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文學院導師:戚曉杰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青島大學文學院導師:戚曉杰

青島大學文學院導師:戚曉杰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島大學文學院導師:戚曉杰 正文


戚曉杰,女,山東威海人,1960年出生。1978 年考入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4 年考入蘭州大學中文系,師從黃伯榮教授,獲現代漢語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考入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師從馮春田教授,獲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學位。1987 年畢業分配至青島大學工作至今,1996 年至 1997 年到日本下關大學講學一年。現任青島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2001年晉升),漢語教研室、研究室主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青島大學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始于2007年)人文科學學科組成員。青島市語言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語法修辭。已在《語言文字應用》《世界漢語教學》《古漢語研究》《語言科學》《語文建設》《漢語學習》《修辭學習》《語文建設通訊》(香港)《中國語研究》(日本)等國內外有影響的語言學雜志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包括主編、參編)8部,多次獲得青島市社聯、山東省教委、山東省社聯社科優秀成果獎。參與大型研究課題、獨立承擔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多項,均已按時完成。主要代表性科研成果如下:

編寫著作
1.《〈老乞大〉〈樸通事〉語言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負責撰寫第十二章、十五章。
2.《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1996年5月。任該書副主編,負責撰寫第三章、第七章。
3.《動詞分類和研究文獻目錄總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4.《青島百科全書》,任該書編輯部副主任,負責拼音編輯、語言文字規范等工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9月。
5.《漢語超常表達論》(專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8月。
6.《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負責撰寫第五章動詞、第十章節詞、連詞。
7.《漢語教學與研究文集》(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8.《明清山東方言背景白話文獻特殊句式研究》(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發表論文
1.《介詞結構能否做主語?》,《語言學通訊》1982年11月第6期。
2.《談“(之)所以……是因為……”句式》,《語文建設通訊》(香港)1990年1月第26期。
3.《威海方言的正反問句式》,《煙臺師范學院》1990年第2期。
4.《專有名詞的變通使用及修辭效果》,《語文建設》1993年第7期。
5.《談虛詞的超常表達藝術》,《修辭學習》1995年第1期。
6.《談虛詞的實義化》,《漢語學習》1995年第1期。
7.《談漢語的完成體及其表現形式》,《東方論壇》1995年第3期。
8.《也談“換字廣告”》,《語文建設》1996年第2期。
9.《談兼語的省略及其條件限制》,《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第2期。
10.《談漢語標點符號的超常表達藝術》,《下關市立大學創立四十周年記念論文集》(日本)1996年11月。
11.《漢語中有無me音節》,《語文建設》1996年第10期。
12.《談標點符號的特殊表達功能》,《中國語研究》(日本)1997年10月第39號。
13.《是雙主語句,還是主謂主語句?》,《語文建設通訊》(香港)1997年12月第54期。
14.《關于定語與結構助詞“的”關系的思考》,《東方論壇》1999年第1期。
15.《數字超常表達的藝術》,《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16.《語言觀與漢語規范》,《東方論壇》2000年第4期。
17.《量詞“位”與禮儀》,《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1年2月第66期。
18.《關于量詞“位”規范性的思考》,《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19.《姓氏與修辭》,《語文建設》2001年第4期。
20.《網絡語言特點探微》,《語文建設》2001年第8期。
21.《也談量詞“位”的語義特征》,《修辭學習》2002年第1期。
22.《既非“偏正”,也非“主謂”》,《漢語學習》2002年第1期。
23.《談網絡語言的諧音表義》,《修辭學習》2002年第3期。
24.《多音字的表達藝術》,《國文天地》(臺灣)2002年5月。
25.《從黃廖本教材析句法的演變看漢語析句法的發展趨勢》,《東方論壇》2002年第1期。
26.《關于現代漢語“中心語+后定語”結構》,《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3年6月第74期。
27.《輕聲音節“兒”的入圍條件限制與表達功能》,《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第3期。
28.《詞匯詞與語法詞——無變漢字遮蔽下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癥結之所在》,《東方論壇》2003年第5期。
29.《意譯詞類型歸屬之我見》,《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30.《從語序足句看標題與詞組的區別》,《漢語學習》2004年第4期。
31.《形容詞AAAA式重疊表達及其成因》,《修辭學習》2004年第4期。
32.《語法不能承受之重——〈馬氏文通〉功與過的反思》,《漢字文化》2004年第3期。
33.《定語多義及其相關問題》,《中國語研究》(日本)2004年10月25日第46期。
34.《方位視點變異表達》,《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5年3月第80期。
35.《關于漢語語法研究打通古今的問題》,《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
36.《局部引用應注意的問題》,《語文建設》,2005年第12期。
37.《“中心語+定語”結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東方論壇》2005年第5期。
38.《激進與保守——漢語語法研究現狀的哲學思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39.《從〈聊齋俚曲集〉看漢語動詞拷貝句產生的年代》,《蒲松齡研究》2006年第1期。
40.《〈醒世姻緣傳〉“X+VP+比較標記+Y”式差比句研究》,《理論學刊》2006年第4期。
41.《〈醒世姻緣傳〉“比”字句研究》,《古漢語研究》2006年第1期。
42.《明清山東方言“X+VP+比較標記+Y”式差比句研究》,《語言科學》2006年第5期。
43.《〈金瓶梅詞話〉“比”字句研究》,《云夢學刊》2007年第2期。
44.《“粉碎紙張機”為什么要說成“紙張粉碎機”?》,《語文建設》2007年第5期。
45.《定語多義探微》,《新世紀語言學的新探索》,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46.《排比尾句研究》,《首都教育學報》2008年第5期。
47.《從〈聊齋俚曲集〉看語體對語法的制約》,《中國語研究》2008年10月25日第50期。
48.《漢語口語、書面語分裂性研究》,《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49.《深邃與前瞻:〈語義語法學導論〉》,《漢語學習》2009年第4期。
50.《一種特殊的“名+動”式組合》(日本),《中國語研究》2009年10月8日第51期。
51.《漢語量詞帶定語現象的進一步考察》,《魯東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52.《“~嫂”式稱謂語研究》,《首都教育學報》2010年第7期。
53.《漢英計量范疇表達差異性探析》,《中國語研究》(日本)2010年10月8日第51期。
54.《詞匯詞與語法詞:當今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癥結之所在》,《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55.《〈馬氏文通〉語言學價值的現代反思》,《東方論壇》2010年第6期。
56.《談漢語句式結構的層面滲透——以〈醒世姻緣傳〉中的兩種基本句式為例》,《古漢語研究》2011年第1期。
57.《漢語量詞帶定語現象的功能考察》,《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11年3月第97期。
58.《“復旦大學前一站”為什么會產生歧義?》,《漢語學習》2011年第2期。
59.《為什么還說漢字是表意文字?》,《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二位,與黃伯榮先生合作)


成果反響與獲獎
1.《〈老乞大〉〈樸通事〉語言研究》一書,1992年獲甘肅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談漢語的完成體及其表現形式》一文,1998年獲青島市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漢語方言語法類編》(180萬字)一書,在漢語語法學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著名語言學家、國家語委主任王均教授親自為本書作序。丁崇明先生《語言研究領域一項很有意義的系統工程——評〈漢語方言語法類編〉》一文(見《漢語學習》1998年第2期)給予極高評價。1997年獲青島大學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年獲青島市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一書,產生很大反響。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教授為本書作序,給予很高評價,該序言發表于《語文研究》1994年第4期上。
5.《談漢語標點符號的超常表達藝術》一文,1999年獲十二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動詞分類和研究文獻目錄總覽》一書,1999年獲十三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談漢字的示形作用》一文, 1999年獲十三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8.《漢語超常表達論》一書(專著),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教授親自為本書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黃伯榮教授撰寫的書評《修辭學研究的新視角——評〈漢語超常表達論〉》一文發表于《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認為該書“構建出一個超常表達修辭學的新框架、新體系。這種修辭學研究中觀察視角的更換,對于發現傳統修辭理論所遮蔽的一些認識盲點,彌補以往傳統修辭學所存有的薄弱之處,糾正以往傳統修辭學研究中存有的偏差,推進漢語修辭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漢語超常表達論》一書,2001年獲青島大學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十五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獲十六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9.《青島市大百科全書》一書,2000年獲十四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0.《從黃廖本教材析句法的演變看漢語析句法的發展趨勢》(《東方論壇》2002年第1期)一文,為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三版)教學說明與自學參考》一書全文轉載。
11.《量詞“位”與禮儀》一文,2002年獲十六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一書,2002年十六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3.《山東省漢語言文學(本科)試點專業改革》(課題組核心成員之一,共五人),2004年獲青島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省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
14.《輕聲音節“兒”的入圍條件限制與表達功能》一文,2004年獲第十八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5.《局部引用應注意的問題》(《語文建設》,2005年第12期)一文,為《第二屆全國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參考資料及試題》轉載。
16.指導畢業生論文《“名詞性語素+量詞性語素→名詞”結構探微》一文,獲2005年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獎。
17.《〈醒世姻緣傳〉“比”字句研究》一文,2007年獲二十一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8.《明清山東方言背景白話文獻特殊句式研究》一書(專著),2008年獲二十二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年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9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先生撰寫的書評《〈明清山東方言背景白話文獻特殊句式研究〉評介》發表于《東方論壇》2008年第5期,給予很高評價。
19.《從〈聊齋俚曲集〉看語體對語法的制約》一文, 2009年獲二十三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科研立項
1.《漢語超常表達》,省教委科研項目,1999年立項,0、3萬元,已結項。
2.《跨文化的漢語語法學》,青島大學文科基地科研項目,2001年立項,3.5萬元,已結項。
3.《明清山東方言背景語料句式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5年立項。項目編號:05BYZ04,已結項。
4.《明清山東方言句式研究》,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8年立項,2萬元。項目編號:QDSKL080126,已結項。
5.《〈老乞大〉〈樸通事〉語法研究》,山東省“十一五”強化重點建設人文社科基地規
劃課題(東亞中心),2009年立項,2萬元。
6.《提升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機制研究》,青島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課題,2009年立項,0.6萬元。
綜合獎勵情況
1.2001年9月被評為青島大學優秀教師。
2.2001年1月被評為青島市社科聯優秀學會秘書長。
3.2003年7月被評為青島大學文學院優秀教師。
4.2005年1月被評為2004年度青島市社科聯優秀學會工作者。
5.2010年6月被評為青島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青島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青島大學考研分數線、青島大學報錄比、青島大學考研群、青島大學學姐微信、青島大學考研真題、青島大學專業目錄、青島大學排名、青島大學保研、青島大學公眾號、青島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青島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青島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青島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qdu/yanjiushengdaoshi_55842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