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會計綜合(含政治理論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2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會計綜合(含政治理論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會計綜合(含政治理論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會計綜合(含政治理論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F25
    科目名稱:會計綜合(含政治理論)
    第一部分目標與基本要求
    為進一步規范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錄取工作,保證錄取考生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素質,根據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相關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大綱。本大綱注重對考生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要求的考核。
    《財務會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對會計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核算基本業務,具備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其他企業財務會計相關專業問題的基本能力。
    《成本與管理會計》涉及《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對成本與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與運用,對成本與管理會計基本職能的認識與理解。要求考生掌握企業成本計算方法與步驟,掌握成本管理會計預測、決策、規劃與預算、控制、評價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財務管理》科目考察考生對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原則等理論問題的認識與理解,考察考生對價值分析與財務分析基本方法的運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企業籌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投資決策及股利分配等主要財務管理活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審計》科目主要是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線索,考察考生對審計專業領域中審計職業規范、審計目標、審計證據、重要性及審計風險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要求考生具備運用相關審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對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等進行業務循環審計處理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對財務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出具恰當的審計報告。
    《政治理論》科目參考教育部政治理論考試大綱。
    第二部分內容與考核目標
    本部分將考核目標的能力層次表述為: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較高要求------掌握。以下結合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四門考試科目對考試內容與考核目標予以具體說明。
    一、《財務會計》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總論
    考試內容: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財務會計報告的組成。
    考核目標:
    1、了解會計環境和會計信息使用者;
    2、理解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與組成,會計基本假設;
    3、掌握權責發生制,會計要素,會計計量屬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二)金融資產
    考試內容:金融資產的分類;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考核目標:
    1、了解金融資產的定義;
    2、理解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
    3、掌握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會計處理,掌握金融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三)存貨
    考試內容: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期末存貨的計量。
    考核目標:
    1、了解存貨的概念、特征、確認條件和分類,存貨清查的方法;
    2、理解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各種發出存貨計價方法的適用性、計劃成本法的優點;
    3、掌握存貨的初始計量,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存貨按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計價的會計處理,期末存貨的計量原則與方法。
    (四)長期股權投資
    考試內容: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初始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考核目標:
    1、了解長期股權投資不同的取得方式;
    2、理解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原則,理解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含義,成本法與權益法適用情形。
    3、掌握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會計處理;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處置。
    (五)固定資產
    考試內容: 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固定資產的處置。
    考核目標:
    1、了解固定資產的分類;
    2、理解固定資產的定義、特征;
    3、掌握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固定資產的折舊和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處理。
    (六)無形資產
    考試內容:無形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考核目標:
    1、了解無形資產的內容,確認與計量方面的有關規定;
    2、理解無形資產的定義與特征,理解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無形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無形資產的處置特點
    3、掌握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七)負債
    考試內容: 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
    考核目標:
    1、了解負債的分類;
    2、理解負債的含義、特征,借款費用的含義及確認原則;
    3、掌握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和預計負債的核算內容及相應的賬務處理,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的核算內容及其相應的賬務處理,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方法,各種債務重組方式下債務人的賬務處理。
    (八)所有者權益
    考試內容: 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留存收益。
    考核目標:
    1、了解投入資本的主要法律規定,股份制企業及其特征;
    2、理解所有者權益的含義及構成;
    3、掌握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留存收益的構成內容及會計處理方法;股票發行與認購的會計處理。
    (九)收入、費用和利潤
    考試內容:收入;費用;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利潤。
    考核目標:
    1、了解收入、費用的分類;
    2、理解收入、費用的含義及其分類;利潤的構成;
    3、掌握收入的確認與計量,掌握費用的確認和計量,期間費用的核算,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及其會計處理,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凈利潤的分配程序與會計處理方法。
    (十)財務報告
    考試內容:財務報告概述;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財務報表附注。
    考核目標:
    1、了解財務報表的種類及編制的基本要求,報表附注的主要內容;
    2、理解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格式,各種財務報表的作用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3、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原理和編制方法。
    (十一)或有事項
    考試內容:或有事項概述;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或有事項的列報。
    考核目標:
    1、了解或有事項概念;
    2、理解或有事項的特征與分類,或有事項的列報;
    3、掌握預計負債的確認、計量原則和會計處理。
    (十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考試內容: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考核目標:
    1、了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定義及其涵蓋期間;
    2、理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內容及其披露要求;
    3、掌握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
    (十三)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考試內容:會計政策及其變更;會計估計及其變更;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考核目標:
    1、了解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內容;
    2、理解會計政策與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與會計估計變更、前期差錯的概念;
    3、掌握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前期差錯的會計處理方法。
    二、《成本與管理會計》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總論
    考試內容: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成本的概念和分類。
    考核目標:
    1、了解成本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2、理解管理會計的涵義,管理會計的假設與原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3、掌握成本有關概念與分類。
    (二)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考試內容:產品成本計算概述;成本的歸集與分配;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作業成本法。
    考核目標:
    1、了解成本會計工作組織的原則,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
    2、理解成本的經濟含義和作用,成本會計的職能和任務;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掌握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掌握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及分步法的適用范圍、計算程序和具體方法;掌握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三)成本分析與成本管理
    考試內容: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成本管理方法。
    考核目標:
    1、了解成本性態分析的基本假設,成本計算的含義及分類;
    2、理解成本性態、成本性態分析及相關范圍的概念,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
    3、掌握成本按其性態分類,成本性態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變動成本法與完全和成本法的區別,變動成本法與完全和成本法下營業利潤差額產生原因及其變動規律。
    (四)經營決策分析
    考試內容:經營決策分析的基本方法;本量利分析;經營決策中的成本概念運用;經營決策中的生產組織與外包;經營決策中的產能利用與存貨。
    考核目標:
    1、了解經營決策的特點及內容,短期經營決策分析的分類和主要程序;
    2、理解保本點、保利點的概念,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設,經營決策有關成本概念;
    3、掌握本量利分析方法,經營決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應用,對生產組織與外包、產能利用與存貨等相關決策分析。
    (五)全面預算管理
    考試內容:全面預算概述;全面預算的類型與編制方法;業務預算的編制;財務預算的編制;預算實施與管理;預算結果的考評與反饋。
    考核目標:
    1、了解全面預算的作用,預算結果的考評與反饋作用;
    2、理解全面預算及全面預算管理的涵義,全面預算的編制程序;
    3、掌握業務預算的編制、財務預算的編制以及全面預算的體系和編制方法。
    (六)責任會計
    考試內容:責任會計概述;責任中心的類型與基本原則;責任會計的職能;責任會計體系與部門績效考核。
    考核目標:
    1、了解責任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2、理解責任會計的涵義及核算原則;
    3、掌握責任中心的職能、類型,以及三類責任中心之間的關系。
    三、《財務管理》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總論
    考試內容: 財務管理的概念;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的環境。
    考核目標:
    1、了解財務管理環境;
    2、理解財務管理假設;
    3、掌握財務管理的對象、目標。
    (二)財務估值的基礎
    考試內容: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和收益;證券估值。
    考核目標:
    1、了解風險的計量;
    2、理解時間價值、復利現值、復利終值、普通年金、先付年金、遞延年金、永續年金等概念,證券組合風險概念,證券估值方法;
    3、掌握復利現值、復利終值計算及應用,各類年金現值或終值的計算,插值法計算貼現率。
    (三)財務分析
    考試內容: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綜合財務分析。
    考核目標:
    1、了解財務分析基本程序;
    2、理解各項財務指標內涵;
    3、掌握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的各項指標計算公式,杜邦分析方法特征與應用。
    (四)長期籌資決策
    考試內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普通股籌資;長期負債籌資。
    考核目標:
    1、了解企業籌資的渠道,資本結構有關MM理論、權衡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
    2、理解權益資本、債務資本、混合資本等具體籌資方式的優缺點,長期籌資條件,資本結構含義;
    3.掌握個別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邊際資本成本、綜合資本成本、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及聯合杠桿系數的計算。
    (五)投資決策
    考試內容:投資的概念; 投資的現金流量分析;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及其計算。
    考核目標:
    1、了解企業項目投資的概念與意義;
    2、理解現金流量在投資決策中的構成和計算方法,各種折現、非折現評價指標的含義、特點和計算方法;
    3、掌握運用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獲利指數等進行投資決策分析。
    (六)營運資金管理
    考試內容:短期資產管理; 短期籌資管理。
    考核目標:
    1、了解短期籌資決策、短期借款籌資的主要方法;
    2、理解營運資金管理主要內容和方法,最佳現金持有模型、經濟訂貨批量模型假設條件;
    3、掌握現金管理、應收賬款及存貨管理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七)股利分配
    考試內容:利潤分配概述;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股利理論與股利分配政策。
    考核目標:
    1、了解股利分配理論及政策;
    2、理解利潤分配及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
    3、掌握股利支付形式,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及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股利計算方法。
    四、《審計》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審計總論
    考試內容:審計的定義和特征;審計的職能和作用; 審計的分類;審計準則、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
    考核目標:
    1、了解審計的定義和特征、了解審計的分類;
    2、理解審計的職能和作用,審計質量控制的基本規定;
    3、掌握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要求,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種類和原因。
    (二)財務報表審計的核心概念
    考試內容:審計目標;重要性;審計風險;審計證據;審計程序。
    考核目標:
    1、了解管理當局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標間的關系、具體審計目標的確定;
    2、理解管理當局認定的確定,審計證據的分類,審計重要性的含義,審計風險的定義,審計抽樣的概念;
    3、掌握審計證據兩大特征及特征之間的關系,判斷審計證據可靠性一般原則,審計證據的獲取方法(審計程序),審計重要性的確定和運用,審計抽樣分類,抽樣風險與非抽樣風險,審計風險模型及各種審計風險間的關系。
    (三)財務報表審計的思路和步驟
    考試內容: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思路;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
    考核目標:
    1、了解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思路;
    2、理解內部控制的含義,內部控制要素;
    3、掌握風險評估的方法、內容,針對不同重大錯報風險的風險應對,控制測試的含義、性質、時間和范圍,實質性程序的含義、性質、時間和范圍。
    (四)主要業務循環的審計
    考試內容: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生產與職工薪酬循環的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審計;貨幣資金與特殊項目的審計。
    考核目標:
    1、了解主要業務循環審計主要特點;
    2、理解存貨監盤,庫存現金監盤,應收賬款函證等審計方法;
    3、掌握主營業務收入的實質性程序,應收賬款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應付賬款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固定資產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應付職工薪酬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庫存現金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銀行存款的審計目標、實質性程序。
    (五)審計報告
    考試內容:審計意見的形成和類型、標準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非標準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
    考核目標:
    1、了解審計報告的編制和使用要求,審計報告的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2、理解審計報告概念,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概念,審計報告的基本類型、結構和作用,審計調整分錄的編制;
    3、掌握審計意見和審計報告分類,不同類型審計意見適用條件和表達方式,不同種類的審計報告內容和格式。
    第三部分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命題說明
    分數課程分布:除政治理論科目外,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課程因考試內容和題型不同,每門課程分值平均但并不完全規定為30分;
    考試題型:題型主要設有簡答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各題型分值分布大致為:簡答題(20)、論述題(30分)、案例分析題(30分)、計算題(40分);以上題型分值分布說明不含政治理論課程。
    2、參考書目
    (1)戴德明、林鋼、趙西卜主編,《財務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12版。
    (2)孫茂竹、于富生編著,《成本與管理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版。
    (3)荊新、王化成、劉俊彥主編,《財務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8版。
    (4)陳漢文主編,《審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3、考試方式與考試時間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總分150分(其中專業課分數為120分;政治理論由學校統一出題考試,分數為3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4、其他規定
    未盡事宜遵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以及其他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規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添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anjingxinxigongchengdaxue/kaoyanbaolubi_37675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