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簡介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簡介 正文

(自2018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執行)
一、培養目標
具體要求為: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二)掌握材料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熟悉材料工程領域的相關規范,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有獨立擔負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主要為材料工程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人才。
二、招生對象與考試方式
南京大學全日制材料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已獲得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報名者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入學考試、專業基礎課筆試和面試。
三、研究方向
南京大學全日制材料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1、人工帶隙材料與器件 2、全氧化物異質結構與器件 3、信息薄膜材料與器件4、納米薄膜與涂層技術5、能源材料與工程6、生物醫用材料7、微納加工技術 8、材料設計與計算9、功能聚合物材料10、生物分析與傳感技術
四、培養方式
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同等重要。
課程學習是工程碩士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其中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主要在校集中學習,校企聯合課程、案例課程以及職業素養課程可在學校或企業開展。
專業實踐是工程碩士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工程碩士生應開展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上,掌握對工程實際問題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時間不少于1年。
校企聯合培養是提高工程碩士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式。鼓勵工程碩士生到培養單位與企業共建聯合培養基地,進行專業實踐,并完成學位論文。
五、學制與課程設置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最長修業年限不超過4年。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一般為3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學分不少于24學分;非本學科或同等學歷入學者總學分不少于36個學分,需加修2門本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具體由導師指定)。A類課程是全校公共外語、政治理論、工程倫理等公共基礎課程,B類課程是以知識基礎構建為重點的專業基礎課程,C類課程是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專業實踐課程,D類課程是各類專業選修課程。A、B、C三類為必修課程。
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A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學分)
英語 (4學分)
自然辯證法概論 (1學分)
(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或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工程倫理 (2學分)


B類:
材料結構 (2學分)
材料性能 (2學分)
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 (2學分)


C類:
納米材料與技術 (3學分)
電子顯微術 (2學分)
材料設計 (2學分)
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展 (3學分)
能源電化學原理與技術 (2學分)
專業實踐 (6學分)
(注:前5門C類課程中,至少選修7個學分,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展》必選,《納米材料與技術》、《電子顯微術》、《材料設計》、《能源電化學原理與技術》至少選修2門,《專業實踐》為必修環節)


D類:
工程管理學 (2學分)
環境與資源利用 (2學分)
材料的工程應用與選擇 (2學分)
虛擬儀器 (2學分)
知識產權 (1學分)
專題培訓(I、II) (2學分)
現代工學前沿探討(上、下) (2學分)
Transformati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 II) (1學分)
國際high Tech公司產品周期管理 (2學分)
半導體物理 (2學分)
凝聚態物理導論 (4學分)
低維凝聚態物理 (4學分)
凝聚態光物理學導論 (2學分)
半導體器件原理 (3學分)
電子薄膜物理 (4學分)
固體物理實驗方法 (3學分)
固體表面化學 (2學分)
光化學基礎 (2學分)
固體無機化學 (2學分)
功能高分子 (2學分)
固體表面分析 (2學分)
譜學基礎 (2學分)
工程數學 (3學分)
實驗室安全
(注:實驗室安全,必修課,總計4學時,為新生必修,考試合格方能進實驗室)
六、專業實踐
實踐環節的基本要求:熟悉材料工程行業相關工作流程和職業技術規范,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
實踐形式可多樣化;包括到相關企業或科研院所進行項目研發或工程實習,參與各種科技、雙創、互聯網+競賽,在國家、省部級科研或雙創平臺進行各類專業技能培訓與實踐,參加企業的雙創講座等。
實踐時間:具有2年及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工程碩士生應不少于6個月,無工作經歷或不足2年的工程碩士生應不少于1年。實踐環節可采取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實踐方式和內容:由校內導師或校內及企業導師決定。通過學生在工程實踐環節中的態度、實踐內容以及總結報告質量,對學生專業實踐成績進行評定。
實踐結束時所撰寫的總結報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獨到的見解,實踐成果應能直接服務于實踐單位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和高效生產。
實踐類總學分為6分,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研究課題與導師協商確定專業實踐的形式和內容。
專業技能(I、II) (2學分)
雙創講座 (1學分)
智能制造 (2學分)
真空工藝與實驗技術 (2學分)
各類競賽 (2學分)
工程實踐(含項目研發、企業實習等) (2-4學分)
七、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的設計或研究課題,或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或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等。論文可以采用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導師來自培養單位,另一位導師來自與本領域相關的企業專家。建立以工程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導師指導小組,鼓勵開展校企聯合培養。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工程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八、論文評審與答辯
(一)論文評審應審核:論文作者掌握本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情況;其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其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
(二)工程碩士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方可申請論文答辯。
(三)自2020年6月畢業的碩士生開始實行碩士學位論文全面盲審制度。對于擬進行論文答辯的碩士研究生,須在答辯前三個月提交碩士學位論文2份(隱去研究生、指導教師等基本信息);通過校外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的評審系統,邀請校外2位本學科專業領域的專家盲審,就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是否同意答辯,進行審查;碩士學位論文盲審反饋意見,須及時通知申請人,申請人須按照專家意見對碩士學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申請人須獲得全部送審人同意票或同意修改后直接答辯票,方可正式進入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程序。
(四)答辯前,申請人的碩士學位論文必須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答辯委員會應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3位本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


九、學位授予
修滿規定學分,通過論文答辯者,申請工程碩士學位,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 校內培養、從事研究研發的工程碩士生:要求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第一作者);或者在SCI索引源刊物上或被EI(全文檢索)收錄的刊物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第二作者);或作為第一學生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1項(有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號)。
2. 與企業、院所聯合培養的工程碩士生:要求完成合格的學位論文,論文寫作滿足格式規范。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擬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論文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實用性。(自2017級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執行)
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后,授予“材料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南京大學

添加南京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京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大學報錄比、南京大學考研群、南京大學學姐微信、南京大學考研真題、南京大學專業目錄、南京大學排名、南京大學保研、南京大學公眾號、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anj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896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