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由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維護,整理發布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和研招數據,加學姐微信,可免費咨詢
我們還提供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都可加魯迅美術學院研究生微信溝通。
2024魯迅美術學院考研分數線(研究生
2023魯迅美術學院考研分數線(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查看全文]
魯迅美術學院怎么樣
以下為大家對魯迅美術學院的評價,僅供參考:
1.中國八大美院之一,在美術領域來說這個學校不管是名氣還是教資都是很厲害的,有很多知名的畫家,書法家都在這個學校執教,這個學校也出了很多藝術領域的知名人士,學校在東北沈陽辦學,南方的同學要注意了,東北冬天是很冷的。
2.魯迅美術學院是一所優秀的美術學院,坐落于遼寧省沈陽市三好街。校園環境優美,藝術氣息濃厚。我特別喜歡這個學校,雖然小但是校園里處處都很溫馨,染服專業特別適合女孩子學,手工類的課程很多,雖然會很累人,但是也鍛煉了自己的耐心。
3.星星市集的時候去的,正好好友城市建筑藝術展,雖然不是很懂,不太會看,但是很愿意去了解,去學習,魯美正好為像我這種想充實自己的人提供了機會,展品很喜歡,很有創意,美術館里面現在展出的是連環畫故事展,用8-12福畫來展現一個故事,大部分是革命故事,但是我更喜歡貼近市井百態的那種,很喜歡,會常去。
4.大連校區和沈陽校區專業是不一樣的,但是不分主校分校,只是地區不一樣而已,都在遼寧省,大連主設計類專業,沈陽主純藝類,總體來說是美院中等水平,雖然比不上央美國美,但是也很不錯,環境也很好,畢竟是美院,食堂也都很衛生美味,專業課老師也都很認真負責,是個很好的學校哦。
5.魯迅美術學院有沈陽和大連兩個校區,我在最大的沈陽校區,我是學攝影專業的,我以前就十分喜歡攝影,喜歡拿著手機到處拍,自從上了這個學校,我學會了許多攝影技巧,我的攝影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個學校不僅師資力量強大,而且老師也很專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官方介紹
魯迅美術學院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領導人親自倡導創建。毛澤東同志為學院書寫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1945年,延安魯藝遷校至東北。1958年發展為魯迅美術學院。1998年,江澤民同志為學院題詞:“弘揚魯藝傳統,培育藝術人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悠久的辦學歷史積淀了學院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領先的辦學實力。
經過78年的發展,魯迅美術學院現已成長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齊全,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著名高等藝術學府。
學院現有沈陽和大連兩個校區,沈陽校區地處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坐落在著名的高新產業街——三好街;大連校區地處美麗的國家風景旅游度假區大連的金石灘。校園總占地面積957662.94平方米,圖書館建筑面積10887平方米,現藏有59.2073萬冊圖書,并藏有國內歷代書畫真跡、碑帖拓片和文物計3000余件,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3796.77平方米。
沈陽校區現有12個教學單位:工業設計學院、中國畫系、版畫系、油畫系、雕塑系、攝影系、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綜合繪畫系、美術史論系、文化傳播與管理系、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人物畫工作室);設有10個專業:中國畫、書法學、繪畫、雕塑、攝影、影視攝影與制作、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美術學。
大連校區現有7個教學單位: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工藝美術教學部、數字媒體藝術教學部、專業基礎教學部、公共基礎教學部和魯美?文化國際服裝學院(中日合辦);設有5個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服裝制版)。
學院各專業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共有3個一級學科: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14個本科專業。其中,藝術設計類專業是中國最早開設的傳統長線型專業;攝影專業是全國最早培養攝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繪畫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全國第五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雕塑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教學團隊;動畫專業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遼寧重點支持專業;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是全國同類院校中唯一的國家級工業設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攝影影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版畫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中心。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好、能力強、專業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F有教授64人,副教授142人,講師235人,助教106人。其中,有13位專家享受由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學院既是著名的學府,同時又是美術創作、藝術設計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國歷屆美展中入選率、獲獎率位居同類院校前列。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junshi博物館藏有數量頗多的魯美教師和校友的作品。學院在大型藝術、歷史題材創作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全景畫是學院大型藝術創作的整體創作實力的標志。設計學科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擴建工程等為代表的遍布全國的展陳重大工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參與創作設計施工的重大工程中有35項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院先后被教育部評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文藝輿情信息研究基地,被遼寧省政府批準為“繪畫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工業產品設計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 “遼寧省緊缺人才和藝術類人才培養基地”。
繼承魯藝傳統,堅持開拓創新,是學院的立校之本。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社會責任感、時代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美術專門人才、設計專門人才和藝術理論研究專門人才,是學院的根本任務。在教學上,學院堅持與社會發展、時代要求同步,堅持強化基本功訓練,構建嚴謹的教學體系:創作教學以反映現實生活、反映時代變革為主體,鼓勵學生對當代藝術思潮的研究與實驗,提倡富于個性和當代性的藝術語言表達;在學科建設上,強調人文學科、造型藝術和設計藝術的滲透和互補,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培養出了一大批受到社會廣泛歡迎的藝術人才和國家需要的不同層次的設計人才。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成為中國美術界、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和著名藝術家以及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創作了許多具有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和經典工程,并以其鮮明的創作特征為中國美術界、設計界所矚目。
創辦于1980年的學報《美苑》(雙月刊),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美苑》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中國藝術類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遼寧省一級期刊等榮譽,并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被列入CSSCI 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擴展版。2016年,《美苑》雜志將恢復《藝術工作》刊名。學院與國際上30多所藝術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扎實有效開展學術活動和人員交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學院秉承魯藝的優良傳統,以心系國運、藝以載道的情懷,獨立、批判、自省的目光審視時代潮流,匯融中西,辦出特色,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學院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的領先地位,全面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綜合型高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