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生命科學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生物)
2015-04-07 09:00 審核人:
一、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具體要求為: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二)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扎實的生物學基礎,了解現代生物學最新前沿和發展趨勢。
(三)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生物學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
(四)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五)能運用英語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資料。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為1年,應在第一、二學期完成;實踐教學時間不少于1年,結合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進行;學位論文時間不少于1年,第二學期期末進行論文開題,第三學期進行論文的研究與撰寫,第四學期進行論文定稿、送審和論文答辯。
四、課程設置
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四部分。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應修滿的總學分數不少于37.5學分。其中學位基礎課13.5學分,專業必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6學分,實踐教學8學分。非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入學后,須至少補修3門教師教育課程,不計學分。跨專業畢業生入學后,須至少補修2門學科專業基礎課,不計學分。
課程設置詳見附表:《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生物)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
課程考核方式分考試和考查兩種。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的考核采用考試方式;專業選修課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試,也可以是考查;所有課程的考核成績均按百分制記分方式評定。
實踐教學包括教育見習(含微格教學、課例分析、教學視頻)和教育實習(含教育調查、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兩部分。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采用集中實踐與分階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踐教學按當年公布的實踐教學計劃執行。研究生在實踐教學結束后,需提交實踐教學總結報告,經實踐教學指導、考核小組考核通過后,方能取得相應學分。其中,教學見習4學分,教學實習4學分。實踐教學指導、考核小組由所在學院與實踐單位有關人員(有關領導及指導教師)共同組成。
五、培養方式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教學方式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方式。
校外實踐教學在已建立的中學教育實踐基地組織與實施。
成立導師組,采取集體培養與導師負責相結合的指導方式,由校內導師與中小學有經驗的高級教師共同指導研究生。
六、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基礎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論文字數不少于2萬字。
(二)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須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中學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三)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教育學-生物學科教學論
2015-04-07 08:41 審核人:
一、培養目標
1. 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努力學習并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身心健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奮斗的獻身精神。
2. 具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勇于創新,在生物課程與教學論研究領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的專業知識;把握國內外生物課程與教學理論以及具體研究方向的發展過程和最新動態;關注并努力開拓本學科前沿問題的研究,具有在本領域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畢業后能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培訓、研究開發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3. 掌握英語,能夠比較熟練運用所學的外國語閱讀本專業文獻,并能較好地運用其進行論文寫作和學術交流。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較強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學習年限
本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者,可申請提前畢業。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
三、課程設置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本專業課程學分不少于30學分,另科研實踐2學分,專業實習2學分。課程分為學位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補修課程,具體結構為:
政治理論課,2門,必修,3學分;
英語,1門,必修,3學分;
基礎學位課程,3門,每門3學分或4學分,必修,共10學分;
專業學位課程,2門,每門3學分,必修,共6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每門2學分,至少修滿8學分;
同等學力身份和跨專業考入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本專業大學本科主要課程2~3門;補修課程一律不計學分,以通過考試為準。
課程設置詳見附表。
四、培養環節
1. 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
研究生導師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研究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般在入學后前兩個月內完成。
2. 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嚴格按照本專業課程設置和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內容進行。所有課程學習內容均應在前三個學期完成。
3. 畢業(學位)論文開題
研究生在本學科專業范圍內,結合課程學習和科研實踐,在導師指導下選定畢業(學位)論文題目,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第三學期末組織開題論證,制訂論文工作計劃。
4.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專業實習、科研實踐、社會實踐。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專業實習。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專業實習的形式為參加校內外各類教育教學單位的課堂教學、教學輔導、教學研究、教育調查、教學設計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其完成工作量不少于20學時,具體形式和時間由研究生與導師商定,并在個人培養計劃中注明。專業實習考核“合格”為通過,計2學分。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科研實踐活動。科研實踐的形式主要是參加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學術會議、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等。每名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8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鼓勵研究生在學期間積極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的學術論文。科研實踐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可根據專業學習和論文寫作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研,了解國情,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不計學分。
5. 中期篩選
研究生中期考核篩選工作按《魯東大學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辦法》(魯大校發〔2011〕109號)的規定執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6. 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和檢查
研究生通過畢業(學位)論文開題論證后,進入論文的研究和撰寫階段。研究生撰寫論文期間,應及時向導師匯報論文工作情況,導師應經常了解研究生論文進展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畢業(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學期末進行。
7. 畢業(學位)論文答辯
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撰寫完畢并符合如下條件后,方能提出答辯申請:完成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課程的學習,并取得相應學分;完成實踐活動規定的專業實習工作和科研實踐活動工作,并取得相應學分。論文答辯工作具體程序及要求按《魯東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五、培養方式
研究生的培養采取系統的理論學習、嚴格的科研訓練和必要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要具有從事科學研究、高校教學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在指導方法上,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期篩選考核、論文工作檢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由導師組集體討論。導師要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嚴格要求,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學習和科研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
生態學一級學科
2015-04-07 08:23 審核人:
一、培養目標
1.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具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 掌握堅實的生態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生態學專業知識,能夠研究和解決與生態學、環境生物學有關的科學問題,成為該領域從事理論研究、教學、宣傳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 掌握英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生態學專業的英文文獻,能較好地運用英文進行論文寫作和學術交流;具有較強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者,可申請提前或延期畢業。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
三、課程設置
生態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實行學分制。
本學科課程學分不少于30學分,另科研實踐2學分,專業實習2學分。課程分為學位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補修課程,具體結構為:
政治理論課,2門,必修,共3學分;
英語,1門,必修,3學分;
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必修,0.5學分;
學位基礎課程,2門,必修,共6學分;
學位專業課程,3門,必修,共9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至少需修滿9學分;
同等學力身份和跨專業考入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本學科或生物科學專業大學本科主要課程2-3門;補修課程一律不計學分,以通過考試為準。
課程設置詳見附表。
四、培養環節
1. 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
研究生導師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研究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般在入學后前兩個月內完成。
2. 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嚴格按照本學科課程設置和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內容進行。所有課程學習內容均應在前2個學期完成。
3. 畢業(學位)論文開題
研究生在該學科專業范圍內,結合課程學習和科研實踐,在導師指導下選定畢業(學位)論文題目,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第3學期末組織開題論證,制訂論文工作計劃。
4.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專業實習、科研實踐、社會實踐。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專業實習。專業實習需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特點進行,其形式可以是參加校內外各類教育教學單位的教學工作、或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等各種形式。如在各類教育教學單位進行教學教輔工作,其完成工作量不少于20學時;如在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其完成工作時間不少于20個工作日。專業實習的具體時間和形式由研究生與導師商定,并在個人培養計劃中注明。專業實習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科研實踐活動。科研實踐活動包括: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討論班、學術會議;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學院、學校或各類學術論壇公開做學術報告;每名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8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積極參與導師或其他專家的科研工作,在讀期間必須以首位或第二位作者(導師首位)身份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期刊上發表1篇或以上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的學術論文。科研實踐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可根據專業學習和論文寫作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研,了解國情,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不計學分。
5. 中期篩選
研究生中期考核篩選工作按《魯東大學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辦法》(魯大校發〔2011〕109號)的規定執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6. 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和檢查
研究生通過畢業(學位)論文開題論證后,進入論文的研究和撰寫階段。研究生撰寫論文期間,應及時向導師匯報論文工作情況,導師應經常了解研究生論文進展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畢業(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學期末進行。
7. 畢業(學位)論文答辯
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撰寫完畢并符合如下條件后,方能提出答辯申請:完成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課程的學習,并取得相應學分;完成實踐活動規定的專業實習工作和科研實踐活動工作,并取得相應學分。論文答辯工作具體程序及要求按《魯東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五、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采取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實踐活動等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研究生自主學習、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指導方式上,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期篩選考核、論文工作檢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由導師組集體討論。導師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學習和科研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導師要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對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制定和調整研究生培養計劃等負責。
研究生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采用課堂講授、專題討論、科研試驗及參觀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課堂講授、交流研討、試驗分析等結合起來,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生物學一級學科
2015-04-07 08:11 審核人:
一、培養目標
1.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具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 掌握堅實的生物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生物學專業知識,能夠研究和解決與生物學有關的科學問題,成為能在生物、農業、醫學、輕工、環保等與生物相關的領域從事理論研究、教學、宣傳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 掌握英語,能夠比較熟練地閱讀生物學專業的英文文獻,能較好地運用英文進行論文寫作和學術交流;具有較強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者,可申請提前或延期畢業。本學科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
三、課程設置
生物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實行學分制。本學科課程學分不少于30學分,另科研實踐2學分,專業實習2學分。課程分為學位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補修課程,具體結構為:
政治理論課,2門,必修,共3學分;
英語,1門,必修,3學分;
學位基礎課程,2門,必修,共6學分;
學位專業課程,3門,必修,共9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至少需修滿9學分;
同等學力身份和跨專業考入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生物科學專業大學本科主要課程2~3門;補修課程一律不計學分,以通過考試為準。
課程設置細節,見附表。
四、培養環節
1. 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
研究生導師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研究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般在入學后前兩個月內完成。
2. 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嚴格按照本學科課程設置和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內容進行。所有課程學習內容均應在前2個學期完成。
3. 畢業(學位)論文開題
研究生在該學科專業范圍內,結合課程學習和科研實踐,在導師指導下選定畢業(學位)論文題目,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第3學期末組織開題論證,制訂論文工作計劃。
4.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專業實習、科研實踐、社會實踐。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專業實習。專業實習需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特點進行,其形式可以是參加校內外各類教育教學單位的教學工作、或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實習等各種形式。如在各類教育教學單位進行教學教輔工作,其完成工作量不少于20學時;如在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其完成工作時間不少于20個工作日。專業實習的具體時間和形式由研究生與導師商定,并在個人培養計劃中注明。專業實習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參加科研實踐活動。科研實踐活動包括: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討論班、學術會議;結合自己的論文工作,在學院、學校或各類學術論壇公開做學術報告;每名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8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積極參與導師或其他專家的科研工作,在讀期間必須以首位或第二位作者(導師首位)身份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期刊上發表1篇或以上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的學術論文。科研實踐考核合格,計2學分。
研究生可根據專業學習和論文寫作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研,了解國情,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不計學分。
5. 中期篩選
研究生中期考核篩選工作按《魯東大學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辦法》(魯大校發〔2011〕109號)的規定執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6. 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和檢查
研究生通過畢業(學位)論文開題論證后,進入論文的研究和撰寫階段。研究生撰寫論文期間,應及時向導師匯報論文工作情況,導師應經常了解研究生論文進展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畢業(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學期末進行。
7. 畢業(學位)論文答辯
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撰寫完畢并符合如下條件后,方能提出答辯申請:完成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課程的學習,并取得相應學分;完成實踐活動規定的專業實習工作和科研實踐活動工作,并取得相應學分。論文答辯工作具體程序及要求按《魯東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五、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采取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實踐活動等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研究生生自主學習、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指導方式上,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期篩選考核、論文工作檢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由導師組集體討論。導師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學習和科研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導師要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對研究生日常管理、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制定和調整研究生培養計劃等負責。
研究生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采用課堂講授、專題討論、科研試驗及參觀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課堂講授、交流研討、試驗分析等結合起來,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碩士點概況
一、生物學一級學科
生物學(Biology)屬于理學學科門類,是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學專業發展前景廣闊。魯東大學2003年獲批招收生物學碩士研究生,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該學科目前主要集中于海洋生物技術、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腫瘤免疫與生物制藥、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細胞與發育生物學五個方向的研究,尤其是在海洋生物和腫瘤免疫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
本學科目前擁有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3人,學科組成人員年齡、知識、職稱、學緣結構合理,科研潛力深厚。科研條件好,具有主要從事海洋生物方面研究的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腫瘤免疫方向具有泰山學者崗位及其工作站,設備總值1600余萬元。近年來,該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973項目子課題3項,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在SCI收錄期刊和國內學報級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獲省部級獎勵4項。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可以到生物、農業、醫學、輕工、環保等與生物相關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國內外有生物學或相近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
二、生態學一級學科
生態學(Ecology)屬于理學學科門類,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其作用機理的科學。國家對生態文明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展示了生態學專業發展的美好前景。
魯東大學2006年獲批招收生態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該學科目前主要集中于生理生態學、種群群落生態學、保護與恢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等方向的研究。該學科目前擁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6人,學科組成員年齡、知識、職稱、學緣結構合理,科研潛力深厚。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973項目子課題2項、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16項,在MOLECULAR ECOLOGY、BIOLOGICAL INVASIONS、ALLELOPATHY JOURNAL、《生態學報》、《植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林業科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可以到科研機構、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可以到各層次的政府機構從事生態監測、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區域經濟開發的規劃、設計、實施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到國內外有生態學或相近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
三、教育學-生物學科教學論
本研究生方向結合生物課程學科特點,主要研究中學生物教學改革、生物教學設計、生物學實驗教學、生物學習方法、生物教學評價、生物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等。
四、在職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生物)
(一)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較高生物學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優秀中等學校教師或基礎教育的管理人才。
(二)具有較寬厚的文化基礎,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及生物學科教學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法則、技能技巧及管理知識并正確應用于實踐。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能撰寫出有一定質量的生物學科教學研究與改革的科研論文。
(三)能運用英語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資料。
(四)身心健康。
五、全日制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生物)
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具體要求為: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二)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扎實的生物學基礎,了解現代生物學最新前沿和發展趨勢。
(三)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生物學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
(四)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五)能運用英語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資料。
各類人才
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申家恒 蔡德華
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王曉潔 張興曉
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圖力古爾 周菊華
煙臺市突出貢獻專家:周菊華
煙臺市雙百計劃人才:張興曉
二級教授:王曉潔 張興曉
三級教授:孫虎山 劉林德 鄒寧 朱建軍 吳紅艷
四級教授:柏新富 卜慶梅 萬軍利 王昌留 王曉安 王宜艷 辛曉林 張 萍 周瑞蓮 周菊華 王磊 高洪偉 侯玉平 孫 杰
副教授:楊潤亞 葛宜和 劉澤隆 繆 靜 屈慧鴿 王仲禮 朱甫祥 明永飛 胡德昌 肖 波 曲明娟 張鵬宴(高級實驗師)黃清榮(副研究館員)張莉(高級實驗師) 程仕偉 王艷芳 劉小莉 孫燕琳 喬洪金 徐智廣 江婷婷 王愛蘭 趙彥翠 朱洪偉 牟萍 張建龍 劉玉靜(副研究館員) 解衛海(高級實驗師)
博 士:周菊華 王曉潔 孫虎山 劉林德 鄒寧 萬軍利 王昌留 王曉安 周瑞蓮 朱建軍 楊潤亞 葛宜和 劉澤隆 孫杰 王磊 王仲禮 朱甫祥 明永飛 胡德昌 肖波 陳國忠 程仕偉 王愛蘭 王艷芳 左進城 趙彥翠 牟萍 宋建強 江婷婷 姜琳琳 李清 孔冬瑞 張建龍 欒麗英 張興曉 冼黎 侯玉平 曲明娟 孫英妮 于馨 朱洪偉 藏紗紗 徐智廣 喬洪金 佟善英 嚴 芳 楊煥煥 戰久宇 鮑誠
地址:煙臺市芝罘區紅旗中路186號 郵編:264025 信箱:ldusky@126.com
電話: 0535-6685003
ps:
聯系方式
單位名稱
辦公電話
E-mail
書記辦公室(王全文)
0535-6672269
院長辦公室()
0535-6673485
辦公室(解衛海、張婷、侯月利)
0535-6685003
xieweihai1973@126.com
教務辦公室(劉玉靜、王艷杰、丁涓)
0535-6681053
chunxiao6@163.com
團總支(吳震、遲宏、崔日寶、蓋樂)
0535-6696155
ldskytzz@163.com
實驗管理中心(黃清榮)
0535-6681162
Wangyanjie_2002@163.com
學院簡介
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始建于1984年,2010年學校與張裕公司聯合成立葡萄與葡萄酒學院,掛靠我院。三十幾年來,學院努力引進人才、培養隊伍,整合資源、凝煉方向,強化服務地方意識、推動創新團隊建設,逐步發展成為辦學基礎雄厚、教風學風優良、教學質量較高、辦學特色較鮮明、發展勢頭強勁的學院。學院連年被評為學校先進集體、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學生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學院黨總支分別被中共煙臺市委、省高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9年學院被授予山東省教學管理先進集體,2016年獲評省“五四紅旗團總支”,2005級生物科學專業本科1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
學院擁有一支有師德、懂教育、業務精、能力強、愛崗敬業、勤奮進取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2人。擁有國家青年人才計劃專家1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家禽創新團隊環境控制崗位專家1人,煙臺市“雙百計劃”特聘專家2人;碩士生導師40人。學院還從中科院、北大、清華及海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聘任兼職教授30余位。
學院現有生物科學、生物制藥、生物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4個本科專業和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校本科生1499人。其中,生物科學專業是山東省首批(2006年)特色專業、國家第二批(2007年)特色專業建設點;生物工程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名校建設工程十大應用型特色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項目被列入山東省卓越工程師計劃;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為新建工科專業;生物制藥專業是適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需求而設置的特色專業。2018年,作為核心專業,生物科學專業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支持。2011年起與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共同開設生物科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2013年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招生規模實現連續增長,有近50人交流到國外攻讀本科雙學位和碩士學位,生物科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考研錄取率超過50%。
擁有生態學和生物學兩個一級碩士點和學科教學(生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校研究生128人(全日制99人、在職24人),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學院與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除了互派教師交流訪問之外,還先后派研究生、大學生到韓國圓光大學、美國墨瑞州立大學等高校訪學。
學院設4個系、11個研究所,分別是生物制藥系、生物工程系、植物與生態學系 、海洋生物技術系;藻類研究所、海洋動物資源與進化研究所、醫療膳食研究所、基因工程研究所、農村應用技術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研究所、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所、應用微生物研究所、海岸帶生態研究所、生命科普研究所、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
學院學生成才欲望強烈,參加科技創新活動踴躍,考研深造蔚然成風。往屆畢業生僅在985院校和中科院有關研究機構從事高教、科研和管理的就超過300余人。本科畢業生分布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經濟建設、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涌現出像省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李向紅、聯合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于廣志、哈佛大學李書強、青年長江學者王少奎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畢業生。
近5年來,本科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競賽獎勵累計423項;“創青春”中國青年涉農產業大賽全國銅獎1項;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國家一等獎15項;“華文杯”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15項;其他國家級獎勵105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175項。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80%以上。應屆畢業生考研率保持在50%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學院重視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生物學一級學科是校強化建設的6個學科之一,海洋生物技術實驗室(原應用生物技術實驗室)為山東省教育廳“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實驗室。獲批山東省財政重點支持的基礎課實驗室建設項目2項、山東省骨干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1項、山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2項,擁有中國藻業協會微藻研究院、煙臺市動物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室、煙臺市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市級以上科研平臺;建成了比較先進的“生命科學中心實驗室”、“基礎生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物工程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擁有葡萄酒、啤酒、醫療膳食、乳品加工等多個中試車間。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細胞遺傳工作站、雙向電泳儀、液相色譜儀、流式細胞儀、光合測定系統等3000余萬元儀器設備,可在群體、個體、細胞和分子水平上開展生物學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
近五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教育部、省科技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高校科技計劃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10余項,總經費2000余萬元。五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SCI或A類以上)發表1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10余部;獲各級獎勵20余項;申請專利50余項,其中已授權38項。
生命科學學院是一個團結和諧的集體,多年來形成了“風正氣順、民主團結、和諧友愛、干事創業、進取成才”院風。在新的形勢下,全院教職工正在校黨委領導下,努力開拓,不斷創新,為把魯東大學建設成水平較高、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做出新的貢獻,為把生命科學學院早日建成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考研派快訊,據魯東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已發布,詳情如下:
011生命科學學院
|
35
|
聯系電話:0535-6685003
|
|
★040100教育學
13(全日制)生物學科教學論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復試科目:生物學教學論
同等學力加試
①生物統計學
②發育生物學
|
★071000生物學
01(全日制)海洋生物技術
02(全日制)細胞與發育生物學
03(全日制)腫瘤免疫與生物制藥
04(全日制)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05(全日制)生化與分子生物學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3動物學或714微生物學
④833細胞生物學
|
復試科目:普通生物學
同等學力加試
①生物統計學
②發育生物學
|
★071300生態學
01(全日制)生理生態學
02(全日制)種群群落生態學
03(全日制)保護與恢復生態學
04(全日制)分子生態學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5普通生態學
④822普通生物學或823植物生理學
|
復試科目:應用生態學(含生態學實驗)
同等學力加試
①生物統計學
②發育生物學
|
045107學科教學(生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01(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3教育綜合
④824生物教學論
|
復試科目:普通生物學(含實驗)
同等學力加試:
①生物統計學
②發育生物學
|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目錄。
周瑞蓮,女,漢族,1958年出生,河南洛陽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現為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甘肅農業大學草原學院專業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1989年7月至1999年6月在蘭州大學生物系和干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攻讀蘭州大學在職博士學位,獲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做訪問學者;1999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員。2007年1月到魯東大學工作。 長期從事牧草生理生態、極端環境植物抗逆生理生態和分子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過去的20年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主持中科院開放課題4項,主持蘭州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項, 參與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和國家重點攻關課題4項。自2007年回國,目前主持國家973專項課題一項, 輔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 中科院開放實驗室課題一項。 作為主要完成人或參加人于2001年和2005年分別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Plant Journal》,《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Plant Physiology》,《Physiologia ?Plantarum》,《Geoderma》,《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科學》,《應用生態學報》,《植物生態學報》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90篇,其中被SCI收錄13篇。參編了《沙漠化的生物過程及植被恢復機理》、《雪生態學》、《科爾沁沙地沙漠化過程及其恢復機理》等3部專著。
電子郵箱:
辦公地點: B309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