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國學考研
武漢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95%的同學還閱讀了:[武漢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武漢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武漢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武漢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武漢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武漢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武漢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武漢大學考研難嗎]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武漢大學考研群]
[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費]
[武漢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因為武漢大學國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武漢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武漢大學國學考研的同學注意: 武漢大學國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武漢大學國學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武漢大學國學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武漢大學國學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武漢大學 國學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武漢大學國學考研
武漢大學國學研究生考試科目
學院、專業、研究方向代碼及名稱 | 全日制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復試科目 |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 備注 |
0101Z2國學 | 同上 | ||||
01 (全日制)經學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 ①綜合面試(01,02,03,04,05) |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01,02,03,04,05) | ||
02 (全日制)史部 |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 ②經學基礎(01,02,03,04,05) | ②中西哲學史(01,02,03,04,05) | ||
03 (全日制)子學 | ③639國學文獻基礎 | ||||
04 (全日制)集部 | ④844國學綜合知識 | ||||
05 (全日制)佛教與道教 |
武漢大學國學考研專業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3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4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422 | 山東大學 | A |
8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9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10 | 10028 | 首都師范大學 | A- |
11 | 10055 | 南開大學 | A- |
12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A- |
13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15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16 | 10032 | 北京語言大學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18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9 | 10200 | 東北師范大學 | B+ |
20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21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2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B+ |
23 | 10394 | 福建師范大學 | B+ |
24 | 10445 | 山東師范大學 | B+ |
25 | 10475 | 河南大學 | B+ |
26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學 | B+ |
28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29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30 | 10065 | 天津師范大學 | B |
31 | 10075 | 河北大學 | B |
32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B |
33 | 10126 | 內蒙古大學 | B |
34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35 | 10231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B |
3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37 | 10320 | 江蘇師范大學 | B |
38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39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40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41 | 10602 | 廣西師范大學 | B |
42 | 10636 | 四川師范大學 | B |
43 | 10697 | 西北大學 | B |
44 | 10736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45 | 11117 | 揚州大學 | B |
46 | 10033 | 中國傳媒大學 | B- |
47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48 | 10140 | 遼寧大學 | B- |
49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50 | 10357 | 安徽大學 | B- |
51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B- |
52 | 10414 | 江西師范大學 | B- |
53 | 10446 | 曲阜師范大學 | B- |
54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55 | 10512 | 湖北大學 | B- |
56 | 10608 | 廣西民族大學 | B- |
57 | 10673 | 云南大學 | B- |
58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59 | 10755 | 新疆大學 | B- |
60 | 10030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C+ |
61 | 10135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C+ |
62 | 10165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63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64 | 10271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C+ |
65 | 10346 | 杭州師范大學 | C+ |
66 | 10403 | 南昌大學 | C+ |
67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68 | 10530 | 湘潭大學 | C+ |
69 | 10637 | 重慶師范大學 | C+ |
70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學 | C+ |
71 | 10663 | 貴州師范大學 | C+ |
72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73 | 10762 | 新疆師范大學 | C+ |
74 | 11658 | 海南師范大學 | C+ |
75 | 10031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C |
76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77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78 | 10351 | 溫州大學 | C |
79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80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1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2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學 | C |
83 | 10532 | 湖南大學 | C |
84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85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C |
86 | 10638 | 西華師范大學 | C |
87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88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9 | 11075 | 三峽大學 | C |
90 | 10068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C- |
91 | 10167 | 渤海大學 | C- |
92 | 10184 | 延邊大學 | C- |
93 | 10247 | 同濟大學 | C- |
94 | 10304 | 南通大學 | C- |
95 | 10451 | 魯東大學 | C- |
96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97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98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99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100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C- |
101 | 10749 | 寧夏大學 | C- |
102 | 11078 | 廣州大學 | C- |
103 | 11846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C- |
2021武漢大學國學0101Z2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國學 [0101Z2]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武漢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哲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1]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經學(02)史部 (03)子學 (04)集部 (05)佛教與道教 |
|
招生人數: | 3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39)國學文獻基礎 ④(844)國學綜合知識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2)俄語 ③(639)國學文獻基礎 ④(844)國學綜合知識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3)日語 ③(639)國學文獻基礎 ④(844)國學綜合知識 |
|
備 注: |
武漢大學國學0101Z2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國學 [0101Z2]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武漢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哲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1]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經學 02 (全日制)史部 03 (全日制)子學 04 (全日制)集部 05 (全日制)佛教與道教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39國學文獻基礎 ④844國學綜合知識 |
|
備 注: | 復試科目: ①綜合面試(01,02,03,04,05) ②經學基礎(01,02,03,04,05)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01,02,03,04,05) ②中西哲學史(01,02,03,04,05) |
武漢大學國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國學院以悉心培養國學的讀書種子為唯一宗旨或目標。院訓取自《論語·述而》篇,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武大國學院是目前中國大陸僅有的“國學”本科、碩士、博士完整培養體系的教學研究單位。
【國學本科人才培養】
國學本科試驗班已連續11年招生,該班旨在培養一批對我國傳統經學、史學、子學、文學、小學的基本知識、基礎典籍和治學門徑有深刻理解,能熟練閱讀中國古典文獻,至少掌握兩門外文,且熟悉當今世界人文學科走向的復合型人才。2010年12月,“國學”專業作為全校唯一的人文學術實驗班納入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劃”,成立“弘毅學堂”國學班。該班秉承“根基經典,回歸傳統,面向現代”之教育理念,標舉“知識與價值并重”的傳統,奉行學術精英教育。國學試驗班50%以上的畢業生可被推免攻讀碩士學位或碩博連讀。
武大國學試驗班探索一種新的人文學人才的培養道路,在教學模式上參酌中國古代書院和牛津、劍橋等國際名校導師指導閱讀及討論的方法;在教材選用上力求直接采用原典原著;在考核方法上采用閉卷與課程論文寫作相結合的形式;在師資的聘用方法上盡量采用靈活的方式,邀請校內外、國內外名家授課或做專題講座。
國學本科試驗班的專業主干課程有:國學通論、國學研究方法論、古典目錄學、四書研讀、詩經(附楚辭)研讀、周易研讀、禮記研讀、史記研讀、老莊研讀、荀子研讀、文選研讀、文心雕龍研讀、說文解字注導讀、廣雅疏證導讀、史學和社會理論、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古代文體和辭章、古代經學和經典注釋學、中國古代小學源流、清代考據學研究、海外中國學研究、基督教思想史、印度佛教與早期經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邏輯學導論,還有英語、日語、書法等課程。
【碩博士人才培養】
國學本科試驗班的創辦是我國大學培養國學人才的有益嘗試,也是培養跨學科人才的有力舉措。但是,由于國學學科的特性,學生的學習和研究也有其特定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不可能在本科期間一蹴而就。為了進一步推動國學研究和教學,同時為有志于國學研究的學子提供繼續深造的專業平臺,武漢大學于2007年底自行增列了國學專業的碩士點與博士點,于2008年上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2009年正式招生。目前,武漢大學國學碩士、博士點下設有:1、經學研究方向;2、子學研究方向;3、史部典籍研究方向;4、集部研究方向;5、佛教與道教研究方向。武漢大學國學碩士、博士點得特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多學科交叉。在設置研究方向和配備師資上努力打破原有的文、史、哲學科劃分的限制,根據國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初步確定了五個研究方向,橫跨文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藝術學武大學科,實現了諸學科的真正的交叉融合。在師資方面,該校組織有實力的專家擔任國學點碩、博士生導師,并擬進一步聘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加盟該博士點,聯合指導。對碩、博士生也擬采取適當“走出去”的方式,加強校際、國際學生交流。
第二,強調原著經典的創造詮釋。原著經典是我們研究國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根源,國學碩、博士點擬在突出小學訓練和古文獻訓練的基礎上,加強外語、中外學術之方法學訓練與國學典籍的創造性詮釋,重視海外中國學成果的研討,重視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創造性詮釋與研討的能力。
【校內外結合的師資隊伍】
武大國學院集中了包括唐明邦、郭齊勇、陳偉、徐少華、徐水生、吳根友、王兆鵬、陳文新、程水金、楊逢彬、楊華、于亭、何德章、謝貴安、丁四新、俞汝捷、景海峰教授在內的近30位學者,承擔本科生課程,并分別在經學、子學、史學典籍、集部、佛教與道教五個研究方向擔任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
國學專業設置以來,我們還先后聘請南京大學周勛初、復旦大學章培恒、臺灣學者黃俊杰、龔鵬程、林慶彰、蔣秋華、李明輝、唐翼明、林安梧,美國哈弗大學杜維明、夏威夷大學安樂哲(Roger T.Ames)、成中英、德國特里爾大學卜松山(Karl-Heinz Pohl)、德國波恩大學顧斌(Wolfgang Kubin)、美國芝加哥大學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日本東北大學中嶋隆藏、挪威奧斯陸大學何莫邪(Chritoph Harbsmeier)教授等海內外專家為國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上課或演講。
【成績與展望】
武漢大學國學班的創建于實踐的經驗不僅在武漢大學得到推廣,并且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較大的反響。2006年,教育部本科評鑒專家組對武漢大學進行評估考察后指出:“武大國學試驗班在國內是首創。”武大國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武漢大學國學班的創建與實踐”獲2009年度湖北省政府頒發的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復旦大學國學班等國學教育機構在創辦過程中也都參考了武漢大學國學試驗班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課程設置方案。
近年來,中國大陸有十余所高校成立了國學研究院或者國學院,掛靠哲學等一級學科辦起了國學本科、碩士、博士專業,對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以及學術思想進行綜合研究。目前,武漢大學國學院以及中國大陸國學學科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科體制問題。“國學”或者“經學”還沒有作為一個正式學科被納入《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國大陸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由國務院學位辦發布,全國及省市級重點學科、各級重點研究基地、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全國和地方各類縱向基金的評審以及政府各級學術獎的設立等等,都以《學科目錄》作為基本的分類標準。如果一個學科不能進入《學科目錄》,就很難獲平等發展的機會,這是國學學科發展所碰到的瓶頸。目前,國內各高校同仁正在努力爭取、積極呼吁,期望在今后數年能將“國學”或“經學”納入《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實現國學學科在體制內的良性發展。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弘毅學堂班簡介
秉承以“中國古典學”為核心價值的國學教育理念,以敬畏學問、建立學術榮譽感和學術道義感為原則,標舉“知識與價值并重”的道藝傳統,旨在培養從事國學研究、具有國際化知識背景、能進行當代文明對話的高端學術精英。形成了鮮明的培養特色,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并入選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試驗計劃”,成為全校七個“弘毅學堂班”中唯一一個人文科學試驗班。課程設置上,擺脫普通大學本科的“概論式”教育模式,打破文、史、哲等現代學科專業的藩籬,以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精讀為核心,加之以文獻考據、傳統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的訓練,同時通過理論課程、學術文化史課程加強研究意識和方法意識,以實現多學科交叉整合的培養形態。
主要專業課程有:國學通論、國學研究方法論、文獻學及目錄學、四書、老子及莊子、左傳、詩經(附楚辭)、史記、《文選》選讀、訓詁學、文字學、音韻學、中國通史專題、世界史專題、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國文學史專題、周易、荀子、漢書、后漢書及三國志、唐詩及宋詞、四通考、二程朱熹王陽明研究、清代小學研究、近現代語言文字學、語言學概論、文字信息處理、儒學專題、道家專題、佛學專題、外國文學、邏輯學、美學、心理學、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經濟史、中國文化史、國際漢學、天文歷法、書法等課程。
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政機關、外事機構及出版、報刊、雜志等部門、大型企業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策劃、宣傳、采編、文秘等工作。
武漢大學國學院考研經驗之談
下面是關于武漢大學國學院考研經驗之談基本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構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并非根據明智的判斷。一言以蔽之,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沉思錄》
雖然是學歷史出身,但我總習慣于選擇遺忘過去;即使骨子里是個儒教徒,卻更愿沉湎在莊子的世界里。一位先哲曾經說過:“過去是現在的逝去,未來是現在的延續。即使你對過去了若指掌,對未來洞察先機,又有什么意義呢?”現實的變幻無常,促使我們不斷逃避。然而當有一天,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唯有去面對。考研,便是如此!
一、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每一位立志考研者,幾乎都有一段痛苦而難忘的高考經歷。對于北大、清華的學子而言,在他們的個人字典里,沒有“考研”這個詞語。因為他們不是出國留學,就是保研本校,再或者去名企工作。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萬人爭過獨木橋的高考競爭中,注定是折翼的天使。所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如此羅曼蒂克的美好童話,是北京學生的福利;《帶著感動出發》,非要你假裝自己很幸福,便是安徽孩子的無奈。
我的高考成績583,過當年一本線10分。雖然考得不算很理想,但報個211也是可以的。但在應試教育下養成了“冷漠機械型人格”,“一心只做高考題,兩耳不聞大學事”,對于這些事情完全沒有概念。就感覺除了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名校外,其余學校就是一本、二本、三本和專科的區別。我就隨便看了一下學校的名字報個志愿,結果被第三志愿湖北大學錄取了。當時我還認為湖北大學和湖南大學差不多呢,都是以省命名的大學啊,肯定比湖南師大好啦!后來才知道湖南師大比湖北大學好很多,真后悔當時沒有填這個學校。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既不想去復讀,我便上大學了。
來到湖北大學,在軍訓的時候,聽校廣播宣傳,知道有個楚才學院在選拔新生,感覺好像高中重點班似的,并且可以去國內外名校游學、自由選擇專業、個性化培養、配有專門導師……有這么優厚的待遇,我也嘗試報了個名。后來僥幸被錄取了,然后就接受了所謂的“通識教育”:前1.5年廣泛學習了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高等數學、自然科學概論等課程,每學期都沒有低于12門課過。因為學院領導說,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各方面的綜合知識。后來我感覺聽再多的課也沒用,不如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大二下學期,該分專業了,我又選擇了從初中開始便一直感興趣的歷史學。當然我們班同學選擇金融、會計的最多,雖然我爸也建議我學個熱門專業,但我始終對這些不感興趣,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了。就像高中文理分科那會兒,我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文科,而不是比較實用又好就業的理科。在我看來,如果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并且很不擅長的專業去學習,就像和一個你不喜歡并且駕馭不了她的女人去結婚,這樣過一輩子,真是很沒意思!即使歷史專業很冷門,但只要自己學好了,也是會出人頭地的,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學校的人文學科,輝煌期是在八九十年代,擁有朱祖延、張國光、馮天瑜等一批知名學者,當時和武大、華師并稱“三駕馬車”。后來學校為了申請211,重點發展理工科,文科也逐漸衰落了。但由于武漢部屬高校多,最終也沒能申請成功。最近兩年才稍微有點起色,涌現出“長江學者”,也成了省部共建大學。但是有水平的老師實在不多,一般人上課就是照本宣科。后來,在08和09級學長學姐的帶領下,我和幾個同學經常去武大聽講座,感覺收獲蠻大。再后來我們還“若無其事”地在武大蹭課,學校和武大教務部協商好后也能拿學分。我主要是在文史哲各院,尤其是跟著國學班聽課。聽過的課程主要有吳根友老師的《老莊哲學》、麻天祥老師的《中國宗教哲學史》、凍國棟老師的《史學論文寫作》、于亭老師的《古典文獻學》、《國外漢學研究》、任慧峰老師的《中國經學史》、《〈禮記〉研讀》、李建中老師的《〈文心雕龍〉研讀》、駱瑞鶴老師的《〈荀子〉研讀》、盧烈紅老師的《訓詁學》、肖圣中老師的《文字學》等。在大三上學期時,我每周一、三、五都騎直行車到武大去聽課,頗有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少年時期求學辛苦的感慨。但是,能學到知識,就感覺很值。因為武大和湖大的差距確實很大:人家是按照研究生的規格在培養本科生,注重訓練學生科研能力;而我們還在延續高中時代的填鴨式教學,給大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的常識。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后來我學習更加刻苦,讀書也更加勤奮。總計大學四年里,在圖書館借了800多本書,自己也買的有500多本書。孔孟老莊、程朱陸王、《詩經》、《楚辭》、《史記》、《漢書》等經典都讀了不下兩三遍。在民國以降的學者中,章太炎、梁啟超、馮友蘭、陳寅恪、呂思勉、張舜徽、錢穆、余英時等人的著作,我看的最多。當一個人讀的書多了,他的認識也會更深刻。對于歷史、現實、政治、文化等問題,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去理性看待。由于自己大一時便加入了學校國學社,后來還擔任過過國學社副社長,并且和許多文史哲的老師和學長交流比較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己對傳統文化也更加熱愛,便堅定了我致力于思想史的研究。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一下我的本科導師——何曉明教授。何老師是我們學校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代表論著有《百年憂患--知識分子命運與中國現代化進程》、《返本與開新——近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新論》、《學術的張力——史與論之間的思想操練》,此外還和他的老師——馮天瑜先生合著《中華文化史》、《張之洞評傳》,獲有中國圖書獎一等獎等榮譽。回顧我在武漢求學的四年經歷,在思想上對我影響最大、在學術上讓我敬佩最深的老師——還是何老師。他對我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在讀書方面,給了我一個宏觀的學術視野。記得第一次導師和學生會面的時候,何老師問了我的志愿,以后是想搞研究,還是找工作?我說,我想繼續學習,以后做研究,并讓何老師給我推薦書。他本不愿勉強為我推薦幾本書,他說網上推薦的書有很多,關鍵在于你是否肯看。我說,何老師根據您的經驗,給我重點強調幾本書,作為我的入門讀物吧。于是,他給我推薦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并強調涂又光翻譯的北大版最好)、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指出這本書的特色是理清哲學概念)、李澤厚的《中國思想史論》(李氏的書有古代、近代、現代三本)。但他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熟讀先秦諸子,尤其是《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何老師說,先秦諸子是中國學術思想的發軔之處,無論你以后想研究哪一段歷史,都離不開他們的影響,后代思想家也是對前人的繼承和發揮,尤其是先秦諸子,并告誡我要讀中華書局諸子集成系列的版本。第二,在寫作方面,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經典范例。雖然不像很多知名大家那樣著作等身,但是何老師的學術論文卻是字字細琢,篇篇精華,言之有物,論之有據。例如《政治對手,文化同路——曾國藩、洪秀全合論》、《近謀遠慮誰能解,得失成敗論書生——戊戌一百一十周年祭》、《“態度”“思想”不容混淆,“民主”“科學”互為前提——“五四”精神再反思》等文章,文筆洗練流暢,遣詞造句審慎,立論高屋建瓴,謀篇布局嚴謹。如果我以后能夠在學術上有什么建樹的話,我要首先感謝的就是把我帶入學術之路的何老師。
二、似曾相識燕歸來
大三下學期,我便開始了考研計劃,首先最重要的是目標選擇。北大、清華70%多的保研率,一二百個人去爭兩三個名額,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沒有二戰心理準備的我,實在不敢高攀這兩所牛校。南大思想史的報錄比不清楚,我也不敢冒險報考;中大歷史系是自主命題統考,我世界史比較薄弱。后來決定跨考古典文獻學,但是一般學校都是文學統考,這個我也不行。最后了解到浙大,是考文獻學和文史基礎,這個我還比較擅長,并且浙大古典文獻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恰好一個學姐當年剛考上浙大文獻學,就更堅定了我選擇浙大了。學姐人很好,熱心解答我關于考研方面的疑問,還把專業課筆記資料都給我了。但是,我的英語比較差,六級一直沒有過;而浙大劃線是60分,我總擔心過不了線。十一國慶后,考研復習進行了一半,英語卻始終不見起色。每天復習就擔心英語過不了線,實在沒有心思去看書。我痛定思痛,冷靜分析自己的情況后,決定換學校,改考武大國學院。由于放在哲學下招生,英語劃線一般是50分。不過考武大國學院,也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沒有指定教材。雖然網上流傳著錢穆《國學概論》、劉兆祐等人《國學導讀》,但這哪能應付考研?相比較文獻學來說,國學專業的知識面太廣了,也沒有具體的書籍可供參考。最后的結果,就是自己盡量什么都看,才能應對不確定的情況。當然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武大國學專業筆試,還是有其側重點的,即注重對經學和元典的考察。所以我重點精讀了《論語》、《孟子》、《詩經》、《左傳》等書注本,對兩漢經學和清代樸學也花了很大功夫去梳理。由于武大名詞解釋常考人名、書名,我還專門做了這方面的匯集。對一些重要的學術問題,先是整理前人的觀點,然后闡述自己的看法。后來,我專業課能考一百二三十分,和前期這方面的準備分不開。總之,關于國學專業課準備方面,在橫向上,應該注重對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基礎知識的全方位掌握;在縱向上,應該注重對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學術脈絡的貫通性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抓住“文獻學+學術史”的要點,這樣才算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復習。在學習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你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游刃有余。
關于英語,這向來是我的雞肋,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對于英語成績差,六級至今未過者,或許有一點參考價值。首先,單詞是基礎,語法是補充。如果你連卷子都看不懂,那么其余的都免談。記單詞沒什么好辦法,就是多記多背,一回生,二回熟。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毫無疑問是《紅寶書:考研英語詞匯》(考研英語命題組編,西北大學出版社)。如果對長難句不擅長分析,那我建議再回頭學一遍語法。其次,真題是精華,訓練不可少。要多做考研真題,兩三遍都不為過,搞懂每篇文章,弄清每個問題。之后就可以多做模擬題,強化訓練,提高效度。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真題就是張劍的《歷年考研真題解析及復習思路》(1997—2004和2004—2014,都可以買來做),模擬題是張劍的《高分模擬6套卷》、《最后預測5套卷》,這個比考研真題略難;新東方的《權威預測8套卷》、《最后沖刺5套卷》,這個和考研難度相當。最后,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完型與翻譯要淡化。閱讀和作文占70分,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一般從暑假開始一直做閱讀,11月后可以著手作文了,不能只背,更要多寫。完型與翻譯,難度大、分值少,不要太在意,如果時間不足,放棄也行。要通盤考慮,勿因小失大。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還是推薦張劍的《閱讀理解150篇》(基礎訓練+提高版)、《熱點作文50篇》(狂背版),另外新東方的也不錯。總之,多花時間,心態放平,即使以前英語再差,只要自己勤奮努力,過線還是不成問題的。不要因為當初六級沒考好,就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信心。
關于政治,對廣大文科生來說,一點兒也不用擔心。不要僅滿足五六十分過線,要爭取考個七八十的高分。第一,考研大綱是重中之重,關鍵章節要熟讀成誦。在大綱吃透之前,別陷入題海戰術。在這方面,首推《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教育部考試中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毫無疑問,人手一本;其次《風中勁草》(沖刺背誦核心考點),刪繁就簡,要點突出,也可以買一本。第二,選擇題是決勝之基,一定要提高準確率。因為主觀題浮動性比較大,所以不要寄太多希望;而客觀題只要你多加努力,是完全可以接近滿分的。我選擇題就錯了兩道,考了47分。在這方面,推薦《風中勁草》(核心考題及詳解)、肖秀榮的《命題人1000題》。第三,客觀題提高有辦法,以真題和時政為依據。主觀題作答不能憑空胡謅,要從大綱里找考點。至于具體方法,要多借鑒歷年考研真題的答案,揣摩出題人的目的和答案設置的理由,多勤加練習,自然會提高。后期要多關注時事政治,主觀題材料的選擇,一般以熱點新聞為依據。這方面,推薦肖秀榮的《命題人講真題》、任汝芬的《形勢與政策》。最后,還要做些模擬題,提高答題的速度。在這方面,還是推薦肖秀榮的《沖刺8套卷》、《最后預測4套卷》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
此外,考研過程的一些經驗心得體會。第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準確定位考研院校目標,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騖遠。如果自己的水平很好,但自信心卻不足,報了個一般的學校,考上后也會后悔;如果自己的水平不怎么高,又偏要非北大、清華不上,那便不是去考研,而是去送死。第二,效率比時間更關鍵。只有精神狀態比較好,學習效率才會比較高。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就及時去調整,不要死拼硬扛,只會越來越糟。第三,公共課決定你選擇學校的檔次,專業課決定你考研結果的成敗。一般說來,國家線英語是40來分,而985高校都是50分以上,文學類甚至要求60分。文史哲的學生,尤其是男生,一般外語略差,而這個公共課便決定了你報考學校的檔次。但是大家政治都比較好,也拉不開什么差距。最后,專業課就成了決定性因素。水平高的學生能考130多分,而成績差的甚至90分都考不了,這四五十分的差距,是兩門公共課所趕不上來的,而這就決定了你考研的成敗。第四,盡量初試成績考高點,不要幻想復試能逆襲。一般情況下,初試成績排名,就是最后結果。武大復試成績差距不大,大家普遍都是九十來分。雖然逆襲的例子,身邊也有一些,但是實在不多。所以我奉勸諸位,一定要把初試成績考高,否則你就成墊腳石了。第五,不能只看指定教材,還要讀些學術名著。一般統考專業,把教材弄熟即可;但是985名校,尤其是文史哲專業,還要多讀點經典原著,多關注學術動態。考研試卷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考生答題水平的高低。如果同樣回答一道大題,你就原封不動地抄一下教材,而我卻引經據典地展開論述。假設您就是閱卷老師,看著這兩張卷子,您更想要哪一個?更何況在面試的時候,老師也會問你讀過哪些書。第六,不能一門心思只搞學習,也要注意收集考研信息。在現代社會,收集、篩選、整理信息,本身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力。錄取率、復試線、保研人數、報考情況、歷年試題、參考資料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一定要弄清楚,搞到手。多和學長學姐們交流,主動嘗試與老師聯系,這些應該都不困難吧。
最后,武大國學專業的招生情況,我也有必要做個詳細介紹。一般情況下,本校保送7人,對外招收3人。今年是34人報考(其中武漢14人,外地20人),最后錄3人(都是武漢高校的)。我是第一名成績,另外兩個是武大的。本來是四個人進復試的,但是第三名河南的一個女生,和第四名武大的學生初試成績差距不大,最后無奈主動申請調劑到武大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了。武大的學生都提前和導師聯系好了,所以他們肯定不用擔心后續的事情。所以今年的實際報錄比是30:1,而不是11:1。因此,我建議準備報考武大國學院的同學,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本領,還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最近幾年武大考本校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國學專業本來就招的很少,所以要想考研穩上,就一定要考的最好。估計接下來幾年報考人數會持續增多,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既然已經立志問鼎學術的殿堂,你就要有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
三、小園香徑獨徘徊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準備了大半年,考完的那一刻,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在這里最要感激那些一直陪伴我的同班同學,她們是那樣一群善良可愛的女孩,當然還有幾位威武帥氣的男生。雖然大家學的專業都不一樣,考的學校也不盡相同,但是在考研的過程中,相互鼓勵、扶持、幫助。即使考研是一條漆黑的夜路,但是只要有幾位知心朋友陪伴,我也并不感到迷茫與害怕。盡管在考研的過程中,身體上生過病,情感上受過傷,但我最終還是挺了過來。雅典娜女神向我拋來了金蘋果,此刻回望珞珈山別是一番滋味。
初試過后,感覺考得一般,沒有預期的好,上網對了答案,大致估了個分:英語50多,政治70多,專業課110—120,總分340—350吧。感覺專業課明顯比去年難多了,之前還有20分的默寫送分題,今年完全納入到名詞解釋里了。心里面始終惴惴不安的,寒假在家玩得也不愉快。不斷問自己要是考不上怎么辦?真是一種無路可走的極端痛苦!在等待考研結果的一個多月里,又是一種高考后的焦急與畏懼。2月19號,出考研成績時,還是有點吃驚,居然389,從來不敢想的分數。英語53,政治78,國學基礎知識135,國學綜合知識123,原來是專業課的成績漲上來了!后來向學長學姐打聽了一下,據他們了解目前我的成績最高,讓我不用擔心,安心準備復試。不過內心還是有點害怕英語漲線了,聽說今年英語比去年簡單多了。3月份后,各學校陸續出線了,復旦哲學系英語60、總分380,劃得真夠嚇人。3月8號,武大的出來了,英語50,總分340,我總算過線了。接著11號,出了復試名單,我確實是筆試第一。不過四人進復試,武大的有兩個,還要再刷一個,我還是得要努力。后來第三名女生,無奈主動申請調劑了,最后和去年一樣,又變成1:1復試了。
3月20號,我和我們學校哲學系也考武大的女生,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筆試成績第一名,一塊兒去的武大復試。復試的時候,臨時加了筆試,這是以前所沒有的,確實出乎我的意料。給你30分鐘,就考三道題。一道英譯漢,一道漢譯英,最后一道是論述儒家重視學習的意義。我英語答得一般,專業題略有點心得。我想起了余英時先生的一篇論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便予以引用,指出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重視智識的學術流派,而道、法、墨諸家則是“反智主義”。接著援引孔子、孟子、荀子、韓愈、朱熹、顧炎武、戴東原等人的話語,論證儒家自古以來便注重學習,最后結合當前社會,指出重視學習的意義。不過在面試時,我則沒有這么幸運了。面試就孫勁松和阮航兩位老師,前者負責專業面試,后者負責英語口試。我第一個面試,還是有點緊張,最要命的是英語口語實在很爛。老師讓我進行自我介紹,先是漢語,后是英語,接著還用英語問了個學術問題。由于我在面試的時候提到了自己對思想史比較感興趣,后來阮航老師好像問了我一個關于intellectual classic的問題,我誤以為是讓我談一下對 intellectual history的看法呢。我就談了一下對余英時inner logic的理解,并指出其特色所在及學界評價。當我回答到一半的時候,才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好像理解錯老師的提問了,不過當時也沒辦法改正了,就硬著頭皮接著回答完了。因為我說過讀的梁啟超的著作比較多,并且以后想致力于清代思想史研究,所以孫勁松老師就問我如何看待梁啟超在現代學術史的地位,指出其貢獻與缺點。我回答說,梁啟超在現代學術史的最大貢獻在于他較早地系統整理了中國傳統學術,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書中,將之分為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并且還著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佛學研究十八篇》、《中國歷史研究法》、《古書真偽及其年代》等書,為諸多學科,奠定了基礎。他還撰文《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等,為青年學子研究國學指明了讀書門徑。當然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他早年過分熱心政治活動,相比較于王國維、陳寅恪等人,在學術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夠。以清代學術史為例,后來錢穆著有同名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指出“不知宋學,則亦不能知漢學,更無以平漢宋之是非”,便是對梁氏“理學反動說”的不點名式批評。梁啟超的最大價值也許就在于他不僅向國人大力宣傳介紹了西學,而且初步系統整理了國故,在清末民初的思想界無疑是一位中心性人物。
另外兩位武大的同學,口語明顯比我好很多。在英語方面,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恥辱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外語學好啊!并且武大國學院,本科生還學日語,很多人都N2以上。一位武大的同學建議我,以后應該學一下日語。其實我大二的時候學過一年的日語,但是自己當時沒怎么花時間,大三后忙著考研,就把日語給丟了。我想考研結束后,就把日語撿起來,從今年的寒假開始,便開始了再次自學。我對于英語和日語,其實挺感興趣的,但感覺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即使花再多的時間也不見效。哎,還是自己不夠努力吧,我也就不再找借口了!
4月10號,焦急地等了二十多天,錄取名單終于出來了!內心并沒有太多欣喜,相反頓感壓力更大了,因為和武大學子相比,自己還是有很差距的。他們不僅外語比我好,而且也讀了很多書,學術功底扎實,眼界視野開闊。我在武大文史哲三系的基地班都曾旁聽過課,整體說來,感覺還是國學班的學子更有水平,上課總是帶很多古書,回答問題也比較積極。武大的于亭老師上課時也說過,國學班的學生,比其他專業都強。每次想到研究生開學后,我一個湖大的普通學生,要和九個武大的優秀學子在一起上課學習,還是感覺很有壓力的。我必須不斷完善自身,提高能力素質,才能在更高的平臺上不斷進步。既然早已把學術當成一種志業,那我就不能再說后退的泄氣話了!
還記得當時和同學成立天問學術沙龍時,我提出了“以學術為志業,求獨立之精神;以讀書為樂趣,存自由之思想”的社團宗旨。大學四年來,我一直在踐行著,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預期吧,但我始終在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學術的象牙塔里,既不會給你帶來財富,也不會給你帶來權力。有的只是寂寞與堅守,但還是需要這么一批人,否則五千年文明誰來傳承?中國學術界何時才能預流世界漢學之林?就像宮崎駿動漫中的男主角所說,“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我們不僅是為自己在活著,也是在為他人,為社會!
——《沉思錄》
雖然是學歷史出身,但我總習慣于選擇遺忘過去;即使骨子里是個儒教徒,卻更愿沉湎在莊子的世界里。一位先哲曾經說過:“過去是現在的逝去,未來是現在的延續。即使你對過去了若指掌,對未來洞察先機,又有什么意義呢?”現實的變幻無常,促使我們不斷逃避。然而當有一天,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唯有去面對。考研,便是如此!
一、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每一位立志考研者,幾乎都有一段痛苦而難忘的高考經歷。對于北大、清華的學子而言,在他們的個人字典里,沒有“考研”這個詞語。因為他們不是出國留學,就是保研本校,再或者去名企工作。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萬人爭過獨木橋的高考競爭中,注定是折翼的天使。所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如此羅曼蒂克的美好童話,是北京學生的福利;《帶著感動出發》,非要你假裝自己很幸福,便是安徽孩子的無奈。
我的高考成績583,過當年一本線10分。雖然考得不算很理想,但報個211也是可以的。但在應試教育下養成了“冷漠機械型人格”,“一心只做高考題,兩耳不聞大學事”,對于這些事情完全沒有概念。就感覺除了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名校外,其余學校就是一本、二本、三本和專科的區別。我就隨便看了一下學校的名字報個志愿,結果被第三志愿湖北大學錄取了。當時我還認為湖北大學和湖南大學差不多呢,都是以省命名的大學啊,肯定比湖南師大好啦!后來才知道湖南師大比湖北大學好很多,真后悔當時沒有填這個學校。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既不想去復讀,我便上大學了。
來到湖北大學,在軍訓的時候,聽校廣播宣傳,知道有個楚才學院在選拔新生,感覺好像高中重點班似的,并且可以去國內外名校游學、自由選擇專業、個性化培養、配有專門導師……有這么優厚的待遇,我也嘗試報了個名。后來僥幸被錄取了,然后就接受了所謂的“通識教育”:前1.5年廣泛學習了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高等數學、自然科學概論等課程,每學期都沒有低于12門課過。因為學院領導說,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各方面的綜合知識。后來我感覺聽再多的課也沒用,不如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書。大二下學期,該分專業了,我又選擇了從初中開始便一直感興趣的歷史學。當然我們班同學選擇金融、會計的最多,雖然我爸也建議我學個熱門專業,但我始終對這些不感興趣,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了。就像高中文理分科那會兒,我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文科,而不是比較實用又好就業的理科。在我看來,如果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并且很不擅長的專業去學習,就像和一個你不喜歡并且駕馭不了她的女人去結婚,這樣過一輩子,真是很沒意思!即使歷史專業很冷門,但只要自己學好了,也是會出人頭地的,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學校的人文學科,輝煌期是在八九十年代,擁有朱祖延、張國光、馮天瑜等一批知名學者,當時和武大、華師并稱“三駕馬車”。后來學校為了申請211,重點發展理工科,文科也逐漸衰落了。但由于武漢部屬高校多,最終也沒能申請成功。最近兩年才稍微有點起色,涌現出“長江學者”,也成了省部共建大學。但是有水平的老師實在不多,一般人上課就是照本宣科。后來,在08和09級學長學姐的帶領下,我和幾個同學經常去武大聽講座,感覺收獲蠻大。再后來我們還“若無其事”地在武大蹭課,學校和武大教務部協商好后也能拿學分。我主要是在文史哲各院,尤其是跟著國學班聽課。聽過的課程主要有吳根友老師的《老莊哲學》、麻天祥老師的《中國宗教哲學史》、凍國棟老師的《史學論文寫作》、于亭老師的《古典文獻學》、《國外漢學研究》、任慧峰老師的《中國經學史》、《〈禮記〉研讀》、李建中老師的《〈文心雕龍〉研讀》、駱瑞鶴老師的《〈荀子〉研讀》、盧烈紅老師的《訓詁學》、肖圣中老師的《文字學》等。在大三上學期時,我每周一、三、五都騎直行車到武大去聽課,頗有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少年時期求學辛苦的感慨。但是,能學到知識,就感覺很值。因為武大和湖大的差距確實很大:人家是按照研究生的規格在培養本科生,注重訓練學生科研能力;而我們還在延續高中時代的填鴨式教學,給大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的常識。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后來我學習更加刻苦,讀書也更加勤奮。總計大學四年里,在圖書館借了800多本書,自己也買的有500多本書。孔孟老莊、程朱陸王、《詩經》、《楚辭》、《史記》、《漢書》等經典都讀了不下兩三遍。在民國以降的學者中,章太炎、梁啟超、馮友蘭、陳寅恪、呂思勉、張舜徽、錢穆、余英時等人的著作,我看的最多。當一個人讀的書多了,他的認識也會更深刻。對于歷史、現實、政治、文化等問題,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去理性看待。由于自己大一時便加入了學校國學社,后來還擔任過過國學社副社長,并且和許多文史哲的老師和學長交流比較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己對傳統文化也更加熱愛,便堅定了我致力于思想史的研究。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一下我的本科導師——何曉明教授。何老師是我們學校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代表論著有《百年憂患--知識分子命運與中國現代化進程》、《返本與開新——近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新論》、《學術的張力——史與論之間的思想操練》,此外還和他的老師——馮天瑜先生合著《中華文化史》、《張之洞評傳》,獲有中國圖書獎一等獎等榮譽。回顧我在武漢求學的四年經歷,在思想上對我影響最大、在學術上讓我敬佩最深的老師——還是何老師。他對我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在讀書方面,給了我一個宏觀的學術視野。記得第一次導師和學生會面的時候,何老師問了我的志愿,以后是想搞研究,還是找工作?我說,我想繼續學習,以后做研究,并讓何老師給我推薦書。他本不愿勉強為我推薦幾本書,他說網上推薦的書有很多,關鍵在于你是否肯看。我說,何老師根據您的經驗,給我重點強調幾本書,作為我的入門讀物吧。于是,他給我推薦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并強調涂又光翻譯的北大版最好)、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大綱》(指出這本書的特色是理清哲學概念)、李澤厚的《中國思想史論》(李氏的書有古代、近代、現代三本)。但他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熟讀先秦諸子,尤其是《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何老師說,先秦諸子是中國學術思想的發軔之處,無論你以后想研究哪一段歷史,都離不開他們的影響,后代思想家也是對前人的繼承和發揮,尤其是先秦諸子,并告誡我要讀中華書局諸子集成系列的版本。第二,在寫作方面,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經典范例。雖然不像很多知名大家那樣著作等身,但是何老師的學術論文卻是字字細琢,篇篇精華,言之有物,論之有據。例如《政治對手,文化同路——曾國藩、洪秀全合論》、《近謀遠慮誰能解,得失成敗論書生——戊戌一百一十周年祭》、《“態度”“思想”不容混淆,“民主”“科學”互為前提——“五四”精神再反思》等文章,文筆洗練流暢,遣詞造句審慎,立論高屋建瓴,謀篇布局嚴謹。如果我以后能夠在學術上有什么建樹的話,我要首先感謝的就是把我帶入學術之路的何老師。
二、似曾相識燕歸來
大三下學期,我便開始了考研計劃,首先最重要的是目標選擇。北大、清華70%多的保研率,一二百個人去爭兩三個名額,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沒有二戰心理準備的我,實在不敢高攀這兩所牛校。南大思想史的報錄比不清楚,我也不敢冒險報考;中大歷史系是自主命題統考,我世界史比較薄弱。后來決定跨考古典文獻學,但是一般學校都是文學統考,這個我也不行。最后了解到浙大,是考文獻學和文史基礎,這個我還比較擅長,并且浙大古典文獻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恰好一個學姐當年剛考上浙大文獻學,就更堅定了我選擇浙大了。學姐人很好,熱心解答我關于考研方面的疑問,還把專業課筆記資料都給我了。但是,我的英語比較差,六級一直沒有過;而浙大劃線是60分,我總擔心過不了線。十一國慶后,考研復習進行了一半,英語卻始終不見起色。每天復習就擔心英語過不了線,實在沒有心思去看書。我痛定思痛,冷靜分析自己的情況后,決定換學校,改考武大國學院。由于放在哲學下招生,英語劃線一般是50分。不過考武大國學院,也面臨一個大問題,就是沒有指定教材。雖然網上流傳著錢穆《國學概論》、劉兆祐等人《國學導讀》,但這哪能應付考研?相比較文獻學來說,國學專業的知識面太廣了,也沒有具體的書籍可供參考。最后的結果,就是自己盡量什么都看,才能應對不確定的情況。當然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武大國學專業筆試,還是有其側重點的,即注重對經學和元典的考察。所以我重點精讀了《論語》、《孟子》、《詩經》、《左傳》等書注本,對兩漢經學和清代樸學也花了很大功夫去梳理。由于武大名詞解釋常考人名、書名,我還專門做了這方面的匯集。對一些重要的學術問題,先是整理前人的觀點,然后闡述自己的看法。后來,我專業課能考一百二三十分,和前期這方面的準備分不開。總之,關于國學專業課準備方面,在橫向上,應該注重對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等基礎知識的全方位掌握;在縱向上,應該注重對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學術脈絡的貫通性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抓住“文獻學+學術史”的要點,這樣才算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復習。在學習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你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游刃有余。
關于英語,這向來是我的雞肋,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對于英語成績差,六級至今未過者,或許有一點參考價值。首先,單詞是基礎,語法是補充。如果你連卷子都看不懂,那么其余的都免談。記單詞沒什么好辦法,就是多記多背,一回生,二回熟。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毫無疑問是《紅寶書:考研英語詞匯》(考研英語命題組編,西北大學出版社)。如果對長難句不擅長分析,那我建議再回頭學一遍語法。其次,真題是精華,訓練不可少。要多做考研真題,兩三遍都不為過,搞懂每篇文章,弄清每個問題。之后就可以多做模擬題,強化訓練,提高效度。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真題就是張劍的《歷年考研真題解析及復習思路》(1997—2004和2004—2014,都可以買來做),模擬題是張劍的《高分模擬6套卷》、《最后預測5套卷》,這個比考研真題略難;新東方的《權威預測8套卷》、《最后沖刺5套卷》,這個和考研難度相當。最后,閱讀和作文是重點,完型與翻譯要淡化。閱讀和作文占70分,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一般從暑假開始一直做閱讀,11月后可以著手作文了,不能只背,更要多寫。完型與翻譯,難度大、分值少,不要太在意,如果時間不足,放棄也行。要通盤考慮,勿因小失大。在這方面最好的輔導書,還是推薦張劍的《閱讀理解150篇》(基礎訓練+提高版)、《熱點作文50篇》(狂背版),另外新東方的也不錯。總之,多花時間,心態放平,即使以前英語再差,只要自己勤奮努力,過線還是不成問題的。不要因為當初六級沒考好,就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信心。
關于政治,對廣大文科生來說,一點兒也不用擔心。不要僅滿足五六十分過線,要爭取考個七八十的高分。第一,考研大綱是重中之重,關鍵章節要熟讀成誦。在大綱吃透之前,別陷入題海戰術。在這方面,首推《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教育部考試中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毫無疑問,人手一本;其次《風中勁草》(沖刺背誦核心考點),刪繁就簡,要點突出,也可以買一本。第二,選擇題是決勝之基,一定要提高準確率。因為主觀題浮動性比較大,所以不要寄太多希望;而客觀題只要你多加努力,是完全可以接近滿分的。我選擇題就錯了兩道,考了47分。在這方面,推薦《風中勁草》(核心考題及詳解)、肖秀榮的《命題人1000題》。第三,客觀題提高有辦法,以真題和時政為依據。主觀題作答不能憑空胡謅,要從大綱里找考點。至于具體方法,要多借鑒歷年考研真題的答案,揣摩出題人的目的和答案設置的理由,多勤加練習,自然會提高。后期要多關注時事政治,主觀題材料的選擇,一般以熱點新聞為依據。這方面,推薦肖秀榮的《命題人講真題》、任汝芬的《形勢與政策》。最后,還要做些模擬題,提高答題的速度。在這方面,還是推薦肖秀榮的《沖刺8套卷》、《最后預測4套卷》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
此外,考研過程的一些經驗心得體會。第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準確定位考研院校目標,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騖遠。如果自己的水平很好,但自信心卻不足,報了個一般的學校,考上后也會后悔;如果自己的水平不怎么高,又偏要非北大、清華不上,那便不是去考研,而是去送死。第二,效率比時間更關鍵。只有精神狀態比較好,學習效率才會比較高。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就及時去調整,不要死拼硬扛,只會越來越糟。第三,公共課決定你選擇學校的檔次,專業課決定你考研結果的成敗。一般說來,國家線英語是40來分,而985高校都是50分以上,文學類甚至要求60分。文史哲的學生,尤其是男生,一般外語略差,而這個公共課便決定了你報考學校的檔次。但是大家政治都比較好,也拉不開什么差距。最后,專業課就成了決定性因素。水平高的學生能考130多分,而成績差的甚至90分都考不了,這四五十分的差距,是兩門公共課所趕不上來的,而這就決定了你考研的成敗。第四,盡量初試成績考高點,不要幻想復試能逆襲。一般情況下,初試成績排名,就是最后結果。武大復試成績差距不大,大家普遍都是九十來分。雖然逆襲的例子,身邊也有一些,但是實在不多。所以我奉勸諸位,一定要把初試成績考高,否則你就成墊腳石了。第五,不能只看指定教材,還要讀些學術名著。一般統考專業,把教材弄熟即可;但是985名校,尤其是文史哲專業,還要多讀點經典原著,多關注學術動態。考研試卷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考生答題水平的高低。如果同樣回答一道大題,你就原封不動地抄一下教材,而我卻引經據典地展開論述。假設您就是閱卷老師,看著這兩張卷子,您更想要哪一個?更何況在面試的時候,老師也會問你讀過哪些書。第六,不能一門心思只搞學習,也要注意收集考研信息。在現代社會,收集、篩選、整理信息,本身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力。錄取率、復試線、保研人數、報考情況、歷年試題、參考資料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一定要弄清楚,搞到手。多和學長學姐們交流,主動嘗試與老師聯系,這些應該都不困難吧。
最后,武大國學專業的招生情況,我也有必要做個詳細介紹。一般情況下,本校保送7人,對外招收3人。今年是34人報考(其中武漢14人,外地20人),最后錄3人(都是武漢高校的)。我是第一名成績,另外兩個是武大的。本來是四個人進復試的,但是第三名河南的一個女生,和第四名武大的學生初試成績差距不大,最后無奈主動申請調劑到武大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了。武大的學生都提前和導師聯系好了,所以他們肯定不用擔心后續的事情。所以今年的實際報錄比是30:1,而不是11:1。因此,我建議準備報考武大國學院的同學,不僅要有扎實過硬的本領,還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最近幾年武大考本校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國學專業本來就招的很少,所以要想考研穩上,就一定要考的最好。估計接下來幾年報考人數會持續增多,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既然已經立志問鼎學術的殿堂,你就要有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
三、小園香徑獨徘徊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準備了大半年,考完的那一刻,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在這里最要感激那些一直陪伴我的同班同學,她們是那樣一群善良可愛的女孩,當然還有幾位威武帥氣的男生。雖然大家學的專業都不一樣,考的學校也不盡相同,但是在考研的過程中,相互鼓勵、扶持、幫助。即使考研是一條漆黑的夜路,但是只要有幾位知心朋友陪伴,我也并不感到迷茫與害怕。盡管在考研的過程中,身體上生過病,情感上受過傷,但我最終還是挺了過來。雅典娜女神向我拋來了金蘋果,此刻回望珞珈山別是一番滋味。
初試過后,感覺考得一般,沒有預期的好,上網對了答案,大致估了個分:英語50多,政治70多,專業課110—120,總分340—350吧。感覺專業課明顯比去年難多了,之前還有20分的默寫送分題,今年完全納入到名詞解釋里了。心里面始終惴惴不安的,寒假在家玩得也不愉快。不斷問自己要是考不上怎么辦?真是一種無路可走的極端痛苦!在等待考研結果的一個多月里,又是一種高考后的焦急與畏懼。2月19號,出考研成績時,還是有點吃驚,居然389,從來不敢想的分數。英語53,政治78,國學基礎知識135,國學綜合知識123,原來是專業課的成績漲上來了!后來向學長學姐打聽了一下,據他們了解目前我的成績最高,讓我不用擔心,安心準備復試。不過內心還是有點害怕英語漲線了,聽說今年英語比去年簡單多了。3月份后,各學校陸續出線了,復旦哲學系英語60、總分380,劃得真夠嚇人。3月8號,武大的出來了,英語50,總分340,我總算過線了。接著11號,出了復試名單,我確實是筆試第一。不過四人進復試,武大的有兩個,還要再刷一個,我還是得要努力。后來第三名女生,無奈主動申請調劑了,最后和去年一樣,又變成1:1復試了。
3月20號,我和我們學校哲學系也考武大的女生,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筆試成績第一名,一塊兒去的武大復試。復試的時候,臨時加了筆試,這是以前所沒有的,確實出乎我的意料。給你30分鐘,就考三道題。一道英譯漢,一道漢譯英,最后一道是論述儒家重視學習的意義。我英語答得一般,專業題略有點心得。我想起了余英時先生的一篇論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便予以引用,指出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重視智識的學術流派,而道、法、墨諸家則是“反智主義”。接著援引孔子、孟子、荀子、韓愈、朱熹、顧炎武、戴東原等人的話語,論證儒家自古以來便注重學習,最后結合當前社會,指出重視學習的意義。不過在面試時,我則沒有這么幸運了。面試就孫勁松和阮航兩位老師,前者負責專業面試,后者負責英語口試。我第一個面試,還是有點緊張,最要命的是英語口語實在很爛。老師讓我進行自我介紹,先是漢語,后是英語,接著還用英語問了個學術問題。由于我在面試的時候提到了自己對思想史比較感興趣,后來阮航老師好像問了我一個關于intellectual classic的問題,我誤以為是讓我談一下對 intellectual history的看法呢。我就談了一下對余英時inner logic的理解,并指出其特色所在及學界評價。當我回答到一半的時候,才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好像理解錯老師的提問了,不過當時也沒辦法改正了,就硬著頭皮接著回答完了。因為我說過讀的梁啟超的著作比較多,并且以后想致力于清代思想史研究,所以孫勁松老師就問我如何看待梁啟超在現代學術史的地位,指出其貢獻與缺點。我回答說,梁啟超在現代學術史的最大貢獻在于他較早地系統整理了中國傳統學術,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書中,將之分為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并且還著有《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佛學研究十八篇》、《中國歷史研究法》、《古書真偽及其年代》等書,為諸多學科,奠定了基礎。他還撰文《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等,為青年學子研究國學指明了讀書門徑。當然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他早年過分熱心政治活動,相比較于王國維、陳寅恪等人,在學術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夠。以清代學術史為例,后來錢穆著有同名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指出“不知宋學,則亦不能知漢學,更無以平漢宋之是非”,便是對梁氏“理學反動說”的不點名式批評。梁啟超的最大價值也許就在于他不僅向國人大力宣傳介紹了西學,而且初步系統整理了國故,在清末民初的思想界無疑是一位中心性人物。
另外兩位武大的同學,口語明顯比我好很多。在英語方面,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恥辱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外語學好啊!并且武大國學院,本科生還學日語,很多人都N2以上。一位武大的同學建議我,以后應該學一下日語。其實我大二的時候學過一年的日語,但是自己當時沒怎么花時間,大三后忙著考研,就把日語給丟了。我想考研結束后,就把日語撿起來,從今年的寒假開始,便開始了再次自學。我對于英語和日語,其實挺感興趣的,但感覺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即使花再多的時間也不見效。哎,還是自己不夠努力吧,我也就不再找借口了!
4月10號,焦急地等了二十多天,錄取名單終于出來了!內心并沒有太多欣喜,相反頓感壓力更大了,因為和武大學子相比,自己還是有很差距的。他們不僅外語比我好,而且也讀了很多書,學術功底扎實,眼界視野開闊。我在武大文史哲三系的基地班都曾旁聽過課,整體說來,感覺還是國學班的學子更有水平,上課總是帶很多古書,回答問題也比較積極。武大的于亭老師上課時也說過,國學班的學生,比其他專業都強。每次想到研究生開學后,我一個湖大的普通學生,要和九個武大的優秀學子在一起上課學習,還是感覺很有壓力的。我必須不斷完善自身,提高能力素質,才能在更高的平臺上不斷進步。既然早已把學術當成一種志業,那我就不能再說后退的泄氣話了!
還記得當時和同學成立天問學術沙龍時,我提出了“以學術為志業,求獨立之精神;以讀書為樂趣,存自由之思想”的社團宗旨。大學四年來,我一直在踐行著,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預期吧,但我始終在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學術的象牙塔里,既不會給你帶來財富,也不會給你帶來權力。有的只是寂寞與堅守,但還是需要這么一批人,否則五千年文明誰來傳承?中國學術界何時才能預流世界漢學之林?就像宮崎駿動漫中的男主角所說,“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我們不僅是為自己在活著,也是在為他人,為社會!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專業簡介
國學碩士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的制度,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全面系統地掌握國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文獻,以及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力求知行體認,能以人文學科的知識整合意識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學,初步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的能力,能在全球視野下同情地理解并闡釋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要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譯能力、基本的聽說能力,能夠進行對外學術交流與溝通。
國學碩士研究方向
1、經學研究
2、諸子學研究
3、史學研究
4、集部研究
5、道教佛教研究
國學博士培養目標
1.本專業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守法紀,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能夠竭誠為人類、民族、國家和人民服務。著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從事國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人才及宣傳、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對外文化交流等部門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
2.具有問題意識,堅實寬厚的現代學術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國學專業知識與專門訓練,精讀中國古代主要典籍,了解國際漢學發展的積極成果與最新動向,嚴格遵守國際學術規范,能夠并善于在國學學科基礎或前沿,獨立地、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3.掌握1至2門外語,能夠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語寫作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對話的能力。學會運用現代學術手段與方法。
國學博士研究方向
1.經學
探討單經、諸經、經學史上的微觀或某方面的問題,以新的視域與方法,從事經學與經學史的點校、注疏與現代詮釋,推進經學的現代發展。
2.子學
研究諸子學,特別是先秦兩漢諸子。對思想史、文化史有重大影響的子學人物、著作進行研究、或考訂、注疏,或詮釋義理。適當涉及民間各種思想、文化(包括科技與方技)現象,以揭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促進諸子學的創造性轉化與現代發展。
3.史部典籍
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善于運用出土文獻等新材料,能夠具有通史眼光,又能夠重視考證功夫,解決疑難,分析問題,建構史學研究的新方法、新視野、新領域。
4.集部
以義理、考據、辭章相結合的方法,探究集部某些典籍,以及古代文學史上的思潮、流派、人物,開出新生面。
5.佛教與道教
研究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典籍及佛教史、道教史上的理論、歷史問題與人物及流派,從個案、微觀入手,揭示其內在理據與社會功用。
國學考研院校
0501Z1國學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國學 專業代碼:0501Z1 門類/類別:文學 學科/類別: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介紹
據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0501Z1國學考研復試分數線已發布,詳情如下:
備注:各院系可根據本學科、專業特點及生源和計劃數制定不低于學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學科、專業復試基本要求。考生須達到院系確定的學科、專業復試基本要求才能進入復試。
院系代碼 | 院系名稱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學習形式 | 政治 | 外國語 | 業務一 | 業務二 | 總分 |
---|---|---|---|---|---|---|---|---|---|
409 | 歷史所 | 0501Z1 | 國學 | 全日制 | 55 | 50 | 110 | 110 | 350 |
專業院校排名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參評64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4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3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4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422 | 山東大學 | A |
8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9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10 | 10028 | 首都師范大學 | A- |
11 | 10055 | 南開大學 | A- |
12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A- |
13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15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16 | 10032 | 北京語言大學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18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9 | 10200 | 東北師范大學 | B+ |
20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21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2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B+ |
23 | 10394 | 福建師范大學 | B+ |
24 | 10445 | 山東師范大學 | B+ |
25 | 10475 | 河南大學 | B+ |
26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學 | B+ |
28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29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30 | 10065 | 天津師范大學 | B |
31 | 10075 | 河北大學 | B |
32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B |
33 | 10126 | 內蒙古大學 | B |
34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35 | 10231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B |
3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37 | 10320 | 江蘇師范大學 | B |
38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39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40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41 | 10602 | 廣西師范大學 | B |
42 | 10636 | 四川師范大學 | B |
43 | 10697 | 西北大學 | B |
44 | 10736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45 | 11117 | 揚州大學 | B |
46 | 10033 | 中國傳媒大學 | B- |
47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48 | 10140 | 遼寧大學 | B- |
49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50 | 10357 | 安徽大學 | B- |
51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B- |
52 | 10414 | 江西師范大學 | B- |
53 | 10446 | 曲阜師范大學 | B- |
54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55 | 10512 | 湖北大學 | B- |
56 | 10608 | 廣西民族大學 | B- |
57 | 10673 | 云南大學 | B- |
58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59 | 10755 | 新疆大學 | B- |
60 | 10030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C+ |
61 | 10135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C+ |
62 | 10165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63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64 | 10271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C+ |
65 | 10346 | 杭州師范大學 | C+ |
66 | 10403 | 南昌大學 | C+ |
67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68 | 10530 | 湘潭大學 | C+ |
69 | 10637 | 重慶師范大學 | C+ |
70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學 | C+ |
71 | 10663 | 貴州師范大學 | C+ |
72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73 | 10762 | 新疆師范大學 | C+ |
74 | 11658 | 海南師范大學 | C+ |
75 | 10031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C |
76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77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78 | 10351 | 溫州大學 | C |
79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80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1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2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學 | C |
83 | 10532 | 湖南大學 | C |
84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85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C |
86 | 10638 | 西華師范大學 | C |
87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88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9 | 11075 | 三峽大學 | C |
90 | 10068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C- |
91 | 10167 | 渤海大學 | C- |
92 | 10184 | 延邊大學 | C- |
93 | 10247 | 同濟大學 | C- |
94 | 10304 | 南通大學 | C- |
95 | 10451 | 魯東大學 | C- |
96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97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98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99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100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C- |
101 | 10749 | 寧夏大學 | C- |
102 | 11078 | 廣州大學 | C- |
103 | 11846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C- |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武漢大學考研分數線、武漢大學報錄比、武漢大學考研群、武漢大學學姐、武漢大學考研真題、武漢大學專業目錄、武漢大學排名、武漢大學保研、武漢大學公眾號、武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武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武漢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武漢大學考研網由武漢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武漢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武漢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