎么樣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居民人均收入將比2010年翻一番,社會整體消費能力將增長120%以上,居民消費習慣也將從“溫飽型”向“發展型”轉變,對綠色、安全、高性價比的高端石化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速將超過傳統產業。
社會消費能力的增長將帶動相關能源、建材、家電、食品、服裝、車輛等行業的發展,以上行業都是化學專業畢業生可進入的行業。
化學專業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的就業范圍還是比較廣的。化學系的畢業生主要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如化工、生物、醫藥、材料、環境、農業、食品、檢驗檢疫、環境、國防、能源、信息等行業從事生產與科研工作,從事教師職業、報考政府機關公務員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有一些畢業生立志當科學家、搞研究,他們就選擇在國內外深造,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