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亞江

發布時間:2021-10-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亞江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亞江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亞江 正文


  姓名 李亞江 出生年月 1954.12
  性別 男 學歷: 博士
  專業技術職務 教授 博導聘任時間 1999.11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78年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焊接專業,1978-1980年在貴州四機部4191廠工藝科任技術員;198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山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山東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現為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晉升副教授,1998年晉升教授,1999年晉升博士生導師。從事材料加工工程專業(連接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從事合作研究;2007年赴俄羅斯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Bauman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從事合作研究。與國內外同行學者建立了密切的國際合作關系。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熟悉國內外先進材料焊接研究動向。
  
  研究領域介紹
  從事材料加工工程專業(連接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先進材料及特種連接技術。主要從事金屬、非金屬同種或異種先進材料的焊接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特別是有關航空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目前在研課題為:異種材料焊接工藝及接頭區組織性能研究,如Fe3Al金屬間化合物焊接及數值分析、先進陶瓷/鋼的特種焊接研究,鈦、鋁、鎂等輕金屬的焊接及接頭區組織性能,航空疊層復合材料及超高強異種材料的特種焊接研究等。
  指導博士生8人,碩士生14人。

  主要講授的課程:
  1)本科生專業課:焊接冶金學—材料焊接性
  2)碩士研究生課程:材料連接技術
  3)博士研究生課程:界面擴散理論
  
  取得科研成果情況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其中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4項、省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并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所完成的博士論文獲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勵。2005年獲山東大學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90多篇,其中有120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多次獲中國焊接學會優秀論文獎。出版專著和譯著10多部,主編全國統編教材《焊接冶金-材料焊接性》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特種連接技術》。

  主要獲獎成果
  1)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6),異種材料焊接區組織結構與性能的相關性
  2) 山東省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金屬間化合物異種材料擴散焊工藝及接頭性能
  3) 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高強鋼熔合區及熱影響區組織性能研究
  4) 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高強度異種鋼焊接技術
  5) 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復合滲鋁鋼管焊接工藝

  主要專利成果
  1) 鐵三鋁基合金與鋼的添加活性中間層的擴散焊工藝(專利號ZL 2004 1 0023495.6)
  2) 一種鎂與鋁異種金屬間的熔焊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42591.X)
  3) 一種使銅-鋁接頭結合強度高的擴散釬焊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44627.8)
  4) 800MPa高強度鋼的不預熱焊接工藝(專利號ZL2006 1 0070181.0)
  5) 一種鈦與鋁異種有色金屬的擴散連接方法(專利號ZL2006 1 00689575)
  6) 一種添加活性中間合金擴散連接陶瓷與鋼的方法(專利號ZL 2005 1 0043803.6)

  主要著作
  1) 特殊及難焊材料的焊接,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1
  2) 焊接組織性能與質量控制.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3
  3) 有色金屬焊接及應用,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4
  4) 低合金鋼焊接及工程應用,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4

  主要論文
  1. Division and microstructure feature in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Fe3Al/Q235 diffusion bonding,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5, 288 (2): 521~525 (SCI、EI收錄)
  2. Microstructure performance on TIG welding zone of Fe3Al and 18-8 dissimilar material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07, 11 (3):133-136 (SCI、EI收錄)
  3. Diffusivity of Al and Fe near the diffusion bonding interface of Fe3Al with low carbon steel,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5, 28 (1): 69~74 (SCI、EI收錄)
  4. Fe3Al/18-8不銹鋼擴散焊界面附近的元素擴散, 金屬學報, 2005, 41 (2): 150~156 (SCI、EI收錄)
  5.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hydrogen diffusion in fusion zone of HQ130 high strength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5, 161 (1): 423~429 (SCI、EI收錄)
  6. FEM calculation and effect of diffusion hydrogen distribution in the fusion zone of super-high strength steel,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04, 31: 57~66 (SCI、EI收錄)
  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esidual stress in the welded zone of a high strength steel,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4, 27 (2): 127~132 (SCI、EI收錄)
  8. Technology and interface structure for diffusion bonding of Fe3Al/18-8 dissimilar materials,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 1484~1488 (SCI、EI收錄)
  9. TEM analysis in the interface of diffusion bonding for Fe3Al/Q235 dissimilar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19 (1): 81~84 (SCI、EI收錄)
  10. Characterisation of interface in diffusion bonded Fe3Al/Q235 carbon steel dissimilar materi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19 (2): 227~230 (SCI、EI收錄)
  11. X-ray diffraction and TEM analysis of Fe-Al alloy layer in coating of new hot dip aluminized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19 (5): 657~660 (SCI、EI收錄)
  12. Fine structure in the inter-critical heat-affected zone of HQ130 super-high strength steel,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3, 26 (2): 273~278 (SCI、EI收錄)
  13. XRD and TEM analysis of microstructure in the welding zone of 9Cr-1Mo-V-Nb heat-resisting steel,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2, 25 (3): 213~217 (SCI、EI收錄)
  14. Phase constitution near the interface zone of diffusion bonding for Fe3Al/Q235 dissimilar materials, Scripta Materialia, 2002, 47 (12): 851~856 (SCI、EI收錄)
  15. Microstructure and XRD analysis in the brazing zone of a new WC-TiC-Co hard alloy,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2, 37 (5): 941~948 (SCI、EI收錄)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省(部)級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等十多項科研課題。在研項目科研經費總計約150多萬元,主要包括: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874069): 高溫疊層復合材料電子束焊及性能穩定性的研究, 31萬元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375088): Fe3Al復合材料擴散焊及界面結構的相關性, 24萬元
  3. 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基金(200804220020): 疊層復合材料熔焊及性能穩定性的研究, 6萬元
  4. 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07GG10004016): 鐵鋁金屬間化合物脈沖熔焊工藝及應用, 14萬元
  5. 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Y2003F05、Y2007F54): 金屬間化合物異種材料擴散焊、脈沖熔焊研究, 15萬元
  6. 國家訪問學者基金2項: 含液態擴散基因的異種材料真空擴散焊, 11萬元
  7.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3項: Mg、Al、Ti異種材料連接研究, 8萬元
  8. 橫向合作研究項目6項,合計科研經費40多萬元
  此外還主持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以及莫斯科鮑曼國立科技大學的國際合作項目2項,分別為新材料擴散焊界面的計算機數值分析、航空航天新材料的焊接性研究及應用。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山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大學報錄比、山東大學考研群、山東大學學姐微信、山東大學考研真題、山東大學專業目錄、山東大學排名、山東大學保研、山東大學公眾號、山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山東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andongdaxue/daoshi_49512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