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難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學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因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的同學注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氣象學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http://img.okaoyan.com/南京信息工程大學/4.jpg)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公共氣象服務專業簡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系統的公共氣象服務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氣象、新聞媒介、環保、農業、國土資源、交通、國防等相關部門、科研單位、高校從事公眾氣象服務、氣象預報服務、能源開發利用、防災減災和氣象保障等方面的業務、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或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碩士學位。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公共氣象服務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現代應用氣象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具備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公共氣象服務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發展情況;
4.熟悉我國氣象業務、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氣象現代化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
5.了解公共氣象服務學科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件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和實驗動手能力,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干學科 農業氣象學、氣象服務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
主要課程 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原理、產業工程氣象學、應用氣象學方法、氣象服務學、氣象工程管理、大眾傳媒學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踐 天氣預報綜合實習、應用氣象實習、大氣探測實習、公共氣象服務實習。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應用氣象學、大氣科學、大氣物理學等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政府機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與氣象、農業、國防、民航等相關的科研、教學、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普通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07
科目名稱:普通氣象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本課程主要研究大氣科學的基本物理原理,并對范圍廣泛的大氣現象進行初步的描述和解釋。通過學習使學生能了解并掌握有關大氣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有關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要求掌握大氣的組成成分、大氣的垂直分層、輻射能在大氣中的傳輸、大氣熱力學、云霧降水物理學以及大氣化學和大氣污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應用。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大氣概述
1、了解地球大氣的成分和大氣的重要性。
2、掌握空氣狀態方程和主要的氣象要素。
3、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層。
4、掌握大氣靜力學方程及其物理意義。
5、掌握壓高公式及標準大氣的定義。
6、熟悉氣壓場的表示方法及基本型式。
7、掌握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第二章大氣輻射學
1、掌握輻射的基本概念。
2、掌握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3、了解太陽輻射并掌握其在大氣中的衰減規律。
4、掌握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并掌握地球輻射的有關知識。
5、掌握地面輻射差額和能量平衡模式及其結論。
第三章大氣熱力學
1、掌握熱流量方程。
2、掌握干空氣和未飽和濕空氣及飽和濕空氣的絕熱變化。
3、掌握干、濕絕熱過程和方程,抬升凝結高度、位溫、假相當位溫。
4、掌握熱力學圖解及應用,會用T-lnP圖求各特征量及判定氣層穩定度。
5、掌握大氣靜力穩定度的判別方法及影響大氣層結變化的因子。
第四章云、霧和降水物理學
1、了解水(分)循環·相變。
2、了解云的分類、形成和特征。
3、掌握霧的形成和分類。
4、掌握形成云、霧的微觀過程。
5、掌握降水的形成過程。
6、掌握冰雹的形成機制。
7、掌握人工影響天氣原理與方法。
第五章大氣化學和大氣污染
1、了解控制大氣化學成分的關鍵過程。
2、掌握大氣微量成分的循環過程。
3、了解大氣臭氧的生消過程及其隨高度的分布。
4、了解云霧降水中的化學成分及酸雨的概念。
5、掌握大氣污染的基本概念及污染物散布的影響因子。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2、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例(每種比例規定可有5分以內的浮動幅度,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2)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20%
第二章:30%
第三章:20%
第四章:20%
第五章:10%
(3)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4)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占20%,“掌握”占80%。
(5)試題主要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單向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查圖題等多種類型。
(6)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冰晶效應
●填空題:使空氣過飽和的途徑有、及既又。在自然界形成云霧的主要降溫過程有、、、。
●單向選擇題:下列各項中屬于大氣常定成分的是()。
A、水汽(H2O)B、氧氣(O2)C、氯氟烴(CFCs)D、臭氧(O3)
●簡答題:按溫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可將地球大氣分成哪幾層?各層的主要特點是甚么?
簡述影響空氣污染散布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計算題:計算氣壓為1000hPa,氣溫為27℃時的干空氣密度和在相同溫壓條件下,水汽壓為20hPa時的濕空氣密度。(結果保留三位小數)
●查圖題:已知氣塊的氣壓P=700hpa,氣溫t=-5℃,露點td=-10℃,求氣塊的Zc,θ,TV,θse,Tse,θsw,Tsw及q。
三、參考書目:
盛裴軒等編著.大氣物理學(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四、其它規定: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偡?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難易程度要適當。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0706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氣象學 [0706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6]大氣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大氣環流異常動力學02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03臺風與中小尺度氣象04資料同化與數值預報05氣候數值模擬06天氣預報理論與方法07短期氣候預測08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 | |
招生人數: | 14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01數學(理)④805天氣動力學 | |
備 注: | 復試科目:F04數值預報理論及應用同等學力:T08大氣環流T11大氣物理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簡介
應用氣象學院的前身是農業氣象學系,成立于1960年,由我國著名農業氣象學家馮秀藻先生創建。1989年更名為應用氣 象學系,氣候學專業同時加入;2002年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2004年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相繼成立。2006年8月成立應用氣象學院,2014年生態學專業加 入。1978年獲得農業氣象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獲得應用氣象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應用氣象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城市氣象學 碩、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應用氣象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所在一級學科大氣科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江蘇省一級重點學 科、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一。學院是中國氣象學會農業氣象與生態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是學校國 際化水平領先的學院。專業設置:學院現設有應用氣象學(含公共氣象服務方向)、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三個本科專業,應用氣象學、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三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農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應用氣象學及環境生態學兩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
師資隊伍: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學歷與職稱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 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到100%、國際化率(一年以上出國)超過60%。擁有中組部“QR”、“青年千人”、江蘇省“雙創計劃”、江蘇省“外專計劃”、江蘇省“特聘教授”“三三三”工程、“青藍工程”以及 “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層次人才31人。
科學研究:學院擁有教育部“陸地碳水循環與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團隊、江蘇省“人類活動的環境效應”雙創引進團隊、江蘇省高 校“農業與生態環境氣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新建有“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智慧氣象”等科技創新團隊。擁有江蘇省“農業氣象重點實驗室 ”,與耶魯大學聯合組建了“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建成了國際合作“生態氣象環境研究中心”,參與建設教育部“氣候與環境變化國 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江蘇省“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和“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學院已形成作物氣象、設施氣象、陸地碳水循環與氣候變化、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智慧氣象等相對穩定、優勢特色明顯的六個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年均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以上,縱向項目到賬科研經費年均1000萬元以上。年均發表SCI論文30多篇、申請專利20余項,研究成果在《Nature》、 《BAMS》等國際著名刊物發表并被選為亮點、封面文章。科研成果豐碩,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二、三等獎各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省部 級科技進步獎30項。
教學水平:應用氣象學專業2006年獲批為江蘇省首批特色專業,2008年獲批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2012 年獲批為江蘇省重點專業;生態學專業2008年獲批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建有中國氣象局一級農業氣象試驗站、江蘇省應用氣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江蘇省高校應用氣象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基地、南京市應用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等教學實驗平臺,共建教育部“大氣科學與環境氣象實驗教學中心”、“大氣科學與氣象信息虛擬仿真實驗 教學中心”。“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微氣象學”、“應用氣象學方法”等為省部級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近五年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 、一等獎2項、二等獎多項。學院還承擔了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農業氣象學國際教育和培訓任務。學校受教育部大氣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托制定“應用 氣象學專業國家教學質量標準”。另外,應用氣象學專業連續十多年為A++專業,在全國高校同類專業中排名第一(五星級專業)。
人才培養:成立50多年來,學院秉承“厚基礎、強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世界、國家和地方氣象事業 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于強、黃耀研究員,中國氣象局 沈曉農副局長等均為學院杰出的畢業生代表。多年以來,學院本科生就業率均達到100%,高質量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研究生升學率45%左右。學院已成功舉 辦了32期世界氣象組織(WMO)國際農業氣象培訓班,為亞太地區、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東歐等119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800多名學員,受到了世界氣象組織 (WMO)及相關國家和地區政府的高度評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0706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氣象學 [0706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6]大氣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大氣環流異常動力學 02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 03臺風與中小尺度氣象 04資料同化與數值預報 05氣候數值模擬 06天氣預報理論與方法 07短期氣候預測 08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 09水文氣象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01數學(理) ④805天氣學(含天氣分析) |
|
備 注: | 復試科目: F04動力氣象學(含數值預報) 同等學力: T08大氣環流 T11大氣物理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簡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數理化及生物學基礎扎實,在農業資源環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優勢,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資源與環境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對農業資源和環境進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并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和農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農業資源與環境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發展情況;
4.熟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農業資源和環境信息化管理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件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和實驗動手能力,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干學科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
主要課程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農業環境學、大氣物理學、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等主要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踐 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土壤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習、氣象觀測實習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應用氣象學、農學、土壤學、資源與環境學等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農業、氣象、環保、國土資源、高校以及相關科研等部門就業,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和農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農業資源與環境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發展情況;
4.熟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農業資源和環境信息化管理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件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和實驗動手能力,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干學科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
主要課程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農業環境學、大氣物理學、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等主要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踐 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土壤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習、氣象觀測實習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應用氣象學、農學、土壤學、資源與環境學等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農業、氣象、環保、國土資源、高校以及相關科研等部門就業,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生態學專業簡介
生態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接受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掌握現代生態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具備較好的科學素養。
主要課程:普通生態學、生態工程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統計學、微生物學、大學化學(1)、有機化學、環境地學基礎、植物生理學、景觀生態學、生態氣象學、全球生態學、城市生態與環境、生態規劃、生態評價、GIS與生態環境、遙感及其在生態中的應用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踐:普通生態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生態毒理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生態學、環境科學、應用氣象、生命科學以及相關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可在與生態學密切相關的農業、林業、水利、環保、氣象、規劃、園林等教學與科研單位、職能部門和企業從事生態學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接受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掌握現代生態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具備較好的科學素養。
主要課程:普通生態學、生態工程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統計學、微生物學、大學化學(1)、有機化學、環境地學基礎、植物生理學、景觀生態學、生態氣象學、全球生態學、城市生態與環境、生態規劃、生態評價、GIS與生態環境、遙感及其在生態中的應用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踐:普通生態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生態毒理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生態學、環境科學、應用氣象、生命科學以及相關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學生可在與生態學密切相關的農業、林業、水利、環保、氣象、規劃、園林等教學與科研單位、職能部門和企業從事生態學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達與衛星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T10
科目名稱:雷達與衛星氣象學
《雷達氣象學》占50%,《衛星氣象學》占50%
第一部分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雷達氣象學》與《衛星氣象學》是大氣探測專業學生的兩門重要專業課?!独走_氣象學》主要包括雷達探測基礎理論和回波信息分析與應用兩大部分,系統地講述雷達探測氣象目標的基礎理論,即回波的產生、電磁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折射,雷達定量測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脈沖多普勒天氣雷達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則及其應用,等等?!缎l星氣象學》主要包括衛星遙感基礎理論和衛星云圖資料的分析應用技術和衛星探測資料處理的一些概念。
通過雷達氣象學和衛星氣象學的學習,為從事雷達、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并掌握雷達、衛星資料在天氣預報及相關學科的一些應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雷達回波的產生、電磁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折射,雷達定量測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達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則及其應用;要求學生掌握衛星遙感基本概念、衛星軌道特征、衛星輻射遙感理論和方法,衛星資料處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則,衛星云圖在天氣分析中的應用,了解由衛星資料定量估算氣象參數,并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第二部分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雷達氣象學》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達氣象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如:雷達氣象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天氣雷達的發展史、中國天氣雷達的發展概況、天氣雷達的應用領域、天氣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氣雷達的主要設備。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現象及散射的分類,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數,雷達散射截面、雷達反射率、雷達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減
掌握衰減系數,了解實際大氣的衰減問題,理解衰減截面、吸收截面、標準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減截面、云雨粒子的衰減系數等。
第四章雷達氣象方程
掌握單目標雷達氣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達氣象方程以及考慮充塞程度和衰減因子的雷達氣象方程的推導,理解雷達氣象方程相關問題的討論(包括雷達探測能力與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線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徑、訂正折射指數、折射指數隨高度變化的五種形式,能夠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氣折射對雷達探測距離的影響。
第六章雷達定量測量降水
掌握Z-I關系法測量降水的原理與技術,能夠分析誤差來源和校準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達回波(強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衛星氣象學》部分
第一章緒論
了解衛星遙感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衛星運動規律和氣象衛星軌道
掌握衛星軌道傾角、升交點、周期等參數的意義;理解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和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及實現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氣象衛星系列及其軌道特點。了解極軌衛星軌道報的含義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衛星遙感輻射基礎
1、理解輻亮度、亮溫度等基本輻射量的概念。
2、掌握輻射傳輸的基本概念,理解輻射傳輸方程中各因子的意義。
3、了解CO2、O2、H2O等大氣成分以及云和常見地表等物質的輻射和吸收特征、它們與可見光、紅外、微波等波段電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權重函數在衛星遙感輻射傳輸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輻射傳輸方程在一定的簡化條件下估算無云和有云時衛星接收到的輻射。
6、掌握衛星遙感觀測地球及其大氣的原理。
第四章衛星資料的獲取、接收和處理
1、掌握中心波長、波段寬度、通道等星載儀器性能參數的含義及各通道的特點和用途,了解星載儀器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和輻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當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極軌衛星觀測儀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當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靜止衛星觀測儀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極軌和靜止衛星對地掃描觀測地球大氣的工作方式。
5、了解衛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軌道升交點時間和精度的推算,大圓盤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衛星接收處理系統的主要結構和處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7、了解衛星云圖的增強顯示原理。
第五章衛星圖象分析基礎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圖的主要類別(衛星、波段)。
2、掌握云圖上識別云的六個判據,會應用云的識別判據和衛星觀測通道特征區分卷云、積雨云、中云、積云濃積云,層積云、層云和霧,及多層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衛星云圖上的表現,陸地、海洋、冰雪、沙塵的云圖特征。
第六章中緯度天氣系統的衛星云圖分析
1、掌握衛星云圖上天氣尺度云系的主要特點,會分析衛星云圖分析天氣尺度云系,如逗點云系、細胞狀云系、斜壓葉狀云系和變形場云系。
2、了解水汽圖上的一些重要邊界的特點。
3、掌握衛星云圖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點,會應用衛星云圖確定確定高空槽線、脊線的位置。
4、掌握衛星云圖上冷鋒、暖鋒、錮囚鋒和靜止鋒等天氣系統的云圖特點,會應用衛星云圖確定冷鋒、暖鋒、錮囚鋒和靜止鋒的位置。
5、掌握衛星云圖上鋒面氣旋的各階段主要云圖特點,識別鋒面氣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點,用衛星云圖確定高空急流軸的位置。
第七章衛星云圖在熱帶天氣分析和預報中的應用
1、了解衛星云圖上的熱帶云團、熱帶渦旋云系、赤道輻合帶等。
2、掌握云圖上的臺風云系結構(眼、螺旋云帶、中心稠密云區),會估計臺風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熱帶高壓的衛星云圖特征。
第八章夏季對流性云系的云圖分析
1、理解水汽、層云(霧)、積云濃積云、山地、海岸等對對流云的觸發作用。
2、了解颮鋒云系特點,會識別颮鋒云系。
3、了解暴雨云團、雹暴云團的特點,會區別這兩類云系。
第九章由衛星資料定量估算氣象參數
了解利用衛星資料估算降水、衛星測風、衛星反演云參數、大氣溫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氣氣溶膠等氣象參數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衛星遙感表面特性參數
1、了解衛星反演海面溫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衛星資料在農業等其他領域的應用
4、了解氣象衛星資料監測森林火災、水災等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概念、原理、理論知識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詞表述;對計算方法、應用方面,可用“會”、“應用”、“掌握”等詞。
2、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2)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3)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識”占15%,“理解(熟悉、能、會)”占40%,“掌握(應用)”占45%。
(4)試題主要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簡單計算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多種題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難易程度要適當。一般應使本學科、專業本科畢業的優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績。
(6)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
反照率
空間分辨率
●單項選擇題:
如果在可見光云圖上呈白色,紅外云圖上呈灰色,這目標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積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積云濃積云。
●填空題
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平面與太陽始終保持________取向,其傾角必須___________,為實現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其軌道平面每天必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計算題
風云1號氣象衛星的周期為102.08分鐘,求截距?若第N條衛星軌道的升交點經度為1750W,試求(1)N條軌道降交點經度?(2)N+1條軌道升交點經度?
●問答題
對下面紅外輻射遙感方程,說明其各項意義和衛星遙感中的用途?
=+
●應用題
定出下圖中的槽線、脊線、急流的位置和畫出流線
(A)(B)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學歷與職稱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8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 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到100%、國際化率(一年以上出國)超過60%。擁有中組部“QR”、“青年千人”、江蘇省“雙創計劃”、江蘇省“外專計劃”、江蘇省“特聘教授”“三三三”工程、“青藍工程”以及 “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層次人才31人。學院擁有教育部“陸地碳水循環與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團隊、江蘇省“人類活動的環境效應”雙創引進團隊、江蘇省高 校“農業與生態環境氣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新建有“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智慧氣象”等科技創新團隊。擁有江蘇省“農業氣象重點實驗室 ”,與耶魯大學聯合組建了“耶魯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建成了國際合作“生態氣象環境研究中心”,參與建設教育部“氣候與環境變化國 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江蘇省“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和“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學院已形成作物氣象、設施氣象、陸地碳水循環與氣候變化、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智慧氣象等相對穩定、優勢特色明顯的六個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年均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以上,縱向項目到賬科研經費年均1000萬元以上。年均發表SCI論文30多篇、申請專利20余項,研究成果在《Nature》、 《BAMS》等國際著名刊物發表并被選為亮點、封面文章??蒲谐晒S碩,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二、三等獎各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省部 級科技進步獎30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六路219號辦公室電話:025-58731193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農業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36
科目名稱:農業氣象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農業氣象學是研究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之間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應用氣象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門課程從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入手,主要介紹農業氣象要素(光、熱、水、氣)對農業生物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影響的基本理論與基本規律、氣象條件調控技術及農業氣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并適當配以實習,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與解決農業氣象問題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根據農業氣象課程特點及實際情況,要求學生掌握農業氣象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時注意農業氣象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緒論
1、了解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2、了解“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機制、狀態和過程;
3、掌握農業氣象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任務及其主要內容。
第二章太陽輻射與農業生產
1、理解光的生物學意義與植物的光學特性;
2、熟悉光在群體中的垂直分布規律;
3、掌握生理輻射、光合有效輻射、光周期現象、感光性、光飽和點與補償點、光能利用率等概念;
4、熟悉光周期學說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5、掌握光—光合作用關系理論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計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徑。
第三章熱量條件與農業生產
1、了解溫度的農業意義;
2、掌握三基點溫度、農業界限溫度、活動積溫、有效積溫、作物的感溫性以及溫周期現象等基本概念;
3、掌握積溫學說及積溫不穩定的原因;
4、掌握積溫的求算方法及表達形式的改進方法;
5、熟悉積溫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氣溫日變化對農業生物的影響;
6、熟悉近地層及土壤溫度調控原理與技術。
第四章水分條件與農業生產
1、了解水分的農業意義;
2、掌握吸濕水、毛管水、凋萎濕度、毛管斷裂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水勢、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臨界期與關鍵期、土壤水分滯后現象等基本概念;
3、熟悉土壤—植物—大氣系統水分傳輸過程、途徑和規律;
4、掌握作物需水規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
5、熟悉水分條件與農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的關系;
6、熟悉土壤水分調控原理和技術。
第五章二氧化碳、風與農業生產
1、了解大氣中二氧化碳長期演變趨勢和碳循環;
2、熟悉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掌握二氧化碳飽和點與補償點等基本概念;
4、掌握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
5、熟悉群體二氧化碳通量及濃度變化規律等分析方法;
6、熟悉二氧化碳調控原理及技術;
7、了解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六章農業氣象模式簡介
1、掌握農業氣象模式的概念、作用及其分類;
2、熟悉農業氣象系統的特征;
3、熟悉農業氣象模式的建模方法。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試目標:
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較高要求——掌握。
二、命題說明:
1、該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確定。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約占5%;第二章約占25%;第三章約占25%;
第四章約占25%;第五章約占10%;第六章約占10%。
2、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容易、較容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所占比例一般為2:3:3: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比例,大體上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3、試題主要題型為名詞解釋、問答題等多種形式。
4、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作物水分關鍵期
問答題:造成積溫不穩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參考書目:
申雙和,景元書.農業氣象學原理,氣象出版社,2017
四、其它規定:
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偡?5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海洋氣象學0706Z7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海洋氣象學 [0706Z7]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海洋科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6]大氣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海洋動力過程及數值模擬 02海氣相互作用 03衛星海洋學 04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全球變化 05海洋沉積過程與環境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01數學(理) ④813普通物理學(電磁學)或815物理海洋學 |
|
備 注: | 復試科目: F11流體力學 同等學力: T19海洋環流 T63流體力學 |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微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T14
科目名稱:微氣象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微氣象學注重于大氣運動過程細微結構的系統性研究,尤其是發生在貼地氣層和土壤上層中的物理現象及其形成原因;包括近地層中動量、熱量、水分、CO2等的交換過程和基本規律,不同下墊面上微氣象條件的分析和應用等。
二、基本要求
了解微氣象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掌握微氣象學的有關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著重掌握大氣邊界層中的輻射交換、熱量交換過程以及近地層不同下墊面上氣象要素的時空分布規律,理解微氣象現象的形成原因等。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緒論
1、了解微氣象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
2、了解學科發展概況及有關熱點問題等。
第二章不同下墊面上的輻射交換過程
1、理解均一下墊面和起伏地形上的輻射平衡方程。
2、掌握不同下墊面上各輻射通量的確定方法。
3、熟悉輻射平衡各分量的時空變化規律。
4、掌握坡地太陽輻射的確定與分析。
5、了解地形對太陽輻射的影響。
第三章土壤中的熱量交換和土壤溫濕度狀況
1、了解土壤熱力特性。
2、熟悉土壤溫、濕度的變化規律。
3、掌握土壤熱通量的確定方法。
第四章近地層湍流輸送理論及湍流通量的確定
1、了解近地層湍流的基本概念。
2、熟悉近地層湍流輸送理論。
3、理解湍流通量的變化規律。
4、掌握湍流通量的計算方法。
5、熟悉M-O相似理論方法。
第五章近地層中的氣象要素分布
1、理解近地層中溫濕風的一般變化規律。
2、熟悉起伏地形中溫濕風的基本分布特征。
3、了解局地環流的成因。
第六章農田微氣象條件分析
1、理解農田植被層中太陽輻射的傳播過程。
2、掌握農田微氣象條件分析方法。
3、熟悉農田中溫濕風的變化特征。
第七章水體及雪被微氣象條件分析
1、了解水體及雪被輻射平衡和熱量平衡。
2、掌握水體及雪被微氣象條件分析方法。
3、了解水域與陸地的相互影響。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試目標:
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較高要求——掌握。
二、命題說明:
1、該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確定。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約占5%;第二章約占25%;第三章約占15%;
第四章約占25%;第五章約占15%;第六章約占10%;
第七章約占5%。
2、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容易、較容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所占比例一般為2:3:3: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比例,大體上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50%,“掌握”占25%。
3、試題主要題型為名詞解釋、問答題和分析討論題等多種形式。
4、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偡?0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5、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零平面位移——
問答題:M-O相似理論與K理論的異同?
分析討論題:農田“邊際效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三、參考書目:
胡繼超等編寫.微氣象學基礎.氣象出版社.2014
四、其它規定:
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偡?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03
科目名稱:氣象學與氣候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的一般特征、大氣圈內熱量與水汽的輸送與平衡、天氣系統的發展演變、氣候的形成及影響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理解大氣中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和大氣運動的基本規律,掌握天氣演變和氣候形成、變化的規律及基本原理,了解和解釋各種不同地區氣候的特征。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大氣的基本狀況,太陽輻射和地氣系統輻射的基本概念和過程,大氣的增暖和冷卻效應,氣溫的時空變化特點,大氣中水分蒸發和凝結的物理過程,天氣現象的形成條件,大氣環流的形成和特征,大氣中水分輸送的主要途徑,主要天氣系統,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分類及主要氣候帶,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當代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途徑以及全球變暖的應對。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引論
1.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和聯系;
2.掌握氣候系統的概念及其反饋性;
3.了解氣候系統各圈層的主要特征和屬性;
4.了解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的主要作用,掌握溫室效應;
5.掌握大氣垂直結構的基本特征;
6.掌握主要氣象要素如:溫、壓、濕、風的物理意義及其表達式,幾種常用的濕度計算公式;
7.理解空氣狀態方程。
第二章大氣的熱能與溫度
1.了解太陽輻射的光譜特征;
2.了解輻射度量的基本概念,如輻射能、輻射通量密度、輻射率、輻射強度;
3.了解基爾霍夫定律;掌握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
4.理解并掌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
5.理解大氣逆輻射和大氣保溫效應;
6.了解地面輻射差額;
7.掌握地-氣系統輻射差的概念和計算;
8.理解氣溫非絕熱變化的能量傳輸方式;
9.掌握氣溫的絕熱變化過程,包括干絕熱方程和位溫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義,了解濕絕熱過程,掌握假相當位溫的概念;
10.掌握大氣靜力穩定度的概念、判定靜力穩定度的方法;
11.理解能量平衡與地面溫度日、年變化的關系;
12.掌握全球海平面溫度的分布特點。
第三章大氣中的水分
1.理解水相變化的物理過程及判據;
2.掌握飽和水汽壓的影響因素;
3.熟悉蒸發的影響因素;
4.掌握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
5.了解地面和近地面層的水汽凝結物;
6.掌握云的形成及主要分類;
7.理解云滴增長的物理過程;
8.掌握全球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第四章大氣的運動
1.了解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掌握靜力學方程的應用;
2.了解氣壓場的基本型式;
3.掌握大氣運動方程的矢量形式,掌握氣壓梯度力、科里奧利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征;
4.掌握地轉風、梯度風、熱成風的概念和特征;
5.掌握大氣湍流運動的概念;
6.掌握摩擦力對近地層風的影響;
7.理解大氣環流形成的影響因素和過程;
8.掌握大氣環流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天氣系統
1.了解氣團的概念、形成條件和分類;
2.了解鋒的概念和結構特征,掌握鋒的類型及其對應的天氣特征;
3.了解中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
4.掌握溫帶氣旋和反氣旋的結構和天氣特征;
5.掌握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和結構,理解其對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
6.熟悉臺風的定義、天氣特征;
7.熟悉對流性天氣系統的種類和天氣特征。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與分類
1.了解氣候形成的影響因子;
2.掌握天文輻射的概念,了解天文輻射氣候的基本特點;
3.掌握地球系統輻射收支的緯度分布特征;
4.理解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中各項的物理意義;
5.理解和掌握水分循環和水分平衡的概念;
6.掌握季風的概念和形成,了解東亞季風的特點及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7.掌握洋流的分布狀況和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應用于比較和分析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
8.了解熱帶海洋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掌握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和沃克環流的概念并理解其相互聯系;了解其對天氣-氣候的影響;
9.理解和掌握海陸間物理性質的差異及其與大氣熱量和水分交換特征的差異;
10.理解和掌握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
11.了解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各項指標間的差異;
12.了解海洋在氣候形成及變化中的重要性;
13.理解大地形影響氣候形成的物理過程;理解和掌握大地形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及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了解中小尺度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4.了解地球上冰雪圈的基本分布和冰雪影響氣候的物理過程;
15.了解幾種主要氣候分類法的思路和指標;
16.了解高-低緯間熱量輸送的途徑、方式、特點和對氣候形成的影響;
17.掌握青藏高原季風、山谷風和焚風、最大降水高度的概念。
第七章氣候變化和人類互動弄對氣候的影響
1.理解氣候變化的定義;
2.了解地質時期、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特點及研究方法;掌握近代氣候變化特征;
3.理解不同時期氣候變化的原因;
4.掌握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途徑和可能結果;
5.了解氣候變化的應對。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命題說明:
⑴本科程的命題考試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可適當浮動),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⑵各章考題所占的分數大致如下:
引論10%
大氣的熱能和溫度10%
大氣中的水分10%
大氣的運動15%
天氣系統15%
氣候的形成20%
氣候帶與氣候型5%
氣候變化和和人類互動弄對氣候的影響15%
⑶其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⑷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了解”占15%
“理解(熟悉、能、會)”占40%
“掌握(應用)”占45%
⑸試題形式有: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多種題型。
2、參考書目: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周淑貞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其他規定: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農業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08
科目名稱:農業氣象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農業氣象學是研究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之間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科學,是應用氣象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門課程從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入手,主要介紹農業氣象要素(光、熱、水、氣)對農業生物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影響的基本理論與基本規律、氣象條件調控技術及農業氣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并適當配以實習,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與解決農業氣象問題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根據農業氣象課程特點及實際情況,要求學生掌握農業氣象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時注意農業氣象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緒論
1、了解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2、了解“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機制、狀態和過程;
3、掌握農業氣象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任務及其主要內容。
第二章太陽輻射與農業生產
1、理解光的生物學意義與植物的光學特性;
2、熟悉光在群體中的垂直分布規律;
3、掌握生理輻射、光合有效輻射、光周期現象、感光性、光飽和點與補償點、光能利用率等概念;
4、熟悉光周期學說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5、掌握光—光合作用關系理論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計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徑。
第三章熱量條件與農業生產
1、了解溫度的農業意義;
2、掌握三基點溫度、農業界限溫度、活動積溫、有效積溫、作物的感溫性以及溫周期現象等基本概念;
3、掌握積溫學說及積溫不穩定的原因;
4、掌握積溫的求算方法及表達形式的改進方法;
5、熟悉積溫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氣溫日變化對農業生物的影響;
6、熟悉近地層及土壤溫度調控原理與技術。
第四章水分條件與農業生產
1、了解水分的農業意義;
2、掌握吸濕水、毛管水、凋萎濕度、毛管斷裂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水勢、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臨界期與關鍵期、土壤水分滯后現象等基本概念;
3、熟悉土壤—植物—大氣系統水分傳輸過程、途徑和規律;
4、掌握作物需水規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線、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
5、熟悉水分條件與農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的關系;
6、熟悉土壤水分調控原理和技術。
第五章二氧化碳、風與農業生產
1、了解大氣中二氧化碳長期演變趨勢和碳循環;
2、熟悉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掌握二氧化碳飽和點與補償點等基本概念;
4、掌握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
5、熟悉群體二氧化碳通量及濃度變化規律等分析方法;
6、熟悉二氧化碳調控原理及技術;
7、了解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六章農業氣象模式簡介
1、掌握農業氣象模式的概念、作用及其分類;
2、熟悉農業氣象系統的特征;
3、熟悉農業氣象模式的建模方法。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試目標:
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較高要求——掌握。
二、命題說明:
1、該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確定。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約占5%;第二章約占25%;第三章約占25%;
第四章約占25%;第五章約占10%;第六章約占10%。
2、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容易、較容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所占比例一般為2:3:3: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比例,大體上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3、試題主要題型為名詞解釋、問答題等多種形式。
4、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作物水分關鍵期
問答題:造成積溫不穩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參考書目:
申雙和,景元書.農業氣象學原理,氣象出版社,2017
四、其它規定:
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應用氣象學專業簡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應用氣象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農業氣象及產業工程氣象、城市氣象、天氣預報、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象防災減災和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和業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現代應用氣象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具備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發展情況;
4.熟悉我國氣象業務、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氣象現代化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
5.了解應用氣象學科學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資料查詢、文件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和實驗動手能力,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干學科 農業氣象學、微氣象學、應用氣象學方法、氣候資源學。
主要課程 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原理、產業工程氣象學、氣象服務學、應用氣象學方法、農業氣象學、遙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踐 天氣預報綜合實習、應用氣象實習、微氣象實習、大氣探測實習。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應用氣象學、大氣科學、大氣物理學等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政府機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與氣象、農業、國防、民航等相關的科研、教學、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03
科目名稱:氣象學與氣候學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氣象學與氣候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的一般特征,大氣現象發生、發展的能量來源、性質及其轉化;解釋大氣現象,研究氣候發生、發展的規律。研究氣候成因,氣候變化的規律,區域氣候的特點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天氣演變和氣候形成的規律,了解和解釋各種不同地區氣候的特征,弄清氣候資源的分布,掌握氣候變化的基本特點,了解人類影響氣候的途徑和基本效應。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大氣的基本狀況,太陽輻射基本概念、地面輻射過程,大氣的增暖和冷卻效應,氣溫的時空變化特點,天氣現象形成條件,大氣環流的知識、大氣中的水分輸送主要途徑,主要天氣系統,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分類及主要氣候帶,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當代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途徑和后果。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大氣概述
1、了解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以及這些成分的主要作用。
2、空氣狀態方程應用。
3、掌握主要氣象要素如:溫、壓、濕、風的物理意義及其表達式,幾種常用的濕度計算公式。
4、掌握大氣垂直結構的基本特點,掌握靜力方程、壓高公式。
5、掌握位勢高度、氣壓梯度的概念。
第二章大氣輻射學
1、了解太陽輻射的光譜特征
2、了解輻射度量的基本概念,如輻射能、輻射通量密度、輻射率、輻射強度。
3、了解基爾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掌握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維恩位移定律。
4、掌握大氣主要吸收體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光譜、指數消弱定律。
5、了解瑞利散射、米散射。
6、掌握太陽高度角公式、地面直接太陽輻射日總量的計算公式。掌握大氣透明時太陽輻射日總量全球分布的特點。
7、掌握地球輻射的光譜范圍,解釋地球輻射波長與溫度的關系,會利用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計算地球輻射、或地球溫度。
8、理解大氣逆輻射、溫室氣體效應。
9、熟悉有效輻射的概念,理解紅外輻射傳輸過程、理解長波輻射變溫率的計算。
10、了解地面輻射差額,理解能量平衡與地面溫度日、年變化的關系。
11、熟悉地氣系統能量平衡。
第三章大氣溫度、濕度和穩定度
1、熟悉平均溫度和溫度極值的概念。
2、掌握影響地面溫度的因子。
3、掌握全球海平面溫度分布特點。
4、熟悉水循環、水相變化的基本物理概念,理解蒸發率的影響因素對地表蒸發速度的影響。
5、掌握干絕熱方程和位溫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義,了解濕絕熱過程,會計算干絕熱直減率。
6、了解抬升凝結高度概念和物理意義,掌握假相當位溫的概念。
7、掌握大氣靜力穩定度的概念、判定靜力穩定度的方法。
8、了解不穩定能量,對流發生的條件,空氣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穩定度的變化。
第四章大氣的運動
1、掌握大氣運動方程的矢量形式,掌握氣壓梯度力、科里奧利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2、掌握標準坐標中大氣運動方程的分量形式,連續方程。
3、熟悉大氣運動的尺度特征。
4、掌握地轉風、梯度風、熱成風的概念和公式推導。
5、掌握大氣湍流運動的概念,近地層風速隨高度的分布。
6、掌握摩擦力對近地層風的影響。
7、熟悉地轉偏差和垂直運動的產生。
8、了解環流的概念,環流定律,正壓大氣,斜壓大氣,科里奧利力與環流變化。
第五章天氣系統
1.掌握鋒的概念和鋒的結構特征。了解鋒的類型及其對應的天氣特征。
2.了解影響中國天氣的中緯度和低緯度天氣系統及其結構、天氣和發生發展特征。
3.了解對流性天氣系統的概念及其天氣現象。
第六章氣候的形成
1、理解和掌握氣候和氣候系統的概念,了解氣候系統各組成的特征和屬性以及氣候系統的反饋性、敏感性和可預報性。
2、了解氣候形成的因子
3、掌握天文輻射的概念,會計算天文日輻射總量,理解天文輻射氣候的基本特點。
4、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掌握地表總輻射的概念及其影響因子和影響結果。了解我國總輻射的空間分布特點。
5、掌握地面輻射差額(平衡)的概念、公式及其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各項的影響因子以及影響結果。
6、掌握大氣逆輻射的概念。了解地面輻射平衡、大氣輻射平衡和地-氣系統輻射平衡的特點。
7、掌握地面熱量平衡方程的概念、公式、方程中各項的物理意義及其影響因子,方程中各項的氣候意義。
8、理解和掌握水分循環和水分平衡的概念,了解我國水汽輸送和水量平衡特點。
9、了解大氣環流的概念和大氣環流的形成因素;理解行星大氣環流的形成過程,掌握行星大氣環流的基本狀況(包括大氣活動中心、平均經圈環流的概念)。
10、了解影響我國的氣團和氣候學鋒帶以及急流的概念和類型。
11、掌握季風的概念和形成、東亞季風的形成和特點及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了解南亞季風的形成和特點。
12、了解環流異常、西風指數和經向環流指數的概念
13、了解海洋在氣候形成及變化中的重要性。
14、掌握洋流的分布狀況及其成因和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應用于比較和分析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
15、了解熱帶海洋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理解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沃克環流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16、了解高-低緯間熱量輸送的途徑、方式、特點和對氣候形成的影響。
17、理解和掌握海陸間物理性質的差異及其與大氣的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特征的差異及其產生的氣候差異。
18、理解和掌握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
19、了解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的各項指標間的差異。
20、理解大地形影響氣候形成的物理過程,理解和掌握大地形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及其對氣候形成的影響,了解中小尺度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21、掌握青藏高原季風、山谷風和焚風、最大降水高度的概念。
22、了解地面特性怎樣影響地面熱量平衡方程中的各物理量,進而理解和掌握不同地面特性上空氣候的差異及其原因。
23、了解地球上冰雪圈的基本分布和冰雪影響氣候的物理過程。
24、了解氣候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的概念和含義。
25、了解幾種主要氣候分類法的思路和指標。
第七章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1、了解地質時期、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特點,掌握近代氣候變化特點,理解它們各自變化的原因。
2、掌握氣候變化因素及其對氣候變化各時間尺度的影響。
3、了解不同時期的氣候變化研究方法。
4、了解氣候診斷的概念和方法,會利用簡單診斷方法分析區域氣候異常成因。
5、理解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途徑和可能結果。并會應用前面有關的理論知識(如地面輻射平衡方程、地面熱量平衡方程等)分析人類活動的影響效應。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基本要求:
本課程對各考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的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2、命題說明:
(1)課程的命題考試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例(可適當浮動)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⑵各章考題所占的分數大致如下:
大氣概述占6%
大氣輻射學占10%
大氣溫度、濕度和穩定度占15%
大氣的運動占15%
天氣系統占6%
氣候形成占38%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占10%
⑶其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⑷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了解”占15%
“理解(熟悉、能、會)”占40%
“掌握(應用)”占45%
3、參考書目:
(1)《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周淑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氣象學與氣候學基礎》(第二版),李愛貞,劉厚鳳編著,氣象出版社,2004年。
4、其他規定: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0706z2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應用氣象學 [0706z2]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應用氣象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6]大氣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農林氣象 02城市氣象 03生態氣象 04交通氣象 05地氣交換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01數學(理) ④808農業氣象學 |
|
備 注: | 復試科目: F07普通氣象學 同等學力: T13氣候資源學 T14微氣象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0706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氣象學 [0706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6]大氣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大氣環流異常動力學 02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 03臺風與中小尺度氣象 04資料同化與數值預報 05氣候數值模擬 06天氣預報理論與方法 07短期氣候預測 08氣候變化與區域響應 09水文氣象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01數學(理) ④805天氣學(含天氣分析) |
|
備 注: | 復試科目: F04動力氣象學(含數值預報) 同等學力: T08大氣環流 T11大氣物理學 |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達與衛星氣象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10
科目名稱:雷達與衛星氣象學
《雷達氣象學》占50%,《衛星氣象學》占50%
第一部分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雷達氣象學》與《衛星氣象學》是大氣探測專業學生的兩門重要專業課?!独走_氣象學》主要包括雷達探測基礎理論和回波信息分析與應用兩大部分,系統地講述雷達探測氣象目標的基礎理論,即回波的產生、電磁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折射,雷達定量測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脈沖多普勒天氣雷達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則及其應用,等等?!缎l星氣象學》主要包括衛星遙感基礎理論和衛星云圖資料的分析應用技術和衛星探測資料處理的一些概念。
通過雷達氣象學和衛星氣象學的學習,為從事雷達、衛星氣象遙感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并掌握雷達、衛星資料在天氣預報及相關學科的一些應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雷達回波的產生、電磁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折射,雷達定量測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達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則及其應用;要求學生掌握衛星遙感基本概念、衛星軌道特征、衛星輻射遙感理論和方法,衛星資料處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則,衛星云圖在天氣分析中的應用,了解由衛星資料定量估算氣象參數,并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第二部分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雷達氣象學》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達氣象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如:雷達氣象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天氣雷達的發展史、中國天氣雷達的發展概況、天氣雷達的應用領域、天氣雷達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氣雷達的主要設備。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現象及散射的分類,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數,雷達散射截面、雷達反射率、雷達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減
掌握衰減系數,了解實際大氣的衰減問題,理解衰減截面、吸收截面、標準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減截面、云雨粒子的衰減系數等。
第四章雷達氣象方程
掌握單目標雷達氣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達氣象方程以及考慮充塞程度和衰減因子的雷達氣象方程的推導,理解雷達氣象方程相關問題的討論(包括雷達探測能力與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線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徑、訂正折射指數、折射指數隨高度變化的五種形式,能夠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氣折射對雷達探測距離的影響。
第六章雷達定量測量降水
掌握Z-I關系法測量降水的原理與技術,能夠分析誤差來源和校準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達回波(強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衛星氣象學》部分
第一章緒論
了解衛星遙感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衛星運動規律和氣象衛星軌道
掌握衛星軌道傾角、升交點、周期等參數的意義;理解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和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及實現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氣象衛星系列及其軌道特點。了解極軌衛星軌道報的含義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衛星遙感輻射基礎
1、理解輻亮度、亮溫度等基本輻射量的概念。
2、掌握輻射傳輸的基本概念,理解輻射傳輸方程中各因子的意義。
3、了解CO2、O2、H2O等大氣成分以及云和常見地表等物質的輻射和吸收特征、它們與可見光、紅外、微波等波段電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權重函數在衛星遙感輻射傳輸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輻射傳輸方程在一定的簡化條件下估算無云和有云時衛星接收到的輻射。
6、掌握衛星遙感觀測地球及其大氣的原理。
第四章衛星資料的獲取、接收和處理
1、掌握中心波長、波段寬度、通道等星載儀器性能參數的含義及各通道的特點和用途,了解星載儀器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和輻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當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極軌衛星觀測儀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當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靜止衛星觀測儀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極軌和靜止衛星對地掃描觀測地球大氣的工作方式。
5、了解衛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軌道升交點時間和精度的推算,大圓盤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衛星接收處理系統的主要結構和處理系統的主要功能。
7、了解衛星云圖的增強顯示原理。
第五章衛星圖象分析基礎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圖的主要類別(衛星、波段)。
2、掌握云圖上識別云的六個判據,會應用云的識別判據和衛星觀測通道特征區分卷云、積雨云、中云、積云濃積云,層積云、層云和霧,及多層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衛星云圖上的表現,陸地、海洋、冰雪、沙塵的云圖特征。
第六章中緯度天氣系統的衛星云圖分析
1、掌握衛星云圖上天氣尺度云系的主要特點,會分析衛星云圖分析天氣尺度云系,如逗點云系、細胞狀云系、斜壓葉狀云系和變形場云系。
2、了解水汽圖上的一些重要邊界的特點。
3、掌握衛星云圖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點,會應用衛星云圖確定確定高空槽線、脊線的位置。
4、掌握衛星云圖上冷鋒、暖鋒、錮囚鋒和靜止鋒等天氣系統的云圖特點,會應用衛星云圖確定冷鋒、暖鋒、錮囚鋒和靜止鋒的位置。
5、掌握衛星云圖上鋒面氣旋的各階段主要云圖特點,識別鋒面氣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點,用衛星云圖確定高空急流軸的位置。
第七章衛星云圖在熱帶天氣分析和預報中的應用
1、了解衛星云圖上的熱帶云團、熱帶渦旋云系、赤道輻合帶等。
2、掌握云圖上的臺風云系結構(眼、螺旋云帶、中心稠密云區),會估計臺風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熱帶高壓的衛星云圖特征。
第八章夏季對流性云系的云圖分析
1、理解水汽、層云(霧)、積云濃積云、山地、海岸等對對流云的觸發作用。
2、了解颮鋒云系特點,會識別颮鋒云系。
3、了解暴雨云團、雹暴云團的特點,會區別這兩類云系。
第九章由衛星資料定量估算氣象參數
了解利用衛星資料估算降水、衛星測風、衛星反演云參數、大氣溫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氣氣溶膠等氣象參數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衛星遙感表面特性參數
1、了解衛星反演海面溫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衛星資料在農業等其他領域的應用
4、了解氣象衛星資料監測森林火災、水災等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概念、原理、理論知識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詞表述;對計算方法、應用方面,可用“會”、“應用”、“掌握”等詞。
2、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2)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
(3)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識”占15%,“理解(熟悉、能、會)”占40%,“掌握(應用)”占45%。
(4)試題主要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簡單計算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多種題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偡?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難易程度要適當。一般應使本學科、專業本科畢業的優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績。
(6)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
反照率
空間分辨率
●單項選擇題:
如果在可見光云圖上呈白色,紅外云圖上呈灰色,這目標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積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積云濃積云。
●填空題
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平面與太陽始終保持________取向,其傾角必須___________,為實現太陽同步衛星軌道,其軌道平面每天必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計算題
風云1號氣象衛星的周期為102.08分鐘,求截距?若第N條衛星軌道的升交點經度為1750W,試求(1)N條軌道降交點經度?(2)N+1條軌道升交點經度?
●問答題
對下面紅外輻射遙感方程,說明其各項意義和衛星遙感中的用途?
=+
●應用題
定出下圖中的槽線、脊線、急流的位置和畫出流線
(A)(B)
氣象學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氣象學 專業代碼:070601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大氣科學
專業點分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北京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陸軍工程大學 南京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浙江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云南大學 蘭州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706 大氣科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參評 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30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A+ |
3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4 | 90006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B |
5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6 | 10003 | 清華大學 | C+ |
7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 | 10558 | 中山大學 | C |
9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C- |
氣象學研究生院校排名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0706 大氣科學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參評 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30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A+ |
3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4 | 90006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B |
5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6 | 10003 | 清華大學 | C+ |
7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 | 10558 | 中山大學 | C |
9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C- |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2007年氣象學專業全國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A+ | 2 | 蘭州大學 | A | 3 | 北京大學 | A |
B+等(4個):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云南大學 |
||||||||
B等(5個):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 |
||||||||
C等(2個):名單略 |
2015-2016年氣象學專業全國排名
|
|
|
|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5★ | 15 |
2 | 北京大學 | 4★ | 15 |
3 | 南京大學 | 4★ | 15 |
4 | 蘭州大學 | 3★ | 15 |
5 | 中國海洋大學 | 3★ | 15 |
6 | 中山大學 | 3★ | 15 |
7 | 云南大學 | 3★ | 15 |
氣象學考研考什么
氣象學研究生考試科目:※025大氣科學學院(0931-8914276) |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研究方向 | 學制 | 考試科目編碼及名稱 | 備注 |
◆氣象學(070601) 01 大氣動力學和數值天氣預報 02 極端天氣與災害氣象 03 現代天氣預報方法與技術 04 特種氣象保障技術 05 資料分析與同化 06 環境氣象預報 07 全球變化與陸面過程 |
3年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 202俄語 選一 ③601高等數學(物理類) ④834大氣物理學(含空氣污染氣象學)或 835動力氣象學(含天氣學原理) 選一 ▲復試筆試科目:大氣科學概論 |
1.可選“基礎數學”、“理論物理”、“固體力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軟件工程”專業的考試科目。 2.同等學力考生要求:全國大學外語四級考試成績不低于425分,并以本人為主至少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1篇相關學術論文或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排名前三名)。 3.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數學物理方法、氣象統計預報。 |
氣象學考研參考書:
南京大學 氣象學 2010年 招生目錄
初試科目
01大氣環流異常及機理研究
02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研究
03中尺度天氣過程動力學研究
04大氣邊界層動力學研究
05海、冰、陸、氣相互作用的研究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03高等數學丙
④820專業綜合(含大氣科學概論、天氣學、動力氣象學)
復試科目
計算方法、數值天氣預報
參考書目
《大學數學》陳仲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高等數學》林夢熊、李思謙編著,四川大學出版社,1987-1988年版;
《動力氣象》呂克利、徐銀梓、談哲敏著,南京大學出版社;
《動力氣象學》伍榮生、黨人慶、余志豪、呂克利、巢紀平編著,上??萍汲霭嫔纾?/div>
《現代天氣學原理》伍榮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天氣學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唐東升編著,氣象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氣科學概論》徐玉貌、劉紅年、徐桂玉等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氣物理學》大氣物理學編寫組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數值天氣預報教程》田永祥、沈桐立、葛孝貞、陸維松編著,氣象出版社,1995年版;
《數值天氣預報》張玉玲、吳輝碇、王曉林編著,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大氣科學中的數值方法》葛孝貞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計算方法引論》徐萃薇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氣象學專業研究生就業:
氣象學就業方向
氣象學知識的應用日益廣泛,此學科是一門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科學。此專業的畢業生專業性強,可替代性小,所以就業前景看好。
就業去向:
1、主要是到農業氣象及生態環境監測調控、信息分析處理、資源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工作。
2、目前大部分此專業的畢業生在中國氣象局下屬各省、地、縣等一些氣象部門,特別是到氣象臺工作;
3、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統的氣象臺;再就是到部隊去工作,尤其是空軍。還可以到環保部門及相關的電力部門就業等等。
氣象學相關職位
氣象學產品工程師,風資源工程師,農業技術員,預測算法研究工程師
2022氣象學專業考研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南京信息工程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 推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參考書目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QQ群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難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考試科目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研究生分數線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研究生一對一輔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研究生輔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輔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參考書目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氣象學保研夏令營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氣象學保研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氣象學保研細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氣象學保研條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保研夏令營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論壇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分數線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真題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農業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考研
- 華東師范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海洋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考研
- 蘭州大學氣象學考研
- 北京大學氣象學考研
- 南京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考研
- 云南大學氣象學考研
- 安徽農業大學氣象學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考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學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網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