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聊城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聊城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聊城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聊城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聊城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聊城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聊城大學考研難嗎]
[聊城大學研究生院]
[聊城大學考研群]
[聊城大學研究生學費]
[聊城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數學科學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聊城大學/6.jpg)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位點簡介
早在聊城大學建校之初,數學系(現數學科學學院前身)就比較重視學科建設,并率先在1979年開始招收基礎數學專業代數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楊子胥副教授。在此后的幾年里,楊子胥老師共培養了五屆共11名研究生,1993年楊子胥老師調離,由于沒有導師人選,研究生停招。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數學科學學院便確立了以系統理論為重點的主攻領域。經過近20年的努力, 2000年系統理論率先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2年開始招收系統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作 為課程與教學論碩士點的三個方向之一(中文、數學、體育),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參與了課程與教學論的碩士點申請,并獲得了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數學方向)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2年開始招生。 隨著人才隊伍的建設,基礎數學專業于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4年開始招生;應用數學專業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7年開始招生。
以上述四個碩士點為平臺獲得了全日制教育碩士、在職教育碩士和同等學歷研究生招生培養資格,并于2006年開始招收在職教育碩士和同等學歷研究生;于2009年招收全日制教育碩士。2011年,系統科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學位[2011]8號),并于2012年開始招收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同時,隨著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的批準,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財務管理方向)于2012年開始招生。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系統理論學科簡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聊城師范學院數學系就有部分老師從事模糊數學及灰色系統理論方面的研究。1989年10月4日成功召開模糊系統與灰色理論研究室第一屆學術年會; 1990年成立灰色系統理論研究所(聊師院發〔1990〕69號文件批準),由史開泉老師任所長。為了拓展研究范圍,灰色系統理論學科逐步發展成為“系統理論”學科。系統理論學科于1997年被評為聊城師范學院“九五”重點建設學科(聊師院發[1997]118號文件批準),于2003年、2006被評為“十五”、“十一五”校級B類重點學科(聊大校發[2003]120號、聊大校發[2006]56號文件),于2004年被列為學校第一批擬上博士點的七個二級學科之一實施重中之重建設(聊大發[2004]7號文件),于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魯教研字(2006)4號文件),2011年學科建設工作順利通過教育廳的考核并繼續被評為山東省“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魯教研字〔2011〕4號),同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該學科所在一級學科——系統科學被批準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位[2011]8號)。系統理論學科于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2年開始招生。系統科學一級學科于2012年開始招生。經過20多年的努力,該學科已造就了一支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學術隊伍,形成了非線性系統理論、不確定性系統理論、系統優化與控制、智能信息處理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該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4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1人、在讀博士8人。另有特聘教授1人。
近5年來,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6部,在《Neuroimage》、《Fuzzy Sets and Systems》、《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Pattern Recogni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中國科學》、《數學學報》、《計算機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在SCI 1、2區和《中國科學》上發表論文50余篇;承擔了2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2項省部級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獲海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3項。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科簡介
1、系統科學學科現擁有系統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系統理論、系統分析與集成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系統理論是山東省重點學科。系統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和應用性,是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開發的學科組成的學科群。它著重考察各類系統的關系和屬性,揭示其活動規律,探討有關系統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學科擁有特聘教授2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人;2011年來,共承擔了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共9項,省部級等縱向課題3項,國家博士后基金2項,獲得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
研究方向:
1)、非線性系統理論及應用
2)、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
3)、線性系統理論及應用
4)、不確定系統理論及應用
2、數學學科
現擁有數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本學科由36人組成,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8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人。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獲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5部。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科研成果獎勵。
研究方向:
1、微分方程理論與應用
2、最優化理論與應用
3、矩陣理論與應用
4、復雜系統分析與控制理論
5、不確定理論及應用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培養學生掌握大數據科學知識與技術,掌握大數據平臺以及云平 臺搭建、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技術,經歷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軟件解決 大數據問題的能力,能在教育、科研、企事業、行政管理等行業領域從事大數據分析工作,具有較 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目標 1(工程知識): 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識別、表達、 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目標 2(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工程工 具,提出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 預測與模擬,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 目標 3(科學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 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目標 4(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 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目標 5(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 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目標 6(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 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目標 7(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能夠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 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 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目標 8(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畢業生畢業 5 年后應達到的目標: (1)具備扎實的專業基本功,能夠將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與社會需要進行深度融合,逐步成 長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相關行業的骨干力量。 (2)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大數據處理能力、創新能力與云平臺搭建能力,能夠運用數學 與統計學知識、計算機技術建立大數據模型并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社會。 (3)具備一定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科研水平,了解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研究發展的新成 果和新動向。 (4)具有較高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 精神,實現自身和團隊的雙贏發展。 (5)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其他學習渠道,與時俱進地進行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進一步增強創 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二)畢業要求 1.職業道德(A) A1.愛崗敬業 A1-1: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思想、政治、理論和情感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 A1-2:以科技興國、科技興魯為己任。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法制意識,有理想信念、有道 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A2. 數據情懷 A2-1:具有從事與大數據科學相關事業的意愿,熱愛大數據科學事業,熱愛黨和國家;對大數 據科學相關職業保持濃厚的興趣,能勝任與大數據科學相關的工作崗位; A2-2:能對實施大數據戰略的意義、價值等有積極的認識和評價,為自己即將成為大數據行業 工作者感到驕傲和自豪,自覺維護大數據行業群體的榮譽; A2-3:具有基本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A2-4: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2.大數據科學背景(B) B1.數學素養 B1-1:系統扎實的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 計算能力; B1-2:具備用數學思想和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2.編程能力 B2-1:掌握 Java 語言、Python 程序設計等計算機語言以及 Linux 操作系統等; B2-2:具備數據抓取、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的能力,能夠基于已有大數據進行預測分析。 B3. 統計知識 B3-1:掌握統計學推斷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基于統計與優化的數據分析能 力; B3-2:學會 SPSS 等統計軟件的使用與開發。 3.大數據科學素養(C) C1.學科交叉 C1-1:具備面向大數據應用的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等多學科分析技能,有堅實的數學基礎, 受到系統而扎實的計算機編程訓練,具備較強的大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 C1-2:能夠應用數學、計算機、統計學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的基礎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 獻研究分析大數據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C2. 數據思維 C2-1:具備利用大數據思維與分析方法,具備云平臺架構技術與實踐能力,以解決工程問題; C2-2:了解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并掌握相關文獻檢索方法,具有基本的專 業資料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初步掌握科技論文的撰寫方法,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 4. 學會發展(D) D1. 學會反思 D1-1:能夠意識到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形成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意識; D1-2:積極適應新時代大數據發展需求,能夠在了解國內外大數據科學發展動態的基礎上,主 動進行學習與職業規劃; D1-3:能夠主動收集與大數據科學相關的信息,初步掌握反思方法與和技能。 D2. 溝通合作 D2-1:能夠認識到溝通合作的重要性,能夠與國內外大數據科學組織和個人進行合作交流,分 享行業資源,實現共同進步和雙贏發展。 D2-2:能夠認識到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性,并能搭建種類豐富的交流與協作平臺。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培養方案
參加各項黨、團活動,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生活和工作中 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1-2: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給學生傳遞正能量; 2.1-3: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依法依規執教,以“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 2.2. 教育情懷 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 為基礎教育發展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人 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事業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學生 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2-1: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熱愛教師職業,自覺維護職前教師群體的身份,從教意 愿堅定,為自己即將成為教師感到驕傲和自豪; 2.2-2:具有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價值觀,身心健康; 2.2-3:豐富自身文化修養,具有科學精神,辨證地看待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潛心教 書育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 學會教學 2.3 學科素養 掌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數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熟悉數學研究的基本規律,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知識更新能力與實踐 創新能力;了解數學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了解數學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對學習科學 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2.3-1: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空間抽象、邏輯思維 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 2.3-2:洞悉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數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3-3:初步養成數學核心素養,具備一定的數學科學研究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 2.3-4:了解一定的跨學科知識,具有較為開闊的數學視野,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 2.4 教學能力 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具備教師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熟悉中學數學 教材,依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學習環境,指導學習過程,進行學習多 元評價;掌握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的教學能力;掌握教育學、 心理學等教育基本理論,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實際,具備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2.4-1:認可教師職業是崇高與神圣的職業,充分認識教師對學生、家庭和社會發展的 重要意義,具備教師的基本素養和技能; 2.4-2:熟悉中學數學教材,準確解讀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以“學”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運用基于中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和策略,開展學習指導,進行多元 化的學習評價; 2.4-3:熟練操作現代化教育設備,能夠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及中學數學軟件進行信息 輔助教學; 2.4-4:深入基礎教育實習實踐,具有撰寫基礎教育調研報告的經歷。 █ 學會育人 2.5 班級指導 樹立德育為先理念,了解中學德育原理與方法;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 方法; 掌握班級指導技能與方法,具有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體驗;能夠在班主任工作中參與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與指導。 2.5-1:認識到德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自覺開展 德育工作; 2.5-2:掌握班級組織建設工作的基本規律和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在班級管理工作 中及時、妥善的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 2.5-3:掌握學生發展指導的心理學原理和指導方法,對學生開展多元綜合評價。 2.6 綜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和立體育人意識,理解科學育人價值,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活 動的育人內涵,掌握培養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基本方法;掌握組織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的 基本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2.6-1:具有“三全”育人意識,掌握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的內涵及 方法; 2.6-2:能夠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育社團活動,培養興趣、拓寬知識、陶冶情 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學會發展 了解國內外中學數學教育改革進展,掌握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專業發展能力;能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與技能,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對問 題進行探究與分析,具有創造性的解決中學數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2.7. 學會反思 了解國內外中學數學教育改革進展,掌握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和專業發展能力;能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與技能,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對問 題進行探究與分析,具有創造性的解決中學數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2.7-1:了解數學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和路徑,制定自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規劃; 2.7-2:養成從學生數學學習、數學課程與教學、數學理解等不同角度,自我診斷,自 我改進的習慣; 2.7-3:積極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掌握指導中學生進行數學相關的創新實踐 活動的技能。 2.8 溝通合作 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掌握溝通合作技能,能夠在學習共同體中 有效的表達、闡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 2.8-1:理解與體驗學習共同體的特點與價值,準確把握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具 有協同合作意識; 2.8-2:具備溝通交流的知識、技能與經驗,積極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專題研討、團隊 互動、網絡分享等協作學習活動。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數學科學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特聘教授3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博士及在讀博士40人。在專任教師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1人,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人,聊城大學教學名師6人,聊城大學教學新星5人。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聯系方式
數學科學學院 聊城大學東校區1號教學樓辦公電話:8239907
郵箱:math@lcu.edu.cn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簡介
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 基礎數學教學團隊為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導師范麗亞
范麗亞 | 教授、碩士生導師 |
博士 | |
辦公電話 | 0635-8239927 |
電子信箱 | fanliya@lcu.edu.cn |
畢業學校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職 務 | 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 |
主講課程 | 運籌學、數學建模、最優化理論與應用 |
研究方向 | 最優化理論與應用 |
個人主頁 | |
QQ號碼 | |
教 學 、研 究 工 作 簡 介 | |
本科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數學系,碩士畢業于內蒙古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博士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曾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所做為期兩個月的訪問學者。1984年本科畢業后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承擔過“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拓撲學”、“泛函分析”、“運籌學”、“數學建模”、“最優化理論與應用”等18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指導的2篇本科生畢業論文獲山東省優秀學士論文。指導的25名碩士研究生中有8人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曾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級科研項目6項。曾獲國家、省廳級各類教學、科研獎勵30余項。 | |
主 要 代 表 成 果 | |
一、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 在國內外高質量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被SCI, EI收錄20余篇。代表作有: 1. Weighted Quasi-Equilibrium Problems with Lower and Upper Bounds, Nonlinear Analysis, 2009, 70: 2280-2287. (SCI收錄, 獨立) 2. Generalized invexity of nonsmooth functions, Nonlinear Analysis, 2008, 69: 4190–4198. (SCI收錄, 獨立) 3. MiPSP and MaPSP for Pre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with Set-Valued Mappings, Applied Mathematical Letters, 2009, 22: 202-207. (SCI收錄, 獨立) 4. Weak quasi-invexity of nonsmooth functions,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2008, 21: 1112–1117. (SCI收錄, 獨立) 5. On strongly α-preinvex func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07, 330: 1412–1425. (SCI收錄, 首位) 6. Generalized Monotonicity and Convexity of Non- differentiable Func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03, 279: 276–289. (SCI收錄, 首位) 7. A Novel Supervised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lgorithm: Graph-based Fisher Analysis, Pattern Recognition, 2012, 45(4): 1471-1481. (SCI收錄, 第2位) 8.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Fuzzy Maximum Margin Criterion, Neurocomputing, 2012, 86: 52-58. (SCI收錄, 第2位) 9. Exceptional Family and Solution Existence of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s with Set-valued Mappings, Applied Mathematical Letters, 2009, 22: 211-216. (SCI收錄, 第2位) 10. Generalized vector quasi-equilibrium problems with set-valued mappings,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2008, 21: 946–950. (SCI收錄, 第2位) 二、2009年以來主持和承擔的科研項目 1. 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871226),2009-2012.(合作單位負責人) 2. 2009年,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09AL006),2009-2012.(主持人) 3. 2010年,山東省博士基金(BS2010SF004),2010-2013.(第3位) 4. 2010年,山東省高校科技計劃項目(J10LA53),2010-2013.(第3位) 5. 2012年,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2012RKB01022)2012-2013.(第4位) 三、2010年以來主持和承擔的教學項目 1. 2012年,“信息與計算科學”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主持人) 2. 2011年,“高等代數”省級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課程(主持人) 3. 2011年,“數學與應用數學”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第2位) 4. 2011年,“基礎數學”省級教學團隊(第2位) 5. 2010年,“應用數學”校級教學團隊(主持人) 6. 2012年,聊城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主持人) 四、2008年以來所獲的科研獎勵 1. 2010年,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首位) 2. 2008年,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首位) 3. 2009年,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首位) 4. 2010年,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首位) 5. 2011年,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第3位) 6. 2008年,聊城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 7. 2009年,聊城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 8. 2010年,聊城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 五、2006年以來所獲的教學獎勵 1. 2007年,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 2010年,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3. 2006年,聊城大學老教師教學觀摩賽一等獎 4. 2010年,聊城大學教學名師 5. 2011年,聊城大學“十一五”本科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6. 2012年,聊城大學師德標兵 |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導師房元霞
房元霞 | 教授、碩士生導師 |
教育碩士 | |
辦公電話 | 0635-8239926 |
電子信箱 | fangyuanxia@lcu.edu.cn |
畢業學校 | 山東師范大學 |
職 務 | 無 |
主講課程 | 離散數學,初等整數論,高等數學,解析幾何 |
研究方向 | 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研究 |
個人主頁 | |
QQ號碼 | |
教 學 、研 究 工 作 簡 介 | |
承擔的教學工作主要有: 1.研究生課程:數學課程論、數學教學論、數學方法論、數學學習論、論文選讀、數學史選講;教育碩士課程: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中學數學教育問題研究、數學教學設計等。 2.本、專科生課程:離散數學、解析幾何、初等整數論等;公共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堂教學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數學實質,凸現數學思想方法。 教研與科研方面,認真落實科研工作的先導地位。近10年來發表論文60余篇,參編教材1部、合著3部;先后獲校科學技術進步獎多項、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聊城市第六屆青年科技獎1項,山東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已完成科研課題5項,現在研課題4項。 |
|
主 要 代 表 成 果 | |
一、主要科研項目 1. 學科教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立項編號:SDYY10072 2.中小學數學課程語言基礎研究,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2010GZ074 二、主要科研獲獎 山東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8年12月。 三、主要專著 1.現代數學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 2.現代數學課程的學科基礎,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 四、主要論文 1.高中生對導數概念理解情況的調查研究,數學通報,2010年第2期。 2.布爾函數的電路結構,數學通報,2009年第6期。 3.“命題否定”文獻中常見錯誤例析,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年第12期(高中版)。 4.沒學過極限,學生能學會導數嗎,數學通報,2007年第9期。 5.反證法的邏輯基礎,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5期。 6.高中數學簡易邏輯中幾個概念的辨析及教學建議,數學教育學報,2006年第4期,2007年4月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7.以生為本的教師教育模式研究,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19期。 8.現代數學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9.現代數學課程的學科基礎,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10.逾越形式化的微積分課程,課程 教材 教法,2006年9月。 |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聊城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聊城大學考研分數線、聊城大學報錄比、聊城大學考研群、聊城大學學姐、聊城大學考研真題、聊城大學專業目錄、聊城大學排名、聊城大學保研、聊城大學公眾號、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聊城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聊城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聊城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