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哲學考研難嗎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華僑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僑大學報錄比、華僑大學考研群、華僑大學學姐、華僑大學考研真題、華僑大學專業目錄、華僑大學排名、華僑大學保研、華僑大學公眾號、華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很多考生在準備華僑大學哲學考研難嗎?是考研報考的時候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好嗎?適合我嗎?對我以后的人生和職業會有幫助嗎?考生在準備華僑大學哲學專業考研的時候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十分正常的?!?a href='//m.okaoyan.com/kaoyanshop/hqu/zhexueyush/133290.html' >手機訪問】
但是考生應當明確的一點是,不論是哪一個專業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絕對的好與不好的評價標準。別人適合的專業不一定適合自己,需要考生對華僑大學哲學好不好、未來發展方向與考生自己的本科專業、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進行結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認真對待考研的專業選擇問題,不要因一時沖動或是盲目聽取別人的意見而草率決定,往往會在備考期間十分痛苦。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考生獲取相關有關哲學信息的途徑有很多,華僑大學怎么樣,學校研究生官方網站會列出詳細的招生簡章、考試內容、參考書目、歷年分數線以及報錄比等重要數據,考生可以根據這些內容進行選擇;可以咨詢華僑大學哲學專業的師兄師姐,獲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例如考研網、考研論壇等信息來源。
另外,需要詳細了解哲學的考研情況的同學,可以點擊右側免費資源我們的學姐,幫你解答報考院校的詳細問題。
華僑大學哲學好不好,可以從專業排名來判斷,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該學科考研難度的大小,包括近幾年內該學科全國排名的變化程度。有的專業所在的學校在學校排名系統中并沒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該學科在全國范圍內有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專業所在的學校屬于全國知名學府,但是該專業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出名。如果學科與學校在全國均有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該學科屬于熱門學科,考研的競爭力會相對較大。考生在選擇報考哲學之前應當對其全國排名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將學科與學校的排名都納入考慮的范圍之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每年會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對除軍事學門類外的全部81個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專業排名,專業排名可以從中檢索到。 相對來說,哲學的排名還是相當樂觀,是一個具有潛力和發展前途的學科。華僑大學哲學中提供了有關華僑大學哲學好不好的全面而詳細的資料,歡迎考生前往查閱。
![華僑大學哲學考研難嗎 華僑大學哲學考研難嗎](http://img.okaoyan.com/華僑大學/6.jpg)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朱銀端
姓名:朱銀端
性別:女
職稱: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倫理學(政治倫理、網絡倫理、行政倫理、德育體制等)研究。
個人簡介:
朱銀端,女,1967年生,福建廈門人,無黨派。200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9-2010年,清華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的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倫理學(政治倫理、網絡倫理、行政倫理、德育體制等)研究。
【講授課程】
碩士生課程:
(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
(2)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專題研究
(3)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專題研究
(4)網絡倫理專題研究
(5)網絡道德教育專題研究
(6)網絡文化與社會發展
(7)政黨與政務專題研究
本科生課程: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2)電子政務原理
(3)思想道德修養
(4)網絡倫理
(5)網絡文化
(6)社會心理學
【科研方面】
一、主持的課題
1、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項目:“德育在信息社會的體制性障礙及其克服策略研究”(編號DEA030102) 2004~2007年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課題項目:“網絡社區文化的形成、發展與管理研究” 2009~2010年
3、國務院僑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項目:“高校網絡道德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編號00QSK05) 2000~2003年
4、福建省政策研究室重點課題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研究”(編號閩政研2008-A2) 2008~2009年
5、泉州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委托)項目:“民間力量發揮社會救濟功能的運行模式研究(編號2008B-WT01),2008~2009年
6、泉州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項目:“信息時代的德育體制研究”2003~2004年
7、泉州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課題項目:“僑鄉網絡精神文明建設的研究”2002~2003年
8、華僑大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思想道德修養》精品課程建設”2004~2006年
二、獲獎情況
1、《網絡倫理文化》(專著)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 三等獎 2005年
2、《網絡道德教育》(專著)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 三等獎 2009年
3、《網絡道德教育》(專著)獲泉州市人民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 二等獎 2008年
4、 “網絡倫理中的問題、原因和分析”(學位論文)獲教育部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
5、“網絡倫理問題與德育對策”(論文) 獲華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 一等獎 2003年
6、“網絡道德自律的辯難與修正”(論文),獲泉州市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會優秀論文 一等獎 2008年
7、《網絡道德教育》(專著)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提名,2008年
其他獎勵或榮譽
1、2005年,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特別獎”
2、2004年,獲“華僑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稱號
3、2005年,獲“華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成果名稱“網絡道德教育體系的建構”)
4、2006年,獲第六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課件名稱“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
三、論著
1、《網絡倫理文化》(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3月
2、《網絡道德教育》(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0月
3、《文化視野里的中國當代行政》(參與),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4、《對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反思與探索》(參與),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5、《思想道德修養教程》(副主編),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6、《網絡與政治民主研究》(專著),進行中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2010)》(參與),中國期刊網(2010-02-02)
四、主要論文(2001以來)
1、政治文明的意識轉向——從價值意識到問題意識,《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第6期
2、略論我國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科學社會主義》2009年第3期
3、網絡倫理中的問題、原因與對策,《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1期
4、從道義到制度: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救濟的運行模式,《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工作》2009年第10期(全文轉載)
5、略論社會主義價值復興之前提,《華僑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3年第7期(全文轉載)
6、網絡政治文化認識,《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政治學》,2003年第10期載錄
7、面向信息社會的德育評估指標新體系,《中國德育》2007年第12期
8、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國高等教育》1996年第9期
9、開放性的學習型社會之生活構造,《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11、面向網絡的自由人共同體的社會制度架構,《重慶通訊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12、論我國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模式,《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科社版)2008年第4期
13、和諧社會的行政文明發展觀,《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4期
14、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7期
15、和諧社會背景下的社會救濟的合作路徑,《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4期
16、從道義到制度: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問題研究,《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5期
17、網絡倫理問題與德育對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1年第2期
18、提升高校網絡文化軟實力的若干思考,《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6期
19、中美德育的理論與模式的比較研究,《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8年第12期
20、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價值復興,《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12期
21、對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價值的再認識,《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
22、道德教育模式新論:無善惡與榮辱觀的比照,《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3、信息素養:信息社會的素質教育,《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4、網絡信息傳播的自律機制研究,《泉州學林》2004年第2期
25、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研究綜述,《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其他學術論文
1、清華大學訪學感想,《華僑大學報》2010年第616期第2版
2、關于我國破產法免責制度的思考,《紹興文理學院學院》(教育版)2001年第1期
3、論創造力在素質教育中的原則,《紹興文理學院學院》(教育版)2001年第1期
4、大學生雙休日情況調查,《思想·理論·教育》1996年第12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排名
入學基本情況: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聯系方式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F4區
電話:0592-6167008
華僑大學哲學0101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1]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馬克思主義哲學(02)中國哲學(03)外國哲學(04)宗教學(05)科學技術哲學 | |
招生人數: | 27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01)哲學基礎理論 ④(801)哲學綜合(中西馬哲學史) |
|
備 注: |
2015年華僑大學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報錄比
考研派快訊,據華僑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華僑大學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報錄比已發布,詳情如下:
學院代碼 | 學院名稱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推免生 | 統考 | 一志愿 | 統考 | 其中: | 其中: | 報錄比 | 總錄取人數 |
接收人數 | 報考人數 | 上線人數 | 錄取人數 | 一志愿錄取 | 調劑生錄取 | ||||||
170 |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10101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0 | 1 | 1 | 8 | 1 | 7 | 800.00% | 8 |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分數線。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林國全
姓名:林國全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個人簡介:
林國全,男,1976年5月,福建省南安人,中共黨員,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1998年畢業于中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4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主要從事政治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主要講授的課程】
碩士生:
法理學專題研究
本科生: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科研(2000年以來)】
一、承擔的課題
主持:
1、華僑大學校級課題:“違法行政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對策探究”,2004-2006
2、華僑大學校級課題:“電子政務視域下服務型政府之構建”,2009-2011
3、華僑大學教改課題:“素質教育下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2002-2004
二、論文(2000年以來)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婦女發展,《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9期
2、芻議無效合同的主張及確認,《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3、論國家權力對無效合同的干預,《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年第11期
4、電子政務:加速我國行政組織變革的催化劑,《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6期
5、無效合同探析,《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6、違法行政的“內因”探究,《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7、違法行政的“外因”探究,《世紀橋》2006年第11期
8、違法行政的治理對策——治“外”篇,《法制與社會》2007年第4期
9、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青海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
10、淺析侵占罪的犯罪對象,《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第3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聯系方式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王輝
姓名:王輝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和研究。
個人簡介:
王輝,男,1964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竹山縣,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于湖北大學,學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2007.9-2008.7);福建省經濟學會、福建省資本論研究會理事,泉州市企業經營管理協會常務理事。
現為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講授的課程】
碩士生: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發展研究
本科生:
?。?)政治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科研】
一、承擔的課題
主持:
1、國務院僑辦基金項目:《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研究》(2005-2007年)
2、泉州市社科基金項目:《泉州民營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研究》(2006-2007年)
3、泉州市豐澤區政府項目:《泉州市豐澤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主要完成者(2004-2005年)
參與: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跨海移民生存發展典型個案研究(2010,第二人)
2、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科學發展觀與我國改革開放”課題組成員(2007)
二、主要論文(2000年以來)
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生產關系的新變化及其啟示》貴州大學學報2008.7
2、《從影響政治參與行為的因素看公民合法政治參與的現實條件及其構建–經濟學的視角》,載于《生活哲學——探究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楊楹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3、《對萊維特經濟全球化定義的解讀》,載于《學術探索》2004.5;
4、《經濟全球化與當代國際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第六章,蘇勁主編,福建省高校統編教材,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8;
5、《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與公平思想》,載于《學術探索》2003.5;
6、《政治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與案例教學》,載于《泉州學林》2003年第12期;
7、《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面臨的問題與政策選擇》,載于《江漢論壇》,2000年第10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研究生外國哲學專業排名
入學基本情況: 院招生人數 22 專業招生人數 未公布 報考人數 免試人數 專業復試線 錄取人數 錄取比例 專業重要性 招生高校數 專業評級 參考排名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張世遠
姓名:張世遠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哲學方法論、虛擬哲學、軟實力。
個人簡介:
張世遠,福建三明人,哲學博士,2001~2007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
2007~迄今,就職于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哲學方法論、虛擬哲學、軟實力。
一、教學經歷
碩士生課程:
《哲學方法論研究》、《政治哲學經典原著選讀》
《政治倫理專題研究》 、《自然辯證法概論》
本科生課程:
《軟實力研究》(校選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二、科研經歷
發表論文:
《社會科學方法的走向及其現代化》,學術論壇,2007年第1期
《主體間性:哲學研究的新視域》,寧夏社會科學,2007年3月
《人權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當代思考》,理論與改革,2007年第3期
《產權是人權的現實實現》,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論“人類思維”的獨立化過程》,學術論壇,2009-10-10
《本體論學說的流變及其前景》,學術探索,2009-12-20
《傳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本質》,南通大學學報,2009-11-15
《胡塞爾現象學及其對當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影響》,江南大學學報,2009-10-20
《論“虛擬實踐”的傳承性與超越性》,三明學院學報,2010-01-23
《馬克思表達“現實世界”的思維方式》,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0-07-20
參編書目:
(1)《經濟學哲學導論》一書(承擔2.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中華民族精神論綱》一書(承擔3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論文轉載:
(1)《論思維“自己構成自己”》一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摘 2007年第3期
(2)《關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一文被新華文摘.摘要摘編 2007年第8期
主持課題:
?。?)華僑大學:《中國現代化的“路徑”及其“瓶頸”》
?。?)聯校課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科學化》
?。?)福建省社科:《中華文化與中國軟實力》
E-mail:zsy55555@hqu.edu.cn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薛秀軍
姓名:薛秀軍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管理哲學研究。
個人簡介:
薛秀軍,男,1974年4月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共黨員。中山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后。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社會學系副主任,中國改革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現代化、管理哲學研究。
【主要講授課程】
碩士生:
?。?)歷史唯物主義專題研究
?。?)管理哲學專題研究
?。?)科學社會主義(全校碩士研究生政治公共課)
?。?)唯物史觀通論
本科生:
?。?)組織社會學(社會學專業基礎課)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全校政治公共課)
?。?)商務禮儀實用知識(全校公共選修課)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專業基礎課)
?。?)人文社會科學概論(哲學專題)(全校公共選修課)
【科研(2004年以來)】
一、承擔的課題
主持:
1.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從‘實現共同富裕’到‘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新拓展” (2005-2006年度)
2.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邏輯探析” (2006-2007年度)
3.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當代中國發展觀的學理檢視” (2008-2010年度)
4.泉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生建設: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支點” (2008-2010年度)
5.泉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泉州家族企業發展文化探源及現實對策研究” (2004-2005年度)
6.聯校“教育及社會科學應用研究論文獎計劃”一級課題:“中西管理哲學研究路向比較及公共問題域勘定” (2006年度,獨立承擔)
7.廈門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消費取向調查及高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2008年度)
參與:
1.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弘揚‘三平’精神” (2008-2009年度,子課題負責人)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日常生活維度研究” (2008-2010年度)
3.教育部委托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展觀的歷史演變研究” (2008年度)
4.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峽西岸和諧文化建設調研總報告” (2007-2008年度)
5.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海峽西岸企業和諧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2007-2008年度)
6.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政治寬容思想研究” (2007-2008年度,第二人)
7.福建省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構建節約型社會與消費倫理研究” (2007-2008年度)
二、獲獎
1.論文《現代管理的跨越:從管理科學到管理哲學》獲2008年泉州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佳作獎;
2.論文《管理哲學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獲2007年“教社醫研究論文獎”;
3.論文《發展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雙向批判》獲2007年福建省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4.論文《先進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石》獲2006年泉州市第七期“刺桐論壇”理論研討會三等獎;
5.論文《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科學發展》獲2008年華僑大學“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征文優秀論文一等獎;
6.論文《先進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石》獲2006年華僑大學“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7.論文《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及其對策》獲2009年華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年會論文二等獎;
8.論文《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新拓展》獲2007年華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年會論文三等獎;
9.論文《榮辱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新模式》獲2006年華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年會論文三等獎
三、論著
《直面風險:現代性困境與當代中國求解》,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四、主要論文(2004以來)
1.“分工與‘個人’的全面發展–<德意志意識形態>文本語境中的分工思想研究”,《學術研究》2009年第7期,獨撰
2.“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結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價值選擇”,《現代哲學》200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獨撰
3.“構建和諧社會:全球化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價值話語”,《東南學術》2010年第6期,獨撰
4.“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人本取向”,《科學社會主義》2004年第2期,第一作者
5. “現代管理的跨越:從管理科學到管理哲學”,《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管理科學》2005年第7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
6.“以人為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基石”,《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獨撰
7.“以人為本:從寬容走向和諧”,《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獨撰
8.“寬容精神與中國現代社會轉型”,《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獨撰
9.“個體與共同體的張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獨撰
10.“發展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雙向批判”,《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獨撰
11.“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再拓展”,《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獨撰
12.“執政能力建設與多元文化挑戰”,《集美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獨撰
13.“華文教育與中國大學責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獨撰
14.“生活視野中的管理哲學”,《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獨撰
15.“寬容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建構”,《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獨撰
16.“‘三個代表’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獨撰
17.“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獨撰
18.“管理哲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8期,獨撰
19.“華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的現實路徑”,《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11期,第一作者
20.“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人本向度”,《軍械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羅建平
姓名:羅建平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與教學。
個人簡介:
羅建平,男,1975年9月,河南商城人,中共黨員。1997年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華僑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獲哲學和法學雙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F任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學生工作委員會主任、副教授,華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副主任,福建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與教學。
【主要講授的課程】
碩士生:
1、社會發展理論
2、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3、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本科生:
1、消費社會學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科研】
一、承擔的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消費觀: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之維”(編號:09CKS009)2009-2012
2、聯校論文獎計劃項目:“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沖擊的理性回應”(編號:ZS09012)2009-2010
3、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消費倫理與構建節約型社會”(編號:2007B128)2007-2008
4、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項目:“節約型社會的消費倫理研究”(編號:2006Qsk001)2006-2008
5、華僑大學青年項目:“市場經濟倫理與傳統倫理之比較”,2003-2005
二、獲獎
1、論文:“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沖擊的理性回應”,獲“聯校論文獎計劃”十五周年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三、主要論文
1、“論從消費奴役到消費解放”,《哲學研究》2010年第6期(6月)
2、“論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的超越”,《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1期(11月)
3、“節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福建日報》理論版2009.4.14
4、“節約:生活價值與意義的重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2期
5、“論消費時代節約的社會價值”,《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12月)
6、“論鄧小平的消費倫理觀”,《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11月)
7、“論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的倫理基礎”(第一),《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1期(1月)
8、“論鄧小平的政治寬容思想”,《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9、“論華文教育內容體系的不足與充實”,《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10、“論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第二作者),《東南學術》2006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1期論點摘要,人大復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11、“論我國合會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2期(6月)
12、“執政能力建設與市場經濟的政治訴求”,《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1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2021華僑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生考試大綱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黃海德
姓名:黃海德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中國宗教與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個人簡介:
黃海德教授,祖籍湖北宜昌,1953年重陽節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3年考入四川師范學院(現為西華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思想史專業攻讀先秦思想史,1986年7月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曾師從馮友蘭先生之弟子李耀仙先生攻讀中國思想史,上世紀70年代初師從著名道教研究學者王家祐先生探索中國傳統宗教之真諦。
畢業后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中國哲學與宗教的研究工作,先后受聘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生部教授,曾擔任巴蜀文化研究室主任、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華文化論壇》雜志編委,兼任四川道家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道學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四川省周易研究會副會長。
2001年10月調至華僑大學工作,先后受聘為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宗教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宗教哲學研究方向),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其間2006年至2007年受學校委派(國務院僑辦批準)至香港工作,擔任香港能仁書院院長?,F為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編委,社會兼職有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福建省哲學學會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會副理事長、《宗教大辭典》編委等。
曾先后應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中山大學等大學與科研機構的邀請赴國內外與我國港、臺地區參加有關中國文化的學術活動。曾為1998年度德國柏林大學漢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為中國宗教與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專攻道家思想史與道教文化研究。曾參加任繼愈先生主編的《中國宗教大詞典》與《中國道教史》(修訂版)的撰寫工作;主編《道教研究》、《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道學文化叢書》等;著有《老子道德經經解》、《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合著)、《道教神仙譜系》、《中華道教寶典》、《道家思想史綱》(合著)、《道教大詞典》(合編)、《簡明道教詞典》(合編)、《廖平學術論著選集》(合編)、《宗教與文化》(合編)等書。自80年代以來,在《世界宗教研究》、上?!秾W術月刊》、《社會科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東南學術》、臺灣《中華大道》、《中華文化論壇》等雜志發表《論老子之道》、《論唐代道教文化的主要特征》、《現代新儒家與傳統道家哲學》、《論楊朱學派及其與先秦諸子的關系》、《道教與宋代理學》(合撰)、《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敦煌S·二O六O寫卷研究》、《〈漢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疏證 》、《試論我國現階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李榮其人及其〈老子注〉研究》、《西華法師成玄英之道家重玄思想探論》、《道家、道教與道學》、《香港道教的歷史與現狀》、《臺灣道教的歷史與現狀》、《從道家文化的歷史形態看當代新道家的學術定位及其相關問題》、《試論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內涵及其歷史衍變》等學術論文數十篇,曾有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版)、《中國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近年來主持或參加的研究課題主要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中國民間信仰與海外華人道教”,2006年立項,在研課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東南亞華僑華人傳統宗教及現代轉化之研究”等),主持福建泉州與華僑大學課題各一項(“港、澳、臺道教文化研究”等)。其學術成果先后獲國家古籍圖書獎二等獎、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哲學史學會獎等共8項。
主要學術成果:
◆《論老子之道》,《南充師范學院學報》;
◆《〈史記〉秦紀年考辨》,《南充師范學院學報》;
◆《李榮其人及其〈老子注〉研究》,《世界宗教研究》;
◆《李榮〈老子注〉重玄思想初探》,《宗教學研究》;
◆《李榮“二道論”蠡測》,《社會科學研究》;
◆《李榮〈老子注〉校釋》(一章),《道教研究》
◆《宗教理論與人天觀》,《人天觀初探》四川教育出版社;
◆《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敦煌S·二O六O寫卷研究》,臺灣《中華大道》;
◆《論唐代道教文化的主要特征》,《眾妙之門——道教文化探微》,湖南教育出版社;
◆《道教與宋代理學》(合撰),上?!秾W術月刊》;
◆《現代新儒家與傳統道家哲學》,香港《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
◆《論楊朱學派及其與先秦諸子的關系》,《中華文化論壇》;
◆《試論我國現階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社會科學研究》;
◆《四川地區的宗教現狀與研究》,《當代四川史研究》;
◆《中國西部古代道教石刻造象研究》,《世界宗教研究》;
◆《西華法師成玄英之道家重玄思想探論》,《中華文化論壇》;
◆《〈漢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疏證》,《瓦屋山道教文化》;
◆《唐代道教神像與“三清”之由來》,《道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道統出版社;
◆《成玄英〈莊子疏〉道家思想探論》,《第三屆國際莊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先秦忠孝觀探論》,《中華孝道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漢宋巴蜀道家思想介述》,《巴蜀文化的多維視野》,四川人民出版社;
◆《“道”與中國文化》,〔美〕達·劉著,黃海德譯,《中華文化論壇》;
◆《香港道教的歷史與現狀》,《中國道教》;
◆《澳門道教的歷史與現狀》,《福建道教》;
◆《臺灣學術界的道教研究》,《福建宗教》;
◆《試論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內涵及其歷史演變》,《世界宗教研究》;
◆《道家、道教與道學》,《宗教學研究》;
◆《天臺〈道藏〉考記》,《宗教學研究》;
◆《歷史與現實——從道家文化的歷史諸形態看當代新道家的學術定位及其相關問題》,《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西蜀〈文昌大洞仙經〉考述》,《國際文昌學術研究論文集》,巴蜀書社;
◆《略論泉州道教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特征》,《成都大學學報》;
◆《道教之“道”的哲學意蘊與中華文明》,《東南學術》;
◆《道家思想史綱》(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合著),成都人民出版社;
◆《道教神仙譜系》,四川人民出版社;
◆《道教研究》(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華道教寶典》,臺灣中華道統出版社;
◆《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龍顯昭、黃海德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
◆《廖平經學論著選集》(李耀仙主編),點?!督窆艑W考》)上下卷,巴蜀書社。
◆《宗教大詞典》(任繼愈主編),撰寫道教部份,上海辭書出版社。
◆《老子道德經經解》,四川大學出版社。
◆《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修訂本),撰寫《唐代道教心性論》部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道教小辭典》,鐘肇鵬主編,編撰人物、神仙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
◆《宗教與文化》(主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主要學術活動:
1988年應香港法住文化書院的邀請參加“唐君毅思想國際學術會議”;
1993年香港大學邀請參加“第34屆亞洲與北非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原“國際東方學學術會議”);
1994年臺灣中正大學邀請參加“海峽兩岸首屆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1994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邀請參加“第八屆國際中國哲學會年會”;
1994年四川大學邀請參加“道家與道教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1995年北京大學邀請參加“國際道家學術研討會”;
1997年匈牙利大使館邀請參加“第35屆亞洲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1998年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訪問學者;
1999年邀請參加臺灣中國哲學會“海峽兩岸第二屆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0年應邀參加北京“國際莊子研究學術會議”。
2002年赴北京參加“全國宗教學研究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
2003年參加浙江大學道教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2004年5月應武漢大學邀請參加“海峽兩岸首屆當代道家學術會議”。
2004年6月應四川大學邀請參加“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
2004年10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邀請赴京參加世宗所成立四十周年慶祝曁學術研討會。
2004年12月應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邀請赴京參加“當代宗教問題學術研討會”。
2004年12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赴京參加“全國宗教科研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
2004年12月應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學院邀請赴港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當代儒者國際學術會議”。
2005年12月應日本東京大學邀請,赴日參加“國際宗教史學會世界大會”。
2007年10月參加香港“國際道德經論壇”。
2008年5月應臺灣輔仁大學邀請,參加“第二屆兩岸宗教學論壇—–宗教的全球化與本土化”。
2008年6月參加“海峽兩岸宗教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學術會議”。
2009年12月參加“閩臺孔廟保護學術會議”。
2010年4月應臺灣輔仁大學邀請,赴臺參加“第四屆兩岸宗教學術論壇”。
2010年6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邀請,赴蘭州參加“中國宗教學會2010年年會”。
2010年12月參加“華僑大學中日宗教文化論壇”。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馮兵
姓名:馮兵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政治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個人簡介:
馮兵,男,漢族,1975年生,重慶市奉節縣人,中共黨員。2010年6月畢業于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具體方向為先秦哲學與宋明理學。
主要講授的課程有:
?。ㄒ唬┐T士
1、經典文獻解讀
2、儒釋道觀念史
3、中國哲學前沿問題
?。ǘ┍究?/p>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科研情況:
(一)主要論文情況
1、《論孔子善惡混存的人性觀》,《哲學研究》2008(1);
2、《生存智慧、人文理性與中和精神——中國禮樂起源與發展的內在理路》,《學術月刊》2010(2);
3、《理學視閾下的禮樂文質論——以朱熹為中心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10(8),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4、《〈禮記﹒學記〉的教育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啟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通訊作者;
5、《“做事”與“做人”:〈易經〉的倫理主題》,《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1);
6、《論荀子的政治倫理思想》,《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7、《論荀子的義政思想——以荀子“禮”、“法”思想的制度倫理蘊涵為中心》,《河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2)
8、《荀子的經濟制度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管子學刊》2008(1);
9、《荀子的社會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東南文化》2007(6);
10、《兩性曖昧情感關系的倫理分析》,《石河子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1);
11、《荀子的義利觀辨析》,《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5);
12、《孟子“做人”觀念的日常倫理分析》,《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4);
13、《韓非子治國思想探微》,《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3);
14、《荀子性惡論原旨》,《中國研究生》,2009(3);等等。
(二)參與課題情況
1、參與廈門大學哲學系樂愛國教授主持廈門大學國學院重大課題“朱子學研究”
(三)其他
1、散文《潔白的運動衫》,《中國教育報》,2009,4,6;
2、散文《貓》,《茅山道訊》2009(2);
3、詩歌《我心三愿》,《江蘇道教》2009(4);
4、散文《學會低頭》,《廈門大學報》2010,4,16;
5、教育評論《應切實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的管理》,《中國教師報》,2008,11,12;
6、教育評論《學歷背景究竟有多重要?》,《中國研究生》2009(11);
7、學術隨筆《政治與思想文化的互動》,《廈門大學報》,2009,7,1
三、近三年來所獲獎勵
2010,6 獲廈門大學“三好學生”稱號;
2010,5 獲廈門大學2009—2010年度“研究生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010,4 獲廈門大學“嘉庚獎學金”,全校排名第一;
2009,11 獲廈門大學“三好學生”稱號;
2008,11 獲全國“寶鋼優秀學生獎”,是獲獎者中唯一的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8,12 獲廈門大學“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生書畫展優秀獎;
2009,4 獲廈門大學2008—2009年度“研究生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09,5 獲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提名獎;等等。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2021華僑大學哲學0101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1]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馬克思主義哲學(02)中國哲學 (03)外國哲學 (04)宗教學 (05)科學技術哲學 |
|
招生人數: | 3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01)哲學基礎理論 ④(801)哲學綜合(中西馬哲學史) |
|
備 注: |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哲學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導師蔣朝君
姓名: 蔣朝君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研究方向:道家道教哲學、道教與中國古代科技思想。
個人簡介:
蔣朝君,1976年出生于廣西灌陽縣,無黨派人士。200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現就職于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道家道教哲學、道教與中國古代科技思想
【主要講授的課程】
碩士研究生:
甲、道教與科技文化
乙、道教經典文獻選讀
丙、中國哲學史
本科生:
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乙、中國近現代史革命綱要
丙、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科研】(2003年以來)
甲、承擔的課題
主持:
僑辦課題:道教生態倫理思想研究2007-2009
參與:
一、承擔詹石窗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百年道學精華集成”之第四輯“思想大要”共十冊八百萬字之主編。
二、承擔郭金彬主持的福建省重大課題:“中國古代科技思想文庫”中第二輯第十冊“道教科技思想史料學”研究子課題。
三、承擔卿希泰所主持國家十五重大規劃課題:“道教思想史”中“太一道、金大道教”思想子課題的研究。
四、承擔詹石窗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宗教通論”中“漢代以前的中國宗教”子課題研究。
五、承擔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道教神學叢書”中“道教魂魄論”子課題研究。
六、承擔香港“蓬瀛仙館道教神仙傳記叢書”中“張陵天師大傳”一書的撰寫。
乙、獲獎
2007年獲得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獲得)。
丙、論著
《道教生態倫理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2006年12月
《斗轉星移:張陵天師大傳》,宗教出版社,2006年3月
《中國宗教學通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科學思想的升華:科學范疇上升論》(合著),科學出版社2005年
《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東方出版社2009年10月
丁、代表論文
一、《道教研究的生態文學視角》,載《宗教學研究》2009年第3期。
二、《道家道教之“道”中的生命意識與生態女性主義的一個可能視角》,載《宗教哲學》2009年第38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簡介
哲學考研院校
專業名稱:哲學 專業代碼:010100 門類/類別:哲學 學科/類別:哲學開設專業院校:
清華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燕山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華僑大學 景德鎮陶瓷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吉首大學 湘潭大學 中山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新疆大學專業解析:
本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自身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發展規律,致力于培養政治思想素質高,專業理論基礎扎實,掌握哲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知識,了解哲學歷史發展與學術前沿,并在哲學某專門領域有所長的學術型和實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理性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素養,具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并且能夠進行獨立分析和創造性思維的合格人才;培養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優秀人才;本學科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黨校、學術研究機構、政府機關、新聞出版等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理論宣傳和組織行政管理等實際工作。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邏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外國哲學。
此專業大學排名:
0101 哲學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8 所,本次參評3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8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3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4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5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學 | A- |
7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8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9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10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11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12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13 | 10286 | 東南大學 | B+ |
14 | 10335 | 浙江大學 | B+ |
15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16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18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19 | 10145 | 東北大學 | B |
20 | 10247 | 同濟大學 | B |
21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B |
22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23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24 | 10610 | 四川大學 | B |
25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26 | 10140 | 遼寧大學 | B- |
27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28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29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30 | 10533 | 中南大學 | B- |
31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32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33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34 | 10053 | 中國政法大學 | C+ |
35 | 10075 | 河北大學 | C+ |
36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37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38 | 10403 | 南昌大學 | C+ |
39 | 10475 | 河南大學 | C+ |
40 | 10512 | 湖北大學 | C+ |
41 | 10520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C+ |
42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43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44 | 10280 | 上海大學 | C |
45 | 10531 | 吉首大學 | C |
46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47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學 | C |
48 | 10673 | 云南大學 | C |
49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50 | 10726 | 西北政法大學 | C |
51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C- |
52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53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C- |
54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55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56 | 10636 | 四川師范大學 | C- |
57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學 | C- |
58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