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考試科目和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報錄比、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考研群、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姐、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排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保研、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公眾號、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材,也叫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參考書、指定書目等等,是考驗專業課復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料。考研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考試項目,參考書目由報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試內容基本上圍繞著參考書目展開,而絕大多數專業課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題,因而就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將參考書目與真題結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題人的風格和傾向,反復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劃出重點內容和必考內容。許多考生不重視院系公布的參考書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筆記和其他參考資料上,不按照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指定的書目進行復習,那么即使復習的再好,實力再強,也很有可能會在專業課上栽跟頭。【手機訪問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大綱的時候需要對該專業以及該學校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考研大綱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綱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試的內容、參考書目、研究方向等等內容,直接決定了考生在復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和側重點。通過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參考書目進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該專業的考研試題設置方向,考生應當認真閱讀考試大綱中公布的考試科目,選擇合適的復習資料,有針對性得進行復習,防止出現事倍功半的無用勞動。考生也可以對開設該專業的不同院校考試大綱進行橫向比較,對比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許多考生在備考期間不重視考試大綱的內容,往往會將許多重要的信息遺漏或是導致復習的方向出現偏差,這都是不應該出現的失誤以及錯誤。考研派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們一定要重視考研大綱的內容哦。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1)文學院 專業: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門類類別 (05)文學 學科類別: (0501)中國語言文學 研究方向:(00)不區分方向
考試方式 跨專業: 招生人數:專業:3(不含推免)
招生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指導老師 : 學習方式 :
政治 外語 業務課一 業務課二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20)文學理論 (926)文學綜合
院校備注
考試范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在購買參考書時應當注意公布的參考書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過舊找不到原書,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應當注意將舊版本與新版本不同的內容進行補充。考研派的考研頻道內含有大量優質的課堂講義資源,歡迎考生前去查詢和購買。
需要了解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參考書目詳細信息的同學,可以點擊右側的聯系學姐,考研派的學姐回為你做最專業的解答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分數線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108]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文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5]文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 不區分方向
招生人數: 3
考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20文學理論
926文學綜合
備  注: 專業復試筆試科目:比較文學
接受同等學力考生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外國文學基
礎知識、綜合英語
饒老師0791-83847573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考試大綱
 
學院代碼:004
學院名稱:文學院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05010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620 文學理論   文學綜合
 
《文學理論》
參考書目:
1.馬工程編寫組:《文學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考試大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考試時間及適用對象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 導論 約10分
第二部分 文學活動 約30分
第三部分 文學創造 約40分
第四部分 文學作品 約50分
第五部分 文學消費與接受 約2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四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簡答題(簡述題):    二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辨析題(分析比較):  二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論述題(分析綜合題):二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分值與題型或有變化)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系統掌握文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能運用文學理論的基本理論和觀念來解決文學領域的現實問題,分析具體的文學現象與文學作品。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  導論
(一) 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
1.文學理論的性質
2.文學理論的形態
(二)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
1.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
2.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建設
第二部分  文學活動
(三) 文學作為活動
1.活動與文學活動
2.文學活動的構成
3.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
(四)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1.文學的含義
2.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3.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
(五)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
1.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
2.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3.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和繁榮
第三部分  文學創造
(六) 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
1.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生產
2.文學創造的客體與主體
3.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系
(七) 文學創造過程
1.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
2.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
3.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
(八) 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
1.文學的真實
2.文學的倫理與情感
3.美的創造
第四部分  文學作品
(九) 文學作品的類型與體裁
1.文學作品的類型
2.文學作品的基本體裁
(十)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
1.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
2.文學典型
3.意境
4.文學意象
(十一) 敘事性作品
1.敘事界定
2.敘述內容
3.敘述話語
4.敘述動作
(十二) 抒情性作品
1.抒情界定
2.抒情性作品的構成
3.抒情方式
(十三) 文學風格
1.風格的諸種觀念和思路
2.風格的定義和內涵
3.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
4.文學風格與文化
第五部分  文學消費與接受
(十四) 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
1.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
2.文學接受的文化屬性
(十五) 文學接受過程
1.文學接受的發生
2.文學接受的發展
3.文學接受的高潮
(十六) 文學批評
1.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
2.文學批評的模式
3.文學批評的實踐
《文學綜合》
參考書目:
1.袁世碩、陳文新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共三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3.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4.李明濱主編:《世界文學簡史》(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5.鄭克魯,蔣承勇:《外國文學史》(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考試大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 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中國古代文學部分約80分
中國現當代文學部分約50分
外國文學部分約2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解釋題(概念題):簡答題(簡述題):分析論述題(綜合題):
二、考試內容概要
內容包括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其中,中國文學以史為線索,敘述二千年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探索中國文學發展的內部和外部規律,分析文學發展過程中文學本身的繼承關系和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政治、哲學、宗教、文學批評對文學的影響。外國文學(包括歐美文學與亞非文學)歷史發展的基本態勢與演變全貌,各國各階段重要思潮、流派、作家、作品;外國文學歷史上出現的重要文學現象的社會、歷史、文化根源及文學價值、地位、影響。
考試要求與內容:
第一部分   中國古代文學部分
第一編  先秦文學                          
(一)要求                               
1.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起源、文學形態形成、發展的軌跡以及重要的文學現象,掌握先秦時期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內容;
2.了解先秦作家隊伍的形成,理解掌握先秦文學的思想和藝術成就;
(二)內容
上古神話、《詩經》《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屈原與楚辭 。                                                                                                                                                                                   
第二編 秦漢文學                                                                           
(一)要求
1.了解并掌握漢代社會文化概況,及其對漢代文學生成的作用;掌握漢賦的形式特征;
2.了解漢代文學觀念變化帶來的文學內容和文學形式的創新,了解漢代繁瑣解經習氣導致鋪張揚厲的文風形成,經學固守師法、家法導致漢代文學重模擬的基本趨向;
3.掌握秦漢重要作家作品,識記《史記》、《古詩十九首》漢樂府等著作的名篇,背誦其中的經典作品。
(二)內容
司馬遷與《史記》、兩漢樂府詩、東漢文人詩。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一)要求
1.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哲學、宗教以及社會生活方式對文人命運、文人思想和文學創作的影響;
2.掌握這一時期文學流變的大致走向,把握新的文學形式的成因和內涵,理解這一時期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內容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兩晉詩壇、陶淵明、南北朝民歌、謝靈運、鮑照、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一)要求
1.了解唐代政治的開明、經濟的繁榮、思想解放、文化的多元、士人生活方式的變化與唐代文學的繁榮的關系;
2.掌握唐五代文學發展的基本輪廓,掌握唐五代文學繼承、發展、演變的歷程及其流派產生、成因、藝術風格形成的基本規律;
3.掌握李、杜、韓、柳等偉大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偉大成就,掌握一系列天才作家的創造帶來的精彩分呈、流派眾多、風格齊全的唐代文學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二)內容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盛唐的詩人群體、李白、杜甫、白居易與元白詩派、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晚唐詩歌、李商隱。                                       
第五編 宋代文學                          
(一) 要求
掌握宋代各個時期重要的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掌握宋代文人與政治的密切關系對宋代文學獨特風格形成的直接作用。
(二)內容
宋初文學、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蘇軾、江西詩派、北宋中后期詞壇、、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辛棄疾、姜夔。                                                       
第六編  元代文學                             
(一)要求
了解元代的社會概況,元代文學的基本內容和發展規律,掌握敘事文學的興盛及其原;
(二)教學內容
關漢卿與《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和馬致遠、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元代散曲。                                                                     
第七編 明代文學                              
(一)要求
掌握明代敘事文學內容和形式的特征、了解明代文人對傳統文學特性認識的深化引發文學群體間的論爭狀況,了解明代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對明代文學發展的指導作用。
(二)內容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湯顯祖、《西游記》與其他的神怪小說、《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八編 清代文學                       
(一)要求
了解清代的社會概況,掌握清代文學對前代文學全面復興,清人對前人的全面反思,清代文學重要流派、審美風格的形成;
(二)內容
清初的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
 
第二部分  中國現當代文學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1927年)
1.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外國文藝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  胡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向  
2.魯迅(一)  
《吶喊》、《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  
3.小說(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4.通俗小說(一)  
張恨水  
5.郭沫若  
《女神》  
其他自由體詩創作概況  
歷史劇創作  
6.新詩(一)  
新詩的誕生   
前期新月派詩歌的貢獻  
純詩及早期象征詩派  
早期無產階級革命詩歌  
7.散文(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周作人與“言志派”散文  
冰心、朱自清和“文學研究會”作家散文
郁達夫和“創造社”作家散文  
“語絲”派和“現代評論”派的散文  
8.戲劇(一)  
文明新戲概況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第二編  第二個十年(1928-1937年6月)
1.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線索  
革命文學論爭和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產階級文學思潮  
自由主義作家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  
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向  
2.茅盾  
開創新的文學范式  
茅盾的小說成就  
3.老舍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系的探討  
老舍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4.巴金  
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家》的杰出成就  
巴金后期小說創作  
5.沈從文  
邊地湘西的敘述者、歌者  
6.小說(二)  
“左聯”和左翼小說  
京派小說和其他獨立作家的小說  
海派小說  
7.通俗小說(二)  
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合
8.新詩(二)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后期新月派的創作  
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9.魯迅(二)  
魯迅雜文  
《故事新編》  
10.散文(二)  
幽默閑適小品的創作  
左翼作家的散文創作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報告文學與游記  
11.曹禺  
曹禺現代名劇  
12.話劇(二)  
“廣場”戲劇概況  
“劇場戲劇”創作  
第三編  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1.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戰爭制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并存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學思潮、論爭與胡風等的理論批評
2.趙樹理  
趙樹理出現的文學史意義  
趙樹理的小說創作  
3.小說(三)  
暴露與諷喻  
體驗與追憶  
通俗與先鋒  
現實與民間  
4.通俗小說(三)  
雅俗對立的漸趨消解  
各類型通俗小說的“現代化”  
解放區的文學通俗化運動  
5.艾青  
艾青的歷史地位  
艾青的詩歌創作  
6.新詩(三)  
七月詩派的詩歌創作  
校園詩人群與“中國新詩派”
敵后根據地的詩歌創作  
7.散文(三)  
報告文學的勃興  
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小品散文的多樣風致  
8.戲劇(三)  
“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  
大后方、上海孤島戲劇  
淪陷區戲劇
第四編 50-70年代的文學概況
第五編  80-90年代的文學概況
 
第三部分  外國文學
歐美文學部分
(一)古希臘羅馬文學
1、概述
文化歷史背景;發展的基本情況;各階段的創作特色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神話的基本內容、特色及其深遠影響。
3、荷馬史詩
創作的基本情況;情節內容與重要人物形象;思想內涵與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4、古希臘戲劇
發展的基本情況;三大悲劇家埃斯庫洛斯、索福克勒斯與歐里庇得斯及“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的創作情況、代表作品、思想與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二)中世紀文學
1、概述
文化歷史背景;基本特點;基本類型及其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基督教與《圣經》對西方文學的影響。
2、但丁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神曲》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三)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概述
文化歷史背景;文藝復興的內容與意義;人文主義文學的發展情況與基本特征;各國代表作家與作品。
2、薄伽丘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十日談》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3、拉伯雷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巨人傳》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4、塞萬提斯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堂吉訶德》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5、莎士比亞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哈姆萊特》、《李爾王》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四)17世紀文學
1、概述
文化歷史背景;古典主義、巴洛克文學與清教文學;各國代表作家與作品。
2、莫里哀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偽君子》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3、彌爾頓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失樂園》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五)18世紀文學
1、概述
文化歷史背景;啟蒙文學的基本特點;各國代表作家與作品。
2、盧梭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新愛洛依絲》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3、歌德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浮士德》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六)19世紀文學
1、浪漫主義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浪漫主義文學的形成和基本特點;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特色及代表作家與作品;華茲華斯與《抒情歌謠集》;拜倫與《唐璜》;雨果與《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惠特曼與《草葉集》;麥爾維爾與《白鯨》。
2、現實主義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和基本特點;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特色及代表作家與作品;斯丹達爾與《紅與黑》;巴爾扎克與《人間喜劇》;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狄更斯與《雙城記》、《遠大前程》;勃朗特姐妹與《簡愛》、《呼嘯山莊》;哈代與《德伯家的苔絲》;喬治·艾略特與《米德爾馬契》;海涅與《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普希金與《葉夫蓋尼·奧涅金》;果戈理與《死魂靈》;屠格涅夫與《父與子》;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列夫·托爾斯泰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契訶夫及其短篇小說;馬克·吐溫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易卜生與《玩偶之家》。
3、自然主義、唯美主義與前期象征主義
文化歷史背景;自然主義、唯美主義與前期象征主義的理論主張、發展狀況及代表作家與作品;左拉與《萌芽》;莫泊桑及其短篇小說;波德萊爾與《惡之花》;王爾德與《道連·格雷的畫像》。
(七)20世紀文學
1、現實主義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發展過程與基本特點;各國代表作家作品;勞倫斯與《虹》;羅曼·羅蘭與《約翰·克里斯多夫》;托馬斯·曼與《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萊希特及其戲劇理論與創作;菲茨杰拉德與《了不起的蓋茨比》;海明威與《老人與海》。
2、俄蘇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發展過程與基本特點;各階段代表作家作品;高爾基及其自傳體三部曲;布爾加科夫和《大師與瑪格麗特》;帕斯捷爾納克與《日瓦戈醫生》;肖洛霍夫與《靜靜的頓河》
3、現代主義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形成發展狀況、基本特征與代表作家作品;后期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存在主義;艾略特與《荒原》;卡夫卡與《變形記》、《城堡》;奧尼爾與《毛猿》;普魯斯特與《追憶似水年華》;喬伊斯與《尤利西斯》;福克納與《喧嘩與騷動》;薩特與《禁閉》;加繆與《局外人》
4、后現代主義文學
文化歷史背景;形成發展狀況、基本特征與代表作家作品;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貝克特與《等待戈多》;海勒與《第二十二條軍規》;馬爾克斯與《百年孤獨》;卡爾維諾與《寒冬夜行人》;米蘭·昆德拉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亞非文學部分
(一)古代亞非文學
1、概述
古代亞非文學的基本特征;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與代表作家作品
2、《圣經》
舊約文學與新約文學;圣經文學的基本特征
3、印度兩大史詩
《摩訶婆羅多》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羅摩衍那》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二)中古亞非文學
1、概述
中古亞非文學的基本特征;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與代表作家作品
2、迦梨陀娑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沙恭達羅》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3、紫式部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源氏物語》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4、波斯文學與薩迪
波斯文學的基本情況;薩迪的詩文創作及其藝術成就
5、《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三)近現代亞非文學
1、概述
近現代亞非文學的基本特征;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與代表作家作品
2、夏目漱石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我是貓》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3、川端康成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雪國》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4、泰戈爾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吉檀迦利》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5、紀伯倫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先知》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6、馬哈福茲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三部曲》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7、索因卡
生平與創作的基本情況;《解釋者》的作品內容、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歷史地位與影響。
 
復試科目名稱:比較文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1.陳惇,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考試大綱:
一、 考試目的、 要求 
測試考生對比較文學基礎理論的掌握程度,以促進考生對比較文學知識的學習。根據本課程各章節內容、難度、深度不一,對考試要求由低到高分了解、理解、綜合運用三個層次。 
二、考試命題原則 
《比較文學》考試大綱依據《比較文學》教學大綱制定,基本掌握教學大綱的內容方可考試及格。 
三、考試內容 
比較文學的基礎理論與知識為考試的基本內容。 
四、考試類型與方式 
本課程的考試題型主要包括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分析題。采取閉卷、筆答考試方式。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
五、考試大綱細則 
第一章  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能
1. 歷史的必然
2. 定義之爭 
3. 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特征
4. 可比性
5. 比較文學的目的和功能
 
第二章  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現狀
1. 國外比較文學
2. 中國比較文學
3. 現狀與前景
 
第三章  比較文學的基本類型和研究方法
1. 影響研究
2. 平行研究
3. 闡發研究
4. 接受研究
5. 中外比較研究中的方法論

第四章  文學范圍內比較研究的若干領域
1. 神話和民間文學的比較研究
2. 文類學
3. 主題學
4. 媒介學
5. 形象學
6. 比較詩學
7. 文學思潮和文學運動的比較研究

第五章  跨學科的文學研究
1. 文學和藝術
2. 文學和宗教
3. 文學和語言學
4. 文學和心理學
5. 文學和哲學
6. 文學和科學
 
加試科目名稱:一、外國文學基礎知識
參考書目:
1.李明濱主編:《世界文學簡史》(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2.鄭克魯,蔣承勇:《外國文學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考試大綱:
一、 考試目的、 要求 
測試考生對英美文學史的基本脈絡、英美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測試考生對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不同類別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水平。
二、考試命題原則 
《外國文學基礎知識》考試大綱依據《外國文學基礎知識》教學大綱制定,基本掌握教學大綱的內容方可考試及格。 
三、考試內容 
英美文學歷史、作家及作品的基礎知識;閱讀、賞析和理解英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水平為本課程考試的基本內容。 
四、考試類型與方式 
采取閉卷、筆答考試方式。以英美文學史基礎知識為主,輔以英美文學作品分析和鑒賞題型。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
五、考試大綱細則 
(一)英國文學部分:
加試內容:
1. 中古時期文學
2.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3. 17世紀文學
4. 啟蒙時期文學
5. 浪漫主義時期文學
6. 批判現實主義時期文學
7. 現代主義時期文學
(二)美國文學部分:
加試內容:
1. 殖民地時期文學
2. 理性時期文學
3. 浪漫主義時期文學
4. 現實主義時期文學
5. 現代主義時期文學
 
加試科目名稱:二、綜合英語
考試大綱:
一、考試類型與方式 
采取閉卷、筆答考試方式。
試卷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
二、考試大綱細則 
第一部分  詞語用法和語法結構(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本部分全部是多項選擇題。跟詞語用法相關的題目主要測試考生運用英語詞語及短語的能力,考試范圍為大學英語四級標準所含的詞匯和短語。跟語法結構相關的題目主要測試考生掌握英語語法結構的程度,考試范圍包括英語專業四級標準所含的語法內容。答題時,考生需在答題卡上按照要求填涂相應字母。
 
第二部分  閱讀理解(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要求考生閱讀英語文章,總閱讀量為1500詞左右。每篇文章后有若干問題,考生應根據文章內容從每題四個選擇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
選題的原則是:
1、體裁多樣,可以包括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識能為普通大學生理解。
2、文章的語言難度相當于英語專業四級的相應考題難度,但篇幅略長。無法猜測而又影響理解的關鍵詞,如超出考生應掌握的詞匯范圍,用漢語注明詞義。
閱讀理解部分主要測試以下能力:
A. 掌握所讀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B. 了解說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實和細節;
C. 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據所讀材料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推論。
 
第三部分  完形填空(Part III  Cloze)
完形填空所用的文章長度為300詞左右,難度略低于閱讀理解的篇章。完形填空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
 
第四部分  漢譯英(Part IV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考生需將英語譯文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供翻譯的中文句子具有以下特點:
1. 難度適當,不含冷僻詞或專業性過強的單詞;
2. 長度適中,結構便于考生套用英語常用句型;
3. 各題互不相關,內容和句式兼顧文、理各科考生。
漢譯英的目的是測試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第五部分  英譯漢 (Part V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譯漢所用的短文的長度為300詞左右,難度與閱讀理解的篇章相同。考生須在理解短文的基礎上,把劃線部分的英語句子譯成中文,并將中文譯文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供翻譯的英文句子具有以下特點:
1. 難度適當,不含冷僻詞或專業性過強的單詞;
2. 長度適中,結構應是英語常用句型;
3. 內容和句式兼顧文、理各科考生。
英譯漢的目的是測試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第六部分  英文釋義 (Part VI  Paraphrase)
釋義所用的短文長度為100詞左右,難度與閱讀理解的篇章相同。考生須在理解短文的基礎上,把劃線部分的英語句子用簡單的英文單詞作出解釋,并將釋義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釋義的英文句子具有以下特點:
1. 難度適當,不含冷僻詞或專業性過強的單詞;
2. 長度適中,結構應是英語常用句型;
3. 內容和句式兼顧文、理各科考生。
釋義的目的是測試學生的篇章理解和概括歸納能力。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108]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文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5]文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方向
招生人數: 1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22)比較文學
④(822)外國文學
備  注: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108]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文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5]文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比較敘事學
02 歐美文學
03 比較文學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715 文藝理論基礎
④841 外國文學
備  注: 文學評論寫作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專業代碼:050108     門類/類別:文學     學科/類別: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介紹

溫州大學為例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專業依托于我校省重點學科文藝學的雄厚實力,形成了既有學科基礎研究又有當今文化前沿探索的新局面。本專業以比較文學學科的開闊視野與廣博胸襟,本承著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思路,吸取當代國內外社會科學的各項成果,把理論與文學研究的實踐相結合,以文化研究為文學研究為前沿陣地,激活經典文本在現代語境中研究,進而開拓傳統文學研究的思路。本專業以世界文學研究為根基,突出英美文學、德國文學和德國審美思想史研究,并和馬克思主義研究結合起來,為中國文化以及溫州區域文化走向世界的現代性建設尋找一條可資借鑒的道路。
整個團隊研究力量比較雄厚,現有專任教師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1人,講師(博士)3人。在職稱、學歷、學緣、外語水平、年齡等方面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
本學科帶頭人李包靖教授,曾就學于北京師范大學,分獲文藝學文藝美學方向碩士學位和西方文論方向博士學位。掌握英語和德語兩門外語,對德國審美思想史有獨到研究,與國內外的德國學術界交往密切。
傅守祥教授,溫州大學特聘教授。浙江大學世界文學所兼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系國際美學協會、中華美學學會、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等會員。曾出訪美、英、德、澳、新等國,系美國佛羅里達亞特蘭大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等校訪問學人。其學科專長是文學、哲學、藝術學、社會理論的跨學科復合型研究。曾8次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課題,還主持完成多項廳級社科課題。在《哲學研究》、《文學評論》、《新華文摘》、加拿大《文化中國》、臺灣《哲學與文化》、香港《二十一世紀》等海內外學刊與報紙發表理論文章百余篇。
李新德教授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文學碩士,上海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文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曾在美國Linfield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學訪學;教授Chinese Culture課程。一直從事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詩歌、比較文學、英語文學經典導讀、典籍翻譯研究的教學與研究。
楊開泛博士,畢業華東師范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在古英語文學、西方文論方面有精到研究,曾有專著在國外重要的出版社出版。
Luca Sansone 博士,畢業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精通十數種現代西文,是國內為數不多獲西方古典學的博士。
崔勇博士,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詩學研究專業,精通世界詩學研究。
本專業點科研成果比較突出,近五年先后出版較有質量的學術著作十多部,發表較有影響的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國家、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項目多項,獲省、市級社科成果獎十余項。
本碩士點四個研究方向分別為,01外國文學,02比較文學, 03西方文論,04西方古典學。

專業點分布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山西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大學 大連外國語大學 遼寧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大學 牡丹江師范學院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揚州大學 蘇州大學 江南大學 江蘇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淮海工學院 浙江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溫州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安徽大學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慶師范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集美大學 廈門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煙臺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深圳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大學 海南大學 海南師范大學 四川外國語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 西南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大學 西北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陜西理工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青海民族大學 寧夏大學 喀什大學 石河子大學 伊犁師范學院

專業院校排名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參評64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4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3 10246 復旦大學 A
4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A
5 10284 南京大學 A
6 10335 浙江大學 A
7 10422 山東大學 A
8 10610 四川大學 A
9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A-
10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A-
11 10055 南開大學 A-
12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A-
13 10486 武漢大學 A-
14 10558 中山大學 A-
15 10003 清華大學 B+
16 10032 北京語言大學 B+
1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B+
18 10183 吉林大學 B+
19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B+
20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21 10285 蘇州大學 B+
22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B+
23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B+
24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B+
25 10475 河南大學 B+
26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B+
27 10559 暨南大學 B+
28 10635 西南大學 B+
29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B+
30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B
31 10075 河北大學 B
32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B
33 10126 內蒙古大學 B
34 10212 黑龍江大學 B
35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B
36 10280 上海大學 B
37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B
38 10384 廈門大學 B
39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B
40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B
41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B
42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B
43 10697 西北大學 B
44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B
45 11117 揚州大學 B
46 10033 中國傳媒大學 B-
47 10108 山西大學 B-
48 10140 遼寧大學 B-
4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B-
50 10357 安徽大學 B-
51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B-
52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B-
53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B-
5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55 10512 湖北大學 B-
56 10608 廣西民族大學 B-
57 10673 云南大學 B-
58 10730 蘭州大學 B-
59 10755 新疆大學 B-
60 10030 北京外國語大學 C+
61 10135 內蒙古師范大學 C+
62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C+
63 10166 沈陽師范大學 C+
64 10271 上海外國語大學 C+
65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C+
66 10403 南昌大學 C+
67 10459 鄭州大學 C+
68 10530 湘潭大學 C+
69 10637 重慶師范大學 C+
70 10656 西南民族大學 C+
71 10663 貴州師范大學 C+
72 10742 西北民族大學 C+
73 10762 新疆師范大學 C+
74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C+
75 10031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C
76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C
77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C
78 10351 溫州大學 C
79 10385 華僑大學 C
80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81 10427 濟南大學 C
82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C
83 10532 湖南大學 C
84 10593 廣西大學 C
8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86 10638 西華師范大學 C
87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C
88 11065 青島大學 C
89 11075 三峽大學 C
90 10068 天津外國語大學 C-
91 10167 渤海大學 C-
92 10184 延邊大學 C-
93 10247 同濟大學 C-
94 10304 南通大學 C-
95 10451 魯東大學 C-
9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C-
97 10589 海南大學 C-
98 10590 深圳大學 C-
99 10672 貴州民族大學 C-
100 10691 云南民族大學 C-
101 10749 寧夏大學 C-
102 11078 廣州大學 C-
103 1184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C-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0501 中國語言文學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參評64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4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3 10246 復旦大學 A
4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A
5 10284 南京大學 A
6 10335 浙江大學 A
7 10422 山東大學 A
8 10610 四川大學 A
9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A-
10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A-
11 10055 南開大學 A-
12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A-
13 10486 武漢大學 A-
14 10558 中山大學 A-
15 10003 清華大學 B+
16 10032 北京語言大學 B+
1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B+
18 10183 吉林大學 B+
19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B+
20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21 10285 蘇州大學 B+
22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B+
23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B+
24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B+
25 10475 河南大學 B+
26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B+
27 10559 暨南大學 B+
28 10635 西南大學 B+
29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B+
30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B
31 10075 河北大學 B
32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B
33 10126 內蒙古大學 B
34 10212 黑龍江大學 B
35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B
36 10280 上海大學 B
37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B
38 10384 廈門大學 B
39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B
40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B
41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B
42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B
43 10697 西北大學 B
44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B
45 11117 揚州大學 B
46 10033 中國傳媒大學 B-
47 10108 山西大學 B-
48 10140 遼寧大學 B-
4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B-
50 10357 安徽大學 B-
51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B-
52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B-
53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B-
5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55 10512 湖北大學 B-
56 10608 廣西民族大學 B-
57 10673 云南大學 B-
58 10730 蘭州大學 B-
59 10755 新疆大學 B-
60 10030 北京外國語大學 C+
61 10135 內蒙古師范大學 C+
62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C+
63 10166 沈陽師范大學 C+
64 10271 上海外國語大學 C+
65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C+
66 10403 南昌大學 C+
67 10459 鄭州大學 C+
68 10530 湘潭大學 C+
69 10637 重慶師范大學 C+
70 10656 西南民族大學 C+
71 10663 貴州師范大學 C+
72 10742 西北民族大學 C+
73 10762 新疆師范大學 C+
74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C+
75 10031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C
76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C
77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C
78 10351 溫州大學 C
79 10385 華僑大學 C
80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81 10427 濟南大學 C
82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C
83 10532 湖南大學 C
84 10593 廣西大學 C
8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86 10638 西華師范大學 C
87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C
88 11065 青島大學 C
89 11075 三峽大學 C
90 10068 天津外國語大學 C-
91 10167 渤海大學 C-
92 10184 延邊大學 C-
93 10247 同濟大學 C-
94 10304 南通大學 C-
95 10451 魯東大學 C-
9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C-
97 10589 海南大學 C-
98 10590 深圳大學 C-
99 10672 貴州民族大學 C-
100 10691 云南民族大學 C-
101 10749 寧夏大學 C-
102 11078 廣州大學 C-
103 11846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C-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99%的人還閱讀了: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網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就業前景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介紹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開設院校

    2007年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全國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四川大學 A+ 6 天津師范大學 A 11 南京大學 A
2 北京大學 A+ 7 武漢大學 A 12 復旦大學 A
3 華中師范大學 A+ 8 南京師范大學 A 13 山東大學 A
4 北京語言大學 A 9 華東師范大學 A 14 上海師范大學 A
5 北京師范大學 A 10 吉林大學 A      
 
B+等(23個):福建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湘潭大學、南開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安徽大學、云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南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大連外國語學院、遼寧大學、暨南大學、南昌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學院
 
 
B等(22個):西南交通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江南大學、黑龍江大學、廣西民族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大學、天津外國語學院
 
 
C等(15個):名單略
 
    2015-2016年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全國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四川大學 5★ 123
2 北京大學 5★ 123
3 北京師范大學 5★ 123
4 南京大學 5★ 123
5 復旦大學 5★ 123
6 上海師范大學 5★ 123
7 北京語言大學 4★ 123
8 中國人民大學 4★ 123
9 華中師范大學 4★ 123
10 南京師范大學 4★ 123
11 湖南師范大學 4★ 123
12 首都師范大學 4★ 123
13 中央民族大學 4★ 123
14 武漢大學 4★ 123
15 天津師范大學 4★ 123
16 吉林大學 4★ 123
17 浙江大學 4★ 123
18 福建師范大學 4★ 123
19 河南大學 4★ 123
20 湘潭大學 4★ 123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考: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35文學評論寫作
④914中國文學(含中國古代、現當代文學)
(注:各大院校的考試科目有所不同,以四川大學為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參考書:
北京大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考研參考書-----以下書目僅供參考,并不涵蓋全部考試內容。考生可以根據考試科目的范圍和自己的判斷選擇更為合適的參考書目。“世界文學史”的考試范圍是歐洲文學、東方文學和美洲文學;“文學理論”主要包括西方文論、東方文論和中國文論。
世界文學史科目
1、《歐洲文學史》,李賦寧等主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2、《東方文學史》,季羨林主編,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世界文學名著選讀》,陶德臻等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文學理論科目
1、《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張隆溪著,北京:三聯書店,1986年。
2、《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胡經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3、《中國歷代文論選》,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生就業:
就業領域
主要從業領域為: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外國文學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譯介與傳播;與文藝相關的創作、評論、編輯、科研與教學工作;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文化交流、媒體管理等工作
三、就業方向
除出國深造者外,本學科畢業生主要分布在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可在新聞、出版、宣傳、文化和涉外企事業等部門從事與本學科相近的工作,還有部分畢業生擔任國企或外企的高級文秘、宣傳策劃、教育培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