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山西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山西師范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山西師范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山西師范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山西師范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山西師范大學考研難嗎]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山西師范大學考研群]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學費]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體育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簡介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是以專門職業背景為導向的研究生學位教育,我校對其有明確的培養定位,即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實踐型體育專門人才。我校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三個領域招生。體育教學領域主要培養從事各類學校體育教學與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運動訓練領域主要培養從事專業運動訓練,包括中小學和大學的運動訓練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社會體育指導領域主要培養從事科學健身指導與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相對于學術性學位,專業學位主要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其突出特點在于學術性和職業性的緊密結合。因此,我院結合區域性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及對體育碩士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主動打造有利于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社會環境與平臺,已經成為國家和省級多個重要培養基地,包括教育部“教育創新實驗區”、體育與健康“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培訓基地、中國武術協會專業一級單位會員、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山西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山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師資培訓基地、山西省球類項目培訓基地、運動營養師人才培訓基地等。同時,體育學科的快速發展,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學科基礎。2010年獲得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1年體育學被列為我校“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以來連續獲得主持國家級項目,學科建設的成果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在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實踐基地、論文選題、學術生態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院還擁有獨立的校區,占地176畝,建筑面積50000余平方米,建有實驗中心,包括體育健身技能訓練中心、運動技能測評、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等多個實驗室,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條件。
為了積極推進我校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提高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等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山西師范大學體育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規劃》,科學定位,明確提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深化改革為主線、社會需求為導向,實施人才強校和開放辦學戰略,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目標導向,建立“1+1”人才培養新模式,突出實踐教學;建立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滿足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強調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為本、以職業導向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教學方法;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論文標準和考核辦法,強化應用導向,鼓勵采用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重在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雙導師制”的師資隊伍,積極聘用來自一線體育教學與管理的高層次專業人員承擔論文指導任務;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新機制,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貢獻。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介紹
一、學科概況民族傳統體育學是研究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群,它以武術、養生以及其他民族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為研究對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挖掘、整理、繼承和創新,并使之發揚廣大。近年來,該學科充分依靠和利用山西地緣優勢,拓展學科發展視野和空間,圍繞傳統武術發展、地方民俗民間體育的開發保護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領域,并著力培育學術隊伍,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已成為我校體育學一級學科下的主要學科,現設有武術教學理論與方法、民俗民間體育、武術文化等研究方向,其學術成果受到學界一致好評。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1.學科擁有豐厚的民族傳統體育研究資源。山西是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的大省,名震武術界的形意拳脫胎于山西古老的戴氏心意拳,帶有濃厚的晉商文化特色,于太極拳淵源頗深的洪洞通背拳反映了山西大移民的文化背景,密不外傳的“山西鞭桿”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還有諸多晉南黃河岸邊流行的“背水亮腰”文化健身活動,盛行忻州的“撓羊賽”,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襄汾“雄獅登天塔”等民間體育項目,既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又含有厚重的民族傳統文化積淀。這些民族傳統體育的資源,為該學科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2.學科擁有薪火相傳的武術學術傳播隊伍。山西省是內陸省份,傳統文化氣息濃厚,民族體育活動開展普及,群眾基礎雄厚,活動規模大,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近年來,該學科先后邀請了山西省傳統武術名師、原山西省體工隊武術隊總教練張希貴先生,山西形意拳名師、洪洞通背拳第八代傳人樊漢武先生,山西省形意拳協會副主席賈寶壽等老拳師來學校講學、在國內武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同時,該學科教學研究人員多數是山西地方拳種地的具有代表性的傳人,一直從事該領域的實踐活動,具有深厚的武術根基和較高社會聲譽。
3.以武術教育為基礎,將武術與民族民俗民間體育高度融合。中華民族地域地理單元內的自然條件差異形成了具有內向凝聚力的民族體育文化的分布格局,山西省傳統武術與民俗民間體育體系龐大,內容豐富。該學科發展中將地方武術拳種、流派引進學生課堂,緊抓山西傳統武術發展歷史、流派衍變和地域文化特征;在注重武術教育、傳承與傳播的同時,樹立文化自覺地意識,以山西省民俗民間體育研究為主題完成了多篇碩士學位論文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王鐵新副教授的《晉南民俗體育調查》獲得首屆全國體育文化優秀論文報告會一等獎,受到學界好評。
三、學科未來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學科伴隨著歷史推進不斷成長,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維度不斷增加。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為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該學科將進一步創新思想觀念,堅持以山西地方傳統武術整理、教學、傳承和傳播中的重要問題為主攻方向,多維度審視武術與民俗民間體育得發展,加強學科梯隊建設,為山西武術及其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介紹
一、學科概況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研究體育教育學與運動訓練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的學科,是在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和運動訓練學多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新學科。該學科是我校體育學一級學科下的主干學科,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時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設有專項運動訓練理論與應用、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大眾健身理論與實踐等研究方向。近年來,該學科著力培養學科隊伍,努力提升學科的綜合競爭實力,發展前景燦爛。現擁有教授6人,碩士生研究生導師22人,導師隊伍分布在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運動科學等基礎學科和籃球、足球、排球、體操、田徑等體育主干課程。本著“立足區域、突出特色、重點突破”的指導思想,開展了基礎性、應用性和交叉性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近五年在《體育學科》、《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中文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獲得省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1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20余部。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1.重視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本學科以探究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基本理論與方法為目的,注重教材建設,在全國有著廣泛的影響。李吉慧教授在足球教學與訓練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合作編著了體育學專業研究通用教材《現代足球訓練理論與實踐》,參編了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球類運動——足球》、《足球教學設計》等;樊臨虎教授的《體育教學論》專著,被多所體育院系作為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使用;鄭旗教授主譯了全美籃球教練員協會(NBCA)喬治歐·甘多爾菲主編的經典著作《NBA教練員訓練指南》一書。這些成果特色鮮明、應用性較強,在國內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2.重視專項技術學科的研究。探討專項技術學科的實際問題,已形成重點突出、多點研究的鮮明特色。王彤教授編撰了專著《定向運動教與學》、張振副教授編撰了《田徑運動教學與訓練發展趨勢》、國家裁判員郭麗娟老師參編了《競技健美操2009-2010運動員技術等級規定動作》、博士生孟春雷編著了《高校排球學練現狀與思辨》等。這些成果以解決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為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
3.科研與訓練相結合。以科研促進訓練水平的提高,以學科發展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組成了籃球、健美操、田徑、定向越野等高水平運動隊。注重對“體教結合”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出一條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有效模式。部分項目在國際國內重要賽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如健美操隊榮獲2010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三人操銀牌,三人獲得運動健將稱號。在學科建設中,主動融入山西省及地方教育、體育發展等元素;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把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有“山西省球類項目訓練基地”、“山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基地”等,彰顯了學科發展服務社會的特色。
三、學科未來發展
“十三五”期間,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為體育教育訓練學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本學科將進一步創新思想觀念,加大對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建設的投入,堅持以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基本理論和方法中的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凝練特色學科優勢,加強學科梯隊建設,以承擔高水平研究課題為抓手和突破口,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的,注重協同創新,著力提升學科團隊的整體實力,打造精品成果,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努力實現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科介紹
一、學科概況運動人體科學學科是體育學四個二級學科的支柱,是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與社會體育四個本科專業發展的根基。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科始建于1958年,具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該學科已成為山西師范大學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科研優勢學科,擁有一支由體育學、醫學、中醫學和生物學等多學科專業人員組成的教師隊伍,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職稱與學歷層次較高。現有專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師4人,獲博士學位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科學研究能力、教學與實驗條件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擁有較強優勢。進10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在《體育科學》發表學士論文10篇,在《中國運動醫學雜志》發表學士論文12篇,11篇學術論文被奧運會科學大會、世界運動醫學大會、泛亞洲體育科學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錄用。完成省部級研究課題14項,獲省部級獎勵6項。主要研究方向有體質學研究、運動技能與評價、體療康復研究、運動食品與營養。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1.運動延緩衰老研究。衰老是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發的必然過程,表現為結構和機能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適量運動能夠明顯地延緩衰老的進程,顯著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該研究方向的梯隊成員在喬玉成教授的帶領下,先后承擔了有氧運動抗衰老機制研究等5項研究課題,在研究內容上具有鮮明特色,其研究成果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中醫藥抗運動性疲勞研究。圍繞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和體能的恢復,喬玉成教授、張海潮教授、王明明博士等完成了“五子壯陽湯”、“三寶膠囊”、“益氣扶陽合劑”等中藥制劑延緩運動性疲勞的研究課題;盧向陽副教師等完成了點按第二掌骨側心穴對心功能的影響的研究課題。在抗運動性疲勞研究領域,探索出了一條可喜的發展之路。
3.運動損傷康復研究。在運動損傷應用研究中,根據易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技術特點的相關性,研發了療效顯著的治療康復手段。慈玉林教授,喬玉成教授、王明明博士、張紅娟和莊文杰老師等分別采用針灸、按摩、太極云手、斜面站樁、中藥熏洗及中華傳統養生術等方法治療康復各種運動損傷2600多例,李海偉博士完成了“恒強旋轉磁場對運動性貧血大鼠骨髓紅系增生的作用研究,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運動醫學雜志》、《中國體育科技》等期刊,引起了較大反響,彰顯出“醫體結合”的優勢和學科特色。
4.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研究。有效的體質監測是順利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在該研究領域,喬玉成教授、陳樂琴博士完成了“中老年人體成分特征與其骨礦含量”等研究課題;王向東教授承擔了“葉黃素植物資源開發及提純技術研究”課題,并嘗試應用于運動實踐,開發了“元寶楓神經酸口服液”等運動營養補劑。這些成果為科學健身提供了實踐依據,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三、學科未來發展
在“十三五”期間,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將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運動人體科學學科予以重點支持。進一步加強梯隊建設,積極扶持、培養和引進人才,加強與國際國內學術組織和重點實驗室的交流合作,使學科團隊更具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規劃完善實驗設施,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學科資源,集中優勢力量主攻前沿課題和應用研究,使本學科的結構和布局更加合理,學科優勢和特色更加突出。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介紹
一、學科概況體育人文社會學是研究體育運動領域中各種人文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綜合性學科。它從體育實踐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理論素材,又從人文社會諸多學科中得到理論支持,它既指導、服務于體育運動的實踐,又從體育的角度充實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寶庫,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于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社會體育、體育文化、學校體育等研究方向,該學科學術積淀豐厚,學科基礎扎實,研究成果頗豐。學術團隊現有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已招收12屆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達百余名。學科隊伍結構合理,方向明確,富有朝氣,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近年來,該學科在鄭旗教授、常乃軍教授、樊臨虎教授、馮曉麗教授的領導下,在區域性體育事業發展、基礎教育改革、體育教師教育、民族體育文化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服務社會體育的改革和發展:近年來,本學科積極拓展學術領域,深度思索社會體育改革,關注社會體育熱點問題,形成了“立足社會體育、輻射相關領域”的研究特色。學術隊伍圍繞公共體育服務、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社會體育組織建設、公民體育權利、城市體育市場化等主題開展研究,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四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國家體育總局課題兩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兩項,省級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省級體育局課題十余項,獲得“十一五”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項。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這些成果既有對區域性社會體育發展的理性審視,又有著眼于微觀層面的決策應用,具有前沿性和開創性,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教學科研互動造就創新人才: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本學科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互動,以研促教,教研相長,形成了“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特色。學術隊伍圍繞專業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接軌、體育教學藝術、研究方法論等主題開展研究,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體育科學研究方法》一部、《大學體育課程》一部,《體育教育專業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接軌的研究》、《體育教學藝術》、《體育科學研究方向教學體系與課程建設》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山西省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體育心理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省級精品課程”;團隊成員參編國家級教材6部。該學科將最新研究動態融入教材和教學實施,培養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發展之路。
3.引領和研究體育教師教育:學術隊伍圍繞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師培養模式、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論等主題,發揮師范大學的優勢,主持山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十余項,獲得山西省首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兩項;《中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體育績效的實證研究》獲得第六屆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一等獎;《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的基本結構及其特點》、《我國西部中學“陽光體育運動一小時”開展現狀與建議》等論文在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進行專題報告和交流,在引領、服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面彰顯出本學科的優勢和特色。
三、學科未來發展
“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和高校體育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這學科將進一步創新思想觀念,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區域性、全面性、戰略性、前瞻性體育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完善和創新科研組織管理機制,探索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途徑,進一步提升學術團隊的整體實力,努力實現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簡介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簡介 |
一學科概況 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是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的基地,是體現高等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水平的主要標志。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審議批準,山西師范大學獲得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含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和民族傳統體育學4個二級學科。設置社會體育研究、學校體育研究、體育文化研究、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運動訓練理論與應用、大眾健身理論與實踐、體質學研究、運動技能與評價、運動食品與營養、武術理論與方法等16個研究方向。學科隊伍中在聘教授11人,副教授42人,講師48人。研究生導師46人,其中其中外聘導師12人,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省委聯系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裁判9人。隊伍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研究生導師分布在各研究方向和足球、籃球、排球、體操、田徑、武術等體育主干項目。2011年該學科被確立為山西師范大學“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 二.學科優勢與特色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專業已有5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科專業積淀豐厚,擁有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和民族傳統體育4個本科專業,為華北地區體育類本科專業設置最多的院校之一。學科建設與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近五年來,該學科著力推進內涵式發展,以學科發展促進專業建設,打造精品課程,探究體育教學中的基本原理、教材建設、教學藝術等課題,積極推進“體教結合”、“頂崗支教”、“國培計劃”等實踐活動,關注地方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服務于社會體育、學校體育、體質學與健身運動機制等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學科成員主持和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山西省軟科學、山西省教育科學等課題50于項,獲得各類優秀成果獎58項。在體育類科技期刊發表論文33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0于部,4篇論文入選2008年奧運會科學大會,6篇論文入選2011泛亞洲體育科學大會,12篇論文入選第9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18篇論文入選第10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近年來舉辦了一些列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提升了學科在國際和國內影響。以主辦的體育學術期刊《體育研究與教育》為載體,形成良性互動態勢,提升了體育學科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為體育教學改革、體育師資培養和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和人才支撐。 三.學科未來發展 “十三五”期間本學科將繼續以科學研究為先導,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為核心,依托學科,改制體制,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通過積極努力,力爭在五年內使我校體育學科在1-2個研究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國提升本學科的知名度,躋身于國內先進水平;另外在1-3個研究方向上凸顯特色,力爭處于省內先進水平,進入省級重點學科行列,實現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師資力量
體育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2人、講師40人;專任教師中有山西省高等學校“131”領軍人才工程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3人,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國際級裁判、國家級裁判12人。在聘研究生導師38人,分布在各學科領域和籃球、排球、足球、體操、田徑、武術等術科主干項目上。骨干教師多人次赴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我國澳門、臺灣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培養的學生多人次在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韓國龍仁大學、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美國喬治城大學進行學習交流,多人參加在體育素質教育國際會議、第10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第13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等學術會議,獲得良好的學術聲譽。以主辦的體育學術刊物《體育研究與教育》為載體,形成良性互動態勢,提升了體育學科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為體育教學改革、體育人才培養和區域性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和人才支撐。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聯系方式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聯系方式2地址:山西省臨汾市解放東路355號
電話:0357-3016759 郵編:041000 院長郵箱: tyxy_yz@163.com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介紹
體育學院前身是晉南師范專科學校體育科,創建于1959年。1964年更名為山西師范學院體育系。1984年更名為山西師范大學體育系。198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臨汾師范專科學校改建為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師范大學體育系并入體院(獨立建制)。199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實質性并入山西師范大學,成為山西師范大學的二級學院。體育學類專業已有60年的辦學歷史,學科專業積淀豐厚,現設置有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共4個本科專業。學院是教育部體育與健康“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培訓基地,是中國武術協會專業一級單位會員,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山西省分聯盟牽頭單位,擁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山西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山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師資培訓基地、山西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山西省球類項目培訓基地、運動營養專業人才培訓基地。體育教育專業為省級本科特色專業。據RCCSE等發布的中國大學專業評價結果排行榜(2017-2018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位居3星,位列全國第14位。學院擁有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主編、副主編、參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專業教材12部,獲得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12項,建有校級精品課程(含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質課程)17門,獲得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項。學院在籃球、女子足球、排球、健美操、武術、田徑、乒乓球、舞龍舞獅等項目上多次獲得國內外競賽優異成績。
體育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2人、講師40人;專任教師中有山西省高等學校“131”領軍人才工程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3人,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國際級裁判、國家級裁判12人。在聘研究生導師38人,分布在各學科領域和籃球、排球、足球、體操、田徑、武術等術科主干項目上。學院擁有體育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含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4個二級學科,還擁有課程與教學論(體育)、體育碩士、教育碩士(學科教學·體育)等研究生培養專業。學院與韓國龍仁大學、澳門大學、臺灣真理大學等高校實現友好交流,開展了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合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近五年來,承擔著國家社會科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體育總局及省級以上課題50余項。骨干教師多人次赴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我國澳門、臺灣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培養的學生多人次在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韓國龍仁大學、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美國喬治城大學進行學習交流,多人參加在體育素質教育國際會議、第10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第13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等學術會議,獲得良好的學術聲譽。以主辦的體育學術刊物《體育研究與教育》為載體,形成良性互動態勢,提升了體育學科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為體育教學改革、體育人才培養和區域性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和人才支撐。據RCCSE等發布的中國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2016年我院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位居四星,全國排名第9位。2017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院體育學位居C+類學科,被山西師范大學確定為“十三五”重點建設的“攻堅行動”學科。
添加山西師范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山西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山西師范大學報錄比、山西師范大學考研群、山西師范大學學姐、山西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山西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山西師范大學排名、山西師范大學保研、山西師范大學公眾號、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西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