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導師:王學典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導師:王學典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導師:王學典 正文
王學典 教授,山東滕州人,1956年3月生,1979年9月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系;1986年7月該系史學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8年被評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院長。2006年調任《文史哲》雜志主編,并兼任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主要致力于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研究、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史研究,尤長于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及史學思潮研究。目前開設當代史學理論前沿、中外史學經典名著研究、中國現代史學思想史專題、“五四”以來主要史學流派研究、中國現代史學名家研究等課程。
現已出版《歷史主義思潮的歷史命運》、《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等多部專業學術著作,并主編有《述往知來——歷史學的過去、現狀與前瞻》一書,編選有翦伯贊文集《歷史理念》、黎澍文集《歷史文化》等。其中,《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在知識界贏得較高聲譽,而《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一書則被普遍認為是近50年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拓荒之作,為海內外同行所矚目。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史哲》及《史學理論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刊發論文70余篇。
近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3 項:山東文獻集成、古史辨與古籍整理研究、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科研經費總額1000余萬元。
聯系方式:xdwang@sdu.edu.cn
附:主要論著及相關資料索引
著作
1.《歷史主義思潮的歷史命運》(33.7萬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3月出版,1995年 8月重印;
《讀書》雜志1994年9期刊登何祚榕的長篇書評文章;
《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2期刊登丁守和的長篇書評文章,此篇書評《新華文摘》1995年9期作為要文轉載;
《文史哲》1994年4期刊登孟祥才的書評文章;
《歷史學年鑒·1995》專門介紹、評價此書;
《文匯讀書周報》刊登本書出版消息。
2.《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33.1萬字)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1998年6月重印,2000年第二版第三次重印;
《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2期刊登長篇書評;
《20世紀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在正文中三處介紹評價此書;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載文認為此書對一些問題的“探討極為精湛”;
中山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博士點將此書列為論述20世紀學術史的五本必讀書之一;
《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在封二介紹此書;
《學術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新書集錦”欄目介紹此書;
《歷史學年鑒·1997》專門介紹、評價此書;
眾多學者在他們的專著、論文中稱引此書。
3.《史學概論教學大綱》(原國家教委高教司編,主要撰稿人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4.《〈隋書〉選譯》(20萬字)
濟南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5.《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31.4萬字)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
6.《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25.4萬字)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000年9月重印。
《全國新書目》雜志2000年10期在“特別推薦”欄目中推薦此書,并給予高度評價;
《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9日刊發專文評論此書;
《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16日刊發專文評論此書;
《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10月17日刊發專文評論此書;
《書摘》雜志2000年12期對此書作了長篇摘錄;
《作家文摘》雜志2001年1月19日對此書作了專版摘錄;
《文匯報》2001年4月2日對此書作了專版摘錄;
《文摘報》2001年4月6日對此書作了專版摘錄;
《兩本關于顧頡剛的新書》,《書品》2001年第3期對此書作了評介;
《好書告訴你》(羅志田),《中華讀書報》2001年11月21日向讀者推薦此書;
《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2期刊發長篇書評;
《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1期刊發長篇書評。
7.《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32萬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中華讀書報》2002年8月7日刊發專文評論此書,此篇書評又被人民網、學術批評網等各大學術網站轉載;
《中國學術》2003年3期發表專門評論文章。
8.《述往知來——歷史學的過去、現狀與前瞻》(30萬字)
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論文 (非專業非主要研究方向上的論文不具)
1. Jian Bozan’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a’Historic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June 1991.
2. Historiography Trends in New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1996.
3.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2004.
4.《新時期史學思潮的演變》
《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2期;
《新華文摘》1994年6期全文轉載;
《歷史學》1994年6期轉載;
《歷史學年鑒·1995》摘要評價;
《文摘報》1994年4月10日摘要報道。
5.《翦伯贊與中國歷史科學的理論建設》
《歷史研究》1990年3期。
《中國現代史》1990年7期轉載。
6.《近五十年的中國歷史學》
《歷史研究》2004年1期(紀念《歷史研究》創刊50周年專號);
《新華文摘》2004年8期主體轉載;
《歷史研究》2004年4期發表《對〈近五十年的中國歷史學〉一文的幾點看法》的文章,回應此文;
《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年3期節要轉載此文。
7.《關于歷史創造者問題的討論》
《文史哲》1988年1期
《人民日報》1988年2月22日摘要介紹;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2月26日摘要介紹;
《解放軍報》1988年3月18日摘要介紹;
《文匯報》1988年3月6日摘要介紹;
《文摘報》1988年2月11日摘要介紹;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8年3期摘要介紹;
《歷史學》1988年3期轉載;
《文史哲》1988年 3期發表黎澍的回應文章;
《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黎澍著)一書收錄此文。
《世紀回望》(20世紀重要論文選編,張岱年主編)一書收錄此文。
8.《階級觀點再認識》
《史學理論》1988年2期。
《文摘報》1998年8月3日摘要介紹;
《中國史研究動態》1988年10期摘要介紹;
《中國歷史學年鑒·1989》摘要介紹;
《新華文摘》1988年10期作為要文轉載;
《歷史學》1988年8期轉載;
《史學理論》1988年4期發表學者沈立邦的回應文章;
《東岳論叢》1990年1期發表學者孟慶仁的回應文章;
《中國改革備忘錄》一書認為此文的基本論點“是1988年史學界理論研究的一大突破”。
9.《實證追求與闡釋取向之間的百年史學》
《文史哲》1997年6期;
《新華文摘》1998年3期作為要文轉載。
10.《翦伯贊:整合兩大學術譜系的史壇巨子》
《北京大學學報·北大百年校慶紀念特刊》1998年2期。
11.《從偏重方法到史論并重——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歷史科學的變動之一》
《文史哲》1991年3期;
《歷史學》1991年9期轉載。
12.《歷史研究的致用寓于求真之中》
《文史哲》1993年6期;
《歷史學》1994年3期轉載。
13.《關于建立“史學社會學”的初步設想》
《文史哲》1995年3期;
《新華文摘》1995年9期摘要刊載。
14.《中國當代史學思想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答客問》
《文史哲》》1996年6期。
15.《德才學識兼具的一代良史翦伯贊》
《文史哲》1997年1期。
16.《全國史學理論討論會在天津召開》
《文史哲》1986年6期。
《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
17.《“歷史”與“科學”》
《文史哲》2000年3期;
《新華文摘》2000年9期全文轉載。
18.《80年代的“新啟蒙”與黎澍》
《文史哲》2002年2期。
19.《探索中國當代史學思潮的變遷——王學典教授訪談錄》(鄧京力采訪)
《文史哲》2001年3期。
20.《人文前沿•特約評論人語》
《文史哲》2004年4期。
21.《人文前沿•特約評論人語》
《文史哲》2004年6期。
22.《放逐“現實” 回避“問題”:90年代學風的致命傷》
《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8期;
《新華文摘》2004年21期作為要文轉載;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5期轉載。
23.《〈“歷史與現實”關系問題的再檢討(筆談)〉編者按》
《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8期;
《新華文摘》2004年21期轉載。
24.《“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知識論命題》
《史學月刊》2003年1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1期轉載;
《紀念顧頡剛先生誕辰110周年論文集》一書收錄此文。
25.《歷史科學的基本觀念在變動》
《近代史研究》1993年1期。
26.《翦伯贊與中國當代史學界的歷史主義思潮》
《史學理論》1987年2期。
《史學情報》l988年1期摘要介紹;
《歷史學》1987年5期轉載。
27.《史學,危機何在》
《史學理論》1988年3期。
28.《從強調一般到注重特殊——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歷史科學的變動之一》
《史學理論研究》1992年4期;
《歷史學》1993年2期轉載。
29.《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史上的一部“掘井”之作》
《史學理論研究》1993年2期。
30.《歷史研究的民間取向值得倡導》
《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3期
《史學新書評•1999年》一書收錄此文;
《1997——1999年史學評論狀況評析》(《史學月刊》2001年2期)重點評析了此文。
31.《向內轉:市場經濟背景下歷史的應有選擇》
《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2期
32.《從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歷史科學的動向之一》
《史學月刊》1999年1期。
33.《史學界的思想解放應向縱深發展》(合作)
《回顧與展望》國家教委社科中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34.《新時期十年史學思潮演變》
(香港)《法言》1989年3期。
35.《五十年代初期的史界傳統學人》
《讀書》1995年5期。
《流年歲影》(張中行著)一書充分肯定此文的學術價值;
《中國現代學術文化隨筆》一書收錄此文;
《重讀大師》一書收錄此文。
何兆武在《讀書》1995年10期著《若干回憶》回應此文。
36.《良史的命運:翦伯贊之死的文化意味》
《讀書》1998年12期;
美國《華夏文摘》(“全球首家中文電腦期刊”)全文轉載;
《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靈歷史》一書收錄此文。
37.《斯大林地理環境觀評析》
《山東大學學報》1988年4期;
《馬克思主義研究》1989年3期轉載。
38.《發掘鄉村:21世紀初葉中國歷史知識的增長點》
《山東大學學報》1999年3期。
《歷史學》1999年11期轉載。
39.《征服與同化是既定歷史條件下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
《東岳論叢》1989年1期;
《文摘報》1989年2月25日摘要介紹;
《歷史學》1990年3期轉載。
40.《偶然性、可能性與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東岳論叢》1992年4期;
《歷史學》1992年11期轉載。
41.《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中的歷史主義學派論略》
《東岳論叢》1995年1期;
《新華文摘》1995年5期摘要刊載;
《歷史學》1995年3期轉載。
42.《〈中國歷史學反思專欄〉編者按》
《山東社會科學》1988年3期。
43.《建國后農民戰爭史研究的反思》
《山東社會科學》1988年3期;
《光明日報》1988年8月報道。
44.《在反封建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入地研究胡適》
《山東社會科學》1989年 1期。
45.《新時期十年的歷史學評估》(合作)
《山東社會科學》1989年 1期;
《歷史學》1989年3期轉載。
46.《〈毛澤東的歷史理論再認識專欄〉編者按》
《山東社會科學》1989年3期。
47.《毛澤東關于農民戰爭論述的理論意義》
《山東社會科學》1990年2期。
48.《評〈政治與科學之間的歷史編撰〉》(合作)
《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1期;
《歷史學》1992年3期轉載。
49.《史學的新世紀:走學科整合之路》
《山東社會科學》1993年1期。
50.《論翦伯贊關于歷史學社會作用的理論》
《歷史教學問題》1989年5期;
《歷史學》1989年 12期轉載。
51.《為創造歷史而研究歷史》
《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1期。
52.《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評翦伯贊〈歷史哲學教程〉》
《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總7期)。
53.《唯物史觀派史學的合法性危機及其克服》
《山東大學報》1999年1月6日。
54.《從“五四”到“抗戰”:唯物史觀派歷史觀念的重要變動》
《齊魯學刊》2000年3期。
55.《“假問題”與“真學術”:中國社會形態問題討論的一點思考》
《東岳論叢》2000年4期。
56.《語境、政治與歷史:義和團運動評價50年》
《史學月刊》2001年3期;
《中國近代史》2001年7期轉載;
《義和團研究一百年》一書收錄此文。
57.《歷史是怎樣被敘述的——論歷史知識的人文主義屬性》
《我的人文觀》,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國學者心目中的科學與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8.《五朵金花:意識形態語境中的學術論戰》
《文史知識》2002年1期;
《北京日報》理論版2002年6月3日轉載;
《文匯讀書周報》2002年1月25日摘要推薦此文。
59.《思想史上的“80年代”:新時期黎澍側記》
《學術界》2002年1期。
60.《近20年間中國大陸史學的幾種主要趨勢》
《山東社會科學》2002年1期。
61.《20世紀唯物史觀派史學的學術史意義》(合作)
《東岳論叢》2002年2期;
《新華文摘》2002年8期摘要刊載。
62.《論歷史研究的客觀性問題》
《東岳論叢》2004年1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學術文摘》2004年2期轉載。
63.《〈名家主持:后現代主義與歷史學〉編者按》
《東岳論叢》2004年1期
64.《十九世紀的自然科學與歷史學:塑造、同化與區別》
《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2期;
《科學技術哲學》2004年4期轉載。
65.《現代學術史上的唯物史觀——論作為“學術”的馬克思主義》
《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11期。
66.《中國智慧與西方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是可能的——衛禮賢〈中國心靈〉及其〈中國經濟心理〉讀后》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期;
《東西方之間——中外學者論衛禮賢》一書收錄此文;
《衛禮賢:兩個世界的使者》(德文版,2003年,主編克勞斯·黑爾舍)收錄此文。
67.《從排斥政治到兼容政治——評〈中國政治通史〉》
《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4期。
68.《大學校史與學術史的關聯——讀〈青島海洋大學大事記〉》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4年6期。
69.《一份正在崛起的學術期刊:評〈山東社會科學〉》
《光明日報》2004年10月28日C1版。
70.《學術著作是活歷史》
《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9日《青春中華首屆中國青少年讀書周特刊》。
71.《特約評論人語》,《文史哲》2005年4期
72.《從“歷史理論”到“史學理論”——新時期以來中國史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6期
73.《意識形態與歷史:近50年來農戰史研究之檢討》,《史學月刊》2005年7期
74.《特約評論人語》,《文史哲》2006年2期
75.《從“戰士”到“學者”——訪老輩史學家趙儷生先生》,《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3期
76.《在創造歷史中研究歷史》,《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4期
77.《選擇一種更符合學術本性的論文注釋體例》,《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 6期
78.《歐洲漢學與美國中國學對峙下的民國史學界》,《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 5期
79.《唯物史觀派史學的學術重塑》,《歷史研究》2007年 1期
80.《“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是如何被敘述的——對學術史書寫客觀性的一種探討》,《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年2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山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大學報錄比、山東大學考研群、山東大學學姐微信、山東大學考研真題、山東大學專業目錄、山東大學排名、山東大學保研、山東大學公眾號、山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andongdaxue/daoshi_494474.html
推薦閱讀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衛忠
基本情況介紹陳衛忠,男,年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曹升樂
基本情況介紹曹升樂,男,年月,博士,教授,年任博導。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教學指……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唐春安
基本情況介紹唐春安,男,年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特邀研究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顧金才
基本情況介紹顧金才,男,年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巖土工程與防護工程地質力學模型試驗研究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項,二等獎項,三等獎項。年被……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鄔愛清
基本情況介紹鄔愛清,男,年月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長江科學院巖基研究所所長,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周學軍
基本情況介紹周學軍,男,年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年聘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介紹學科專業:工程力學研究方向及內容: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力學效應理論及應用取得科研成果情況近三……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有志
王有志,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評估與維修加固、大型橋梁工程施工過程重大力學問題及新型道路路面結構、新型結構材料開發研究。先后承擔完成了等項國家重大工程科研……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青來
陳青來,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英聯邦國家憲章注冊結構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結構科學哲學、結構系統方法、結構減震隔震。曾主持完成多項結構設計、校核。現為科……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廣月
王廣月,教授,碩士生導師,土木學科主任。主要從事地基基礎及加固、建筑物安全評估與監控、施工技術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負責完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物老化病險量化評價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健
劉健,博士,副教授,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結構計算分析、安全評估與監控,數據分析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參加了多項國家基金和大型工程科研項目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振華
劉振華,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結構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大跨度空間結構的計算理論與分析方法、大跨度屋蓋結構(包括薄膜結構)的風振響應機理及抗風……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王培軍
王培軍,男,博士,講師。中國建筑學會抗震防災分會結構抗火專業委員會委員,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試驗室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結構抗火性能和設計理論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余篇,其……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侯和濤
個人簡介侯和濤,男,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土木工程系支部書記,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鋼框……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陳瑛
個人簡介陳瑛,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先進復合材料力學及工程應用、建筑結構抗震、建筑結構損傷檢測與加固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了主持了一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項山東省優……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宋修廣
宋修廣):博士(后),教授碩士生導師,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地基處理、邊坡加固、土動力學、路基路面工程。近年來,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承擔完成了許多重大項目研究……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商慶森
商慶森,理學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道路與橋梁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山東大學學報編委。主要從事道路結構設計理論與道路材料的研究。在道路結構的力學模型、道路病害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姚占勇
基本信息:姚占勇,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公路學會常務理事,《中外公路》編委等。主要從事路基、路面結構與材料的研究。結合重大高速……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劉樹堂
劉樹堂,男,教授,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交通系主任。主要從事道路施工、路基穩定性和路面結構及路面材料的研究。在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理論等方面建立了若干原創性物理型公式。主持……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崔新壯
崔新壯,山東壽光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年破格晉升教授,年組建山東大學黃河沖淤積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為中心主任,山東省道路與鐵道工程重點學科路面病害機理與養護方向學術帶頭人……
日期:10-09 閱讀量:20 -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導師:楊曉光
楊曉光,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交通學科兼職碩士生導師,工學博士,同濟大學責任教授,交通學科主任、智能交通工程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
日期:10-09 閱讀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