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蘭州交通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蘭州交通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蘭州交通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蘭州交通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難嗎]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群]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費]
[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http://img.okaoyan.com/蘭州交通大學/3.jpg)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碩士點介紹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介紹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創建于2002年,2006年獲得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10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被確定為甘肅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培育),2018年被為甘肅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學科具有鮮明的地區特色和鐵路行業特色,學科立足甘肅和鐵路,針對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和鐵路對電子科學技術的需要,在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開關電源管理集成電路設計、太陽能光伏電池、ASIC設計與應用、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半導體器件應用與系統、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及應用、鐵路專用電子等方向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1.二級學科及師資隊伍
本學科現有四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本學位點共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獲博士學位22人。1人被聘為甘肅省科技專家,2人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獲得詹天佑鐵道技術獎。
2.學科支撐平臺和創新團隊
本學科立足甘肅,面向西部和鐵路行業,建設有甘肅省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微電子行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平臺,建設有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平臺,與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天水華天電子集團公司和甘肅省科學院等企業建有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和國家級實踐教學中心。
表1 本學位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序號 | 實驗室類別 | 批準部門 |
1 | 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教育部 |
2 | 國家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教育部 |
3 | 國家級信息與控制工程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4 | 國家級交通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教育部 |
5 | 國家級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6 | 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7 | 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 | 鐵道部 |
8 | 甘肅省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 | 甘肅省發改委 |
9 | 甘肅省微電子行業技術中心 | 甘肅省工信委 |
10 | 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 | 甘肅省工信委 |
11 | 甘肅省高原信息工程及控制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科技廳 |
12 | 甘肅省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工程實驗室 | 甘肅省發改委 |
13 | 甘肅省無線電監測及定位行業技術中心 | 甘肅省工信委 |
14 | 甘肅省工業交通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甘肅省科技廳 |
15 | 甘肅省人工智能與圖形圖像處理工程研究中心 | 甘肅省發改委 |
3. 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被SCI、EI及ISTP檢索收錄80多篇。完成軍隊、省、部、廳市局級科研項目40項,分別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并承擔了多項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相關企業的科技攻關與技術開發項目,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
本學科依托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蘭州交通大學-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公司、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學科將科研發展與創新面向甘肅省經濟與科技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瞄準國際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全面培養新型半導體器件、大功率半導體器件、開關電源管理集成電路設計、太陽能光伏電池、光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畢業生就業率100%,絕大數在大型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先進集成電路制造和設計企業工作。
4. 交流與合作
蘭州交通大學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與省內大型骨干企業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華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天水華天傳感器有限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聯合開展了政產學研用結合的協調創新項目。已經在天水天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建立了蘭州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蘭州交通大學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多年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形成了明確穩定的研究方向,搭建了多個高層次的研究開發平臺。并與協作單位在集成電路設計、新工藝研發、器件封裝等方面進行有效合作合作,已成功轉化多項科研成果,提升了依托單位的綜合競爭力。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點介紹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介紹
蘭州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是甘肅省重點學科和雙一流建設學科,下設通信與信息系統和信號與信息處理2個二級學科,軌道交通通信工程(自設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軌道交通通信工程。學科源于1958年蘭州交通大學建校之初,由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和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為代表的國內著名通信專家創建。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2年由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首次評估中,學科排名19,其中科學研究水平居第11名。2006年“信息與通信工程”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信息與通信工程”被確定為甘肅省重點學科,2017年教育部學位中心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評為C-,2018年入選甘肅省雙一流建設學科。
1.師資隊伍
學科現有專職教師55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博士生導師7人,21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入選“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6人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 1人入選甘肅省“333”人才工程、2人入選甘肅省“555”人才工程,1人獲詹天佑鐵道部科技獎,1人獲鐵道部科技拔尖人才、1人獲詹天佑青年獎、1人獲第五屆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獎,11人兼任鐵道部(中國鐵路總公司)高速鐵路竣工驗收安全評估和項目評標專家,已形成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學術研究團隊。附表1:本學位點博士生導師
黨建武 | 閆光輝 | 李翠然 | 王小鵬 | 王永順 | 楊軍 | 火久元 |
黨建武 | 伍忠東 | 楊軍 | 王小鵬 | 李翠然 | 蔣占軍 | 楊燕 |
徐巖 | 鄭玉甫 | 劉曉娟 | 封志宏 | 嚴天峰 | 謝健驪 | 楊桂芹 |
李積英 | 杜麗霞 | 胡亞琦 | 沈瑜 | 申東 | 廉敬 | 周冬梅 |
劉玉紅 | 張春蕾 | 姚曉通 | 張華衛 | 邸敬 | 李新穎 | 王春麗 |
馮晶晶 | 孫春霞 | 苗新法 | 王耀琦 | 趙賀 | 王全宇 | 曹巖 |
彭靜 | 李錦屏 | 周慶華 | 賈君霞 | 羅維薇 | 高麗 | 侯越 |
高德勇 | 李強 |
2.科研平臺
學科擁有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國家級交通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國家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工程實驗室、甘肅省無線電監測及定位行業技術中心、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及甘肅省通信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與中國移動甘肅分公司、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國網甘肅電力公司信通公司、蘭州飛行控制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無線電監測委員會、蘭州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3.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軌道交通與鐵路專用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與信號檢測技術,移動通信理論及應用技術,軟件無線電技術及其應用和通信網絡安全理論等5個研究方向。近年來,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科學基金項目17項,中國鐵路總公司、甘肅省科技攻關計劃和甘肅省自然科學科學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完成地廳級科研項目6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達2000多萬元,40余項科研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獲各類科技進步獎2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6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專利13項,其中SCI、EI、ISTP收錄17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0余部。4. 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學科與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臺灣靜宜大學和天津大學等進行聯合課題研究和人才交流培養的合作。近年來,已有多名教師和學生到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訪學和交流。近年來接受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尼日利亞、韓國、老撾、越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的留學生,本學科已經接收外國留學生60余名。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點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介紹
蘭州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建于1987年,2000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06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2011年被評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013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以本學科為主體成功申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并于2012年成功申報“交通物聯網工程”博士點。
1.二級學科及師資隊伍
學科下設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及應用(自設)二級學科,涵蓋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和交通物聯網工程及應用三個培養方向。
本學位點共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獲博士學位23人、獲碩士學位11人。有1人入選甘肅省“333”和“555”人才工程,1人遴選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被聘為甘肅省科技專家,2人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獲得詹天佑鐵道技術獎,3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
附表1:本學位點博士生導師
附表2:本學位點碩士生導師
2.學科支撐平臺和創新團隊
本學位點主要師資力量支撐“高原交通工程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建設有5個國家級、4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3個省部級教學團隊。與國網甘肅電力公司信通公司、同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有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表1 本學位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3. 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近五年,本學科承擔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省部及企業各類科研項目共1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獲省部級等科研獎項3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80余篇。
本學科建設有“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交通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個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經過不斷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了一條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培養高質量鐵路與軌道交通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的特色發展之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累計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0余名,目前全日制在讀學術碩士研究生81名。
4. 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學科一直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瑞士應用科技大學、俄羅斯奔撒大學、臺灣淡江大學和臺灣靜宜大學等進行聯合課題研究和人才交流培養的合作。近年來,已有多名教師和學生到國外知名大學進行訪學和交流,開拓了教師和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接受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尼日利亞、韓國、老撾、越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24個國家的留學生,培養層次涉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與本科學生,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本學科已經接收外國留學生50余名,并通過留學生交流與培養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學科的國際知名度。
1.二級學科及師資隊伍
學科下設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及應用(自設)二級學科,涵蓋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和交通物聯網工程及應用三個培養方向。
本學位點共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1人,獲博士學位23人、獲碩士學位11人。有1人入選甘肅省“333”和“555”人才工程,1人遴選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被聘為甘肅省科技專家,2人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獲得詹天佑鐵道技術獎,3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
附表1:本學位點博士生導師
黨建武 | 閆光輝 | 李翠然 | 王小鵬 | 王永順 | 楊軍 | 火久元 |
黨建武 | 閆光輝 | 胡曉輝 | 李敬文 | 吳辰文 | 張忠林 | 陳梅 | 王慶榮 |
火久元 | 陳永 | 杜曉剛 | 李啟南 | 李珺 | 楊景玉 | 孟昱煜 | 蘭麗 |
巨濤 | 張學軍 | 杜永文 | 王婷 | 司徒國強 | 吳六愛 | 宋曉宇 | 王小剛 |
周寧 | 李敏之 | 楊艷春 | 侯越 | 鄔開俊 | 趙庶旭 | 王陽萍 | 王海涌 |
楊軍 | 高德勇 | 韓虎 | 王松 |
2.學科支撐平臺和創新團隊
本學位點主要師資力量支撐“高原交通工程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建設有5個國家級、4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3個省部級教學團隊。與國網甘肅電力公司信通公司、同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有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表1 本學位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序號 | 實驗室類別 | 批準部門 |
1 | 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教育部 |
2 | 國家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教育部 |
3 | 國家級信息與控制工程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4 | 國家級交通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教育部 |
5 | 國家級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6 | 光電技術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7 | 鐵道部通信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 | 鐵道部 |
8 | 甘肅省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工程實驗室 | 甘肅省發改委 |
9 | 甘肅省無線電監測及定位行業技術中心 | 甘肅省工信委 |
10 | 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 | 甘肅省工信委 |
11 | 甘肅省高原信息工程及控制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科技廳 |
12 | 甘肅省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 | 甘肅省發改委 |
13 | 甘肅省微電子行業技術中心 | 甘肅省工信委 |
14 | 甘肅省工業交通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甘肅省科技廳 |
15 | 甘肅省人工智能與圖形圖像處理工程研究中心 | 甘肅省發改委 |
16 | 甘肅省人工智能重創空間 | 甘肅省科技廳 |
17 | 甘肅省網絡監測中心 | 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
18 | 甘肅省網絡測試技術研究中心 | 甘肅省科技廳 |
3. 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近五年,本學科承擔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省部及企業各類科研項目共1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獲省部級等科研獎項3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80余篇。
本學科建設有“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交通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個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經過不斷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了一條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培養高質量鐵路與軌道交通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的特色發展之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累計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0余名,目前全日制在讀學術碩士研究生81名。
4. 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學科一直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瑞士應用科技大學、俄羅斯奔撒大學、臺灣淡江大學和臺灣靜宜大學等進行聯合課題研究和人才交流培養的合作。近年來,已有多名教師和學生到國外知名大學進行訪學和交流,開拓了教師和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接受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尼日利亞、韓國、老撾、越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24個國家的留學生,培養層次涉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與本科學生,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本學科已經接收外國留學生50余名,并通過留學生交流與培養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學科的國際知名度。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碩士點介紹
電子信息專業學位類別碩士授權點介紹
2019年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進行調整,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工程、安全工程四個專業學位點合并為電子信息專業學位類別碩士授權點。該專業學位類別碩士授權點依托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交通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范區、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通信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通信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蘭州交通大學-甘肅移動聯合實驗室、甘肅省級通信重點實驗室、蘭州交通大學-愛特梅爾AVR控制器實驗室、DSP實驗室、信息工程實驗室以及甘肅移動公司實訓基地等科研平臺,及我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培育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交通物聯網工程兩個二級博士學位等授權學科,旨在為行業和地方培養具有高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電子信息高級應用型人才。
本學科領域共有專職教師133名教師,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58人、講師37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7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83人(http://dxxy.lzjtu.edu.cn/yjspy/dsxx.htm);有1位教師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優秀人才,2人入選甘肅省“333”和“555”人才工程,1人遴選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被聘為甘肅省科技專家,2人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獲得詹天佑鐵道技術獎,1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人獲得詹天佑青年教師獎。
近五年,本學科領域先后承擔各類科研2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0余項,省部級50余項,廳局級50余項,總經費1400余萬元,人均科研經費達到了30萬元左右。其它項目70余項,承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項目、中科院寒旱所、Google、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科研合作項目多項,近五年縱向橫向科研經費。其中國家、省部級等各類獎項30余項,企業合作項目的應用率達到90%以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99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3部,授權專利40余項。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學科領域還加強了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與甘肅電力信通中心、通號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同興智能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航空工業蘭州飛行控制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本學科領域包含以下四個培養方向:
1、電子與通信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無線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電子技術應用以及軌道交通通信工程等領域。主要培養具有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能夠在教學、科研、企業等部門或高新技術產業從事有關方向的研究、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能夠承擔電子與通信系統研發、工程項目管理、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電子與通信工程人才。
2、計算機技術,該培養方向涉及智能信息處理系統、智能交通物聯網及應用、數據處理及安全工程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具有計算機技術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能夠在教學、科研、企業等部門或高新技術產業從事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應用系統設計、研發、維護以及項目管理,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
3、軟件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軟件形式化技術及應用、數字內容計算與知識服務技術、圖形圖像軟件技術及應用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掌握軟件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相應的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學位點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特色和社會需要,結合學位點師資、平臺、科研等方面的實際,制定了科學、合理、符合工程碩士培養要求的培養方案。
4、網絡空間安全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軌道交通信息安全、智慧交通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無線網絡安全、數據工程與可信軟件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系統掌握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安全相關領域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工程實踐和系統開發能力,能夠在軌道交通和ICT行業獨立從事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分析、設計、集成、開發、測試、維護和項目管理,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層次應用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人才。
根據本學科領域培養高素質創新專業人才的目標要求,本學科領域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科研條件建設,積極探索和改革培養手段和方法,在建立現代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本學位點的人才培養將進一步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著力為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高速鐵路網和西部鐵路網的快速發展、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和實踐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才。
本學科領域共有專職教師133名教師,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58人、講師37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7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83人(http://dxxy.lzjtu.edu.cn/yjspy/dsxx.htm);有1位教師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優秀人才,2人入選甘肅省“333”和“555”人才工程,1人遴選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被聘為甘肅省科技專家,2人被評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獲得詹天佑鐵道技術獎,1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人獲得詹天佑青年教師獎。
近五年,本學科領域先后承擔各類科研2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0余項,省部級50余項,廳局級50余項,總經費1400余萬元,人均科研經費達到了30萬元左右。其它項目70余項,承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項目、中科院寒旱所、Google、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科研合作項目多項,近五年縱向橫向科研經費。其中國家、省部級等各類獎項30余項,企業合作項目的應用率達到90%以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99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3部,授權專利40余項。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學科領域還加強了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與甘肅電力信通中心、通號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同興智能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航空工業蘭州飛行控制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本學科領域包含以下四個培養方向:
1、電子與通信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無線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電子技術應用以及軌道交通通信工程等領域。主要培養具有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能夠在教學、科研、企業等部門或高新技術產業從事有關方向的研究、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能夠承擔電子與通信系統研發、工程項目管理、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電子與通信工程人才。
2、計算機技術,該培養方向涉及智能信息處理系統、智能交通物聯網及應用、數據處理及安全工程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具有計算機技術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能夠在教學、科研、企業等部門或高新技術產業從事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應用系統設計、研發、維護以及項目管理,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計算機技術專業人才。
3、軟件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軟件形式化技術及應用、數字內容計算與知識服務技術、圖形圖像軟件技術及應用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掌握軟件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相應的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學位點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特色和社會需要,結合學位點師資、平臺、科研等方面的實際,制定了科學、合理、符合工程碩士培養要求的培養方案。
4、網絡空間安全工程,該培養方向涉及軌道交通信息安全、智慧交通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無線網絡安全、數據工程與可信軟件等研究方向。主要培養系統掌握網絡空間安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安全相關領域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工程實踐和系統開發能力,能夠在軌道交通和ICT行業獨立從事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分析、設計、集成、開發、測試、維護和項目管理,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層次應用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人才。
根據本學科領域培養高素質創新專業人才的目標要求,本學科領域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科研條件建設,積極探索和改革培養手段和方法,在建立現代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本學位點的人才培養將進一步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著力為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高速鐵路網和西部鐵路網的快速發展、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和實踐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才。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師資隊伍簡介
師資隊伍簡介:
學院現有教職工133人,其中專任教師129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2人,教授33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58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37名。
院系相關師資介紹:
通信工程系(共21人)
主任:鄭玉甫
教授:鄭玉甫、楊桂芹、徐巖、李翠然、劉曉娟
副教授:周冬梅、申東、張春蕾、馮晶晶、高麗、劉玉紅、邵軍花、王春麗、邸敬、李新穎、廉敬、馬龍、黃海燕、李亞紅
講師:樊子銳、許瓊
計算機系(共18人)
主任:胡曉輝
教授:胡曉輝、吳辰文、張忠林、李敬文、王慶榮、陳梅、火久元
副教授:陳永、李啟南、李珺、楊景玉、蘭麗、孟昱煜、王松、杜曉剛
講師:李金玉、巨濤、李晶
物聯網工程系(共7人)
主任:張學軍
教授:張學軍、謝健驪
副教授:王堅生、杜永文、王婷、張明
講師:何艷珊
軟件工程系(共22人)
主任:黎揚
副教授:黎揚、李敏之、司徒國強、吳六愛、崔永君、楊朝霞、蒲會蘭、張永花、宋曉宇、王小剛、楊艷春、趙艷平、雷琴、周寧
講師:李世偉、周文杰、楊喜娟、張潔、金靜、郭治成、安研珺、翟鳳文
電子信息工程系(共5人)
主任:王小鵬
教授:王小鵬
副教授:王耀琦、羅維薇
講師:張冰濤、王履程
電子科學系(共8人)
主任:汪再興
教授:王永順、吳蓉、張彩珍、劉春娟
副教授:汪再興、梁龍學
講師:李堯、吳小所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共12人)
主任:張華為
教授:李積英
副教授:張華為、姚曉通、宮玉芳
講師:李攀峰、化曉茜、劉虎、陶小苗、程小陽
助教:張錚、蔚惠瓊
其他中級:張文婷
電子技術教研室(共6人)
主任:曹巖
教授:杜麗霞
副教授:曹巖、趙賀、王全宇、侯越
講師:喻俊淇
電信基礎教研室(共7人)
主任:苗新法
教授:李錦屏、胡亞琦
副教授:苗新法、彭靜、孫春霞、賈君霞、周慶華
數字信號處理與軟件無線電研究所(共4人)
主任:嚴天峰
教授:嚴天峰
講師:楊建輝、王逸軒
助教:高銳
國家級信息與控制綜合創新示范中心(共1人)
主任:韓虎
副教授:韓虎
學院現有教職工133人,其中專任教師129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2人,教授33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58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37名。
院系相關師資介紹:
通信工程系(共21人)
主任:鄭玉甫
教授:鄭玉甫、楊桂芹、徐巖、李翠然、劉曉娟
副教授:周冬梅、申東、張春蕾、馮晶晶、高麗、劉玉紅、邵軍花、王春麗、邸敬、李新穎、廉敬、馬龍、黃海燕、李亞紅
講師:樊子銳、許瓊
計算機系(共18人)
主任:胡曉輝
教授:胡曉輝、吳辰文、張忠林、李敬文、王慶榮、陳梅、火久元
副教授:陳永、李啟南、李珺、楊景玉、蘭麗、孟昱煜、王松、杜曉剛
講師:李金玉、巨濤、李晶
物聯網工程系(共7人)
主任:張學軍
教授:張學軍、謝健驪
副教授:王堅生、杜永文、王婷、張明
講師:何艷珊
軟件工程系(共22人)
主任:黎揚
副教授:黎揚、李敏之、司徒國強、吳六愛、崔永君、楊朝霞、蒲會蘭、張永花、宋曉宇、王小剛、楊艷春、趙艷平、雷琴、周寧
講師:李世偉、周文杰、楊喜娟、張潔、金靜、郭治成、安研珺、翟鳳文
電子信息工程系(共5人)
主任:王小鵬
教授:王小鵬
副教授:王耀琦、羅維薇
講師:張冰濤、王履程
電子科學系(共8人)
主任:汪再興
教授:王永順、吳蓉、張彩珍、劉春娟
副教授:汪再興、梁龍學
講師:李堯、吳小所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共12人)
主任:張華為
教授:李積英
副教授:張華為、姚曉通、宮玉芳
講師:李攀峰、化曉茜、劉虎、陶小苗、程小陽
助教:張錚、蔚惠瓊
其他中級:張文婷
電子技術教研室(共6人)
主任:曹巖
教授:杜麗霞
副教授:曹巖、趙賀、王全宇、侯越
講師:喻俊淇
電信基礎教研室(共7人)
主任:苗新法
教授:李錦屏、胡亞琦
副教授:苗新法、彭靜、孫春霞、賈君霞、周慶華
數字信號處理與軟件無線電研究所(共4人)
主任:嚴天峰
教授:嚴天峰
講師:楊建輝、王逸軒
助教:高銳
國家級信息與控制綜合創新示范中心(共1人)
主任:韓虎
副教授:韓虎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介紹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由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部分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成立的電機系,是我校建校首批建立的五個系之一,后更名為電信與自動控制系,1999年改名為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06年隨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更名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過幾代人六十年的不懈努力,截止2018年已培養出21000余名各級專業技術人才,為國家教育科技事業和軌道交通行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現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軌道交通通信工程”及“交通物聯網工程”博士點及培養方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建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3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學位點;現有“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及“物聯網工程”6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規模穩定在2200余名,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500余名。現有教職工133人,其中專任教師超過110人,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28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50余人,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10余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工30余名。
學院現設有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軟件工程系6個教學系和電子技術教研室、電信基礎教研室2個專業基礎教研室;擁有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交通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信息與控制工程綜合創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國家級教學平臺,通信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示范中心;通信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等2個省級特色專業;電工電子實踐國家級精品課程和電工電子實驗、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離散數學等5門省級精品課程;電子電路實踐與離散數學等2門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電子信息技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團隊。建有通信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甘肅省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網絡測試技術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民用輕型飛機和無人機聯盟無線電測向與導航工程技術中心、甘肅省網絡監測中心、甘肅省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微電子行業技術中心等省級行業工程中心;組建了高原交通工程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與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甘肅同興智能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號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航空工業蘭州飛行控制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作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以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為指導,匯聚全校師生及廣大校友的集體智慧,團結拼搏,奮發向上,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創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現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軌道交通通信工程”及“交通物聯網工程”博士點及培養方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建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3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學位點;現有“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及“物聯網工程”6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規模穩定在2200余名,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500余名。現有教職工133人,其中專任教師超過110人,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28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50余人,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10余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工30余名。
學院現設有通信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軟件工程系6個教學系和電子技術教研室、電信基礎教研室2個專業基礎教研室;擁有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交通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信息與控制工程綜合創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國家級教學平臺,通信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示范中心;通信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等2個省級特色專業;電工電子實踐國家級精品課程和電工電子實驗、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離散數學等5門省級精品課程;電子電路實踐與離散數學等2門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電子信息技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團隊。建有通信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無線電頻譜技術及應用聯合實驗室、甘肅省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網絡測試技術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民用輕型飛機和無人機聯盟無線電測向與導航工程技術中心、甘肅省網絡監測中心、甘肅省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微電子行業技術中心等省級行業工程中心;組建了高原交通工程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與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甘肅同興智能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號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航空工業蘭州飛行控制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作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以學校辦學指導思想為指導,匯聚全校師生及廣大校友的集體智慧,團結拼搏,奮發向上,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創建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蘭州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14碩士研招參考書目
考試科目名稱 | 參考書目 |
電路分析 | 《電路分析基礎(第2版)》,張永瑞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一) |
1、《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4版)》,康華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4版)》,閻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 |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第3版)》,[美]尼曼著,趙毅強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二) |
1、《硅集成電路工藝基礎》,關旭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半導體集成電路》,朱正涌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米根鎖著,蘭州大學出版社 |
電子線路設計與組裝調試 | 《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量(第2版)》,謝自美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通信系統原理 | 《通信原理(第5版)》,樊昌信著,國防工業出版社 |
數字信號處理 | 《數字信號處理》,丁玉美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三) |
1、《程控數字交換技術原理》,張文冬著,北京郵電出版社 2、《光纖通信》,顧畹儀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3、《移動通信(第3版)》,郭梯云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模擬電路 |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4版)》,康華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數字電路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4版)》,閻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四) |
1、《軟件工程導論(第5版)》,張海藩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數據庫系統概論(第4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 3、《計算機網絡》,吳功宜,清華大學出版社 |
計算機操作系統 | 《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第2版)》,[美]ANDREWS、T、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湯子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離散數學 | 《離散數學》,左孝凌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離散數學(第2版)》,賁可榮等,清華大學出版社 |
信息論基礎 | 《信息論基礎》,田寶玉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錢曉捷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五) |
1、《數據庫系統概論(第4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 2、《計算機網絡》,謝希仁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
軟件工程 | 《軟件工程》,黨建武著,蘭州大學出版社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3版)》,蔡自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數據結構 | 《數據結構(第2版)》,嚴蔚敏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專業綜合考試(六) | 1、《數據通信與網絡》,BehrouzA、Forouzan著,吳時霖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2、《傳感器原理及應用》,吳建平,機械工業出版社 |
計算機網絡 | 《計算機網絡》,吳功宜,清華大學出版社 |
嵌入式系統技術 | 《嵌入式系統技術》,張曉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
添加蘭州交通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蘭州交通大學考研分數線、蘭州交通大學報錄比、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群、蘭州交通大學學姐、蘭州交通大學考研真題、蘭州交通大學專業目錄、蘭州交通大學排名、蘭州交通大學保研、蘭州交通大學公眾號、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蘭州交通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蘭州交通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蘭州交通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