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數理學院光學工程碩士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1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蘇州科技大學數理學院光學工程碩士簡介

蘇州科技大學數理學院光學工程碩士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蘇州科技大學數理學院光學工程碩士簡介 正文

光學工程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名稱(代碼):光學工程(080300) 
二級學科名稱(代碼):                  
 
一、學科簡介
光學工程一級學科涵蓋了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及非線性光學,揭示了光的產生和傳播的規律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關系。它與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精密機械與制造、計算機科學及微電子技術等技術等學科緊密交叉和相互滲透。它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新興學科分支,如激光技術、光通信、光存儲與記錄光學信息處理、光電顯示、全息和三維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學、光電子和光子技術、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弱光與紅外熱成像技術、光電測量、光纖光學、現代光學和光電子儀器及器件、光學遙感技術以及綜合光學工程技術等。
蘇州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為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本學科于2010年獲一級學科碩士點授權,201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本學科涉及光與材料相互作用機制及調控技術、光信息處理與光電測量技術、光學遙感技術、光通信與光電傳感技術、新型光電材料與顯示技術,研制新型光學儀器與光電器件,解決科學基礎研究與生產實踐中與光學工程相關的問題。本學科依托省級實驗示范中心、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工作站、蘇州市光學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創新平臺,以立足蘇南地區,面向華東,服務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核心理念,將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緊密結合。本學科已經在光學儀器與技術、量子光學與微結構光子學、光電材料與器件、光電信息與處理等四個研究方向形成了鮮明特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成果頗豐,經濟效益顯著,在蘇南地區具有較高的社會反響度。
學科師資力量充足,學術梯隊合理,特別是具有一批潛力大的中青年教師作為學術團隊的中堅力量。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講師10人,碩士生導師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81%,具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的教師占60%。擁有全國知名專家1人,江蘇省科技廳“雙創人才”1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4人,江蘇省組織部“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5人,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干教師8人,蘇州科技大學校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有2名海內外著名的本學科專家被聘為學科兼職教授和碩士生導師。學科著力開拓光學工程學科的新興領域,注重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在產業化過程中的作用。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項,省部級項目23項、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其它科學基金22項,科研總經費3000多萬元,年平均科研經費400多萬元;在國內外著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5余篇,其中189余篇被三大檢索收錄,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部,申請專利101件,授權發明專利14件,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其中二等獎4項 。
學科建設有高水平的公共科研平臺和學科特色研究平臺,入選江蘇省信息技術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學科現已建設江蘇省物理實驗示范中心和電子信息實驗中心,江蘇省蘇州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檢測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省建筑智慧節能重點實驗室,蘇州市光學精密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另外,學科還與蘇州一光儀器有限公司、蘇州蘇大明世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慧利儀器有限責任公司,蘇州新陽升電氣有限公司、蘇州市計量測試研究所、蘇州德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張家港市光學儀器有限公司等省研究生工作站;與昆山雙橋傳感器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從事微納傳感器研發,共建蘇州市動態力敏傳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蘇州市微機電薄膜技術重點實驗室。學科現擁有實驗設備資產1400余萬元,為本學科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充分條件。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學術型碩士點著重培養科研創新型、技術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光學工程堅實的基礎理論及系統的專門知識、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熟念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編程語言,和至少一門外語;能獨立承擔解決光學工程領域及其相關技術中的工程實際問題,具備從事光學設計、光學測試、光電材料、光電物理器件、光電信息處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能勝任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工程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為省內外光電產業、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和新材料行業發展服務,為企業輸送光學工程專業高級人才。學科與企業緊密合作,合作培養高級工程師和工程管理人才;努力將研究生培養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依托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積極探索校企共建的培養模式;建立合理和完善的制度,推動碩士研究生承擔校內外的科研、設計、調研、咨詢、技術開發和服務等能力。
 
三、研究方向
01 光電材料與器件
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以半導體發光材料、光伏材料、新型激光材料為研究對象,研究新型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結構與性質、光電轉換機理與特性,研制高效率的發光器件、光電顯示器件及太陽能電池等新型器件,同時,兼顧研究二維尺度上的奇異量子效應、強關聯電子體系和其它電子材料表現出的優異光電特性,并構建新型功能器件。
02 量子光學與微結構光子學
以量子光學和電磁場理論為基礎,研究光場與復雜材料(如:金屬材料、手性材料和超穎材料等)或受限量子系統(如:光晶格、量子點、稀土原子等)的相互作用機制,分析電磁場散射和能量傳輸的物理特性;通過光學調控手段,揭示系統微結構與物性間的內在關系,推廣并應用于電磁波調控技術、量子信息和光子通訊等領域研究。
03 光學儀器及檢測
光學儀器與技術方向主要從事光學儀器、光電檢測技術、光學系統設計、光學元件加工、空間光學和環境光學等領域的研究。圍繞先進光學元件的設計、加工、檢測和應用、智能檢測儀器的研制及產業化等相關方向展開。兼顧智能儀器的研究與土建及環境工程領域的應用需求。
 
四、學習年限
本學科學制為3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且成績優異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以上,并被SCI或EI收錄,可申請提前答辯;如遇特殊情況,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請,經導師同意、學院分管領導審核、研究生部批準,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1-3年。
 
五、培養方式
1. 按照分類培養、創新模式的原則,實行導師負責制。同時,積極探索和實施學科團隊合作培養、校—校和校—企聯合培養等模式。
2. 培養采用系統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課程、必修環節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既要使學生深入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又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既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積極發揮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創新氣氛,培養研究生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
 
六、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采用學分制。本學科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之前必須修完不少于33學分,且總學分原則上不超過37學分,同時滿足公共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和必修環節的學分要求。 
 
七、課程設置與要求
(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表
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1 2 3
學位課 公共課 10332004 基礎英語(一) 64 2 √ 考試 7學分
10332005 基礎英語(二) 64 2 √ 考試
103320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 考試
10332015 自然辯證法概論 16 1 √ 考試
學科
基礎課 08030001 科學工程計算 48 3 √ 考試 7學分
08030002 光學原理 48 3 √ 考試
08030018 科技論文寫作 16 1 √ 考試
專業
基礎課 08030003 應用光學 48 3 √ 考試 8學分
08030004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 48 3 √ 考試
08030005 導波光學 32 2 √ 考試
非學位課 選
課 公選課:詳見校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目錄 32 2 √ 考試 2學分
08030006 現代光學測試技術 48 3 √ 考試 至少
7學分
08030008 信息光學 48 3 √ 考試
08030009 光電技術 48 3 √ 考試
08030010 光學系統設計 32 2 √ 考試
08030011 非線性光學 48 3 √ 考試
08030012 光學材料 48 3 √ 考試
08030013 圖像處理技術 48 3 √ 考試
08030014 光子晶體 32 2 √ 考試
08030015 光學精密制造 32 2 √ 考試
08030016 高等激光技術 32 2 √ 考試
08030017 量子光學 32 2 √ 考試
必修
環節 10332012 學術活動 1 考查 2學分
10332013 實踐活動 1 考查
(二)課程要求
必修環節包括學術報告、實踐活動共2學分。
學術報告:研究生應積極參加學術研討和學術報告會,拓寬學術視野,了解學科前沿的發展。學術報告計1學分。 
2. 實踐活動:研究生應承擔一個學期的助教工作及安排的其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計1學分。
(三)教學安排
第一、二、三學期主要是基礎課及專業課等的學習,第四學期經中期考核(具體按照《蘇州科技大學中期考核辦法(試行)》執行)合格后,開展學位論文相關工作。第四、五、六學期主要用于完成學位論文,必修環節(學術活動、實踐活動)原則上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
 
八、學術成果要求
(一)研究生在提出學位申請時,其相關學術論文成果須達到如下要求:
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含錄用)學術論文至少1篇,發表的學術論文均須以蘇州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核心期刊是指CSCD核心期刊目錄、CSSCI核心期刊目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學科評估指標體系補充期刊被SCI、SCIE、SSCI、EI、A&HCI期刊收錄的論文視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級別的認定以論文錄用當年的適用目錄為準;在增刊、專刊、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不能作為申請學位的成果材料。
(二) 申請學位時,支撐材料要求如下:
1. 研究生以學術論文形式提出學位申請時,須提交相關學術論文成果的期刊原件(審核后返還)和復印件(包括封面、目錄、論文全文、封底),或錄用通知單原件和論文稿;對于持“錄用通知單”的學術論文,應在該學術論文發表后,補充成果支撐材料,由學院及時匯總歸檔;
2. 學術成果存在弄虛作假,或僅以“錄用通知單”作為申請學位條件但兩年內論文仍未發表的,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撤銷其已授學位。
(三)申請提前畢業的基本要求
申請提前畢業的的碩士研究生,需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當年中科院分區一區)兩篇及以上,碩士學位論文完成,經導師同意,可向數理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申請提前畢業,數理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將根據學校相關規定進行初步審核,并報送研究生部審批。
 
九、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包括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撰寫、中期檢查、預答辯、評閱、答辯等具體環節。
碩士學位論文應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應是有創新點、有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能反映作者對本學科方向的理論知識掌握的全面性;論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論文題目確定后,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不少于一年。
論文要求表達準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字通順、格式與圖標規范、數據準確可靠、論證周詳嚴謹、結論正確可信,書寫必須符合《蘇州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基本格式及相關要求》。論文答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和《蘇州科技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進行。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其中創新成果和研究過程的規范性是衡量學位論文質量的兩個標志,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與研究計劃:考察該生能否及時確定其研究課題以及研究計劃的可行性;
開題報告:考察研究生的文獻收集與查閱、整理、綜述和研究設計能力,以及對相關研究水平的了解程度;
論文答辯:主要考察論文選題與綜述、研究設計與成果、論文寫作的邏輯性、規范性、創新性、完整性和工作量的飽和性等;
發表成果:結合已發表成果的質量與數量,考察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價值與被認可度,用以佐證該生課題研究的質量。
蘇州科技大學

添加蘇州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蘇州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蘇州科技大學報錄比、蘇州科技大學考研群、蘇州科技大學學姐微信、蘇州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蘇州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蘇州科技大學排名、蘇州科技大學保研、蘇州科技大學公眾號、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蘇州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蘇州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zkjxy/yjsy_29015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