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西南科技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南科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南科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南科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南科技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南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因為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西南科技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的同學注意: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西南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http://img.okaoyan.com/西南科技大學/3.jpg)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培養方案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0817)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化學領域高層次人才,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身心健康。要求本學科研究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新進展與發展動向,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學術意義或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從事化學工程與技術相關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生產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學制和學習年限
碩士生的學制為三年,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對于少數學業特別優秀的碩士生,經全面考核,申請批準后,可適當縮短學習年限,但在校期間(從取得注冊學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種原因在規定學制時間內不能完成學業者,可以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延期),碩士生延期期限原則上最長2年。
三、培養方式
1.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結合。碩士生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還應參加形勢、時事和政策學習以及遵紀守法的教育,參加一定的公益和集體勞動。
2.碩士生采取系統的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學習時間一般在一年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碩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需要時可配備一名副導師。采用以指導教師為主、指導教師與指導小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應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活動。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應用化學;02化學工程;03生物化工
五、課程學習和要求
碩士生的學分由課程學習學分與必選環節學分兩部分組成,具體組成見下表:
總學分 | 課程學習學分≥29 | 必選環節學分=4 | |||
必修課 | 選修課 | 文獻閱讀 | 教學實踐 | 學術活動 | |
≥33 | ≥21 | ≥8 | 1 | 2 | 1 |
碩士生的培養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學習階段,必須貫徹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的培養原則。課程設置指導思想是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其基礎理論和適應能力的培養,并貫徹“按一級學科招生,按一級學科培養”的原則。
碩士課程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
(1)學位課程含公共學位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21學分)
① 公共學位課(6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學分)
第一外國語(4學分)
② 學科基礎課(≥7學分)
③ 專業學位課(≥8學分)
(2)選修課程為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8學分)
① 入學教育:0.5學分,必選課程,含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
② 社會實踐:0.5學分,必選課程。
③ 自然辯證法概論:1學分,必選課程。
④ 相關學科選修課程:導師根據學科研究方向指定學生要選的課程。選修課程應不少于3門或6學分。
(3) 第二外國語為選修課,語種有日語和法語。若選修第二外國語,課內學時不得少于72學時,計3學分。
(4) 補修課程
跨學科錄取的本科畢業生是否需要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核心課程以及補修方式,由各學院確定并具體負責。
凡以專科畢業生學歷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6門本學科大學本科核心課程(入學考試已合格的課程可不再補修)。
補修課只記成績,不記入研究生階段的總學分。
2.必選環節
必選環節包括教學實踐2學分、文獻閱讀1學分和學術活動1學分。
碩士生應參加一定的教學實踐,鞏固和深化在本科階段所學知識,并使他們在教學上得到一定鍛煉。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主講、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主持課堂討論、指導實驗、指導課程設計、輔助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直接面向學生的教學工作。其總工作量應不少于40當量學時。具體時間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計2學分。完成者應寫出書面總結,由責任教師寫出評語并評定成績。
文獻閱讀是指碩士生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須閱讀本學科前沿近期的國內外文獻50篇以上并寫出4000字以上的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給予1學分。
學術活動是為了拓寬碩士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而設置的。規定碩士生在答辯前,至少參加8次學術報告和作1次學術報告(開題報告除外)。要求在參加每次報告后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交相關教研室,由教研室給予考核認定,碩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認定和作了1次學術報告后,方可修得該學分。
3.學時學分標準
碩士的第一外國語課程,每24學時計1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選修課,每18學時計1學分。
六、個人培養計劃、課程學習及考核
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應在入學后一個月內全部制定好。培養計劃應根據各學科的培養方案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個人特長來制定。個人培養計劃應由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教研室負責審查同意后報學院備案。碩士生課程學習按培養計劃執行。碩士生的日常課程教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的要求執行,課程免修免考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碩士生課程學習結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考核及成績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學位課必須進行考試,選修課可采取考試或考查的方式進行考核。學位課考試原則上應閉卷考試,如任課教師認為有必要采取開卷考試或論文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需提出申請,經開課學院教學科研辦、主管院領導審核,報研究生部批準后方可進行。
中期篩選考核是對研究生課程學習階段的全面審核。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開題報告結束后一周內,各學院應組織專人對學生進行中期篩選考核,具體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的暫行規定(修訂)》執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碩士生培養質量有決定性影響,應予以高度重視。有條件的專業或導師可根據課題情況,盡早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或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碩士生在校期間應根據《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的要求完成相應的科研成果(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前提供證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學術論文的,必須提供已見刊論文;科研成果是專著的,必須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獲地廳級及以上獎勵的,必須提供獲獎證書;科研成果是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的,必須提供專利證書。
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畢業)論文。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見解,使碩士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訓碩士生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為了保證學位(畢業)論文質量,對論文工作應加強過程管理,嚴格執行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檢查、預答辯和答辯制度。
碩士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確定課題方向,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完成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辦法》的要求執行。
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學期末),各學院應組織考查小組(3~5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組成)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每個學生應做一次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報告。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報告需邀請5 名以上教授職稱的同行專家(盡可能是博士生導師),對論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創新性等進行評議,廣泛聽取意見。交叉學科的論文工作的總結報告應聘請相關學科至少兩位專家參加。通過中期檢查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
預答辯是研究生在學位(畢業)論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辯之前,向導師答辯組匯報論文,由答辯組審查、評議其學位論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辯的一項答辯制度。設立預答辯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導師組集體會診的方式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審查,發現問題,查找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決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辯,從而保證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的質量。預答辯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規定(試行)》的要求執行。
學位(畢業)論文的學術不端檢測、送審評閱及答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細則》、《西南科技大學關于涉密研究生論文寫作、定密、制作、答辯、歸檔管理的規定》、《西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及檢測結果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的暫行規定》的要求進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生在規定的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學位課加權平均成績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應學分,完成科研成果、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通過,準予畢業,并發給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獲得畢業資格的碩士生,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頒發》、《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條例》、《西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予辦法》、《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對獲得碩士學位的有關規定,無違規違紀行為,經研究生本人申請、所在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表決通過后可獲得碩士學位,并頒發碩士學位證書。
十、課程設置一覽表(見附表)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0817)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研究方向 | 01應用化學;02化學工程;03生物化工 | |||||||||
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學期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1 | 2 | 3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S120001 | 第一外國語 | 4 | 96 | √ | √ | 外語 | ||
S15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36 | √ | 政治 | |||||
學科基礎課 | S010054 | 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方法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55 | 化學反應工程與反應器 | 3 | 54 | √ | 材料 | |||||
S130005 | 數理方程與特殊函數 | 3 | 54 | √ | 理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10056 | 高等無機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57 | 高等有機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
S210001 | 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 3 | 54 | √ | ||||||
S010058 | 化工熱力學 | 3 | 54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59 | 化工傳遞過程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60 | 化工過程與控制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58 | 化工熱力學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62 | 膜科學與技術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63 | 生物化工 | 2.5 | 45 | √ | 材料 | |||||
選修課 |
必 選 課 |
S010017 | 入學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選 | ||
S010018 | 社會實踐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 | 政治 | |||||
選 修 課 |
S120002 | 第二外國語(日語) | 3 | 108 | 3 | 外語 | ||||
S120004 | 第二外國語(法語) | 3 | 108 | 3 | 外語 | |||||
S140001 | 體育 | 1 | 18 | 2 | 體育部 | |||||
S520001 | 現代信息利用 | 1 | 18 | 2 | 圖書館 | |||||
S010064 | 生物無機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5 | 生物化學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6 | 生物有機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7 | 化學與生物傳感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8 | 有機合成 | 3 | 36 | √ | 材料 | |||||
S010069 | 計算機在化學中的應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0 | 環境分析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1 | 新型功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2 | 無機材料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3 | 配位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4 | 綠色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5 | 化學計量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6 | 應用電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2 | 表面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8 | 現代分離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9 | 納米材料技術與應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0 | 化學建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1 | 清潔能源與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2 | 化工技術經濟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3 | 精細化工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4 | 化工計算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5 | 化工安全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6 | Auto CAD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87 |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展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環節 | S010051 | 文獻閱讀 | 1 | 18 | √ | 導師 | ||||
S010052 | 教學實踐 | 2 | 36 | √ | 責任教師 | |||||
S010053 | 學術活動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學科本科生或專科生補修課程 | 無機化學 | 補修課程由導師決定 | ||||||||
分析化學 | ||||||||||
有機化學 | ||||||||||
物理化學 | ||||||||||
儀器分析 | ||||||||||
化工原理 | ||||||||||
生物化學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介紹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1.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本方向主要以化工,火工藥劑、以及燃燒理論和爆炸理論為基礎,主要開展軍民火工品設計、起爆和能量控制、以及含能材料標準物質的研制與定制等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特種能源材料的合成、制備及工藝研究。該專業學位技術在武器彈藥、航空、航天和核武器中起點火、傳火、引爆、延期、精確作功以及煙火效應等方面廣泛應用。隨著軍事上火箭、導彈、炮彈技術的不斷升級,對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的要求日趨提高;民用領域內中諸如礦山、石油、煤礦的開采及工程爆破等的迅速發展,對該專業領域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該方向以響應學校軍工兵器學科發展戰略需要,現從事軍化和火工技術教授副教授10余人,博士8人,先后承擔國家和軍口項目20多項,出版專著4部,累計到校經費500余萬元發表論文100余篇。
本方向碩士生導師組組成及導師組成員簡況如下:
負責人:劉彤,成員:李顯寅、索志榮
劉彤,男,湖南新化縣人,中共黨員,南京理工大學火炮、自動武器及彈藥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設計和試驗技術工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和參加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數十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宇航無人飛行器學會戰斗部與毀傷效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裝備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四川省專家評議(審)委員會成員。
李顯寅,男,學士,教授,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現從事于起爆藥研發及設計、爆破器材及爆破技術研究,主持“露天礦邊坡工程的御壓隔振爆破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超微粉氣流分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張石高速公路淶源至淶水段跨越陜京天然氣管線樁基施工環境振動監測與分析”等課題。先后主持和主研縱橫向項目10余項,累計到校經費300余萬元,獲省科技進步獎1項,主參編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索志榮,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于西北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主要從事色譜-質譜分析、標準物質的研制與定值以及含能材料的分離、純化結構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防科工局技術基礎“十二五”科研項目“炸藥標準物質LLM-105和FOX-7的研制與定值”的外協項目“標準物質LLM-105和FOX-7實驗室間合作定值及用戶試用效果研究”和國防科工局技術基礎“十一五”科研項目“炸藥標準物質TCTNB的研制與定值”、“炸藥標準物質BTF的研制與定值”以及“炸藥標準物質HNS的研制與定值”的外協項目 “標準物質合作定值研究”、企業橫向項目以及西科大博士基金等項目5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國家工信部中藥材扶持資金重點項目項目20余項,獲西安市科學進步2等獎一項,發明專利5項,在《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Chromatographia》、《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分析化學》、《色譜》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
本研究方向其他碩士生導師
姓名 | 性別 | 最后學位 | 職稱 | 備注 |
王凱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軍用火工品 |
王樹民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含能材料分析 |
李學平 | 男 | 學士 | 高級工程師 | 民用爆破器材 |
黃勇 | 男 | 碩士 | 研究員 | 復合含能材料 |
徐云全 | 男 | 博士 | 高級工程師 | 軍用火工品 |
王成 | 男 | 博士 | 高級工程師 |
軍用火工品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方案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0805)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身心健康。要求本學科研究生具有扎實的材料科學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新進展與發展動向,掌握材料制備的工藝技術、分析手段及評價方法,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中局部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在本領域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的能力。
二、學制和學習年限
碩士生的學制為三年,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對于少數學業特別優秀的碩士生,經全面考核,申請批準后,可適當縮短學習年限,但在校期間(取得國家注冊學籍后)不得少于2年;因各種原因在規定學制時間內不能完成學業者,可以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延期),碩士生延期期限原則上最長2年。
三、培養方式
1.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結合。碩士生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還應參加形勢、時事和政策學習以及遵紀守法的教育,參加一定的公益和集體勞動。
2.碩士生采取系統的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學習時間一般在一年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碩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需要時可配備一名副導師。采用以指導教師為主、指導教師與指導小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應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活動。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無機非金屬材料 02高分子材料 03功能材料 04 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 05 金屬材料
五、課程學習和要求
碩士生的學分由課程學習學分與必選環節學分兩部分組成,具體組成見下表:
總學分 | 課程學習學分≥26 | 必選環節學分=4 | |||
必修課 | 選修課 | 文獻閱讀 | 教學實踐 | 學術活動 | |
≥30 | ≥18 | ≥8 | 1 | 2 | 1 |
(1)必修課程含公共學位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18學分)
①公共學位課(6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學分)
第一外國語(4學分)
②學科基礎課(5學分)
③專業學位課(7學分)
(2)選修課程為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8學分)
①入學教育:0.5學分,必選課程。內容包括:學校、學院、專業介紹;研究生學術道德教等。
②社會實踐:0.5學分,必選課程。
③自然辯證法概論:1學分,必選課程。
④相關學科選修課程:導師根據學科研究方向指定學生要選的課程。選修課程應不少于3門或6學分。某一方向的專業學位課可作為其他方向的選修課。
(3)第二外國語為選修課,語種有日語和法語。若選修第二外國語,課內學時不得少于72學時,計3學分。
(4)補修課程
跨學科錄取的本科畢業生需要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核心課程。補修課只記成績,不記入研究生階段的總學分。
2.必選環節
必選環節包括教學實踐2學分、文獻閱讀1學分和學術活動1學分。
碩士生應參加一定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主講、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主持課堂討論、指導實驗、指導課程設計、輔助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直接面向學生的教學工作。其總工作量應不少于40當量學時,計2學分。完成者應寫出書面總結,由責任教師寫出評語并評定成績。
文獻閱讀是指碩士生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須閱讀本學科前沿近期的國內外文獻50篇以上并寫出4000字以上的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給予1學分。
學術活動是碩士生在答辯前必須完成的環節,內容為參加8次以上的學術報告和作1次學術報告(開題報告除外)。要求在參加每次報告后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交由導師給予考核認定,碩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認定和作了1次學術報告后,方可修得該學分。
3.學時學分標準
碩士的第一外國語課程,每24學時計1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選修課,每18學時計1學分。
六、個人培養計劃、課程學習及考核
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應在入學后一個月內全部制定好。培養計劃應根據各學科的培養方案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個人特長來制定。個人培養計劃應由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教研室負責審查同意后報學院備案。碩士生課程學習按培養計劃執行。碩士生的日常課程教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的要求執行,課程免修免考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碩士生課程學習結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考核及成績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學位課必須進行考試,選修課可采取考試或考查的方式進行考核。學位課考試原則上應閉卷考試,如任課教師認為有必要采取開卷考試或論文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需提出申請,經開課學院教學科研辦、主管院領導審核,報研究生部批準后方可進行。
中期篩選考核是對研究生課程學習階段的全面審核。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開題報告結束后一周內,各學院應組織專人對學生進行中期篩選考核,具體按照《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的暫行規定(修訂)》執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碩士生培養質量有決定性影響,應予以高度重視。有條件的專業或導師可根據課題情況,盡早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或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碩士生在校期間應根據《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的要求完成相應的科研成果(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前提供證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學術論文的,必須提供已見刊論文;科研成果是專著的,必須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獲地廳級及以上獎勵的,必須提供獲獎證書;科研成果是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的,必須提供專利證書。
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畢業)論文。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見解,使碩士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訓碩士生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為了保證學位(畢業)論文質量,對論文工作嚴格管理,嚴格執行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檢查、預答辯和答辯制度。
碩士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確定課題方向,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完成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辦法》的要求執行。
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學期末),各學院應組織考查小組(3~5 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組成)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每個學生應做一次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報告。考查小組對論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創新性等進行評議,現場給出評定意見。通過中期檢查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
預答辯是研究生在學位(畢業)論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辯之前,向導師答辯組匯報論文,由答辯組審查、評議其學位論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辯的一項答辯制度。設立預答辯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導師組集體會診的方式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審查,發現問題,查找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決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辯,從而保證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的質量。預答辯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規定(試行)》的要求執行。
學位(畢業)論文的學術不端檢測、送審評閱及答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細則》、《西南科技大學關于涉密研究生論文寫作、定密、制作、答辯、歸檔管理的規定》、《西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及檢測結果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的暫行規定》的要求進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生在規定的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學位課加權平均成績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應學分,完成科研成果、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通過,準予畢業,并發給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獲得畢業資格的碩士生,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頒發》、《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條例》、《西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予辦法》、《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對獲得碩士學位的有關規定,無違規違紀行為,經研究生本人申請、所在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表決通過后可獲得碩士學位,并頒發碩士學位證書。
十、課程設置一覽表(見附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0805)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研究方向 | 01 無機非金屬材料;02高分子材料;03功能材料;04 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05 金屬材料 | |||||||||
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學期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1 | 2 | 3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S120001 | 第一外國語 | 4 | 96 | √ | √ | 外語 | ||
S15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36 | √ | 政治 | |||||
學科基 礎課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材料 | ||||
S130005 | 數理方程與特殊函數 | 3 | 54 | √ | 理學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10002 | 高等材料力學 | 3 | 54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03 | 建筑材料結構與性能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8 | 材料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5 | 高聚物結構與性能 | 3 | 54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06 | 高聚物流變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7 | 高等高分子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體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09 | 材料表面與界面物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0 | 功能材料基礎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體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4必修 | ||||
S010012 | 表面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3 | 納米材料制備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11 | 高等固體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05必修 | ||||
S010012 | 表面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8 | 材料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選修課 |
必 選 課 |
S010017 | 入學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選 | ||
S010018 | 社會實踐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 | 政治 | |||||
選 修 課 |
S120002 | 第二外國語(日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20003 | 第二外國語(俄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20004 | 第二外國語(法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400001 | 體育 | 1 | 18 | √ | 體育部 | |||||
S520001 | 現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圖書館 | |||||
S210001 | 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 2 | 36 | √ | 分析中心 | |||||
S010019 | 材料合成與制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0 | 波譜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1 | 高技術新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2 | 表面工程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3 | 特種陶瓷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4 | 材料熱力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5 | 建筑材料物理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6 | 水泥基材料外加劑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7 | 礦物材料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8 | 環境友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29 | 高性能混凝土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0 | 水泥基材料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1 | 材料成型及加工技術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32 | 特種高分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3 | 現代有機合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10 | 高聚物復合與加工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5 | 高分子科學進展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6 | 高分子分析測試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7 | 生物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38 | 高等量子力學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39 | 薄膜材料物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0 | 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1 | 無機電子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2 | 磁性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3 | 納米材料測試與表征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4 | 納米結構與器件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5 | 納米復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6 | 微機械系統 | 1.5 | 27 | √ | 材料 | |||||
S010047 | 碳納米材料 | 1 | 18 | √ | 材料 | |||||
S010048 | 物理冶金基礎與金屬強化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49 | 金屬基復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50 | 金屬物理性能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環節 |
S010051 | 文獻閱讀 | 1 | 18 | √ | 導師 | ||||
S010052 | 教學實踐 | 2 | 36 | √ | 責任教師 | |||||
S010053 | 學術活動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學科本科生補修課程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4 | 72 | √ | 材料 | |||||
物理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
材料科學基礎 | 3 | 54 | √ | 材料 | ||||||
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 2 | 36 | √ | 分析中心 |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5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94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省部級以上專家33人次。學院依托四川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省化學與分析測試實驗教學中心、四川省非金屬復合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生物質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學研究平臺,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近三年來,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91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440余篇,取得授權專利106項。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介紹
2010年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結合學校材料、環境、生物等傳統優勢學科,本著“交叉融合、相互支撐、突出特色、協同發展”的思路,面向新型化工建材、輻射防護材料、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需求,形成材料化學工程、資源與環境化學工程、精細化學品合成技術、生物化學工程四個穩定學科方向。專任教師隊伍37人,含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其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18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防科工局、國家工信部批準項目13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3000萬元;發表SCI、EI收錄論文1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0項。獲省部級科技獎三項。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介紹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材料工程、化學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特色建設專業、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材料物理、應用化學(四川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學工程5個本科重點批次招生,辦學歷史悠久,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碩博研究生400余人。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5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94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省部級以上專家33人次。
學院依托四川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省化學與分析測試實驗教學中心、四川省非金屬復合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生物質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學研究平臺,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近三年來,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91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440余篇,取得授權專利106項。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向老師 fuzhenjin2010@126.com 0816-2419126 西105-108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
化學學科(0703)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化學領域高層次人才,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身心健康。要求本學科研究生具有扎實的化學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新進展與發展動向,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學術意義或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在本領域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的能力。
二、學制和學習年限
碩士生的學制為三年,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對于少數學業特別優秀的碩士生,經全面考核,申請批準后,可適當縮短學習年限,但在校期間(從取得注冊學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種原因在規定學制時間內不能完成學業者,可以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延期),碩士生延期期限原則上最長2年。
三、培養方式
1.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結合。碩士生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還應參加形勢、時事和政策學習以及遵紀守法的教育,參加一定的公益和集體勞動。
2.碩士生采取系統的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學習時間一般在一年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碩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需要時可配備一名副導師。采用以指導教師為主、指導教師與指導小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應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活動。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無機化學;02分析化學;03有機化學;04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五、課程學習和要求
碩士生的學分由課程學習學分與必選環節學分兩部分組成,具體組成見下表:
總學分 | 課程學習學分≥29 | 必選環節學分=4 | |||
必修課 | 選修課 | 文獻閱讀 | 教學實踐 | 學術活動 | |
≥33 | ≥21 | ≥8 | 1 | 2 | 1 |
碩士課程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
(1)學位課程含公共學位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21學分)
① 公共學位課(6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學分)
第一外國語(4學分)
② 學科基礎課(≥7學分)
③ 專業學位課(≥8學分)
(2)選修課程為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8學分)
① 入學教育:0.5學分,必選課程,含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
② 社會實踐:0.5學分,必選課程。
③ 自然辯證法概論:1學分,必選課程。
④ 相關學科選修課程:導師根據學科研究方向指定學生要選的課程。選修課程應不少于3門或6學分。
(3)第二外國語為選修課,語種有日語和法語。若選修第二外國語,課內學時不得少于72學時,計3學分。
(4)補修課程
跨學科錄取的本科畢業生是否需要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核心課程以及補修方式,由各學院確定并具體負責。
凡以專科畢業生學歷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6門本學科大學本科核心課程(入學考試已合格的課程可不再補修)。
補修課只記成績,不記入研究生階段的總學分。
2.必選環節
必選環節包括教學實踐2學分、文獻閱讀1學分和學術活動1學分。
碩士生應參加一定的教學實踐,鞏固和深化在本科階段所學知識,并使他們在教學上得到一定鍛煉。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主講、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主持課堂討論、指導實驗、指導課程設計、輔助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直接面向學生的教學工作。其總工作量應不少于40當量學時。具體時間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計2學分。完成者應寫出書面總結,由責任教師寫出評語并評定成績。
文獻閱讀是指碩士生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須閱讀本學科前沿近期的國內外文獻50篇以上并寫出4000字以上的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給予1學分。
學術活動是為了拓寬碩士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而設置的。規定碩士生在答辯前,至少參加8次學術報告和作1次學術報告(開題報告除外)。要求在參加每次報告后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交相關教研室,由教研室給予考核認定,碩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認定和作了1次學術報告后,方可修得該學分。
3.學時學分標準
碩士的第一外國語課程,每24學時計1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學科基礎課、專業學位課、選修課,每18學時計1學分。
六、個人培養計劃、課程學習及考核
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應在入學后一個月內全部制定好。培養計劃應根據各學科的培養方案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個人特長來制定。個人培養計劃應由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教研室負責審查同意后報學院備案。碩士生課程學習按培養計劃執行。碩士生的日常課程教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的要求執行,課程免修免考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碩士生課程學習結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考核及成績管理辦法》的要求執行。學位課必須進行考試,選修課可采取考試或考查的方式進行考核。學位課考試原則上應閉卷考試,如任課教師認為有必要采取開卷考試或論文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需提出申請,經開課學院教學科研辦、主管院領導審核,報研究生部批準后方可進行。
中期篩選考核是對研究生課程學習階段的全面審核。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開題報告結束后一周內,各學院應組織專人對學生進行中期篩選考核,具體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的暫行規定(修訂)》執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碩士生培養質量有決定性影響,應予以高度重視。有條件的專業或導師可根據課題情況,盡早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或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碩士生在校期間應根據《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的要求完成相應的科研成果(各培養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前提供證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學術論文的,必須提供已見刊論文;科研成果是專著的,必須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獲地廳級及以上獎勵的,必須提供獲獎證書;科研成果是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的,必須提供專利證書。
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畢業)論文。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見解,使碩士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訓碩士生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為了保證學位(畢業)論文質量,對論文工作應加強過程管理,嚴格執行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檢查、預答辯和答辯制度。
碩士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學科現狀和動向,盡早確定課題方向,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完成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學位(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實施辦法》的要求執行。
在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學期末),各學院應組織考查小組(3~5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組成)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每個學生應做一次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報告。論文工作中期檢查報告需邀請5 名以上教授職稱的同行專家(盡可能是博士生導師),對論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創新性等進行評議,廣泛聽取意見。交叉學科的論文工作的總結報告應聘請相關學科至少兩位專家參加。通過中期檢查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
預答辯是研究生在學位(畢業)論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辯之前,向導師答辯組匯報論文,由答辯組審查、評議其學位論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辯的一項答辯制度。設立預答辯制度的目的是,通過導師組集體會診的方式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審查,發現問題,查找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決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辯,從而保證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的質量。預答辯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規定(試行)》的要求執行。
學位(畢業)論文的學術不端檢測、送審評閱及答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細則》、《西南科技大學關于涉密研究生論文寫作、定密、制作、答辯、歸檔管理的規定》、《西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及檢測結果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的暫行規定》的要求進行。
九、畢業與學位授予
碩士生在規定的年限內,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學位課加權平均成績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應學分,完成科研成果、學位(畢業)論文答辯通過,準予畢業,并發給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獲得畢業資格的碩士生,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頒發》、《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條例》、《西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予辦法》、《西南科技大學關于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完成科研成果的規定》對獲得碩士學位的有關規定,無違規違紀行為,經研究生本人申請、所在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表決通過后可獲得碩士學位,并頒發碩士學位證書。
十、課程設置一覽表(見附表)
化學學科(0703)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研究方向 | 01無機化學;02分析化學;03有機化學;04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學期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1 | 2 | 3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S120001 | 第一外國語 | 4 | 96 | √ | √ | 外語 | ||
S15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36 | √ | 政治 | |||||
學科基礎課 | S010088 | 化學科學研究方法 | 1 | 18 | √ | 材料 | ||||
S210001 | 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 3 | 54 | √ | ||||||
S010089 | 物質結構與性能 | 3 | 54 | √ | 材料 | |||||
專 業 學 位 課 |
S010090 | 無機合成化學 | 2.5 | 45 | √ | 材料 | 01必修 | |||
S010056 | 高等無機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91 | 元素無機化學 | 2.5 | 45 | √ | 材料 | |||||
S010092 | 光譜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02必修 | ||||
S010093 | 電分析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4 | 色譜分析與分離富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5 | 波譜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57 | 高等有機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03必修 | ||||
S010068 | 有機合成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95 | 波譜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98 | 高分子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04必修 | ||||
S010099 | 高分子物理 | 3 | 54 | √ | 材料 | |||||
S010034 | 高分子復合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選修課 |
必 選 課 |
S010017 | 入學教育 | 0.5 | 9 | √ | 材料 | 必選 | ||
S010018 | 社會實踐 | 0.5 | 9 | √ | 材料 | |||||
S150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 | 政治 | |||||
選 修 課 |
S120002 | 第二外國語(日語) | 3 | 108 | 3 | 外語 | ||||
S120004 | 第二外國語(法語) | 3 | 108 | 3 | 外語 | |||||
S140001 | 體育 | 1 | 18 | 2 | 體育部 | |||||
S520001 | 現代信息利用 | 1 | 18 | 2 | 圖書館 | |||||
S010064 | 生物無機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5 | 生物化學分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6 | 生物有機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7 | 化學與生物傳感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69 | 計算機在化學中的應用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04 | 化學反應機理導論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5 | 化學計量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0 | 環境分析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2 | 分離與富集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3 | 無機功能材料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3 | 配位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4 | 綠色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4 | 功能高分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5 | 高分子改性技術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6 | 超分子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7 | 不對稱合成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8 | 催化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076 | 應用電化學 | 2 | 36 | √ | 材料 | |||||
S010109 | 化學學科進展 | 2 | 36 | √ | 材料 | |||||
必修環節 | S010051 | 文獻閱讀 | 1 | 18 | √ | 導師 | ||||
S010052 | 教學實踐 | 2 | 36 | √ | 責任教師 | |||||
S010053 | 學術活動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學科本科生或專科生補修課程 | 無機化學 | 補修課程由導師決定 | ||||||||
分析化學 | ||||||||||
有機化學 | ||||||||||
物理化學 | ||||||||||
儀器分析 | ||||||||||
高分子化學 | ||||||||||
高分子物理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及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先進建筑材料為主,突出學科交叉發展的多樣性融合互補特征,發展核廢物處理/處置材料、含能材料、電磁功能材料、特種高分子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形成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個穩定且相互支撐的特色鮮明學科方向。專任教師隊伍64人,含博士研究生導師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7人。其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47人,占73.4%。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3人,占82.8%。
近五年,共培養碩士生 213 人;承擔各類項目 160 項;科研合同經費近 1.0 億元,財務到賬經費 5700 余萬元;發表 SCI、EI 收錄論文 350 篇;出版學術專著 6 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獎 14 項、授權發明專利 45 項。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方案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080500)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延期),碩士生延期期限原則上最長 2 年。
2. 碩士生采取系統的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學習時間一般在一年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 碩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需要時可配備一名副導師。采用以指導教師為主、指導教師與指導小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應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活動。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身心健康。要求本學科研究生具有扎實的材料科學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新進展與發展動向,掌握材料制備的工藝技術、分析手段及評價方法,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中局部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在本領域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的能力。二、學制和學習年限
碩士生的學制為三年,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對于少數學業特別優秀的碩士生,經全面考核,申請批準后,可適當縮短學習年限,但在校期間(取得國家注冊學籍后)不得少于 2 年;因各種原因在規定學制時間內不能完成學業者,可以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延期),碩士生延期期限原則上最長 2 年。
三、培養方式
1. 政治理論學習與時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結合。碩士生除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外,還應參加形勢、時事和政策學習以及遵紀守法的教育,參加一定的公益和集體勞動。2. 碩士生采取系統的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并重的培養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學分的課程學習,包括跨學科課程的學習,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學習時間一般在一年內完成,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 碩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需要時可配備一名副導師。采用以指導教師為主、指導教師與指導小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研究生應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有關活動。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02 復合材料五、課程學習和要求
1.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執行學分制,在讀期間每個碩士研究生至少應完成 33 學分,一般不超過 40 個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21 學分,必選環
節 4 學分(包括文獻閱讀 1 學分,教學實踐 2 學分及學術活動 1 學分),非學
位課至少 3 門和 6 學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課程 2 學分)。
2. 跨專業錄取的本科畢業生是否需補修本專業大學本科專業課以及補修方式,由各指導教師決定。凡以專科畢業生學歷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本專業本科必修的主干課(入學考試已合格的專業課可不再補)。補修課只記成績,不計入研究生階段的總學分。
3. 碩士研究生應參加一定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主持課堂討論、指導實驗、指導課程設計、輔助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直接面向學生的教學工作。其總工作量應不少于 40 當量學時。具
體時間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計 2 學分。完成者應寫出書面總結,由責任教師寫出評語并評定成績。
4. 文獻閱讀是指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必須閱讀本學科前沿近期的國內外文獻 50 篇以上并寫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給予 1 學分。
5. 學術活動是為了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而設置的。規定研究生在答辯前,至少參加 8 次學術報告和作 1 次學術報告(開題報告除外)。要求在參加每次報告后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交相關教研室,由教研室給予考核認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認定和作了 1 次學術報告后,方可修得該學分。
為了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對論文工作應加強過程管理。嚴格執行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報告和檢查制度。論文工作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選題
2) 開題報告
3) 論文工作中期報告和檢查
4) 學位論文撰寫
2. 碩士研究生最遲在第三學期結束或第四學期初提交文獻閱讀總結及開題報告,并經考核通過,方可進入論文工作。論文工作時間應不少于 1 年(從開題報告通過之日起至學術不端檢測前止)。在論文撰寫期間導師應組織和支持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并爭取做學術報告。
3. 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之前,碩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篇(其第一單位署名必須是“西南
位課至少 3 門和 6 學分或以上(不包含必修課程 2 學分)。
2. 跨專業錄取的本科畢業生是否需補修本專業大學本科專業課以及補修方式,由各指導教師決定。凡以專科畢業生學歷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本專業本科必修的主干課(入學考試已合格的專業課可不再補)。補修課只記成績,不計入研究生階段的總學分。
3. 碩士研究生應參加一定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內容可以是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主持課堂討論、指導實驗、指導課程設計、輔助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直接面向學生的教學工作。其總工作量應不少于 40 當量學時。具
體時間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計 2 學分。完成者應寫出書面總結,由責任教師寫出評語并評定成績。
4. 文獻閱讀是指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必須閱讀本學科前沿近期的國內外文獻 50 篇以上并寫出 8000 字左右的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給予 1 學分。
5. 學術活動是為了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而設置的。規定研究生在答辯前,至少參加 8 次學術報告和作 1 次學術報告(開題報告除外)。要求在參加每次報告后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心得體會交相關教研室,由教研室給予考核認定,研究生只有得到 8 次合格認定和作了 1 次學術報告后,方可修得該學分。
六、學位論文工作、學位授予
1. 對本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的指導,采取導師負責與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碩士生一般在修滿規定學分的基礎上,系統閱讀文獻并在導師指導下確定論文選題。選題可以是導師科研項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據生產和科研任務提出。為了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對論文工作應加強過程管理。嚴格執行開題報告、論文工作中期報告和檢查制度。論文工作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選題
2) 開題報告
3) 論文工作中期報告和檢查
4) 學位論文撰寫
2. 碩士研究生最遲在第三學期結束或第四學期初提交文獻閱讀總結及開題報告,并經考核通過,方可進入論文工作。論文工作時間應不少于 1 年(從開題報告通過之日起至學術不端檢測前止)。在論文撰寫期間導師應組織和支持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并爭取做學術報告。
3. 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之前,碩士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篇(其第一單位署名必須是“西南
科技大學”),方可答辯。
4. 學位論文的評閱、答辯與學位審批按《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細則》的規定辦理。
七、課程設置一覽表(見附表)
4. 學位論文的評閱、答辯與學位審批按《西南科技大學授予學位工作細則》的規定辦理。
七、課程設置一覽表(見附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080500)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研究方向 | 01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02 復合材料 | |||||||||
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學期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1 | 2 | 3 | ||||||||
學位課 |
公共課 |
S120001 | 第一外國語 | 4 | 96 | √ | √ | 外語 | ||
S150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2 | 36 | √ | 政治 | |||||
學科基礎課 |
S010001 | 材料研究方法 | 2 | 36 | √ | 材料 | ||||
S130005 | 數理方程與特殊函數 | 3 | 54 | √ | 理學 | |||||
S130001 | 數值分析 | 3 | 54 | √ | 理學 | |||||
S180072 | 含能材料合成與應用 | 3 | 54 | √ | 國防 |
01 必修 |
||||
S180081 | 火工藥劑學 | 2 | 36 | √ | 國防 | |||||
S180075 | 納米含能材料進展 | 2 | 36 | √ | 國防 | |||||
S180077 | 材料化學 | 3 | 54 | √ | 國防 |
02 必修 |
||||
S180073 | 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與工藝 | 2 | 36 | √ | 國防 | |||||
S180082 | 材料物理化學 | 2 | 36 | √ | 國防 | |||||
選修課 |
必選課 | S180014 | 入學教育 | 0.5 | 9 | √ | 國防 |
必選 |
||
S180015 | 社會實踐 | 0.5 | 9 | √ | 國防 | |||||
S150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 | 18 | √ | 政治 | |||||
選修課 |
S120002 | 第二外國語(日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20003 | 第二外國語(俄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20004 | 第二外國語(法語) | 3 | 108 | √ | 外語 | |||||
S1400001 | 體育 | 1 | 18 | √ | 體育部 | |||||
S520001 | 現代信息利用 | 1 | 18 | √ | 圖書館 | |||||
S210001 | 現代分析測試技術 | 3 | 54 | √ | 分析中心 | |||||
S180057 | 學科前沿專題 | 1 | 18 | √ | 國防 | |||||
S180083 | 納米材料測試技術 | 2 | 36 | √ | 國防 | 01、02 必選 | ||||
S180084 | 微納米器件 | 2 | 36 | √ | 國防 | |||||
S180085 | 復合含能材料 | 2 | 36 | √ | 國防 | 01 必選 | ||||
S180086 | 含能材料改性技術 | 2 | 36 | √ | 國防 | 02 必選 | ||||
必修環節 |
S180011 | 文獻閱讀 | 1 | 18 | √ | 導師 | ||||
S180012 | 教學實踐 | 2 | 36 | √ | 責任教師 | |||||
S180013 | 學術活動 | 1 | 18 | √ | 教研室 | |||||
跨學科本科生補修課程 |
S180087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4 | 72 | √ | 材料 | ||||
S180088 | 物理化學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89 | 材料科學基礎 | 3 | 54 | √ | 材料 | |||||
S180090 | 含能材料 | 2 | 36 | √ | 國防 | |||||
S180091 | 炸藥理論 | 3 | 54 | √ | 國防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學科介紹
2003年與2006年分別獲得分析化學與無機化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學校材料、環境、生物、農業、國防、能源等學科的支撐學科。以創造新物質、新結構、新材料為目標開展工作,形成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四個穩定學科方向。專任教師隊伍37人,含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其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75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防科工局、國家工信部批準項目60余項,科研總經費達1600萬元;發表SCI、EI收錄論文18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獎二項。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介紹: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南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國防科技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全日制) | |
招生人數: | 1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或 202|俄語 或 203|日語 ③302|數學二 ④817|火工品設計原理 |
|
備 注: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聯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青龍大道中段59號
|電話(傳真):0816-2419201 郵編:621010
|電話(傳真):0816-2419201 郵編:621010
2021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南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學(02)材料物理與化學 (03)材料加工工程 |
|
招生人數: | 50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08)物理化學Ⅱ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33)材料科學基礎 |
|
備 注: |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優勢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材料科學與工程屬于工學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應用的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業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多進入各鋼企、制造企業、汽車廠,以及陶瓷、水泥、家電等企業。就業范圍廣泛。一般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金屬方向多進入鋼企和相關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屬方向多進入陶瓷、玻璃、涂料、家電等行業,多屬大型國企、軍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偏應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對找工作容易一些。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系的介紹
化學系現有教職員工50余人,下設基礎化學教研室、化學工程教研室兩個專業教研室,與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一起承擔全校所有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以及應用化學和能源化學工程兩個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負責化學和化工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的教學工作,與學科與科研工作辦公室、教學辦及學辦等部門一起協調開展學科建設、專業認證及評估工作。現化學系主任:張亞萍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南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5]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材料學 02材料物理與化學 03材料加工工程 |
|
招生人數: | 54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08物理化學二或833材料科學基礎 |
|
備 注: | 推免生4人 復試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加試材料分析測試技術,無機化學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系的介紹
材料系現有教職工40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功能材料三個專業教研室,與材料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一起承擔上述三個專業的本科教學工作,負責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工作,負責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的教學工作,與學科與科研工作辦公室、教學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協調學科建設、專業認證及評估工作。主任:劉敬松,副主任:曹林洪,材料科學與工程教研室主任:李秀云,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曾敏,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吳浪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77300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沈陽大學為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系統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并將其應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研究的學科。重點研究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關系,以及各種材料制備和控制等應用技術,為材料設計、制造、工藝優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研究范圍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
本學科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遼寧省人才工程百人層次3人,千層次人選3人,遼寧省高校人才支持計劃3人,遼寧省高校杰出青年學者3人,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遼寧省優秀教師3人。經過十余年的建設,該學科已經形成各具特色、隊伍穩定,涵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等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工學與理學研究生。
近年來,該學科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省市科技計劃等一大批國家、省、市各層次科研課題102項;獲得多項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成果,申請發明專利65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332篇,發表論文被SCI、 EI檢索收錄1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7部;研究與開發經費2294余萬元。
專業點分布
沈陽大學 江蘇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3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A |
5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8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學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學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12 | 10145 | 東北大學 | A- |
13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15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9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學 | B+ |
22 | 10246 | 復旦大學 | B+ |
23 | 10247 | 同濟大學 | B+ |
24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25 | 10255 | 東華大學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28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31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3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33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34 | 90002 | 國防科技大學 | B+ |
35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業大學 | B |
37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38 | 10286 | 東南大學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B |
41 | 10299 | 江蘇大學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43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44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學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學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學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49 | 10614 | 電子科技大學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業大學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學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學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57 | 10142 | 沈陽工業大學 | B- |
58 | 10289 | 江蘇科技大學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學 | B- |
60 | 10426 | 青島科技大學 | B- |
61 | 10427 | 濟南大學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學 | B- |
63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6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65 | 10708 | 陜西科技大學 | B- |
66 | 10731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67 | 1141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68 | 11845 | 廣東工業大學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學 | C+ |
70 | 10150 | 大連交通大學 | C+ |
71 | 10186 | 長春理工大學 | C+ |
72 | 10190 | 長春工業大學 | C+ |
73 | 10214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業大學 | C+ |
76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學 | C+ |
78 | 10408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C+ |
79 | 10490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學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學 | C+ |
82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83 | 1070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業大學 | C+ |
85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86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88 | 10079 | 華北電力大學 | C |
89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學 | C |
91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學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學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學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96 | 10356 | 中國計量大學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學 | C |
99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102 | 10595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學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學院 | C- |
106 | 10081 | 華北理工大學 | C- |
107 | 10144 | 沈陽理工大學 | C- |
108 | 10146 | 遼寧科技大學 | C- |
109 | 10149 | 沈陽化工大學 | C- |
110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學 | C- |
112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學 | C- |
116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117 | 10710 | 長安大學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120 | 11035 | 沈陽大學 | C- |
121 | 11660 | 重慶理工大學 | C- |
122 | 90038 | 海軍工程大學 | C- |
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805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合肥學院為例
利用德國合作優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從企業和行業實踐中提煉共性問題,進行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緊盯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前沿問題,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基礎、創新創業與終身學習及學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學科必備的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研發、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教授10人(碩導7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15名教師前往德國訪學,與德國羅斯托克大學、雅德大學及英、美等國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近年承擔橫、縱向項目共4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項。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發表文章3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3項,安徽青年科技獎1人,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項12人次。實驗室面積11 000 m2,擁有先進的分析測試中心,儀器總值4650萬,建有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領銜“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學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臺。
根據《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安徽省戰略性新型產業政策與合肥市重點發展產業規劃,新材料與新能源將是重點發展領域,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高層次專門人才。目前,本學科在膜材料、減摩耐磨材料、電池材料與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選擇三個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學”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與膜過程”與“化學傳感材料與器件”;材料學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與“減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與改性。
專業點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陸軍裝甲兵學院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北京化工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中北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內蒙古大學 沈陽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吉林建筑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淮海工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溫州大學 合肥學院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華僑大學 福建工程學院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煙臺大學 濟南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湘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深圳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桂林理工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貴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新疆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3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A |
5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8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學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學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12 | 10145 | 東北大學 | A- |
13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15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9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學 | B+ |
22 | 10246 | 復旦大學 | B+ |
23 | 10247 | 同濟大學 | B+ |
24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25 | 10255 | 東華大學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28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31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3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33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34 | 90002 | 國防科技大學 | B+ |
35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業大學 | B |
37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38 | 10286 | 東南大學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B |
41 | 10299 | 江蘇大學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43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44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學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學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學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49 | 10614 | 電子科技大學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業大學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學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學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57 | 10142 | 沈陽工業大學 | B- |
58 | 10289 | 江蘇科技大學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學 | B- |
60 | 10426 | 青島科技大學 | B- |
61 | 10427 | 濟南大學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學 | B- |
63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6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65 | 10708 | 陜西科技大學 | B- |
66 | 10731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67 | 1141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68 | 11845 | 廣東工業大學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學 | C+ |
70 | 10150 | 大連交通大學 | C+ |
71 | 10186 | 長春理工大學 | C+ |
72 | 10190 | 長春工業大學 | C+ |
73 | 10214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業大學 | C+ |
76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學 | C+ |
78 | 10408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C+ |
79 | 10490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學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學 | C+ |
82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83 | 1070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業大學 | C+ |
85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86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88 | 10079 | 華北電力大學 | C |
89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學 | C |
91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學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學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學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96 | 10356 | 中國計量大學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學 | C |
99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102 | 10595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學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學院 | C- |
106 | 10081 | 華北理工大學 | C- |
107 | 10144 | 沈陽理工大學 | C- |
108 | 10146 | 遼寧科技大學 | C- |
109 | 10149 | 沈陽化工大學 | C- |
110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學 | C- |
112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學 | C- |
116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117 | 10710 | 長安大學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120 | 11035 | 沈陽大學 | C- |
121 | 11660 | 重慶理工大學 | C- |
122 | 90038 | 海軍工程大學 | C- |
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院校
0773J1光電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光電信息材料 專業代碼:0773J1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齊魯工業大學為例
2016理學院 | |
---|---|
專業名稱 | 0773J1 光電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術與非線性光學(02)激光功能材料的應用(03)半導體材料的合成與應用(04)分子反應動力學 |
初試考試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601)數學基礎(921)光學(922)普通物理(電磁學、光學) |
專業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7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3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A |
5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8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學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學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12 | 10145 | 東北大學 | A- |
13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15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9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學 | B+ |
22 | 10246 | 復旦大學 | B+ |
23 | 10247 | 同濟大學 | B+ |
24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25 | 10255 | 東華大學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28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31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3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33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34 | 90002 | 國防科技大學 | B+ |
35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業大學 | B |
37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38 | 10286 | 東南大學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B |
41 | 10299 | 江蘇大學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43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44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學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學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學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49 | 10614 | 電子科技大學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業大學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學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學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57 | 10142 | 沈陽工業大學 | B- |
58 | 10289 | 江蘇科技大學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學 | B- |
60 | 10426 | 青島科技大學 | B- |
61 | 10427 | 濟南大學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學 | B- |
63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6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65 | 10708 | 陜西科技大學 | B- |
66 | 10731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67 | 1141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68 | 11845 | 廣東工業大學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學 | C+ |
70 | 10150 | 大連交通大學 | C+ |
71 | 10186 | 長春理工大學 | C+ |
72 | 10190 | 長春工業大學 | C+ |
73 | 10214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業大學 | C+ |
76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學 | C+ |
78 | 10408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C+ |
79 | 10490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學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學 | C+ |
82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83 | 1070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業大學 | C+ |
85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86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88 | 10079 | 華北電力大學 | C |
89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學 | C |
91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學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學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學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96 | 10356 | 中國計量大學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學 | C |
99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102 | 10595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學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學院 | C- |
106 | 10081 | 華北理工大學 | C- |
107 | 10144 | 沈陽理工大學 | C- |
108 | 10146 | 遼寧科技大學 | C- |
109 | 10149 | 沈陽化工大學 | C- |
110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學 | C- |
112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學 | C- |
116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117 | 10710 | 長安大學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120 | 11035 | 沈陽大學 | C- |
121 | 11660 | 重慶理工大學 | C- |
122 | 90038 | 海軍工程大學 | C- |
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考什么
系所代碼 | 系所名稱 | 學位類別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方向碼 | 研究方向 | 考試科目 | 備注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規模177(學術型120、專業學位57),擬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終確認錄取人數為準) |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學術型 | 08050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1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27材料科學基礎或837高分子化學與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專業均可以報考。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學術型 | 08050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2 | 材料學 |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學術型 | 08050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學術型 | 08050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4材料力學或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專業學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27材料科學基礎 | |
05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含塑性研究院) | 專業學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礎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參考上海交通大學)
考試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1腐蝕與防護
02高性能金屬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應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種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與安全評價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60 材料科學基礎或862 物理化學(工)或861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I.同等學力加試科目: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2022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研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南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科技大學報錄比、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學學姐、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西南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西南科技大學排名、西南科技大學保研、西南科技大學公眾號、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西南科技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推薦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QQ群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難嗎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考試科目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分數線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一對一輔導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輔導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輔導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保研夏令營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保研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保研細則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保研條件
-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保研夏令營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論壇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分數線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真題
- 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江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溫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新疆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國計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黑龍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成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深圳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湖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國礦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河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華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南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魯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福建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長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安徽師范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沈陽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河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東華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武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海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 大連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
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學考研網由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