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王曉鐘

發布時間:2021-10-0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王曉鐘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王曉鐘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導師:王曉鐘 正文

  

  姓 名 : 王曉鐘 性 別 : 男 出生年月 : 1964-12

  職 稱 : 教授 碩導 : 是 博導 : 否

  具體工作單位 : 精細化工研究所

  聯系電話: 0351-6010550轉6 E-Mail : wangxiaozhong@tyut.edu.cn

  資料更新時間: 2009-03-10 09:13

  碩導專業1: 化學工程與技術 碩導研究方向: 介孔分子篩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碩導專業2: 碩導研究方向: null

  博導專業: 博導研究方向: null

  主講課程:

  《普通化學》《環境化學》《工業催化》《介孔材料制備化學》

  成果:

  1.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C-2-113):新型沸石分子篩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環境友好特種合成路線的研究(第二完成人)

  2.國家發明專利(ZL 02 1 02264.X):一種雙介孔分子篩及其制備的方法(第一發明人)

  3.Synthesis of double-mesopore silica using aqueous ammonia as catalyst. Chem.Commun.,1998,1035.(第一作者)

  4.Effects of ammonia/silica molar ratio on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bimodal mesopore silica xerogel. 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 2004,71.87. (第一作者)

  承擔項目:

  主持項目:

  1.太原市科技啟明星計劃項目:利用工業廢渣粉煤灰制備多用途環境友好分子篩系列材料的研究

  2.山西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981007):新型雙中孔分子篩催化材料及其在煤化工中的應用

  3.山西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031020):納米介孔分子篩催化材料的制備、機理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73029):新型雙介孔分布分子篩結構調變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371034):光學透明的無裂紋介孔二氧化硅凝膠獨石的制備化學

  6.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011031):單分散介孔二氧化硅膠體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功能化自組裝

  7.第三十七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二等資助基金項目(2005037238):透明介孔二氧化硅凝膠獨石的合成研究

  導師簡介:

  王曉鐘,男,精細化工研究所副教授,有機化工專業工學碩士,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工業催化專業博士后。現為國際沸石協會會員(IZC),國際介孔結構材料協會會員(IMMS)和中國化學會會員。主要從事無機和有機-無機雜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表征、改性和機理研究及具有新結構、多組分和不同形貌特征介孔材料的研制開發工作。已針對實際工業催化過程對催化劑孔結構及分布特征的要求,在國際上首次室溫快速合成出一類具有雙介孔孔徑分布的新型介孔分子篩材料,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化學會的Chem.Commun上(1998-1035,當年度期刊影響因子3.477),其獨特的雙介孔結構和孔徑的可調變性及其在催化領域的潛在應用前景已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重視。曾參加2001年在法國Montpellier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沸石會議,2002年在韓國Juje舉辦的第三屆國際介孔結構材料研討會和2002年在中國長春舉辦的國際固體化學研討會,并應邀作口頭報告。參加了2006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國際介孔結構材料研討會和2007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沸石會議。現已獨立主持多項國家、省、市級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并已在Chem.Commun,Micro.Meso.Mater, Stud.Surf.Sci.Catal, J.Nat.Gas.Chem,化學通報,化學進展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且為通訊聯系人的研究論文20余篇,已被SCI、EI、ISTP等收錄和引用累計達50余篇次。

  介孔分子篩是1992年由美國Mobil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表面活性劑作模板劑,通過有機-無機物間界面作用組裝形成的一類具有狹窄介孔孔徑分布的無機多孔材料。其規整的孔道結構、狹窄的孔徑分布及其孔徑在1.5-30nm范圍內的可調變性等特點,不僅使其在吸附、分離、特別是在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制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而且作為一類新的主體材料,其孔徑和孔道性質的靈活可調將有利于客體分子在其內部的限域和導向生長,也有利于在納米尺度上對客體分子的維數、對稱性及取向進行適度的控制,進而使其在新型光學器件、傳感器、太陽能電池、光數據存儲、倍頻器及導電材料等的研制領域具有潛在的結構優勢和應用前景。歡迎有志于本研究方向的同學加盟本課題小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太原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太原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太原理工大學報錄比、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群、太原理工大學學姐微信、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太原理工大學專業目錄、太原理工大學排名、太原理工大學保研、太原理工大學公眾號、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太原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太原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太原理工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taiyuanligong/daoshi_489341.html

推薦閱讀