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1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

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簡介 正文

 
學院簡介
 
 
作者:超級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8-12-21
 
瀏覽次數:4178次
 
 
20世紀50年代建校初期,學校便致力于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知識分子,組織教師和學生參與了民族識別和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等工作,60年代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了青海特有民族撒拉族和土族歷史調查和研究,并形成了相應成果,為廣泛開展民族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0年5月,經青海省委批準,整合學校相關師資力量,成立了民族研究所,設置民族歷史教研室和民族理論教研室,之后根據需要逐步成立了語言文字、民俗、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等教研室。1983年獲得中國民族史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務院首批批準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1995年,該碩士點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重點學科,在2000年和2002年青海省政府組織的兩次專家組評估中均被評為優秀。2000年,獲得了民族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民族學學科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5年獲得民族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是我省最早獲得的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點,招收包括民族學二級學科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碩士研究生。同時獲得了人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又獲得了中國史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至此,本學院除了民族學、中國史兩個一級學科授權點之外,還有人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所建設學科橫跨民族學、中國史和社會學三個一級學科,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學為核心的特色優勢學科群。2009年經青海省機構和編制辦公室批準,民族研究所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17年獲批社會學一級碩士學位點,2019年正式開始招生。2018年獲批民族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19年正式招生。2019年蒙古語言文學系正式并入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增加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點,并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方向)本科專業并入學院。2019年社會工作專業從馬克思主義學院轉入民族學與社會學學學院,學院現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方向)、社會工作、社會學三個本科專業。現有民族學教研室、歷史學教研室、宗教學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民俗學教研室、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教研室、語言與翻譯教研室、文史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等9個教研室。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學院緊緊抓住青海省對民族學和中國民族史兩個省級重點學科支持良機,在資金投入、學術環境、硬件建設、學術方向的凝煉、學術梯隊的培育等方面給予了重點建設。自2001年以來,投入40萬元成立了影視民族學實驗室;2006年建立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礎數據庫實驗室,獲得教育部90萬元的資助;2007年建立民族學特色優勢學科研究基地,獲得財政部200萬元資助。2011年,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被國家民委批準為“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2015年獲批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民族問題研究青海基地”,并獲得10萬元經費資助。2017年獲批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青海研究基地”。在青海省民族民俗文物陳列室基礎上,建立了頗具規模的民族學博物館,館藏品達1000余件,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專業文獻資料室,專業藏書3萬余冊。同時,大力加強學術陣地建設,提高辦刊質量,學院主辦《青海民族研究》和《青藏高原論壇》兩份雜志,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3個期刊評價權威機構確定為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民族學類核心期刊。 
 
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以匯聚一流人才、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打造了“青藏高原民族區域發展與社會管理”“中國民族史(青藏高原民族歷史文化)”“青藏高原民族社會研究”“青藏高原族群與區域文化”等四個學科團隊。截至2019年,學院共有47名教師,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5名,講師及以下7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4名,在讀博士學位教師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入選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青海省“135”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9人,民族學團隊被青海省人才辦確定為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小高地”,基本形成了一支高職稱、高學歷、高學位、高學術水平的教師團隊。 
 
重視和加強科研工作,學術積淀和研究成果豐厚。自學院成立以來,出版專著170余部,發表論文2000多篇,總共承擔國家社科規劃辦課題38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區域研究項目2項,國家民委、青海省社會基金項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門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70余項,自擬項目70余項,獲得各種項目經費支持700余萬元。自1986年以來,本院教師科研成果獲得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24項;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2項;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其他各類省部級以上榮譽獎50余項。  (更新時間:2020年1月) 
 
青海民族大學

添加青海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青海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青海民族大學報錄比、青海民族大學考研群、青海民族大學學姐微信、青海民族大學考研真題、青海民族大學專業目錄、青海民族大學排名、青海民族大學保研、青海民族大學公眾號、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青海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青海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qinghai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28117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