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1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正文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前身漢語言文學系,是1957年建校之初最早設立的的院系之一,有著良好的學術傳統和深厚的人文底蘊。2008年,在漢語言文學系和新聞學系的基礎上成立了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科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各方面工作取得巨大成績,學院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
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MJC)。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系和新聞學系,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等5個專業,構建了傳統基礎學科與現代應用學科優勢互補的學科體系。目前,我院共有博士研究生16名,碩士研究生246名,本科生850名(不含雙學位學生)。
學院設有大學語文教學中心,承擔全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任務。學院資料室擁有藏書近3萬冊,能夠滿足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教師教學、科研以及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
漢語言文學系 漢語言文學系現有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2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特色和優勢專業,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品牌專業。自1957年建系以來,漢語言文學系始終堅持“重基礎、重特色”的原則,經過幾代教師的辛勤耕耘,逐漸在音韻學研究、漢字研究、文化語言學研究、方言研究、《紅樓夢》研究、陶淵明研究、明清小說評點研究、內蒙古文學研究、昭君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引起學界關注。學院的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廣博的知識視野、深厚的人文素養、優秀的創新精神、良好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新聞學系 新聞學專業1987年創辦,新聞學系2002年成立。現有新聞學、編輯出版學(數字方向)2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專業2008年被評為自治區品牌專業。新聞學系擁有設備技術先進的新聞傳播實驗中心,內設數碼新聞攝影實驗室、新聞編輯與多媒體實驗室、數字出版實驗室,突發事件與新聞移動采編實驗室、播音與主持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化實驗室,2009年被評為自治區級教學示范中心。新聞學系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為保證教學質量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與實習環境。新聞學系的學術研究緊緊圍繞我國及內蒙古傳媒行業的發展動態,強化學科特色,服務內蒙古新聞傳播事業,助力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新媒體研究、內蒙古媒介發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學界和業界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師資力量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66人,其中行政管理崗4人,實驗教輔崗1人,教學科研人員61人。教學科研人員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講師36人。教學科研人員中有博士學位者44人,占教學科研人員人數的72%。學院有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1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培育人選1人;有自治區名師1人;有自治區政府參事1人;有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學院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4人。我院教師主要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四川大學、黑龍江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寧夏大學、莫斯科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人才培養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已形成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繼續教育、雙學位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是內蒙古自治區學科體系最齊全,教學科研實力領先的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以綜合實力提升計劃為契機,不斷提升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重點鞏固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學專業在自治區同類專業中的優勢地位,不斷提高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教學改革方面,學院明確了夯實基礎與強化實踐融通的本科人才培養思路。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厚基礎,寬口徑”本科教學模式改革,是一次從課程改革到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全方位本科教學體系改革。它將傳統專業教育的剛性培養模式變革為可選擇的自主學習模式,本科生進校前兩年主要進行通識教育課和學科專業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的學習;從第三年開始,學生進入“分類培養階段”,可以從“專業學術類”、“實踐創業類”兩條發展路徑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成才通道。
學院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團隊”和“大學語文教學團隊”為校級教學團隊。學院青年教師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學院一名青年教師在2014年自治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代表自治區參加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二等獎。
學院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改革方面積極實踐,不斷修訂教學大綱,更新教學內容,將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理論研究的前沿信息以及行業內出現的新現象、新思路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使教學大綱帶有一定的引領性,避免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的現象發生。現漢語言文字學和文藝學獲批“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建成自治區級精品課程4門:高建新教授主講的“中國古代文學”、李樹新教授主講的“語言學概論”、王芳教授主講的“外國文學”和高煒教授主講的“新聞學概論”。劉寒娥老師主講的“新聞采訪與寫作”獲批校級精品課程。推出教學模式改革課程3門,分別為:劉寒娥教授主持的“新聞采訪與寫作”、許晉副教授主持的“語言與交際”、趙延花副教授主持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四)”。另外,為適應網絡時代教育資源共享趨勢,錄制推出了兩門視頻公開課,分別為李樹新教授等主講的“語言文學與人文精神”、張麗萍教授主講的“民國報人”,高建新教授主講的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古代文學”正在錄制中。雙語教學方面,馬強副教授講授的“網絡傳播實務”獲批學校資金支持,目前正在建設中。學院在課程建設方面的投入獲得主管部門認可,劉寒娥主持的“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高煒主持的“新聞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的構建”,魏永貴主持的“《大學語文》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教學條件和實習實踐基地方面,學院大力建設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現擁有自治區級實驗示范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內設數碼新聞攝影實驗室、新聞編輯與多媒體實驗室、數字出版實驗室,突發事件與新聞移動采編實驗室、播音與主持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化實驗室,其中,數字出版實驗室和新聞移動采編實驗室為全國僅有的幾個同類實驗室之一。擁有國家級實習基地——“內蒙古電視臺文學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保障。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學院積極動員,精心組織,有效激勵學生開展創新研究和創業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學生參與學術創新蔚然成風。近年來,我院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22項,校級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106項。
●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MJC),學科實力較為雄厚。
學院設有“中國北方民族文學研究中心”、“語言與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心”、 “信息傳播與內蒙古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4個研究機構,立足民族地區的文學、文化與新聞傳播事業,形成了以民族地區的語言文學及信息傳播為研究為重點的科研方向,確定了“蒙漢熟語文化比較研究”、“內蒙古語言發展狀況與語言政策研究”、“漢蒙本子故事整理與研究”、“內蒙古文學史料整理與研究”、“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知名作家及經典作品研究”、“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關系研究”、“新媒體與民族文化傳承研究”、“民族地區網絡輿情研究”、“自治區形象塑造與傳播”等重點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較有影響的學術成果,科研實力不斷增強。
2008年以來,學院教師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含譯編)62部,科研成果獲得省級政府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35項。
學科方向的凝煉和科研實力的增強為各類課題的成功申報奠定了堅實基礎。2008年學院成立以來,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3項,一般課題2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9項,自治區社科規劃課題31項,另有教育廳、社科聯以及各類橫向課題20余項,科研經費600余萬元。
●校園文化建設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全力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打造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平臺、社會實踐平臺、課外科技創新平臺、創業就業平臺,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院的校園文化活動、學術活動、社會實踐豐富多彩,富有成效,廣大學生夯實基礎,勇于創新,積極實踐,全面發展。
學院主辦的特色活動“IMU劇影力”話劇季活動榮膺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傳統文化”十大示范項目;“金河之夜”大型詩歌朗誦會、“國學風”系列活動富有文化特色,是校園文化活動精品;院刊《草原風》立足師生原創,展現師生風采;主辦內蒙古大學學生創意影視節,匯集學生原創的優秀視頻作品,多途徑傳播,影響廣泛。
近三年,學院本科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全國三等獎2個,自治區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7個,優秀獎3個。學生團隊榮獲全國人文知識競賽二等獎、自治區一等獎,2次榮獲自治區 “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團隊”。本科生曾在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獲全國優秀獎、自治區特等獎、在全國“齊越節”大學生朗誦比賽中獲全國優秀獎;多個學生團隊在內蒙古自治區微電影大賽中獲獎;多人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獎,多人在各類大學生文化活動中榮獲自治區級獎項若干;多人曾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志愿者,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形象使者。
學院已經形成了思想解放、理念先進、學風優良、學術氛圍濃厚、管理規范科學、審美情趣高雅、文化生活豐富、富有創新活力的學院文化,為廣大師生構建了富有人文氣息的溫馨和諧的精神家園。學院曾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先進黨總支”、“內蒙古自治區紅旗團總支”、“內蒙古大學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內蒙古大學科技創新先進單位”、“內蒙古大學團學先進單位”、“內蒙古大學先進工會” 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居文科學院前列。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內蒙古大學“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院畢業生遍及區內外教學、科研、黨、政、軍及企事業各條戰線,其中涌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和高層管理者、領導者,為國家和自治區文化、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的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廣博的知識視野、深厚的人文素養、優秀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良好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內蒙古大學

添加內蒙古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內蒙古大學考研分數線、內蒙古大學報錄比、內蒙古大學考研群、內蒙古大學學姐微信、內蒙古大學考研真題、內蒙古大學專業目錄、內蒙古大學排名、內蒙古大學保研、內蒙古大學公眾號、內蒙古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內蒙古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內蒙古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amenggudaxue/yanjiushengyuan_27862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