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碩士培養簡介 正文
體育學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 :0403
一、學科簡介
體育學是研究體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包涵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等學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體育學發展將呈現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越來越緊密、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理論研究與體育運動實踐結合更加緊密等特點。本學科已有90多年的發展歷史。1985年開始研究生教育。現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65人。學科評估排名全國第九位。是省高校優勢學科一期優勢學科、二期重點序列學科,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要支撐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省重點學科、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機能評定與體能訓練”重點實驗室、江蘇體育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10多個科研平臺。已授予博士學位105人,培養各類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獎2篇,省優博論文5篇、優碩論文8篇。
二、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1.基本知識。應基本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研究方法論、體育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知識面,了解體育學知識獲得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應基本掌握與本學科相關的核心概念和基礎知識。還必須掌握與自身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核心概念和基礎知識。
2.基本素質。應具備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置身于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之中,探求真知;應樹立法制觀念,恪守學術道德規范,不得傳封建迷信和偽科學。
3.基本學術能力。應具備獲取體育領域有關知識的能力,具備自主學習體育學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獲取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對研究問題的價值判斷能力和學術鑒別能力;具備一定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能力,較好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具備一定的體育科學研究和適應未來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應具備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表達學術成果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熟練閱讀和交流、表達學術思想和展示學術成果的專業能力。
三、培養年限與培養方式
1.培養年限。碩士生學制為3年,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
2.培養方式。碩士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工作,系統掌握所在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以及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碩士生的培養采取指導教師個別指導或指導教師負責與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四、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
1.課程結構及總學分:課程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培養環節和非學位課程四個模塊,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總學分不少于28個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設時間 授課教師 考核方式 適用方向
公共課程(9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各方向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方法論 16 1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按文理選課
基礎英語 54 3 第一學期 外國語學院 課堂考核 各方向
應用英語(專業英語) 54 3 培養單位自定 培養單位自定 培養單位自定 各方向
專業核心課程(15學分) 體育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54 3 第一學期 王家宏 考試 各方向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理論與實踐 54 3 第一學期 楊衛東,等 考試 各方向
體育生物科學理論與實踐 54 3 第一學期 張林,等 考試 各方向
民族傳統體育科學理論與實踐 54 3 第一學期 李龍,等 考試 各方向
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54 3 第一學期 王平 考試 各方向
培養環節(4學分) 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學術活動(不少于15次) 2 各方向
非學位課程(所獲學分記非學位課程學分,不計入總學分要求) 體育產業與經濟 36 2 第二學期 王家宏 考試 各方向
體育與人類社會發展研究 36 2 第二學期 羅時銘 考試
體育社會學理論基礎與研究范式 36 2 第二學期 樊炳有 考試
社會體育發展理論與實踐 36 2 第二學期 戴儉慧 考試
體育發展的社會控制 36 2 第二學期 楊衛東/李翔 考試
人體運動分析理論與方法 36 2 第二學期 陸阿明 考試
運動傷病的防治與康復 36 2 第二學期 王國祥 考試
人體機能的生理生化評定方法與技術 36 2 第二學期 張林 考試
體育統計學及SPSS軟件應用 36 2 第二學期 張秋霞 考試
體力活動與健康促進 36 2 第二學期 王杰龍 考試
功能動作訓練理論與實踐 36 2 第二學期 鮑捷 考試
運動技術及其教學訓練原理 36 2 第二學期 宋元平/蔡賡/鐘華 考試
運動休閑與健身指導 36 2 第二學期 鐘華 考試
籃球教學、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36 2 第二學期 胡喬 考試
體育文化哲學 36 2 第二學期 陶玉流 考試
武術出場學基本理論 36 2 第二學期 李龍 考試
民族傳統體育與養生 36 2 第二學期 王國志 考試
武術基本理論與進展 36 2 第二學期 張宗豪 考試
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36 2 第二學期 吳松 考試
說明:
1)碩士生補修、選修學科培養方案以外的其他課程,為非學位課程。
2)非學位課程包括自學課程、補修課程、任選課程等。
①補修課程。專業基礎欠缺的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補修有關的核心課程(一般不少于2門)。所得的學分記非學位課程學分。
②任選課程。碩士生根據個人興趣,可選修所在學科要求以外的課程,但須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所得的學分記非學位課程學分。
五、培養環節
1.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
1)文獻綜述
各方向應對碩士生文獻閱讀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特別是外文期刊目錄作出具體規定,并建立讀書報告制度,由導師負責對其進行考核和評價。學位論文綜述應圍繞選題在全面、大量地搜索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與概括分析,對所研究的問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新的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地敘述與評論;通過材料的組織、綜合和評價,辨明文獻中各種關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路,不能只是文獻的羅列或堆砌。綜述既要全面反映該研究問題及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最新成果,又要歸納總結正確。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基本條件為已完成文獻調研、進行了部分預研工作,并撰寫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開題報告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請、導師審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協調、各系(部)組織考核,研究生院備案的工作制度。具體按《蘇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課題開題管理暫行辦法》(蘇大研〔2013〕11號)執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是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中期考核基本條件為已完成學位論文開題、研究課題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中期考核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請、導師審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協調、各系(部)組織考核,研究生院備案的工作制度。具體按《蘇州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暫行辦法》(蘇大研〔2013〕9號)執行。
3.學術活動
碩士生在學期間應積極參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至少選聽15次學科進展類講座,將書面記錄和撰寫的心得體會交導師簽字認可,在答辯前一個學期末將經導師簽字后的書面材料交所在培養單位研究生秘書存檔備查。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按《蘇州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蘇大學位〔2012〕20號)和《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執行。
1.規范性要求
學位論文應是體育學學科前沿領域課題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研究課題要突出科學性、可行性。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應包括選題和開題報告、學位論文進展和完成情況的中期檢查、論文評閱和答辯等環節。碩士學位論文應符合科學研究道德規范、學術規范、體育科技論文寫作規范等,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應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必須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結構嚴謹、方法合理,同時,邏輯性強、圖表規范、文理通順、行文規范,并能實事求是地提出正確結論。
2.質量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應反映碩士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應體現創新性與實踐性,在所研究領域中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能合理利用現有理論,正確使用研究方法進行論文研究工作,達到一定的學術水平。
七、畢業與學位申請
研究生實行畢業與學位申請制。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必讀文獻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序號 文獻名稱 作者或出版社 文獻類別
1 運動訓練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2 體育美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3 籃球運動高級教程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4 運動競賽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5 教練員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6 學校體育教學探索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7 運動競賽學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8 競技參賽學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9 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10 籃球運動高級教程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11 球類運動-籃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12 新中國籃球運動發展史 人民體育出版社 著作
13 我國籃球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14 我國籃球運動組織管理系統優化配置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15 籃球文化與籃球市場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著作
16 體育科學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期刊
17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北京體育大學 期刊
18 體育學刊 華南師范大學 期刊
19 體育與科學 浙江省體育局 期刊
20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上海體育學院 期刊
21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武漢體育學院 期刊
22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西安體育學院 期刊
23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成都體育學院 期刊
24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天津體育學院 期刊
25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廣州體育學院 期刊
26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沈陽體育學院 期刊
27 體育文化導刊 國家體育總局 期刊
28 中國體育科技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期刊
體育人文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必讀文獻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序號 文獻名稱 作者或出版社 文獻
類別
1 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 衣俊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專著
2 文化和價值 維特根斯坦,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6 專著
3 文化演進與人類行為 (美)普洛(Plog,F)貝茨(Bates,D.G.),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8.10 專著
4 從傳統人到現代人:六個發展中國家中的個人變化 (美)英克爾斯,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專著
5 人的現代化素質探索 (美)英克爾斯,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5.5 專著
6 外國教育史 張斌賢、王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專著
7 轉折點:科學、社會和正在興起的新文化 (美)卡普拉(Capra,F.)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11 專著
8 教育問題案例研究 傅維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專著
9 社會研究方法(第11版) (美)巴比,華夏出版社,2009 專著
10 西方體育社會學:理論、視點、方法 仇軍,清華大學出版:2010-1-1 專著
11 從動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劉驍純,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 專著
12 中國北方民族薩滿出神現象研究 作者:郭淑云著:民族出版社,2007 專著
13 體育科學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期刊
14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北京體育大學 期刊
15 體育與科學 江蘇省體科所 期刊
16 體育學刊 華南師范大學 期刊
17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18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19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20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21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22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23 Olympic review. 國際體育學術組織 期刊
運動人體科學碩士研究生必讀文獻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序號 文獻名稱 作者或出版社 文獻類別
1 運動生物力學 陸愛云.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 著作
2 運動生物力學高級教程 金季春.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著作
3 運動生物力學測量方法 盧德明等.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著作
4 肌肉骨骼康復學 張長杰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著作
5 運動療法技術學 紀樹榮主編,華夏出版社,2004 著作
6 健康教育學 王健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著作
7 健康評估 劉咸璋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 著作
8 康復醫學 南登崑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著作
9 運動生理學 鄧樹勛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著作
10 運動生物化學研究進展 馮煒權等.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著作
11 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 馮連世等,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著作
12 運動員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測試方法及應用 馮連世等,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著作
13 體能訓練新理念新方法 胡揚,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著作
14 實驗動物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張業彬等.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著作
15 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 田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著作
16 體育保健學 姚鴻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著作
17 體育統計學 叢湖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著作
18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期刊
19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0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期刊
21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2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期刊
23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4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期刊
25 Journal of Exercise Scinence & Fitness 期刊
26 體育科學 期刊
27 中國體育科技 期刊
28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期刊
29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期刊
30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期刊
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必讀文獻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序號 文獻名稱 作者或出版社 文獻類別
1 行健齋隨筆唐豪太極少林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專著
2 中國武藝圖籍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專著
3 說劍叢稿 馬明達/中華書局 論文集
4 體育文化歷史論稿 程大力/四川大學出版社 論文集
5 中國武術思想概論 張志勇/河南大學出版社 專著
6 中國武術史 周偉良/高等教育出版社 編著
7 中國體育思想史(三卷) 崔樂泉/首都師大出版社 編著
8 中國武術拳械錄 徐才/人民體育出版社 編著
9 中國武術文化概論 曠文楠/四川教育出版社 專著
10 國技大觀 唐豪等 編著
11 民國國術期刊集成 中國圖書出版社 叢書
12 中國武術大辭典 編纂組/人民體育出版社 辭書
13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概論高級教程 盧元鎮/高等教育出版社 編著
14 行健齋隨筆唐豪太極少林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專著
15 中國武藝圖籍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專著
16 中國古代武藝珍本叢刊 馬明達/齊魯書社 編著
17 中國文化史 馮天瑜/高等教育出版社 編著
18 中國兵器史稿 周緯 專著
19 體育科學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期刊
20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北京體育大學 期刊
21 體育學刊 華南師范大學 期刊
22 體育與科學 浙江省體育局 期刊
23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上海體育學院 期刊
24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武漢體育學院 期刊
25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西安體育學院 期刊
26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成都體育學院 期刊
27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天津體育學院 期刊
28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廣州體育學院 期刊
29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沈陽體育學院 期刊
30 體育文化導刊 國家體育總局 期刊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 :0452
一、專業領域簡介
體育學是研究體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包涵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等學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體育學發展將呈現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越來越緊密、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理論研究與體育運動實踐結合更加緊密等特點。本學科已有90多年的發展歷史。1985年開始研究生教育。現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65人。學科評估排名全國第九位。是省高校優勢學科一期優勢學科、二期重點序列學科,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要支撐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省重點學科、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機能評定與體能訓練”重點實驗室、江蘇體育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10多個科研平臺。已授予博士學位105人,培養各類碩士研究生2000余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獎2篇,省優博論文5篇、優碩論文8篇。
二、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1.基本素質
1)學術道德。應樹立法治觀念,風行學術自律,恪守學術規范和職業操守,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不道德的學術不端行為,杜絕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風,以追求公平公正、傳播先進體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維護我國學位授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2)專業素養。應具備堅實的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體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基本掌握一門外語,熟悉本專業領域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能力、知識更新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解決體育實踐中的問題,勝任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與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等領域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增強創新創業能力。
3)職業精神。應熱愛體育事業,具備職業服務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對所從事的體育職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盡職盡責、盡心盡力,自覺維護職業尊嚴、遵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2.基本知識
1)基礎知識。應廣泛學習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學基礎知識(教育學、醫學、生物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并能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個人的學術素養,為專業學習和體育實踐奠定基礎。
2)專業知識。應掌握系統的專業性知識,通過公共課、專業領域核心課、選修課和實踐訓練,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未來執崗能力,其中專業領域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適能測評理論與方法、體育教材教法、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專項)、運動訓練科學監控、運動傷病防治與康復、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體育市場營銷、體育管理理論與實務、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健身理論與實踐、運動休閑項目概要等課程。
3.實踐訓練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實踐訓練應以提高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各領域實踐能力為目標,建立與中小學和體育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相結合的聯合培養基地和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團隊,通過觀摩、跟崗、頂崗方式,參與課堂教學與訓練、競賽組織策劃與實施、健身指導與推廣等活動,接受與職業發展相適應的實習、實踐訓練,強化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
4.基本能力
應能獨立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解決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有團隊協作意識,善于社會交往、與人互動交流與溝通,整合人力、物力資源,有效組織、開展各類體育實踐活動。
1)獲取知識、技能能力。應具有良好的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通過文獻查閱、課程學習、學術交流、實習與實踐等途徑獲取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知識、完善技能,以適應未來崗位工作需要。
2)實踐研究能力。應能夠運用所掌握的體育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熟悉相關領域的典型案例與事例,發現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歸納、分析、總結等有效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案。
3)專業實踐能力。應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如體育教學領域研究生應具備一專多能的運動專項技能,做到善講解、會示范、能組織等良好的教學執行能力;運動訓練領域研究生應具備高水平運動專項技能,掌握運動項目發展規律及科學訓練方法,具有指導較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與管理能力。
三、培養年限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2-3年,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
采用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培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培養、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
課程學習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實踐環節,安排多種實踐教學和專題講座。
實行導師組和導師并重負責的制度。結合校外導師聯合培養,以校內導師為主。聘任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體育教師、體育管理者等參與體育碩士的培養工作,參與實踐過程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于40學分(高水平運動員不少于39學分),分為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含教育實習)。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設時間 授課教師 考核方式
公共課程(11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方法論 16 1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基礎英語 54 3 第一學期 外國語學院 課堂考核+考試
專業英語 54 3 第二學期 劉衛東/張秋霞 課堂考核+考試
邏輯學 36 2 第一學期 李翔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專業核心課程(10學分) 體育課程導論 36 2 第一學期 楊衛東 考試
運動技能學習原理 36 2 第一學期 宋元平 考試
體適能評定與方法 36 2 第一學期 張林 考試
體育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36 2 第一學期 蔡賡 考試
體育教材教法(實踐課) 36 2 第二學期 宋元平/蔡賡/胡喬 考試
培養環節(10學分) 開題報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專業實踐(教育實習+領域實踐) 8 各方向
選修課程(不少于9學分) 學校體育改革與實踐 18 1 第二學期 樊炳有 考試
網球 36 2 第二學期 張建平 考試
羽毛球 36 2 第二學期 王文軍 考試
運動生物力學 36 2 第二學期 陸阿明 考試
體育管理學 36 2 第二學期 李翔 考試
中學教師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 72 4 第二學期 中學教師 考試
體育科研方法 36 2 第二學期 樊炳有 考試
體育行業職業與資格認證 36 2 第二學期 戴儉慧 考試
武術 36 2 第二學期 李龍 考試
體育統計學 36 2 第二學期 張秋霞 考試
現役高水平運動員課程設置與學分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于39學分)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設時間 授課教師 考核方式 備注
公共課程(9學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方法論 16 1 第一學期 馬克思主義學院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邏輯學 36 2 第一學期 李翔 課堂考核+實踐環節考核
應用英語 72 4 第二學期 劉衛東/張秋霞 課堂考核+考試
專業核心課程(20學分) 人體運動科學基礎與應用 54 3 第一學期 陸阿明 考試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 54 3 第一學期 王家宏 考試
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應用 54 3 第一學期 蔡賡 考試
運動訓練學理論與應用 54 3 第二學期 王平 考試
運動損傷與防治 54 3 第二學期 王國祥 考試
專項運動訓練控制 54 3 第二學期 教練 考核
學術活動(不少于10次) 2 導師 考核
培養環節(10學分) 開題報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專業實踐 8 導師+教練 各方向
五、培養環節
采用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培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培養、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
課程學習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實習及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實踐環節,安排多種實踐教學、專題講座和微型授課等方式。
實行導師負責制。采用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以校內導師為主。聘任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體育教師、體育管理者等長期從事基層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與設計、案例分析、論文寫作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重點突出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1.專業實踐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實習、實踐訓練的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采用集中與分段、個人與集體、課堂與課外、校內與社會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積極開辟實踐基地,聯合體育領域的優秀體育教師、教練員、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等共同指導。研究生管理辦公室、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專業實踐要實行全過程的管理和質量評價;研究生要認真總結實踐學習經驗,撰寫實習實踐報告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考核采用實習單位、校內外導師與培養單位共同評價方式,以確保實習、實踐訓練工作的效果與質量。通過后獲得相應的學分。
專業實踐內容:
1)高校、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實習。
2)運動訓練監控與指導。
3)競賽組織與管理。
4)社會體育指導。
教育實習時間為18周(6學分)。其他三個領域實踐時間共6周(各1學分,可選擇其中兩個領域進行實踐),時間安排在第一學年結束后的第一個暑假進行。
注:現役高水平運動員專業實踐單獨安排,以訓練、競賽為主,由導師和教練員共同考核。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基本條件為已完成文獻調研、進行了部分預研工作,并撰寫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開題報告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請、導師審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協調、各系(部)組織考核,研究生院備案的工作制度。具體按《蘇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課題開題管理暫行辦法》(蘇大研〔2013〕11號)執行。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是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中期考核基本條件為已完成學位論文開題、研究課題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中期考核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請、導師審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協調、各系(部)組織考核,研究生院備案的工作制度。具體按《蘇州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暫行辦法》(蘇大研〔2013〕9號)執行。
六、學位論文
修滿規定的學分后方可進入撰寫學位論文階段。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按《蘇州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蘇大學位〔2012〕20號)和《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執行。
1.選題要求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須緊密結合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與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等領域工作需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體育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應用價值。
2.學位論文形式和規范要求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可以是實驗研究報告、調查研究報告、案例分析和方案設計等形式。
實驗研究報告的體例結構:選題背景及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研究)或調查資料及數據分析(調查研究)或理論及資料分析(文獻研究)、結論與建議。
案例分析報告的體例結構:案例背景及文獻綜述、相關概念說明、案例描述、問題提出、案例分析、案例啟示與總結。
方案設計的體例結構:設計背景及文獻綜述、設計的必要性、設計報告(理念、框架或技術路線、方法和內容等)、設計的可行性分析、總結(設計的創新點、優缺點、展望及建議)。
3.學位論文水平要求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須符合上述體例結構規范,應做到研究問題明確、研究內容充實,方法科學、合理,觀點明確,邏輯清晰,闡述準確,圖標規范,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實驗數據、視頻資料等附錄齊全,參考文獻充足、基本涵蓋所研究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或報告正文字數不少于15000字;應保證有半年以上的時間認真撰寫專業學位論文。
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至少有一名與本領域相關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專家。
七、畢業與學位申請
研究生實行畢業與學位申請制。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蘇州大學
添加蘇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蘇州大學考研分數線、蘇州大學報錄比、蘇州大學考研群、蘇州大學學姐微信、蘇州大學考研真題、蘇州大學專業目錄、蘇州大學排名、蘇州大學保研、蘇州大學公眾號、蘇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蘇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kyp.jpg)
本文來源:
http://m.btfokj.cn/su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8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