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導師介紹-海洋學院

發布時間:2017-08-0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導師介紹-海洋學院

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導師介紹-海洋學院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導師介紹-海洋學院 正文

  博 士 生 導 師 簡 介

  周應祺,男,上海海洋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農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漁具力學、魚類行為學、流動資源經濟與漁業管理。著有教育部面向 21 世紀教材《漁具力學》以及 100 多篇學術論文。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第七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育指導委員會水產學科組組長、《水產學報》、《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Fisheries Research 》和《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等學術刊物的編審委員、亞洲水產學會理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水產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漁業協會遠洋漁業分會總顧問等。曾任上海海洋大學校長、上海水產學會理事長、上海市漁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等。主持“中國漁業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及規劃”等研究項目,籌建“捕撈航海模擬訓練實驗室”等。曾獲國家教育成果一、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等。 1992 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999 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1 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4 年獲“上海市優秀回國人才”稱號。
  E-mail: yqzhou@shou.edu.cn

  黃碩琳,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副校長 , 博士生導師。 1988 年 7 月研究生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海洋開發的法律、經濟和政策制訂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法、國際漁業法、漁業政策和漁業管理。兼任《上海海洋大學學報》副主編、《水產學報》編委、《海洋漁業》編輯部副主任委員、農業部第七屆科技委委員、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中國水產學會水產捕撈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海洋湖沼學會環境與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水產學會副理事長。 1997 年經農業部批準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
  E-mail: slhuang@shou.edu.cn

  陳新軍,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水產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海洋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特聘專家,中國遠洋漁業分會魷釣技術組組長、東海區漁業資源、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大洋生物資源開發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國際水產類頂級刊物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漁業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漁業資源經濟學等。 2002 年上海市科技啟明星, 2004 年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 2006 年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第一屆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2006 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2008 年上海市領軍人才。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主編教材 3 本,專著 4 部,參編教材 2 本,發表論文近 160 余篇。
  E-mail: xjchen@shou.edu.cn

  章守宇,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3~1998 年留學日本國立高知大學和愛媛大學,分別獲栽培漁業農學碩士和海洋環境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漁業資源與環境、海洋生態系統工程、漁業工程等。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863 計劃課題 10 多項,圍繞人工魚礁、天然藻場、海洋牧場、養殖網箱的相關理論和應用進行探索,注重與沿海各地生物資源增殖與養護、棲息地生態修復與評價等實際工作的結合。發表論文近 50 篇、專利若干項。
  E-mail:syzhang@shou.edu.cn

  許柳雄,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漁具漁法、金槍魚漁業資源開發及管理。兼任中國漁業協會遠洋漁業分會金槍魚漁業技術組組長、上海市水產學會捕撈專業分委會主任,教育部教育指導委員會水產學科組秘書。負責上海市重點學科捕撈學、國家特色專業 -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負責我國金槍魚漁業國家科學觀察員計劃。 2000 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1 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2007 年獲上海市育才獎。主編或副主編出版“漁具理論與設計學”、“漁具力學”等教材和專著 5 部,發表論文 30 余篇。 E-mail:lxxu@shou.edu.cn

  宋利明,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漁業系主任,博士,中國遠洋漁業分會金槍魚技術組核心成員,曾到“美洲間熱帶金槍魚委員會( IATTC )”做訪問學者。獲“ 2003 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后備人選”、“ 2007 年度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 2008 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等教育獎勵和稱號。研究方向:金槍魚漁業、底層延繩釣漁業和網箱養殖工程等領域的研究。作為項目主持人先后承擔農業部公海漁業資源探捕項目、上海市教委項目 7 項,取得一些有重要學術意義和重大應用價值的成果,為我國在金槍魚類研究方面達到國內領先、 國際知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我國金槍魚漁業科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 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進步獎 2 次、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成果進步獎 2 次。自 1999 年起,代表中國漁業科學家參加世界金槍魚漁業國際管理組織的有關會議近 20 次,在會上交流論文 20 多篇。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 30 篇,其中 SCI 期刊 2 篇,參編教學參考書 4 本,獲專利 1 項。
  E-mail:lmsong@shou.edu.cn

  陳勇,男,美國緬因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漁業種群動力學、漁業資源評估、漁業資源管理、漁業生態學、漁業生物統計及計算機模擬等。迄今共發表論文 48 余篇,其中絕大多數為 SCI 收錄論文,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國際合作足跡踏遍美、加、澳 , 新西蘭、科威特等。

  李曉鋒,男,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 (NOAA) 國家環境資料信息總署 (NESDIS) 研究員,主要從事遙感海洋學、遙感物理、物理海洋學、海洋漁業遙感應用研究等方面海洋遙感研究。近年來,在國際遙感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 20 多篇,其中大多數為為 SCI 收錄。 2002 年 8 月部分工作被世界最高科研刊物之一 NATURE 介紹。

  林明森,男,國家海洋局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工作 , 研究員。從事海洋遙感、衛星地面資料處理系統建設技術、水色衛星產品處理算法與軟件、散射計反演海面風場的反演方法、超音速粘性鈍錐繞流的數值計算和水動力學的湍流數值計算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項重大項目,在重大專項工程建設中,獲得了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和國內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余篇,多篇論文被 SCI 和 EI 收錄。共負責和參加科研項目 70 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3 項、三等獎 1 項、青年科技獎 2 次。

  陳長勝,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吾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學博士 , 正教授。研究范圍包括大洋西邊界急流,大陸架波動,近岸急流,海洋鋒面動力學,邊界層理論,河口動力學,沉積物動力學和淺海、河口、濕地以及大湖生態動力學。 1999 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 1999 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首批海外評審專家。現作為美國麻省大學海洋生態動力學實驗室的領導,在海洋學科各領域做過許多有價值的研究。在國際海洋學科一級期刊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

  蔣興偉,男,國家海洋局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究員。主要領域:從事我國海洋系列衛星工程的工程建設及其應用研究、從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民用遙感應用研究和地面數據處理系統開發及其應用研究、從事衛星海洋遙感應用工程科學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 863 計劃及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碩 士 生 導 師 簡 介

  朱清澄,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捕撈學科漁具漁法學方向帶頭人。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完成獎 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4 項; 2 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鑒定;省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1 項;省水產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2 項; 1994 年獲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2003 年參加“神舟 5 號” 航天返回倉海上救助任務,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明電表彰。發表學術論文 3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漁具與漁法學、海洋漁業管理、遠洋漁業資源與開發、海洋救助工程。
  E-mail: qczhu@shou.edu.cn

  張敏,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漁場資源開發利用、漁具設計和漁法研究。兼任全國水產標準化委員會漁具材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1 年獲上海市育才獎; 2001 年獲上海市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參編教材 2 部,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
  E-mail:mzhang@shou.edu.cn

  楊紅,女,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環境海洋學、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評價與管理。兼任中國海洋環境學會理事;東海漁政局漁業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水務局(上海海洋局)海洋科技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已發表學術論文 20 余篇。
  E-mail:hyang@shou.edu.cn

  戴小杰,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漁業資源系主任。 2004 年獲得華東師范大學動物生態專業博士學位, 2005 年 4 月赴總部設在美國加州拉霍亞的美洲間熱帶金槍魚委員會作高級訪問學者 5 個月。主要研究方向:漁業資源生物學、漁業資源增殖和保護、漁業資源評估和管理。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大洋性金槍魚和鯊魚生物學和資源、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過程中的標記技術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中國遠洋漁業分會金槍魚技術組成員,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上海市水產學會會員。榮獲 2003 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篇。
  Email: xjdai@shou.edu.cn

  唐議,男,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海洋政策與管理教研室主任。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漁業政策和漁業法規、國際海洋法、漁業管理資源經濟學。重點研究國際和國內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和養護的法律、管理制度和措施。 2004 年上海海洋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入選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后備。參編和主編教材 3 部,發表論文 10 多篇。
  E-mail:ytang@shou.edu.cn

  劉洪生,男,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中國海洋學會和上海市水產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調查與評價,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水動力學和生態數值模型等。
  Email:hsliu@shou.edu.cn

  管衛兵,男,上海海洋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漁業資源教研室主任。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學專業博士。中國甲殼動物學會,中國水產學會會員,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漁業資源生殖動態及其補充機制;目前主要集中于長江及鄰近海區主要漁業資源及大洋性重要經濟種類生殖生物學研究;同時從事湖泊生態及生態修復相關工作;主持了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上海水產大學校長基金等一系列科研項目;參與了國家基金“鋸緣青蟹大眼幼體生理生態研究”、國家 973 項目“東黃海關健種種群動力學研究”子課題、國家 863 “鋸緣青蟹種子工程”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參編教材《漁業資源與漁場學》獲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第二完成人);主講《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漁業資源學》(碩士課程)等四門課程;其中《漁業資源與漁場學》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發表論文 20 多篇。
  E-mail:wbguan@shou.edu.cn

  韓震,男,上海海洋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海洋信息工程系系主任。華東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復旦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遙感技術在海岸帶、近海及大洋的理論及應用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潮灘沖淤遙感定量反演、二類水體懸浮泥沙水色遙感定量反演、海洋漁業遙感、合成孔徑雷達海面信息提取、海洋防災減災關鍵技術、海面溢油遙感監測等。在國內外共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著作 2 部,其中 SCI 、 EI 、 ISTP 收錄 20 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2 項,負責及參與包括 “ 973 ”、“ 86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專項等縱向、橫向科研項目近 40 項。
  E-mail:zhhan@shou.edu.cn

  顧杰,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環境水力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水力學、海岸工程、環境影響與評價、河口海洋水流、泥沙、鹽度、污染物擴散數學模型、環境哲學與倫理學等。曾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近年來,在國內外 SCI 和 EI 源刊上共發表 10 多篇學術論文。
  E-mail:jgu@shou.edu.cn

  唐建業,博士,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海洋政策與法律研究所和中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成員;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從事海洋法、漁業政策與法規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2008 年荷蘭海洋法研究所 (the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the Law of the Sea, NILOS) 博士后; 2008 年第 13 屆羅德島海洋法學院 (Rhodes Academy of Ocean Law and Policy) 學員,獲畢業證書;參編《水產辭典》 (2007 年 ) ; 2006 年度上海水產大學優秀青年教師; 2006 年度全國漁業經濟政策調研論文評比一等獎; 2005 年和 2006 年,兩次參加中國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北太平洋海上聯合執法; 2007 年,隨中國漁政代表團訪問美國海岸警衛隊總部、太平洋分區總部及第十四分區基地; 2000 年第三次世界漁業大會籌備委員會成員。主持完成農業部、上海市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十幾項;參與外交部 215 、 126 等專項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十幾篇;出版專著《捕撈限額制度研究》 (2006) 。
  Email: jytang@shou.edu.cn

  黃宏,女,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中國水產學會會員。海洋環境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1 )污染物在各種環境介質及生物體中的監測分析與風險評價; 2 )有機污染物定量結構 - 活性關系研究。目前主要從事環境介質及生物體中持久性污染物的殘留及健康風險評價相關研究項目。在國內外環境學科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錄 7 篇, EI 收錄 3 篇。
  E-mail:hhuang@shou.edu.cn

  許強華,女,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海洋科學海洋生物資源專業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學動物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功能基因組學,重點開展重要海洋生物資源的功能基因開發與進化、動物遺傳與分子進化、種群遺傳結構鑒定與遺傳多樣性評價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 863 重點項目、國家 973 計劃、以及海洋局、市教委等省部級項目多項, 2009 年入選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 A 類)。已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其中 SCI 論文 10 篇,第一或通訊作者 SCI 論文 7 篇。
  E-mail : qhxu@shou.edu.cn

  韓軍,男,上海海洋大學客座教授,東京大學研究員。主要從事水下信息探測、傳送、處理與可視化、水產聲學的研究。 IEEE ,日本船舶海洋工學學會,日本海洋理工學會,日本海洋聲學學會,日本水產學會,日本水產工學學會,日本航海學會,日本海洋調查技術學會會員。發表論文近 40 篇,申請獲專利 2 項。 2006 年榮獲“浙江海外留學英才獎”, 2007 年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資助, 2008 榮獲日本水產學會年度論文獎。
  E-mail:jhan@shou.edu.cn

  印春生,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析化學博士。南京大學環境科學博士后,并獲得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后一等獎。中國化學學會會員,中國毒理學會會員,海洋環境系系主任。上海海洋大學環境科學教授。從事《海洋化學》、《現代環境分析技術》、《環境監測》和《環境激素及其危害》等教學。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化學、海洋化學、有機污染物監測與風險評價。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7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錄 40 余篇, EI 收錄 6 篇。
  E-mail:csyin@shou.edu.cn

  錢衛國,男,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 2005 年獲上海水產大學捕撈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遠洋魷釣漁業、燈光漁業、魚類行為學等。曾獲上海市優秀學位論文,水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校優秀青年教師,上海市科教系統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發表論文 20 多篇,發明專利 1 項,實用新型專利 6 項。
  E-mail:wgqian@shou.edu.cn

  鄒曉榮,男,碩士,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海洋漁業教研室主任,中國遠洋漁業分會大型拖網漁業加工項目工作組技術組核心成員,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國家教學團隊成員。曾于日本三重大學短期留學,獲中水搏浪天涯( CNFC )優秀教師獎。參與了捕撈重點學科建設等多項教改及教研項目。先后參與及主持的科研項目 10 余項,發表論文 20 余篇,參編教材 2 本,先后編寫多門課程講義。多次代表中國漁業科學家參與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會議。曾獲上海水產大學科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從事遠洋漁業資源開發、漁具漁法設計等領域的研究。 E-mail: xrzou@shou.edu.cn.

  劉浩,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環境科學博士,獲得 2005 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博士后,獲得 2006 年度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 2007 年起受聘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所任副研究員,現為上海海洋大學環境科學副教授。從事《海洋要素計算與預報》課程的教學。主要研究方向:物理海洋學、數值模型、近岸海洋環境生物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先后參與及主持的科研項目 10 余項,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錄 5 篇, EI 收錄 4 篇。歡迎具有一定數學、物理專業背景和較好計算機基礎的同學報考本人研究生。
  Email: haoliu@shou.edu.cn

  李春雁,男,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海洋系,終身晉級教授。研究近海與河口水,營養鹽,和泥沙輸運 ; 風暴潮動力學 ; 深海慣性運動;寒潮引起的近海動力學 ; 無人駕駛測量船的研發和應用 ; 遙控飛機應用。

  鄒斌,男,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研究員。研究領域:從事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建設。從事衛星遙感大洋漁業信息服務研究。從事海上溢油遙感監測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多項重大項目。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上海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上海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海洋大學報錄比、上海海洋大學考研群、上海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上海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上海海洋大學專業目錄、上海海洋大學排名、上海海洋大學保研、上海海洋大學公眾號、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上海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anghaihaiyangdaxue/yanjiushengdaoshi_9228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